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BCH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合集下载

蓖麻毒素A链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其活性

蓖麻毒素A链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其活性
M arne B e h i ot c nolgy, Iiny nga g 2 00 Chi ) 0 a u n 22 5, na
Ab ta t T h a ge f t s s u s O c e e t l ni g a d e p e so f rcn A c i ne s r c : e t r t o hi t dy i t a hiv he c o n n x r s i n o ii han ge
港 22 0 ) 2 0 5
摘 要 :为 了实现 蓖麻 毒 素 A链 基 因( t ) 克 隆表 达 , ra 的 制备 有 高生 物 活性 的 重组 蓖麻 毒 素 A 链 蛋 白( TA), 助重 组腺病 毒 介导表 达 的 R B进入 细胞 , R 借 T 发挥 R A 的细胞 毒 作 用 , 测其 活性 。 T 检 重 组质 粒 p T 2 sR E 3 aHi TA 能正 确表 达 RT 融合 蛋 白 , 对分 子质 量约 4 0 , 升 细菌培 养物 — A 相 70 0 每 回收约 5 0mg的纯化 蛋 白质 ,在 有 R TB表 达 的 系列 中, 细胞 死 亡 率 明 显 上 升 , 高 可达 5 ~ 最 0 6 。说 明利 用 p T3 a表达 系统 可 以 快速 获得 大量 有 高生 物 活性 的可 溶 性 R O E 2 TA 融合 蛋 白质 。 以腺 病毒 为载 体表 达 R TB可 以帮助 RT 进 入 细胞 , A 对细胞 发挥 毒性 作 用 。
第2 9卷 第 1期 21 O 0年 1月
食 品 与 生 物 技 术 学 报
J u na o c e e a d Bi tc no 0 y o r lofFo d S inc n o e h 1 g

基于QTL定位的蓖麻株高性状遗传解析

基于QTL定位的蓖麻株高性状遗传解析
矮化育种实现了水稻和小麦产量的突破性增长[1-2]。 目前, 小麦中已有25个主效Rht (reduced height)基因被命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759), 广东省教育厅项目[粤财教(2009)109 号]和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cxsy200915) 资助。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殷学贵, E-mail: yinxuegui@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969505210@ ** 同等贡献(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 Received(收稿日期): 2013-09-18;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4-01-12;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4-02-14.
Genetic Analysis of Traits Related to Plant Height in Ricinus communis L. Based on QTL Mapping
LIU Chen**, LU Jian-Nong**, YIN Xue-Gui*, BI Chuan, WEN Dan-You, ZHENG Jun, LIU Shuai, SHI Zhuo-Xing, and CHENG Yue-Xiang
蓖麻具无限生长习性, 其株高(plant height, PH)与生
育期紧密相关, 是后期表达的复杂数量性状。一年生情况 下, 一般在二级分枝穗停止伸长时测量。主穗位高 (bearing height of primary raceme, PRH)、主茎节数(node number of main stem, MSNN)、主茎节长(length of main stem internode, MSIL)是株高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环境影 响相对较小, 为早期表达的性状, 在主穗停止伸长时即可 测量。本文利用2个高×矮组合的F2群体对蓖麻的株高、主 穗位高、主茎节数、主茎节长和主茎茎粗(简称茎粗, 下 同)(main stem diameter, MSD)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和QTL 定位, 以期为揭示蓖麻株高遗传和矮化育种提供参考。

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6.9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6.9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b s i l n n n o e o e n o 9 a io a i s wi e c e l c l rwe g to . D A a e a e par o g a d e c d s a pr t i f m n c d t a pr dit d mo e ua i h f9 8 k 7 h lt
b t e r V a d 1 n e tNP n c t d t a e P r V 1 . a 9% a d 1 O% { e t i s wi h to e we n Pc NP n 2 i s c Vs idia e h t h c NP ' 9 h s 5 t 6 n O d n ie t t a f t h
3 30 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100; 多角体病毒( hl a acnharii ul pl er i s P r P ) P ismi y t in n c oo hdo r , cN V 分子信息的 目的, o i c e y vu
F I in Mig ’ L n S N W e— E a — n J I Big HE i De (A a e f giu ua c n e f z o i ,H z o hj n 10 0,C ia ’ c d myo A r l rl i c so h u Ct u h uZ ea g3 3 0 ct S e Hu y i h ; n
。 c o l fLf ce c S h o i S in e,So c o U ie st S z o i g u2 5 2 ,C i ) o e o h w nv r i y u h uJa s 1 1 3 hn n a

