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35mm焦距,焦距换算
等效焦距和实际焦距换算

实际焦距和等效焦距之间的关系要搞清楚真实焦距和等效焦距之间的关系,不得不从传统135相机入手。
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总是以135相机的镜头作为参照物的,主要原因是因为135相机普及得最广泛,文章对它的介绍也最多,人们对它了解的程度也最大。
相机的镜头焦距是衡量镜头所拍摄围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焦距的镜头适应不同的拍摄需要。
固定焦距的镜头一般分为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远摄镜头。
标准镜头是指焦距大约等于感光面(底片,CCD或CMOS)的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其“看”(拍摄)对象的视角和人眼的视角(当然不能把人眼的余光也考虑进去)非常相近。
对135相机而言,其感光面尺寸为36×24mm,对角线长度为43mm。
因此43mm左右焦距的镜头就是标准镜头,习惯上取50mm左右的镜头为标准镜头。
数码相机由于其感光面(CCD或CMOS)的尺寸是随相机不同而不同(135相机的感光面是固定不变的)。
仅以相机镜头的真实焦距是难以比较不同相机的拍摄围的,所以都换算到等效的135相机的镜头焦距,然后才进行比较。
换算焦距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感光面尺寸的长宽比例为3:2,也就是与135相机的感光面的长宽比例相同的数码相机。
这一类相机都是一些单反可更换镜头的相机。
另一类是针对感光面尺寸的长宽比例为4:3,和计算机显示器屏幕长宽比例相同的消费类数码相机。
这类相机大部份是民用相机(也有极少数是单反的专业相机,比如Olympus E-1)。
对第一类数码相机,尽管它们都使用135相机的镜头,但视角是不一样的。
怎样把它们的镜头焦距换算成等效焦距呢?依据是两者的对角线视角必须相等。
设f是等效的镜头焦距(单位:mm),f1是数码相机镜头的真实焦距(单位:mm),d1是数码相机感光面对角线的长度(单位:mm),由三角形的相似性质不难得到 f/43.27=f1/d1即f=43.27*f1/d1=af1 其中a=43.27/d1称为镜头因子。
例如Nikon D1x的CCD 尺寸为23.7×15.6mm,则d1=28.37mm,α=1.5(这个α=1.5其实就是数码单反用户常说的焦距转换系数,例如尼康D70为1.5,佳能的20D为1.6等),因此如果相机用一个17~35mm的变焦镜头,其等效的135相机镜头是25.5~52.5mm的变焦镜头。
等效焦距与实际焦距换算

实际焦距和等效焦距之间的关系要搞清楚真实焦距和等效焦距之间的关系,不得不从传统135相机入手。
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总是以135相机的镜头作为参照物的,主要原因是因为135相机普及得最广泛,文章对它的介绍也最多,人们对它了解的程度也最大。
相机的镜头焦距是衡量镜头所拍摄范围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焦距的镜头适应不同的拍摄需要。
固定焦距的镜头一般分为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远摄镜头。
标准镜头是指焦距大约等于感光面(底片,CCD或CMOS)的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其“看”(拍摄)对象的视角和人眼的视角(当然不能把人眼的余光也考虑进去)非常相近。
对135相机而言,其感光面尺寸为36×24mm,对角线长度为43mm。
因此43mm左右焦距的镜头就是标准镜头,习惯上取50mm左右的镜头为标准镜头。
数码相机由于其感光面(CCD或CMOS)的尺寸是随相机不同而不同(135相机的感光面是固定不变的)。
仅以相机镜头的真实焦距是难以比较不同相机的拍摄范围的,所以都换算到等效的135相机的镜头焦距,然后才进行比较。
换算焦距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感光面尺寸的长宽比例为3:2,也就是与135相机的感光面的长宽比例相同的数码相机。
这一类相机都是一些单反可更换镜头的相机。
另一类是针对感光面尺寸的长宽比例为4:3,和计算机显示器屏幕长宽比例相同的消费类数码相机。
