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酸分析
气相色谱仪分析尿中有机酸(TMS衍生物)

⽓相⾊谱仪分析尿中有机酸(TMS衍⽣物)
⽓相⾊谱仪分析尿中有机酸(TMS衍⽣物)
⾊谱柱:苯基(5%)甲基硅氧烷,25×0.31mm;
柱温:50→300℃,5℃/min;
⾊谱峰:1、酚;2、乳酸;3、⼄醇酸;4、⼆羟基⼄酸;5、草酸;6、对甲苯酚;7、丙酮酸;8、硫酸;9、3-羟基异戊酸;10、苯甲
酸;11、磷酸;12、丁⼆酸;13、⽢油酸;14、4-脱氧季酮酸;15、4-脱氧季酮酸;16、3-脱氧季酮酸;17、2-脱氧季酮酸;18、哌可
酸;19、⼄⼆酸;20、焦⾕氨酸;21、⾚酮酸;22、功氨酸;23、托品酸(内标物);24、4-羟基苯⼄酸;25、2-氧代戊⼆酸;26、4-闳基苯⼄酸;27、2-脱氧核糖核酸;28、乌头酸;29、4-羟基苯甲酸;30、阿拉伯酸;31、马尿酸;32、柠檬酸;33、葡糖酸-1,5-内
酯;34、4-吡哆酸;35、吲哚-3-甲氧基苯甲酸;36、葡糖酸;37、半乳粮酸;38、⼗六烷酸;39、葡糖醛酸;40、葡糖⼆酸;41、半乳糖⼆酸;42尿酸;43、4-羟基马尿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果汁中有机酸含量的标准曲线的制作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果汁中有机酸含量的标准曲线的制作一、引言果汁作为一种受欢迎的饮品,其质量以及营养成分的检测备受关注。
其中,有机酸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其含量的检测可以为果汁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的依据。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来对果汁中有机酸含量进行检测,并说明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设计为了制作有机酸标准曲线,我们需要以下实验设计:1. 实验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外部标准品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草酸等)。
2. 实验步骤:(1)准备所需样品和标准品。
(2)进行液体色谱分析,采用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含有0.5% H3PO4的水甲醇溶液。
(3)建立样品和标准品的色谱图,测定各有机酸的峰面积。
(4)根据标准品峰面积的测定值,制作有机酸的标准曲线。
3. 测量标准曲线:(1)根据标准曲线的浓度范围和间隔,分别取一定量的标准品,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2)将标准溶液进行色谱分析,测定各有机酸的峰面积。
(3)根据色谱图上的峰面积值和标准品的浓度,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回归和拟合,制作出有机酸的标准曲线。
4. 用标准曲线测定果汁中有机酸的含量。
(1)取一定量的果汁样品,经过预处理后,进行液体色谱分析。
(2)测定各有机酸的峰面积。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果汁中有机酸的含量。
三、结论通过上述实验设计,我们可以制作出果汁中有机酸的标准曲线,并用该曲线来检测果汁中有机酸的含量。
这种基于HPLC技术的方法不仅准确、速度快、操作简单,而且可靠性高,为果汁质量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有机酸质谱

有机酸质谱有机酸是一类具有碳氢键和羧基(-COOH)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学、生物和食品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有机酸的质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测定有机酸分子的质量和分子结构,快速准确地确定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
有机酸质谱技术是通过将有机酸样品以气相或液相状态引入质谱仪器中,并在其中进行离子化、分析和检测,从而获得有机酸的质谱图谱。
根据质谱图谱中离子峰的质量数和相对丰度信息,可以确定有机酸分子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
有机酸质谱的主要仪器包括质谱仪、样品进样系统和离子源等,常用的质谱技术包括电离法、扫描方式和谱图解析等。
在有机酸质谱中,常用的电离法包括电子轰击(EI)、化学电离(CI)、电喷雾(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等。
其中,EI是最常用的电离方式,它通过将电子轰击样品分子产生自由基离子来实现。
CI则是通过在离子源中加入化学物质,使样品分子与化学物质反应生成离子。
ESI和APCI则是常用于液相质谱的离子源,能够直接将溶液中的样品引入质谱仪器中。
有机酸质谱的扫描方式包括全扫描和选择离子扫描。
全扫描是指对样品中所有的离子进行扫描和检测,可以获得包含所有碎片离子的质谱图谱。
选择离子扫描则是针对特定离子的质谱进行扫描和检测,可以提高质谱的灵敏度和分析效率。
有机酸质谱的解析方法包括单质子化和碎片离子解析。
单质子化是指将样品分子中的一个质子替换为一个质子化试剂,形成质子化分子离子,并进行质谱分析。
碎片离子解析则是通过分析质谱图谱中的碎片离子的相对丰度和质量数,推断出样品分子的结构和分子量。
有机酸的质谱图谱是由离子峰的质量数和相对丰度信息组成的。
离子峰的质量数表示离子的质量,相对丰度表示离子峰的相对强度。
质谱图谱中的基峰通常是分子离子峰(M+)或基质子峰(M-H+),它们对应于有机酸分子的分子量。
质谱图谱中的碎片离子峰则对应于有机酸分子的不同碎片离子,通过解析这些碎片离子的相对丰度和质量数,可以获得有机酸分子的结构信息。
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和未知有机酸分子量的测定

