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胆囊炎、胆结石超声诊断的体会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胆囊炎、胆石症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胆囊炎、胆石症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胆囊炎、胆石症体会发表时间:2014-04-30T09:32:25.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2期供稿作者:何德恒[导读] 胆囊炎、但胆石症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患者常以上腹疼痛、急剧发作或反复发作而就医,伴有发热、呕吐、黄疸等证象。

何德恒(新疆奇台县中医院 831800)【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263-01胆囊炎、但胆石症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患者常以上腹疼痛、急剧发作或反复发作而就医,伴有发热、呕吐、黄疸等证象。

本人2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患者79例,均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21例,女性58例。

年龄在40岁以下者31例;40~50岁者38例,50岁以上者10例。

患者以城市居多。

病程1~10年68例,10~20年者8例,20年以上者3例。

患者均有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史,并痛引胸背,右上腹拒痛、拒按、恶心、呕吐、纳呆厌油,口渴喜饮,发热恶寒,大便秘结,尿短黄,舌质红,苔黄或黄白相兼,脉弦数等症状。

全组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并经B超探查确诊为胆囊炎,其中伴有胆石症者48例,占60.8%。

2 辩证分型施治2.1 肝郁气滞型右胁上腹钝痛,痛及肩背,胸脘痞闷,嗳气则舒或兼微热,伴有咽干、口苦、无黄疸,舌苔白微黄,脉弦。

治以疏肝利胆,理气止痛。

方用柴胡疏肝加减:柴胡、川楝子、白芍、青皮、枳实、木香、香附、延胡索、金钱草。

加减:右肋痛甚加姜黄;气郁甚者加佛手片;痛如针刺,病久屡发者加三棱、莪术、紫丹参;便秘加用大黄;舌苔白腻夹湿者加用炒苍术、制川朴、陈皮、薏苡仁等。

2.2 肝胆湿热型右肋上腹疼痛,发热不高,畏寒,恶心呕吐,脘痞纳呆,黄疸,小溲黄,大便不畅或秘,舌质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滑或数。

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处方:金钱草、茵陈、虎杖、枳壳、木香、延胡索、黄苓、大黄。

加减:合血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首乌、当归;肝肾虚加枸杞子、女贞子、杜仲、川续断;夹瘀加丹参、丹皮、赤芍;纳呆食滞加砂仁、鸡内金;恶心、呕吐加生姜、半夏、黄莲、竹茹等;大便不通加芒硝(冲)。

浅析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的临床外科护理体会

浅析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的临床外科护理体会

浅析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的临床外科护理体会目的分析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的临床外科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共42例,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42例患者经过临床积极治疗与有效护理,40例患者完全康复,2例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例患者主要是出现胆管内结石,导致术后无完全康复。

结论术前的充分准备与术后的有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症状以及增加患者术后的康复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标签:临床外科护理;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女性病人比较常见,而这也是临床普外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主要症状为右上腹有阵发性疼痛感,当患者在暴饮暴食以及吃油腻的食物后会加重疼痛感,放射至右侧肩部以及背部,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选取在我院收治的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共42,对临床治疗以及临床外科护理方法进行论述,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来自同一地区,患者的年龄、生活习惯以及周围环境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辅助检查患者入院后进行临床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明显升高,血清转氨酶升高,21例患者出现血清胆红素升高,10例患者出现血清淀粉酶升高;CT: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高密度影,患者变换体位进行再次CT检查,可见高密度变化位置,定为结石。

1.3护理1.3.1心理护理患者人院后易產生各种不良心理,如恐惧、担忧、紧张,其会影响心率、血压变化。

特别是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其情绪变化直接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

因此,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医护人员要亲切地接待患者,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情况进行充分了解,认真倾听患者及家属的讲述,同情和理解患者,使患者人院后能够感受到温暖,获得安全感。

为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医护人员要耐心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手术的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并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多讲述成功经验,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树立康复信心。

常见胆道疾病超声检测的体会

常见胆道疾病超声检测的体会

常见胆道疾病超声检测的体会超声诊断在体外检查,观察体内脏器的结构及其活动规律;为一种无痛、无损、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操作简便、安全。

可检测的内容包括:脏器或病变的深度、大小、各径线或面积等;脏器的形态及轮廓;脏器和病变的位置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病变性质;活动规律;血流速度等。

