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及教材教法复习题(附答案)

课标及教材教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本次课改中提出的“课程”是指“设置并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获得过程”。

2_______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

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

要”和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5、知识经济时代,“文盲”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

的知识、技能的人,有人也把知识经济称为“”。

6、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

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的功能。

7、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

三级课程管理。

8、“”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9、“”是新型教学文化的本质。

10、我们把的改善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

的重要标志。

11、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

面:。

12、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

提出的。

13、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 过程。

14、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另一

种是,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5、教学要旨在学生发展和全面的理论根据是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目标、目标和目标。

17、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为中心的状况。18、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调、、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

比例,并设置。

19、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20、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的评价体系。

21、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的依据。

22、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与的功

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

的功能。

23、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24、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

的呈现方式、方式和方式的变革。

25、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是。

26、新的课程体系涵盖教育、教育和教育。

27、在新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课程为主;初中阶段

设置与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

28、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9、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为主要目的。

30、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和

改进。

32、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

相适应的体现一的教育观念。

33、教育的个性化包含三层含义:人性化个性

化。

34、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35、教育的最高宗旨是。36、创新教育核心是培

养。

37、提出教育生活理论的教育家是。38、现代发现法的倡导者是。

39、新课程回归生活最明显的体现在。40、现代活动教育理论形成的心理学基础是。

41、主张教法要根据学法的教育家是。

42、1992年第一次以国家课程身份出现在课程计划中的课程是。

43、当代学生的特点是:主体意识增强;信息获取方式多样;;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44、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突出体现的四个方面是:专业理念、

专业道德、专业知识、。

45、学校课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课程的主要

是:。

46、教师教学常规主要是:、、、、、等。

47、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

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备课时要注意:教学目标明确、资源开发充分、教材钻研、主体地位、教法合理、过程设计、教案等方面

48、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

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49、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容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

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社会地位和权利的主体。50、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常采取的途

有:、、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2.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

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

用()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13.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

14.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15.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16.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17.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18.《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9.《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

质。()

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21.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22.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

业成长的过程。()

23.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24.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生要打好基础,即要学好主要学

科(如语文、数学)()

25.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26.中心教育不只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且要提供某种固定的

教学模式()

27.现代教育是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但并不意味着必须让

所有的儿童接受同一种教育()

28.“以人为本”是终身教育理论的精神内容()

29.培养学生学会创新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发明家()30.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31.生活教育回归之时,也是教育真正走向振兴之日()32.创新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多搞小制作、小发明活动()34.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民主,但不能完全否定教师的权威作

用()

35.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统

一起来的()

36.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内在的契合点()

37.今天大力提倡人文教育就是因为过去科学教育过头了,

要让人文教育超过科学教育()

38.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的课堂教学。()39.“教育即生活”并不是要在教育与生活之间划上等号()40.今天的我国的活动课程也就是过去杜威主张的那种活动

课程()

41.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所以我们主张建立无批评的学校()42、先进的信息技术普及化将会导致教师职业的消亡()43.陶行知在美国留学多年师从杜威并深受其影响,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并不是杜威理论的翻版()

44.尊重的教育要求尊重教师的个性()

45.发生认识论是建构主义思想的最主要的来源()46.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47.加德纳认为:在多元智能结构中各种智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48.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

49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质上是科技类活动课

程。()

50.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作了具体的规定。()

51.这次课程改革保留了原有劳技课程的形态和名

称。()

52.新课程中的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53.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

的过程。()

54.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55.评价改革不等同于考试改革,但考试改革是评价改革的有

机组成部分。( )

56.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 )

57.原来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就是校本课程。

( )

三、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

是()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

程 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

A.必修 3 3B。必

修 1 1

C.选修 3 3D。选

修 3 4

4.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

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5.各学科的标准是()

A. 课堂教学的依据

B. 专家编写教材的依据

C. 培训者对教师培训的依据

D. 编写教材、教学、评估及考试命题的依据

6.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7.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

是()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

程 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

8. 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 以研究者的眼光

审视和分析

C. 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D. 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9.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10.“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B.③④ C.②

④ D.①③④

1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

A. 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 教与学的过程

D.知识传递和学生发展的过程

1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3.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A. 开发者

B. 组织者

C. 编写者

D.补充者

14.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以综合课程为

主 B. 以分科课程为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

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5.,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

A.组织者、合作者

B. 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合作者 D.知识的传授者

16.“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

和差异()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

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

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8.评价是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其学习的()

