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共30套)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同步练习1及答案doc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江苏周俊根一.积累和运用(20分)1.读拼音,写汉字。
(2分)yùn niàng___ ___ lǎng rùn__ _____2.找下面一段话里的错别字,订正在文后的方格内。
(2分)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娇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侯,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象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3.填空。
(5分)①,,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观刈麦》)②,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③夜阑卧听风吹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④余忆童稚时,。
,。
故时有物外之趣。
(《幼时记趣》)⑤《核舟记》中赞叹雕刻家技艺的句子是,。
4.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句子。
(2分)信念是石,敲击星星之火;信念是火,点燃希望之灯;;。
5.阅读下面一段话,在规定字数以内回答问题。
(3分)许广平当学生时曾写过一篇论文,题目是《罗素的话》,写完后,她把论文交给鲁迅先生批阅。
鲁迅阅后写下这样几句话:“批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工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85分都批给罗素。
”鲁迅这几句批语的主要意思是(不超过18个字)6.修改短文。
(6分)我的爸爸是一个勤劳朴实的人。
他虽然没有高大的背影,也没有温柔的笑容,①但我对他的爱却很深很深。
②,爸爸总是忙忙碌碌的。
③他晚上要研究学问,白天要上班,往往一回家就钻进书房里埋头工作。
可百忙中,他总忘不了为我做点什么。
因此,每次上学前,我的水壶里总会装满开水。
记得一次测验,④我由于粗心大意和疏忽没取得理想的好成绩,妈妈骂了我一顿,可爸爸却说:“算了吧,既然错了,骂也无用,下回改正也不晚。
”当时,⑤她的骂没让我流泪,可爸爸的话却让我流泪了。
那天下午上学我出门不远,无意中回头,看见爸爸正站在阳台上目送着我。
⑥爸爸看我回头挥手说:“快走吧!”我连忙加快了脚步。
等我再次回望时爸爸的身影仍仁立在阳台上,只是变得模糊了。
苏教版初一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苏教版初一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答案1.童年的朋友chàn pú ɡū nong lòu liǔ jiá zōng tuó 2.应诅咒润惩 3.苏联自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 4.如:“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
示例:“密密”“乌黑乌黑”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有光译。
5.B 6.D理解与鉴赏1. 第一自然段:我从外祖母的谈吐和脸部表情中感受到她的和蔼可亲和温柔慈祥。
第二自然段:外祖母成为我的终身朋友。
2. 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地突出了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对我的亲切、温暖的关爱与体贴。
3.外貌描写这样的外貌描写是对外祖母人性的赞美,能够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外祖母身边那种温馨的感觉。
4.不能。
因为“睁”是描写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如果改为“瞪”,就与“微笑”的神态相矛盾了。
5.“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所以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拓展与提升1.(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2)“空”字把诗人因为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要求: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2. 一面积累与使用1.窖颓挲wù chóu chú zì2. 踱步地窖摩挲恣情/渡江窖洞婆挲咨询3.(1)E (2)A (3)F D (4)B (5)A (6)B4.①—C ②—D ③—E ④—A ⑤—B理解与鉴赏(一)1.C 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 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4.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有着意志顽强(二)1.抒情议论 2.这里的“路”是引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册[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911dc4a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0.png)
《风筝》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憔悴..()()诀.别()什.物()虐.杀()恍.然()荡漾.()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⑪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肃杀:⑫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恍然大悟:⑬我……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苦心孤诣:3.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4.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5.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6.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7.“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8.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一篇(体裁),选自散文集。
9.读微型小说《同意》,补出小说结尾。
要求:补写一句话;含蓄、简练。
秘书送进一份文件。
王厂长像往常一样拿起笔熟练地在上面写下“同意”二字。
突然,他睁大了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到了办公桌上。
第二天,。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共30套)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共30套)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共30套),一下为期中两课的练习:《冰心诗三首》同步练习1、常识填空。
冰心,原名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文学家。
课文中的三首诗分别出自她的诗集《________》、《________》。
2、默写。
(1)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母亲》一诗中两个“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朗诵并默写这三首诗,体悟三首诗表达的不同的感情。
5、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鸟巢()折叠()倘()若抛()下嫩()绿6、阅读《嫩绿的芽儿》,完成练习(原文略)。
(30分)(1)本诗所选择的三个意象是什么?这三个意象次序能否调换?(2)芽儿、花儿、果儿各自的愿望是什么?从中你能否领悟出这首诗的寓意吗?(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1、阅读小诗完成下列各题。
还是您吗老师韩笑还是您吗老师那个留长发的漂亮阿姨还是您吗老师那个戴眼镜的慈祥妈妈还是您吗老师那个银发苍苍的老祖母您默默地不说话噢正是您啊老师您默默地不说话此刻我看见满树的桃李都挂满了晶莹泪花此刻您还是默默地不说话 (引自《当代中学生诗歌散文选•绿太阳》)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的感情。
