观殷墟有感

合集下载

【最新推荐】殷墟观后感-范文模板 (10页)

【最新推荐】殷墟观后感-范文模板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殷墟观后感篇一:殷墟游后感殷墟游后感记得刚来安阳时,很多同学都给我说安阳殷墟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名弘扬世界。

殷墟内充满了历史的色彩,能让你感受到古代商朝的风采,是很值得一去的。

于是,怀着对历史向往的心情,我游观了殷墟。

来到殷墟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扇红色的大门,横梁上赫然写着“商朝王陵遗址”几个金黄的打字,在阳光的映衬下闪闪发光。

进入大门,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它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吸引力,不知该先去那个地方看好。

心想,就跟着导游慢慢地、一一游览吧!以前对殷墟的了解仅限于历史课本的知识,对殷墟的印象也只源于那古老的图片。

而今,当我置身于这一充满历史色彩的地域时,听着导游那从未听过的解说,我仿佛回到了从前,看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

对殷墟的参观让我收获颇多,是我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有了更全面、更深次的了解,它们永远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一、殷墟的来历公元前14世纪(正时奴隶社会制度),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安阳小屯村一带),在此建立了商代二百七十余年的都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稳定的国都。

曾时的殷都占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

沿古老的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式的古代都城,城市布局规模巨大、严谨合理。

都殷时期是商王朝的鼎盛时期,在这里留下了辉煌绚烂,独具东方特色的殷墟文化。

商朝灭亡后,周公平三监之乱,大迁殷民,使这座当时世界上最为美丽的都城繁华散尽,逐渐沦为废墟,史称“殷墟”。

知道被考古学家们发现,才以现在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殷墟的介绍在游殷墟的过程中,处处都有牌子向游客做简单的介绍,从这些文字中以及导游的解说中,我对殷墟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

殷墟博物馆观后感600

殷墟博物馆观后感600

殷墟博物馆观后感600
嘿,你知道殷墟博物馆不?那地方可太有看头啦。

有一次,我跟着家人一起去了殷墟博物馆。

一走进那大门,哇,就感觉像是穿越到了古代一样。

我们先去看了那些青铜器。

哎呀呀,那些青铜器可真壮观。

有的特别大,感觉好几个我都抱不过来。

上面的花纹也特别精美,我就在那儿想,古代的人咋这么厉害呢,能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

然后我们又去看了甲骨文。

那些刻在龟壳和兽骨上的字,虽然我看不太懂,但是感觉特别神秘。

我就凑得特别近,想看看清楚那些字到底是咋写的。

我还在想,古代的人是怎么想到用这种办法来记录事情的呢。

接着,我们看到了一个模拟的古代宫殿。

那宫殿虽然是假的,但是做得可逼真了。

我都能想象出古代的国王和王后在里面生活的样子。

我还在那宫殿里走了一圈,假装自己是个古代的大臣,可有意思了。

在博物馆里,我还看到了一些古代人的生活用品,像碗啊、盘子啊啥的。

那些东西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也能让我们了解到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从殷墟博物馆出来的时候,我心里还在想着那些看到的东西。

我觉得古代的人真的很有智慧,能创造出这么多了不起的东西。

以后我要是有机会,还想来这里看看,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好玩的东西呢。

总之,殷墟博物馆真的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地方。

它让我对古代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我更加佩服古代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参观安阳殷墟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安阳殷墟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安阳殷墟博物馆的观后感前几天去了安阳殷墟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场超酷的历史之旅啊!刚到那儿,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古代。

那博物馆的建筑风格,透着一种神秘又古老的气息,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几千年前的故事。

一进门,我就被那些甲骨文给吸引住了。

以前只在书上看到过甲骨文的图片,真看到实物的时候,那感觉完全不一样。

那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奇怪符号,歪歪扭扭的,但是你又能感觉到它们充满了力量和智慧。

我就站在那儿,盯着那些甲骨文看了半天,想象着几千年前的人是怎么一笔一划地刻下这些东西的。

他们肯定没想到,这些符号会成为我们现在了解他们生活的重要钥匙。

比如说一个简单的“日”字,就像一个圆圈中间加个点,这不就是他们眼中的太阳嘛,真的是超级形象。

我就像在破解一个超级大的谜题一样,在这些甲骨文里寻找古人的秘密。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那些青铜器。

