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研究及治疗最新进展

合集下载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最新疗法和研究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最新疗法和研究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最新疗法和研究抑郁症的治疗进展:最新疗法和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帮助抑郁症患者恢复健康,医学界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抑郁症治疗进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其他创新疗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抑郁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剂和单胺类氧化酶抑制剂。

最新的研究表明,某些非经典抗抑郁药物如氯胺酮和甲氧氯胺酮也显示出治疗抑郁症的潜力。

这些药物的研究正在不断推进,以提供更有效和个体化的药物治疗选择。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同样至关重要。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CBT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抑郁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CBT,心理动力治疗、解析治疗和人际治疗等也被广泛运用。

最近一项研究还探索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心理治疗方法的进展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3. 创新疗法除了传统的药物和心理治疗,一些创新的疗法也在不断涌现。

其中,跳动脉冷冻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抑郁症治疗方法。

该疗法通过冷冻跳动的额叶动脉,来短暂性的中断该区域的血流,从而减缓抑郁症状。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疗法对于某些抑郁症患者有效。

然而,该疗法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

另外,光疗法是一种利用人工光源模拟阳光的治疗方法,被用于治疗季节性抑郁症。

光疗法通过改善患者的光照环境,调整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此外,一些研究也着眼于抑郁症的基因治疗,试图通过基因编辑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手段,来干预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

总结:抑郁症的治疗进展表明,多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仍在持续进行。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其他创新疗法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制定。

抑郁症与神经科学最新研究进展

抑郁症与神经科学最新研究进展

抑郁症与神经科学最新研究进展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

随着神经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对抑郁症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是如何揭示抑郁症,并为未来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1.抑郁症与大脑功能神经科学家们通过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揭示了抑郁症患者大脑功能的特点。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和前额叶等区域受到异常激活或连接的影响。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障碍,进而表现为抑郁症症状。

2.神经递质与抑郁症神经递质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最新研究表明,血清素、多巴胺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与抑郁症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可能成为未来治疗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方向。

3.神经免疫学的发现近年来,神经免疫学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可能与抑郁症的发展密切相关。

神经免疫学的进展为我们深入理解抑郁症的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4.神经可塑性与治疗神经可塑性是神经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变性和调整能力。

最新研究表明,通过调节神经可塑性,如神经元新生和突触重构,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这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多因素的心理健康障碍,神经科学的发展为我们揭示了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未来的研究和治疗应该继续深入探索大脑功能、神经递质、神经免疫学等方面的新进展,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抑郁症患者重获健康和幸福。

希望这些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进展能够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让我们共同关注心理健康,为建立更加健康、幸福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抑郁症与神经科学最新研究进展

抑郁症与神经科学最新研究进展

抑郁症与神经科学最新研究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巨大困扰。

随着神经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抑郁症的神经机制,试图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进展,揭示抑郁症的内在机制,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一心理疾病。

神经递质失衡神经递质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最新研究发现,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失衡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神经递质在调节情绪、注意力和动机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异常可能导致抑郁症症状的加重。

神经元连接的改变神经元连接的变化也是抑郁症研究的热点之一。

神经科学家们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神经元连接模式与健康个体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变化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功能下降,从而加剧抑郁症症状的表现。

炎症因子的角色除了神经递质和神经元连接,炎症因子在抑郁症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最新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炎症因子的高水平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进而影响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状态。

脑影像学技术应用随着脑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能够更清晰地观察抑郁症患者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EEG)等技术为神经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帮助他们深入探索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综合治疗方案的发展当前,针对抑郁症的综合治疗方案也在不断完善。

除了药物治疗外,认知行为疗法(CBT)、心理治疗、运动疗法等非药物干预措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这些综合治疗方案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抑郁症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其病因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抑郁症的神经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希望通过对抑郁症神经科学最新研究进展的介绍,能够让大家更加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关爱身边患有抑郁症的人群,共同努力为建立更健康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抑郁症研究进展

