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

合集下载

高一到高三所有知识点地理

高一到高三所有知识点地理

高一到高三所有知识点地理高一到高三地理知识点的学习范围较广泛,涉及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许多有趣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来回顾一些高一到高三地理学习的重点知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地理学中的自然地理研究的是地球的自然环境以及各种自然现象。

第一年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地球的结构和地球板块运动上。

我们了解到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其下分为板块,可以移动,并造成地震、火山等现象。

同时,了解到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这些知识点使我们对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年,我们开始学习气候和天气等气象知识。

了解地球大气层的结构,从对流层到平流层,它们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产生着重要影响。

我们还研究了气压、风、降水、云等气象要素,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地球上的季风和西风带等气候现象,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高三,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地球的生物地理和水文地理。

生物地理研究的是地球上的生物资源以及生态环境。

我们了解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学习了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适应性等知识点。

水文地理则研究的是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等问题。

我们了解到地球上的水分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有些地区则非常匮乏。

同时也学习了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等知识。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学科。

高一的学习主要涵盖了人口和城市地理。

我们学习了人口的分布和变化,了解了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研究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了解了城市规划、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在高二,我们学习了经济地理和交通地理。

经济地理主要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

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交通地理则研究的是交通运输对地理格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高一必修一到三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到三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到三知识点高一地理学科是学习地理的入门阶段,主要包括必修一到三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必修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球自转产生地球日和地球自西向东的运动。

2.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

大气圈包含气体,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水资源,岩石圈是地壳和上部地幔的结合,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物群落。

3. 地理经纬度:地理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地理纬度以赤道为基准。

经度和纬度能够确定地球上的任意一点位置。

4. 地图的制图要素:地图由比例尺、图例、方位角、图名和纬经网等要素组成。

比例尺可以表示地图上地理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5. 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的表面投影到平面上的过程。

常见的地图投影有等距圆柱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角投影等。

二、必修二:中国古代的自然地理环境1. 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中国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平原、河流和湖泊等地貌。

中国经度跨度广,气候多样。

2. 中国的主要山脉: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等。

这些山脉对中国的气候和地形有着重要影响。

3. 中国的主要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母亲河。

4. 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常常遭受地震、洪涝、旱灾、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袭击。

这些自然灾害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三、必修三: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与人口变动:人口分布不均匀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口变动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

2. 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是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

城市发展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挑战。

3. 世界人口问题:世界人口问题涉及人口增长、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方面。

人口问题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压力。

4. 中国人口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

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

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
地球和地球仪 复习目标
1、识记经纬线 、经纬度的特点。 2、识记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3、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4、能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位置(半球、经纬度)。
重难点
能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位置和方向。
复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 1、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平均半径约________千米,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_千米。 3、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吗?________ 4、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____,纬线指示 _____。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_______,到两极缩为____。赤道以 北称_____以南称_______。 5、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限为______,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为 ______。 6、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_______转动,在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 ________转动。 7、在地球仪表面,连接___________并垂直于_____的弧线,叫经 线。经线指示____方向,各条经线长度都_____。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 决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经度的起点线.经线以东为 _____(用E表示),以西为______(用W表示)。 8、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_______。经度之和为 _____,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_____的两个半球。180°E和 180°W是一条经线吗?________。 9、国际上习惯用_________________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 西半球的界限。 10、总结经纬线的特点
(三)探究练习 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A、C、D各点的经纬度位置: A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内容(学生教材)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内容(学生教材)

东半球 西半球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内容第1讲 基础知识——地球部分[考纲要求] 重点地球的大小。

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

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的形状。

地轴。

两极。

赤道。

经线。

经度。

本初子午线。

纬线。

纬度。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经纬网及其意义。

时区的划分。

区时的计算和应用。

日界线。

北京时间。

[知识讲解](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1. 形状和大小:(2)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用N 表示;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用S 表示。

(3)赤道 :在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园 ,周长4万千米。

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的线是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线一半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表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线圈一切经线圈都是通过地球两极,因而都在两极相交。

这样,每一个经线圈都被两极等分成两个180° 的半圆,这样的半圆叫 “经线”即 “子午线”。

(经圈之所以必须分成两根经线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经度,二者相差180 ,是地理定位的需要。

)特点: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地轴是这个圆的直径,地轴是所有经线平面的交线),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经线圈可以把地球表面分为两个半球 ②所有的经线长度都是相等(约111Km/1°)③经线无穷多。

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

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即某地的经度。

在立体几何上是一种二面角度量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1800 W 001800 E 东、西,两个半球划分: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初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归纳

初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归纳

初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归纳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及其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初高中地理作为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提高地理素养的关键阶段。

下面将为大家归纳一些初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地球的构造地球是一个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行星,由核心、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球的外表看起来是一个平坦的球体,但实际上地球的表面是不规则的,呈现出山脉、河流、湖泊等各种地貌。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周期为24小时,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周期为365.25天,形成了季节的变化。

三、地球的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是由大气层组成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顶层等。

大气圈具有调节气温、防止宇宙辐射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分等。

水圈的循环过程主要有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地球的生物圈地球的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的居住环境,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生物圈内存在着各种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圈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六、地球的灾害与环境保护地球上存在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这些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地球环境,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等。

七、地球的区域差异地球表面的各个地区存在着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征,形成了地球的区域差异。

这些差异包括气候、植被、土壤、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深化了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察力。

八、地球的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将地理数据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可以用来收集、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特征和规律,为灾害管理、城市规划等提供支持。

地理初中高中衔接资料(整合部分高中内容)

地理初中高中衔接资料(整合部分高中内容)

地球知识二.基础梳理(一)、地球仪1.地球自转假想轴称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极点,分北极点和南极点。