分析化学部分的实验内容,而分析化学是确定物质组成、结构及各组分在其中的含量的一门学科。
按其任务可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特点——量化,特别强调“量”的概念。
为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要做到如下几点:※必须正确和熟练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地记录实验数据,注意“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地按照数据处理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运算、处理。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a)(b)(c)√√√√√√√√√√√直接称量法减量法(三)容量器皿及其基本操作1.滴定管及其使用滴定管是在滴定过程中,用于准确测量溶液体积的一类玻璃量器。
一般分成酸式和碱式两种。
酸式滴定管适于装盛酸性或氧化性的溶液;碱式滴定管用于装盛碱性溶液,不能用来放置能与橡皮起作用的溶液。
另有一种以聚四氟乙烯塑料作活塞的新型滴定管,因其耐酸耐碱又耐腐蚀,可以放置几乎所有的分析试剂。
酸式碱式酸式滴定管的处理:注意点:6)滴定操作酸管的滴定姿势烧杯内滴定锥形瓶内滴定碘量瓶内滴定碱管:滴定时手的用力点在玻璃珠中心偏上。
可调式微量移液器固定式3.容量瓶及其使用容量瓶是一种主要用来配制标准溶液或稀释溶液到一定体积的量器。
操作步骤:检漏⇒洗涤(自来水、蒸馏水)⇒定量转移⇒定容⇒摇匀拿容量瓶的方法定量转移操作三、实验步骤1. 0.1 mol·L-1 NaOH 溶液的配制100mL 称取NaOH2.0gH2O300mL500mL试剂瓶稀释至500 mL摇匀2. 0.1 mol·L-1 NaOH 溶液的标定250mL直接法KHC8H4O40.4~0.6gH2O溶解20~30mLNaOH 溶液滴定30s不褪色2%酚酞1~2d平行3次,由滴定剂体积计算氢氧化钠浓度。
实验步骤3. 样品的测定100mL 差减法称量硫酸铵 1.5gH2O30mL250mL容量瓶定容摇匀试样溶液25.00mL20%甲醛10mL放置5min2%酚酞1~2d NaOH滴定30s不褪色250mL平行3次,由滴定剂体积计算样品的含氮量。
丁酸的测定

丁酸的测定丁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它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许多领域,如食品、医药、化妆品等,丁酸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准确测定丁酸的含量对于保证产品质量以及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测定丁酸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有酸碱滴定法、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测定丁酸含量的方法。
它基于酸碱反应的原理,通过滴定溶液中的酸或碱来确定丁酸的含量。
具体操作时,首先将待测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然后用酸性或碱性溶液滴定样品溶液,直到溶液的pH值达到中性。
根据滴定所消耗的酸或碱的量,可以计算出丁酸的含量。
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非常准确的测定丁酸含量的方法。
它利用丁酸分子中特定的化学键振动引起的光谱吸收来确定丁酸的含量。
具体操作时,将待测样品制成固体片状或液体样品,然后使用红外光谱仪进行测定。
通过比较样品的红外光谱与已知浓度的丁酸标准品的光谱,可以计算出丁酸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灵敏度高的测定丁酸含量的方法。
它基于丁酸分子在气相色谱柱中的分离和检测原理。
具体操作时,将待测样品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然后根据峰面积或峰高与丁酸浓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出丁酸的含量。
除了上述常用的测定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以用于测定丁酸含量,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准确测定丁酸含量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酸碱滴定法、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是常用的测定丁酸含量的方法,它们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此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用于测定丁酸含量,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光谱法等。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黄酒中主要有机酸的分析

黄酒中主要有机酸的分析郭金英;杨慧【摘要】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黄酒中主要有机酸的方法。
样品经过处理,直接进样,选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在柱温30℃,流动相浓度0.05 mol/L,流速0.8 mL/min,波长210 nm条件下,对黄酒中主要有机酸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黄酒中主要有机酸检测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82~0.9999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5.19%~104.25%,变异系数0.51%~1.65%。
