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中学地理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这表明了初、高中地理教学应是一个整体,两者既有分工又有联系。然而,事实却是初、高中地理教学不衔接,信息传递和反馈渠道不通畅,许多学生无法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和终身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低起点,小步子”,减缓坡度,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的感受。

下面,就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我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基本知识。高中地理则分为两大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人地间的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人地和谐地可持续发展。初中、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内容上看,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相比,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这正是高中学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例如,初中地理讲地球表面大气运动的规律时,教师通过”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记

住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所处的纬度位置及范围,而高一学生则还要在教师引导启发下运用热力环流形成的特点,深入探讨这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过程、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所以在高中地理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发现一般性的地理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的相关资料,延伸地理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特殊地理现象到一般地理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各种方法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从教学方法看,初中地理教学活动通常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为主要目的,对教学活动控制程度比较高。而高中阶段侧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需要学生靠自己的头脑去自主思考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很多问题。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个人认为,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2.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很多高中学校都采用了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在教学中对于高中部分的教学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在与初中地理的衔接问题上更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3.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重点突出必备知识。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后,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解决,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例如很多新生对《地球和地图》内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特别是经纬线、经纬度知识。很多都是初中介绍的基本知识,但是初中学生又没有重视,这样到了高中就必须再重新把这些知识讲一遍,让学生了解。再如区域地理图普遍掌握不好,一方面初中学生的头脑中根本没有形成空间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区图,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或者说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能灵活的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从初中就要开始给学生们锻炼。平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图文、时事资料,让学生在了解这些地理事物、地理事件的同时,也去了解该事物事件产生和发生的空间位置。这样对于进行知识衔接时,把重点放在图上,用图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事半功倍,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图来分析和推理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用图能力。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初中的教材也正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在编写时,侧重于地理现象的描述或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去记忆,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往往是囫囵吞枣,记住就行了。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有了很大的区别,如:初中教材在介绍气候知识时,只要求掌握最主要的分布地区即可。而高中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气候表格或降水柱状图等相关气候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是什么气候类型,如何形成、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能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适当的点拨,他们将很快地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我们在高中教学中要大力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和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总而言之,初高中地理的衔接很重要,而高一是初高中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时期教师在对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能否做好衔接以及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深

刻思考、仔细研究,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同时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的学习特点。这些工作如果完成到位,我相信高中地理教学一定会顺利得多。

中学地理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中学地理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这表明了初、高中地理教学应是一个整体,两者既有分工又有联系。然而,事实却是初、高中地理教学不衔接,信息传递和反馈渠道不通畅,许多学生无法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和终身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低起点,小步子”,减缓坡度,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的感受。 下面,就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我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基本知识。高中地理则分为两大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人地间的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人地和谐地可持续发展。初中、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内容上看,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相比,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这正是高中学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例如,初中地理讲地球表面大气运动的规律时,教师通过”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记

住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所处的纬度位置及范围,而高一学生则还要在教师引导启发下运用热力环流形成的特点,深入探讨这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过程、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所以在高中地理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发现一般性的地理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的相关资料,延伸地理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特殊地理现象到一般地理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各种方法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从教学方法看,初中地理教学活动通常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为主要目的,对教学活动控制程度比较高。而高中阶段侧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需要学生靠自己的头脑去自主思考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很多问题。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个人认为,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地理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

