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地基施工技术交底

合集下载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一、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CECS279-2010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4、设计图纸5、某项目地勘报告二、工程概况:略三、强夯施工相关要求1、施工准备①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根据设计图,在现场进行仔细核对,如发现现场与设计图不符,及时通知业主、监理或设计人员,以便及时进行设计调整和变更。

②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③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陆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④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⑤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

以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

强夯法的主要施工参数有:夯击能、有效加固深度、夯点的布置、夯击次数、夯击遍数、间隔时间等。

2、施工工艺①确定施工参数夯击能:强夯的能级可按以下标准划分:1 低能级:500kN·m~4000 kN·m;2 中等能级:4000kN·m~6000 kN·m;3 高能级:6000 kN·m~8000 kN·m;4 超高能级:大于8000 kN·m。

本工程强夯地基施工,设计单击夯击能为不小于4000kN·m,属中等能级。

依照设计要求,单击夯击能最小取4000KN·m。

设计要求有效加固深度为6~8m。

夯锤落距确定:锤重按下式初步确定:影响深度=系数×(锤重×落距)的平方根,落距根据单击夯击能和锤重确定,即锤重(kN)×落距(m )=单击夯击能(kN·m)其中H为有效加固深度(m);M为夯锤重(t);h为落距(m);а为有效加固深度修正系数系数,按经验取值时:1)可液化砂土地基α 取0.45(应给一个幅度);2)湿陷性黄土地基α 取值见表4.5.11;3)粘性土地基,当r S <60%时,取0.4;根据施工单位报送的进场机械参数,夯锤重24t和25t,a取值为0.4,有效加固深度取8m,算得夯锤落距分别为16.67m、16m。

强夯地基施工技术交底

强夯地基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强夯施工技术交底一、质量控制要求1、开夯前检查夯锤落距,确保单点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进行单点夯击试验施工,确定并验证强夯施工参数.3、详细记录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及每击夯沉量。

4、强夯施工中在每遍夯击前,对夯击点放线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及时纠正。

夯点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cm.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用填料将坑底整平。

5、施工过程中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夯坑周围隆起量等。

(6)进行高真空降排水方案的实施时,要确保降排水符合技术要求,抽水排至远离影响区的排水沟内。

二、强夯参数确定1、有效加固深度单位夯击能采用2000N·M,拟采用夯锤重19T,落距13。

2米,有效加固深度为5。

0~6。

0m。

(有效加固深度从起夯面算起)2、夯击能:单位夯击能采用2000·M3、夯击次数:单点夯击数2次,主夯、副夯。

4、夯点间距确定:夯击采用正方形布置,夯击间距为4×4米5、主副夯后,单点夯击能采用1000KN·M满夯,夯点彼此搭接锤底面积的1/4。

6、强夯处理范围:横向为路基两侧坡脚这内,同时每边超出设计宽度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暂定为0.5m。

三、强夯施工流程清理、平整场地→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脱钩自由下落进行夯击,测量锤顶高程→往复夯击,按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以上工序,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四、强夯施工工艺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以,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按设计规定的夯击能2000N·M,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主夯夯点的夯击;7、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8、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副夯一遍,最后用1000 N·M单点夯击能满夯一遍,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9、设专人进行全程记录。

强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强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强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强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1. 强夯施工概述1.1 强夯施工定义强夯施工是指利用夯锤将钢板、钢管等物体打入地下,通过冲击力改变土体结构以达到压实土层的施工方法。

1.2 强夯施工原理强夯施工通过冲击作用,使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并增加接触面积,从而使土体紧实和加固。

1.3 强夯施工应用范围强夯施工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加固、堤坝防渗工程、地铁隧道施工等领域。

2. 强夯施工安全措施2.1 强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1.1 地质勘察在进行强夯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情况,确定施工方案。

2.1.2 强夯施工计划制定强夯施工计划,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措施。

2.2 强夯施工现场安全控制2.2.1 施工区域划定划定施工区域,确保施工过程中周边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2.2.2 施工现场安全标识设置清晰明显的施工现场安全标识,警示过往人员和车辆注意安全。

