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临床指南

合集下载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与禁忌症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与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与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1、手术及创伤患者(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

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

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1、非手术病人(1)无其她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病人,PLT≤10×109/L,输注后PLT >20×109/L(2)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病人,PLT<30×109/L(3)大量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与体外循环等情况下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PLT<50×109/L2、有创操作与手术病人(1)各种有创操作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轻微有创操作PLT>20×109/L胸腔穿刺、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PLT>50×109/L腰穿PLT>50×109/L成人急性白血病PLT>20×109/L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LT>10×109/L☻大多可承受腰穿而无严重出血并发症;骨髓穿刺与活检操作前一般无需输注血小板(2)各种手术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拔牙或补牙PLT ≥50×109/L小手术、硬膜外麻醉PLT 50-80×109/L正常阴道分娩PLT ≥50×109/L剖腹产PLT ≥80×109/L(50)大手术PLT 80-100×109/L三、血浆输注1、凝血因子缺乏2、TTP 首选去冷沉淀血浆3、华法林过量导致的严重出血:FFP4、肝脏疾病合并凝血障碍当病人存在活动性出血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大于正常对照1、5倍时,建议FFP肝病病人需行外科手术、肝活检或静脉曲张破裂时,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大于4s,建议FFP5、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病人INR>1、5或APTT大于正常对照中位值1、5倍时,若需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可考虑血浆病人INR>1、3时,若进行肝脏穿刺,输注血浆输注血浆致PT延长不超过1、5倍时,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就是相对安全的6、大量输血病人大量输血时需输注血浆大量输血的病人当纤维蛋白原小于1g/L、INR>1、5或APTT延长大于正常1、5倍,考虑输注FFP。

临床输血安全指南2023

临床输血安全指南2023

临床输血安全指南2023摘要本文档旨在提供临床输血的安全指南,以确保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尽可能的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指南包括了选择输血前的患者评估、合适的血液成分的选择、输血后的监测和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临床输血过程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此外,本指南还包括了输血的法律和道德职责以及合理使用血液资源的保障和管理。

患者评估在进行输血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过敏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史等方面。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是否需要输血以及选择合适的输血血液成分。

输血血液成分的选择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输血血液成分以提高输血的效果。

输血前应该咨询专业人员的意见,遵循最新的输血血液成分的选择原则。

此外,在选择输血血液成分时也应该注意过敏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的防治。

输血过程中的监测输血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的监测,包括生命体征、输血速率和输血反应等方面。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处理以避免严重后果。

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处理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例如输血反应、输血传播性疾病等。

在出现并发症时,应该立即停止输血并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法律和道德职责医务人员在进行输血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职责,例如患者知情同意、隐私保护以及医疗事故的风险管理等方面。

同时也要遵守血液资源的保障和管理政策,确保血液资源的合理使用。

结论临床输血安全指南2023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全面、实用的指南,帮助他们在进行输血时更加安全和有效。

每位医务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政策,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最新】临床输血指南

【最新】临床输血指南

PPT专业文档
24
冷沉淀输注的适应症:
1、外伤病人有VIII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第XIII 因子、纤维蛋白原及纤维结合蛋白缺乏时可使用冷沉 淀;
2、用于儿科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VIII因子缺乏症患者;
3、用于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VIII因子浓缩剂; 4、用于大量失血输入库血引起的稀释性凝血功能则
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 引起的急、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输注计量:
通常输入2单位浓缩红细胞可提高 病人的红细胞比积3%,血红蛋白约 10g/L。
PPT专业文档
21
洗涤红细胞输注原则
洗涤红细胞即浓缩红细胞经生理盐水洗涤 三次,去除其中大部分(98%)血浆, 去除(≥80%)白细胞,保留≥70%的原 红细胞。
临床输血 指南
贺州广济医院检验科 潘秀林
PPT专业文档
1
临床输血规程
临床用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文件、地方 法规及规范文件
国家及卫生部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侵权责任法 3、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国务院发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血液领域犯罪的规定 5、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PPT专业文档
2
国家、卫生部临床输血规章制度
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管理办法(试行) 4、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5、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
PPT专业文档
3
国家、卫生部临床输血规范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释义 2、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设置管理规范 3、关于调整公民临床用血收费标准的通知 4、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保障血液安全

临床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指南
引言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某些严重的疾病和创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必须注意一些安全和有效性的问题,以确保临床使用输血的最大利益。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指南,以帮助临床医生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适应症
临床输血适用于以下情况:
1. 严重贫血,导致组织缺氧
2. 失血性休克或其他危及生命的出血
3. 维持正常凝血功能所需
4. 纠正某些疾病所导致的血液成分缺失
安全性问题
使用输血需要注意以下安全性问题:
1. 每一单位输血都必须遵循血液安全规定
2. 检查病人是否有输血过敏的历史
3. 严格注意不同血型之间的配对问题
4. 输注血液时使用流速恰当的输血器材
5. 监测反应和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输血治疗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 分析病人的临床指标
2. 根据需要进行血型和交叉配对检查
3. 根据检查结果挑选适当的血液产品
4. 具体执行输血治疗的流程
输血治疗的监测和评估
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该进行以下监测和评估:
1. 治疗后病情的变化
2. 检查有无输血反应
3. 监测心脏功能、血压和呼吸
4. 检查患者的体温
结论
临床输血是严谨的医疗操作,需要注意一系列的安全性问题,以确保最大的治疗效果。

