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我的老师》和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综合练习(语文版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两弹”元勋邓稼先》同步阅读(pdf)(新版)语文版

同步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挑山工①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
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
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保持身体平衡。
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阶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
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
但是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线加长。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②你来游山,一路上观赏着山道两旁的奇峰怪石、巉岩绝壁、参天古木、飞烟流泉。
心情喜悦,步子兴冲冲。
可是当你走过这些肩挑重物的挑山工的身旁时,你会禁不住用一种同情的目光,注视他们一眼。
你会因为自己身无负载而倍觉轻松。
反过来,又为他们感到吃力和劳苦,心中生出一种负疚似的情感……而他们呢?默默的,不动声色,也不同游人搭话——除非向你问问时间。
一步步慢慢吞吞地走自己的路。
任你怎样嬉叫闹喊,也不会惊动他们。
他们却总用一种缓慢又平均的速度向上登,很少停歇。
脚底板在石板上发出坚实有力的嚓嚓声。
在他们走过之处,常常会留下零零落落的汗水的滴痕……③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了。
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在道边诵读与抄录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
等你发现他走在你的前头时,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④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我们在山脚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时,遇到一个挑山工。
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两弹元勋邓稼先同步练习(无答案) 语文版

【疑难解析】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文章冠有小标题的三个部分记叙了哪三件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邓稼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
·邓稼先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作出贡献。
·邓稼先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巨大的代价。
2.文章所记叙的三件事分别侧重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精神品质?甲生: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乙生:邓稼先在工作中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为无名英雄。
他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丙生:邓稼先有超凡的创造才能,一丝不苟的科研作风,勇进的胆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3.“马上就要开始了,试验场上千军万马在等待着庄严的‘零’时的到来。
”什么是“零时”?导弹、核武器、卫星发射时都是采用倒计时,如发命令时发“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发射。
”“零时”即发射开始的时候。
4.“核装置徐徐下井了,各种测试仪器一齐开动,监测各种数据是否正常。
”“井”是什么?核装置为什么要下“井”?这里的“井”是为发射导弹等武器而建的发射井。
起初武器是在发射架上发射,这种发射方式容易被敌方发现、摧毁,所以就藏在地下的发射井中发射。
【重点品析】1.“鹿希,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这句话中的“这件事”指什么事?为什么说“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这件事”指为国家研制原子弹的事情,因为这属于国家高级机密,所以邓稼先与妻子谈话时不能言明。
邓稼先的这一番话体现了他甘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爱国精神,他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生命2.“失败的风险,成功的快乐,大戈壁的风刀霜剑,染白了他的鬓发,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这句中“染”“刻”字好在哪里?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染”字生动地写出了大戈壁的风霜使他头发变白的过程,“刻”字呼应了“风刀霜剑”使他容颜日渐苍老,形象地表现了他在大戈壁生活中所承受的艰辛。
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练习_语文版

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蓦地.(de)妥.善(tuǒ)B.凌.晨(líng)轮廓.(guō)C.元勋.(xūn)故障.(zhàng)D.阻挠.(ráo)胆怯.(qiè)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成语词典》那么厚,叫人惨不忍睹....地摆....,我一看见它就头晕。
B.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脱自己家庭的阴影。
C.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共场合销.声匿迹...了。