超声诊断仪器的种类比较多,若从超声检查的技术来分类,则更易了解。

A型超声(一维显示),眼科常用;M型超声,多用于检查心功能;B型超声(二维显示)是最常用的;三维超声是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经计算机处理后获得的立体图像。

胆道疾病的超声检测多用B超。

B超是B型超声的简称,亦叫二维超声。

国外习惯用亮度(Brightness)来描述,第一个字母为“B”故称B超。

全称应该是B型(或二维灰阶)超声成像,就是脏器的某个部位的断面图,灰阶是以黑白表示图像上不同结构的回声信号的高低。

也可以说,B超常指可以观察肝、胆、胰、肾等脏器的解剖图像的超声机器,本文着重介绍B超诊断胆道疾病的应用体会。

1 胆囊炎超声诊断急性胆囊炎系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

中年女性多见。

主要病因是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

90%以上为结石所致。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疼痛可放射到右肩部,并伴胆囊区压痛等。

进行超声检测显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前后径>4 cm,囊壁增厚≥0.3 cm,呈现双层状、“双边”影或“双轮廓”征;并可显示胆囊内弥漫性点状回声;胆囊内常伴有结石影像。

慢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多次发作的结果,约70%有胆囊结石存在。

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大多数患者有胆绞痛病史,而后有厌油脂饮食、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也会出现右上腹部和肩部隐痛,但较少有畏寒、高热和黄疸者。

上腹胆囊区有轻度压痛和不适感。

进行超声检测显示胆囊增大,囊壁增厚,回声增强不光滑,腔内出现中等或弱回声的沉积性团块,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萎缩性胆囊炎胆囊明显缩小,胆囊壁明显增厚,胆汁少且透声性差;严重萎缩的胆囊,在胆囊床部显示一实体样光图;胆囊内可伴有结石的影像。

胆囊炎、胆石症及其并发症的诊治体会

胆囊炎、胆石症及其并发症的诊治体会

胆囊炎、胆石症及其并发症的诊治体会目的:探讨胆道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并发症防治。

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9例接受单纯胆囊切除手术,77例胆囊结石并肝内外胆总管结石并胆管炎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腹腔引流术,2例行左肝外叶切除术。

仅2例发生胆漏,经过腹腔引流1个月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随访2年-9年,除2例胆囊癌于术后1年左右死亡,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严格的适应症及个体化的操作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安全完成胆道手术及减少手术并发症。

标签:胆囊炎;胆石症;手术;并发症胆囊炎、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并及多发病。

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胆石症患者,接受胆囊切除及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腹腔引流术,术后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8例,男36例,女72例。

年龄29-82岁,平均59岁。

临床表现为均有右上腹部疼痛发作病史,其中体温38°C者63例,右上腹叩击痛均阳性,WBC计数(10-15)*109/L62例,WBC(>15)*109/L56例。

均有不同程度发热、黄疸等症状,所有病例均行B超及CT检查,部分病例行MRCP检查。

确诊为胆囊结石胆囊炎,胆总管多发结石,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9例为单纯性胆囊结石及胆囊炎,77例胆囊结石并肝内外胆总管结石并胆管炎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腹腔引流术,2例行左肝外叶切除术。

仅2例发生胆漏。

本组病例均行术后病理检查:急性胆囊炎12例,慢性胆囊炎68例,化脓性胆囊炎8例,坏疽性胆囊炎5例,腺瘤样息肉10例,胆固醇型息肉13例,胆囊癌2例。

老年性>60岁75例,合并有高血压15例,糖尿病20例,肝硬化8例。

胆囊炎及胆结石的超声诊断

胆囊炎及胆结石的超声诊断

胆囊炎及胆结石的超声诊断胆囊炎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该病往往病症比较急,通常是指发生于胆囊黏膜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大多数是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胆汁排出不畅等原因造成的,由于疾病的轻重不同,临床上的严重程度也是不一样,胆囊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并伴随并经常有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

而胆嚢结石,主要是由于胆囊内胆固醇结晶而生成的结石,胆结石患者通常会出现右上腹疼痛或背部疼痛,以及饱胀、恶心、嗳气、呃逆等症状。

通常情况下胆结石和胆囊炎的患者在临床上症状是比较相似的,患者都会出现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两种疾病的区别在于性质、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不同。