地理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非常相关,即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存在许多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点。这些初、高中教学衔接点在初中地理教材的许多章节内容中都有分布。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 二、地球的运动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方向、地理意义;2.记住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能在地图上判读地球上五带的位置。 三、地图的阅读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了解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2.会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3.会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图上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四、地形图的判读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能够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并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五、陆地和海洋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大洲之间的主要分界线,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六、天气与气候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概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气温垂直递减率的计算,气候直方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七、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的辩证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八、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九、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十、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中东地区周边的海、海湾、海峡、湖泊。 十一、西半球国家和极地地区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美国的地形特点及分布,美国农业特点(地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 地理是一门考查宇宙空间格局、地理形式以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从学习角度来说,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是彼此衔接的一种关系,因此,它们之间的衔接和衔接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学习地理的实际需要。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首先要提到的是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思维准备,尤其是思维准备。思维准备既要理论性准备(知识结构),又要实践性准备(方法结构),这样,才能在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学 习过程中,合理布局实践、理论和技能,掌握并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为高中地理学习做好准备。 其次,要注意的是知识和方法的衔接,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知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地理的学习实质是知识的学习,也是方法的学习,学习者要把握二者之间的衔接,因为知识不仅仅是干巴巴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付诸实践。 此外,重视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概念、理论、原理之间的衔接,特别是要重视初中地理学习中所学内容与高中地理学习中所学内容 之间的衔接,要理解各种概念、理论、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细节、本质、联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系统、完整、可操作的知识结构,为深入理解高中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者,要注重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实践衔接,例如,初中地理学习中所学的文字和图表分析,与高中地理学习中所学的调查、观察记录有关;初中地理学习中注重的构图,和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地图制

图技术有关等等。实践衔接同样重要,初中学习者可以善于运用初中学习成果,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发挥其作用。 最后,透过对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系统衔接,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高中地理学习,例如初中开设的高中地理预备课程,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地理学习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顺利地进入高中地理学习,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潜力,真正做到学习厚此薄彼,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以上就是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的相关内容,它不仅体现了从学习角度来看,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怎么样,更重要的是着重提醒学习者,要注意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知识、方法、概念、理论、原理和实践衔接,以及开设高中地理预备课程等方面的衔接,以此维护学习者的学习正确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地理学习更加坚实,为将来广博的社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地理教学在初高中阶段的衔接对学生知识的连贯性和研究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以及可行的策略。 重要性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有以下重要性: 1. 知识连贯性:初中地理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基础,衔接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个良好的衔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地理基础,更好地适应高中的研究。 2. 研究兴趣培养:初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兴趣和爱好的关键时期。通过有效的衔接,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促进他们更深入地探索地理知识,提高研究动力和效果。 3. 能力培养: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不仅涉及知识内容的衔接,还包括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意识地引导

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在高中阶段更好地应对地理 学科的研究和考试。 可行策略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可行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紧密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要突出共性和延续性,合理 安排和选择知识内容,确保高中地理知识的延伸和深化建立在初中 知识的基础上,避免知识断层。 2. 研究方法引导:初高中地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 和研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阅读、实践、讨论等,培养他们的研究策略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项目式研究: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地理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积 极参与和实践经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可以设 计一些地理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地理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4. 跨学科融合: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强的融合性,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中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总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为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是中学地理教育的关键部分,它们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从初中到高中,需要从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到独立思考能力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们有效地衔接学习,并逐步实现地理知识本质的深入理解。 首先,在初中地理学习中,重点关注地理环境的整体认知。地理教学要求学生们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地理的知识,比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工具等,全面了解地理环境的性质、规律与趋势,以及地理知识如何解释和阐释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其次,高中地理课程的重点在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应该掌握如何独立搜集、组织和分析各类地理信息,以及如何从地理信息中提取有用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和应用地理知识,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高中地理学习还需要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地理知识,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最后,衔接初中和高中地理教育,需要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完善初高中地理课程授课内容,更加注重初高中地理课程之间的衔接,将初中地理教育知识有机地融入到高中地理教育体系中,做到有的放矢。此外,还可以开设针对性的衔接课程,比如介绍初中地理学习内容,让高中地理学习更加深入,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程,让学生有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实现地理知识本质的深入理解。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学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实现衔接,学校要及时调整地理课程授课内容,并开设有针对性的衔接课程,以培养学生更系统更深入地理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学生有效理解地理知识的本质,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