这类相机大部份是民用相机(也有极少数是单反的专业相机,比如Olympus E-1)。
对第一类数码相机,尽管它们都使用135相机的镜头,但视角是不一样的。
怎样把它们的镜头焦距换算成等效焦距呢?依据是两者的对角线视角必须相等。
设f是等效的镜头焦距(单位:mm),f1是数码相机镜头的真实焦距(单位:mm),d1是数码相机感光面对角线的长度(单位:mm),由三角形的相似性质不难得到 f/43.27=f1/d1即f=43.27*f1/d1=af1 其中a=43.27/d1称为镜头因子。
例如Nikon D1x的CCD尺寸为23.7×15.6mm,则d1=28.37mm,α=1.5(这个α=1.5其实就是数码单反用户常说的焦距转换系数,例如尼康D70为1.5,佳能的20D为1.6等),因此如果相机用一个17~35mm的变焦镜头,其等效的135相机镜头是25.5~52.5mm的变焦镜头。
焦距视角换算表

135.825 125.080 113.984 101.874 87.788 75.171
135.221 124.371 113.194 101.029 86.927 74.339
134.620 123.668 112.412 100.195 86.080 73.524
134.022 122.969 111.636 99.371 85.246 72.723
140.746 130.908 120.559 109.004 95.184 82.428
140.122 130.164 119.712 108.076 94.208 81.458
139.501 129.424 118.872 107.158 93.247 80.507
138.882 128.689 118.039 106.251 92.301 79.574
150.381 142.590 134.121 124.262 111.791 99.507
149.723 141.782 133.168 123.167 110.563 98.206
149.068 140.978 132.222 122.082 109.353 96.929
148.415 140.179 131.282 121.009 108.160 95.678
大画幅视角
10'x8'视角 (°)
5'x4'视角 (°)
镜头视角 长边视角 短边视角 镜头视角 长边视角 短边视角
179.295 179.098 178.872 178.591 178.196 177.745
178.591 178.196 177.745 177.182 176.392 175.491
焦距计算公式

焦距计算公式(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焦距计算公式:f=v× D/V---(1) f=h× D/H---(2)f: 镜头的焦距长度V:拍摄对象的纵向尺寸H:拍摄对象的横向尺寸D:镜头至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格式V(纵向)H(横向)1英寸 9.6mm 12.8mm2/3英寸 6.6mm 8.8mm1/2英寸 4.8mm 6.4mm1/3英寸 3.6mm 4.8mm1/4英寸 2.7mm 3.6mm举例说明:a) 垂向尺寸时:1/2英寸摄象机v=4.8mm景物垂向尺寸 V=330mm(33cm)镜头至景物距离 D=2500mm(250cm)将以上资料代入公式(1)f=4.8×2500/ 330= ≒36mmb) 横向尺寸时:1/2英寸摄象机h=6.4mm景物横向尺寸 H=440mm(44cm)镜头至景物距离 D=2500mm(250cm)将以上资料代入公式(2)f=6.4×2500/ 440=≒36mm镜头用语说明1.视角和视野θ: 视角(A)视角数值可从下列公式求得 h : 摄象机画面尺寸θ=2tan-1h/2f f: 焦点距离(B)视野的数值可从下列公式求得 H: 视野H=Hl/f L: 物距2. F值(口径比)镜头的亮度可通过镜头的口径和焦距计算出来。
口径越大,焦距越短F值越小,因此可知镜头的亮度越好。
F值(F-Number)=f/A f=焦距(focal length) A=物径的有效径(aperture)3. 摄象机画面尺寸(1)摄象机的画面尺寸比为 1': 0.69:0.5:0.38(2)使用同一镜头时,视角根据摄象机的画面尺寸而变化,摄象机的画面尺寸越小,视角越窄。
(3)当1/2'的镜头用在1/3'摄象机上时,显示的效果和用1/3'镜头相似。
c画幅焦段换算

画幅焦段换算1. 什么是画幅?在摄影领域,画幅是指相机感光元件(如胶片或传感器)的尺寸。
不同的相机品牌和型号可能具有不同的画幅大小。
常见的画幅有全画幅(Full Frame)、APS-C、微四三等。