其中胆囊炎是由于炎症引起,表现为恶心呕吐,临床上以消炎药物治疗为主,而胆结石是由于结石引起,表现为疼痛,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准的上升,由于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工作和生活压力下对身体健康的不够重视,再加上膳食结构的变化以及酗酒人群的增多,导致胆囊炎与胆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该病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健康。

本文主要针对胆囊炎与胆结石的概念、两者分别的治疗方式以及临床超声诊断展开讨论。

1胆囊炎与胆结石的概念?胆囊炎与胆结石都是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的胆部疾病,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内结石突然梗阻或嵌顿胆囊管引起的炎症,而胆结石是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

最大的区别在于,胆囊结石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病,多数是在胆囊炎的刺激反复发作情况下,逐渐形成了胆囊结石。

胆囊是人体的一个器官,若如果饮食不规律、饮食不卫生以及食物过分油腻等,都会导致胆囊发炎的情况出现,常见的原因有结石、肿瘤等,最具特征的体征是右上腹部腹肌紧张、压痛。

胆结石也被称为胆石症,一般是因为胆道堵塞、感染导致的,由于色素、钙盐或者胆固醇的沉积,形成结石,可发生在胆囊、胆管和肝管内,随着胆汁的流动,结石有时还可以卡在胆囊颈部或十二指肠乳头处,引起右上腹痛,右后背的疼痛,吃饭后的饱涨感不适,而患者是否出现症状,主要取决于结石是否阻塞胆囊管,导致胆汁淤积和感染,其次是结石本身对胆囊黏膜的机械刺激作用。

48例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分析

48例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分析
不健全 , 对缺 氧缺血 的耐 受 性差 , 颅 内出血 后 , 易 故 容 并发 脑 梗 塞 J 。本 组 16例 患 儿 中 , 1 3 有 6例 ( 1 1. 7 % ) 发脑梗 塞 。凝 血 机 制 障碍 、 6 并 5一羟 色 胺 、 茶 儿
梗 塞 , 留脑软 化和 脑萎 缩 , 病死 率 和致 残 率偏 高 , 遗 故 因此 , 期正确诊 治 、 期预 防十分重要 。 早 早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 67 4 2

文 献标 识码 : B
Cl ia a y i n 4 a e d r y i c lAn l ss o 8 c s s El e l n Ch l c sii n o eih a i o e y tts a d Ch ll i ss t
维普资讯1
河 北 医 学
HEB EnI NE EIM CI
Vo . 3, . 1 1 1 No 1
Nov 20 7 ., 0
正确的用 药对 于预防本 病至关重 要 。
3 4 颅 内血肿对 脑组织影 响是 多方面 的 , . 血肿对 周 围
摘 要 : 目的 : 探讨 老年胆 囊炎 、 石症 发病特 点 、 胆 围手 术期 处理 、 手术 时机 、 术式选 用。方 法 : 通
过对4 8例 老 年 胆 囊 炎 、 石 症 患 者 临 床 比 较 。结 果 : 年 胆 囊 疾 病 无 合 并 症 应 尽 早 手 术 , 合 并 症 应 胆 老 有
作 好 围 手 术 期 处 理 , 量 在 4 h 内 手 术 。 结 论 : 年 胆 囊 患 者 有 其 特 殊 性 , 极 围 手 术 期 处 理 , 确 手 尽 8 老 积 正
术 时机 和 术 式 能 增加 治 愈 率 , 少 术 后 并 发 症 和 死 亡 率 。 减

胆囊结石超声学诊断心得体会论文

胆囊结石超声学诊断心得体会论文

胆囊结石超声学诊断的心得体会【摘要】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

10%-20%的人患有胆囊结石,随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升高。

目前,超声检查成为胆囊结石最普遍、最经济的发现途径。

胆囊结石按部位分为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主要为胆固醇性结石或以胆固醇石为主的混合性结石,主要见于成年人,女性常见,尤以经产妇和服用避孕药者常见。

【关键词】胆囊结石;超声图像;临床诊断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我院住院的患者576例,均为女性。