初高中地理学科衔接课程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一)课题

初高中地理学科衔接课程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课题 初高中地理学科衔接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地理核心素养是本次高中地理课标修订的主线。人地观念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与灵魂,其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实践力是基本活动经验。从地理核心素养内容结构上看,地理核心素养体系具有系统性,具有初高中知识内容上的延续性,学习方法的连续性,各维度间相互重叠、相互交融。 但高一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种种问题:学生学习习惯、思维特点、心理特点等等各方面都难以适应高中学习。不少高一新生在学习方法上也存在较多问题,比如认为地理是文字学科,不少学生仍然进行效率低下的死记硬背,而不是通过理解、图文结合等方式。而且初中地理仅在初一初二开设,初三整整一年没有地理知识的学习,即使初一初二开设地理课也不如语数外等科目受到重视,地理知识储备不足以支撑高中的学习,特别是高一地理开篇即为重要且难懂的地球运动、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这就给高中教学带来不小的障碍。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没能做到初一到高三的大循环,初中老师不熟悉高中内容和教学要求,高中老师不了解初中教学状况,初高中地理教学相对独立,信息传递和反馈渠道不畅。随着高中阶段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新教材所承载的课程内容的不衔接,学生思维方式和智能发展要求跨度太大等问题逐步暴露出来。按现行的教育模式,非高完中中学没有初中部,绝大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或很少参加初中的备课、听课、评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这使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教学较大知识容量和能力要求的压力下,加上对教师的教法不适应,从而在高中起始阶段形成了部分学生的掉队和分化现象。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基于智慧课堂的初、高中地理衔接的教学探讨

基于智慧课堂的初、高中地理衔接的教学探讨 作者:张荟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97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慧课堂被越来越多的老师运用到教学中。智慧课堂是依托互联网,利用电子白板、平板等交互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将地理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多样化的活动进行的高效的地理课堂。本文主要介绍了初高中地理衔接的现状与策略,并以《南方地区》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了运用智慧课堂的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设计。

【關键词】初高中衔接;地理;智慧课堂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智慧课堂的概念随之出现。智慧课堂是依托互联网,利用电子白板、学生平板等,教师课前通过平板推送学习资源、获得学生反馈,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课堂环境。与传统地理课堂相比,地理智慧课堂更多的是探究式、情境式、参与式教学,生生间的合作式学习,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为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奠定了基础。 地理是一门兼有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综合性学科,初中地理学科中有些知识较抽象,初中学生缺乏抽象思维,不易理解某些抽象知识。高中地理知识难度较大。与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相比,智慧课堂的引入,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视频和信息,利用智慧课堂的活动等,助力实现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初高中地理衔接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所不同,这使得初中与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的学习目标会有差异。进入高一,地理知识从初中阶段简单的“了解”“识记”层面上升为“理解”“分析”“探究”层面,地理学科的难度突然加大,使得一部分学生会对地理的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 (一)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因此,初中地理主要以较具体、较浅显的地理知识为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所以当学生进入高中,就会抱怨地理难学,如果还用初中学习地理的方法,光靠一节课45分钟,考前临时抱佛脚背书,在高中是无法取得理想成绩的。 (二)初中地理的学习存在“断层”现象 有些地区地理不是中考科目,学生平时不重视。初二会考结束之后,初三没有地理课,存在断层,许多地理知识逐渐被遗忘。学生升入高中后,面对难度突然增大的地理,必然会感到不适应。 二、初高中地理衔接策略 (一)知识的衔接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与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与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与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与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研究 林新文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鸿图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发现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衔接出现了问题,初中地理知识过渡到高中地理知识存在较大的跨度,导致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地理的教学,进而使学生成绩不理想。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意识到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衔接问题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将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知识衔接起来进行教学,从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中地理;衔接策略 初、高中地理课程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在现实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与初中地理不衔接的现象,始终困扰着绝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将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衔接的问题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进而不断完善高中地理教学的模式和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地理的衔接问题,探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导致初、高中地理脱节的原因 1.师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初中地理师资力量有限。因为受传统思想和初中升高中考试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初中学校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不够重视,在初中教学中,地理通常被看成副科,导致一部分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缺乏专业的地理教师,由其他教师代教地理课程。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较低,导致初中生地理基础普遍较差。另外,因为教师地理专业文化程度不高,并且对于初中地理课程缺乏整体了解,导致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无法把初、高中地理的内在知识联系起来,这也就造成了初中生在升入高中后无法适应高中地理教学,以致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浅议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