抑郁症研究进展
2024/6/18
• 而抗炎性细胞因子通过抵抗细胞激活和 炎性调节子的产生抵抗免疫应答,包括: IL-4,IL-10,IL-13等。炎性细胞因子中的 TNF,IL-1,IL-6和趋化性细胞因子又被 称为前炎性细胞因子,是启动炎症反应的 关键细胞因子,可以由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
2024/6/18
2024/6/18
2024/6/18
2024/6/18
• 兴趣和愉快感缺失 –对既往的兴趣活动减低或丧失 –缺乏愉快的体验
• 厌世与自杀 –有关死的问题(害怕、担心) →厌 世→自杀企图→自杀行为 –须心理支持、监护、控制焦虑、 冲动
2024/6/18
• 精力丧失、迟滞和思考能力下降 –筋疲力尽 –思维的启动、组织和回忆困难 –犹豫不决 –书写困难
第 八章 抑郁症及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和情感性 行为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正迅速攀升, WHO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在疾病的总 负担中排名第二。在中国,有超过2600万 的人患有抑郁症,约10%~15%的抑郁症患 者死于自杀。对抑郁症的病因和机制的探 讨是治疗和预防抑郁障碍的必要途径。
2024/6/18
皮质醇水平升高导致海马神经元的退行性变
a) dominant monkeys — b) subordinate monkeys [Sapolsky 1992]
2024/6/18
• 器质性因素MRI:额叶和颞叶皮质散在 高密度影像增多 fMRI:左额叶和左颞叶 局部血流低灌注 PET: 左扣带回前部和 额叶背外侧有血流量减少
用 • GABA系统作用: • 抗抑郁药影响GABA受体 • 抗癫痫药卡巴西平等对抑郁起作用,影响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及治疗学研究新进展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及治疗学研究新进展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及治疗学研究新进展一、内容描述首先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性别差异、年龄分布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抑郁症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其次本文将重点关注抑郁症的病因研究,目前关于抑郁症病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神经递质失衡等;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应激、认知、情绪调节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

本文将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抑郁症的病因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再次本文将探讨抑郁症的诊断和评估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抑郁症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

本文将对这些诊断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此外本文还将介绍一些新型的抑郁症诊断技术,如脑电图(E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以及它们在抑郁症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本文将重点关注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目前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本文将对这些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包括药物种类、疗效评价指标、不良反应等方面。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一些新型的治疗方法,如光疗、声波疗法等,以及它们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A. 抑郁症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数据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持续的悲伤、失去兴趣或愉悦感、疲劳、睡眠和食欲改变等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情绪障碍,其诊断标准包括至少两周内出现五种或以上的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悲伤、绝望、无助、自责、失眠、食欲减退或增加、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

近年来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数据,全球约有亿人患有抑郁症,占总人口的。

在发达国家中,抑郁症的患病率通常在10至20之间。

抑郁症治疗技术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抑郁症治疗技术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抑郁症治疗技术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进步,抑郁症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治疗技术的新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药物治疗是目前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抗抑郁药物主要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调节,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

然而,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抑郁症可能与神经炎症反应有关,因此,针对神经炎症的药物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例如,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被一些研究认为可作为辅助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NSAIDs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神经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抗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Metformin)可能对抑郁症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Metformin可以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途径,减轻神经炎症反应,改善抑郁症状。

二、心理治疗的新进展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手段。

传统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援助性心理治疗等。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VR)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真实的环境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和应对抑郁症症状。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社交场景,帮助患者克服社交恐惧症;还可以模拟自然环境,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减轻焦虑和压力。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三、神经调控技术的新进展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神经调控技术也是抑郁症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

传统的神经调控技术包括电休克疗法(ECT)和经颅磁刺激(TMS)等。

然而,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新的神经调控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其中,深部脑刺激(DBS)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DBS通过植入电极到大脑特定区域,通过电刺激来调节神经活动,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DBS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新的研究和疗法探索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新的研究和疗法探索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新的研究和疗法探索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疗法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抑郁症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和探索。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的治疗进展以及一些新的研究和疗法。

1. 药物治疗的进展药物治疗是目前抑郁症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抗抑郁药物能够调节患者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缓解症状并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

近年来,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不断涌现,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