(2)、诗歌的前三节分别用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老师哪三个阶段的生活经历?2、诗歌中三次写到“默默地不说话”,从修辞的角度看,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内容上推敲,其深层含义是?3、“满树的桃李”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在这里,它指的是。
4、为什么此时“满树的桃李,都挂满了晶莹的泪花”?5、片断写作练习,试着写一首小诗,内容自定,行数不限。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 1、谢婉莹儿童《繁星春水》《嫩绿的芽儿》 2、(1)鸟儿躲到它的巢里;(2)“发展你自己!” 3、诗人巧妙地借前一个“躲”字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和感情)受到打击,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
七年级语文上册 《春》精品同步测试 苏教版

春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意思。
(1)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2)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3)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2.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你对春风有什么感受?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3.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下列句子写出了春雨怎样的特点。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2)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4.文章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
5.体会“可别恼”这句话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解析】 1.该题考查语境义的问题,要注意在语言环境中去正确理解。
2.朱自清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巧妙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春风形象化了。
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对春风的感受人们还是一致“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一道题目既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是考查学生的想像力,因而有一定的难度。
3.要根据作者的描写,结合自己对春雨的印象,来细细体会。
4.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这种开放性的题型会越来越多,平时要注意多积累。
5.这句话是紧承前一句话说的,体现了作者对春雨的由衷喜爱。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共20份) 苏教版6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我的思念是圆的》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咽下B.咽喉C.狼吞虎咽D.咽唾液答案:B解析:分析:B项“咽”读yān,其他都读yàn。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三首咏月诗的相同点是( )A.中秋咏月B.思念亲人C.盼望团聚D.赞美月亮答案:ABC解析:分析:除了D项,其余全部是三首咏月诗的相同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3.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的时代,都表达了()之情。
A.相思B.赏月的欣喜之情C.过节的兴奋之情D.对亲人的祝福答案:A解析:分析:三首咏月的诗虽然写于不同年代,但有共同的对中秋夜的相思之情。
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4.三首咏月诗的不同之处( )A.时代不同B.形式不同C.所咏之月不是八月十五D.内容不同答案:ABD解析:分析:三首咏月的诗都是写于八月十五,但是时代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也有所侧重。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的比较鉴赏能力。
5.由“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我们可以联想到()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答案:A解析:分析:诗句的意思是无论相距多远,都能共享一轮圆曰。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6.“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由此句我们可以想到苏轼《水调歌头》里的()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答案:D解析:分析:月圆之夜,亲人确不能团聚,所以可以想到月的阴晴圆缺,人的悲欢离合。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7.“我的思念是圆的”,“圆”指的是()A.团圆、团聚B.圆满C.圆月D.圆圈答案:A解析:分析:“我的思念是圆的”,形象地表达作者渴望亲人团聚之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答案苏教版2020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答案苏教版2020第一单元亲近文学一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前预习1.quán chōnɡ jǐnɡ 裨缩徘huái 耸2.(1)指能够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领域。
3.(1)亲近阅读增长提升丰富(2)示例:不管是散步,还是游泳,不管是旅游,还是读书,都使人身心放松。
4-5.略二、课堂练习1.C2.(1)删除“只有”(或把“只有”改为“只要”;或删除“一”并把“就”改为“才”)。
(2)把“改进”改为“提升”。
3.拥有“硕士”“博士”或更高的学位从不阅读文学作品4.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5.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升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6.不能。
因为三个加点词之间存有着逻辑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三、巩固拓展1.(1)参考示例一:了解家乡自然环境,感受家乡民风民俗,探寻家乡历史文化,这就是我一名文学爱好者参加“母亲河溯源”活动的心愿。
参考示例二:我是青龙河畔一棵小树,渴望把根须深深地扎进家乡丰饶的土地,汲取家乡的文化乳汁。
请允许我参加“母亲河溯源”活动吧!(2)示例一:追溯青龙源头活水,探寻家乡历史文化。
示例二:寻根溯源了解青龙,奋发图强报效家乡。
(3)示例:建议这次活动多走访青龙河沿岸历史悠久的村落,注意收集整理濒于失散的历史资料。
建议将这次考察采访的材料整理出版,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3.她曾给了他成为一名作家的信心。
4.四个字,它们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5.对什么事都缺乏自信心。
6.不能,因为“增加”表示数量的增加,“开阔”表示范围的增大,和主语刚好搭配。
7.揭示中心。
8.反问强烈表达出这寥寥数语对达尔科夫一生的巨大作用。
二繁星一、课前预习1.nà jì 昧霎坠2.巴金小说散文家春秋3.示例:望着故乡的一切,我就动情地流下眼泪,仿佛回到了几年前的老家似的。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及答案苏教版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及答案苏教版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及答案苏教版关于七年级上册苏教版的语文测试题是怎么样的呢?如果你需要的话,那么来看看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及答案苏教版,欢迎大家来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及答案(苏教版)一、基础知识及运用(43分)1、请根据下列语境据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白驹( )过隙,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我们上船时接受了前人的赠礼,这对我们大有bì( )益。