浅议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 浅议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 陈鹤 (乌鲁木齐市外国语学校第十二中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基础地理教育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既密切联系又有明确的分工。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而高中地理则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这比初中地理来说,有很大的不同和提升。因此,地理就成了很多刚上高中的学生的难题,如何帮助刚上高中的学生做好这个衔接,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要加强学生五个方面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1、阅读自学,培养学生梳理教材知识体系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各科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原则。高中地理教学应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阅读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提取重要的地理“关键词”,掌握速度和精读的要领,把握中心思想,形成条理分明的地理知识网络。比如,第一章新教材章首首先提出了六个问题,这六个问题就是本单元要解决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围绕这六个问题来设置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地理知识组织策略,促进知识的巩固,提高学习能力。并且,这一单元程序性知识相对较多,教师应注意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图示法,结构法,重组法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去同化新的知识,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地理成因的能力。例如,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学习,要让学生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注重了解每个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然后有的放矢的加以解决。 2、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应引导学生在运用地球运动规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时,教师应让学生根据地球运动特点,自己动手演示,自己总结规律。这样做,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一举两得。苏霍姆林斯基讲“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地理教学中要使学生有亲身参与的“体验”,就应该让学生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进展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进展 【摘要】教育具有阶段性,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具有不同特点,因此,不同阶段的教育衔接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初、高中地理教学是一个系统的 整体,它是地理教育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由于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不 够到位,许多学生无法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严重影响了中学地理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教学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国外衔接教育研究进展。在教育衔接的研究上,国外进行的研究实 践开始得比较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中间学校(MiddleSchool)”这一学校形态。中间学校是联结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之间的学校,为学生架起了由初等教育阶段通往中等教育阶段之间的桥梁,解决儿童期过渡到青少年的学生心理及生理发展衔接中出现的问题。中间 学校坚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视教学、课程的整合,有弹性的时 间制等,满足了青少年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这 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桥梁。邓志伟在《当代美国中间学校运动探析》一文中,指出美国中间学校运动使得战后美国中等教育发生了戏剧性转折,到 上世纪90年代,中间学校已经成为美国中等教育中占统治地位的学校结 构与类型,使小学与中学有了很好的衔接,让中等教育充满了生机。 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体系,对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 体系衔接有着独特的认识,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教育衔接效果。李海宗、陈 磊在《德国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分析了德国职业教

育与普通教育体系有效的衔接机制,德国教育委员会建立转学机制,通过教育分流进行了好的教育衔接。 近年来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教育衔接改革,曾菲在《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改革研究》一文中,对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的问题产生的背景、教育衔接改革的基本政策、实施的基本模式、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俄罗斯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政策首先确定了学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衔接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学前和学校低年级儿童之间的衔接在当代是作为儿童不间断教育条件之一来审视并决定了其独立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准备的程度。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国外教学衔接研究开始得比较早,衔接教育发展比较成熟,教育体系比较完整。美国、德国等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和规范教育衔接,在国外的教育衔接研究中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支持,对青少年学习和身心发展研究的认识比较深入。国外有关教育衔接的这几个特征可以为我国教育衔接带来一些启示。 总体而言,国外更多地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强调能力的综合运用,设立研究机构,重视教育衔接实践方面的具体操作,但对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的具体、细致实践研究还尚少。 2.国内教育衔接研究进展。这些年在国内对教育衔接的研究进行得比较多。就地区而言,中国台湾比大陆开始早几年,比如九年一贯制衔接教育模式的推行和研究就说明了这一点。钟晨音、徐长江在《台湾地区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特色及其反思》一文中,突出松绑而授权的课程管理,提出用课程纲要取代课程标准,为课程松绑,突出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这些措施解决初中与小学课程衔接不良的问题。

