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语言对时间概念隐喻认知的方式和差异原因
论英汉语言对时间概念隐喻认知的方式和差异原因

4 认 知 主体 在动 ” 的隐 喻。时 间 的位 置是 固定 的 , .“ 而认知主体在运动 。时 间和空 间一样是一个 有边 界的 区域 , 可以计算认知主体和某一时 间之 间的距离。
二 、 英 汉 时 间 概 念 隐 喻 的认 知方 式
隐喻性的。莱考夫 和 约翰逊 对 隐喻 的定义 是 :隐喻 的实质
较早为上 ,时 间较 迟为下” 这一对空 间隐喻。 “ ” “ ” 上 、 下 的时 间表达说 明 ,汉语 是把具 有 高低 之别 的空 间投射 到 时 间上 ,前 面的过去 的时间在 “ 高处 ” ,后 面的未来的时 间在
近 、上星期 、下 星期 、长 期 、短 期 等说 法 ,却 没有 用 宽窄
第3 2卷 第 1 期 21 0 0年 1月
宜春学 院学报
J u a fYih n Colg o r lo c u l e n e
Vo 2,No 1 L3 .
Jn 2 0 a . 01
论 英 汉 语 言 对 时 问概 念 隐喻 认 知 的方 式 和 差 异 原 因
何 寿 鹏 ,谢 庆 飞
汉语 中有 用 “ 上、下”这 一纵 向空间概念来 喻指 时 间, 如 “ 上个月 、上周 ” “ , 下个 月 、下周 ” 。蓝纯 (9 9 曾 19 )
通过 互 联 网 收集 到 7 0个 “ ” 的 语 句 和 4 4个 “ ” 的 5 上 3 下
并不是 B的所有框架结构 都投 射到 A上 ,而只是部 分 的投
关 键 词 :隐 喻 ;概 念 隐 喻 ; 时 间认 知 中 图分 类 号 :H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30 (0 0 1 13— 3 3 6 1— 8 X 2 1 )0 —0 3 0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英汉时间概念隐喻差异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英汉时间概念隐喻差异[摘要]:根据当代认知语言学家的观点,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层面上的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时间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概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因此在对时间的认知过程中借助了其它概念,即时间隐喻。
根据隐喻的始源域不同,隐喻可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
文章对英汉语中相应的三种时间隐喻的相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及探讨,由此揭示了文化与隐喻的密切关系,促进英语学习与研究及各民族语言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隐喻认知;时间隐喻;始源域;差异性;文化一、引言传统的隐喻理论把隐喻看做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
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工具。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发表标志着人类首次从认知角度来看待隐喻。
莱可夫和约翰逊(1980)认为,隐喻首先是思维问题,隐喻语言只是派生的。
并且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中。
通过隐喻,我们可以用一些熟悉的具体概念去认知一些抽象的概念。
我们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讲也是隐喻性的。
隐喻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部分的、系统的映射。
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时间对于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们需要对其进行描述和定量。
然而时间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概念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其认知和理解要借助于其他熟悉的、具体的概念。
这样就形成了有关时间的概念隐喻。
然而,受各自的文化价值观念、信仰、生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英汉两民族在对时间进行隐喻化认知时,所获得经验相似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由此导致了两种文化中时间隐喻的差异。
二、英汉时间隐喻的认知方式莱考夫和约翰逊两位教授将隐喻分为三大类:结构性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s),方位性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和本体性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s),本文试从以下认知方式来分析。
英汉语时间隐喻对比研究