哇塞,那些青铜器可真是震撼到我了。

鼎啊、尊啊之类的,个头都特别大,而且制作得超级精美。

你看那纹饰,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动物,有的张牙舞爪的,看起来特别威风。

我就在想,当时的工匠得多厉害啊,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工具,全靠手工,就能做出这么精致的东西。

这些青铜器不仅仅是漂亮的摆设,还代表着当时的权力和地位呢。

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的贵族们拿着这些青铜器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那场面肯定特别壮观。

还有那些墓葬遗址,虽然有点阴森森的,但是真的很让人好奇。

看着那些墓葬的布局,陪葬的物品,就能想象出当时的丧葬习俗。

感觉古人对于死亡之后的世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把生前喜欢的东西都带到了地下,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很好。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听到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比如说,关于某个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或者某个青铜器背后隐藏的历史事件。

这些故事就像一把把小钥匙,让我对殷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参观殷墟博物馆,就像是上了一堂超级生动的历史课。

它让我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建立在这么悠久的历史之上的。

那些古代的文明,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它们的痕迹一直都在,并且还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

参观殷墟的体会和感受

参观殷墟的体会和感受

参观殷墟的体会和感受
参观殷墟的体会和感受如下: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世界上著名的古代城市遗址之一。

在殷墟之行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殷墟的遗址环境非常壮观,包括了宫殿、宗庙、市场、民居等建筑群,以及水系、道路等基础设施。

站在遗址上,仿佛能够听到古人的喧嚣声和热闹的市井气息,感受到这座古城曾经的繁华和热闹。

殷墟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不仅是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当时宗教信仰、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殷墟的遗址中,可以看到许多祭祀建筑和祭祀用品,这些遗物反映了商朝时期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水平。

殷墟的科技价值也非常重要,殷墟的遗址中,有许多建筑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如干阑建筑、水井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科技水平和智慧。

安阳殷墟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安阳殷墟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安阳殷墟博物馆观后感作文《安阳殷墟博物馆观后感》篇一《走进古老的殷墟》去安阳殷墟博物馆之前,我对商朝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历史书里那几个干巴巴的名词,什么甲骨文、青铜器之类的。

可当我真的站在殷墟博物馆的大门前,那种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神秘世界的大门。

一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巨大的甲骨文展示牌。

那些刻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奇怪符号,我凑近了看,感觉就像是孩子们的涂鸦,但人家可是无比珍贵的文字起源呢。

我试着按照旁边的解读去辨认几个字,我去,这比猜谜还难呢。

比如说那个像小树枝又像小虫子一样的符号,原来是“雨”字,这古人的想象力可真够奇特的。

我在展示厅里慢慢走着,看到那些从殷墟遗址出土的文物,有些青铜器还带着泥土的痕迹,仿佛刚刚从地下被挖掘出来。

我站在一尊巨大的青铜鼎前,那鼎的纹路特别精美,有各种奇怪的动物图案。

我不禁想,在古代这得是多高级的家伙事儿啊,这要是用来煮肉,估计能煮一头牛了。

而且这鼎这么重,我都怀疑当时的人们是怎么把它搬来搬去的呢。

说不定一群古人围着这鼎,满头大汗地喊着号子才能挪动一点点。

我还看到了有些甲骨文残片的展示,那些骨片就像拼图一样被小心翼翼地拼在一起。

我就在想,当年是谁在这些骨头上刻下这些字的呢?是一个严谨的老学者,还是一个调皮的小徒弟呢?也许这个人一边刻一边还嘟嘟囔囔地说着话,“这一笔得重点儿,不然大王看不懂就糟了。

”这个画面在我脑海里不断浮现,让我觉得这些古老的东西都鲜活起来了。

总之,第一次走进安阳殷墟博物馆,就像是一场神奇的穿越之旅,让我这个在现代世界习惯了鼠标键盘的人,对几千年前古人的智慧和生活产生了无尽的好奇。

篇二《从文物里看古人的生活》继续在安阳殷墟博物馆里晃悠着,我就像个寻宝人,寻找着古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事儿,这里有很多青铜器是酒器,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都有。