浅析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及衔接策略

浅析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及衔接策略摘要:正确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进行有效的衔接是中学地理 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分 析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并提出了有效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关键字:初高中地理教学;差异;衔接 中学地理教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 育阶段地理课程是相衔接的[1]。但目前大多数省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的 现状是,初三不开设地理课,使得中学地理教学在初二和高一之间出现了 一个断档期,这增加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难度,降低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并进行有效的衔接是中学地 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 1.教学内容的差异 2.教法和学法的差异 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少,每周两个课时,课时充足,教学进度较慢,在 教学过程中大多会应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并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使学 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以及训练地理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提高,课时量紧张,每课时安排的教学内容繁杂,教学进度快。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多采用讲授法,重在阐释地理原理和规律。 此外,学习方法上也有差异。初中地理通常只要求学生了解和识记, 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多数学生都是死记硬背或反复练习强化,不注重 理解,归纳和运用。进入高中之后,地理课程的学习需要求学生的抽象思

维、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死记硬背和强化训练已不 能适用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注重地理能力和地理思维的培养。 二.有效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1.了解学情,做到因材施教 初高中地理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的一个重要 原因,准确把握学情是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基础。初高中地理教师 应经常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双方的教学和学生情况,高中地理教师要进入 初中地理课堂进行听课和评课,参加初二的地理水平测试的阅卷,了解初 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由于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课程 的开设情况有所不同,教学水平更是层次不齐,所以高中教师可以通过针 对性的地理水平测验、问卷调查、统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谈话等方式, 对高一新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地理学习兴趣和态度,以及地理思 维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归类,及时找出学生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发现 基础知识上的漏洞,并且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有关内容,制定实施相应的 补救措施,对部分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做到因材施教。 2.研究初高中地理教材,做好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初中地理中的地球与地图以及和区域地理知识是学习高中地理的基础,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是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关键。就目前现状来看,学 生刚进入高中时地理课程基本是“零基础”,所以高中教师必须研读初高 中地理教材,找出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衔接点,进行及时的补救。但初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融合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与堆砌[3],也不是 将初中地理知识重复一遍,必须是有机的结合。由于课时量有限,单独利 用几周时间来复习初中地理知识显然不可行。借助导学案,衔接巩固基础

谈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的重要性

谈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的重要性 摘要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很多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会在很大程度上感觉到 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存在着很大的跨度,学习起来特别困难,对于高中地理学习 会有某种程度的疏远感和畏难感,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这种问题越来越突出,对 于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都造成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在联系以及重要差异,着重 针对两者衔接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地理衔接效率教学 在高中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有很多进展和收获,特别是在高中地理教学 过程中也有比较可喜的成绩,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 显的对高中地理比较忽视,没有着重关注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性,没有认 识到他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初高中地理知识严重脱节等问题普遍存在,这对于高 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和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这样的 情况,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效衔接和 深入融合,这是至关重要的。 一、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的重要性 (一)确保初高中学习方法得到有效衔接 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 初中的教材正是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在编写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关注地理现象 的描述或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去记忆。孩子们进入高中,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和归纳能力都有显著的增强,学习方法不再死记硬 背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一步确保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实现衔接,能够进一步 提升初中高中的学习方法有效性和针对性。例如,气候知识,在初中只要求掌握 主要气候的主要分布区域,而高中阶段不仅要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 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 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相关情况。因此,着重加强两者的衔接,可以确保学生以 原有基础为出发点,掌握更加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想,确保学习途径更正确 有效,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 (二)进一步有效实现教学方法的衔接 1有效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训练学生具备更高层次,更创新式的思维,同时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和合作性 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通过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可以引导 学生通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头脑去思考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自主探 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知识的逐步演进和不断发展提供基础。在具体的教学过 程中,教师能够更有效的熟悉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地理教师着重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更有 效的运用《课程标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能够更完整的建立相对应的 学科体系,对于整体教学能够高屋建瓴,真正意义上把握好整体学科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2.更有效的展开调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在高中阶段,教 学过程中大多数都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有着很大的 差别,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精选】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自从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以后,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就明显加重。而初中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地理仅作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出现在初中教学中,地理课往往遭受排挤,甚至被砍消。即使正常开设地理课,教师、学生也因它是“副科”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初中毕业生的地理根底知识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难度上的跨度大,大局部学生初中地理知识严重缺乏成了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困难,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呢?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教学观点,与广阔地理教学同仁商榷、共勉,促进高中地理教学。 一、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与融合 初、高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跨度比拟大。升入高中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要有一个质的飞跃,才能适应高中学习要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转变对知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1)学习态度与方法的转变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教学情况不一,因此