英汉语时间隐喻对比研究作者:张艾琳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年第01期【摘要】隐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通过英汉隐喻的比较可以看出隐喻概念的异同。
时间是人类生活组织系统中的基本因素,因此时间隐喻在英汉对比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试图从时间与空间、实体、价值的关系及词汇形态和时间的拟人、物化与借代方面揭示汉英两种语言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出时间的类同和差异,并在结尾说明产生异同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英汉对比;认知;时间隐喻1.时间与空间时间经常作为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出现。
在自然科学当中,时间、空间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许多重要的概念都是对空间和时间进行描述后才得以建立的。
哲学家对于时间的定义各有不同。
康德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内心的形式,是先于天地而存在的;费尔巴哈则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所有物体的存在形式。
在研究不同语言的时间名词和副词后有人认为,时间大多是由表示空间视觉概念的词引申而来。
空间定义自身,时间借助空间隐喻才可定义。
例:(1)在“时间在动”这个类型中,观察者是静止的,时间则是向观察者移动的物体,即“时间向我们走来”How the time has passed!时间过得真快!Time flies. 时光飞逝。
(2)在“观察者在动”一类中,时间是静止的,观察者则朝未来移动,即“人从过去走来”We are coming up on christmas. 我们走向圣诞节。
He passed the time happily. 他愉快地度过时光。
2.时间、实体与价值人们的基本经验是隐喻的基础。
早期人类思维基于“身体活动”,可以说成是人类把自身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
比如,人类先认识了自己的眼睛eye,然后再用来代指其他物体的相似部位,例如针眼eye of a needle。
然后再进一步用来指代抽象概念,像是“心灵之窗”eye of a soul。
此类隐喻符合人们以自身为认知中心,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英汉时间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时间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作者:邹海霞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隐喻与人类的认知过程紧密相联,,隐喻能反映语言和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
本文从认知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时间隐喻进行对比分析,认识到不同语言文化中的时间隐喻表现出大致的相似性的同时,两者又具有明显的相异表现。
关键词:时间;概念隐喻;认知;英汉对比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08-021.引言认知语言学指出,隐喻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人类通过隐喻来认识、了解世界。
不同文化的隐喻概念系统是有差异的,本文试图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出时间在概念系统和语言层面上的类同和差异。
2.英汉语言中的时间概念隐喻Lakoff & Johnson (1980)指出,我们之所以在语言表述中使用隐喻手法,是因为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隐喻性的,语言的隐喻表述与隐喻概念是有规律有系统地联结在一起的,我们可以通过语言隐喻表达来研究隐喻概念表征的性质和特点。
如在对时间的隐喻表述上,我们之所以说"时间是金钱"、"时间是珍宝"、"时间是有限资源"、"时间是贵重物品"等隐喻表达,是因为它们都基于"时间是有价物"这一隐喻概念。
3.英汉语中时间概念隐喻的相似性由于人类在概念形成的策略上的相似性,许多语言都有着类似的隐喻表达,汉语和英语里有很多时间隐喻就是两种文化都共有的,反映出相同的认知方式。
时间概念隐喻有三大类:"时间是金钱" , "时间是实体", "时间是空间"的隐喻概念。
3.1 时间是金钱。
将时间比做金钱或一种有限资源或有价商品,也是一种常见的结构隐喻,尤其是商品经济兴起以后,时间和金钱的联系就更紧密了。
英汉时间隐喻对比研究

英汉时间隐喻对比研究胡乃杰;宋明艳【摘要】运用实例对比研究中英文在表达水平时间概念时所用的参照框架,证明了在水平时间方向性的构想方式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讲英语的人相同。
中英文两种语言中的水平时间表征都使用观察者参照框架和时间或事件参照框架,在观察者参照框架下,水平时间表征表示相对于观察者身体朝向的时间方向;在时间或事件参照框架下,水平时间表征用来描述时间或事件的先后顺序。
%This paper makes contrastive research on the reference framework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xpression of time concept, and shows that in terms of the conception method of horizontal time,the thinking pattern of Chinese people is similar to that of English-speaking people. The representation of horizontal time in the two languages both uses the observer reference framework and the event or time reference framework. Under the observer reference framework,the representation of horizontal time is related to the observer's body direction;under the event or time reference framework,the representation of horizontal time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order of time and event.【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139-141)【关键词】水平时间;时间方向;时间顺序【作者】胡乃杰;宋明艳【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大连财经学院,辽宁大连1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引言在构成世界的维度中,时间和空间经常被相提并论,二者在认知上相互交织,但人类对空间概念的认识远远早于对时间概念的认识。
论英汉语言对时间概念隐喻认知的方式和差异原因

论英汉语言对时间概念隐喻认知的方式和差异原因作者:何寿鹏谢庆飞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05期摘要:时抽象的时间概念的认知在英汉语言中有不同的方式和差异。
本文试从方位,结构,本体隐喻的认知方式揭示英汉文化对时间概念认识的共性和个性。
关键词:隐喻:概念隐喻;时间认知一、英汉时间的空间隐喻化的认知特点根据Lakoff&J0hnson的隐喻认知理论,隐喻就是将始源概念域B的框架结构投射到目标概念域A之上。
这种投射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单向的,即只能将B的结构投射到A上,而不能将A的结构投射到B上;其二是部分的,并不是B的所有框架结构都投射到A上,而只是部分的投射:其三它遵循Lakoff(1993年出的“恒定假说”,即映射前后的认知拓扑结构是恒定不变的,也就是目标域的结构与始源域的原有内部结构一致。
因此,在空间概念隐喻时间概念时,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时间隐喻有以下几个特点:1,时间隐喻的一维性。
英汉两种语言里都有远古、最近、上星期、下星期、长期、短期等说法,却没有用宽窄等二维属性的词来表示的。
也没有用高低、方圆等三维属性的词来表示。
2,时间直线运动的特点。
认知语言学家GluekbergKeysar&McGlone认为:“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性,甚至说,人类思维的普遍性,是系统地使用空间概念和词汇来喻指时间概念。
”3,“肘间在动”的隐喻。
认知主体的位置固定,时间则是运动着的。
它面向运动的方向。
若时间A跟在时间B后,则时间A相对于时间B而言是处于未来,时间运动到认知主体的位置时便是现在:对认知主体而言,时间是有速度的。
4,“认知主体在动”的隐喻。
时间的位置是固定的,而认知主体在运动。
时间和空间一样是一个有边界的区域,可以计算认知主体和某一时间之间的距离。
二、英汉时间概念隐喻的认知方式George Lakoff认为概念隐喻不仅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之中:它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而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机制,概念隐喻主要分为四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體隐喻、管道隐喻,本文试从以下认知方式来分析。
时空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