Ab ta t T bai mo e moe ua no main o i s mi y ti ,, u e p Ih d o i s ( c NP , src o o t n r lc lrif r t fPhl a a c nha r 门 n cIo oy e rvr o o 0 u P r V)

蓖麻毒素B链的克隆表达与鉴定

蓖麻毒素B链的克隆表达与鉴定

蓖麻毒素B链的克隆表达与鉴定邢丽杰;罗小玲;马青原;刘文森【期刊名称】《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年(卷),期】2009(028)001【摘要】采用PCR法扩增出蓖麻毒素B链基因,并将其与PMD18-T克隆载体相连接,经序列分析正确后插入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RTB,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入BL21感受态中,经IPTG于37℃诱导表达后,得到的融合表达的目的蛋白质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 000,利用Western与间接ELISA鉴定证明,其具有抗原性,为制备RTB单克隆抗体及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打下基础.【总页数】4页(P127-130)【作者】邢丽杰;罗小玲;马青原;刘文森【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军事医学科学院十一所,吉林,长春,130062;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军事医学科学院十一所,吉林,长春,130062;军事医学科学院十一所,吉林,长春,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56【相关文献】1.蓖麻毒素A链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其活性 [J], 王洪斌;董丹;许冰;周向红;阎斌伦2.α-SEA型地中海贫血标志蛋白zeta链蛋白的克隆表达与鉴定 [J], 唐磊;赵文忠;卢晓;徐湘民;富宁3.抗CD3单链抗体基因克隆表达及生物活性鉴定 [J], 陈秀芹;阎锡蕴4.HLA-B2704重链胞外功能区基因片段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初步鉴定[J], 于坤;袁方;代东发;梁飞;刘楠;赵晓;郝玉娜;奚永志;孙玉英5.重组蓖麻毒素A链的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应用 [J], 郭建巍;王顺涛;郭黎明;冯健男;马骢;沈倍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蓖麻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亲本SNP多态性分析

蓖麻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亲本SNP多态性分析

蓖麻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亲本SNP多态性分析杨俊芳曹越王宙王亚张宏斌赵宜婷王宏伟摘要:为了筛选最正确构建蓖麻高密度遗传图谱的亲本组合,以农艺性状差异较大的蓖麻两性系L1为父本,镶嵌型雌性系HCH3和HCH1分别为母本,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WG〕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2组亲本进行NP标记多态性分析。

结果说明,2组亲本间多态性标记均比拟丰富,其中以HCH1为母本的组合2的亲本多态性更佳,NP多态性标记总数为581158个,可用aa某bb型NP标记为181791个。

最正确亲本组合确实定为构建蓖麻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多种农艺性状定位和基因挖掘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在蓖麻上关于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者也较少。

国内学者毕川等最早开始蓖麻图谱构建工作[9],2022年构建了第1张相对完整的遗传图谱[10],共331个标记〔317个R、7个RAP标记、3个RAP标记、3个形态学标记、1个IR标记〕分布在10个连锁群上,覆盖1164.73cM基因组,平均标记间隔为3.63cM。

2022年又新构建了1张R标记遗传图谱并对蓖麻雌性复杂性状进行了定位[11]。

2022年Tomar等通过遗传群体筛选出141个〔RAPD、IR、R〕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找到了关于蓖麻抗枯萎病的2个QTL[12]。

2022年Tomar等筛选出336个〔RAPD、IR、R〕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并定位到了与蓖麻木炭腐病相关的新型QTL[13]。