D.在筹办这次艺术节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他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提示:A项中“惨不忍睹”是悲惨得不忍心看的意思。
)3.填空组成成语。
()马功劳()刀()剑任人()()()()大海诚()诚()含辛()苦4.阅读下面语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仿写与加点句子相似的语句。
大自然的万物都在表现自己,假若春笋不表现自己怎么会有浓郁苍翠的竹林....................?__________ ?人们在社会中同样需要表现自己,_____________ ?因此,哪里有成功和胜利,哪里就有表现。
(提示:要注意抓住例句的特点来仿写,例句采用反问的句式,假设了一种现象,然后再写出其结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在那里时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语文: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8、两弹元勋邓稼先节次 第2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总课时数教 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材料和人物精神关系的了解分析,把握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教 学 重、难 点 了解在人物塑造中对比、烘托等手法的应用,理解其表达效果。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一、合作探究1、引言后冠有小标题的三个部分各记叙了哪件事、如何写的、有何侧重?试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和人物的精神品质。
明确:接受使命,参加研制:重点写激动心情。
(以身许国,无私无畏。
)扎实敬业,完成设计:重点写敬业精神。
(艰苦创业,扎实严谨。
) 再接再厉,无私奉献:重点写献身精神。
(身先士卒,献身祖国。
) 2、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试着找出来。
这对突出人物有何作用? 自然环境:“只是一片庄稼地、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等。
社会环境:苏联毁约、国外资料封锁、科技人员寥寥无几、没有大型计算机等。
作用:突出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起烘托作用。
3、课文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神?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在“要放个‘大炮仗’”这部分集中写了这方面的精神。
1950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邓稼先,至1958年已成为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但为了研制原子弹这一艰巨、光荣、伟大的工作,他无比激动而又喜悦地走到了原子弹设计研制的第一线,从事鲜为人知的工作,并从此在公开场合销声匿迹。
(2)邓稼先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
在“艰苦创业的年月”这部分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搞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工作,关系重大。
语文: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8、两弹元勋邓稼先节次 第2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总课时数教 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材料和人物精神关系的了解分析,把握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教 学 重、难 点 了解在人物塑造中对比、烘托等手法的应用,理解其表达效果。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一、合作探究1、引言后冠有小标题的三个部分各记叙了哪件事、如何写的、有何侧重?试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和人物的精神品质。
明确:接受使命,参加研制:重点写激动心情。
(以身许国,无私无畏。
)扎实敬业,完成设计:重点写敬业精神。
(艰苦创业,扎实严谨。
) 再接再厉,无私奉献:重点写献身精神。
(身先士卒,献身祖国。
) 2、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试着找出来。
这对突出人物有何作用? 自然环境:“只是一片庄稼地、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等。
社会环境:苏联毁约、国外资料封锁、科技人员寥寥无几、没有大型计算机等。
作用:突出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起烘托作用。
3、课文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神?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在“要放个‘大炮仗’”这部分集中写了这方面的精神。
1950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邓稼先,至1958年已成为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但为了研制原子弹这一艰巨、光荣、伟大的工作,他无比激动而又喜悦地走到了原子弹设计研制的第一线,从事鲜为人知的工作,并从此在公开场合销声匿迹。
(2)邓稼先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
在“艰苦创业的年月”这部分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搞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工作,关系重大。
第7—8课《我的老师》《“两弹”元勋邓稼先》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7—8课《我的老师》《“两弹”元勋邓稼先》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第一部分:1.海伦·凯勒是国女作家,教育家。