首先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掌握的程度,及对地理的认识与对待态度,寻找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告诫学生遇到初中学过的知识,千万不要有“轻敌”的“骄傲”情绪;要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看到新知识是怎样在初中知识根底上开展获得的;通过比照使学生看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不同要求,不同学习方法。如气候知识,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气候的主要的分布区域,而高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在原有根底上适时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协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否那么学生会渐渐感觉学习吃力,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能对及时他们进行适当的诱导和点拨,他们将很快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 (2)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地理知识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联系交融,在讲课时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图表、地图册、挂图等,还要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活泼课堂气氛,创设身心愉快地学习气氛。如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用来印证;“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运用到相关的

初高级中学地理衔接教学方案计划内容(学生教案资料)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材 第1讲基础知识——地球部分 [考纲要求] 重点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 [知识讲解]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 1.形状和大小: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用N表示;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用S表示。 (3)赤道:在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园,周长4万千米。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的线 是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线一半 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表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线圈 一切经线圈都是通过地球两极,因而都在两极相交。这样,每一个经线圈都被两极等分成两个180°的半圆,这样的半圆叫“经线”即“子午线”。 (经圈之所以必须分成两根经线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经度,二者相差180 ,是地理定位的需要。) 特点:

东半球 西半球 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地轴是这个圆的直径,地轴是所有经线平面的交线),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经线圈可以把地球表面分为两个半球 ②所有的经线长度都是相等(约111Km/1°) ③经线无穷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 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即某地的经度。在立体几何上是一种二面角 度量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 ”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 ”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1800 W 00 1800 E 东、西,两个半球划分:20°W 和160°E 组成 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3)纬线-----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 面相割而成有的圆。 特点 : ① 所有的纬线都是园圈,单独构成纬 线圈,所有的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最长, 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到两极为点。(任意纬线长约111·cos aKm/1°, a为地理纬度) ②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与经线相互垂直,纬线无穷多。 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一切纬线都是园,没有起点和终点,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可以周而复始下去。

地理初高中知识衔接

初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衔接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地理必修一与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第1-3章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开始学习高中地理之前我们要复习好这部分知识,请大家在自主学习中准备好7年级上册地理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和地图册,完成每一部分复习后,预习相应的高中内容。 第一部分地球 【初中知识回顾】 1、经线与纬线的比较 2、经度和纬度的比较 3

A的经度是()纬度是()位于()、()半球C的经度是()纬度是()位于()、()半球【试一试】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纬度:A____,B____,C____,D____。 (2)A所处的纬度带____,位于南北半球的____半球。 (3)B所处的温度带____,位于东西半球的____半球。 (4)读下图,判断甲地在乙地的() A.东南B.西北C.正南D.正北 3、地球运动

