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合并心衰与慢性心衰的诊治(修改版)
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草案)发布时间:2014/1/9 17:30:42 浏览次数:6749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专家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我国对7个地区20 245名成年人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高达8.2%。
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至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
慢阻肺患者每年发生0.5~3.5次急性加重,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是慢阻肺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慢阻肺患者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AECOP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肺功能、疾病进程和社会经济负担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预防、早期发现和科学治疗AECOPD 是临床上的一项重大和艰巨的医疗任务。
一、AECOPD概述1.AECOPD的定义:AECOPD是指一种急性起病的过程,其特征是患者呼吸系统症状恶化,超出日常的变异,并且导致需要改变药物治疗。
2.AECOPD的病因:引起AECOPD最常见的原因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和气管-支气管感染,AECOPD期间患者细菌负荷增加,并且新菌株的获得与急性加重相关。
感染的菌株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以及中性粒细胞炎症与细菌性急性加重的相关性,也表明细菌感染导致急性加重的发生。
肺部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和寄植常常伴随气道炎症的加剧。
但约1/3的AE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原因尚难以确定。
3.AECOPD的治疗目标:AECOPD的治疗目标为减轻急性加重的病情,预防再次急性加重的发生。
4.AECOPD的治疗:AECOPD期间支气管舒张剂的使用常选择单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或联用短效抗胆碱能药物。
全身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的使用可以缩短恢复时间,改善肺功能(FEV1)和低氧血症(PaO2),减少早期复发、治疗失败的风险,缩短住院时间。
目前不推荐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AECOPD。
COPD诊治

LOCGOOP D 诊 断
肺 功 能 检 查
在具有病症或危险因素的人群〔例如> 20包•年的吸烟史或复发性胸部感染〕,肺功能是早期发现 COPD的一种方法。 不建议没有任何显着暴露于烟草或其他有害刺激物的无病症个体进行肺功能筛查;
在具有病症和/或风险因素的患者中积极执行肺功能检查去发现病例,而不是对普通人群进行筛查。
定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 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呼吸道 病症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呼吸病症和 气流受限是由于气道和/或肺泡异常导致的,气道和/或肺泡异 常的原因通常是明显的有毒颗粒和气体暴露。
每日3次。后两种药物可以降低局部病人剂型加重的风险。
➢ 其他药物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罗氟司特用于具有COPD频繁
急性加重病史的病人,可以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有研究说明大
环内脂类药物〔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应用1年可以减少某些频繁
急性加重的慢阻肺病人的急性重频率,但有可能导致细菌耐药
级听力受损。
第十八页,共四十九页。
第七页,共四十九页。
目录
CONTENTS
1
COPD诊断
2
COPD评估
3
COPD稳定期治疗
4
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
5
第八页,共四十九页。
LOC GO OP D 评 估
COPD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分级(基于支气管舒张后FEV1)
FEV1/FVC<0.7的患者
GOLD1级
轻度
GOLD2级
中度
GOLD3级
2
、 B组
药
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并酸碱失衡及水和电解质紊乱分析

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并酸碱失衡及水和电解质紊乱分析COPD肺心病心衰是常见病,电解质检测仪呼吸衰竭(呼衰)是COPD肺心病心衰晚期的主要合并症,当出现慢性呼吸衰竭心衰时,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
据国内综合报道,其发生率达7816% ~95145%。
本文就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发生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
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住院病人68例,男性46例,女性22例,年龄42~85岁。
都有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肺气肿病史,其中有长期吸烟史42例,全部病例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6,肺心病符合诊断标准。
二、方法对68例肺心病患者,在本院实验室检查的数据及诊治过程收集资料进行了统计处理。
44例病人入院时已有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 24例入院后出现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
低氯28例,低钾17例,低钠33例,低氯且低钠21例,低氯、低钾且低钠12例。
其中42例病人伴有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7例病人伴有肺性脑病, 14例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
三、结果经过对68例病人综合分析统计,结果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9712%,另外低氯占91%,低钾占26%,高钾1311% ,低钠98%。
酸碱失衡其中呼吸性酸中毒62%,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占34% ,呼吸性碱中毒占1315%,呼吸性酸中毒并发代谢性酸中毒占1316%。
讨论COPD肺心病呼衰心衰并酸碱失衡及水和电解质紊乱,影响肺心病的治疗效果,有时危及生命[2]。
根据本组临床资料,COPD肺心病呼衰心衰合并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9712%。
COPD通气功能障碍引起的ò型呼衰、缺氧和CO2潴留是发生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原因。
呼吸衰竭、单纯呼吸性酸中毒常伴有血电解质改变。
由于血氢离子浓度增加,细胞内外K+、Na+离子交换,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或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急性发作时,血K+浓度升高; Cl-因转移至细胞内,血Cl-相应下降;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由于进食差,利尿剂应用可使血K+正常或降低,并常出现低钠、低镁血症。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临床诊治疗效观察论文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临床诊治疗效观察【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
