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赵州桥》优秀教学反思(5篇)

《赵州桥》优秀教学反思(5篇)

《赵州桥》优秀教学反思(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文是勤劳的编辑为大家整编的《赵州桥》优秀教学反思【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赵州桥教学反思篇一《赵州桥》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高度概括的语言缺乏以让同学真正感悟到它的这两大特点。

特级教师王崧州在《万里长城》一课时处置“不计其数”一词给我很多启发,于是有了以下片段:师:通过刚才对第二自然段的交流,大家的感受一定很深,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吗?生:创新;节约;独特;坚固……师:是啊,假如说十岁是可爱的小朋友,20岁是年轻的小伙,40岁是不惑的中年人,80岁是青丝苍苍的老人,那么1400岁的赵州桥在你看来是什么?生:一位记不清年龄的老人;一位吃了长生不老药的老神仙……师:想象一下,就是这位老人,1400年的岁月里曾经经历过什么?发生过什么变化?生1:不计其数的人曾经在他背上来了又去,可是它还是那么坚强,只是稍微显得陈腐了些。

生2:一次次的洪水曾经从它的身上流过,人们都为它担惊受怕,但是它还是稳稳地站在那里,因为它有四个小桥洞为它减轻洪水带来的冲击力。

师:是啊,那再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个词──“坚固”,一定体会得更加深刻。

赵州桥不只很坚固,它的栏板上还有许多精美的图案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播放配有音乐的具体描写图案的几句话),仔细地感受与想象。

师:你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生1:我仿佛看到两条龙缠绕在一起,一边还在吐水花呢!师:想象真丰富,什么叫缠绕,你能做给同学们看吗?生2:我仿佛看到了两条龙在飞,前爪还相互抵着,回首遥望。

师:你说得那么形象,能用你的肢体语言让大家明白“抵着”和“回首遥望”吗?师:你们对于龙的动作、形象体会得那么好,读一读,你一定会对语言也有所感悟。

(读)【反思】感悟,在想象中激活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的教学反思(精选19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的教学反思(精选19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的教学反思(精选19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的教学反思篇1《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修筑的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

它表明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聪明能干、有能力、有志气,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设计简单的教学程序语文教学专家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一观点。

为了这个“简单”,我背后做了“不简单”的事情:收集大量关于赵州桥的资料,例如现在的以前的赵州桥的图片,赵州桥的结构特点,还有地震中的赵州桥,洪水后的赵州桥等等。

解读完课文,赵州桥的形象、特点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最后我设计了简单的教学程序,以切入点引出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再根据这三个词去学句学段学篇,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二、以老师之情拨动学生之情虽然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但它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关键词引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通过朗读表达情感。

例如结合收集的资料:比欧洲同类的设计早七百年,并经受住了洪水、地震、风雨和使用的考验,至今仍然雄姿不减当年,体会它的坚固,感受它的“世界闻名”。

我告诉他们一个数字往往胜过千言万语,从“1400多年”、“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中体会这些数字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赵州桥的坚固雄伟。

抓住关键词“抵”、“回首遥望”,做动作体会桥的。

图案的传神。

最后我让学生利用不同形式读赵州桥精美的段落……此时学生的情感,老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为了一体。

三、用多媒体突破难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效果显著。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的教学反思篇21、字词的教学分量太重了。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进入自主识字的阶段,对于生字词语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学。

如果孩子对生字的识记和朗读有困难,那么更不应该放在一起教学,随文识字的效果会好些,主要是为了分散难度。

如果在朗读中发现某个孩子有难词不会,可反复让他练习此句的朗读,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赵州桥》教学反思15篇_1

《赵州桥》教学反思15篇_1

《赵州桥》教学反思15篇《赵州桥》教学反思1《赵州桥》主要讲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是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设计上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的图案,体会赵州桥的美观。

这节课我围绕着赵州桥的坚固、美观为主线,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主要做法如下:投石问路,纵观全篇赵州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能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它吗?二、投影演示,体会坚固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

为什么要建造一座石拱桥就和石拱桥的自身特点紧密相关。

出示赵州桥桥长图片的演示,由桥长的相关数字联系材质将学引入到设计的理解。

三、操作实践,体会创举赵州桥是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建筑形式上,赵州桥在石拱桥的基础上,它的两边还各有2个小的桥洞,这样的设计有它的独特之处。