A. 成绩

B. 目的

C. 过程

D. 步骤

19、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

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

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20.贯穿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

A、为了国家的发展

B、为了学校的发展

C、为了每一个

教师的发展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1.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标志着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A、《中国教育改革好发展纲要》

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C、《各科课程标准》

D、《全球竞争力报告》

22.学科教学要以( )

A. 提高教学质量为本

B. 人的发展为本

C.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本

D.以教科书为本

23.你对教材的理解是( )

A. 就是教科书

B. 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 教材就是课程

D.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A师生的心境;B态度和情绪的波动;C课堂秩序等;D教学内容。

24、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的内容有:政治思想素养、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和( )。

A科学素养;B人文素养;C文学素养;D、业务素养25、构成教学过程最基本的因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

A教学手段;B教育技术;C教学方法;D教学过程26、不属于课堂教学气氛是:()

A师生的心境;B态度和情绪的波动;C课堂秩序等;D 教学内容。

27、“循序渐进”出自于哪位教育家:()。

A孔子;B孟子;C老子;D蔡元培

28、在座位编排上,师给予较多关注和学生相应作出较多反应的“活跃区”:()

A、前排;

B、前排和教室中间;

C、前排和后排;

D、后排。

29、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动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

A两面性、B过渡性、C协调性、D发展性。

30、下列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问题教学法、B演示教学法、C探究学习教学法、D练习教学法。

四、多选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

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

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

不得分。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

理制度的确立()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2.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的关系是()

A. 过程与结果

B. 直观与抽象

C.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D.教师与学生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4.学习策略包括()

A. 认知策略

B. 调控策略

C. 交际策略

D.资源策略5.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

括()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

习 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

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6.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

论()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7.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包括开发利用的资源()

A. 教材

B. 学生

C. 网络

D. 学校及社会

8.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9.平时教学中应避免的倾向是(),特别是要避免采用题海战术干扰正常教学的做法

A. 为考而教

B. 不考不教

C. 以考代教

D.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10.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

()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 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

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11.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

技术的成果……,这说明新教材()

A.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场的结论

B. 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C. 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D. 强调知识技能的统一,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12.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的学生观是()

A、学生是发展的人。

B、学生是会动脑筋的人。

C、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E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3.体现今后考试改革的方向是()

A.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的功能

B. 考试的内容要以课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C. 改进考试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D.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14.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指定了几个领域,它们是()

A、研究性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劳动与技术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1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主要内容的是( )

A、走进社会:

B、珍惜环境;

C、关爱他人:

D、善待自己

16.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强调的是()

A.服从

B. 尊重

C. 赞赏

D.引导

17.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内涵的是( )

A、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B、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C、提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D、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18.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你认为课时设计应考虑的因素是( )

A. 教学目标

B. 学科内容

C. 学生情况

D. 教学设备

19.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特性的是()

A、整体性;

B、开放性;

C、生成性:

D、自由性

20.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A、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

B、设置综合课程

C、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21.说课与备课的不同点()

A. 概念内涵

B.主要目的

C. 活动形式

D. 主要内容

22.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所包含的基本含义是()

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C、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D、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3.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的是( )

A、主动性;

B、独立性;

C、体验性;

D、问题性

24.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包括()

A、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B、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D、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25.要创造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教师要努力做到( )

A、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B、以教为中心;

C、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D、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2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

A、校外图书馆

B、科技馆:

c、博物馆 D、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 要用系统的方法设计

D.教学设计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

28、教学中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的因素有:()

A教学的目的任务 B课程的性质及其特点 C学生的身心特征 D教师的个人爱好教师自身的条件 E学校

的设备条件 F教学的时限。

29、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求教师做到:( )

A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育人环境 B注重创造性个

性的塑造;

C给与学生充分的自由 D开设培养创造

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30、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模式有:()

A对抗性互动;B竞争合作性互动。C条件性互动 D合作性互动

五、简答题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

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统地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案、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主体性特点: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这样,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

2).多元性特点: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入“重点学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完整的评价。

3).形成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价。

4).激励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5.实践性特点: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2、请简要谈谈目前应该如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才能符合素

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程结构调整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而关键的任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都将通过课程结构的调

整体现出来。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3、国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4、请说出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改革总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

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

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

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

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

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5、备课的基本要求?

