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蛇荣皮汤

乌蛇荣皮汤
乌蛇荣皮汤

百度知道 > 医疗健康 > 中医

乌蛇荣皮汤的做法?生地(酒浸)和乌蛇肉(练蜜丸先吞)是什么意思?

浏览次数:936次悬赏分:95 |解决时间:2010-9-10 08:28 |提问者:glgfggl

我想请问一下李老的“乌蛇荣皮汤”怎么做?想使用一下~~我脂溢性皮炎,不知道有用没?

其中的生地(酒浸),是什么意思?是买回来的生地用酒先

洗一遍还是跑一段时间?白酒还是什么酒?

还有乌蛇肉(练蜜丸先吞),是什么意思?我从药方只能买到乌蛇,药房的人也不知道

“练蜜丸先吞”是什么意思。。。难道还得做成蜜丸?怎么做呢?

多谢!

问题补充:

谢谢1楼的回答。。那蜜丸哪有做的呢?

最佳答案

你好,乌蛇荣皮汤治疗鹅掌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花斑癣、白癜风、疣、青霉素过敏性皮炎、过敏性湿疹、黄水疮顽症、斑秃、皮肤划痕症、臁疮(下肢溃症)、过敏性紫癜痼疾、黄褐斑、局限性皮肌炎,有一定疗效,对脂溢性皮炎不好说。中药治疗脂溢性皮炎:可用荆芥15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生地10克,苦参10克,何首乌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蒲公英10克,甘草5克,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合并煎液分两次服用。

生地(酒浸)意思是在高度白酒中浸泡,一般酒浸一宿。

蜜丸是将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可塑性的固体药剂。蜜丸在中成药中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由于蜂蜜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滋补作用;味甜能矫味;并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的作用。这些均符合祖国医

学“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除众病、和百药”的论述。一般丸重0.5g以上的称大蜜丸,0.5g以下的称小蜜丸。蜜丸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病。

炼蜜是以火炼蜜,将蜂蜜倒入锅中,沸腾后用文火。炼蜜的程度,有个术语:“滴水成珠”。就是说,炼好的蜜,滴入冷水中,就成了“珠”了。这样做的意思,其实就是把蜂蜜中多余的水份去掉一些。你可以观察锅里的蜂蜜,沸腾后,它不是要冒泡吗?先是大泡,后是小泡,如果是均匀的小泡了,就快可以了。蜂蜜的量与药粉的比例是0.5:1

族谱与文化认同——广东族谱中的口述传统

族谱与文化认同 ——广东族谱中的口述传统 刘志伟 在许多广东地区的家谱中,有一种现象常常令研究者和修谱者感到困惑,这就是入粤祖(多声称在宋代)和在本地定居的开基祖(许多宗族的开基祖定居时间是明代初年)之间的世系,常常出现混乱或残缺。许多家谱记载宋之前世系非常清楚,而定居之后的世系也清楚详细,但中间的若干代往往记载简略,甚至世代混乱不清。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讨论家谱编撰中士大夫文化认同的一个侧面。 一 由于在现存族谱中很少见到明中期以前的版本,我们对明代中期以前广东地区修谱情况知之甚少。不过,在明代广东地区著名学者陈白沙先生的文集中,收录了几篇陈白沙为本地一些大族编撰的族谱所作的序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明代中期以前广东地区修谱的一些情况。以下是其中两篇序文的摘录: 《汤氏族谱序》曰: 汤氏,邑之著姓也。自言先汴人,随宋南渡,居岭南南雄。世远失传,今以始自南雄迁古冈曰统者为一世祖。统以上无考。谱亡于元季之乱,续之者唐府伴读八世孙有容也,退庵邓先生序之,予惟世家之谱可观,不援不附,如汤氏,亦良谱也。内则贤妇女,外则贤丈夫,相与修缉维持,既亡而复存。汤之子孙念之,亦允蹈之。 《绿围伍氏族谱序》曰: 伍氏系出汴粱,先世有仕宋为岭南第十三将,卒於官,遗其二子,新会遂有绿围之伍,曰朝佐,曰朝恺,今为绿围始迁之祖。而氓又始迁之祖师自出,所谓第十三将者是也。氓以上世次莫详,今断自可知以氓为第一世。自氓而下,或隐或仕,垂三、四百年。 陈白沙为之作序的这两个家族,都是明代新会县的大族,但当时他们编撰族谱时,所能记述下来的世系,都只能追溯到宋代的入粤祖,汤氏声称他们原来有谱,但亡于元季之乱,伍氏则未提及原来是否有谱。但无论如何,这些大族在明代前中期编撰族谱时,所能追溯的祖先,只是到宋代,再往前,往往就无法考查了。正因为如此,陈白沙对于当时一些人攀附家世的做法是很不以为然的。他在《周氏族谱序》中这样写道: 公以弘治己酉始至白沙。未几,公复来;与言家世缨簪,以其族之谱请序以付梓。予以不敏弗许。数载之内,屡致书嘱邦伯东山刘先生、按察使陶公交致其恳。既而,公复以书来,曰:「吾周氏自昭信以上居洛阳,世次无考。令谱断自可知,以昭信府君为第一世祖,其不可知者阙之,不敢妄有攀附,以诬先代而诳

木棉花的功效和作用

木棉花的功效和作用 1、木棉花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干燥花朵,木棉花别名斑芝树、英雄树、攀枝花,木棉花有清热利湿、解毒止血的功效,木棉花有治疗泄泻、痢疾、血崩、疮毒的作用,木棉的树皮在广东作海桐皮入药,称广东海桐皮,味苦,性平,有宣散风湿的功效。 2、治霍乱中恶,赤白久痢,除甘匿、疥癣。牙齿虫痛,并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除肤赤。《开宝本草》 3、木棉花能消肿,散瘀,止痛。疗咳嗽,止产后瘀血作痛。《南宁市药物志》 4、木棉花能红者去赤痢,白者治白痢,同武彝茶煎常饮。《本草求原》 5、木棉花治肺癌、肠癌:木棉根15~30克,水3碗煎取大半碗温服。 6、木棉花治能清热利湿,治肠炎,菌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7、木棉花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纲目》 木棉花如何煲汤 1、苦瓜木棉花牛肉汤 材料:苦瓜500克、木棉花50克、牛肉450克、生姜3片。 做法:苦瓜洗净,切开去瓤,切片;木棉花洗净,浸泡;牛肉洗净,切片状。在瓦煲里加入清水和姜片煮沸,放入苦瓜、木棉花,转中火煲45分钟,加入牛肉滚至熟,下盐调味便可。 功效:有利尿祛湿、明目解毒之效。 2、鲜木棉花鲫鱼汤 材料:鲜木棉花4朵、鲫鱼1条、生姜3片。 做法:鲜木棉花洗净,用淡盐水稍浸洗,再洗净;鲫鱼宰洗净,热锅下油煎至微黄;瓦煲里放入适量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1小时,下盐调味便可。 功效:清润祛湿。 3、木棉花薏米猪骨汤