有的像一只小鸟张着嘴,有的则像是一个扁扁的小罐子上面还带个小帽子。

这商朝人得多爱喝酒啊,搞出这么多花样喝酒的家伙。

安阳殷墟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安阳殷墟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安阳殷墟博物馆观后感作文《安阳殷墟博物馆之旅》一进入安阳殷墟博物馆的大门,我就感觉像穿越了一样。

那一大片土地啊,看起来就特别古老,好像每一粒土都在说“我可是见过大世面的”。

我慢悠悠地沿着小路走,眼睛就开始四处乱瞅。

欸,那些个青铜器可真是吸引我啊。

就说那个鼎吧,又大又沉的样子,上面刻着的花纹都特别精致。

我凑近了仔细瞧,那些花纹弯弯绕绕的,像小虫子在锅盖上爬出来的一样,不过这小虫子爬得还怪有艺术感。

我围着那鼎转了好几圈,脑袋里就在想,以前的人咋这么厉害呢,没咱们现在这些高科技工具,就能做出这么复杂又好看的东西。

然后我又看到那些甲骨文的展示。

一堆骨头片子,上面刻着那些奇奇怪怪的符号。

我就寻思,这就像是古人的小秘密一样,刻在骨头上,等着后人来破解。

我站在那看了半天,感觉自己就像个侦探,不过我这个侦探可有点菜,大多数甲骨文文字我连猜都猜不出啥意思。

有一块骨片上的甲骨文看起来有点像一只正在跑的兔子,我自己在那瞎琢磨,这会不会是古人在说“看,有只兔子正在跑,我今天要抓它改善伙食”呢?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模拟的古代房屋建筑前面。

那房子矮得很,我要是住在里面估计站直了都困难。

我就蹲着身子,想象自己就是古人住在这小屋里。

透过那简陋的小窗户往外看,外面的景色还真像是古代的田野,有点荒草丛生的样子。

我在那小屋里呆了一会儿,感觉腿都麻了,这才意识到古人的生活可真不容易呀。

再往前走就是墓葬遗址了,看到那一排排的墓穴坑我又有点害怕又有点好奇。

害怕是因为毕竟这里是那么多古人安息的地方,好奇嘛就是想看看古代人的墓葬到底是怎么个样子。

我小心翼翼地靠近,看到那些墓穴里摆放的东西,虽然很多都不那么完整了,但是还能看出来当时的墓葬还是很讲究的,有陶器、玉器之类的东西陪在身边。

我想这古人真逗,死了还得带上这么些个宝贝呢,难道是害怕到了另一个世界穷得叮当响?这一趟安阳殷墟博物馆之旅啊,可真是让我开了大眼了。

之前只在书上看过的东西,现在能亲眼看到,那感觉就像和古人来了一场跨时空的聚会。

安阳殷墟的观后感

安阳殷墟的观后感

导语:殷墟,原称“北蒙”,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

盘庚十四年,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盘庚迁都于北蒙(今河南安阳),改“北蒙”名为“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安阳殷墟的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安阳殷墟的观后感一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公元前14世纪(正时奴隶社会制度),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安阳小屯村一带),在此建立了商代二百七十余年的都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稳定的国都。

曾时的殷都占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

沿古老的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式的古代都城,城市布局规模巨大、严谨合理。

都殷时期是商王朝的鼎盛时期,在这里留下了辉煌绚烂,独具东方特色的殷墟文化。

商朝灭亡后,周公平三监之乱,大迁殷民,使这座当时世界上最为美丽的都城繁华散尽,逐渐沦为废墟,史称“殷墟”。

那次,看过邺城遗址后一打听,从那里到安阳不过30公里的车程,稍有犹豫,车仍驶向了殷墟。

殷墟并不在计划之内,之前并未作一些相关的功课,头脑里有限的记忆只是停留在老早以前在历史课上学过的那些枯燥的青铜器具和无法认同的殉葬场面上。

可是,当我脚踏着这片曾经轰轰烈烈的土地,看着那些被还原的,想象着那些未被还原的,规模巨大、规划严饬的宫殿建筑和商王陵墓;看着那些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制车、制骨、瓷器烧造等图文说明;看着那些制作精美、应用广泛的青铜器具;看着那些形象的,灵巧的,象精灵一样的甲骨文字……于是,那些曾经忘却的,以及重新了解的,甚至带着若干想象的记忆,就那样地,在我的脑子里扎下了根。