6、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第二,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获取多种信息,并以小作业或长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7、创新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2)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沉浸在那种境界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创新思维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

(3)创新技能的培养

创新技能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掌握和应用创新技法的能力,以及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

(4)创新人格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创新性人格为特征。创新教育需要创新人格的生成,创新人格有利

9、尊重的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1)、尊重教育规律

尊重教育的一般规律,具体包括两条:尊重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规律;尊重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规律。前者又包括教育要

尊重教育规律,还包括在微观上尊重教育的特殊规律,即教育的具体规律,指存在于教育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活动之间的规律,如德育过程、体育过程、智育过程等的规律。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尊重的教育强调尊重教育深层的各个方面的规律,特别是教学规律。

2)、尊重受教育者

尊重受教育者,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对学生有正确的认识。

其次,尊重学生的权利。

再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最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

这里谈的教育者主要是指狭义的教育者——教师。尊重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尊重教师的劳动。

其次,尊重教师的权利。

再次,尊重教师的社会地位。

最后,尊重教师的个性。

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自尊

尊重的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受教育的自尊,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每一分成长的能力,并学会自我控制,对自己负责。受教育者的自尊包括自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

教育者的自尊,就是热爱生命、维护尊严、发展自己。包括:尊重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尊重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地位以及自己对尊严的恪守。

10、如何处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的统一性?

1)、“尊重的教育”是一种理念,并非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并不是像智育、德育、体育等各育一样是独立的教育形式,而是从观念上统领各育,指导整体的教育实践。

2)、平等是尊重的教育实现的前提

尊重是一视同仁的,并无层次划分。尊重的理念一旦根植于心,就会对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持尊重的心态,不应因被尊重者的年龄、背景等客观条件而改变。

3)、尊重不等同于放任

尊重是有底限的,并非无边界。尊重可以尊重一切生命个体,但并非纵容被尊重对象的一切方面。它还有一个价值引导过程,要坚持尊重与要求相统一的原则。尊重的教育既信任儿童的力量和能力,尊重他们的活动和活动成果,帮助与扶持他们,但也要把他们当作正在发展中的人来看,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对人的终极尊重。

11、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12、为什么说转变学习方式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

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质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传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所以出现学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让新一代人用较少的时间直接获得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因此,接受学习是必要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但我们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比较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相对来说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使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次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3、考试办法不改。课程改革就寸步难行吗?

考试作为教育测量的工具之一,它的存在有合理性和客观公正性。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也相应进行,涉及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结果处理及升学考试制度等方面。但考试改革不能解决课程改革中的所有问题。新课改以人的发展为本,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等,这不是*改革考试办法所能达成的。真正影响和解决本次课程改革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观念,是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课程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发展观等等。只有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形成正确观念,课程改革才能实施推进,否则是寸步难行。

14、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15、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16、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17、简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的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来的规范的实践方式。

18、举例说明谈话法、练习法、讲授法。这些方法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

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例如:略。

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应该注意:

①讲授的内容要具有思想性、科学性;

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性,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③讲授的语言要简洁、准确、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

④讲授中要运用启发式等手段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⑤讲授的时间不宜过长,更不宜运用“满堂灌”式的讲授法。

19、练习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①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练习,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练习。

②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③练习要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练习要有反馈调节性,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适当调整练习。

⑤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做什么练习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⑥练习的份量要适中,做到质与量的兼顾。

⑦练习设计要有弹性,能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收获

20、简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学生观?

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教师观: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是教育科

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1、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1、服务。

2、调控。

3、反思。

4、合作。

22、何为说课?举例说明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

或专家等,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我们在说课实践中认识到,这个定义是不全面的。根据我们

的理解,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

观点或一个问题的。所以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

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

这样教。

教材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及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

模式及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教学反思或体会。

一、说教材说教材说教材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说教法说教法说教法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如: 1、参与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说学法说学法说学法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说教学程序说教学程序说教学程序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说板书说板书说板书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

2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发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一次又一次的补充和辩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学生在经历了多次的锻炼后,也会逐渐地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4、如何实施作业个性化?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

2.留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留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注意给学生留落实训练点的作业,做到训练到“点”,落实到“点”,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发展,更好地发展其个性。

3.留谈学习方法的作业。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后,可试着布置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第二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议一议。这样,能做到举一反三,相互启发,教学生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用。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多学生的“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留想象作业。当今课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

25、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1)、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2)、利用成长记录等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

(3)、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在期末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的结果,体现形成性评价。

2、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

5、注重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

6、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26、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关注哪些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注意八个“关注点”:

1、关注学生的潜能。

2、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

3、关注弱势群体。

4、关注评价中的“无法量化”或“不确定”的内容,尤其要关注德育中的道德评价和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5、关注“违规事件”。

6、关注对学生的“无意伤害”。

7、关注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

8、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反评价因素。

27、激励性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客观性原则。

2、指导性原则。

3、探究性原则。

4、情感性原则。

28、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1、引导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2、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3、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

4、组织协调各方面关系;

6、指导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过程情况;

7、指导做好原始资料的保存积累工作;

8、拓宽思维将活动引向深入。

29、简述本次课改的六项具体目标。

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与时代的联系。⑷改善

学生的学习方式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

制度。⑹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0、简述我国现行课程结构的不足。

(1)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2)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综合课程则微乎其微。(3)必修课程主导,选修课程微乎其微。

(4)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样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开发。

31、简述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中心。

(3)改变学习方式。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3、简述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34、简述考试的改革重点。

1.进一步加强考试命题的专业化。考试改革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工作,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改革要坚持体现新课

程标准的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在试题命制和评分上应进一步强调科学化标准。

2.推进课改实验区加深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与理解。应加强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构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的评价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初中毕业及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实验区应成立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

要制定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对学校评定工作进行指导,监控评定过程。

31、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数学才能。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指教师要备好课,要吃透“两头”,一头是以《标准》为依据,领会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把握好尺度;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另一头是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状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生成”是指教师要上好课,一方面要通过启发式的教授,帮助和引导学生明确所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另一方面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各种反应和表现,耐心听取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的意见,特别是迅速发现和捕捉到学生的思维亮点,及时做出积极的反应,给予鼓励,有效互动,以平等的姿态交换意见,因势利导,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向,共同探讨,直至问题的解决。及时调整“预设”的流程、方案和设计,更加顺畅地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辅相成,力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推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

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思考

的条理性,不要过分强调推理的形式。

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在第三学段中,应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使学生知道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

(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

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能说出要点

即可)

32、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如何体现“活“的原则?

第一,活动教学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活动教学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

第三,活动教学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

33、请说出你所教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的基本理念。

34、怎样理解“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

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

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

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反思时反省、思考、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

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通的形式。

35、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

核心要素它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

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

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

一不可。

36、现代学习方式的五个基本特征。

主动性特征、独立性特征、独特性特征、体验性特征、问题

性特征。

37、现代教学理论的十大特点。

1强调发展突出能力

2教学信息多项传递

3学科知识强调结构

4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5教会学习授以方法

6课内课外相互促进

7因材施教培养个性

8教学手段现代技术

9讲究效果提高效率

10运用三论探索规律 (注:三论是指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38、什么是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包括哪几种能力?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包括洞察力、思维力、反应力、判断力、应变力。

39、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从狭义上来说从其起源说教育上的行动研究应该指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面对身边的实际情况或出现的种种问题寻找问题或提出假设进行各种研究或者对自己有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应用、反思从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改变某种落后的现状。从广义上说凡是通过教育实践教育行动而研究教育实践上出现的现象或问题都属于”行动研究“既包括教育教学实践者主要指教师对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的研究也包括其他实践者和专业研究者共同参与的对教育实践的研究“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环节计划、行动实施、考察观察、反思。

40、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1、合作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42、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有什么功能?

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43、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有席地式、双翼式:半圆式、秧田式、小组合作式等。

44、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

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45、教学模式?

指的是.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

并总结出来的规范的实践方式。

46、结合所教学科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哪些内容?

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学科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47、所谓“自主学习”。

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展。

48、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

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49、教学方法?

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50、“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

51、教学案例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1)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

(2)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3)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例如,反映某教师与某学生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

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

(4)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5)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

52、举例说明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和非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

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指教学设计时预先列出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如:讲授圆周率时介绍中国古代数学文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非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指在教学准备阶段不能确切设定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出现时机就应该加以落实的目标,如:学生出色回答问题,老师及时矛以鼓励,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53、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是课前自问自答;二是课前了解;三是导入环节直接了解;

56、教师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合作学习的技能?

⑴学会勇于参与、与人为善

⑵学会倾听

⑶学会表达

⑷学会收集资料

⑸学会组织

⑹学会反思

53、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是课前自问自答;二是课前了解;三是导入环节直接了解;

54、编制课时目标时一般要做到哪几点?