2022年Yu等基于GB测序技术对200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进行测序分析,构建了10个连锁群〔LG〕的高分辨率遗传图谱包含8896个高质量的NP,覆盖1852.33cM基因组,筛选到了16个控制种子大小和质量的QTL[14]。

近年来,随着第2代测序技术迅速开展和测序本钱的降低,高通量测序技术为植物基因型鉴定和遗传作图带来了方法上跨越式的突破[15]。

以NP标记为代表的新一代分子标记大批量地用于植物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16-19]。

蓖麻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其进化分析

蓖麻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其进化分析
9 ~ 1 1 ] 域, 但锌指结构为 C H C型 [ 。自 1 9 9 4年首先在 2 1 2 ] 甘薯( I p o m o e ab a t a t a s ) 中被发现 [ , WR K Y转录因
2 结果与分析
2 . 1 WR K Y基因的鉴定与分类 搜索表明, 在最新释放的 p h y t o z o m ev 7 . 0中( 虽 然截至 2 0 1 2年 7月, p h y t o z o m e 已升级到 v 8 . 0 , 但该 版中蓖麻的基因组序列与注释没有更新) , 总共有 6 2个 基 因 被 注 释 为 WR K Y 转 录 因 子。 其 中, 2 9 8 4 8 . m 0 0 4 5 4 2 无 WR K Y结构域, 因其与拟南芥中 的A T 4 G 3 1 8 0 5 . 1( 本应为 m y o s i nh e a v yc h a i n-l i k e p r o t e i n , 但在 T A I R 1 0中被错误注释成 WR K Yf a m i l y )相 似 性 高 而 被 错 误 注 释;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f a c t o r 2 9 7 4 7 . m 0 0 1 0 8 1 和2 9 7 5 7 . m 0 0 0 7 0 8具有完整的读码 框, 但 无 WR K Y 结 构 域,因 其 与 拟 南 芥 中 的 A T 4 G 1 2 0 2 0 . 2( A t WR K Y 5 0 ) N端 的 N B S-L R R结 构域相似性高而被错误注释; 2 9 7 0 9 . m 0 0 1 1 7 1无完 整 的 WR K Y 结 构 域,因 其 与 拟 南 芥 中 的 A T 2 G 4 4 7 4 5 . 1( A t WR K Y 1 2 ) 相似性高而被错误注 释;虽 然 2 9 7 4 0 .m 0 0 0 4 7 4 与 一 WR K Y 蛋 白 2 9 8 4 2 . m 0 0 3 5 5 5 的相似性高达 5 5 %,但 同 样 无 WR K Y结构 域; 3 0 1 3 1 . m 0 0 6 8 5 0与 4 3 9 5 1 . m 0 0 0 0 1 6 为同一基因, 因其第一内含子未测通而被错误注释; 2 9 6 4 4 . m 0 0 0 1 8 6与 2 9 6 4 4 . m 0 0 0 1 8 7为同一基因的两 个片段, 因基因组测序时一碱基 G缺失造成移码突 2 9 9 4 9 . 变而 被 错 误 注 释 ( 邹 智,待 发 表) 。另 外, m 0 0 0 1 2 3含有 2个 WR K Y 结 构 域, 但未被正确注 释。这样, 从蓖麻的基因组和 E S T s 序列中鉴别出并 用于后续分类与系统命名的 WR K Y基因共计 5 6个 ( 表1 ) 。从基因结构看, 这些基因包含 1~ 5个内含 子不等, 编码区基因长度在 6 3 3~ 61 3 6之间, 编码 氨基酸最少的为 1 0 3个( 2 8 0 4 0 . m 0 0 0 0 3 ) , 最多的为 7 3 3个( 2 8 9 6 6 . m 0 0 0 5 2 4 ) 。就表达 特 性 而 言, 虽然 注释 号 为 2 9 8 4 8 . m 0 0 4 4 6 4的 W R K Y基 因 在 N C B I E S T库含有 4 6条 E S T s , 但大部分 R c W R K Y基因在公 S T 。就 W R K Y基因 共数据库中暂时还缺乏相应的 E 的分布而言, 在蓖麻基因组测序释放的 2 5 , 8 0 0s c a f f o l d s 中, 有3 9条 s c a f f o l d s ( 由于 s c f _ 1 1 0 6 1 5 9 2 9 8 5 6 6 是s c f _ 1 1 0 7 0 0 1 3 1 5 1 3 6的部分序列, 故只计 1条) 存 在 W R K Y基 因, 其 中, s c f _ 1 1 0 6 1 5 9 2 9 0 4 1 6有 5个 W R K Y基因分布。

