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常见几种有趣的永动机

合集下载

无限反弹用弹簧设计一个永动机看看能不能让小球无限反弹

无限反弹用弹簧设计一个永动机看看能不能让小球无限反弹

无限反弹用弹簧设计一个永动机看看能不能让小球无限反弹设计一个永动机是科学家们长久以来的梦想之一。

而无限反弹用弹簧设计一个永动机,则是一个颇具创意和挑战的想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弹簧的反弹力量,设计一个能让小球无限反弹的永动机。

弹簧是一种储存弹性势能并能释放出来的装置,当外力作用于弹簧上时,弹簧会产生形变并储存能量,然后在外力减小或消失时,释放能量使自身产生反弹。

基于这种原理,我们可以想象设计一个永动机,让小球在弹簧的作用下,实现无限次的反弹。

首先,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具有弹性适度的弹簧。

弹簧的设计要求既要有足够的弹性,又不能过于僵硬,以保证小球在反弹过程中能够得到恰当的推力。

弹簧的材料选择和形状设计都是至关重要的步骤,需要经过认真的计算和实验。

其次,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能够持续提供外力的装置,以保证小球在反弹过程中不会失速。

这个装置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结构,也可以是一个电动机、气动机等其他形式。

重要的是要确保外力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满足小球不间断反弹的需求。

在设计永动机时,我们还需要考虑能量损耗的问题。

在小球反弹的过程中,会有能量被转化为热能、声能等形式消失,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来补充能量,以保证永动机的稳定运行。

可以考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供给永动机所需的能量。

综上所述,设计一个能让小球实现无限次反弹的永动机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弹簧设计、外力提供、能量损耗等多个因素。

只有通过精密的计算和实验,才能最终实现这一梦想。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投入到这个领域,为人类的永续发展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永动机玩具原理

永动机玩具原理

永动机玩具原理引言:永动机玩具是一类能够自主运转并不断产生动力的玩具,给人以惊叹和好奇之感。

然而,永动机玩具并非真正的永动机,其原理是基于一系列巧妙的设计和物理原理。

本文将介绍永动机玩具的原理,并解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万有引力原理永动机玩具的原理之一是基于万有引力原理。

在这类玩具中,通常会利用重力作用来产生动力。

例如,常见的铁球轨道玩具,通过将铁球从高处释放,利用重力加速度使其沿着轨道滚动。

这种运动过程中,铁球会不断转化为动力,使得玩具保持运动。

二、弹力和弹性势能永动机玩具的另一个原理是基于弹力和弹性势能。

例如,弹簧玩具中的弹簧可以储存弹性势能,当弹簧收缩或伸展时会产生动力。

通过利用弹簧的弹性特性,可以使玩具持续运动。

类似地,弹力球也是利用弹性势能产生动力的玩具,当球体被压缩时,弹力会使其迅速弹回,产生连续的动力。

三、磁力原理磁力原理也是永动机玩具的常见原理之一。

磁力玩具中通常使用的是磁铁和磁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磁悬浮球玩具就是利用磁铁和磁性球之间的磁力互斥或吸引来实现悬浮效果。

通过调整磁铁的位置和方向,可以使磁性球保持在空中运动,形成看似永不停止的运动。

四、摩擦和动能转化摩擦和动能转化也是永动机玩具的常见原理之一。

例如,摆锤玩具中的摆锤通过摩擦力和动能转化来实现持续运动。

当摆锤摆动时,摩擦力会逐渐减小其动能,但同时也会将一部分动能转化为摆锤的运动动力,从而使得玩具持续摆动。

五、动能守恒定律动能守恒定律也是永动机玩具原理的一部分。

根据动能守恒定律,一个物体的动能可以通过转化或传递来保持不变。

因此,永动机玩具中的动力转化过程通常是基于动能守恒定律的。

例如,动能转化球道玩具中的小球会沿着球道不断滚动,当小球到达球道的末端时,它会再次返回起始点,形成循环运动。

六、风力原理永动机玩具中还有一些是基于风力原理的。

例如,风车玩具就是利用风力驱动叶片旋转,从而产生动力。

通过利用风力的能量,可以使风车持续旋转,实现持久的动态效果。

永动机原理

永动机原理

永动机原理引言永动机是指一种可以永远运转而不需要任何外部能源的理论机器。

虽然科学界普遍认为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人们对于制造一个真正的永动机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动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永动机的原理以及为何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永动机的定义永动机是指一种能够自行产生足够能量来推动自身运转的机器。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8世纪,当时许多人认为永动机的发明将会对工业革命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改变整个世界。