2. 什么是焦段?焦段是指镜头的焦距,也就是镜头能够拍摄到的视角范围。
焦段越长,拍摄到的视野范围就越窄;焦段越短,拍摄到的视野范围就越广。
3. 如何进行画幅焦段换算?由于不同画幅下镜头的视角范围不同,为了方便比较和换算,我们需要进行画幅焦段换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换算关系:•全画幅(Full Frame):以35mm胶片为标准,对应焦距为50mm。
•APS-C:常见于尼康、佳能等品牌相机,对应焦距需要乘以一个系数(如1.5或1.6)来得到与全画幅等效的焦距。
•微四三:常见于松下、奥林巴斯等品牌相机,对应焦距需要乘以一个系数(如2)来得到与全画幅等效的焦距。
一支50mm镜头在全画幅相机上拍摄时视角为正常视角(即人眼所见),而在APS-C相机上拍摄时需要乘以1.5或1.6的系数,得到与全画幅等效的焦距为75mm或80mm左右。
4. 画幅焦段换算的实际应用画幅焦段换算在实际摄影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当我们需要使用不同品牌或型号的相机进行拍摄时。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场景:a. 镜头选择当我们想要购买新的镜头时,了解其在不同画幅下的等效焦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镜头。
如果我们在APS-C相机上使用50mm镜头拍摄人像,可能会觉得视角过窄,这时可以考虑选择一个35mm或40mm焦段的镜头来获得更合适的视角。
b. 策划构图了解不同画幅下镜头的等效焦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策划构图。
当我们在全画幅相机上使用35mm镜头拍摄风景时,可以预先知道拍摄到的视野范围,从而更好地构图和安排元素。
c. 跨画幅拍摄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在不同画幅的相机之间进行切换拍摄,了解等效焦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视野范围。
当我们从APS-C相机切换到全画幅相机时,如果想要保持类似的视野范围,可以选择一个较长焦段的镜头。
数码相机等效焦距的换算

数码相机等效焦距的换算在查看数码相机规格时,我们常会说某相机的「实体焦距」是多少 mm ,然后又相当于传统35mm 相机的多少 mm ,究竟,这边的「等效焦距」是如何计算的呢?为了回答此问题,稍后,我们便以 pCAM 做一换算,因为没有复杂的演算过程,所以,初学者还是可以放心地往下阅读吧!关于等效焦距首先,我们得了解「等效焦距」的问题并非始于数码相机,而是自传统相机即有。
最著名的问题便是「标准镜头」的焦距问题。
何谓「标准镜头」?--- 当镜头的摄角和人类双眼的视角相近时,便可称为「标准镜头」。
对 35mm 的传统相机( 底片 24x36mm )而言,50mm 的镜头看起来和人类双眼的感觉最接近( 您要说 55mm 的镜头也可以 ),所以,我们说 50mm 属于「标准镜头」。
若摄角为A; ,那么:A = 2x( Tan^(-1)) ( 底片长度 / (2X 镜头焦距 ))24x36mm 底片的对角约 43.3mm所以,便可导出 A 的值为 46.79 °我们还可以再算算水平、垂直方向的A 值,就以 H-A , V-A; 来表示吧!H-A=39.59 ° , V-A = 26.99 °( 请初学者先不要感到惶恐,因为我也是使用计算器帮我运算的!)这是 35mm 传统相机的情况,若换成 45 相机,标准镜头可不是 50mm 哦!为了维持相同的摄角 ( 46.79 ° ),我们将 A 值往回带,求「镜头焦距」,便可得到 180mm。
所以,180mm 的镜头对于一般 35mm 相机而言,虽是长镜头,对 45 相机来说却还是标准镜头呢!( 注:45 相机用的是 4"x5" 的底片 )而在数码相机上,因为各数码相机的对应情况不一,为了让摄影者容易了解摄角的问题,便采用了「等效焦距」的说法。
来看数码相机的情况现在,我们知道了,重点是「维持相同的摄角」,便可以验算出数码相机的等效焦距。
焦距换算_精品文档

焦距换算什么是焦距?焦距是摄影中的基本概念,它是指镜头对照相机感光材料的距离。
焦距的长短决定了图像的视角、景深和变形等因素。
一般来说,长焦距可以拉近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距离,使主体更加突出;而短焦距则可以增加景深,使前后景物都能清晰呈现。
焦距的单位焦距的单位一般使用毫米(mm)来表示。