材料:木棉花50克、薏米20克、扁豆30克、猪骨500克、陈皮1角、蜜枣2粒、姜3片。 做法:各物洗净,猪骨斩块氽水捞起,把适量的水倒入瓦煲,煮开后放以上材料煲2小时左右,下盐调味。 可清热解毒、健脾利湿。 4、淮山木棉花汤2~3人份量 食材:薏米30克;扁豆30克;芡实30克;淮山干30克新鲜淮山需250克;木棉花新鲜3朵。 煲汤,则加猪骨头250克;煲粥,则加大米100克。 做法:将所有的材料洗干净后放瓦煲如煲粥可放进电饭煲,加上适量的水。煮开后,煲汤需2个小时;煲粥的话,大米煮烂即可食用。 提示:有祛湿健脾的作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宗祠落成庆典致辞5篇

宗祠落成庆典最新致辞(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乡亲们,大家好! 春和景明,生机盎然,我们汤氏家族择良辰吉日在这里隆重举行汤氏文化宗祠落成典礼暨汤氏家谱言谱,在这里,我受族人的委托,谨代表各姓宗族,向前来参加祠堂落成庆典的各级领导、各姓的代表以及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特别感谢很多在外闯荡的各姓宗亲能在百忙之中专程赶回来参加这一盛会,更感谢各位父老乡亲对宗祠建设的大力支持。同时,还要向那些因路途遥远或公务繁忙无法赶到的族人真诚地说一声:家乡随时欢迎你们的到来! 俗语说: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追本溯源,乃为人本分。古语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慎重保持晚节,时时缅怀先人,民风自会淳朴敦厚。 祠堂就是我们拜祭祖宗、追念先人的地方。这里可以安放我们先人的英灵,可以寄托我们对先人的哀思,同时也是联系我们宗族血缘的纽带,对我们民风的教化,宗族的团结有着积极的意义。筹建祠堂,是我们各姓宗族盼望已久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 在宗祠的建设过程中,理事者不负众望,联络宗亲,制定方案,筹措资金,督促建造,劳心劳力;理财者凡事具细,精心打点,钱尽其用。智者尽其心,艺者尽其才,劳者尽其力,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各姓宗亲对先祖圣德的深情。我们在建设好宗祠的同时,更有理由、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利用好宗祠。 各位宗亲、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愿我们各族宗亲人丁兴旺,英才辈出,念祖念宗念先贤,同脉同心同发奋,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上告慰先祖,下垂范子孙! 谢谢大家! 宗祠落成庆典最新致辞(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大家好! 初冬之际,天朗气清,金果飘香,潭城湾内胡姓家族择良辰吉日在这里隆重举行“祠堂”落成典礼暨请祖祭祖仪式,在这里,我受族人的委托,谨代表全村胡姓宗族,向前来参加祠堂落成庆典的各级领导、胡姓代表以及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特别感谢很多在外闯荡的胡姓宗亲,能在百忙之中专程赶回来参加这一盛会,更感谢各位对宗祠建设的大力支持。

祛风湿化湿利湿

祛风湿药 一、A型题 1、治疗风湿痹痛,尤以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为宜的药物是() A羌活B独活C威灵仙D木瓜E川乌 2、性善走窜,善疗行痹游走性疼痛的药物是() A独活B木瓜C川乌D威灵仙E防己 3、祛风湿药中善于温经散寒,治疗痛痹的药物是() A川乌B附子C威灵仙D雷公藤E独活 4、古方中常用作麻醉止痛的祛风湿药是() A独活B威灵仙C川乌D雷公藤E防己 5、具有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功效的药物是() A 威灵仙B蕲蛇C蚕沙D秦艽E桑枝 6、舒筋活络,善治转筋的药物是() A 独活 B 威灵仙 C 秦艽D蕲蛇E木瓜 7、木瓜与蚕沙共同的功效是() A祛风湿,和胃化湿B祛风湿,通络止痉C祛风湿,散寒止痛D祛风湿,利水消肿E祛风湿,杀虫止痒 8、既能祛风通络,又能利水下乳的药物是() A桑枝B臭梧桐C络石藤D路路通E丝瓜络 9、下列哪一项不是秦艽的主治病证() A风湿痹证B中风不遂C疳积发热D风疹湿疮E湿热黄疸 10、治疗痹痛伴低热骨蒸者宜用() A海桐皮B秦艽C豨莶草D络石藤E防己 11、既能祛风湿,利关节,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A秦艽B防己 C 豨莶草D络石藤E海桐皮 12、既能祛风通络,又能杀虫止痒的药物是() A 秦艽B白鲜皮C蚕沙D海桐皮E豨莶草 13、五加皮的功效是() A祛风湿、强筋骨,安胎B祛风湿、强筋骨,利水C祛风湿、强筋骨,止血D 祛风湿、强筋骨,解毒E祛风湿、强筋骨,退虚热 14、既能祛风湿、强筋骨,又能补肝肾、安胎的药物是() A桑寄生B五加皮C狗脊D雪莲花E千年健 15、功能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善祛脊背风湿的药物是() A五加皮B狗脊C桑寄生D千年健E蕲蛇 二、B型题 A独活B威灵仙C蕲蛇D秦艽E防己 1、“风药中之润剂”是() 2、“截风要药”是() A少阴头痛B吐泻转筋C麻风疥癣D湿热黄疸E水肿腹胀 3、独活适于治疗() 4、蕲蛇适于治疗() A五加皮、桑寄生B千年健、臭梧桐C臭梧桐、豨莶草D豨莶草、千年健E蕲蛇、乌梢蛇 5、能降血压的药物是()