〔2分〕2.给加点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汉字:〔6分〕和气〔〕琢磨〔〕绚丽〔〕匿迹〔〕含辛r抃plain苦〔〕m怽plain地〔〕3.从莎利文老师教海伦认识洋娃娃、水、爱、摸索等内容上,你认为莎利文老师在对海伦的教学方面有什么专门的地点?〔4分〕4.〝我有了学习语言的钥匙,我热切期望运用学到的东西。
〞句中〝钥匙〞是指。
〔4分〕5.海伦·凯勒在文讲:〝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活的。
起初,我只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是我的老师开了我的眼界,使我这块毛坯有可能进展进步。
〞那个地点,作者讲自己〝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活的〞含义是;讲自己〝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的含义是;整段话表达了对莎利文小姐深深的之情。
〔3分〕6.〝两弹〞指和,〝元勋〞的意思是,邓稼先是我国闻名学家。
〔4分〕7.释词:〔4分〕⑴所谓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还只是一片庄稼地,而科技人员呢,也廖寥寥无几。
寥寥无几:⑵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布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崭露头角:销声匿迹:⑶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运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
含辛茹苦:⑷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
风尘仆仆:8.«〝两弹〞元勋邓稼先»中许多地点描述了我国当年研制〝两弹〞的困难条件,把它们列举出来,并讲讲这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
〔4分〕9.课文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了邓稼先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4分〕10.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筹划昼夜不断的运算时,要有〔〕;决定方案时,要有〔〕的胆识,又要有〔〕的判定。
A、数学见地物理直觉稳健勇进B、物理直觉数字见地稳健勇进C、数字见地物理直觉勇进稳健D、物理直觉数字见地勇进稳健第二部分:〔一〕带上三句话上路李小刀你将要远行,小孩,将有一生的岁月等你去走,我送你三句话带在周围。
语文: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8、两弹元勋邓稼先 节次 第1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字词,把握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教 学 重、难 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
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 一、课文导入一百多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过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血雨腥风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之中站稳脚跟,在国际的大舞台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归纳学生发言:1、两弹指什么?2、什么叫元勋?3、邓稼先是谁?他有什么事迹?为什么称他为两弹元勋? 师:有了问题谁来解决?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感到: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解决。
三、自读课文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提出要求: 1、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含义。
3、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这课介绍了邓稼先的什么? 四、自学反馈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元勋x ūn 彭桓武hu án 淦昌 g àn 惶恐hu áng k ǒng 胆怯d ǎn qi â 许德珩h ãng 和泥 hu ï 聂荣臻zh ēn 蓦地m îd ì 浩瀚h àoh àn 欺凌q īl íng 寥寥无几li áo 销声匿迹n ì 含辛茹苦r ú 风尘仆仆p ú 2.解释下列词语。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了解“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伟大贡献。
1.3学习课文中描写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的语句,感悟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2运用圈点批注法,品味课文语言,感悟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
2.3开展课堂讨论,交流对邓稼先的认识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英勇奋斗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
1.2品味课文语言,感悟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
2.教学难点2.1理解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感悟其伟大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邓稼先的伟大贡献。
1.2学生分享对邓稼先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3.合作探究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写邓稼先品质和精神的语句。
