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习题集

合集下载

作物育种学课程试题库

作物育种学课程试题库

作物育种学试题一、解释名词:1.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2.农业生产上的种子:3.品种:4.地方品种(农家品种)5.改良品种:6.杂交种:7.品种标准:8.育种目标:9.高产育种:10.本地品种资源11.品种资源:12.野生植物资源:13.外地品种资源:14.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15.品种资源的种植保存:16.品种资源的贮藏保存;17.广义引种:18.生产上的引种:19.作物的外部环境条件:20.生态因素:21.生态环境:。

22.作物生态类型:23.日照时数:24感光性和感温性:25种质资源:26.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7无性繁殖系:28.选择:29单株选择:30.合选择法:31.派生系统法:32.繁殖系数:33.远缘杂交:34.转基因育种:35.系统育种:36.诱变育种:37.杂交育种:38.单倍体育种:39.选择育种:40.一般配合力:41.水平抗病性:42.杂种优势:43.实生苗:。

44.特殊配合力:46.近等基因系:47.基因对基因学说:48.垂直抗性:49.纯系:50.配合力:。

51.一环系:。

52.轮回选择;53.白交不亲和性:54.原原种:二、填空:1、作物育种目标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适应农业机械化。

2.作物品种资源的类别有---------------、---------------------、------------------------、----------------四大类。

3引种应加强检疫工作,进行---------、--------------与-----------三方面事项。

引种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推行三步走的原则。

4长日照作物如冬小麦,北种南引,则生育期-------------------,而南种北引时生-----------------,短日照作物如玉米,北种南引生育期-----------------,南种北引时------------------成熟。

作物育种学习题集

作物育种学习题集
远缘杂种后代的主要遗传特点有( )。A.性状分离大、变异类型多B.杂种稳定快
C. F2代可能出现分离不明显,而在F3代以后才出现大量的分离D.有返亲分离现象E.可获得双亲中没有的新性状
下列作物中,属多倍体的是( )。
A.小麦B.玉米C.大豆D.棉花E.马铃薯
1970年,美国发生了世界著名的玉米( )大流行,全部损失达10多亿美元。A.锈病B.大斑病C.小斑病D.病毒病
5. 回交育种中,多次回交后至少自交一次。
6. 无性繁殖作物的育种时一般只进行一次单株选择。
7. 从杂交顺序上,复合杂交中综合性状较好的亲本应安排在最后一次杂交。
8. 单倍体植株的育性很低。
9.目前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是烷化剂和叠氮化物两大类。烷化剂中以甲基磺酸乙酶(EMS)、硫酸二乙酯(DES)和乙烯亚胺(EI)等类型的化合物应用较多,叠氮化物则以叠氮化钠应用较多。
4.目前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等。
5.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子,要有“三系”配套做基础,这里的“三系”是指___、___、___。
.照射处理可分为:___、___。
造成远缘杂交后代不育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
抗病性的机制有___、___、___、___。
轮回选择的作用( )。
A.提高有利基因频率B.打破不利基因连锁,增加有利基因重组的机会C.使群体不断得到改良并保持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D.能结合短、中、长期育种目标
培育基础群体应考虑哪些问题?( )
A.亲本性状的表现和亲本间的亲缘关系B.组成基础群体的亲本数目C.必须进行互交的世代数D.亲本的匹配
二、填空
A小种特异抗病性B.主基因抗病性C.对各种病原小种的抗性接近一个水平D.呈现高抗或免疫E.抗性不易丧失