养生滋补汤料大全

产品话术 虫草花煲汤料(滋阴护肝汤) 成分:虫草花、干贝、枸杞子、芡实等配料 功效:虫草花性质平和,不寒不燥,一家大小都适合。干贝性平,味甘、咸,具有滋阴、补肾、调中、下气、利五脏之功效。枸杞具有补肝肾、益精气、长肌肉、改善面色、明目安神、祛风治虚、延年益寿、坚筋骨之功效。 优势:补肾养肺,对肾虚,夜尿频多、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有辅助治疗作用常期饮用有助于稳定血压、降低胆固醇、补益健身. 举例:这是广东的老火靓汤。可将配料与乌鸡(1只)或猪瘦肉(500克) 及生姜(适量)洗净,一起放进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1 小时以上,调味后即可。可供4至6人一次食用。(肉类可选择飞水后再下料) 黄精杞子煲鸡汤料(强身固肾汤) 成分:黄精、山药、枸杞子、龙眼肉 功效:黄精以根茎入药。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功能。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对于糖尿病很有疗效。山药: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枸杞具有补肝肾、益精气、长肌肉、改善面色、明目安神、祛风治虚、延年益寿、坚筋骨之功效。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优势: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气生津,补血润脏;此汤口感清甜,补而不燥,可作为日常保健汤水。特别对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燥咳,咯血及病后体弱,肝肾阴虚,头目眩晕,视力减退等。一家大小均可食用。 举例:将配料与乌鸡(1只)或猪瘦肉(500克)及生姜(适量)洗净,一起放进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1小时以上,调味后即可。可供4至6人一次食用。(肉类可选择飞水后再下料) 剑花罗汉果煲汤料(剑花润肺汤)

瓦罐汤做法大全

“瓦缸煨汤”是流行于南方民间的一种风味菜肴。它采用一种制特的大瓦缸,其缸底可以烧火,缸内置有铁架,厨师将装有汤的小瓦罐一层层地码入缸内的铁架上,然后点燃木炭,借用木炭火产生的高温将瓦罐内的汤煨熟。 制作“瓦缸煨汤”的大瓦缸系粗陶制成。缸的底部放有一个圆形铁筒,里面可装木炭,用来烧火。缸内有三层铁架,可以放约30多个小瓦罐。缸的顶部有一铁盖,可以随时揭开,加木炭、放瓦罐都是用一个铁制的夹子从顶部伸进去进行。用于装汤的小瓦罐高约18厘米,直径约20厘米,有一小手柄,可用手握住端上桌,此外小罐上面还有一个小盖,盖上有一小孔,用于煨汤时排出多余的热气。 煨汤时,需将各种原料治净后放入小瓦罐内,再加入调料,掺入清水,最好用纯净水,盖上盖,将瓦罐码入瓦缸内的铁架上,点燃木炭,将汤煨8~12小时,取出即成。 制作“瓦缸煨汤”的用料很广泛,鸡鸭、牛肉、猪肉、海产、野味、竹笋、菌类、豆制品、蔬菜等,都可用来制作“瓦缸煨汤”。制作“瓦缸煨汤”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只往瓦罐内掺入清水或纯净水,而不能用吊制的鲜汤,其目的是保证各种不同风味的煨汤都原汁原味。 2、瓦罐加盖前,需先用一张铝箔纸将瓦罐口封住,然后再加盖,以保证瓦罐密封良好。 3、需根据不同原料的不同性质来确定煨制的时间。一般的原料煨制约8小时,质地较为老韧的原料如牛肉、土鸡、老鸭等则需煨制10~12小时。 4、大瓦缸内不同的位置,其火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因此煨制时应注意掌握好大火和小火的合理搭配。一般是先用大火将瓦罐内的汤烧开,再用小火将汤煨熟。 5、一罐汤煨约4~5小时后应“翻坛”,即把瓦罐调换一下位置,以免瓦罐因接近火力大的位置而被煨干汤汁。 下面就介绍几款“瓦缸煨汤”的具体制法,供参考。 绿豆紫菜煨排骨 原料:猪肋排500克绿豆100克紫菜50克淡菜25克姜片10克葱节30克精盐、胡椒粉、料酒、味精、纯净水各适量 制法: 1、猪肋排洗净,斩成5厘米长的段;绿豆洗净;紫菜、淡菜洗净泡发好。 2、将猪肋排、绿豆、紫菜、淡菜、姜片、葱节放入瓦罐内,调入精盐、胡椒粉、料酒、味精,掺入纯净水并盖上盖,放入大瓦缸中煨约8小时,即成。 3、特点:汤清味鲜,清热解毒。 白果腐竹煨土鸡 原料:土鸡600克白果150克腐竹100克姜片10克葱节30克精盐、胡椒粉、料酒、味精、纯净水各适量 制法: 1、土鸡洗净,斩成条块;白果去壳去芯;腐竹泡发好后切成节。 2、将土鸡、白果、腐竹、姜片、葱节放入瓦罐内,调入精盐、胡椒粉、料酒、味精,掺入纯净水,盖上盖,放入大瓦缸中煨约12小时,即成。 特点:汤浓味鲜,滑润去燥。 虫草煨老鸭 原料:老鸭600克猪瘦肉100克虫草10根鸡油75克姜片10克葱节30克精盐、胡椒粉、花雕酒、味精、纯净水各适量 制法: 1、老鸭洗净,斩成条块,入沸水锅中氽一水捞出;猪瘦肉切块,亦入沸水锅中氽一水。