2.在极点判断方向:在南极点,四周只有北方;反之,在北极点,四周只有南方。

3.极点没有经度(跨360°经度),纬度为90°,因此,北极点表示为90°N ,南极点表示为S 。

(二).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读图填表(三).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数据变化规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经度的划分及数据变化规律 (1)以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

(2)经度变化规律:从0°经线起,向西增大的为西经度,用字母W 表示;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度,用字母E 表示。

(3)180°E 经线和180°W 经线相互重合,称为180°经线。

(4)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这两条经线的度数之和为180°,任何一组经线圈都能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2.纬度的划分及数据变化规律(1)以赤道为0°纬线。

(2)纬度变化规律:从0°纬线起,向北纬度增大的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向南纬度增大的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1.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平分为东、西半球。

即:东半球范围:(20°W←→0°←→160°E);西半球范围:(160°E←→180°←→20°W)(这样划分的目的:保持国家和地区的完整)。

2.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分为南、北半球,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1、什么是经纬网,怎样利用经纬网定位(读图口答)【练习】阅读右边所给两幅经纬网地图,完成下列各题:(1)读出两图中A、B两地的经纬度位置: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高一到高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一到高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一到高三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学科,通过对地球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来探究地球的演变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下面是地理高一到高三的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地理学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三维形状,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壳分为大洲性地壳和海洋性地壳,地壳的运动形成了板块构造和地壳变动。

2.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系统地球的大气圈由多种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等。

大气圈起到保持生命活动的温暖和稳定的作用。

气候系统包括气候要素、气候类型、气候变化等。

3.地球的水圈和水资源地球上的水分为海洋水、淡水和冰雪,其中海洋水占据了绝大部分。

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循环现象,包括蒸发、降水、蓄水、径流等。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人文地理学1.人口和人口迁移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密度等。

人口迁移是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包括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迁移、国际间的移民等。

2.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流入的过程,城市化对城市规划、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都提出了挑战。

城市发展与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相关。

3.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包括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地理等。

地理环境的不同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区域地理学1.世界地理与区域分析世界地理是研究世界各地区的自然、人文和地缘政治情况。

区域分析是根据地理因素对特定地区进行研究,包括地形特征、人文特征、经济特征等。

2.中国地理与区域规划中国地理是研究中国各地区的自然、人文和经济特征。

区域规划是根据中国地理特点对不同地区进行规划,包括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将地理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种信息处理和空间分析工具。

可以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和分析,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地理初高中知识衔接

地理初高中知识衔接

初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衔接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地理必修一与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第1-3章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开始学习高中地理之前我们要复习好这部分知识,请大家在自主学习中准备好7年级上册地理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和地图册,完成每一部分复习后,预习相应的高中内容。

第一部分地球【初中知识回顾】1、经线与纬线的比较2、经度和纬度的比较3A的经度是()纬度是()位于()、()半球C的经度是()纬度是()位于()、()半球【试一试】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纬度:A____,B____,C____,D____。

(2)A所处的纬度带____,位于南北半球的____半球。

(3)B所处的温度带____,位于东西半球的____半球。

(4)读下图,判断甲地在乙地的()A.东南B.西北C.正南D.正北3、地球运动(1)地球的自传①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_____;试在右图中适当位置画 出地球自转方向。

并标注经纬度符号。

②地球自转的周期:___________. ③认识昼夜半球;理解时差的产生。

【高中新知识】完成以上内容复习后,根据学习方法的指导,预习附件中预习安排7月26至28日的内容,并尝试完成下面“试一试”中的习题。

【试一试】(1)2002年足球世界杯由巴西、德国两队于6月30日在日本横滨进行冠军决赛。

中央电视台于19时举行转播,横滨(东九区)开赛地区时为( ) 时,以下两地电视转播的区时时:柏林(东三区):( )时;伦敦:( )时。

(2)一艘轮船,于2004年1月25日上午10点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整天后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西八区),问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点钟?(3)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A .19日19时B .20日5时C .19日21时D .20日21时(4)从地转偏向力考虑,理想状态下,下列示意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水流流向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跳一跳(认识高考)】(09辽宁文综)南极中山站(6922'24''S ︒,7622'40''E ︒)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 ︒,7706'58''E ︒)正式开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非常相关,即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存在许多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点。

这些初、高中教学衔接点在初中地理教材的许多章节内容中都有分布。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

二、地球的运动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方向、地理意义;2.记住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能在地图上判读地球上五带的位置。

三、地图的阅读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了解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2.会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3.会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图上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四、地形图的判读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能够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并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五、陆地和海洋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大洲之间的主要分界线,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六、天气与气候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概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气温垂直递减率的计算,气候直方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七、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的辩证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八、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九、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十、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中东地区周边的海、海湾、海峡、湖泊。

十一、西半球国家和极地地区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美国的地形特点及分布,美国农业特点(地
区专业化),美国农业带的名称和分布,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第三部分中国地理
十二、从世界看中国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我国重要的人口密度分界线。

十三、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读图区分三级阶梯的分布、三级阶梯界线上的山脉名称及走向。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十四、中国的气候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我国从南到北的5个温度带的划分及其依据;2.知道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3.理解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明确冬季风和夏季风;4.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会判读本节教材内容中涉及的气候直方图;5.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十五、中国的河流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黄河的治理措施。

十六、自然灾害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防灾减灾措施。

十七、中国的自然资源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解决措施。

十八、中国经济发展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重要的铁路枢纽,科技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

十九、中国的地理差异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我国自南向北、自东南向西北、自西向东等方向显著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其地理差异。

二十、北方地区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二十一、南方地区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布、气候、土壤及农业状况。

二十二、西北地区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西北地区地理概况及其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概况。

二十三、青藏地区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青藏高原之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概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