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和精密度好,适合成分复杂的黄酒中有机酸的分析检测。
%HPLC was appli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acids in yellow rice wine. Wine sample was treated and injected directly, 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 column was selected as the separation column (0.05 mol/L phosphate with a flow rate 0.8 mL/min and column tempera-ture at 30℃), then the main organic acids in yellow rice wine were detect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ain organic acids had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the correlative coefficients between 0.9982~0.9999), the recovery rates were 95.19%~104.25%, and RSD were 0.51%~1.65%. Such method had good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and could be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acids in yellow rice wine.【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4页(P94-96,101)【关键词】黄酒;有机酸;分析【作者】郭金英;杨慧【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2.5;TS262.57;TS262.54黄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或小麦等为主要原料,经蒸煮、加曲、糖化、发酵、压榨、澄清、过滤、煎酒、贮存和勾兑而成的酿造酒。
有机酸分子量测定 (3)

相对平均偏差
d d r 100 % x
标准偏差
s
x x
i 1 i
n
2
n 1
相对标准偏差
s sr 100% x
90%置信区间
x tsx x t0.90,6
pKa1 2.95, pKa2 4.37
pKb1 pKw pKa2 pH pKw pOH
对于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的计量点 pH为:
pH pKw pKw pKa2 lgc 2
pOH pKb1 lgc 2
Kb1 K w Ka 2
nmA 1000 nmA 100 MA cNaOHVNaOH 10 cNaOHVNaOH
同理,在标定NaOH时,若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质 量为m(A),则 nmA 1000 C NaOH M AVNaOH
此处,n=1,邻苯二甲酸氢钾摩尔质量为204.1g/mol
实验原理
邻苯二甲酸在水中的解离常数为
7.00 pKa2 lgc 2
pH 7.00 pKa2 lgc 2 7.00 4.37 1.30
pKb1 pKw pKa2
pH pKw pOH
pH pKw pKw pKa2 lgc 2
a2
7.00 pK
lgc 2
溶液呈粉红色 并保持半分钟 不褪色
用已标定 的 NaOH 溶液滴定
Q值检验法
首先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按顺序排列为: x1,x2 ,…,xn-1, xn ,若xn可疑值, 则统计量Q为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饲料有机酸化剂中甲酸和丙酸的含量

雷 萍 等 : 高 效 液 相 色谱 法 检 测 分 析 饲 料 有 机 酸 化 剂 中 甲 酸 和 丙 酸 的 含 量
检 测
0 20
.
有较 好 的精 密 度
2 5
.
。
0 0 15
.
回 收 率 实验
《
取 已 知 甲酸 丙 酸 含 量 的 有 机 酸 化 剂 各
、
●
0. 3
、
g
(准
一一
、
型 0 10 芸
.
^
i
j
i
i
iLeabharlann 确至0 000 1
.
曲 分 别加 入
,
i
i0
m
低 浓度 时也能 获得好 的分 离效 果 。但 当样 品中含有 杂质 , 当浓度较低 时 由于缓 冲能力较小 , 会 形成负峰 ,
称取 饲料酸化剂约 0 . 3 g ( 精 确至 0 . 0 0 0 1 g) , 置 于 而 高浓度 的磷酸 盐缓 冲液会 对 柱子 和泵产 生一 定 的 磨 口平底 烧瓶 中, 加人 8 0 . 0 m l 纯 净水超声 3 0 a r i n , 然 影 响。
究 尚未见 报道 , 酸化剂 中甲酸 、 丙 酸含量 无法 准确 知 磷 酸 , 定容至 1 L ) = 1 0: 9 0 ; 流速 : 0 . 7 m l / m i n ; 波长 : 晓。 这必然影 响饲 料酸化剂生产 的质量 控制 以及相关
21 0 n m。
学科研究工作的开展。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是 目 前食 2 结果与讨 论
WA T E R S 2 6 9 5高 效 液 相 检 测 系 统 : WA T E R S 解, 选择超声时 间 3 0 a r i 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酸分析
1概述:
1.1有机酸类成分的分布
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各个部位,但以有利形势存在的额不多,而多数是与钾、钠、钙等阳离子或生物碱结合成盐而存在。
也有结合成酯而存在。
有机酸如果按其羧基的而树木可分为三类,即单羧基酸、二羧基酸哦三羧基酸。
另外还有芬酸类,酚酸是指具有酚羟基、一个羧基和一个苯环的额化合物,包括苯甲酰类(C6-C1)、苯乙基类(C6-C2)和桂皮酸类(C6-C3).