在一般的相机镜头中,焦距的范围通常从16mm到600mm不等。
焦距越长,视角就越窄,看到的景物也就越远;焦距越短,视角就越宽,看到的景物也就越近。
焦距换算的原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换算不同规格的镜头之间的焦距。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使用焦距换算公式。
在常见的35mm全画幅相机中,焦距的换算公式如下:焦距(35mm等效) = 焦距(实际) × 传感器尺寸比例其中,传感器尺寸比例即为实际传感器尺寸与35mm全画幅相机传感器尺寸的比值。
焦距换算的实例假设我们在使用一台APS-C画幅(23.6mm × 15.7mm)的相机,焦距为50mm 的镜头。
我们想要知道这个焦距在35mm全画幅相机中的等效焦距是多少。
根据焦距换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到:等效焦距 = 50mm × (35mm / 23.6mm)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等效焦距约为75mm。
也就是说,当我们使用这个50mm焦距的镜头在APS-C画幅相机上拍摄时,其视角相当于35mm全画幅相机上的75mm焦距镜头。
焦距换算与画幅关系在焦距换算中,画幅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不同的画幅相机使用不同大小的传感器,因此焦距换算公式也会因此而有所不同。
除了全画幅相机(35mm等效)和APS-C相机,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画幅规格,比如微单画幅、中画幅等。
对于这些画幅,焦距换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结语焦距换算是摄影中一个重要而实用的概念。
通过了解焦距的换算原理和使用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规格镜头的特性,并在实际拍摄中灵活运用。
了解焦距换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合适的镜头,拍摄出理想的照片效果。
等效焦距换算表

等效焦距换算表一、什么是等效焦距?等效焦距是指在不同画幅相机上,为了获得相同视角的照片,所需要选择的焦距大小。
由于不同的相机画幅大小不同,所以需要通过等效焦距来进行换算。
二、等效焦距的计算公式等效焦距的计算公式为:等效焦距 = 实际焦距× 画幅系数例如,对于全画幅相机(画幅系数为1),实际焦距为50mm的镜头,等效焦距就是50mm。
而对于APS-C画幅相机(画幅系数为1.5),实际焦距为50mm的镜头,等效焦距就是75mm。
三、等效焦距换算表下面是一张常见相机画幅的等效焦距换算表,以帮助摄影爱好者更好地选择合适的镜头。
1. 全画幅相机(画幅系数为1):- 35mm实际焦距对应35mm等效焦距;- 50mm实际焦距对应50mm等效焦距;- 85mm实际焦距对应85mm等效焦距;- ...2. APS-C画幅相机(画幅系数为1.5):- 35mm实际焦距对应52.5mm等效焦距;- 50mm实际焦距对应75mm等效焦距;- 85mm实际焦距对应127.5mm等效焦距;- ...3. 4/3画幅相机(画幅系数为2):- 35mm实际焦距对应70mm等效焦距;- 50mm实际焦距对应100mm等效焦距;- 85mm实际焦距对应170mm等效焦距;- ...通过这张表格,摄影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所用相机的画幅系数,快速了解不同实际焦距所对应的等效焦距,从而更好地选择合适的镜头。
四、等效焦距的影响了解等效焦距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等效焦距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照片的视角和景深。
较长的焦距能够拉近景物,使得主体更突出,背景更模糊;而较短的焦距则能够拍摄更广阔的景象。
等效焦距还会影响到镜头的使用范围。
例如,对于微距摄影来说,较长的等效焦距能够更好地捕捉细节,而较短的等效焦距则适合拍摄广角景物。
五、等效焦距的局限性虽然等效焦距能够帮助摄影爱好者更好地选择镜头,但需要注意的是,等效焦距只是一种换算方式,并不能改变镜头的实际焦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等效35mm焦距?