(基本要求)(1)内容全面;(2)层次分明;(3)要求适度;(4)具体可测;(5)因材而设。

8、新课程的教学观答①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②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③“四因素”过程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个因素不断进行着

六、辨析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2、教学案例不是教师的教案或教师个案,也不是课堂实录,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

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情景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

现象。(√)

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算法多样化是指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即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算法多样化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

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而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有

多种策略的过程。

4、《标准》把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彼此独立的。(×)

这几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

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

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5、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经历、体验、探索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6、“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

情感与态度目标分为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有

些是可以预设的,有些是不能预设的。

7、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不是重点,有些则是重点又是难点。

8、只要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就是以

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和自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上面提到的是自学,开展自主学习,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更需要的是自主学习的空间。

9、秧田式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最大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空间,缺点是,容易形成

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10、案例主题一般以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来体现。(×)

案例主题一般是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是案例的主题。另外,再用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样作为副标题。

11、分析教材首先要研究课标,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分析某一课时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时教材作全面分析。如本课时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探究为主的课还是以传授为主的课、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

六、分析说明题

1.李红的学习成绩一般,又想考试得到高分,于是就动了歪脑筋,考试的前一天下午就去油印室,趁分试卷的老师不注意拿了一份,刚转身出来,不巧被教务主任撞到了,这时李红吓得不知所措,教务主任看到他手中拿的试卷就明白了一切,很严肃的说:“你是哪个班的?你就等着处分吧。“脸都吓白了的李红哀求说:”下次不敢了,不要处分我“,主任说道:“必须处分”,考试结束后,学校果然对李红进行处分。你的身边是否也有类似的案例,你认为案例中这位主任的做法符合新课程理念吗?说明理由。如果你是这位主任会怎么做?

1.主任的做法是不符合的。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同情学生并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不能简单采取批评、惩罚的方法。如果我是这位主任,首先将学生叫到办公室,单独与学生进行交流,问清学生这样做的动机后,首先肯定学生想得高分的想法是积极的一面,是知道发扬的,可让学生知道他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即使得到了高分也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没有任何价值,进而引导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做法只要言之有理即给分)。

2.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举出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1)“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

(2)“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上课铃一响,某任教多年的教师拿起上一年用过的教案走进了教室,在课堂提问时,他叫了一个后进生回答问题,该生低头不语,教师微笑、和蔼地说:“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答案,教师立即表扬了该生,该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在课堂中,教师设计了一个讨论环节,学生就问题积极讨论,教师默默地站在讲台上,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布置了作业,有几个学生轻声嘀咕:“这种题我早就会了。”教师不语,随着下课铃声的敲响走出了教室。请你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简要地评析。

(1)、任教多年的教师拿起上一年用过的教案的做法是错误的,作为有经验的教师,教案不能一成不变,还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考试要求的变化而有所而有所创新。

(2)、对后进生回答不出问题而采取的做法是正确的,对于后进生,老师更应该尊重、信任,而不能讽刺挖苦,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学生重拾信心,更好地学习。

(3)、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老师可以设计讨论环节的做法以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默默地站在讲台上的做法是不恰当,老师应发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挥引导作用。

(4)、在布置作业时,有几个学生轻声嘀咕:“这种题我早就会了。”老师不语的做法是值得反思的,在作业布置时应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5)、上课铃一响走进教室,下课铃声一响走出教室的做法是正确的,具有良好的教学卫生习惯,保证了学生的课间休息。

5、课堂上有时老师提出问题后,下面的学生却无动于衷。请您简要分析原因可能有哪些?并谈谈如何应对?

(1)课堂情境不佳、气氛沉闷,或固定几人回答及反馈不良等。学生缺少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或紧张而不敢回答。应对措施:教学设计时便考虑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表扬、激励,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2)问题太大或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处作答。应对措施:重新明确问题,问题设计要简洁明了,便于作答。(3)、问题太难学生不会答或没把握害怕答错。应对措施:适当提示或讨论解。之后设计问题注意难易适当,具有梯度,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形象能力。(4)、问题太简单,或者无意义,学生不感兴趣而不愿回答。应对措施:请后进生回答,予以表扬。或重新设计问题,做到难易适当,具有梯度,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形象能力。(5)、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教师声音太小,学生无法回答。应对措施:问题表述吸引学生或提醒

学生,并提高音量表达清楚。

6、当你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学生突然问到与教学内容有关,但已超出你预设的问题时,你将如何处理?