1.2理化性质
有机酸具有一般羧酸的性质,可生成酯、酰氯。
酰胺等衍生物。
8个碳以下的低级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常温时多为液态,脂肪二羧酸、三羧酸和芳香酸等则为固体化合物。
有些有机酸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升华。
有机酸能与碱金属、碱土金属结合成盐。
其一价金属盐都易溶于水,而二价或三价金属盐较难溶于水。
食品中有机酸包括食品自身含有的天然有机酸和为了改善其品质加入的有机酸,这些有机酸是弱酸,通常以游离态存在,部分以酸式盐形式存在。
在食品工业中,不少食品和饮料都与有机酸有关,这些有机酸和其他香味成分仪器,赋予食品一定的口感。
下表分别列出了部分视频的有机酸种类,含量和PH .
2.有机酸的分离与定量测定:
食品中有机酸的分离与定量测定可用气象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气象色谱法需要对样品衍生,误差较大;而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同时定量多种有机酸,因此一伙的广泛的应用。
2.1气相色谱法(GC法) Gas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气体(由载气带着物料气体)
一般用高压气瓶供给(N2、He )
固定相固体——固体吸附剂
液体——担体 + 固定液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威特分离植物叶绿体中色素而得名,玻璃管中装CaCO3,石油
醚溶解植物叶绿体倒入管内,再用石油醚做淋洗剂,结果,柱子中被分成几个不同颜色的谱带。
气相色谱流程示意图:
从记录仪得到的色谱图
保留时间——从进样到出现组分浓度极大点(色谱峰最高点)的时间tR,
在一定固定相,一定操作条件下,各组分的 t 值不一样。
同一组分有同
样的 t 值,可用来作定性分析。
此外,峰高(h)、峰面积(A)可用作定
量分析。
A = h ×半宽度(峰高一半处色谱峰宽度)
A=(底×高)/2
A 值 = 积分仪求得总面积的 94%。
计算:
①某一组分的比例=(一组分峰面积/94%)/(总峰面积/94%)
②以标准曲线来计算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
2. 1层析柱和检测器
①热导池检测器(TCD)
在气相色谱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的检测器。
灵敏度为100 ppm。
原理:不同组分和载气有不同的导热系数。
当通过热导池的气体组成及浓度发生变化时,可引起热敏元件上温度的变化,由此而产生阻值变化,可衡量组分的含量。
②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灵敏度比热导池检测器高1000倍,可在室温至300℃范围内使用。
原理:以H2(燃烧气)和空气(助燃气)的火焰为能源,在氢火焰附近装置两个电极(收集极、发射极),两个电极之间外加100~350V电压,当样品组分从
色谱柱馏出后,由载气携带,与H2汇合,从喷嘴流出,与空气相遇,经引燃
就燃烧。
在氢火焰高温能源作用下,样品组分、电离成正、负离子,在直
流电场的作用下,离子向电极移动产生电流,这微小的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
输入记录器,得出色谱峰信号。
氢焰检测器(与单位时间内进入火焰组分的
质量成正比,是典型的质量型检测器))对大多数有机物都很灵敏。
但对在氢
火焰中不电离的或电离很少的物质如N2、NO、CO、CO2、SO2、NH3、H2O、SiCl4、
SiF4、HCN等,及无机物不能用这种检测器。
③电子捕获鉴定器(ECD)
是一种具有选择性和灵敏度很高的色谱检测器。
放射源—以同位素Ni63和3H
为β射线放射源,将载气电离产生正离子和慢速低能量的电子,他们在恒定
的电场作用下向极性相反的电极移动形成恒定的电流—基始电流。
当具有电负性的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它捕获了电子,变成带负电离子,并与
载气产生的正离子结合成中性化合物,被载气带出检测器,结果使基始电流
降低产生信号,形成峰值。
这种检测器是对具有电负性的物质(如含有卤素、S、P、N的物质)产生信
号,且电负性越强,产生的灵敏度越高,有机氯农药含有卤素 Cl,所以非常
适合。
也属浓度型检测器。
另外还有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测含S、P化合
物,在氢火焰中燃烧测其中发光情况。
2.1.2 层析柱(色谱柱)