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石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为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特别在幻灯片中制作了相关的投影片。

让学生通过观察水流的增大和水流的走向,让学生明白,当水流小时,水流通过大的石洞,当水流大时,水不仅可以从大桥洞通过,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通过,对洪水进行分流。

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这种设计的独特之处,从而感受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和血汗才建造了这样一座闻名中外的赵州桥。

让学生理解“创举”,是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做过的,感受创举,通过教师讲述,让学生懂得课外知识,“这座桥建于隋开皇大业年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历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仍然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让学生感受赵州桥的坚固,经历8次地震还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可见赵州桥的坚固,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中国建桥史上的创举。

四、抓重点词,体会美观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2、查字典理解词语;培养学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

教学重难点: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二)看图议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2、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词卡让学生读。

3、理解生词,指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

3、理解“世界闻名”,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州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界?五、学习第二自然段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1)读第1、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2)读第3、4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3)读第5、6句,说一说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4)按顺序说一说第二自然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2、理解句子: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2)理解“创举”。

(3)朗读训练。

(六)总结、扩展(七)布置作业背诵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朗读,这段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理解“不但……而且",说桥“坚固”是哪一段?这一段说桥怎样?自由读,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

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理解“雕刻”,体会工匠技术的高超,桥的美观。

《赵州桥》教案【优秀6篇】-最新

《赵州桥》教案【优秀6篇】-最新

《赵州桥》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赵州桥》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赵州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

教师板书:赵州桥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二、自读课文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3、检查自学情况(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三)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五、指导书写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2、师范些,生练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赵州桥》教学反思15篇

《赵州桥》教学反思15篇

《赵州桥》教学反思15篇《赵州桥》教学反思15篇 作为⼀名优秀的⼈民教师,我们要有⼀流的课堂教学能⼒,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的教学能⼒,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赵州桥》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赵州桥》教学反思1 《赵州桥》是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的⼀篇说明⽂,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课⽂语⾔准确,简练,⼜不乏⽣动。

在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中对于中年段语⽂教学的要求,让我的课堂充满语⽂味,具体做到了以下⼏点: ⼀、简化教学程序 “趣味教学”这⼀观点近来常被各界教学专家提倡。

课堂中的“趣味”是教师对⽂本深⼊解读后的深⼊浅出,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我们的“趣味”就应让学⽣学得更简单、更快乐些,让学⽣的感受更深刻些。

为了这个“简单”的趣味,我背后做了“不简单”的事情:深⼊地解读⽂本,收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

使赵州桥的形象、特点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感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更感叹中国古代的劳动⼈民的智慧和⼒量。

最后我引出课⽂中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再根据这三个特点去引导学⽣学这三个重点句: (1)“赵州桥⼗分雄伟。

” (2)“这座桥不但坚固,⽽且美观。

” (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 以此为线索学段学篇,去感受赵州桥的⽆限魅⼒。

⼆、引导学⽣感悟 在通篇⽂章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不仅仅是在游览桥,赞美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时充满着的骄傲和⾃豪的感情。

所以,读课⽂时,我们要站在作者的⾓度,既表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情绪,也表达出⾃我从⽂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赵州桥⼗分雄伟。

”这是⼀个总起句,后⾯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述。

引导学⽣在朗读中仔细体会这些数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把“雄伟”的⽓魄读出来。

“赵州桥不但坚固,⽽且美观。

《赵州桥》教学反思(15篇)

《赵州桥》教学反思(15篇)

《赵州桥》教学反思(15篇)《赵州桥》教学反思1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__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以简驭繁,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

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课文经常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力。

在第一课时中,我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先后出现的二十八个生字难词轻松愉快地进行了学习。

在通过板书强调“州”“济”“洨”三字后,出示了“创举”“似乎”“智慧”等十四个生词,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初步扫清了字词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把学生的思路引进课文,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重点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2、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

我把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做为课文的重点。

限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让学生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在学生默读课文时,我要求对照书上插图,在初步了解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出示挂图,引导全班学生研究,把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经过一番热烈讨论,教师通过板书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课文重点,通过电教手段,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比较容易地解决了。