第一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第一类永动机是指那些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设备。

这些设备声称可以从一种能源中提取能量,然后将其完全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并将多余的能量输出。

然而,这种设备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者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因此,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

第二类永动机: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二类永动机是指那些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设备。

热力学第二定律规定,任何一个孤立系统内熵的增加是不可逆的,即系统中的有序性会趋向于无序性的增加。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熵增原理。

第二类永动机声称可以将热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并且不会产生任何的熵增。

然而,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适用性是普遍的。

永动机的研究和探索尽管永动机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对于制造永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一直在进行。

一些人坚信自己可以打破现有的物理定律,创造出真正的永动机。

然而,每一次实验和研究都遵循了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结果都证明了永动机的不可能性。

结论综上所述,永动机是一种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判断不可能存在的设备。

无论是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还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永动机的原理都是行不通的。

虽然人们对制造一个真正的永动机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但是现有的科学定律和原理一致地认为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永动机的信息,推荐阅读热力学、能量守恒定律相关的书籍和论文,以深入理解这个领域的基本原理和现有的科学知识。

第三类永动机

第三类永动机

第三类永动机别莱利曼在《趣味物理学》中写了不少关于永动机的故事。

有一个人生城建成了永动机,呼吁专家去鉴定。

后来真的去了一伙人参观,那人抬出来一个看起来挺复杂的装置,费了几个牛的力气,把机器发动起来。

遗憾的是,只转了一小会儿,就停了下来。

那人接着折腾,折腾到最后,很不好意思地对大家说:它总是发脾气。

(别莱利曼,1979)第一类永动机和第二类永动机永动机是人类的一个梦想,而且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梦想——虽然现在被看成是伪科学了——因为所有的永动机探索者在涉及他们的机器时,依据的都是某种科学的原理,而不是神秘的超自然力.最初,这些科学爱好者是想造出“东东1”:一个循环系统,能够实现自循环,并且在每一次的循环中,除了产生维持其自身运转的能量,还多少有点富裕.这样,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向系统之外输出能量,不光是人,那些大牲口,什么骡子啊,马啊,都可以歇歇了.这个东东将给野外科考队员提供极大的方便,无论走到哪里,帐篷支起来,把东东1一架,所有的灯都亮了,比电池方便多了,而且环保。

当然了,在家也可以用啊,无论是水电站还是核电站,都不用建了!梦想固然很好,不过,已经创造了很多奇迹的科学,这回不灵了。

永动机爱好者几乎尝试了所有的科学的现象,什么电啊、磁啊、毛细现象啊;什么杠杆啊、滑轮啊、斜面啊,没有一个成功的。

再到后来,物理学家给出了一个能量守恒定律,这个定律宣判:东东1造不出来。

能量守恒定律现在也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见热力学不只有一个定律—-我们简称它热一律吧!刚开始的时候,总有人不相信它——到现在还有人步信,所以接着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总有人不甘心.不管怎么说,永动机是个多么美好的梦想啊!王力雄在小说《永动机患者》中就写了一个执着的农民,他就是要造出永动机,他相信,永动机开转之日,就是家乡人民脱贫之时!美好的梦想要靠科学来实现,于是又有人想出“东东2",它能够吸收空气(或者海水,或者别的东西)中的热量,转化成电能(或者其他可用的能量),转化出来的灯与吸收过来的,所以不违背热一律。

浮力永动机的原理和应用

浮力永动机的原理和应用

浮力永动机的原理和应用概述浮力永动机是一种利用浮力原理来产生动力的装置。

其原理基于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过控制浮力和重力的平衡来实现永动机的运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浮力永动机的原理和应用。

原理浮力永动机的原理基于阿基米德原理,也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在浮力永动机中,一个具有浮力的装置被部分或完全浸没在液体中,通过控制液体的浮力来实现机械装置的运动。

浮力永动机的构成浮力永动机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浮子:用于控制浮力的主要组件,通常是一个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

浮子的形状和材料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

2.杆:将浮子与其他部件连接在一起的部分,通常是一根细长的杆。

3.轴承系统:用于支持杆的旋转运动,减少摩擦,提高效率。

4.驱动装置:提供动力给浮力永动机,推动浮子产生浮力或控制浮力的大小。

5.其他辅助组件: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可能需要添加其他组件来实现额外的功能。

浮力永动机的应用浮力永动机的原理和应用广泛。

以下为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能源生产浮力永动机可以应用于能源生产领域,利用液体的浮力来产生动力,从而产生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源。