直径 2 ~ 3 mm,长 1 ~ 2 m,特殊的达十几米,玻璃、尼龙、金属—有机氯
在高温下易挂壁,产生催化分解和吸附现象,干扰分析。
气液色谱固定相:担体 + 固定液。
要求:担体—化学惰性,与溶质之间不起任何化学作用。
买来后往往要自己处理,经酸洗水洗至中性,干燥后在硅烷化处理。
固定液—常用OV
系列,可在350℃下使用,热稳定性好等,都属硅酮类含甲基、氟等)。
要让固定液很好的涂在但体上。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速液相色谱法、高压液相色谱法)
由经典的液相层析法发展来的,始于1906年,比气相色谱分析法早四十多年,
但一度停滞,因其流动相靠自身的重力流过色谱柱,效率低,分析周期长,
缺乏自动灵敏的检测装置。
70年代后,又吸取气相经验迅速发展。
㈠应用范围广:
只要能制成溶液的样品都能分析,不受试样挥发性的约束,对无法用气相分离的沸点高,热稳定性差,分子量大的聚合物及离子形物质,具有很大的适用性,都可用他来进行分离,分析。
㈡高压:
供液压力和进样压力均很高,一般15~30 mpa,最高500 mpa。
㈢高速
由于高压,流动相在色谱柱内流速一般为1~10ml/分,个别达100 ml/分以上。
㈣高效
柱效达5000 塔板/m,而分离效能很高的GC柱效约2000 塔板/m。
㈤灵敏度高
采用了高灵敏度检测器,如紫外检测器的最小检测量10-9g/ml, 荧光检测器的
最小检测量10-11g/ml。
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
流动相——液相
固定相——①固体吸附剂
②液相+支持剂
③离子交换树脂
④凝胶
按分离原理分:
1. 液—固吸附色谱
2. 液—液分配色谱
3. 离子交换色谱
4. 空间排阻色谱
2.2.3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
1. 输液系统——高压泵、贮液器、过滤器、梯度洗脱装置
2. 进样系统——进样器
3. 分离系统——色谱柱、恒温器
4. 检测系统——检测器
5.数据处理系统——记录仪等
2.3离子交换色(羧酸分析仪)
(一)原理:
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分离,利用羧基显色。
(二)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较广,但是不能检测草酸。
(三)仪器:
羧酸分析仪
3.有机酸分析的进展
酸的分析包括总酸量和特定算的分析。
可通过滴定法、PH计或蒸馏法测定酸度的不同指标。
目前,一些新型的仪器分析方法常用于有机酸的分离和分析,其特点是快速、非破坏性、消耗试样量少。
3.1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iphoresis,CE)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根据样品中各种组分之间的淌度和分配行为的差异,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技术。
食品中未分解的有机酸及其共轭碱一般共同存在,不同的有机酸在毛细管电泳内的淌度和分配行为有差异,因而可应用毛细管电泳对有机酸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以迁移时间定性,一峰面积定量。
毛细管电泳具有高分辨率,高柱效,高灵敏度,高速度,线性范围宽,样品少,成本低,应用较广等优点。
毛细管电泳技术是分析有机酸的重要方法,可以分离鉴定有机酸及共轭碱,这一点能弥补HPLC的不足。
目前,广泛应用于有计算分析的毛细管电泳主要是毛细管区带电泳,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等,其中紫外检测器应用最广泛。
3.2色谱法
食品中有机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气象色谱、液相色谱应用最为广泛,其次还可以用阴离子交换色谱、电化学等方法。
HPLC和电化学法都可用来测定食品中的酸度并能鉴定特定的酸。
HPLC可用紫外或用酸的某些电化学检测器检测。
抗坏血酸有很强的电化学信号,在265纳米处有强吸收,其他有机酸的吸收波长都在200纳米以上。
许多算能用电化学方法进行测定,在理想状况下,电化学方法具有很好灵敏度和专一性,但杂质的存在使电化学方法的可行性下降。
不同于滴定法,色谱法和电化学方法不能区别酸和其他共轭碱,而这些物质又不可避免地共存于视频的缓冲体系中,这使得仪器测定法的数值比滴定法的数值甚至高出50%,因此糖酸比只建立在滴定法测定的酸度上。
谢笔钧,何慧主编的,《食品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