蓖麻PsbO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蓖麻PsbO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第2 8 卷 第 4 期
2 0 1 3 年7 月
内蒙古 民族大学学 报( 自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U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a t i o n li a t i e s
列, 进行序列 比对找 出氨基酸序列保守 区设计 简并引物 , 通过R T — P C R 扩增 目的片段 , 纯化后克隆到 T — V e c t o r
中测序 , 获得蓖麻的P s b O基 因, 对其 基因序列进行分析 . 了解到其长度为 1 0 8 1 b p , 5’ 非编码 区为 1 0 b p , 3’ 非编 码 区为 2 7 3 b p , 编码 区长 7 9 8 b p , 编码 2 6 6 个氨基 酸. 序列分析结 果表 明, 蓖麻 P s b O基 因编码 的氨基酸序列 与已 公布 的其他植物 中克隆到的P s b O氨基酸序列有较 高的同源性. 、 [ 关键词] 蓖麻 ; P s b O基因 ; 克隆 ; 序列分析 [ 中图分类号] Q 7 8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1 — 0 1 8 5 ( 2 0 1 3 ) 4— 0 0 4 2 0 — 0 4
l e n g t h o f c l o n e d P s b O w a s 1 0 8 1 b p,5 ’ n o n c o d i n g r e g i o n w a s 1 0 b p, 3 ’ n o n c o d i n g r e g i o n wa s 2 7 3 b p a n d c o d i n g r e g i o n wa s 7 9 8 b p, i t c o u l d e n c o d e 2 6 6 a mi n o a c i d s .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s e q u e n c e c o mp a r i s o n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t h e a mi n o a c i d s s e -