2.2.3 施工现场防护措施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防护措施,包括安全栅栏、警示牌等,防止人员误入施工区域。

2.3 强夯施工设备安全操作2.3.1 设备检查在施工前检查强夯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无故障。

2.3.2 设备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操作规范,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施工操作。

2.3.3 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强夯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强夯施工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3.1 施工事故分类施工事故可分为人员伤害事故、设备故障事故、下降事故等。

3.2 施工事故防范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施工事故,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人员教育培训、设备维护保养等。

3.3 施工事故应急处理制定施工事故应急处理方案,明确应急预案和责任分工,确保事故能够及时得到控制和处理。

4. 本所涉及附件- 强夯施工计划- 地质勘察报告- 施工现场图纸5. 本所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土壤力学:研究土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的学科。

- 压实:通过机械作用使土体密实和加固的过程。

强夯地基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强夯地基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强夯地基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一、引言强夯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能够通过超重次数的夯击将土壤颗粒重新排列并增加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然而,强夯地基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因此,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各项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强夯地基施工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2.1 工程前期调查在进行施工前,需要进行工程前期的调查工作,了解地质情况、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物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2.2 安全技术交底会议在施工前召开安全技术交底会议,明确工作责任、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并将其记录下来,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了解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2.3 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在施工现场设置合理的安全设施,包括安全警示标志、安全防护网等,确保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三、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在强夯地基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3.1 施工区域划定施工区域应根据工程要求,划定明确的边界,确保施工活动不会对周围环境和设施造成危害。

3.2 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应进行合理的管理,包括人员流动、设备堆放、物资管理等,避免杂乱无章的情况发生。

3.3 安全防护措施在强夯地基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施工人员应着装合适的安全防护服和安全鞋,并佩戴安全帽、安全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施工现场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聚;•确保施工现场没有易燃物品和易爆物品,避免火灾和爆炸的发生;•建立消防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3.4 施工机械设备安全使用强夯机械进行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机械设备应经过检修、保养,并定期进行维护;•操作人员应熟悉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在机械运转过程中,应保持施工区域的人员不得超过设定的安全距离,并避免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3.5 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振动和噪声等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强夯施工技术交底1. 强夯施工技术概述强夯施工技术是一种利用重型打击器具对地基或者土体进行强制振动来改善土壤性质的方法。

本旨在详细介绍强夯施工技术,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细化说明。

2. 强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1. 地质勘察和分析详细介绍地质勘察和分析的步骤,包括采样、试验和数据分析等。

2.2. 施工区域的清理和平整说明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场地的安全和便利。

2.3. 强夯设备及材料准备介绍强夯设备和材料的种类、规格和数量准备要求,以及相关检查和测试工作。

3. 强夯施工过程3.1. 强夯施工方案制定细化介绍制定强夯施工方案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施工参数的选择和调整等。

3.2. 施工机具操作指南详细介绍强夯施工中施工机具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振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操作等。

3.3. 强夯振动参数调整细化说明强夯施工中振动参数的调整方法和原则,包括振动频率、振动幅度和施工速度的调整等。

3.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介绍强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振动设备的监测、地质参数的监测和数据记录等。

4. 强夯施工注意事项4.1. 安全注意事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设备的安全使用和工地的安全管理等。

4.2. 环境保护要求说明强夯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要求,包括噪音控制、振动控制和扬尘控制等。

4.3. 良好邻里关系维护介绍如何维护与周边居民的良好邻里关系,包括沟通、商议和解决问题等。

5. 强夯施工后的验收和监测5.1. 强夯施工后的验收标准详细介绍强夯施工后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包括地基沉降、土体密实度和地震安全性能等评判指标。

5.2. 施工后的监测措施说明施工后的监测措施,包括地基沉降监测、振动和噪音监测、变形监测等。

扩展内容:1. 本所涉及附件如下:- 强夯施工方案- 地质勘察报告- 强夯施工设备清单- 强夯施工过程监测记录表- 强夯施工后的验收报告2. 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土壤力学:土壤的三相组成和力学性质的研究领域。