该技术可以有效利用水流、海洋、湖泊和其他水源中的能量,成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形式。

运动与娱乐浮力永动机可以用于设计和制造各类运动和娱乐设施,例如水上乐园、漂浮式游乐设备等。

通过调节浮力大小和方向,人们可以在水中自由运动和娱乐。

渔业和农业浮力永动机可以应用于渔业和农业领域,用于控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农作物。

通过调节浮力,可以控制渔池或农田的水位,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提高渔业和农业生产效率。

水下勘探和救援浮力永动机可以应用于水下勘探和救援工作中。

通过控制浮力,可以使装置在水下保持平衡,实现水下勘探和救援任务。

优缺点分析浮力永动机的优点有:•可再生能源:利用自然界的资源,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浮力永动机利用水流等资源具有稳定性。

•环保:浮力永动机不会产生工业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具有较低的环境影响。

为了电人类发明了这些奇特的发电方式!

为了电人类发明了这些奇特的发电方式!

为了电人类发明了这些奇特的发电方式!现在,人类已经掌握了水、火、风、光、核等发电技术,甚至还在探索可控核聚变技术,目的就是希望彻底解决能源问题。

因此,在过去的上百年间,聪明的人类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发电技术。

今天,小编盘点了10个最为奇特,也最有前景的发电方式,带大家看看人类为发电,都做过哪些大胆的尝试和疯狂的设想。

1、反物质发电反物质一种很特殊的物质。

它由反粒子组成,就像普通物质由粒子组成一样。

比如,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物质;反质子是反氢原子。

反物质也是像普通物质那样组成的,因此它们质量相同。

所不同的仅仅是,它们所含粒子的旋转方向以及电荷刚好相反。

我们知道,当互为反粒子的粒子相遇时,它们会发生湮灭,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释放出来能量可以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C^2计算出来。

现在,这个方法还正处于实验阶段。

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已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2、磁流体发电流动的导电流体与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电能。

磁流体发电技术就是用燃料(石油、天然气、燃煤、核能等)直接加热成易于电离的气体,使之在2000℃的高温下电离成导电的离子流,然后让其在磁场中高速流动时,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即由热能直接转换成电流,由于无需经过机械转换环节,所以称之为'直接发电',其燃料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这种技术也称为'等离子体发电技术'。

日本和前苏联都把磁流体发电列入国家重点能源攻关项目,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前苏联已将磁流体发电用在地震预报和地质勘探等方面。

前苏联在1971年建造了一座磁流体——蒸汽联合循环试验电站,装机容量为7.5万千瓦,其中磁流体电机容量为2.5万千瓦。

1986年,前苏联开始兴建世界上第一座50万千瓦的磁流体和蒸汽联合电站,这座电站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它既可供电,又能供热,与一般的火力发电站相比,它可节省燃料20%。

3、空间太阳能发电站在宇宙空间建立太阳能电站,能合理地充分利用空间资源。

空气永动机制作原理

空气永动机制作原理

空气永动机制作原理空气永动机是一种被广泛讨论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机器。

它的原理是利用空气作为能源,无需任何外部能源或燃料,就可以持续运转,从而实现永动机的效果。

空气永动机的制作原理,实际上是一个物理学和能量守恒定律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空气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是因为,空气永动机的运转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不可能从无到有,也不可能从有到无。

因此,任何一个永动机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个理论限制,简单地来看一下空气永动机的制作原理。

首先,为了让永动机运转,我们需要一个初始动力,例如一个电机或者人力。

一旦永动机开始运转,它就会利用风力或者压缩空气的力量来继续运转,而不需要任何外部能源。

具体来说,空气永动机的制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永动机的主体,通常是一个圆形或者梯形的装置。

这个主体通常由轮子和轴承组成,以便能够旋转。

2. 接下来,我们需要一个初动力,例如一个电机或者人力。

这个初动力将用来启动永动机的运转。

3. 一旦永动机开始运转,它就会利用空气的压缩力或者风力来维持运转。

这个效应可以通过在永动机主体周围安装叶片或者螺旋线来实现。

当空气流过这些叶片或者螺旋线时,它会产生压缩力或者旋转力,从而维持永动机的运转。

4. 最后,为了确保空气永动机可以持续运转,我们需要一些机械装置来消除摩擦和阻力。

这可能包括使用特殊的材料或者润滑剂来减少摩擦,或者设计永动机的形状和结构,以便最小化阻力。

总之,尽管空气永动机的制作原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但它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我们想要利用空气作为能源,我们需要寻找其他可行的方法,例如风力发电或者压缩空气储能。