蓖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鉴定

蓖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鉴定

蓖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鉴定
王志华
【期刊名称】《医学检验与临床》
【年(卷),期】2009(020)004
【摘要】目的制备抗蓖麻毒素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性.方法以甲醛处理的蓖麻毒素毒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融合细胞有限稀释法克隆、克隆化杂交瘤细胞株的亚类鉴定等方法筛选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用杂交瘤细胞株诱生小鼠腹水,应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进行单抗的纯化,并对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4株可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2F6、4D3、1E4和1C7,诱生的腹水效价分别为1:1×107、1:1×106、1:1×105、1:1×106,亚类鉴定表明2E6为IgG1,其余3株均为IgG2h;特异性鉴定显示它们与多种毒素均无交叉反应,经过亲和层析,获得了纯化的单抗.结论获得了特异性的蓖麻毒素单克隆抗体,为建立蓖麻毒素的检测及纯化方法奠定了基础,其中2E6的效价最高,可作为检测蓖麻毒素的核心试剂.【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王志华
【作者单位】威海口腔医院,山东,威海,264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鲢鱼小清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2.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MPB64小鼠单克隆抗体制备、纯化及鉴定
3.相思子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鉴定
4.异常凝血酶DCP基因克隆表达、纯化及单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5.重组蓖麻毒素A链的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蓖麻BCH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冯紫洲;李平;张继星;陈永胜【摘要】β-carotene hydroxylase(beta-carotene hydroxylase, BCH)is an anabolic plant carotenoid key enzym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plant resistanc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Using RACE Technique to obtain 3' region and 5' region. Design the whole primer to obtain the whole sequence of BCH. The results showed:The gene coding re-gions consists of 912 bp, which can encode 303 amino acids. The BCH has 10 typical conserved histidine sites(h)ofβ-carotene hydroxylase protein. It belongs to the transmembrane protein. Campared the BCH with otherβ-caro-tene hydroxylase protein, it has high homology coincident index reached73.43%.%β-胡萝卜素羟化酶(beta-carotene hydroxylase, BCH)是植物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中的关键酶,在植物抵抗逆境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RACE方法克隆了蓖麻BCH基因的3'端和5'端片段.最后设计全长引物获得蓖麻BCH全长序列.结果表明:蓖麻BCH基因的编码区的核苷酸数为912bp,推测编码303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蛋白的10个保守的组氨酸位点(h);属于跨膜蛋白.蓖麻BCH蛋白与其它植物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蛋白有较高同源性,一致指数达73.43%.【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1)005【总页数】8页(P408-415)【关键词】蓖麻;RACE;β-胡萝卜素羟化酶;克隆【作者】冯紫洲;李平;张继星;陈永胜【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43;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43;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蓖麻(Ricinus communis L.)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的一种,籽粒中油脂含量可达50%以上,因其含油量极高而被作为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1〕.蓖麻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有丰富的工业用途〔2〕,如叶片可以养蚕;茎秆可以造纸;脱毒的蓖麻饼粕可以制成植物高蛋白饲料;蓖麻油更是生产高级润滑油的原料.因此,蓖麻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4〕.β-胡萝卜素羟化酶(beta-carotene hydroxylase,BCH)是植物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中的关键酶,催化β-胡萝卜素经中间产物β-隐黄素(β-cryptoxanthin)合成一种玉米黄素(zea-xanthin).强光胁迫下植物过量吸收光能时,玉米黄素能够促使植物以热能等形式释放多余的能量,抑制单线态活化氧的生成,防止光氧化对植物细胞的破坏,起到光保护的作用〔5〕.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BCH)的表达,影响着植物的抗逆性.