施工强夯地基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施工强夯地基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对象本安全技术交底适用于参与强夯地基施工的全体人员,包括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等。

二、交底内容1. 强夯地基施工概述强夯地基是一种地基加固方法,通过大型履带式强夯机将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对土进行强力夯实,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及压缩模量。

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场地平整:施工前应对场地进行平整,确保场地坚实、平整,满足施工要求。

(2)施工图纸及方案:熟悉施工图纸及方案,了解设计要求,掌握施工技术要点。

(3)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1)机械设备安全1)机械设备进场前,必须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2)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证。

3)机械设备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2)人员安全1)施工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手套、眼镜等。

2)施工人员必须遵守施工现场纪律,不得擅自离岗。

3)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域。

(3)吊装作业安全1)吊装前,必须对吊具进行检查,确保吊具完好。

2)吊装过程中,吊具必须保持垂直、匀速,不得碰撞吊臂。

3)吊装时,吊臂和夯锤下15m内不得站人。

(4)夯击作业安全1)夯击前,应对坑壁进行检查,确保坑壁稳定。

2)夯击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坑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夯击。

3)夯击时,非作业人员应远离夯击点30m以外。

4. 施工结束后的安全措施(1)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无安全隐患。

(2)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3)做好施工记录,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

三、交底要求1. 施工单位应将本安全技术交底作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严格执行。

2. 施工人员应认真学习本安全技术交底,提高安全意识。

3. 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报告,及时处理。

4.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技能。

本安全技术交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遇特殊情况,可由施工单位进行修订。

强夯地基施工技术交底

强夯地基施工技术交底
夯击点布置:第一遍按梅花形网络排列,点间距为4m,夯击时按间隔1个夯击点进行跳夯,跳夯间距为3D(一般为7.5m)。
夯击遍数间隔时间:通常等土层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地基稳定后再夯下一遍,黄土夯击间隔时间不少于7天,具体由试夯确定。施工时首先保证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并做详细记录,其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流水顺序,安排合理的流水节拍,力争使各区段间达到连续夯击。杜绝间隔时间未到就强行施工现象,确保强夯质量。
强夯地基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编号: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专业施工员:
项目专业质检员:
专业班组长:
交底时间:
交底地址:
交 底 内 容
一、主要机具
1.主要机械有:12t圆柱体夯锤、25t以上履带式起重机、自动脱钩器、TY-140型推土机、挖土机、装载机。
2.一般机具有:铁锹(尖头、平头)、手推车等。
二、作业条件:
1.该房屋的轴线,水平桩基基槽的边线尺寸,必须经过复测合格。
2.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和超挖。
3.机械挖土到砼垫层底标高位置,人工配合机械整平场地后,准备强夯处理地基。
三、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分段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强夯地基布点→第一遍点夯→推土机推平→进行普夯→地基检测
6.技术要求
夯锤落距:1.落距:点夯H=6m,夯击能720KN.m,普夯H=5m,每次夯击前,检查落距并做详细记录,以确保夯击能量达到设计要求。2.点夯间距:夯实间距为4m×4m梅花形布置。3.采用点夯、普夯的方法:采用一遍点夯(如沉降量达不到质量要求,采用强夯置换处理,填碎石、碎砖等骨料后夯实多次);一遍普夯。4.夯击次数:点夯击数10击(由试夯确定):普夯:在点夯施工完,用推土机整平场地后,进行满槽夯击,普夯击数2击。5.该工程处理后地基承载力不低于120KPa。夯击遍数与击数:以实验结果为准,一般夯击两遍,第一遍隔一点跳夯,基槽清平,最后再以低能量(前几遍能量的1/4-1/5)进行排夯,锤印彼此搭接1/2-1/3夯痕,以加固前几遍夯点之间被松动的表土层。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夯击遍数。每点击数10击,具体根据现场试验得到的夯击击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同时要满足最后两击的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无过大隆起以及不因夯坑过深而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检查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