3.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品味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4.品味课文语言4.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品味其表达效果。
4.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交流对邓稼先的认识。
5.课堂讨论5.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5.2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对邓稼先的认识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2.收集有关邓稼先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课文语言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邓稼先的感人事迹,感悟了其伟大精神。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对邓稼先的敬意和赞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我的老师和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海伦·凯勒是国女作家,教育家。
(2分)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和蔼()琢磨()绚丽()匿迹()含辛r拚plain苦()m怽plain地()3.从莎利文老师教海伦认识洋娃娃、水、爱、思考等内容上,你认为莎利文老师在对海伦的教学方面有什么独特的地方?(4分)4.“我有了学习语言的钥匙,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
”句中“钥匙”是指。
(4分)5.海伦·凯勒在文说:“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活的。
起初,我只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是我的老师开了我的眼界,使我这块毛坯有可能发展进步。
”这里,作者说自己“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活的”含义是;说自己“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的含义是;整段话表达了对莎利文小姐深深的之情。
(3分)6.“两弹”指和,“元勋”的意思是,邓稼先是我国着名学家。
(4分)7.释词:(4分)⑴所谓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还只是一片庄稼地,而科技人员呢,也廖寥寥无几。
寥寥无几:⑵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崭露头角:销声匿迹:⑶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
含辛茹苦:⑷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
风尘仆仆:8.《“两弹”元勋邓稼先》中不少地方描述了我国当年研制“两弹”的艰苦条件,把它们列举出来,并说说这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
(4分)9.课文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了邓稼先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4分)10.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决定方案时,要有()的胆识,又要有()的判断。
A、数学见地物理直觉稳健勇进B、物理直觉数字见地稳健勇进C、数字见地物理直觉勇进稳健D、物理直觉数字见地勇进稳健第二部分:(一)带上三句话上路李小刀你将要远行,孩子,将有一生的岁月等你去走,我送你三句话带在身边。
快乐是一种美德要保持快乐,孩子,这是我们穷人最后的奢侈。
不要轻易丢掉快乐的习惯,否则我们将更加一无所有。
你要快乐,在每一个清晨或傍晚。
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
在你经过的每一个村庄,你要留下你的笑声作为纪念。
这样当多年以后人们再谈起你时,他们会记得当年曾有一个多么快乐的小伙子从这里经过。
快乐是一种美德。
无论你背着多少行李,你也不要把它扔到路边的沟里。
即使你的鞋子掉了,脚上磨出了血,你也要紧紧地攥着快乐,不和它离开半天。
快乐是一种美德,孩子,这是因为快乐能够传染。
你要把你的快乐传染给你身边的每个人,无论他是劳累的农夫还是生病的旅人,无论他是赤脚的孩子还是为米发愁的母亲,你都要把快乐传染给他们,让他们像鲜花一样绽开笑脸。
孩子,在你经过的每个村庄人们都像亲人一样待你,他们给你甘甜的泉水,给你的行囊里塞满干粮,你就给他们快乐吧!记住,快乐是一种美德,它能让你在人们的心中活上好多年。
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在你的旅途上,孩子,会有许多你没有见过的鲜花开在路边。
它们守在溪流的旁边,在风中唱歌跳舞。
不要忽略它们,孩子,我们的眼睛永远不要忽略掉美。
你要欣赏它们的身姿和歌声,你要因为它们而感到生活的美好。
不管你的旅途多么遥远,不管你的道路如何艰险,你都要和鲜花交谈,哪怕只用你喝点水、洗把脸的时间。
不要看不见满径的鲜花。
但我要告诉你,当你沉浸在花香中的时候,不要忘记赶路,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的时间。
你只是一个路过的人,孩子,你要去的地方是前方,你的旅途依旧漫长。
你的鞋子依然完整,你的双眼依然有神,你属于远方,而不是这里。
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
相信这条路的前头还有千朵万朵花在等你。
你要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哪里,在你没到之前,孩子,不要为一朵花停住脚步。
你去的地方是远方,孩子,你要知道,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为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你会在某一天踩着满地阳光到达。
孩子,只要你的身体里流着奔腾的热血,只要你举着火把吓退野兽,你就早晚会抵达那个你想要去的地方。
那是远方,那是幸福之乡。
就在你打点行装,准备返回的时候,我要对你说,孩子,别忘了为那些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