一个人只有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安恬中学会摒( )弃,并经过努力的实践,才可能jī( )身于世。
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
2.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A.“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B. 你去,还是我去?C. 都复习好了吗?这次期中考试。
D. 我想知道他为什么没有来?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4分)A. 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B.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 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D.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分)A. 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
B. 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C.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听着这位勇擒歹徒的英雄的动人报告。
D. 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幸福、快乐是没有统一答案的。
,。
每个人对每一件事物、每一天的生活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A、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B、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共30套)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共30套),一下为期中两课的练习:《冰心诗三首》同步练习
1、常识填空。
冰心,原名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文学家。
课文中的三首诗分别出自她的诗集《________》、《________》。
2、默写。
(1)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一诗中两个“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朗诵并默写这三首诗,体悟三首诗表达的不同的感情。
5、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鸟巢()折叠()倘()若抛()下嫩()绿
6、阅读《嫩绿的芽儿》,完成练习(原文略)。
(30分)(1)本诗所选择的三个意象是什么?这三个意象次序能否调换?(2)芽儿、花儿、果儿各自的愿望是什么?从中你能否领悟出这首诗的寓意吗?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1、阅读小诗完成下列各题。
还是您吗老师韩笑还是您吗老师那个留长发的漂亮阿姨
还是您吗老师那个戴眼镜的慈祥妈妈
还是您吗老师那个银发苍苍的老祖母
您默默地不说话噢正是您啊老师您默默地不说话
此刻我看见满树的桃李都挂满了晶莹泪花
此刻您还是默默地不说话 (引自《当代中学生诗歌散文选•绿太阳》)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的感情。
(2)、诗歌的前三节分别用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老师哪三个阶段的生活经历?
2、诗歌中三次写到“默默地不说话”,从修辞的角度看,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内容上推敲,其深层含义是?
3、“满树的桃李”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在这里,它指的是。
4、为什么此时“满树的桃李,都挂满了晶莹的泪花”?
5、片断写作练习,试着写一首小诗,内容自定,行数不限。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 1、谢婉莹儿童《繁星春水》《嫩绿
的芽儿》 2、(1)鸟儿躲到它的巢里;(2)“发展你自己!” 3、诗人巧妙地借前一个“躲”字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和感情)受到打击,总会在母爱
中得到慰藉。
这种自然的联想与巧妙的类比,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4、略。
5、
cháodiétǎngpāonèn 6、(1)三个词不能互换,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
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这三节诗内容上是递进关系,“芽儿”“花儿”“果儿”的排列顺序,是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顺序,也暗指青年的成长过程。
(2)《嫩绿的芽儿》讴歌了青春
的健美和活力,赞美了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催人向上,给人以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富有积极意义。
(3)略。
课后能力提升: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的热爱、崇敬、赞美以及对老师逝世的悼念。
(2)青年时代、中年时代、老年时代。
2、反复,含蓄的表现了老师已经逝世。
3、满树的桃李运用了比喻,它指老师的学生。
4、学生们为老师的精神所感动,内心充满了深深
的敬意与感激。
5、略。
《安恩和奶牛》同步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1)羞怯()(2)干瘪()(3)七皱八
褶()(4)撂下()(5)木屐()(6)锃()亮(7)嶙峋()(8)翩然()(9)腼腆( ) (10)翕()动 2、解释下
列词语。
(1)端详-- (2)瑕疵-- (3)腼腆-- (4)锱铢必较-- (5)熙来攘往-- (6)踌躇-- (7)瘦骨嶙峋-- (8)死乞白赖-- 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下列横线上。
(1)周围一片嘈杂_____(喧闹热闹喧哗)。
(2)连半根杂毛也没有,可以看得出来,它是出身真正高贵的(纯粹纯洁纯朴)良种。
(3)不久就有人来(看望端详探望)它,用手指摸摸它那刷洗得干干净净的皮毛。
(4)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迫不及待理所应当理直气壮)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
4、填空。
(1)本文体裁_____,作者_____,他是_____(国籍)小说家、诗人,曾经获得过 _____奖,代表作品
有_______________等。
(2)请仔细阅读文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故事内容。
1、小说最后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出解释后,集市上的人有怎样的反应?请续写一个结尾。
2、这篇小说通过对安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出安恩鲜明的个性。
请同学们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动作、语言、外貌、心理)写写你所熟悉的他(她),要求个性鲜明, 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 1、(1)qiè (2)biě(3)zhě (4)liào (5)jī(6)zèng(7)línxún(8)piān (9)miǎn tiǎn(10)xī 2、(1)仔细看。
(2)瑕,玉上的斑点;疵,小毛病。
指人的小过失或事物的缺点。
(3)害羞。
(4)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形容非常小气。
也比喻气量狭小。
(5)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6)犹豫不决。
(7)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8)指为了达到目的,没完没了地纠缠。
4、(1)小说约翰尼斯延森丹麦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等。
(2)心地善良的安恩养着一头健壮的奶牛,虽然她并不富有,但是因为这头奶牛太孤独,她就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散心。
虽然好多人想用大价钱来买她的牛,但都被他拒绝了。
课后能力提升: 1、略。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