作物育种学习题集汇总

作物育种学习题集汇总
群体改良;
选择题:
.作物育种的实质:( )
A.遗传B.作物的进化C.选择D.作物的人工进化
.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地区型B.地理型C.地域型D.生态型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
核型雄性不育系中,在理论上找不到( )。A.恢复系B.保持系C.不育系D.两用系
杂交育种育成的品种是( )。
A.杂交种B.常规种C.综合种D.自交系
加速杂交育种进程的方法是( )。
A.采用加代技术B.加快试验进程C.提早选择D.采用一粒传法
对自交系的基本要求有( ):
A.基因型纯合、表型一致B.特殊配合力高C.一般配合力低D.早熟
异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为%( )。
A.50%以上B.80%以上C.90%以上D.95%以上
下列作物中常异花授粉作物是( )。
A.豌豆B.蚕豆C.花生D.大豆
自花授粉作物纯系为什么也会产生遗传的变异?因为有( )的发生。A.自交分离B.基因杂合性C.基因型纯合化D.天然杂交和基因突变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一般可表示为( ) A.S(MsMs) B.S(msms) C.F(MsMs) D.F(msms)
不同的作物类型在感光阶段要求的光照长度不同,长日照作物要求每天有( )以上光照。
A.10 B.12 C.14 D.16
小麦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 )。
A.延长B.缩短C.保持不变D.不可预测
玉米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 )。
A.延长B.缩短C.保持不变D.不可预测
纯系学说的要点是( )。
A.原始品种是多个纯系的混合物B.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无效

作物育种学习题

作物育种学习题

名词解释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起源中心:根据地球上栽培植物种类分布的不平衡性,将种类异常丰富、存在着大量变异的几个地区命名为作物起源中心。

多系品种:由若干个农艺性状表现型基本一致而抗性基因多样化的相似品系的混合体。

一般配合率:一个被测自交系和其它自交系组配的一系列杂交组合的产量(或其它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

特殊配合率:被测系与一特定的(自交系或基因型纯合的品种)杂交F1的产量(或其他经济性状)的表现。

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姐妹系:同一株玉米经多代自交,从分离后代中可以选育出多个自交系,由于它们来自共同的亲本,所以互称为姊妹系。

无融合生殖:一种代替有性生殖的不发生核的融合的生殖。

简答题:1、远缘杂交在育种上的作用。

答:①创造新类型。

②提高现有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③改变现有品种的性状,提高品种品质。

④获得雄性不育系。

⑤利用杂种优势。

⑥远交在生物进化和理论研究方面也有重要地位。

2、育种的主要目的。

①高产②优质③稳产④生育期适宜⑤适应机械化需要3、作物育种中影响选择效果的有哪些?①选择差(Sd):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的差值。

②选择反应(R):数量性状的选择效果,选择差与遗传力的乘积。

R= Sd H2③选择强度(i):以标准差为单位的选择差。

i= Sd /б因此,R= i бH24、杂交育种的程序。

1、原始材料圃和亲本圃:防混杂和天然杂交,保证纯和度和典型性;2 、选种圃:种植杂交后代的地段称为选种圃,对杂交后代进行选育;3 、鉴定圃:产量比较,鉴定材料的一致性和进一步对个性状进行观察比较,2-3次重复,顺序排列,每隔4和9区种一区对照,试验条件接近大田;4、品种(系)比较试验:产量试验,并对品种生育期、抗性、丰产性进行全面的、详细的研究,小区面积20-40 平方米,3-5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一般材料参加2年后的品比试验。

作物育种学各论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 S 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 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8、 T 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 和 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9、C 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 和 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 为基础。

在乳熟期,纯合su 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 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 )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 sh2 和以 bt1 ,bt2 为基础, sh2 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 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

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A. 遗传B.变异C.选择D.漂变2. 作物育种的实质:()A.遗传B.作物的进化C.选择D.作物的人工进化3.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A.遗传学B.生物学C.植物学D.生物进化论4. 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A.不起作用B •起一定作用C •起主要作用D •起有利作用5. 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地区型B.地理型C.地域型D.生态型6.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 •系统育种B •抗病育种C •矮化育种D •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 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 •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 •区域性E.时间性8. 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A.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 .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 •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 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

1. 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2. 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 •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4 •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5 •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7. 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农学作物育种学考试题库