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发问精神。(2)、如果问题虽与教学内容有关与教学内容有关,但并非但并非但正在探讨的主题,则可告知学生课上适当时机再探讨,同时引导学生回到正在探讨的主题上来。不必一定跟着学生跑。(3)、如果问题是正在探讨的主题,可请其他同学谈自己的看法,老师同时边听学生回答边迅速思考,最后总结学生答案中的科学与可取之处,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允许其他学生有不同的看法。7、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认识,并举例说明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利用多媒体来促进教学的。

1、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够增加课堂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不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否则会限制课堂师生的互动生成,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等。

8、每次阅卷后,教师及时进班讲评是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就讲评试卷来说,你认为讲评试卷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讲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1)、讲评试卷的根本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从这次考试中,总结前一阶段学习的成功或不足,掌握更好的思维和答题方法,更好地为以后的学习、复习作指导和借鉴。

(2)、讲评前应对试卷进行全面分析备课,讲评时,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讲评,注重试卷讲评的质效。

(3)、试卷讲评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首先,在知识层面上。我们要突出重难点,尤其是考试中的易错点、易混点、创新点,老师要重点讲解和分析,并作系统化的整理。其次,在方法层面上。在技巧层面上,授人以鱼授人以鱼授人以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评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答题思维,点拨要注重学生答题思维重学生答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答题的思维方法;要注意知识点的系统归纳和整合。再次,是能力方面。老师要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突破:

第一是把知识点讲评和考点复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老师在讲试卷上一个考点时,要引导学生做到前

后知识钩连,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触类旁通触类旁通触类旁通。

第二老师讲评知识点时,在启迪学生思维时,还要引导

学生从实践练习中自行总结方法规律,形成较强的考试解题

能力。

七、教学片断设计

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设计?请结合教

学实际设计一个教学片断,要体现以下理念:1.要充分体现

学科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八、论述题、

1.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

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解。

(1)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已经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多元

智能理论告诉我们,除了被广泛认同的语言言语智能、数理

逻辑智能这两种智能以外,人们实际上存在着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反思智能等多种智能,

只不过这些智能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得不完全一样,这就形

成了不同的个性特长和个体差异。

(2)学生个性特长不同是客观的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不仅可以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

品格。

(3)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努力

发现其差异,正确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创造条件培养其特长,同时对学生相对薄弱的方面加强指导和锻炼

2、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智能领域。

(二)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学生智能的多维度发展。

(四)多元智能理论将活动作为其促进智能发展的主要方法。

3、你认为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观念决定行动,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创新教育需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动性。创新注重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情感、人格及个性。

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应有高尚的道德、教育的爱、对学生的责任感、丰富的知识结构。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

个性化原则

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才。

②要谨慎地使用学生档案袋中的各项资料,并且对于同

事所提出的其他意见,也要小心地采纳。

③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

机会。

④要经常仔细地自我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文

化背景、不同性别的学生上有差别。

⑤如按能力实施分组教学,要不断检视学生在分组中的

位置,以便随时更动。

⑥要尽量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⑦在实施奖励时,务必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不可因

学生来自不同种族、群体、社会阶层、男性和女性等而有不

同的对待。

⑧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觉察到了自己

在期望上有偏差,随时检视,随时修正。

2.自主性原则

3.探索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民主性原则

6.实践性原则

7.启发性原则

(三)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

为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和创造各种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一项自觉选择与行

动。以训练发散思维来培养青年人的创造力。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在课程的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中,都要渗透创新

教育的要求,处处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解放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应有的自由支配时空,确保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

体差异,重视学生个性的生成,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

力作为教育目标。

(五)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吸收、记忆、理解、运用、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科之间知

识的交*、渗透与融合。设立相应的综合课程,通过综合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了解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从多

维的视角来思考问题。

(六)开设创新课程

在创新课程的开设方面,要遵循创新人才成长及培养的规律,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教育教学的特点,在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精心设计,使之丰富,各具特色,并注重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得到间接的创新体验,从间接的体验中得到对创新的初步认识和启迪。

(七)重视家庭的影响

家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渗透作用。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有利于创新的家庭氛围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的目标、家庭人

际关系等方

(谈出七个方面并能简单加以解释即可)

4、试论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课准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是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即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一个基本要求,为编写教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材是对课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同时也可以

通过使用教材不断检验教材和课准。

5、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

师应该是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

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

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6、结合你所教的学科,谈谈对义务教育课标实施的建议

7、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同上)

8、根据课堂教学实际,你是如何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

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你的教育教学中又是如何体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的?

好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

地位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的主导

作用的有效发挥;

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

效途径,教师要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实验,提出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