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本文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左心衰,改善了患者的心脏血液循环,积极防治左心功能不全,减轻了心脏负荷,同时对缺氧、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的患者及时纠正,疗效满意。
【关键词】copd;左心衰;疗效【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81-01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病理变化。
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溃疡形成。
纤毛倒伏、变短、不齐、粘连,部分脱落。
缓解期粘膜上皮修复、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和肉芽肿形成。
急性发作期可见到大量中性粒细胞,严重者为化脓性炎症,粘膜充血、水肿、变性坏死和溃疡形成,基底部肉芽组织和机化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管腔狭窄。
炎症导致气道壁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反复循环发生。
修复过程导致气道壁的结构重塑,胶原含量增加及疤痕形成,这些病理改变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气流受限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
近年来笔者采用依那普利治疗copd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3与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copd合并左心衰患者56例病历资料,男30例。
女26例,年龄65-86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及体征: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患者胸廓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桶状胸);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2 治疗方法:2.1检查:肺功能检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有重要意义;胸部x线检查诊断早期胸片可无变化,以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改变;胸部ct检查对有疑问病例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血气检查对确定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有重要价值;痰培养检出病原菌。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研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通过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患者进行了护理效果评价,并总结了护理经验。
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其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结果,探讨了临床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有助于改喵疾病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制定。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护理、合并、干预措施、发病机制、效果评价、经验总结、研究结论、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发病率逐渐增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于肺部疾病引起的长期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扩大和肥厚,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的一种情况。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受损,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评价,总结护理经验,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1.2 研究目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临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研究,明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评估护理效果,并总结经验。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高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认识,为临床护理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研究结论和临床意义的分析,探讨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为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解读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射血及(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已发展为21 世纪最重要的慢性心血管病症[1]。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心衰指南相继颁布,如2012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 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及2014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指南》,为慢性心衰的规范治疗奠定了基础。
中医中药是心血管病防治的“中国特色”,在改善慢性心衰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维持心功能及减少再住院率方面显示有一定优势,但在西医指南中却鲜有提及。
在2014 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中药被列在有争议、正在研究或疗效不能肯定的药物中。
在这种背景下,2014 年《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出台,系统总结归纳了心衰的中医证候特征、辨证分型及治疗,对进一步规范慢性心衰的中医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中医、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在慢性心衰防治中各有特点,中西医联合治疗心衰在临床实践中并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如何以病人为中心,中西医优势互补、有机结合,是建立有中国特色慢性心衰诊疗方案的关键。
基于此,由陈可冀院士、吴宗贵教授牵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在系统评价慢性心衰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于2015 年底完成了《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共识》主要包括要点说明、前言、慢性心衰的临床评估、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慢性心衰的治疗五方面内容。
其中慢性心衰的临床评估及西医治疗部分是对2014 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内容的精炼,本文不再赘述。