钢球永动机原理

钢球永动机原理

钢球永动机原理
引言
钢球永动机被人们所熟知,这种机械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一度成为了传奇,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这种永动机并无真实存在。

那么,钢球永动机原理又是什么?
一、摆锤反复运动
在自然界中,摆锤是一种重要的运动形式。

我们可以把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悬挂在一起,当其中一个金属小球被拉开然后释放时,它会摆动,摆动时的能量会传输给另一个球,从而让另一个球也开始摆动。

这种过程是循环的,当每个球摆动时,都会将其能量传输给其他球,直到所有能量被耗尽为止。

二、重力加速下的运动
一个金属小球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得到一定的动能。

将这个小球放在斜面上,当它滚下斜面时,具有重力和动能。

但是,阻力的作用会让小球最终停止。

如果我们在小球滚动的路线上放置折线,当小球滚到折线处时,它会跳跃,继续滚动下一段路线,这时候小球的能量被保存了下来。

同样可以搭建多个上述这种路线,当钢球滚动到路线末端时,通过机械设
备来将钢球重新放回到起点,让钢球继续运动。

这样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能够永动的钢球永动机。

三、摆锤和球式机械
在运动学和物理学方面,钢球永动机与其他机械系统相同,可以通过解析和数值模拟来进行研究。

我们可以利用钢球、摆锤和球式机械等来模拟和探究钢球永动机的原理。

总之,钢球永动机是一种理论上存在的概念,采用滚动小球在特定的模式下持续并无损耗地运动,可以作为一个被研究的物理问题。

通过对这种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什么是能量转移以及运动的特性和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常见几种有趣的“永动机”
广西北海合浦廉州中学物理组秦付平
我们知道,永动机有两类:不消耗能量而能永远对外做功的机器,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故称为“第一类永动机”。

在没有温度差的情况下,从自然界中的海水或空气中不断吸取热量而使之连续地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它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故称为“第二类永动机”。

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曾出现过无数的学者进行开发“永动机”,其中不乏很多科学家,下面列举几种有趣不可实现的永动机。

一、重力“永动机”
例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

他设计时认为,在轮子转动过程中,右边的小球总比左边的小球离轮心更远些,在两边不平衡的力矩作用下会使轮子沿箭头方向转动不息,而且可以不断地向外输出能量。

但实验结果却是否定的。

达·芬奇敏锐地由此得出结论: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该装置就能永不停息地转动,并在不消耗能量的同时不断地对外做功.
B.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忽略碰撞中的能量损耗,给它一个初速度,它能永不停息地转动,但在不消耗能量的同时,并不能对外做功.
C.右边所有小球施加于轮子的动力矩并不大于左边所有小球施于轮子的阻力矩,所以不可能在不消耗能量的同时,不断地对外做功.
D.在现代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今天,这种装置可以永不停息地转动,在不消耗其它能量的基础上,还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
解析:该设计中,当轮子转动时,虽然右边的小球总比左边的小球离轮心更远些,但是右边小球的个数总比左边的少,实际上右边所有小球施加于轮子的动力矩等于左边所有小球施于轮子的阻力矩,轮子在不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平衡状态.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且忽略碰撞中的能量损耗,给轮子一个初速度,轮子就能依靠惯性永不停息地转动。

故正确答案为BC。

二、风力“永动机”
例2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如图2所示,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扇,风扇转动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在小车中间的风帆上,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对这种设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
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
C.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二定律
D.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三定律
解析:风扇吹出的风对风帆有向前的作用力,风又给风扇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因此对于整个装置而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是内力,小车不会运动,故选D.
三、浮力“永动机”
例3有人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浮力永动机”。

永动机的传动绳上均匀地固定了许多密度小于水的小球,容器底部的管道内径与小球直径相等,并为光滑配合。

设计者认为,左边容器里的小球受到浮力的作用向上运动,管道中的小球也将被带着向上运动,一旦这个小球要升出管道,其下的一个小球就会进入管道而不使水漏出,因此永动机将永不休止地顺时针转动。

找一只塑料瓶,把瓶底去掉,倒置。

再取3至4只乒乓球,用一根线从它们的直径穿过,均匀地分布于线上,并用胶水粘牢。

按图4所示把线的上、下端固定,在容器中注满水,然后把线的下端剪断,看看这些球是否能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正确分析和解释你所见到的现象,这种永动机的荒谬之处也就揭露出来了。