农学作物育种学考试题库

农学作物育种学考试题库一、选择题1.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作物产量B. 改善作物品质C. 增强作物抗性D. 所有以上选项2. 以下哪个不是作物遗传改良的方法?A. 选择育种B. 杂交育种C. 基因工程D. 物理育种3. 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的原则是什么?A. 亲本性状完全相同B. 亲本性状差异大C. 亲本性状相似D. 亲本性状随机选择4. 以下哪个是作物育种中的分子标记技术?A. 基因枪B.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C. 基因编辑D. 基因测序5. 作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主要通过哪种方式?A. 种子库B. 基因库C. 植物标本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6. 作物育种的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作物育种中的“三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 作物杂交育种中,常用的人工授粉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 作物抗性育种中,常用的抗性筛选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 作物育种中的“双亲本”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1. 简述作物育种中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12. 描述作物杂交育种中,如何进行亲本的选配和后代的筛选。

13. 解释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和优势。

14. 阐述作物遗传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15. 说明作物育种中,如何通过基因工程实现作物改良。

四、论述题16. 论述现代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7. 讨论作物育种中,如何平衡产量、品质和抗性之间的关系。

18. 分析作物育种中,环境因素对育种效果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19. 阐述作物育种中,如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精准育种。

20. 论述作物育种中,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以确保新品种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作物育种学总论各章试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各章试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各章试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A.遗传B.变异C.选择D.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A.遗传B.作物的进化C.选择D.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A.遗传学B.生物学C.植物学D.生物进化论4. 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A.不起作用B ?起一定作用C ?起主要作用D ?起有利作用5. 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地区型B.地理型C.地域型D.生态型6.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系统育种B ?抗病育种C ?矮化育种D ?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 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 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 ?区域性E ?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A.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 ?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 ?研究育种方法 E ?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____ 、_____ 、___ 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____ 。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乂”错误的划“X。