秦皮的功效与作用

[标签:标题] 篇一:七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及服用禁忌 七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及服用禁忌 胖大海、枸杞子、金银花等都是人们熟识且常用的中药,由于这些中药药性较为平和,大多数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服用,其实这些常用中药也有一些服用禁忌,切不可随意服用,并要掌握好安全用量。 胖大海——清肺利咽 胖大海味甘,性寒;有小毒。有清肺利咽、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喑哑,其他原因引起的喑哑用胖大海无效,特别是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虚者应该慎用。【安全用量】代茶饮每次不得超过3粒,以防中毒。 决明子——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 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但决明子可引起腹泻,女性长期服用轻则引发月经不规律,重则可使子宫内膜不正常;有泄泻、低血压者及怀孕女性也应慎用。另外,决明子是一种泻药,长期服用对身体不好,会损伤身体的正气。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10~15克。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 枸杞子味甘,性平,功能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枸杞子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时大量摄取肉类食物面泛红光的人不宜服用。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15克。 甘草——润肺祛痰止咳 甘草味甘,性平,有补益心脾、润肺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但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还易引起低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湿盛胀满者不宜服用。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3~10克。 人参——大补元气,提高免疫力 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补脾益肺,能兴奋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抗衰老。身强体壮者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人参易口干舌燥,甚至鼻孔出血。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有些人认为人参是一种补品,吃了对身体总有好处,这是错误的想法。无论是红参还是生晒参,在服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在服用人参后忌吃萝卜、忌饮茶。人参忌与葡萄同食,葡萄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药效。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10克。 菊花——平肝明目,解毒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的作用。但阳虚体质者不适合服用;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应慎服;阴阳两虚型、痰湿型、血淤型高血压病患者也不宜服用菊花。菊花的服用方法:以苏杭一带所长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6~10克。 金银花——清热解毒

跌打秘方

目录 跌打秘方 论治法 大凡头上受伤、脑髓出者,难治;骨色青者,亦难治。若他处骨肉破碎,即将空痛散敷之,内服疏风理气汤五、六剂。伤口平复,再投补血顺气汤。若有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之症,急以飞龙夺命汤投之。 若目受伤,将收珠散敷之,用银簪脚以井花水蘸药点血筋上,次以青布或用旧青绢汤洗揉,随用还魂汤二服,待其平复,再服生血明目饮。 若鼻梁骨断,先用接骨散敷之,次用生肌散菜油调搽,再服活血止痛散。 如口唇缺破,先敷代痛散,随将青鹑尾下绒毛护之,以桑枝油线缝合,再敷生肌散,服活血止痛饮。有含刀在口,割断舌头尚未见落者,用鸡蛋肉软白衣袋其断舌,将血丹用蜜调涂在患处,再以蜜和蜡调匀,敷在鸡蛋衣上,取其微软能通药力。但药在口中易散,勤勤敷之为妙。如不得速效,再以金疮药治之。如被人咬破舌头者,以生蟹杵烂涂之,亦平复。 倘下颏骱骨脱落,先用宽筋散煎汤熏洗,次以绵裹大指入其口,指抵住下边,外用手心托住,缓缓揉上推进骱骨而止,再服补肾和气汤。有登高跌扑两肩天井骨受伤,不便绑扎,但见伤损肿胀,即先服喘气汤,使骨节相对,次用接骨散敷之,以绵包裹,斜连搭胸背敷之,再服活血汤。 盖肩骱落与膝骱落同,而膝骱送上省力,肩骱送下省力,总属易上。将一手按住其肩,一手托住其手,缓缓摇动,使其筋舒血畅,再令本人坐于低处,一人抱住其身,医者以两手又捏其肩,两膝夹住其手,齐力一上。用绵包裹好,外敷接骨,内服生血补髓汤。 遇臂骱触出,上用一手抬住其腕,下用一手按其手,内用足踝抵住,齐力一伸而上,即敷接骨散,以绵包之,内服生血补髓汤。 若手骱跌出,上用一手按其臼,下用一手托住指掌,用力一伸而上,此乃会脉之所宜,即服宽筋活血散,以接骨散敷之,用绵包裹,再用阔板一片,又用二寸长杉树板四片帮贴患处,扎缚七日,可得平复。 手指有三骱臼,惟中节出者有之,然易出易上,用两手抽伸法上之,服宽筋活血汤。有臂臼出而触在腹内者,当另处人侧卧出肉,用手随内出外,又用手随内上扑住其腰,下手捧住其腕,将膝揭住其上,出左向右扳,往右向左扳,一伸即上。服生血补髓汤。 盖两腿易于伤损,伤则两段,先将宽筋散熏洗,使患侧卧,外敷接骨散,好足同敷,用绵包裹,要四寸长杉板八片帮好,以绵绳三条绑缚,服活血止痛散三、四剂,再服壮筋续骨丹。 凡治膝盖骨跌脱离骱,须用绵花衣捆作大包,令伤者仰卧,将包衬于膝下,一抬脚踝,若骨偏于左随左而下,偏于右随右而下。医者扶定棉包,以上手挽住其膝,下手按住其脚,使臼骱相对,用力一扳,推起入骱矣。先敷接骨散,用棉包布裹挽下,以包按之,服生血补髓汤五剂,再服壮筋续骨汤。 如小膀有大小两骨,一茎折者易治。俱折者难治。而骨折看有藕七头(七字折断理然而成字)易治。如两骨平断者难医。更有戳穿皮肉者,尤难治也。此症与上大腿治同一法,如骨戳皮外,须将碎骨镶上断处,不可汤洗,将生肌散敷之。如骨折不破皮肉,以接骨散敷之。足踝之骱骨易出难上,须一手抬住其脚掬上以脚根,一手扳其脚指,左出偏其左,右出偏其右,将脚掬上,以脚根掬下,不可以一伸而上,内服宽筋活血散,脚偶被伤致令筋促酸痛,不便伸缩,宜用宽筋散煎汤洗之。 治失枕颈项强痛,令其低处坐定,一手扳其下颏,缓缓伸直矣。 凡刀枪所戳,但伤皮肉者,敷金疮药。伤内膜及肠胃者,不治。刀斧砍伤头额,易发寒热,脉细者可治,脉大者难治。损骨先疗骨,伤肉先生肌,外敷金疮药,内服护风托里散。自刎食管断者,先以生半夏研细末掺之,再以青鹑绒毛和入人参末敷之,再以桑白皮油线缝之,以软绢缠封,急切。无有青鹑绒毛,以茅针花搓软代之,随用紫金丹和入胎骨一分酒调,用匙灌下,再用护风托里散服之。有肚皮破而肠出者,