如Lagarde等〔6〕得到了过表达该基因的蓝藻,章丽等〔7〕获得了过表达基因的盐生杜氏藻,Davison等〔8〕研究了过表达该基因的拟南芥植株,这些转基因植物抵抗强光、紫外线和高温等非生物胁迫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许峰等〔9〕对转盐生杜氏藻BCH基因烟草的耐盐性做了较为系统地研究,发现转基因烟草的耐盐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表明BCH基因在植物抵抗盐胁迫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植物BCH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该基因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为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试验利用RACE方法克隆了蓖麻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系统地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详细地了解其蛋白生理生化性质.克隆和分析这一基因为我们研究蓖麻BCH基因结构功能方面的应用创造条件,为提高蓖麻抗逆能力提供可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1.1 材料蓖麻种植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516室,品种为通蓖5号,取新鲜叶片为供试材料.1.2 方法1.2.1 蓖麻叶片总RNA的提取使用改良的Trizol提取法提取总RNA〔10〕,几乎没有DNA和蛋白质的污染,其纯度较高而具有较好的效果.1.2.2 3'RACE扩增根据其他植物上的BCH蛋白的保守序列设计,设计3'RACE简并引物:BMBCH3'-1:5'-TWTTRTNGGYAGMTGGMGKGYGGA-3'(V=C/G;W=T/A/C;R=T/A;Y=C/G/A;B=C/G/T).反应按照3'-Full RACE Core Set with PrimeScript™RTase(6106,Takar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使用3'RACE Adaptor(来自3'-Full RACE Core)为反转录引物进行反转录,反应条件:42℃60m in;70℃15min;4℃保存.第一轮PCR利用引物BMBCH3'-1和3'RACE Outer Primer(来自3'-Full RACE Core),反应条件:94℃3min;94℃30s, 55℃40s,72℃60s,20个循环;72℃10min;4℃保存.第二轮PCR利用引物BMBCH3'-1和3'RACE Inner Primer(来自3'-Full RACE Core),反应条件:94℃3min;94℃30s,58℃40s,72℃60s,30个循环;72℃10min;4℃保存.1.2.35 'RACE扩增利用前阶段试验已经克隆得到的蓖麻BCH3'端基因片段,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 primer 5设计:BMBCH5'-1:5'-GACCTTCTCTTGGTCGATGGTGAGA-3';BMBCH5'-2;5'-ACCCACAGCAGCCCCTACGGATAGA-3'.反应按照5'-Full RACE Kit with TAP(6107,Takar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使用Random 9 mers (来自5'-Full RACE Kit)为反转录引物进行反转录获得cDNA第一条链.第一轮PCR利用引物BMBCH5'-1和5'RACE Outer Primer(来自5'-Full RACE Kit),反应条件:94℃3min;94℃30s,55℃40s,72℃60s,20个循环;72℃10min;4℃保存.第二轮PCR利用引物BMBCH5'-2和5'RACE Inner Primer(来自5'-Full RACE Kit),反应条件:94℃3min;94℃30s,58℃40s,72℃60s,30个循环;72℃10min;4℃保存.1.2.4 BCH基因全长的克隆采用DNAMAN软件对测定的核苷酸5'端和3'端序列进行电子序列的拼接合并,从而获得cDNA全长,在该基因编码区域的两端设计全长特异性引物:BMBCHQC5'-1:5'-ATGGCGGCTGGACTATCCGCCGCGCC-3';BMBCHQC3'-1:5'-TCATCTACCATTGTATGATTTTTTTCTC-3'.反转录使用Oligo dT为引物,反应条件65℃5min;42℃60min;70℃5min;4℃保存.PCR扩增利用引物BMBCHQC5'-1和BMBCHQC3'-1,反应条件:94℃3min;94℃30s,55℃40s,72℃60s,30个循环;72℃10min;4℃保存.1.2.5 BCH序列分析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克隆获得蓖麻BCH基因cDNA序列完整开放阅读框.利用TMHMM、DNAMAN等生物学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2.1 蓖麻叶片总RNA活性的检测将提取好的蓖麻总RNA用DEPC水进行10倍稀释,然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度,结果如下:2.2 RcBCH基因3'端克隆以反转录液为模板,利用保守区设计上游简并引物(BMBCH3'-1)与3'-Full RACE Core中的巢式锚定引物进行套式PCR扩增,可进行多步套式扩增,得到一条近650bp的特异性DNA片段(图2).2.3 RcBCH基因5'端克隆利用前阶段试验已经克隆得到的蓖麻BCH3'端基因片段,设计引物BMBCH5'-1和BMBCH5'-2与5'-Full RACE Kit with TAP中的巢式锚定引物进行套式PCR扩增,可进行多步套式扩增,得到一条近750bp的特异性DNA片段(图3).2.4 RcBCH基因cDNA全长ORF克隆利用DNAMAN软件对已经获得的目的基因3'端序列和5'端序列进行电子拼接,从而得到BCH全长序列.在该序列ORF(open reading frame,ORF)两端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约为1000bp的BCH cDNA基因编码区序列(图4),该序列的长度符合两引物间序列的长度.2.5 RcBCH基因ORF分析利用DNAMAN软件对获得的BCH基因全长序列进行分析(图5,6).包括912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可推测编码303个氨基酸的多肽.2.6 RcBCH蛋白保守区分析克隆得到BCH基因全长序列,利用NCBI的Conserved Domains(/Structure/ cdd/wrpsb/cgi)预测基因保守区,结果表明BCH含有脂肪酸羟化酶家族保守区,表明BCH与这些家族的蛋白具有相似的功能,是蓖麻的一种脂肪酸羟化酶(图6).2.7 RcBC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利用DNAMAN软件对RcBC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CH蛋白的分子量为34.158KDa,等电点(pI)值为9.32,pH7.0时电荷为8.55.预测蓖麻BCH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疏水性,结果表明(图7),该蛋白多肽链整体表现为疏水性,可确定为疏水性蛋白.运用SOPMA软件预测RcBCH蛋白的二级结构,表明该蛋白含约40.92%的α-螺旋,17.49%的延伸链,7.26%的β-转角,34.32%的无规卷曲(图8).2.8 RcBC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与系统发育分析将获得的蓖麻RCH蛋白氨基酸序列在NCBI网站上运用Blastp对序列进行在线对比,发现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β-胡萝卜素羟化酶蛋白有非常高的相似度.