镜头焦距变化范围十分重要。
在购买相机时,对相机是否具有广角镜头,光学变焦有多少倍,一般都很关注。
焦距是指焦平面(胶片或感光元件)到镜头内对焦点之间的距离。
焦距短,视角就大,照片画面上能够呈现的空间也就大,能拍摄到更多景物,适合大范围的主题,例如风景照片、团体大合照等;而焦距长(例如新闻记者手中的“大炮”),照片画面上所呈现的物体也就大,就像望远镜一样,能够拍摄到较远的物体。
镜头焦距变化范围在相机镜头上有明确的标注。
例如,上图是佳能伊克萨斯115的镜头照片。
镜头左边英文标出这是佳能4倍变焦镜头,镜头右边有一排数字为:5.0-20.0mm,表示镜头的焦距可从5.0mm变化至20.0mm。
这是镜头的实际焦距(也称物理焦距)。
另一方面,相机广告(或销售说明)以及包装盒上面,可以看到这款相机的“等效35mm焦距”(或35mm等值焦距)为:28-112mm。
这组参数是大家更为关心。
大家都知道,广角镜头的焦距小于28mm,300 mm则是长焦的“大炮”。
这里的28mm、300mm指的便是“等效35mm焦距”,不是镜头的实际焦距。
这个数字不出现在相机镜头上。
什么是“等效35mm焦距”呢?
相机拍摄时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焦距有关,而且还与相机感光元件(CCD或CMOS)的尺寸有关,这个道理可以通过下图说明。
图中,A和B代表两个不同尺寸的感光元件,它们具有相同的视角,但是焦距不同。
假定L A和L B分别是感光元件A和B的焦距,L A和L B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感光元件几何形状通常是矩形,一般用它们的对角线长度作为特征长度,假定分别为S A和S B。
从图中相似三角形比例关系,可以得到:L A=(S A/S B)L B
不同品牌、型号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往往各不相同。
考虑到感光元件尺寸影响,要对相机镜头焦距有一个统一的标注,需要有一个参照标准,这样不同相机之间才有可比性。
目前广泛采用35mm 相机作为参照。
35mm相机过去是用的最多的,它使用135胶卷,尺寸为36 x 24mm。
现在小数码相机感光元件要比它小很多。
假定上图中感光元件A的尺寸为36 x 24mm(35mm相机),B 是某种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是其实际焦距,就是它的“等效35mm 焦距”。
因此,
“等效35mm焦距”=数码相机镜头的物理焦距×(S A/S B)
我们称(S A/S B)为焦距系数或者焦距倍数。
下面简要介绍各类数码相机感光元件尺寸,以及焦距系数。
单反相机感光元件尺寸标注比较清楚,表示为长度x宽度。
感光元件尺寸和35mm胶卷相同的称为全画幅,例如佳能5D Mark II,尼康D700,D800等等。
它们的焦距系数是1,即物理焦距和35mm 焦距相同。
入门级单反感光元件一般采用APS-C画幅,它是全画幅
上下左右各裁去一个块,因此比全画幅小。
佳能550D、600D为22.3x14.9mm,尼康D5100、D7000为23.6x15.6mm。
单电(微单)相机感光元件的标注与单反相机一样。
小数码相机感光元件要比单反、单电相机小很多,标注也比较绕弯,表示为“1/xx”英寸。
现在常用的有:1/2.3英寸,1/2.0英寸,1/1.7英寸等。
显然,分母的数字越大,元件尺寸越小。
这是一个名义尺寸,是“能够包容整个感光器件(包括了有效像素、无效像素、附加固定定位件边框等等)的外接圆的直径”。
因为感光元件为矩形,因此就是该矩形对角线长度。
从这个数字本身计算得到的数值比实际尺寸要大,因为它还包括了元件边框等,不同相机元件边框宽窄也可能不同。
下表为网上查到的感光元件数据,以及由此计算得到的焦距系数供参考(不同相机数据可能有些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