家常煲汤大全及做法

家常煲汤大全及做法 饭桌上少不了汤这一道菜谱,尤其是天气闷热的时候,大家都没有什么胃口,只是想吃点清淡的东西,这样子也有利于开胃,只有煲汤是最合适的了。怎么样才能够做的好吃又有营养呢?接下来一起随小编去学习一下各种煲汤的做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栗子老鸭汤的做法 用鸭煲汤有利水消肿,吃后阴虚不见燥,阳虚不见冷的功效。栗子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主治反胃不食,泄泻痢疾,吐血,,便血,筋伤骨折瘀肿、疼痛等病症。 食材:半只鸭、栗子去皮20颗、红枣6颗、枸杞若干、杏鲍菇两只、木耳6朵。 制作程序: 1、鸭子去绒毛切成小块,过沸水,捞出;去油、去血水。 2、汤锅内加入栗子、枸杞、红枣、葱段、姜片、胡椒粒和鸭肉,倒入白开水没过食材。 3、小火煲制2个小时,出锅后用盐调味即可。 4、即将出锅约20分钟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加入木耳、杏鲍菇、粉条。 小贴士:1、鸭肉过沸水时可以多煮一会,可以将肥厚的鸭油过掉。2、加开水的时候可以多加一点,煲煮时间久有一定的水分蒸发掉了。

二、竹蔗红罗卜猪骨汤的做法 竹蔗性平、微寒,味甘,入胃、肺经。含丰富的蔗糖、果糖、葡萄糖、苹果酸和柠檬酸以及多种维生素,是价格便宜而营养成分多的果蔬。中医还认为它有清热除烦、生津润燥、益气化痰、和中下气、利咽喉、利小便、解毒之功效。宜秋日时作煲汤之材料。 食材:竹蔗250克红萝卜500克猪骨500克陈皮、精盐各少许。 制作方法: 1、将竹蔗洗净,去皮切小段,另将红罗卜、猪骨和陈皮分别洗净,红罗卜去皮。 2、在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烧至水滚,然后放上以上材料,改用文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吃用。 三、薯仔排骨汤的做法 排骨:猪排骨除含蛋白、脂肪、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磷酸钙、骨胶原、骨粘蛋白等,可为幼儿和老人提供钙质。 土豆:首先,吃土豆你不必担心脂肪过剩,因为它只含有0.1%的脂肪;是所有充饥食物望尘莫及的。每天多吃土豆可以减少脂肪的摄入,使多余脂肪渐渐代谢掉。 西红柿:西红柿含有丰富的营养,又有多种功用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 食材:新鲜肉排十两(约四百克),薯仔四个,蕃茄两个,盐一茶匙,清水十二碗。 制作方法:

木棉花的功效与作用

木棉花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和功用: 淡、涩,平。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泄泻,痢疾,血崩,疮毒。常用量5~10克。附注: 木棉的树皮广东作海桐皮入药,称广东海桐皮。味苦,性平,功能宣散风湿。功用: 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泄泻,痢疾,血崩,疮毒。性味: 淡、涩,平。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蜜制黄芪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生地黄的作用与功效 性味:甘、苦、寒。 归经:入心、肝、肾经。 功能;清热生津、滋阴凉血。 主治与应用:1.用于热性病。治疗咽喉肿痛,白喉及糖尿病等;如热病伤阴,阴虚发热时可与玄参、麦冬、石斛同用。热入血分,血热妄行配伍犀角;心火上炎、口舌生疮、与木通、竹叶、甘草稍同用,如导赤散。 【宜忌】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忌服。 杜仲的功效与作用 味甘,性温。归肝、肾、胃经。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 续断的功效与作用 续断是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部。续断是一味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材,与作用主要表现在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续断一般用于治疗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扑损伤。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续断的功效与作用: 续断的功效与作用 续断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续断的功效与作用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 ①《本经》: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②《别录》:主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腕伤,恶血,,关节缓急。 ③《药性论》:主绝伤,去诸温毒,能宣通经脉。 ④《日华子本草》:助气,调血脉,补五劳七伤,破症结瘀血,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疬,扑损,妇人产前后一切病,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胎漏,子宫冷。 ⑤《滇南本草》:补肝,强筋骨,走经络,止经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生新血,破瘀血,落死眙,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浊。 ⑥《滇南本草图说》:治一切无名肿毒,,天泡诸疮。 续断的临床应用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勉县中医医院 外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目录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诊疗方案胆胀(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炎在中医学中称为“肠痈”。中医学认为肠痈病在肠腑,属里、热、实证。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生冷或寒温不适、情志失调等,致肠道传化失司,气机痞塞,瘀血停聚,湿热阻,血肉腐败而成肠痈。其总的病机为气滞、血瘀、湿阻、热壅,进而热毒炽盛,结于阳明或侵入营血,严重者可致阴竭阳脱之危候。 一、诊断 1、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尚华)肠痈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 症状:(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体征:右下腹固定压痛,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比值均升高。

中医辨证: 1、瘀滞结型患者寒温不调,外邪乘虚侵袭,肠胃受损,气机失调,经络受阻,气滞血瘀,瘀血阻滞而成肠痈,胃肠积滞,传化失积,故见脘腹胀闷,暧气纳导,大便秘积,胃失和降,则恶心欲吐,舌质暗红为肠腑瘀热,脉象弦紧或弦滑,并属充血瘀阻,不通即痈之征。 2、湿热蕴型患者平素暴饮暴食,且恣食生冷,损伤脾胃,脾胃受损,传导失司,糟粕积滞,生湿生热,气血不和,久为败瘀,积于肠道而为肠痈,故见右下腹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弦紧为湿热之象。 3、热毒炽盛型患者平素暴饮暴食,嗜食膏梁厚味,致食滞中阻,损伤脾胃,脾胃受损,运化不行,湿滞郁而化热,腐蒸气血,而成肠痈,腹痛剧烈,腹皮硬,手不可近,为痈脓已溃之征,面红目赤,小便赤,舌质红绛,苔黄燥而移浊,脉弦数或洪大均为热毒炽盛之象。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施治 1、治 (1)瘀滞结证 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舌暗红或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通里攻下,行气祛瘀,佐以清热解毒。 方药:阑尾化瘀汤加减 金银花15g 川楝子10g 大黄(后下)15g 牡丹皮10g 延胡索10g 桃仁10g 木香6g 石膏(先煎)30g 红藤10g 甘草6g