(1)地球的自传 ①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_____;试在右图中适当位置画 出地球自转方向。并标注经纬度符号。 ②地球自转的周期:___________. ③认识昼夜半球;理解时差的产生。 【高中新知识】 完成以上内容复习后,根据学习方法的指导,预习附件中预习安排7月26至28日的内容,并尝试完成下面“试一试”中的习题。 【试一试】 (1)2002年足球世界杯由巴西、德国两队于6月30日在日本横滨进行冠军决赛。中央电视台于19时举行转播,横滨(东九区)开赛地区时为( ) 时,以下两地电视转播的区时时:柏林(东三区):( )时;伦敦:( )时。 (2)一艘轮船,于2004年1月25日上午10点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整天后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西八区),问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点钟? (3)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 A .19日19时 B .20日5时 C .19日21时 D .20日21时 (4)从地转偏向力考虑,理想状态下,下列示意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水流流向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跳一跳(认识高考)】(09辽宁文综)南极中山站(6922'24''S ︒ ,7622'40''E ︒ )时间(区时) 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 ︒ , 7706'58''E ︒ )正式开站。根据此完成1题。 1.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 A.5时25分 B.6时25分 C.12时25分 D.13时25分 【知识拓展】 航天基地建设的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衔接的实践论文

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衔接的实践 内容摘要: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高、初中的地理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地理基础差的情况,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将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知识有机的整合,使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已基本填上空白,为他们较好地学习高中地理扫清了障碍,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关键词: 初中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教学、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衔接 由于我市的中考科目没有地理,多数初中学生对这门课程很不重视。在初一、初二年级,有些学校常用地理课上主科、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地理课;在初三年级又没有开设地理课,因此学生的地理知识普遍遗忘和欠缺,几乎是一片空白;升入高中后再上地理课感到十分吃力;这是高中地理教学及会考的拦路虎。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高一年级地理教学中,依托各班配置的先进电教设备的优势,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了高、初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地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复习、补充 高一地理上册涉及到许多初中地理知识,例如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部分内容是高一地理的重点。学生在初一学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此内容几乎是空白。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如果按照教参书安排的进度教学,不仅课时紧、而且多数学生未听懂。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1)对学生难懂的章节放慢讲课速度;(2)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内容进行复习;(3)制作高中地理课件,用动态的图象演示地球的运动。通过观看课件要学生自己总结地理规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特点和意义等,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又如,关于昼(夜)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地方时及计算等内容也是高一地理的重点和难点,是以初中地理的经纬线作为基础的;如果东经、西经、北纬、南纬及其度数真正弄明白,这个难点就难以突破。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办法:(1)首先作板图,边讲边画经纬线、经纬度;(2)用投影仪展示东西半球图,让学生知道东半球有哪些大洲、西半球有哪些大洲。(3)播放课件,观看晨昏线及其变化和太阳直射对昼夜长短的影响。(4)最后启发学生得出“因为日出早,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的结论;进而推断出地方时的计算原则为“东加西减”的结论。就这样,地方时的计算、日期的换算等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的关键不在于计算本身,而在于对地球运动的真正理解。 二、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数理化知识进行整合 有人说地理学是“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高一地理涉及到了大量数理化知识,有的知识还未学过:如角速度和线速度、椭圆有两个焦点……等。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怎样应用数理化知识突破教学难点。例如:

2021年初升高地理衔接课精品教材学案教案(通用版)(原卷和解析版)

2021年初升高地理无忧衔接(通用版)(解析版) 初 升 高 地 理 衔 接 课

专题01 地球和地球仪 初中知识清单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盖天说(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1)演示地球自转 知识精讲 课程要求

(2)演示地球公转 4.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2)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季节变化、五带的划分 二、地球仪 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经线与纬线

3.经度与纬度 4.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1)侧视图 ①先根据极点找出南北方向,明确南北纬。 ②再由南北方向判断东西方向,判定东西经。 ③然后再根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判断经纬度。如上图中C点的经纬度为( 40°N ,20°W)。 (2)俯视图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南北纬: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判定为北极;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判定为南极。由此可判定南纬或北纬。 根据经度值变化判断东经和西经:顺着自转方向数值增大的是东经,顺着自转方向数值减小的是西经。如下图中D 点的经纬度为( 0° ,45°E),E点的经纬度为(30°S,90 W )。

高中知识清单 一、地球特征及自转方向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4(极点与自转方向互推)二、纬线及纬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