理解赵州桥在建筑上的美观,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难点。

对几种雕刻图案做抽象讲解是比较困难的。

当学生提出“什么叫戏珠”,“飞龙是什么样的”和“‘抵着’怎么讲”时,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从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3、环环相扣,为突出训练重点巧作安排。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赵州桥》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精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赵州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壮观。

(3)学会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提高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古代建筑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赵州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价值。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壮观和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手段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壮观。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赵州桥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4. 任务驱动法: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提高信息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教案。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后任务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赵州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座古老的桥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赵州桥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分组讨论,归纳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解释。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赵州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州桥教案及教学反思
本课中处理得较好的在于介绍赵州桥的美观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读,找出有关句子,结合图和提示让学生说,最后让学生只看着图向大家介绍,从而达到课后背诵的训练要求,从扶到放,帮助学生能更快的进行背诵。

当然在处理中我还可以将“缠绕、抵着、双龙戏珠”这些词语与图更好地结合,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但文中一些地方处理得并没有达到目标中的效果,并没有帮助学生一步步进行练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许多地方还需精心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

课例——师:你知道我国哪些著名的桥吗?
生:我知道南京长江大桥;我知道芦沟桥;我知道日本的懒户大桥。

反思——我在设计这个问题时,只注重到哪些桥是著名的,但并没有抓住“著名”这个词很好的用于我后面的教学,既然是讲到著名的桥,而不应该只知道桥名,应该继续进一步设计讲它们都是以什么而著名,有些是因为设计独特而著名;有些是因为它的历史而著名;各种桥以什么著名都是不同的,从而让学生可初步了解到一种建筑可先概括地进行介绍。

随后便可以顺其自然地进入正题,介绍赵州桥。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名赵州桥。

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了。

”教师就可以根据赵州桥为什么著名呢?在这段文字里学生就能找到,如“世界闻名;隋朝;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了”可看
出它的历史悠久,说明它很著名。

随即老师就可出示“赵州桥建成700多年之后,欧洲才出现类似结构的石拱桥,如14世纪法国的赛雷桥。

但后者在180年前已遭毁坏。

而赵州桥历经8次强烈地震和无数次的洪水冲击,任凭风吹雨打,仍然屹立在原处。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桥因自己不同的特点而著名,从而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课例——师:那赵州桥是如何坚固呢?
出示课文第二节: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型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型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4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即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生交流,师归纳并板书:
一座单孔弧形桥,跨度大
大拱的拱肩上各建了两个小拱
既减轻重量,节约材料
又便于泄洪,且增美观(当学生讲到这点时,出示图示,理解怎样泄洪)
创举
反思——首先,我在提问时不够明确,不是“如何坚固?”应更为准确地表述为“赵州桥为什么坚固?”本段是一个训练学生如何归
纳主要内容的例子,抓住“创举”一词进行教学。

我在教学时,虽然有这个意识,但是缺乏一定的训练手段,在归纳主要内容时,我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可看出赵州桥坚固的?通过学生找句后,我将其归纳成板书,也就是我将应该学生来归纳的任务直接由我一步完成,学生根本没有思考,只要通过我的板书连起来说一说。

其实根本没有训练学生如何去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归纳,如果换一篇文章,学生同样还是不会。

可让学生边读边画,通过画可让学生初步了解它的构造,而后根据自己画的进行复述。

然后抓住“创举”关键词进行归纳,为什么说它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呢?通过读文,学生可找到相关的句子“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型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

”找到句子后,教师则要帮助学生抓主要内容,找出哪些是关键的词句进行归纳;这其实是一点创举,在当时来说是没有的,所以称之为“创举”;其次学生还会找到“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型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4个小桥洞流过。

”这也是一个创举,在于减轻重量,便于泄洪,而且还增加了桥的美观度。

学生归纳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板书来点出“创举”一词,赵州桥的创举不但是它的历史悠久,而且它的建桥结构非常坚固。

因此才会成为著名的桥。

这样即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创举一词,又更好地围绕了著名的桥,还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两者结合地更为巧妙。

从以上的这两个课例看出,我在设计时虽然有这个意识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需要学生掌握的语文知
识,还欠缺一些方法,如何设计一步步台阶让学生顺着台阶一步步走;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过程更好地围绕教学目标等,都是我要进一步学习的,因为语文学习是教会学生一种能力和方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会用,它应该是一门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