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第二版)

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第二版)王满恩 向大家曾经推荐过的一本好书!现在手写录入,以飨列位考研同志。如果觉得好,请支持正版!购买正版图书,毕竟作者王满恩老师为之付出了巨大心血,又无私奉献给我们这些有幸看到的人,分享是一种美德,尊重知识是一种自爱。 ——yankunhan 他们能,你也能(代前言) 我是教中药学的老师,我创编了一套“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普通学生仅用十几个小时就能轻松愉快地记住三四百味中药的功效,而且不容易忘。十年来,我的近万名学生用此法通过了各种中药学考试,用了都说好。我相信,他们能,你也能。 请看几个例子,您就明白这种方法是怎么回事了。 例1:课堂实录——教学生记枳实的功效。 老师:(写板书:“掷石破气小鸡花坛出皮”)这是个小故事,掷石”——扔石头,石头打破气球——“破气”,从破气球里跑出一群“小鸡”——小鸡都跑进了“花坛”,——从花坛另一面出来就变成一群小皮球了——“出皮”。 学生:(笑) 老师:大家念一遍这句话。 学生:(念) 老师:好,把音调变一下——“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现在请大家说一下枳实的功效。 学生:(都能顺利说出,许多人是边笑边说的) 老师:(擦掉板书)再说一遍枳实功效,速度比刚才快点。 学生看着空黑板快速说出枳实功效。一星期后“突然袭击”地提问,大多数人仍记忆犹新。 亲爱的读者,你是不是也记住枳实的功效了?

上例用的是“完全谐音联想法”,更常用的是“化简谐音联想法”。例如记“苦参”功效。 例2: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苦参清早撒尿) 是不是比机械记忆(死记硬背)更快更有趣 ? 一分钟记住,十天不复习也忘不了。所以叫“快快记忆法”——既“快速”,又快乐”。 或问:其他清热燥湿药都谐音成“清早”,不就混淆了吗? 答:混淆不了,相同的功效我们设计了不同的记法,不妨翻到 (16)页,看黄连、黄芩、黄柏、龙胆、白鲜皮、椿皮、秦皮(第一功效都是“清热燥湿”)的记忆方案。 例3:记麻黄、香薷、浮萍的功效一一用“合并同类项记忆法”(见3页)。 例4:记凉血止血药的功效一一用“提取公因式记忆法”(见57页)。 此外,还有“分组记忆法”、“对比记忆法”、“挂钩记忆法”、“奇特联想记忆法”、“数码代字记忆法”、“外语代字记忆法”、“链式记忆法”、“韵语记忆法”、“谱曲记忆法”、“对联记忆法”、“动作记忆法”等。如果你真的看了上面说的内容,相信你会说:你们能,我也能。 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本次修订增加了“主治证的‘快快’记忆”,希望能对读者有更大的帮助。 如果你能从本书中受益,请跟我一起感谢我的指导者、支持者——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钟赣生教授,我的合作者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薛建英副教授,以及化学工业出版社生物?医药分社的编辑。 王满恩 2010年3月于山西太原 不可不知的几个问题 (代凡例) 一、本书的中药功效原文,均录自高学敏主编的《中药学》(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以下简称《中药学》。学其他教材的人也可用本书来帮助记忆。

理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理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都知道中药方剂理气汤是由纯天然的中药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时候还是按照正确的食用方法来,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处方】 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川芎当归白芍枳实枳壳木香乌药 香附陈皮砂仁桔梗 【功能主治】 益气养血,理气消滞。治妊娠气血两虚,寒气客于脏腑致成胸痞。气上冲胸,心下胀满,胃脘作痛,饮食不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备注】 方中参、苓、术、草以益元气,芎、归、白芍以补阴血,木、砂、陈、附运气散寒,桔梗祛胸膈之满,乌药顺中下二焦之气,枳壳、枳实上下分消其滞。诸药合用,不独无形者立散,即有形者亦可

渐除,且祛邪而不伤正,诚如《内经》所言:“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 半夏5两,橘皮4两,官桂3两,人参2两,甘草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3盏,加生姜10片,煎1盏,去滓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一五四引《指南方》 【处方】

香附2钱,川芎8分,青皮8分,厚朴1钱,乌药1钱,桔梗6分,玄胡8分,柴胡8分。 【功能主治】 滞气。 【摘录】 《脉症正宗》卷一 【处方】 半夏(汤洗)3两,桔梗1两,官桂2两,人参1两,橘皮(洗,干)2两,甘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痰饮臂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5片,煎1盏,去滓,食前服。

【摘录】 《女科百问》卷上 上面介绍了理气汤的做法,不同的养生方剂带给我们的功效与作用是不同的,所以饮用一些方剂还是有好处的。

各种煲汤做法和功效

各种煲汤做法和功效 猪手煲黄豆可以(预防皱纹增生) 排骨煲海带(清热解毒) 凤爪煲木瓜、花生(丰胸) 1、鸡或竹丝鸡煲淮山、杞子、红枣(滋阴补血) 2、鳙鱼头煲黑豆、红枣(头晕、头痛) 3、鳅鱼煲黑豆、红枣、陈皮(补血、养颜) 4、冬菇、香信、眉豆、白豆、红枣(附件囊肿) 5、白鸽煲淮山、杞子、红枣(健脾、补血) 6、黑鲩鱼煲黑豆、红枣(补血、头晕、头痛) 7、猪骨煲杜仲、牛大力、红枣(腰痛) 8、猪骨煲熟地、首乌、红枣、黄精(乌发、腰痛) 9、猪骨煲杜仲、巴戟、牛大力、红枣(补气、腰痛) 10、鸡(或竹丝鸡)煲北芪、防党、红枣(补气、补血) 11、猪骨煲北芪、防党、红枣、杞子(补血、养颜) 12、猪骨煲牛大力、狗脊、红枣(补血、腰痛) 13、鲫鱼煲红枣、札子(补血、养颜) 14、水鱼炖冬虫草或淮山、杞子(滋阴补肾)