你要记得在你的旅途上你喝过别人给你舀来的泉水,你吃过别人给你送上的食物,你听过一位姑娘的歌声,你向一个孩子问过路,你在一间猎人的小屋中度过一个漫漫黑夜。
要记住他们,孩子,你要记往这些人的声音、容颜。
在你返回的前一天晚上,你要为他们准备好礼物。
你要把几块丝绸、几块好看的石头细心地包好。
你要给姑娘准备好鲜花,你要给老人准备好烟丝,你要想着那些调皮的孩子,他们的礼物最好找也最难找。
这些就足够足够了。
再带上你在路上看过的风景、听过的故事,再带上你的经历和感触,在燃着火的炉边,讲给他们听。
告诉缺水的人们前头哪里有水,告诉生病的人们哪种草药可以治病,把你这一路的经验告诉他们,把前方哪里有弯路告诉他们。
这些是最好的礼物。
不要忘了给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孩子,只有这样你的这次远行才算没有白走。
11.“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中的“花”可以怎么理解?(4分)12.你认为在生活中怎样才能“紧紧地攥着快乐”?(4分)13.你有没有为帮过自己的人准备礼物?请具体说说。
(4分)14.怎样理解“要保持快乐,孩子,这是我们穷人最后的奢侈”?(4分)15.请找出一组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4分)16.为什么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7.怎样理解“那是远方,那是幸福之乡。
”中的“远方”、“幸福之乡”?(4分)18.为什么给帮过自己的人准备礼物,“这次的远行才没有白走”?(4分)19.文章一开始提到“我们穷人”。
你认为拥有这三句话的人能被称为“穷人”吗?这两个“穷人”的概念有何不同?(4分)20.除了文中提到的三句话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话应该被记得?你能再写几句吗?(4分)(二)假币顾文显⑴人有时一犹豫就错过了良机。
辰这样想,此时老教授正在滔滔不绝地和新生们沟通感情,辰就没办法把那两千元钱交上,而早上乘乱交这笔钱再好没有,可那时辰就是犹豫了一下,错过了,辰为此如坐针毡。
⑵终于熬到下课,辰遥盯住围在一群叽叽喳喳的女同学中的老教授,好歹待女娃们散尽,他才跨前一步,把钱递上,这时,辰脑子嗡地一声,大片空白,他感到一种灭顶之灾的降临,还好还好,老教授点了点,装在上衣兜里。
⑶辰这一夜没合眼,那钱是单独交的,万一老教授发现呢?为了进京到这家文学院深造,他卖光了全部药材,没想到该死的药贩子在交款时夹了三张假币!他曾想到市场上买点零碎花出去,可小贩们不收这假钱。
他已没有更多的钱了,逼急了才出此下策,但他又怕被识破。
同学们个个是贵胄公子,只他一个穷孩子,假币的事抖落出来,他如何混得下去?⑷辰决定次日主动坦白,就说不小心夹带了,求老教授容他宽限些日子借来补上,这样总比当众揭穿好。
⑸辰拿定主意次日就恭候在老教授上班必经路上,见到他说:“老师,我昨天交的钱……”老教授的脸立刻板起来:“别提你那钱!”⑹辰魂飞魄散!却听老教授说:“早不交晚不交,偏我揣了你的钱,在市场上走,被小偷割了兜。
”⑺啊呀谢天谢地!辰一边陪小心,一边回到教室,这贼其实是帮了我的忙呢。
辰想。
⑻兴奋之后,辰又陷入了苦恼。
毕竟老教授损失了恁多钱,并且直接怪他学费交得迟!想到教授总穿一件皱巴衣服的寒酸样,他心里就凉了。
辰想,好好努力吧,非出人头地不可,有朝一日我加倍报偿这位善良无辜的老人。
⑼辰勤学苦作,不断写出好文章,连《人民文学》这样的刊物也有他的一席之地,老教授时常当众夸赞。
每当这时,辰就暗自道:等着,老师。
⑽学习期满,辰交了大运,脱掉农田鞋,直接成了市文联干部,这当然要得力于《人民文学》。
又一年,他又成为省作协聘任的专业作家。
辰一步登天,阔步文坛,名声大得吓人,令许多杂志派编辑上门来泡他的议价稿,辰从此再不愁没钱。
⑾辰依然惦记着那可怜兮兮的老教授,该彻底了结这块心病了。
他为老教授准备了1万元现金,专程来京。
⑿老教授高兴:“学生出了大名,不忘师德,这就好。
”坚持设家宴款待高徒。
酒前,辰鼓足全部气力,向教授认错:“老师,我交给您那两千元学费中,混着3张该死的假币……”他眼圈红了,并哽咽起来。
老教授哈哈大笑:“3张假币你还没忘哪?在,我留着呢,如今集什么的都有,我集几张假币玩玩有何不可?”说着,从一本影集内拿出那几张玩意儿。
⒀“老师,那您说让贼偷了……”辰目瞪口呆。
⒁“假话。
兴你假币就不兴我假话?”⒂“为什么?你当时完全可以揭穿。
”⒃老教授的脸色立刻无比严肃起来:“揭穿容易,但我更知道一个山里来的孩子该多艰难,那样做对他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为区区300元钱,扼杀一个人才,吾不屑为之也。
”⒄“老师,”辰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泪流满面:“不回去了,我还要跟您学几年,您一定要收留我!”2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你能说说本文的特点吗?(4分)22.概述第③段大意,如果去掉此段文字行不行,为什么?(4分)23.文章写辰的前后变化主要运用了描写,写老教授的高尚品格主要运用了描写。
(2分)24.文末,辰跪在地上还要向老师学几年,他要向老师学习什么?(4分)25.读完全文后,你认为应学辰的什么,不应学辰的什么?(4分)26.第①段第一句的“良机”指的是什么意思?(4分)1.美国2.略3.莎利文老师在教学方面注意循序渐进的方法。
“洋娃娃”和“水”是具体事物,是外部世界,容易被海伦接受,“爱”和“思考”是抽象的事物,是内心情感,这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
4.通过触摸和感受去认识自然界的方法(或学习语言的方法)。
5.莎利文教育凯勒时是理论联系实际;凯勒虽然身有残疾,但并不是没有学习能力,只是需要合适的引导;感激。
6.原子弹、氢弹、立大功的人、物理7.略8.略9.略10.D11.沿途的各种诱惑。
12.永不放弃,无论是遇到挫折还是美好的诱惑。
13.略14.穷人本来在物质上已是很匮乏了,如果再不保持精神上的快乐,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15.“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
……你要留下你的笑声作为纪念。
”16.因为自己的目标还在远方。
如果为一朵花停留太久,可能会忘了自己远行的目的,也可能会延误了时间。
17.理想的彼岸。
目标最终达成的时候。
18.学会感激才是最后的完美。
19.不能。
前一个穷人是指物质上的;后一个是指精神上的。
在精神上富足的就不是穷人。
20.对每一朵花微笑。
不要撒谎。
等等。
21.小小说。
本文具有短小精悍,构思巧妙,情节单一,但跌宕起伏的特点,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22.第③段交代三张假币的来历和辰交三张假币的无奈。
此段不能去掉,因为它交代了情节的来龙去脉,又为后文辰的坦白作了铺垫,如果去掉,易使读者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也不会引起和得到人们对辰的同情与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