这些药物相较于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具有更少的副作用和更高的安全性。

此外,一些针对特定目标的新型抑郁症药物也正在研究中,例如靶向谷氨酸递质系统的药物。

这些新药的研发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会。

2. 脑神经调控技术除了药物治疗,神经调控技术也成为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脑电图生物反馈治疗(EEG biofeedback)是一种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并给予反馈来调整脑波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脑电活动模式,改善抑郁症状。

此外,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和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这些脑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3. 心理治疗的创新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和心理动力治疗。

近年来,心理治疗领域涌现了一些创新的方法。

例如,互联网认知行为疗法(Internet-Ba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iCBT)利用互联网平台,使患者能够接受在线的认知行为治疗,方便灵活,突破了传统治疗的地域限制。

抑郁症的心理病因学研究与发展趋势

抑郁症的心理病因学研究与发展趋势

抑郁症的心理病因学研究与发展趋势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心理病因学作为研究心理疾病的重要领域,对于理解抑郁症的成因和发展趋势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抑郁症的心理病因学研究的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抑郁症的心理病因学研究进展1. 遗传因素的研究遗传学研究表明,抑郁症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研究人员通过对家系与双生子的观察,发现存在一定的遗传风险。

通过基因相关研究,识别出一些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变异,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2.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神经生物学研究揭示了抑郁症与神经递质的关系。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脑部结构和功能存在一定的改变,如杏仁核体积缩小、海马体功能异常等。

神经递质方面的研究发现,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3. 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心理特征、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都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相关。

应激事件也是诱发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使我们对影响抑郁症的多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抑郁症心理病因学研究的发展趋势1. 精准医学的发展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每个人的基因、生活环境和心理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通过深入研究抑郁症患者的个体特征,为治疗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方案。

2. 神经机制的深入研究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生理学等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抑郁症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抑郁症的脑部结构和功能异常,探索更多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变化,为治疗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手段。

3. 心理治疗的创新心理治疗一直是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细化心理治疗的具体方式和效果评估指标,针对性地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基于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心理干预工具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郁状态下脑部结构神经可塑性发生改变
2000s
躯体疾病
产后哺乳期
抑郁障碍%-35%
肺气肿
20%-40%
阿尔茨海默病 30%-35%
冠心病
20%-60%
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抑郁障碍问题
脑血管意外(CVA) 癫痫 脑肿瘤 脑外伤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
15%-60% 右半球、额叶
15%-40% 额叶、自杀危险是普通热群的4-5倍
➢ 三、海马 1、体积↓;

2、神经元大小↓;
➢ 新生神经 细胞数目减少,原有神经细胞凋亡增加。
抑郁状态下海马及相关结构 神经可塑性的改变:
前额叶皮质 Prefrontal cortex
杏仁核 Amygdala
Ref:24th CINP, Paris/June.21-25/2004
海马 Hippocampus
the appropriate adaptative response in the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神经系统可塑性是指各种因素和条件经 过一定的时间作用后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结构 与功能的变化。
➢ 成熟的神经系统具有: ➢ ①产生新的突起能力; ➢ ②形成新的突触联系的能力。 ➢ 上述能力构成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物质基础
乏力
体重变化
重度抑郁症(MDD)可能包含了一组疾病, 在病因学和病理学上均有异质性。
➢ 根据症状群分析MDD的关键症状包括:
1。抑郁情绪为MDD的核心症状。 2。快感缺乏,兴趣丧失,反应性下降,亦为MDD的核心症状。 3。学习和记忆力受损。 4。植物神经系统体征。 5。生物节律受损。 6。认知执行功能受损。 7。精神运动性改变。 8。应激敏感性增强。
➢ 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 LTP)
是一种突触部位传递效能增强现象。可能是学 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抑郁症病理生理学新假说—神经可塑性 目前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Pr.Paul Greengard: ➢ 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 正在研究:达体朗改善海马神
经可塑性的作用机理
JAMA 2003,289:3095)
➢抑郁障碍造成的社会疾病负担已居各类精神障碍
的首位
➢抑郁障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抑郁障碍是可防可治的疾病
抑郁主要症状
情绪低落 自罪感/ 能力减退感
消极意念
抑郁
睡眠改变 注意力不集中
坐立不定或 行动迟缓
兴趣缺失
DSM-IV. Washington, DC: APA; 1994.
重度抑郁症的可遗传的生物学标记
➢ 1。快动眼睡眠RE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睡眠频率增
高。
➢ 2。脑功能和结构异常。 ➢ 3。5HT,NE,DA,HPA轴CRH功能失调。 ➢ 4。细胞内信号传递异常。
综合医院的抑郁障碍
➢37.1%的抑郁障碍病人首诊于综合医院的内科或
其它科。
➢最多的躯体不适诉说依次为:胸闷(58.1%)、心慌
树突萎缩,脑组织水分丢失,
脑室扩大,神经发生减少,神经元凋亡
海马体积
缩小
抗抑郁治疗
海马体积恢复
抑郁状态下脑结构与功能改变
➢ 一、前额叶皮质:1、体积↓;