15、生鱼煲淮山、杞子、红枣(滋阴、补血、养颜) 16、土茯苓煲猪骨或煲龟类(去风去湿) 17、羊肉煲淮山、杞子加马蹄、少许当归、红枣(滋阴补肾) 18、猪心炖当归、党参或北芪、黑豆、瘦肉(盗汗) 19、兔肉煲北芪、益智仁(夜尿) 20、鳙鱼头煲川弓、白芷、红枣(头晕、头痛) 21、羊肉、党参、熟地、当归、红枣(贫血) 22、阿胶炖瘦肉、红枣、杞子(月经过多,在月经未干净时服) 23、砂仁、淮山、土茯苓、白术煲瘦肉(胃寒、脾虚) 24、田鸡煲党参、淮山、红枣(补气、健脾) 25、田鸡煲田七、红枣(用于骨节病人,在治疗期间) 26、桑树根煲瘦肉(高血压,脑血管意外) 27、白豆煲猪横俐(糖尿病) 28、鹧鸪煲川贝、无花果、南北杏(咳嗽) 29、核桃煲猪腰或猪骨(夜尿) 30、鳅鱼煲红豆、陈皮(身体虚弱、流鼻血) 31、莲子心、白茅根煲瘦肉(流鼻血) 32、延胡索20克、益母草20克煲鸡蛋、红参(经痛)凉汤 1、桑叶、黑芝麻、红萝卜、煲猪骨或鱼类(预防结肠

牛膝的功效与作用

牛膝的功效与作用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说:“其茎有节,象牛膝”,故名。商品分怀牛膝及川牛膝两类。 一、怀牛膝 别名:牛膝、牛夕。 产地:主产于河南沁阳、武陟,现各地引种栽培。 性状鉴别:根细长圆柱形,长30~100厘米,直径0.2~1厘米,外皮肉红色或土黄色,具细微纵皱纹,有横长皮孔及少数须根痕。质坚略有韧性。断而角质样,有多数由维管束形成的筋酸点,中心有黄白色的木质心,气特殊,味微甜而涩。以根条粗长,肉红色,皮细坚实者为佳。 二、川牛膝 别名:拐夕、杜牛夕。 产地:栽培品主产于四川雅安、温江、乐山等地,野生品主产于贵州的水城、织金、纳雍、云南亦产。 性状鉴别:根圆柱形多扭曲,根头部多膨大,上粗下细形似拐杖,故拐膝之名。长短不一,约30~60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灰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带有细支根及须根痕。质贱人,断面黄褐色,显纤维性,散生维管束小点继续排列成数圈。气特殊,味甜微苦。

以根细,分歧少,体柔韧,纤维少者为佳。 主要成分:怀牛膝含皂甙,并含牛膝甾酮。川牛膝含异怀苋甾酮等。 药理作用:散瘀止痛、活血通经、补益肝肾,现已证实其作用为: 1、镇痛,动物实验证明有一定镇痛作用。 2、兴奋子宫,能加强子宫收缩。 3、利尿,作用较轻微。 4、解痉,对胃肠运动有轻度抑制作用。 5、降压,与扩张血管有关,但作用短暂,不能作为有效的降压药用,治高血压时需要配其他药物。 炮制:坏牛膝切咀,川牛膝切片。 性味:苦、酸、平。 归经:入肝、肾、膀胱经。 功能:补肝肾,强腰膝,破血行瘀。 主治:肝肾不足之筋骨酸软,腰膝疼痛,经闭瘀血,风湿疼痛。 怀牛膝偏于滋补肝肾,治腰酸腿软无力;川牛膝偏于破瘀通经,治瘀血,经闭等,并有降压作用。 临床应用:前人经验取牛膝性善下行,而治疗一系列病症。所谓“下行”,大致是指:1、使用月经通畅、小便通利、大便易泄,易于向下排出;2、使头部和上半身血液“下行”,

疏肝理气汤

牡蛎又名生蚝,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全年均可采收,去肉,洗净,晒干,碾碎,入药用,味甘咸,性胃寒,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作用功效

茯苓的功效作用: 功效:1 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2 《本草衍义》:白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闹也。《用药心法》: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汤液本草》:白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本草衍义补遗》:白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雍。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作用:1 利尿作用。 2 抗菌作用。 3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白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 4 抗肿瘤作用:白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白茯苓聚糖,含量很高。 5 白茯苓多糖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各种白茯苓多糖体在体内均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6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能使环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 7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白茯苓有镇静作用。 8 白茯苓可健脾,对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 贝母的功效:: 目前常用的贝母包括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种,1、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2、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浙贝母泻火的功效要强于川贝母。而且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母。3、土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性寒、味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疾患、结核、皮肤肿烂等疾病。此外,还有一定的杀精子作用 法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辛,温,有毒。

40种营养汤的做法,一定要学会啊

素食汤谱四十种 详细做法: 1. 白花蛇舌草抗癌解毒佳功效: 白花蛇舌草加半枝莲煲水饮, 有抗癌功效, 并消炎解毒 加盐的白花蛇舌草水有减肥功效. 可作家居保健饮品 材料: 白花蛇舌草(半斤), 半枝莲(半斤), 片糖(3片), 水(15碗) 做法: 将材料洗净放进煲内, 水滚后转慢火煲2-1/2 小时, 再加入片糖滚一会即可 2. 猴头菇炖北菇功效: 固本扶正, 强身健体, 抗癌, 补血, 强胃, 治十二指肠 材料: 猴头菇(3只), 冬菇(4只), 当归(8片), 红枣(15粒), 滚水(3碗) 做法: 猴头菇出水, 冬菇浸软, 红枣去核, 将材料洗净放入炖盅内, 用慢火炖2小时即可 3. 咸柠薏米汤功效: 去湿, 醒胃, 助消化, 吸收, 有防癌功效 材料: 咸柠檬(2个), 生薏米(四两), 炖肉(4块), 水(8碗) 做法: 将生薏米, 炖肉(切片)放进煲内用慢火煲1小时. 咸柠檬去心, 榨出柠汁加入汤内, 柠皮则放入汤中浸15分钟即成 4. 栗米须水功效: 降低血糖, 利尿减肥. 糖尿病患者可作长期性饮料材料: 粟米须(二两), 水(4碗) 做法: 将粟米须洗净, 放入煲内用慢火煲45分钟即可 5. 甘苦茶抑制糖尿消炎功效: 甘苦的药味对现代人有一定的好处, 油柑子的天然酸涩味,

