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人物传记之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阅读《晁错》附答案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晁错》附答案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晁错》附答案及翻译晁错晁错,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

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

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

由是迁中大夫。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

”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

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上默然良久。

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

错衣朝衣,斩东市。

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

还,见上。

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

吾亦恨之!”(节选自《汉书》)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忍见祸逮身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绐:欺骗。

D.吾亦恨之恨: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上发兵以御之②杀之以应陈涉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①其意不在错也②齐国其庶几乎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①错为人峭直刻深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⑦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⑤⑥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虽不好学》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虽不好学》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虽不好学》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虽不好学》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袁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1],仁心为质[2],引义慷慨。

文言文阅读训练:《汉书-袁盎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汉书-袁盎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汉书·袁盎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爰盎字丝。

其父楚人也,故为群盗,徙安陵。

高后时,盎为吕禄舍人。

孝文即位,盎兄哙任盎郎中。

淮南厉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

盎谏曰:“诸侯太骄必生患,可适削地。

”上.弗许淮南王益横。

谋反发觉,上征淮南王,迁之蜀,槛车传送。

盎时为中郎将,谏曰:“陛下素骄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有如遇霜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大弗能容,有杀弟名,奈何?"上不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

盎入,顿首请罪。

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

"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陛下有高世行三此不足以毁名。

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宿卫不谨,故病死。

"于是上乃解,盎由此名重朝廷。

上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盎揽辔。

上曰:"将军怯邪?"盎言曰:"臣闻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不侥幸。

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及晁错已诛,盎以太常使吴。

吴王欲使将,不肯。

欲杀之,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盎军中。

初,盎为吴相时,从史盗私盎侍儿。

盎知之,弗泄,遇之如故。

人有告从史,"君知女与侍者通",乃亡去。

盎驱自追之,遂以侍者赐之,复为从史。

及盎使吴见守,从史适在守盎校尉司马,乃悉以其装费买二石醇醪,会天寒,士卒饥渴,饮醉西南陬卒,卒皆卧。

司马夜引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

"盎弗信,曰:"何为者?"司马曰:"臣故为君从史盗侍儿者也。

"盎乃惊,谢曰:"公幸有亲,吾不足累公。

"司马曰:"君第去,臣亦且亡,避吾亲,何所患!"乃以刀决帐,道从醉卒直出。

司马与分背。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晁错(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晁错(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晁错(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吴楚反,闻,晁错谓丞史曰:“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

今果反,欲请治盎,盎宜知计谋。

”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

今兵西乡,治之何益!且袁盎不宜有谋。

”晁错犹与未决。

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者,愿至上前口对状。

窦婴入言上,上乃.召袁盎入见。

袁盎具言吴所以反状以错故独急斩错以谢吴吴兵乃可罢。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疆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材料二: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

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

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原文及翻译解析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原文及翻译解析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原文及翻译解析晁错者,颖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诏以为太子舍人。

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遂饮药死。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击吴楚军为将。

还,谒见上。

上问曰:“ 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节)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

其父睹之,刭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

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

(《汉书?袁盎晁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上初即位/ 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B.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C.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D.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刑名”是指战国时以商鞅、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学派。

史记·晁错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史记·晁错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史记·晁错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史记晁错传晁错者,颍川人也。

错为人峭直刻深。

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

内史府居太上庙封壖①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

丞相嘉闻,大怒。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

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

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

丞相谢。

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丞相遂发病死。

错以此愈贵。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

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始行,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原文及译文解析袁盎者,楚人也,字丝。

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

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

上礼之恭,常自送之。

盎曰:"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淮南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

袁盎谏曰:"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

"上弗用。

淮南王一横。

及柴武太子谋反事觉,治,连淮南王,上因迁之蜀,轞车传送。

袁盎时为中郎将,乃谏曰:"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

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上弗听,遂行之。

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

盎入,顿首请罪。

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

"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卫不谨,故病死。

"于是上乃解,曰:"将奈何?"盎曰:"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

"于是文帝立其三子皆为王。

盎由此名重朝廷。

盎素不好晁错,及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晁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以为庶人。

吴楚反,闻,晁错曰:"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

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

"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

上召袁盎入见,袁盎乃具言吴所以反状,以错故,独急斩错以谢吴,吴兵乃可罢。

遂诛晁错。

吴楚已破,上更以元王①子平陆侯礼为楚王,袁盎为楚相。

尝上书有所言,不用。

后袁盎病免居家,梁王欲求为嗣,袁盎进说,其后语塞。

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典型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典型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典型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樊侯①庙灾记(宋)欧阳修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

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

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

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倳②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

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注释】: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

②倳:插入,刺入。

(1)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 乎B. 欤C. 兮D. 哉(2)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 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 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 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3)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B(2)B(3)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等中可以看出“樊侯”的神灵是无能又蛮横无理的,不敢对盗贼发威却对老百姓滥施淫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横暴的官僚典型,文末的一句“则侯之威灵暴矣”更是直接发出批判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人物传记之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晁错者,颖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①。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所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测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听,然奇其材,迁为大夫。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卻。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入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

不如此,天子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遂饮药死。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

还,
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如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中,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赞②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

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

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

注:①峭直刻深:严峻,刚直,苛刻。

②赞:用于纪、传的结尾,略等于一个总评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治:这里是“研究”的意思。

B.由此与错有卻卻:通“隙”,嫌隙,隔阂。

C.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道:从,由。

D.公言善,吾亦恨之恨:痛恨,怀恨。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无治尚书者
B.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如因善遇以
C.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D.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王好战,请以战喻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晁错“峭直刻深”的一组是
①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②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③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④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⑥晁错曰:“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曾经在轵县张恢先生那时学习过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

担任太常掌故后,又被汉文帝派遣前往“治尚书”的“故秦博士“济南伏先生那里学习《尚书》。

B.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多次进言而未被汉文帝采用;汉景帝继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由于“宠幸倾九卿”,晁错修改了国家的许多法令。

C.晁错因要削减诸侯的封地而招致诸侯及大臣们的反对,连他的父亲也从颍川赶来劝说,晁错不为所动,结果“衣朝衣:被斩于东市。

D.晁错死后作者引用仆射邓公的话是为了说明晁错“削
地以尊京师”是“万世之利”,而吴王“以诛错为名”,只是谋反的借口。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班固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削藩,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刘氏王朝的统治,是“为国远虑”,而把个人生死置于度外。

B.晁错的父亲看出晁错身处险境,虽服毒而死曝于荒野,也无益于挽救败局。

而赵母因有言在前,赵氏宗族得以保全。

C.晁错忠心汉室,却在吴楚叛乱时,被汉景帝下令处死,以致“天下之士噤口”,令世人不禁为晁错这样的愚忠而悲叹。

D.从这段总评看,班固表达了自己对晁错忠心为国的肯定和对晁错的悲剧结局的同情。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译文: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译文:
16.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总是采
纳,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等到窦婴、袁盎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处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