时空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
时空隐喻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英汉时空隐喻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时空隐喻的概念。
时空隐喻是指通过时空相关的概念来表达抽象概念或情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
它在英语和汉语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然后,我们来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时空隐喻的异同之处。
一方面,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不同,所以它们的时空隐喻也会有所差异。
比如,英语中常用的"时间是金钱"隐喻在中国并不常用,因为中国人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而不是时间的效率。
另一方面,英汉两种语言的时空隐喻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因为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普遍共有的概念。
比如,英语和汉语中都有"情感是热度"的隐喻,表达相同的意思。
这些共同之处反映了人类共通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
最后,我们可以从时空隐喻的使用方法上再次比较英汉两种语言。
在英语中,时空隐喻通常是通过具体的词或短语来表达的,比如"时间是金钱"和"情感是热度"。
而在汉语中,时空隐喻通常是通过成语、俗语或谚语来表达的,比如"情感是距离"和"时间是金子"。
这种使用方法的差异反映了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综上所述,英汉两种语言都广泛应用了时空隐喻,它们在隐喻的使用情况、异同之处和使用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
通过比较研究英汉时空隐喻可以丰富我们对这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并有助于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翻译。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英汉时间概念隐喻差异

以下认知方式来分析 。
Ⅱ 英 汉 时 间 的 结 构 性 隐 喻
莱 考 夫 和 约 翰 逊 认 为 , 结 构 性 隐 喻 指 隐 喻 中始 源 概
西方文化 中,基督教 的原 罪说对英语 民族有 着根深蒂 固 的影 响。人们认为 只有 向前看 ,努力超越现 世,才能赎
罪 ,才 能 得 到 解 脱 。 回 归 过 去 就 是 回 归 原 罪 ,是 没 有 出 路的 ( 刘 怡玮, 2 0 0 7 ) 。因 而 ,形 成 了 “ 未 来 在 前 ,过 去 在 后 ” 为 主 的 隐 喻 概 念 , 用 空 间 范 畴 中 的 方 位 概 念 来 描 述 时 间范 畴 。 值 得 注 意 的是 ,这 种 宗 教观 念 也 同样 影 响 着 东 方 人 。 印度 《 僧 只 律 》 中记 载 : 刹 那 者 为 一 念 ,二 十 念 为 一 瞬 , 二 十 瞬 为 一 弹 指 。二 十 弹 指 为 一 罗 预 ,二十 罗 预 为 一 须 臾, 一 日一 夜 为 三 十 须臾 。 我 国宋代洪 迈 《 容 斋三 笔・ 瞬息须 臾 》 : “ 瞬 息 、 须
念 只 与 知 识 的储 备 多 少 相 对 , 只 是 于 学 习 的 “ 度 量 ”相 应 ,而 不 与 商 品 的 价值 相 应 ,更 没 有 把 时 间 与 金 钱 相 对 。
言学家认 为 ,隐喻不仅 仅是 一种单 纯的语 言表现现 象 ,
更 多 的 体 现 为 人 类 在 认 识 世 界 、表 达 世 界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认 知 现 象 ,是 我 们 进 一 步 思 维 活 动 的 基 本 认 知 工 具 。 《 我 们 赖 以生 存 的 隐 喻 》 一 书 的发 表 , 标 志 着 人 类 不 再 禁 锢 于传 统 的隐 喻 观 ,而 是 从 认 知 的 角度 来 看 待 隐 喻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英汉语言对时间概念隐喻认知的方式和差异原因
何寿鹏,谢庆飞
【摘要】摘要:对抽象的时间概念的认知在英汉语言中有不同的方式和差异,本文试从方位,结构,本体隐喻的认知方式揭示英汉文化对时间概念认识的共性和个性。
【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2)001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隐喻;概念隐喻;时间认知
二十世纪下半叶的隐喻硏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这主要表现在语言学家雷科夫(Lakoff)和哲学家约翰逊(JOhnSon)在认知科学背景下的隐喻研究。
两位学者认为,"隐喻的本质是根据甲事物来理解和体验乙事物","人的概念是通过隐喻建构起来的,人的活动是通过隐喻建构起来的,因此,语言也是通过隐喻建构起来的","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人的思维过程大体上也是隐喻性质的"。
隐喻第一次获得了语言本体、思维本体、活动本体的地位。
因此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中。
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上是隐喻性的。
莱考夫和约翰逊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看的抽象事物,人们需要对它加以描述和度量。
本文试用隐喻理论来分析英汉语言对时间概念的认知方式并提出形成差异的原因。
—、英汉时间的空间隐喻化的认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