静静地看着那些列在展室里,各式各样的青铜器具,我第一次欣喜地感到,他们是如此的美,纹饰细腻,全身泛着柔和的雅致的绿色,甚至发着一种极其艺术的光环。

哦,原来铜锈的颜色配着那样细腻的纹理,竟也可以如此的优雅,原来枯燥的`不是青铜器具,而是我内心对历史的匮乏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曾经的天下大都会呵,二百七十余年激情燃烧的铿锵岁月,并没有轻得象一缕烟,依然留下了诸多让人暇想的见证。

参观殷墟博物馆心得一年级作文

参观殷墟博物馆心得一年级作文

参观殷墟博物馆心得一年级作文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了殷墟博物馆参观。

那里有很多古老的东西,让我感到非常神奇。

我们一进入博物馆,就看到了一个大大的青铜鼎。

这个鼎好像真的会说话一样,它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商朝的故事。

我觉得它就像一个活生生的历史老师,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展览馆。

里面有很多古代的器物和玉器。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块叫做“神龟纹铜鼎”的器物。

它的造型很特别,上面还有一只可爱的小龟。

据说这块铜鼎是商朝时期的贵族用来祭祀祖先的。

我想象着当时的场景,觉得非常震撼。

除了这些古老的器物,还有很多壁画和雕塑。

它们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信仰。

我觉得这些壁画和雕塑就像是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文明。

我们来到了一个展示殷墟发掘成果的地方。

这里有很多出土的文物和模型,比如甲骨、青铜器等等。

我最喜欢的是一个叫做“司母戊大方鼎”的大铜盘。

它很大很重,看起来非常结实。

我想如果它是当时用来盛放食物的,一定能装很多好吃的东西呢!
总的来说,今天的参观让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商朝的知识,还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去更多的地方参观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殷墟有感很早以前就听说了有关于殷墟的种种传说,有关于它的雄伟,它的悠久,它曾经的辉煌,种种道听途说的信息已经在我心中构建了一座殷墟。

心目中的殷墟高大,宏伟……今天当我第一次站在这座我仰慕已久的故殿面前时,心中不由的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它空旷而单薄的坐卧在这里,为什么会失落我不太清楚,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不仅仅是因为心中对它的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失落,这里有更重要的原因。

顺着那条被游客们的脚步磨的溜光发亮的卵石小路向着那座大殿走过去,但我走的时候是想着两千年前的古人走这条路的情景而走的,心想这条路在当时代表着神圣和权威,只有万人之上的王才能坦然的走在这条路上,而那些偶尔被王特许走在这里的人,心里会感到无上的荣耀和自豪,但我想当时他们心中还会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恐惧感。

他们在恐惧别人的嫉妒,恐惧自己的稍有不慎而引起王的不满……。

走进这座大殿时,一个巨大的土坑暴露在眼前,里面杂乱无章的散落着很多甲骨文,问了以后才知道这此甲骨文是为了保护文物而做的仿制品,除了这些这里再没有其它的东西,但这些两千年前的文字还是让我为之敬仰与震惊,敬仰于它的原始而震惊于它的生命力。

带着甲骨文给我的感受,继续走下一处,原本以为顺着路走下去会把这种敬仰与震惊继续延伸下去,但那数不清的殉葬坑和里面各种不同姿势不同年龄的殉葬者的累累白骨却让我失去敬仰而只有震撼,他们有的手拿矛戟,有的站立于车旁,有的双腿跪在地上……,他们遗留的这些不完整的残骸,已经超越了白骨本身所能代表的生命的悲哀,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当时王的尊贵,权威与神圣,代表了当时社会制度已经发展到了一种相当成熟与稳定的地步,代表了人们的思想已经被束缚的毫无反抗的欲望。