解析:这种浮力永动机像所有的“永动机”一样是不可能工作的。

浮力是依靠上下压力
差形成的,如图5所示,设小球体积为,球1、球2所受的浮力为,
而球3呢?它的上压强为,它的下压强。

故:圆
柱.即等于以小球中心截面为底的,以h3为高的圆柱所排开的水受的重力.很显然,F1+F2不会大于F3,整个系统将向下运动,直到容器中的水流完为止。

四、磁力“永动机”
例417世纪70年代,英国捷斯特城的主教约翰·维尔金斯设计了一种磁力永动机,其结构如图6所示,在斜面顶端放一块强磁铁M,斜面上、下端各有一个小孔P、Q,斜面下有一个连接两个小孔的弯曲轨道。

维尔金斯认为:如果在斜坡底放一个铁球,那么在磁铁的引力作用下,铁球会沿斜面向上运动,当球运动到P孔时,它会漏下,再沿着弯曲轨道返回到Q,由于这时球具有速度可以对外做功。

然后又在磁铁的吸引下回到上端,到P处又漏下,对于这个设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满足能量守恒定律,所以可行
B.不满足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不可行
C.不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所以不可行
D.不满足能量守恒定律,所以不可行
解析:在这个实验中,如果把上面的磁铁取走,则小球第一次从上面的P孔掉下来,对外做功后,小球就不能再回到P孔,小球之所以能对外做功,是依靠磁铁不断对小球做功,所以这个设计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是不可行的,选项D正确。

五、电场“永动机”
例5有人设计了一种如图7所示的机器:两根相互垂直的刚性绝缘细杆,相交于杆的中点,位于竖直平面内,杆的端点上各有一带正电的小球a,b,c,d。

一水平的固定转轴PP’通过两杆的交点与两杆固定连接。

转轴的一端有一皮带轮,通过皮带可带动别的机器转动,两杆与其端点的带电小球处在一方向与x轴平行的静电场中,电场的场强大小随y而改
变,可表示为E=。

在y=0处,场强E=0;在y>0的区域,场强沿x轴正方向,其大小随y的增大而增大;在y<0的区域,场强沿x轴负方向,场强的大小随|y|的增大而增大。

由于杆端的带电小球受到静电场的作用,相互垂直的杆将绕固定轴转动,与轴连接的皮带轮通过皮带就能带动其它机器运转。

设计者断言他可以实现一种不需要提供能量又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永动机.你认为这种机器可能实现吗?为什么?如认为不能实现,则指出其设计中存在何种错误,并说明理由。

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任何一部机器,可以使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不能无中生有地创造能量,所以想要实现一种不需要向它提供能量但又能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永动机是不可能的。

题中设计方案的错误之处在于设想的静电场是不可能存在的。

理由如下:假设空间中存在这样的电场,即该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但相邻电场线的距离不等,如图
8所示.根据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可在该电场中找到两个等势面,图中的与,则与平行,距离设为d,由题意知:

间电势差;
间电势差;
由此得到;
显然这样的静电场是不存在的。

六、放射性永动机
例6如图9所示的装置是一位物理学家设计的一种使用放射性元素钍的“永动机”。

它是在密闭的玻璃球壳1中,放入玻璃管2,将具有放射性的钍盐3密封在玻璃管中,4是两片彼此紧靠的金属箔,5是贴在玻璃球壳内侧的金属板,金属板接地。

这个装置之所以称为“永动机”,是当两片金属箔吸收到放射线而带同种电荷时将不停地排斥,每次排斥时向左右张开,触到金属板的内壁,立即收回,如此往复,形成金属箔的“永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箔是由于吸收到α射线而张开的
B.金属箔是由于吸收到β射线而张开的
C.此装置可看作是第一类永动机
D.此装置可看作是第二类永动机
解析:放射性元素钍具有β放射性,出射的粒子──电子被金属箔所吸收,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金属箔张开。

随着放射性元素钍不断地进行β衰变,它所提供的出射粒子──电子的数量将不断减少,所以这种装置并非“永动机”,故正确答案为B。

结语:科学在不断进步,永动机的研究却从来没有停止。

中国乃至世界不知有多少民间科学家甚至专家,学者,教授,花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金钱、心血来坚持不懈地寻找这样一种不存在的事物,不能不令人扼腕。

他们之中当然也不乏别有用心的骗子,常见的手法是出售或转让他的“永动机图纸”、“永动机技术”等等。

其实,只要一些最最基本的物理学常识,就可以识破这种骗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