”1. 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2. 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 ?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4. 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根据作物在一定生态环境下的生育期、丰产性及稳产性表现可判断作物引种时该作物是否适应该地区种植。
在近代作物育种中,凡突破性品种的育成均来自( )的发现和利用。A.突破性育种新技术B.突破性育种新理论C.突破性育种新方法D.突破性特异种质资源
本地种质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 )。
A.较高的丰产性和稳产性B.较高的抗病性和抗虫性C.较高的适应性D.生产上最熟悉
影响引种成败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B.经济条件D.作物类别
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称为( ):
A.测验种B.测交种C.杂交种D.单交种
选育杂交种利用杂种优势时,不同组合F1杂种优势不同,其中杂种优势最强的是( ):A.单交种B.双交种C.三交种D.综合种
对于生产应用而言,下列作物杂种优势指标中,以( )更为重要。A.平均优势B.对照优势C.超亲优势D.营养优势
根据杂种优势的“显性假说”,作物的杂种优势主要来自双亲( )的累加和互作。A.有利显性性状B.有利隐性性状C.有利显性基因D.有利隐性基因
在[(A×B)×A]×A的杂交方式中,B仅用作亲本一次,称为___,A用作亲本共三次,称为___。
一般来说,早籼品种比晚籼品种引种成功的距离更。
远缘杂种后代性状分离的特点是(1)分离,(2)分离类型丰富、并有向的倾向,(3)分离世代长、稳定慢。
无性繁殖作物育种时常采用和相结合的方法,迅速固定杂种优势。
4.目前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等。
5.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子,要有“三系”配套做基础,这里的“三系”是指___、___、___。
.照射处理可分为:___、___。
造成远缘杂交后代不育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
抗病性的机制有___、___、___、___。
C.没有绝对的纯系D.纯系内继续选择有效E.原始品种是杂合基因型
引种的重要意义有( )。
A.获得新品种B.获得新作物C.丰富育种材料D.创造新基因E.育种成本低
引进外地或国外品种必须进行检疫,为什么?( )。A.防止一切病虫害传入B.防止新的病虫害传入C.防止一切杂草传D.防止新的杂草传入E.防止伪劣种子传入
作物育种学习题集
名词解释
常异花授粉作物
种质资源:
作物生态类型;
作物品种
遗传资源
育种目标
经济系数
引种
雄性不育
轮回亲本
配合力
太空诱变育种
远缘杂交
杂交育种
育种目标
生态适应性
性状鉴定
异花授粉作物
外照射
单交
二环系
作物育种学
亲本选配
品种。
.育种目标:
回交育种;
轮回亲本;
杂种优势;
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远缘杂交;
轮回选择的作用( )。
A.提高有利基因频率B.打破不利基因连锁,增加有利基因重组的机会C.使群体不断得到改良并保持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D.能结合短、中、长期育种目标
培育基础群体应考虑哪些问题?( )
A.亲本性状的表现和亲本间的亲缘关系B.组成基础群体的亲本数目C.必须进行互交的世代数D.亲本的匹配
二、填空
远缘杂种后代的主要遗传特点有( )。A.性状分离大、变异类型多B.杂种稳定快
C. F2代可能出现分离不明显,而在F3代以后才出现大量的分离D.有返亲分离现象E.可获得双亲中没有的新性状
下列作物中,属多倍体的是( )。
A.小麦B.玉米C.大豆D.棉花E.马铃薯
1970年,美国发生了世界著名的玉米( )大流行,全部损失达10多亿美元。A.锈病B.大斑病C.小斑病D.病毒病
群体改良;
选择题:
.作物育种的实质:( )
A.遗传B.作物的进化C.选择D.作物的人工进化
.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地区型B.地理型C.地域型D.生态型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
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中,在亲本构成上我国目前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杂交水稻类型为三系法杂交种及杂交种。
水稻光温敏不育型中育性受控于幼穗发育敏感期温度,光长基本不起作用的称型;决定育性转换的主要因子为光照长度,温度只起协调作用的为不育型。
原产高纬度地区的低温长日性作物,引到低纬度地区种植,往往表现生育期。
种质资源创新的主要有、种内杂交及等途径。
A.中国-东部亚洲中心B.印度中心C.中亚细亚中心
D.西部亚洲中心E、南美和中美起源中心
种质资源就是指作物的( )。
A.所有品种B.地方品种C.新品种D.一切基因资源
瓦维洛夫把栽培植物的起源地划分为( )个起源中心。A.B.8 C.10 D.12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创始人是( )。
A.达尔文B.孟德尔C.摩尔根D.瓦维洛夫