其中,与麻风树的BCH蛋白(Jatropha curcas, XP_012090186.1)一致性最高,达到84%;其次与可可BCH1蛋白(Cacao,XP_007038805.1)的一致性达到了78%(图9).利用DNAMAN软件对蓖麻BCH与麻风树(Jatropha carcasL,XP_012090186.1)、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KRH08862.1)、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NP_001313021.1)、胡杨(Populus euphratica,XP_011046016.1)、苹果(Malus pumila,XP_008343769.1)、葡萄(Vitis vinifera L,XP_002273581.1)、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P_194300.1)、番木瓜(Carica papayaL,ADZ14893.1)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蛋白氨基酸序列对比(图10).结果表明,蓖麻的BCH蛋白与所选取植物一致指数(Identity)为73.43%,可推测它们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图中“h”为β-胡萝卜素羟化酶蛋白的10个保守的组氨酸位点.从GenBank中搜索一些有代表性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蛋白氨基酸序列,利用DNAMAN软件对不同来源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蛋白之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图11).结果表明,RcBCH基因编码蛋白与同为大戟科的麻风树的亲缘关系最近,达到86%;其次是胡杨,与大豆、苹果、拟南芥的亲缘关系较远.2.9 RcBC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结构域分析利用软件TMHMM对蓖麻BCH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跨膜区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RcBCH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共有4个跨膜结构区(图12).蓖麻BCH蛋白的4个跨膜结构域与其它植物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蛋白高度相似.经RACE法克隆得到912bp的蓖麻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cDNA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序列,推测其可编码303个氨基酸的多肽.蓖麻BCH蛋白含有典型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蛋白的10个保守的组氨酸位点(h);经跨膜分析后推断该基因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存在4个跨膜结构域与其它植物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蛋白相当,属于跨膜蛋白;对其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发现其属于疏水性蛋白;在NCBI网站BLASTp对蓖麻BCH与植物中已克隆的BCH蛋白序列比对发现,蓖麻BCH与其它植物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蛋白具有较高同源性,一致指数达73.43%.随着β-胡萝卜素羟化酶蛋白研究的深入,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在多种植物中被克隆和表达分析,这有利于在分子水平鉴定β-胡萝卜素羟化酶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β-胡萝卜素羟化酶在抵抗强光、紫外线、高温和盐碱等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该基因,并转化到蓖麻植株内,以培育出抗逆效果显著的蓖麻新品种.〔1〕郑鹭,祁建,陈绍军,等.蓖麻遗传育种进展及其在生物能源与医药综合利用潜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09): 109-113〔2〕严明芳,谭美莲,严兴初,等.蓖麻的离体再生培养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05): 541-544.〔3〕林岩陆,建飞,周桂生.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中国蓖麻产业发展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9):124-127.〔4〕孙振钧,吕丽媛,伍玉鹏.蓖麻产业发展:从种植到利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5(06):341-344.〔5〕Adams B D,Gilmore A M,Adams W W.In vivo functions of carotenoids in higher plants〔J〕.Faseb Journal,1996,10(4): 403-412.〔6〕Lagarde D,Beuf L,Vermaas W.Increased Production of Zeaxanthin and Other Pigments by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iques to Synechocystis sp.Strain PCC 6803〔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0,66:64-72.〔7〕章丽,龚一富,刘晓丹,等.盐生杜氏藻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chyb)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1(8):920-930〔8〕Davison P A,Hunter C N.Horton P.Overexpression of beta-carotene hydroxylase enhances stress tolerance in Arabidopsis〔J〕.Nature,2002,418(6894):203-206.〔9〕许峰,龚一富,刘林,等.转盐生杜氏藻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chyb)烟草的获得及耐盐性鉴定〔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5,23(9):1149-1156.〔10〕张继星,刘鹏,黄凤兰,等.蓖麻总RNA提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1):540-5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