慢性肺疾病合并心衰早期诊断与干预

慢性肺疾病合并心衰早期诊断与干预【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肺疾病合并心衰早期诊断与干预。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copd 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x线胸片、心脏b超、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检查结果提示所有copd患者均被确诊为合并左心衰竭。
本组50例患者经治疗后,有46例患者好转出院,好转率为92%;3例发生副作用,发生率为6%;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死亡率为2%。
结论对copd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应加强辅助诊断,及早确定病情,提高诊断率,确诊后及早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营养支持等积极治疗,并在用药时严密观察患者体征变化,预防药物副作用发生,提高好转率。
【关键词】慢性肺疾病;心衰;早期诊断;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左心衰竭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之一,由于copd的临床表现与左心衰竭临床表现相似,给诊治带来难度,影响临床疗效[1]。
为此本文将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copd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宗旨为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copd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2.6±2.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copd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入院即存在合并左心衰竭者21例,入院后并发者29例,诱发因素为呼吸道感染13例,劳累22例,输液过快过多7例,发热5例,无明显诱因3例。
50例患者均合并1-2种基础疾病,其中合并肺源性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6例,冠心病15例,高血压14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冠心病3例。
1.2 临床表现 50例copd合并左心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气急、呼吸困难,且表现为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呼吸、夜间症状加重。
其中伴有胸痛42例,全身水肿10例,肩部胀痛7例,发热19例,意识模糊12例,多汗18例;双肺听诊中均伴有干湿性啰音,其中双肺中下部啰音18例,双肺遍布哮鸣音12例,双肺干湿啰音20例;心率80-140次/min,心界扩大42例,心间区闻及收缩杂音22例,奔马律23例。
BNP对COPD合并慢性左心衰的诊断及药物治疗指导价值

究 。方法 结果 结论 收集我 院 2 1 例C O P D合 并 C HF患者 ( 组 A) 的临床 资料 , 同时收集 2 l例无 C H F的 C O P D患者作 为对照 ( 组B ) 。分析入 院时各项检查 参数 、 心血管疾 病相关 的危 险因素 、 药物治疗 和住 院天数之 间的关 系。 两组 的性别 、 年龄 、 吸烟史 、 高血压分级 、 肌酐 、 胆 固醇及 B受体 阻滞剂使 用无显著 性差异 。组 A冠 心 入 院时 B N P检测对 C O P D合并 C H F诊断有一定价值 , 可有效指导药物治疗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无创呼吸机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指无创的正压 通气方法,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 等多种气道内正压通气模式。NPPV有可能在改善氧合和呼吸 困难的同时,通过下列机制改善心功能: 胸内正压作用于心室壁,降低心室壁跨压,抵消了左室 收缩时需要对抗的胸内负压,并能反射性的抑制交感神经的 兴奋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 胸腔内压升高,体循环的回心血量减少,减轻了左心的 前负荷。
实验室检查:B型脑钠肽水平的变化
B型脑钠肽
定义:B型脑钠肽由心室肌分泌,具有排钠、利尿、扩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广泛参与心衰的发生、发展,在心衰的 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慢性心力衰竭时20%~25%的患 者BNP水平低于100pg/ml,鉴别意义不大,推荐应用超声心动图。BNP对 急性心力衰竭的鉴别更有意义。当BNP超过500pg/ml时,我们虽然不能断 定心力衰竭就是导致呼吸困难的原因,但至少提示医生应加强心力衰竭 的治疗力度;如果BNP低于100pg/ml,基本可以排除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BNP介于100~500pg/ml,可能是右心衰,也可能是中度左心衰,或两者 并存,提示我们需要适度应用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钠尿 肽鉴别COPD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价值尚不清楚,两者钠尿肽均可中等程 度升高,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此外,与BNP相比NT-proBNP受年龄的干 扰更多,鉴别超过65岁的呼吸困难时BNP优于NT-proBNP。
2、COPD的诊断:任何伴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多痰症状的 患者,并有暴露于风险因素的病史,在临床上都应考虑到 COPD的诊断;做诊断前需行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 后FEV1/FVC<0.70证实气流受限的持续存在,即可做出诊断。
3、COPD staging
4、稳定期COPD的治疗
COPD合并心衰的处理
重庆市中山医院呼吸内科 秦磊 住院医师
内容介绍
一、COPD的诊治现状
二、COPD合并心衰的临床特点 三、COPD合并心衰的治疗 四、结论
一、COPD的诊治现状
1、COPD的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 防和治疗的疾病,特征为持续存在气流受限;气流受限通常 呈进行性发展,伴气道与肺对有害颗粒/气体所致的慢性炎 症反应增强。病情加重及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性。 (COPD全球策略2013版)
三、COPD合并心衰的治疗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PD合并症处理的总体原则:
合并症的存在严重影响COPD疾病进展,需要积极 治疗; COPD按常规治疗进行,其合并症按各自的治疗方 案进行治疗; 各种合并症均应按照各自常规指南进行治疗,目 前无依据表明合并COPD时需要改变各种合并症的治 疗方案。
2、COPD合并心衰的治疗注意事项
3、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常见四种类型:
缺血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重点讲解)
心房颤动
高血压
4、COPD合并心衰的诊断:
病史
发病机制: COPD发病机制有全身炎症反应参与,而这种全身炎症亦 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另外,吸烟作 为COPD的一个主要病因,同样也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故COPD 与HF的共患病率较高 。 症状和体征的鉴别价值有限:正确诊断COPD合并心力衰竭对医生专 业水平要求很高。首先,两者常存在相同的症状、体征,常用的劳 累性呼吸困难、乏力、夜间咳嗽、周围水肿、肺部音和颈静脉怒张 等缺乏鉴别价值;其次,上述征象常常被合并的疾病或临床情况所 掩盖,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老年人;最后,COPD本身也影响扩大心 脏的触诊叩诊,音和第三心音的听诊,干扰临床信息的准确性。
(6)运动训练:逆转左心室重构,改善有氧代谢和内皮 功能.