异花授粉作物,如玉米、白菜型油菜作物的特点是( )。A.天然异交率高B.天然异交率低C.品种遗传基础复杂D.品种遗传基础简单E.自交衰退严重
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相同,但个体内等位基因间是杂合的,这样的品种群体称为( )品种。
A.同质纯合型B.同质杂合型C.异质纯合型D.异质杂合型
大豆(水稻、芝麻、普通小麦、玉米)起源于下列哪个中心( ):
A.Fl B.F2 C.F3 D.F4 E.F5
杂交后代中,分离最大和选择最为重要的世代是( )。A.F1 B.F2 C.F3 D.F4
改良单个目标性状的最为有效的育种方法是( )。A.引种B.杂交育种C.回交育种D.诱变育种
在回交育种法中,目标性状的提供者称为( )。A.轮回亲本B.非轮回亲本C.母本D.父本
诱变育种宜选用作基础材料的有( )。
A.综合性状好的品种B.综合性状差的品种
C.染色体倍数高的材料D.染色体倍数低的材料E.杂交种
下列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成中,哪一种是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成?( ) A.AAAA B.AABB C.AABBDD D.AABBRR
植物株体、器官、气孔、花粉等的变大常可作为判断( )的依据。A.单倍体B.一倍体C.多倍体D.远缘杂种
小麦杂交育种配制三交种时,作为第二次杂交的亲本是( )
A.任何一个亲本B.综合性状最好的亲本C.具有特殊优良性状的个体D.表现一般的亲本
在[(A×B)×C]×D的杂交方式中,C的遗传成分在其中占( ):A. 1/2 B. 1/4 C. 1/8 D. 1/16
复合杂交后代第一个出现分离的世代是( )。
5. 回交育种中,多次回交后至少自交一次。
6. 无性繁殖作物的育种时一般只进行一次单株选择。
7. 从杂交顺序上,复合杂交中综合性状较好的亲本应安排在最后一次杂交。
8. 单倍体植株的育性很低。
9.目前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是烷化剂和叠氮化物两大类。烷化剂中以甲基磺酸乙酶(EMS)、硫酸二乙酯(DES)和乙烯亚胺(EI)等类型的化合物应用较多,叠氮化物则以叠氮化钠应用较多。
收集品种资源的方式有国内外、发信征集和单位之间彼此材料等。
1. 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其进程远比自然进化为快。
2. 自花授粉作物育种选择方法上一般采用一次或多次单株选择法。
3. 棉花是短日喜温作物,在南北纬度相差不大的地区间引种,加以栽培措施的调节,引种容易成功。
4. 异花授粉作物必须经过多代的自交与单株选择才能获得纯度高的杂种亲本即自交系。
“基因对基因”的关系只存在于寄生水平较高的寄生关系中,寄主的表现为( )。A.垂直抗病性B.水平抗病性C.耐病性D.避病性
作物的抗虫性根据其遗传特点也可分为( )。
A.抗虫性和耐虫性B.苗期抗虫性和成株期抗虫性C.垂直抗虫性和水平抗虫性D.简单抗虫性和复杂抗虫性
垂直抗病性与水平抗病性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垂直抗病性是( )。
无性繁殖可分为两类_______
3.根据种质资源的来源不同,可将种质资源划分为四个类型:
4.品种资源贮藏保存的条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必须
1.作物育种目标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杂交育种的程序要经过五圃制。所谓“五圃”是指:
5.杂交的主要方式有、
1.配合力可分为___和___两种,测定配合力时,用基因型纯合的系作测定种是测定___,用遗传组成复杂的群体品种作测验种是测定___。
A小种特异抗病性B.主基因抗病性C.对各种病原小种的抗性接近一个水平D.呈现高抗或免疫E.抗性不易丧失
如何解决垂直抗病性品种的抗性保持问题?( )
A.选育特别高抗或免疫品种B.选育多系品种C.采用药剂防治D.实行抗源轮换E.采取抗源合理布局
水平抗性的遗传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小种特异性B.对各小种抗性接近一个水平C.多基因控制D.高抗或免疫E.抗性不易丧失
异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为%( )。
A.50%以上B.80%以上C.90%以上D.95%以上
下列作物中常异花授粉作物是( )。
A.豌豆B.蚕豆C.花生D.大豆
自花授粉作物纯系为什么也会产生遗传的变异?因为有( )的发生。A.自交分离B.基因杂合性C.基因型纯合化D.天然杂交和基因突变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一般可表示为( ) A.S(MsMs) B.S(msms) C.F(MsMs) D.F(msms)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的基因型可表示为( )。A.S(MsMs) B.S(Sms)C.F(MsMs) D.F(msms)
在下列中,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的基因型为( )。A.S(MsMs) B.S(msms) C.F(MsMs) D.F(msms)
作物繁殖方式有( )。
A.有性繁殖作物B.无性繁殖作物C.无融合生殖D.异交繁殖E.种苗繁殖
在回交育种法中,如果要转育的目标性状是受一对隐性基因(aa)控制的,则在BCl代,含隐性目标基因(a)的个体频率为( )。A.100%B.75%C.50%D.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