2、神经元的大小与密度↓;

3、神经元介质密度↓;

4、脑血流及糖代谢变化。
➢ 二、杏仁核: 1、杏仁核体积↓或升高;

2、神经胶质密度↓;

3、脑血流及糖代谢变化。
抑郁障碍的发病机理--单胺假说
1960s
✓ 20世纪60年代提出 ✓ 抑郁是大脑单胺缺乏的结果 ✓ 能增加单胺水平的药物具有抗抑郁特性
Schildkraut. Am J Psychiatry. 1965.
单胺假说
1980s
在单胺假说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产生了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神经系统可塑性的表现
➢ 一、结构的可塑性(树突长度分枝类型、棘密
度、突触数目、突触大小、神经胶质cell大小 、数量、脑代谢变化等) ➢ 1、胎胚发育阶段神经网络形成; ➢ 2、后天发育阶段功能依赖性神经环路的突触形成; ➢ 3、损伤与老化中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代偿性改变。
二、神经系统功能的可塑性
➢ 2003年9月ECNP大会发表以上
研究前期结果,认为达体朗的 这一特点非常独特
神经可塑性的相关内容作 为国际学术会议的热点
•2004年3月在北京召 开的CINP亚太会议
•2004年6月在巴黎举 行的CINP国际大会
抑郁症神经可塑性障碍假说
慢性应激,抑郁
5-HT,谷氨酸,皮质激素,神
经营养因子,免疫因子
抑郁障碍研究及治疗 最新进展
抑郁-让灿烂的生命之花猝然凋落
“这种病往往袭击那些 最有抱负,最有创意, 工作最认真的人。”
-美国心理 学家史培勒
抑郁影响每个人
➢200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的主题是
:精神健康从了解开始——抑郁影响每个人
➢美国最近完成的全美流行病学调查:人群抑郁症
的终生患病率为16.2%,年患病率为6.6%(
52%-78% 尤以额叶颞叶部位多见
18%-66%
20%-60%
6%-63%
自杀危险是普通人群的14倍
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
• 调节单胺神经递质(如5-HT、NE、DA等)水平及 受体功能
• 能保护海马,并改善海马的功能,增加海马树突的数 目和长度,恢复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 能恢复抑郁症患者HPA轴的功能,调节对应激的神 经内分泌反应
(54.8%)、肢体乏力(45.4%)、头昏(38.7%)、尿 频(38.7%)、头痛(35.5%)、胸痛(32.3%)。
易引起抑郁障碍的常见躯体疾病
躯体疾病 肾功能衰竭 慢性疼痛 糖尿病 脑血管意外 甲状腺功能异常
抑郁障碍 发生率 5%-22%
12%-30%
10%-20%
10%-25%
10%-30%
单胺假说
抗抑郁剂能很快提高单胺水平,而临床疗 效却通常在10-14天后才体现出来
抑郁的病因学要比仅仅改变突触间隙的 单胺水平要更加复杂得多
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2000s 当今抑郁病理生理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 是大脑应对周围环境的改变过程中保持适当应
答状态的能力。
➢ Neuroplasticity is the ability of the brain to mou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