此时我丝毫不为这里那些王公贵族的生命的结束而伤感但却为他们生命结束后要告别世间的荣华富贵而遗憾;为旁边这些殉葬者的生命为别人而毫无价值的被残害感到可怜与无奈。

我很奇怪在同一座宫殿里能有不同的感受,对于变化突然而且悬殊的不同感受我很无奈。

不知道继续走下去会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在等着我。

就这样走着,路两边的树要大部分都不算太老,但却与这个古老的院子很相配。

司母戌鼎的出现,颠覆了我刚才所有的感受,为它的悠久,为它精美,为它的尊贵与坎坷的经历。

两千年前的那位孝顺的君主为了祭拜自己的母亲而下令造它的时候很可能并没有想要它留传这么久,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想过它的命运,因为后君仍会为同样的原因再造无数个鼎,可惟有这个司母戌鼎留到了现在,这个鼎带着两千年前风尘一路走到现在它的每一个村筋骨都带着当时的高贵与历史的沧桑,,我在想它是受了那位王母亡灵的保佑和嘱托还是它自己真的是帝王的缩影,但无伦什么原因,现在当我看到这个千年尤物的时候,,所有刚才的种种特殊的感受有了个合理而又必然的解释与归宿,当我带着这些感受:故殿的空旷又单薄,甲骨文的悠久,殉葬者的忠心耿耿,各种遗憾与无奈等等,站在鼎前时,所有这些感受都如同找到了母体,在这个鼎前它们从我脑中消失,在一瞬间熔入了这个鼎,但他们并不是一走了之,而是毫不逊色给了我的淳淳的文化历史积淀和无限的厚重,厚重的使我在短时期内无福消受。

但我喜欢这样“吃不了兜着走”。

离开时再次回头看着这个千年故殿,心中已不再是失落而是莫名奇妙的珍惜!游殷墟有感——妇好墓参观殷墟博物馆,印象最深的是女将军妇好的墓穴。

一个女将军的墓穴能有什么呢?妇好的声名远不如附近墓穴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来的嘹亮。

也难怪,她随葬的青铜兵器上的铭文辨认出之前,妇好的存在并不被所有人认为是信史。

妇好为商王武丁之妻,她的名字在武丁时期的卜辞里常见。

她北讨土方,东南伐夷,西败巴国,战功赫赫,她曾经统率过13000人的大部队征讨羌兵,是甲骨文记载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呢。

她还时常主持祭祀仪式,在父系氏族社会中,这种作为,别说女子古今一人,即便在男人也是难以想见的不世奇材。

据传殷墟妇好墓的发掘是由一位女考古学家主持的,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巧合。

因为妇好乃是中国以至世界上第一位有文字可考的女军事家。

妇好墓修葺得重檐草顶,汉白玉妇好雕像尊立于妇好享堂前,这是根据有关资料雕塑的。

你看它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坚执锐,威风凛凛,显示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女将的英姿和风采。

她手持的这件龙纹大铜钺,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8.5千克。

另一件虎纹铜钺重9千克。

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

古代的斧钺主要用于治军,“钺曾是军事统率权即王权的象征。

听介绍说,妇好墓也是保留最完好的商代墓葬。

出土时,原墓中的陪葬极尽豪华,在这儿出土了大批随葬品共计1928件。

计有青铜器400多件,玉器750多件,骨器560多件,以及石器、象牙制品、陶器、蚌器、海螺、海贝等,简直就是一个商代文物博览会。

更关键的是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不少都铸有妇好“二字的铭文,甚至在一件兵器上也有”妇好“的名字,学者们经由研究,认定这就是在甲骨卜辞里出现过200多次的武丁的老婆妇好。

妇好墓如今整理成三层地下室,前两层陈设着文物,最下面是按发掘现场摆设的墓坑。

文物中有一件精美之至的玉凤,圆润光华,墓中仅此一件,贵重十分。

部份是因为殷商崇信玄鸟,仿佛也是妇好身份的象征。

妇好墓出土的鸮尊在青铜器中颇享美誉,总体作鸮形,头部微昂,圆眼宽喙,周身纹饰精细,难以尽数,是商代青铜工艺的超绝体现。

陪葬器皿的精美绝伦,看得出武丁在妇好死时对她倾注的爱有多深。

妇好是否明眸皓齿容光照人不得而知,不过一位一生深得丈夫宠爱的王后,想来也是端美而有风致的。

自古美人同良将,不准人间见白头,立下戎马功勋的王后妇好,未曾衰老就溘然长逝,这更使武丁对她的悼念持续了许多年。

妇好墓两侧随葬的人骨,姿态异常安详平静,没有挣扎的迹象,据传这些人都是自愿殉葬追随妇好将军的。

殷墟游后感记得刚来安阳时,很多同学都给我说安阳殷墟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名弘扬世界。