制定专业的输血操作规范对于提高临床输血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输血操作指南【最新版】

临床输血操作指南【最新版】

临床输血操作指南【最新版】概述本操作指南旨在提供有关临床输血的详细指导,以确保操作安全、减少风险,并提高病人治疗效果。

输血前准备1. 确认病人身份:根据病人的识别信息,核实病人身份,确保输血正确。

2. 输血适应症评估:根据病人的临床状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病人是否需要输血。

3. 血液制品准备:查看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类型和数量,确保血液制品满足病人需求。

输血操作步骤1. 核对血液制品:拿出血液制品前,必须核对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份、血型和配对结果。

2. 药物配伍:准备输血所需的配伍药物,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注射器准备:按照需要准备合适规格的注射器,用于血液制品的输送和输血的监测。

4. 输血连接:将血袋与输液管连接,确保连接紧固可靠,避免渗漏和感染。

5. 输注开始:根据医嘱,逐渐开启输血速度。

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6. 输注后观察:输注结束后,观察病人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确保病人稳定。

7. 输血记录:记录输血的详细信息,包括输血开始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输血注意事项- 剂量和速度:根据病人需求和医嘱,合理确定输血剂量和速度。

- 不良反应处理:遇到输血不良反应时,需要立即停止输血,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医生。

- 交叉配血:必须进行交叉配血实验,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配对正确。

- 血型鉴定:在输血前,对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血型鉴定,以避免血型不匹配引起的免疫反应。

结论临床输血操作指南的正确实施对确保病人安全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本指南,医护人员可以规范化和标准化输血操作,降低风险,提高临床效果。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与禁忌症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与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与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1、手术及创伤患者(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

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

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1、非手术病人(1)无其她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病人,PLT≤10×109/L,输注后PLT >20×109/L(2)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病人,PLT<30×109/L(3)大量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与体外循环等情况下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PLT<50×109/L2、有创操作与手术病人(1)各种有创操作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轻微有创操作PLT>20×109/L胸腔穿刺、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PLT>50×109/L腰穿PLT>50×109/L成人急性白血病PLT>20×109/L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LT>10×109/L?大多可承受腰穿而无严重出血并发症;骨髓穿刺与活检操作前一般无需输注血小板(2)各种手术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拔牙或补牙PLT ≥50×109/L小手术、硬膜外麻醉PLT 50-80×109/L正常阴道分娩PLT ≥50×109/L剖腹产PLT ≥80×109/L(50)大手术PLT 80-100×109/L三、血浆输注1、凝血因子缺乏2、TTP 首选去冷沉淀血浆3、华法林过量导致的严重出血:FFP4、肝脏疾病合并凝血障碍当病人存在活动性出血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大于正常对照1、5倍时,建议FFP肝病病人需行外科手术、肝活检或静脉曲张破裂时,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大于4s,建议FFP5、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病人INR>1、5或APTT大于正常对照中位值1、5倍时,若需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可考虑血浆病人INR>1、3时,若进行肝脏穿刺,输注血浆输注血浆致PT延长不超过1、5倍时,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就是相对安全的6、大量输血病人大量输血时需输注血浆大量输血的病人当纤维蛋白原小于1g/L、INR>1、5或APTT延长大于正常1、5倍,考虑输注FFP。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和禁忌症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和自免溶贫等.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1.手术及创伤患者(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2.非手术病人(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60g/L 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

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

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二、血小板制剂输注1。

非手术病人(1)无其他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病人,PLT≤10×109/L,输注后PLT >20×109/L(2)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病人,PLT <30×109/L(3)大量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和体外循环等情况下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PLT<50×109/L2。

临床输血指南2023

临床输血指南2023

临床输血指南20231. 指南目的本指南旨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关于临床输血的指导,包括输血适应症、输血前评估和准备、输血过程管理、输血后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2. 输血适应症2.1 红细胞输血- 重度贫血并伴有症状的患者- 急性出血或休克状态下的患者-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伴有贫血的情况2.2 血小板输血- 严重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 重度血小板减少并伴有出血症状的患者- 手术前或治疗过程中需要增加血小板计数的患者2.3 新鲜冰冻血浆输血- 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的患者- 外伤导致的大量出血的患者- 出血性疾病患者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需要纠正凝血功能的患者3. 输血前评估和准备- 患者输血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病史、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内容。

-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成分的选择。

- 针对输血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预防和处理措施。

4.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前进行必要的核对和确认,确保输血成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输血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输血速度等。

- 关注输血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输血后监测- 输血后应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学指标等。

- 关注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输血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进行评估。

以上为简要的临床输血指南,旨在帮助医疗工作者规范临床输血操作,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具体操作和细节问题请参考相关模块的专业文献和指南。

注:本指南仅提供普遍指导,实际操作中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临床医生的专业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临床指南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临床输血指南
一、外科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1)浓缩红细胞
【适应症】用于增强运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血小板
【适应症】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者。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如果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3)新鲜冰冻血浆
【适应症】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a、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血后;
c、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d、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

* 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效。

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促进伤口愈合。

二、内科输血指南
1)浓缩红细胞
【适应症】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2)血小板
【适应症】由患者血小板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输注;
血小板计数﹤10×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以防出血;
血小板计数在10-50×109/L之间,应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

*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3)新鲜冰冻血浆
【适应症】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一般需输入10-1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3)普通冰冻血浆
【适应症】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