可助消化及抑制糖尿 材料: 绿茶叶(少许), 苦瓜(半只), 油柑子(10粒), 水(适量) 做法: 苦瓜去核切片, 油柑子拍扁后一起煲水, 煲至出味后再用来泡绿茶 6. 栗子粟米汤功效: 降胆固醇, 补肾益肠增气, 养颜润肤 材料: 栗子(二两), 粟米(3条), 冬菇(10只), 红萝卜(1只), 花,生(二两), 姜(2片), 水(10碗) 做法: 栗子, 花生洗净, 粟米切段, 红萝卜去皮切块, 冬菇浸软, 将材料放入煲内, 水滚转慢火煲2小时, 加盐即可 7. 白背木耳苹果汤降脂软化血管功效: 适合高血脂者饮用, 因白木耳能软化血管, 红枣能强心补血兼补脾胃, 苹果则调理肠胃助消化 材料: 白背木耳(3只), 苹果(4个), 红枣(15粒), 炖肉(3块), 果皮(1个), 水(适量) 做法: 苹果去皮核切块, 木耳及果皮浸软, 红枣去核. 水滚后下材料, 用慢火煲2小时, 加盐即可 8. 昆布海藻煲黄豆汤功效: 治单纯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结炎, 高血压, 宜作暑天清凉饮料 忌体质虚寒, 胃寒者 材料: 昆布(一两), 海藻(一两), 黄豆(四两), 水(10碗) 做法: 昆布浸洗切段, 黄豆白镬炒香, 海藻浸洗乾净, 将材料放入煲内煲1小时, 加盐或加糖即可 9. 草菇胜瓜蛋花汤功效: 清热下火, 生津止渴, 身体燥热, 口乾口渴,

广东雷州文堂陈氏族谱

广东雷州文堂陈氏族谱(古灵系) 陈氏重修序 尝闻,水有源而长流,木有本而枝茂。人之克昌厥后,实祖宗功德所致耳。 余相传始祖讳箓士公乃福建莆田人,是述古陈襄之苗裔也,在宋登进士第,从密友张弦公知雷州,因居于雷,后移居海滨,住名文堂,出男讳德政,官任参将。 历至崇祯年间,雷地大荒,在在称戈,东奔西荡,是以祖传宗支失落,衣冠锦帐凋亡,住场荆棘,田地荒芜,抚手足而兴悲,睹坟墓而悼叹。奋斗志守成,既而身列明经,文人蔚起,是亦先人之阴骘,流传勿替也。幸而长、次、五、六支子孙绳绳辈出,相承支派远矣,难追颇识,近代录谱后传。庶几后之子孙知祖宗之所以昭前裕后,不致湮没无闻,是则余之幸也! 于是乎书。 崇祯庚辰年拔贡生十世孙起元撰 注:崇祯庚辰年即崇祯十三年,也即是1640年 第一次续修序 文堂陈族,其祖来自福建莆田,乃古灵先生之苗裔也。家传笺阅,代有文人,际世叶中微。 后遇年荒兵燹,家承遗坠,谱丝失传。至世祖明经讳起元敦宗族寻先绪,崇祯庚辰岁有撰谱序一书。远古忘记,唯于见闻所及者录之。余观其谱一世、二世一脉相承,三世有六房分支,惟四房乏嗣,三房稍微。于长、次、五、六房,昌炽并列,朗若日月当空。是时谱丝清支派盛,昭穆分明,书香大振,胶庠食饩。 际雍正戊申岁教读于斯,姻翁国学士讳瓉琮年最高,德至懋,痛老成之凋谢,异后昆之克昌。古遗烝尝田数亩,祭费仿范文正公故事,耕者助其种,读者讲其书,或士或农,族咸赖之。于雍正丁未年乃集族姓子孙共商其事,鸠工庀材,祠宇焕新,建堂庑以祀,先立宗祖以祭。 由明至今,其甲将两周矣。元祖编其谱于前,姻翁续其书于后,瓞小瓜大,藩衍难京派列。同归根源,可溯使云礽百代,绳祖武光前烈,引而勿替,乃姻翁之盛心也。

换骨丹的功效与作用

换骨丹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中医方剂领域也取得有利的研究条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针对现代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广泛使用古今中药方剂。那么你知道换骨丹吗? 【处方】 麝香(研.半钱)、桂心(一两半)。甘松(去土)、川乌(生用.去皮脐)、白芥子(炒)、藿香、草乌(去皮脐.生用)、海桐皮(炒)、何首乌、羌活、龙脑(研)、骨碎补(去毛.炒)、牛膝(酒浸.炒)、威灵仙(去土)、桑皮(炒)、槐角、木鳖子(炒)、青皮(去白)、自然铜(醋淬七次.研)、陈皮(去白),各二两。白芷、防风、甜瓜子(炒)、萆薢(炒)、五灵脂、川芎、甘草(盐水炙)、苦参、白胶香,各半两。朱砂(二两为衣),麻黄(去根节.一十斤.河水七斗.煮减半.去滓.澄清再煎如饧.磁器手贮)。 【炮制】 上为细末,用麻黄膏子,入炼蜜少许,搜成剂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治中风瘫痪,久不愈,四肢不随,服诸药不效。

【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食后搥碎,茶酒任下,或用生姜自然汁,更入酒半盏化开服,可更进酒一二盏投之,日二服,至三日于病处微汗为效,至十日大效。药性稍热,病寒者多效。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麝香(研)4.5克桂(去粗皮)45克麻黄5千克(去根、节,用水适量浸,煮减半,去滓澄清,再煎,入锡瓷器收贮)朱砂60克(为衣)甘松(去土)川乌头(生,去皮、脐)白芥子(炒)藿香草乌头(生,去皮、脐)海桐皮(炒)何首乌羌活龙脑(研)骨碎补(去毛,炒)牛膝(酒漫)威灵仙(去土)桑白皮(炒)槐角木鳖子(炒)自然铜(醋淬七遍,研细)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30克白芷防风甜瓜子(炒)萆薢(炒)五灵脂川芎甘草(盐炙)苦参白胶香各15克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用麻黄膏子,入少量熟蜜搜和成剂,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