(7)ACEI/ARB:有潜在抑制肺部炎症反应,扩张肺血管 的作用。需注意ACEI引起的干咳。
四、结论
1、心血管疾病是COPD的主要合并症,是与COPD共存的最常 见且最重要的疾病,影响整个疾病的病程及预后;
2、由于COPD和心衰的症状非常相似,给鉴别诊断带来困难, 脑钠肽对于鉴别COPD和急性心力衰竭具有更大的价值; 3、COPD患者合并HF的治疗应遵循各自指南治疗,目前无证 据表明在伴COPD时,HF的治疗有所不同; 4、在COPD合并心衰的治疗中需注意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支气管舒张剂的选择、NPPV的使用等。
特别注意:支气管扩张剂是COPD治疗的一线、基础用药
5、COPD的合并症 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紊乱、代谢综合症、骨 质疏松、抑郁症合肺癌等;
心血管疾病是COPD的主要合并症,是与COPD共存的最常
见且最重要的疾病
二、COPD合并心衰的临床特点
1、COPD合并症的发病机制(两者拥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吸烟;两者都存在低水 平的慢性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与COPD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关)
2、心血管疾病是COPD最常见、最重要的合并症
COP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较对照组明显增减
COPD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
与非COPD患者相比,COPD患者各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
COPD患者因心血管疾病而导致 住院死亡风险增高
与非COPD患者相比,COPD患者因心血管急性住院死亡风险增高
(1)COPD患者合并HF的治疗应遵循各自指南治疗,目前无 证据表明在伴COPD时,HF的治疗有所不同; (2)选择性β 1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改善HF生存率,在COPD 合并HF时,应用选择性β 1受体阻滞剂治疗也是安全的。 (研究表明,在应用比索洛尔治疗COPD患者合并HF时,FEV1 降低,但未出现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恶化。事实上,选择性 β 1受体阻滞剂优于非选择性β 受体阻滞剂,前者治疗HF的 优势明显高于其带来的潜在风险,即使在重症COPD患者中也 如此) 呼吸科应用的β 受体激动剂多为吸入剂型,通常不会与口 服β 受体阻滞剂发生冲突。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呼吸科 秦磊
(3)支气管扩张剂的选择:抗胆碱药、β 2受体激动剂等。 目前尚无关于抗胆碱药引发心脏事件的报道,如噻托溴 铵吸入剂不仅可以改善肺功能,而且不会恶化心力衰竭的症 状。 部分研究发现短效的β 2受体激动剂会诱发心动过速, 增加心肌耗氧量,恶化心力衰竭,进而增加死亡风险。尚无 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导致心脏不良事件的报道。现阶段当患 者症状恶化,需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时,尽量选用噻托溴铵 等抗胆碱药。 (4)利尿剂的使用:利尿剂是缓解心力衰竭症状的最主要 药物。过度利尿导致代谢性碱中毒会影响COPD的呼吸肌功 能,导致低通气,恶化高碳酸血症。建议用药过程中监测电 解质、血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