年龄32-50岁,平均38岁,38%例偶感右上腹不适,另62%例无自觉症状,查体发现胆囊疾病。

患者全部行超声、ct检查,均行手术切除病灶并有病理学诊断。

1.2 胆道超声探查前的准备及探测方法1.2.1 探查前准备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以保证胆囊、胆管内胆汁充盈,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干扰。

检查前24小时禁食脂肪食物,停用影响排空胆汁的药物。

1.2.2 探查方法在我院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7进行检查,频率为4.0-5.2mhz。

体位:患者通常取仰卧位或左侧位。

将探头置于右肋缘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移动探查,直到在肝右叶下方出现胆囊轮廓。

2 胆囊结石的化学成分及超声图像2.1 典型胆囊结石超声图像特点①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囊腔内可探及一个或数个强回声团。

②强回声团可随患者体位的改变而改变。

③在强回声团块后方伴有一条无回声暗带。

这是声束在通过结石的途径中反射、衰减和折射使能量丧失的结果。

一般在结石直径>0.3mm,超声束垂直射于结石表面时,即可形成声影。

有时结石强回声不明显,而声影显著。

壁、结石、声影三合征的出现对于结石、特别对小结石的诊断价值更高。

同时具备以上三个特征是超声诊断典型胆囊结石的可靠依据。

2.2 不典型胆囊结石超声图像特点2.2.1 胆囊内无胆汁时的结石胆囊失去正常的轮廓和形态;胆汁无回声区消失,胆囊腔被强回声及声影取代。

4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分析

4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分析

[ 5 】 王 学 珍, 郑 红光 . 黄葵 对 慢 性 肾功 能 不 全 大 鼠保 护 机制 的研 究 [ J ] . 中 国老 年学 杂志 , 2 0 0 9 , 2 9 ( 1 1 ) : 1 3 4 2 .
4 8  ̄ t 1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分析
康 忠
( 四川省安岳县康复医院 ,四川 安岳 6 4 2 3 5 0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 同术式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特点,以提 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研 究对 象,选取本院 2 0 1 0
6 3 6 ・临床研究 ・
表 1治疗 前后 S c r 、B UN、2 4 h 蛋 白尿 的 变化 ( _S - t -)
Ap r i l 2 0 1 3 , V o 1 . 1 1 , No . 1 1 体膜 ,清除非蛋 白氮 ,抑 制免疫复合物 的形成 ,抑制炎性 反应 ,调节 水钠平衡 ,产生 利尿 ,减少 蛋白尿等作用 】 ,从而有效保护 肾功 能。
进一步减低 ,促进 肾功能恶化 ;②常伴有前列腺 素 ( P G)代谢异常 , 主要表 现 为P G分泌 减少 ,血 栓 素A 2 活性 显 著增 加 ,使凝 血机 制 活 化 ,血小板功能 异常 ,血黏度增 加 ,微血管血栓 形成 ,肾脏处 于相对 缺血状态 ,肾功能 损害加重 ;③同时 也存 在免疫 系统异常 ] 。另外 , 血液黏稠度 增加还会加 重肾脏缺血缺 氧,肾小球基底膜 中硫酸类肝素 减少 ,导 致系膜细胞增殖 ,肾小球基底 膜通透性增 加 ,加重尿蛋 白, 加速 肾衰 的进程 。 前列地尔属于 天然前列腺素 ( P G )类物质 ,化学结构为具 有一个 五 碳环和 2 条侧链 的二 十碳脂肪 酸的基 本骨架 ,广泛存在 于肺 、肝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例胆囊炎、胆结石超声诊断的体会
48例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男21例(占44%),女27例(占56%);年龄30~69岁,平均
年龄48岁,其中45~69岁33例(占67.5%);病程7天~8余年,反复发作。

症状典型:
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38例,疼痛向右后背部放射性疼痛26例。

墨菲氏症阳性18例。

胆囊
大小2.8×1.4cm2~1.2×3.9cm2,胆囊结石填满型3例。

胆囊结石伴肝内胆管结石2例,其中
肝内胆管扩张1例。

胆囊炎伴息肉5例,其中伴胆囊占位病变1例。

胆囊炎伴脾大3例,
其中肝硬化伴腹水2例。

胆囊炎伴胰腺炎4例。

胆囊炎伴脂肪肝8例。

胆囊壁以大于0.3cm
为增厚,小于0.3cm为不厚。

使用SSA-240A型心腹两用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凸阵
3.75MHZ。

检查前嘱患者禁食12小时,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右前斜位或立、卧位对比检查,
于右上腹部肝区做常规纵切或横切检查。