强夯技术交底

强夯技术交底

强夯技术交底1、明确重锤夯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路基地基处理施工。

在土石开挖或平整成型并经组织验收合格后,便可进行地基处理强夯工程。

2、作业准备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3)技术要求在大面积施工前,在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试夯,确定重锤夯实的锤重、锤底直径、落距、夯击遍数,并将形成成果报监理单位确认。

(这方面的检测数据,由第三方检测单位采集和整理)。

3、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一施工试验段一确定工艺参数一夯击施工一质量检验。

2)工艺流程清理、平整场地一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测量场地高程一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一测量夯前锤顶高程一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脱钩自由下落进行夯击,测量锤顶高程一往复夯击,按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一重复以上工序,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一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一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一用低夯击能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实后场地高程。

4、每个夯点的施工工艺:1)就位:吊车就位,夯锤中心对准夯点;2)提锤:用脱钩器吊起重锤;3)落锤:夯锤提高至设计高度后,打开脱钩器(自动),使夯锤自由下落夯击地表;4)重复夯击:重复(2)、(3)步骤,按规定击数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5)移位:移动吊车,将夯锤吊至下一个夯点,重新按上述步骤进行夯击。

5、强夯试验1)强夯试验区施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和调整正式大面积强夯施工时的强夯参数,验强夯加固效果。

2)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在试验区进行不同夯击能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一、质量控制要求
1、开夯前检查夯锤落距,确保单点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进行单点夯击试验施工,确定并验证强夯施工参数。

3、详细记录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及每击夯沉量。

4、强夯施工中在每遍夯击前,对夯击点放线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及时纠正。

夯点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cm。

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用填料将坑底整平。

5、施工过程中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夯坑周围隆起量等。

(6)进行高真空降排水方案的实施时,要确保降排水符合技术要求,抽水排至远离影响区的排水沟内。

二、强夯参数确定
1、有效加固深度
单位夯击能采用2000N·M,拟采用夯锤重19T,落距13.2米,有效加固深度为5.0~6.0m。

(有效加固深度从起夯面算起)
2、夯击能:单位夯击能采用2000·M
3、夯击次数:单点夯击数2次,主夯、副夯。

4、夯点间距确定:夯击采用正方形布置,夯击间距为4×4米
5、主副夯后,单点夯击能采用1000KN·M满夯,夯点彼此搭接锤底面积的1/4。

6、强夯处理范围:横向为路基两侧坡脚这内,同时每边超出设计宽度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暂定为0.5m。

三、强夯施工流程
清理、平整场地→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脱钩自由下落进行夯击,测量锤顶高程→往复夯击,按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以上工序,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四、强夯施工工艺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以,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按设计规定的夯击能2000N·M,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主夯夯点的夯击;
7、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8、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副夯一遍,最后用1000 N·M单点夯击能满夯一遍,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9、设专人进行全程记录。

五、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对夯锤的重量、尺寸、强夯机的机械性能等进行严格的检验,并进行记录。

2、对夯点放线进行严格的复核,其偏差应小于5cm。

3、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的次序进行强夯,不得漏夯、偏夯。

强夯机械就位后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并做好记录。

4、对每一夯点夯击能、夯击次数、每次夯击的沉降量进行详细的记录。

5、对达不到要求的夯点,满夯前进行补夯,如场地回填土深厚、压缩性高,每一遍夯实后采用推土机进行现场整平,压路机随后碾平,并检测碾压效果。

6、为防止夯坑内的积水影响施工质量,要求当天推平并及时碾压各夯点。

7、为防止飞石伤人,强夯机驾驶室加设防护罩,其他人员应在10m以外并戴好安全帽,吊臂前站立。

六、强夯施工监测:
1、应掌握所承担工程的地基处理目的、加固原理、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等。

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和监测,并做好施工记录,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会同设计代表、监理工程师妥善解决。

2、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
①开夯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②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③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