殷墟内充满了历史的色彩,能让你感受到古代商朝的风采,是很值得一去的。

于是,怀着对历史向往的心情,我游观了殷墟。

来到殷墟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扇红色的大门,横梁上赫然写着“商朝王陵遗址”几个金黄的打字,在阳光的映衬下闪闪发光。

进入大门,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它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吸引力,不知该先去那个地方看好。

心想,就跟着导游慢慢地、一一游览吧!以前对殷墟的了解仅限于历史课本的知识,对殷墟的印象也只源于那古老的图片。

而今,当我置身于这一充满历史色彩的地域时,听着导游那从未听过的解说,我仿佛回到了从前,看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

对殷墟的参观让我收获颇多,是我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有了更全面、更深次的了解,它们永远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一、殷墟的来历公元前14世纪(正时奴隶社会制度),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安阳小屯村一带),在此建立了商代二百七十余年的都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稳定的国都。

曾时的殷都占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

沿古老的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式的古代都城,城市布局规模巨大、严谨合理。

都殷时期是商王朝的鼎盛时期,在这里留下了辉煌绚烂,独具东方特色的殷墟文化。

商朝灭亡后,周公平三监之乱,大迁殷民,使这座当时世界上最为美丽的都城繁华散尽,逐渐沦为废墟,史称“殷墟”。

知道被考古学家们发现,才以现在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殷墟的介绍在游殷墟的过程中,处处都有牌子向游客做简单的介绍,从这些文字中以及导游的解说中,我对殷墟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

殷墟总面积达24平方公里,内有大量的青铜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重达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殷墟由三部分组成:(一)、殷墟王陵遗址位于著名的洹水北岸,是商王朝的皇家陵地与祭祀场所、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出土地。

王陵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180亩。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王陵大亩(包括一座未完成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祭祀坑与车马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宫殿宗庙遗址宫殿宗庙遗址管理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4A旅游景区。

占地面积22.12公顷,房屋占地面积1392.34平方米。

现有《殷墟发掘史展厅》、《妇好墓圹展厅》、《YH127甲骨窑穴展厅》、《车马坑展厅》、《殷墟博物馆》等陈列展馆,复原展示了十余座有代表性的基址。

(三)、洹北商城遗址位于殷墟保护区东北部,其西南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殷墟遗址,二者略有重叠。

城址略呈方形,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2.15公里 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

四周已确认有夯土夯筑的城墙基槽。

洹北商城的宫殿区位于城址南北中轴线南段,显示出我国城市布局的早期特征,是城内核心部分。

其南北长500米以上,东西宽远不止200米。

宫殿区内现已发现大型夯土基址30余处。

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基址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即著名的一号宫殿基址,是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商代单体建筑基址。

城址北部(宫殿区以北)近20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有密集的居民点。

房址、墓葬、灰坑、水井密布其间。

我曾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看到过用泥做成的小人,是古时人们制作青铜器过程的反应。

当我看到殷墟中那些陈列的青铜玉器,特别是被称为世界青铜器之最的司母戊大方鼎时,我惊呆了,那么的大,上面雕刻的东西是那么的精巧。

或许,在现在制造这样一个方鼎不是什么问题,可是在当时,技术是那么的落后,这个世界之最是怎样造成的呢?不禁让我对当时人们的聪明才智,勤劳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在参观过程中,还有一处让我难以忘却,那就是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成果的前列的妇好墓。

墓中的东西虽然被移走,但从那些陈列品中,就能想象出当时挖掘的场景。

在妇好墓前,有一尊大雕像,就是妇好。

你看它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坚执锐,威风凛凛,显示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女将的英姿和风采。

最让我佩服的是,她手持的这件龙纹大铜钺,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8.5公斤。

另一件虎纹铜钺重9公斤。

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

当我走近她时,总有一种敬畏之感,在她面前,感觉我是那么的渺小,她的威姿,震撼了我的心灵。

到殷墟不能不看甲骨文,它是中国汉字的鼻祖,通过了解,我知道了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

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