2 结果
2.1 胆囊炎伴胆结石9例胆囊轮廓清晰,囊壁毛糙和/增厚,在胆囊暗区内见大小不等、形态
不一的单个或多个强光团,后方伴有声影。

2.2 胆囊炎伴息肉5例胆囊内可见一个或多个等回声光团,其后无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2.3 单纯胆结石20例其中3例填满型胆结石,在相当于胆囊的部位无胆囊轮廓,胆汁液暗区消失,仅见弧形光带,后方伴有成片声影。

2.4 胆囊炎伴胰腺炎4例其中3例胆囊壁的厚度超过0.5cm,声像图显示胰头、胰尾均增大,胰腺光点增粗,1例回声增强,1例呈低回声并可见主胰管宽0.3cm均可见胆总管扩张。

2.5 胆囊炎10例:其中壁厚在0.3~0.4cm有7例,壁厚>0.5cm有3例。

一例为急性化脓性
胆囊炎,胆囊壁厚0.7cm,呈双边影,胆总管增宽;1例为肝硬化并大量腹水,胆囊壁厚
0.6cm,呈双边影,胆囊漂浮于无回声中。

3 讨论
3.1胆结石与息肉:超声诊断常以声影的有无作为结石与息肉的鉴别依据。

本文20例胆结石
均有相应的声影。

声影的出现不仅证实结石的存在,也可说明结石的大小和形状。

较大的圆
形结石因声束达结石表面即全部反射,常表现为半圆形或新月形。

结石较多的时候,常堆积
于胆囊后壁或底部形成一片强回声带,而且较大结石远侧的声影使小结石隐蔽,难以分辨各
个结石。

但声影却不是结石的独具特征。

国内外文献报道,胆囊及胆道内结石如直径小于
3mm,声像难以显示。

因为结石的直径小于超声束直径,不能产生回声。

另外,结石的成分
以及结石的胆固醇晶体含量的多少,亦为影响声影的主要因素。

息肉是由于胆固醇代谢的局
部紊乱,造成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高,而沉积于胆囊粘膜固有层的巨噬细胞内,逐渐形成了
向粘膜表面突出的黄色小结节,结节的分布有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后者呈息肉样改变称为
胆固醇息肉。

其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或等回声结节,通常不超过1cm,多数有长短不等的蒂,或基底较窄,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无声影。

3.2 胆囊炎与胰腺炎:从本文4例胆囊炎伴胰腺炎的病例中可见胆囊炎尤其是急性胆囊炎往
往有合并胰腺炎的可能。

根据临床观察认为,胆总管或壶腹部的结石、蛔虫、局部水肿或括
约肌痉挛,使胆汁反流入胰腺实质内引起胰腺炎。

3.3 胆囊壁的改变:在本文48例中可观察到胆囊壁的增厚不仅由胆囊炎所致,此外还与肝硬
化低蛋白血症和门静脉压力增高以及腹水的出现有关。

(1)单纯性胆囊炎,囊壁轻度增厚,缺乏诊断性特征。

在形成化脓性胆囊炎后声像特征较明显,胆囊壁弥漫增厚,呈强回声带,
其间出现间断或连续的弱回声带,形成胆囊壁的“双边影”表现。

(2)低蛋白血症,如肝硬化
或肾病综合症,由于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渗透压相对增高,
组织液增多,导致全身组织水肿。

此时,胆囊壁增厚可能系全身水肿的一部分。

(3)不同病因所致的腹水,由于病理生理机制不同,胆囊壁声像图形态亦有区别。

恶性腹水性质多为渗出液,白蛋白水平较高,胆囊壁声像图多呈单层回声,胆囊壁增厚或不厚,内外壁不甚光滑。

良性腹水由于原发病引起门静脉高压,胆囊静脉回流受阻,体静脉压增高,低蛋白血症等病理生理变化,胆囊壁声像图表现为双层或多层回声,胆囊壁均增厚,内外壁光滑。

可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病综合症急及慢性心功能衰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