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艺操作程序关键控制点

生产工艺操作程序关键控制点
生产工艺操作程序关键控制点

生产作业控制制度

一、销售部依据市场需求及客户要求,下达《生产制造单》至生产车间。

二、技术部负责编制《产品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各工序操作员严格依据《产品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当因相关因素的改变而需更改《作业指导书》时,则依据《文件和资料控制制度》进行相应的更改。

三、设备质量的控制依据《生产设备控制制度》执行。

四、品管部负责跟进每一工序工艺执行情况,当发现有违反工艺操作或不规范操作时,应予以纠正。

五、品管部负责对每一质量控制点的工序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并负责对工序产品的放行。

六、对有技能培训要求的工序,应组织此类工序人员的培训、考核。只有经培训及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上岗操作,定员定岗,品管部负责本工序人员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当发现人员质量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其作业,并提出人员培训申请,实施培训事宜。当因相关因素的改变而需更新岗位技能时,则对人员进行重新培训。

七、对特殊过程的控制应由具备资格的操作者完成,且定员定岗。

八、附相关文件:

《作业指导书》

《产品工艺流程图》

《批生产指令》

《批生产记录(生产前)》

《批生产记录(生产中)》

《工艺流程图》

《配料操作规程》

《灌装/包装操作规程》

洗发液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前的准备:

1、清洗加热搅拌机,搅拌机干净后,才可生产。

2、清洗生产用具、桶、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3、检查校正磅秤、衡器,正确无误。

4、测试纯水PH值应在之间,方可使用。

5、测试纯水电导率应在8以下,达标后才可使用。

6、检查原材料是否满足生产用量,才可生产。

7、检查电源、各种仪表应正常。

二、秤料规程:

1、纯水:按百分比计算,不得误差1%按配方比例加入。

2、原料:按百分比计算,按配方比例不得有任何误差。

三、生产操作:

1、将原材料加入搅拌机,搅拌15---20分钟,彻底均匀后,方可加入其它添加剂。

2、去离子水,按配方比例加入,在每分钟50---60转良好的搅拌下,使原料与纯水搅拌,边搅拌、边加热、加热75℃,然后关闭加热管。

3、在良好的搅拌下,恒温搅拌30分钟、化、杀菌。

4、将恒温后,开始降温,边搅拌、边降温。

5、冷至40℃后,加入防腐剂、香精、添加剂、搅拌30---50分钟均匀后,才送化验室检验,合格后才出料。进入静置室。

四、质量检验:

1、半成品未出料前检验PH值在6---7之间,才合格。

2、半成品离心,30分钟/2000转,,无油水分离现象,才合格。

3、泡沫测试在50以上,才合格。

4、粘度测试在7000以上,才合格。

5、耐热±40℃、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才合格。

6、耐寒—15℃、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

7、细菌检验,培养48 n±37℃,应达到国家标准,才合格。

8、经检验合格后,才通知生产部分装车间灌装。

五、分装成品:

1、塑料瓶用乙醇消毒后,才可装成品。

2、塑料瓶应喷生产日期、保质期二年。

3、对不合格塑料瓶,一律不得装成品。

4、塑料瓶说明书、字迹不清楚一律不得装成品。

5、分装成品时,应凭化验室放得单,才可分装。

6、洗发液分装,瓶瓶过秤200ml,每甁秤量不得少于202g、只准多,不准少。

六、包装车间:

1、分装车间过好秤的成品,应盖好瓶盖,检验瓶外观应整洁。

2、大纸箱应检查与洗发液是否相符。

3、质检员检验包装应达到企业内控标准,才在合格证上签字放行。

4、包装完后,经质检员全部检验合格后,才可入库。

洗发液工艺流程图

说明:关键控制点

A、原材料纯水加热75℃,恒温搅拌30分钟,才降温。

B、降温至40℃加入香精、防腐剂。

注意事顶:

A、恒温乳化30分钟杀菌、乳化,不得少于1分钟。

B、香精、防腐剂40℃以下加入,不得在40℃以上加入。

C、香精、防腐剂加入后,要搅拌30分钟均匀后,才可出料。

D、原料、去离子水一定要过秤,不得误差1%。

洗发液关键控制点

开料员:工程师:

护发素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前的准备:

1、清洗真空乳化机、油相桶、水相桶,应清洗干净。

2、清洗生产用具、桶、铲,才可生产。

3、检查油相、水相加热油应达到标准。

4、检查各种仪表、仪器、线路、开关应正常。

5、检查各种秤、衡器应正常。

6、测试纯水PH值:6~7之间,方可使用。

7、测试纯水电导率在3~8之间,应达标才可使用。

二、秤原料操作规程:

1、原料按油相、水相秤好后,按油相、水相分开加热,原料、油质,不得有任何误差。

2、纯水不得误差1%,然后加入水相加热。

三、生产操作程序:

1、油相加热85℃--90℃。

2、水相加热85℃--90℃(水包油体系)。

3、将水相先抽入乳化锅,然后再把油相抽入乳化锅。

4、均质2800转/分钟、均质5~7分钟,然后恒温搅拌30分钟乳化、杀菌。在良好搅拌下

降温。

5、降温至45℃加入添加剂、香精,在良好的搅拌下,继续降至40℃后,送化验室检验合

格后,出料放入静置室。

四、质量检验:

1、半成品出料前进行抽查,合格后,才通知生产车间出料。

2、PH值测试:6~7之间,才合格。

3、离心检验:3000转/30分钟、无油水分离才合格。

4、耐热±40℃、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

5、耐寒-15℃、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

6、细菌检验:培养±37℃、48n ,应符QB/T7916国家标准。

7、经检验合格后,才通知生产部分装车间分装。

五、分装成品:

1、包装玻璃瓶、塑料小盒,用乙醇进行消毒、杀菌后,才可装成品。

2、应检查玻璃瓶、塑料盒应打印生产日期、保质期限。

3、凡不合格的玻璃瓶、塑料盒一律不得装成品。

4、分装半成品时,应凭化验室合格放行单,才可分装。

5、各种产品分装时,不得少1ml、不得多3ml。

六、包装车间:

1、包装车间包装已经分装好的成品。其盖、内垫也应用乙醇消毒后才可使用。

2、外用纸箱,应检查与成品是否相符、字迹是否清楚、图案、商标应正确、无误才可使

用。

3、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每箱应放合格证、合格证有质检员签字、生产日期、批号。

4、经检验合格后,成品方可入库。

护发素工艺流程图

说明:关键控制点:

A、油、水相混合后、均质5—7分钟。

B、恒温搅拌30分钟乳化、杀菌。

注意事项:

A、油相、水相加热不得低于85℃,不得高于90℃。

B、均质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为保证质量。

C、恒温杀菌乳化30分钟,不得少于一分钟时间。

D、45℃加香精,不得在45℃以上加入香精。

护发素关键控制点

开料员:工程师:

护肤乳液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前的准备:

1、清洗真空乳化机、油相桶、水相桶,应清洗干净。

2、清洗生产用具、桶、铲,才可生产。

3、检查油相、水相加热油应达到标准。

4、检查各种仪表、仪器、线路、开关应正常。

5、检查各种秤、衡器应正常。

6、测试纯水PH值:6---7之间,方可使用。

7、测试纯水电导率在8以下,应达标才可使用。

二、秤原料操作规程:

1、原料按油相、水相秤好后,按油相、水相分开加热,原料、油质,不得有任何误差。

2、水不得误差1%,然后加入水相加热。

三、生产操作程序:

1、油相加热85℃--90℃。

2、水相加热85℃--90℃(水包油体系)。

3、将水相先抽入乳化锅,然后再把油相抽入乳化锅。

4、均质2800转/分钟、均质5—7分钟,然后恒温搅拌30分钟乳化、杀菌。在良好搅拌

下降温。

5、降温至45℃加入添加剂、香精,在良好的搅拌下,继续降至40℃后,送化验室检验

合格后,出料放入静置室。

四、质量检验:

1、半成品出料前进抽查,合格后,才通知生产车间出料。

2、PH值测试:6---7之间,才合格。

3、离心检验:3000转/30分钟、无油水分离才合格。

4、耐热±40℃、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

5、耐寒—15℃、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

6、细菌检验:培养±37℃、48h,应符QB/T7916国家标准。

7、经检验合格后,才通知生产部分装车间分装。

五、分装成品:

1、包装玻璃瓶、塑料小盒,用乙醇直行消毒、杀菌后,才可装成品。

2、应检查玻璃瓶、塑料盒应打印生产日期、保质期限。

3、凡不合格的玻璃瓶、塑料盒一律不得装成品。

4、分装半成品时,应凭化验室合格放行单,才可分装。

5、各种产品分装时,不得少1g、不得多3g。

六、包装车间:

1、包装车间包装已经分装好的成品。其盖、内垫也应用乙醇消毒后,才可使用。

2、外用纸箱,应检查与成品是否相符、字迹是否清楚、图案、商标应正确、无误才可

使用。

3、质检员检验合格的,每箱应放合格证、合格证有质检员签字、生产日期、批号。

4、经检验合格后,成品方可入库。

护肤乳液工艺流程图

说明:关键控制点

A、油相、水相混合后、均质5分钟。

B、恒温搅拌30分钟乳化、杀菌。

注意事顶:

A、油相、水相加热不得低于85℃,不得高于90℃。

B、均质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为保证质量。

C、恒温杀菌乳化30分钟,不得少于一分钟时间。

D、45℃加入香精,不得在45℃以上加入香精。

护肤乳液关键控制点

开料员:工程师:

护肤啫喱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前的准备:

1、清洗搅拌机、生产用具、桶、铲等用具。

2、检查各种秤、衡具是否正常。

3、纯水PH值测试,应达到6—7之间。

4、纯水电导率,应控制在3---8之间。

二、秤料的操作规程:

1、纯水按配方比例秤好加入,误差不得超过1% 。

2、胶浆和添加剂,按配方比例秤好加入。

3、在良好的搅拌下分散,胶浆与水分散均匀,然后加入乙醇和保湿剂,

彻底搅拌均匀。

4、最后加入水溶香精和防腐剂,混合后为透明液体,最后送化验室检验合格。

5、过滤出料,放入静置室。

三、质量检验:

1、PH值控制6---7之间,为合格。

2、检查透明度,应符合本企业内控标准。

3、喷雾试验,应符合本企业内控标准。

4、经检验合格后,通知分装车间灌装,并开合格放行条。

四、分装车间:

1、成品凭化验室合格放行条,方可灌装。

2、灌装应检查塑料瓶是否用乙醇消毒,凡来经消毒的瓶,一律不得灌装。

3、灌装时每瓶应过秤,不得少于1ml,但也不得超过3ml,应符合标准。

4、塑料瓶,不合格或字迹不清楚的一律不得灌装。

五、包装车间:

1、灌装好的成品,喷头应拧紧,防止漏液。

2、质检员应每瓶过检验,凡有沉淀物、不透明液体,应退回生产车间,

重新返工。

3、纸箱装箱之前,应检查纸箱与成品、规格、数量应相符,方可装箱。

4、经质检员检验合格后,应签合格证,每箱应放合格证。

5、包装合格后,质检员应开合格检验单后,成品方可入库。

护肤啫喱工艺流程图

说明:关键控制点:

胶浆彻底分散和过滤。

护肤啫喱关键控制点

开料员:工程师:

化妆水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前的准备:

1.清洗加热搅拌机,搅拌机干净后,才可生产。

2.清洗生产用具、桶、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3.检查校正磅秤、衡器,正确无误。

4.测试纯水PH值应在之间,方可使用。

5.纯水电导率应在8以下,达标后才可使用。

6.检查原材料是否满足生产用量,才可生产。

7.检查电源、各种仪表应正常。

二、配料规程:

1. 纯水:按百分比计算,不得误差1%按配方比例加入。

2. 原料:按百分比计算,按配方比例不得有任何误差。

三、生产操作:

1. 将原材料加入搅拌机,搅拌15---20分钟,彻底均匀后,方可加入其它添加剂。

2. 去离子水,按配方比例加入,在每分钟50---60转良好的搅拌下,使原料与纯水搅拌,边搅拌、边加热、加热至80℃,然后关闭加热管。

3. 在良好的搅拌下,恒温搅拌30分钟杀菌。

4. 恒温后,开始降温,边搅拌、边降温。

5. 冷至40℃后,加入防腐剂、香精、添加剂、搅拌10分钟均匀后,才送化验室检验,合格后才出料。进入静置室。

四、质量检验:

1. 半成品未出料前检验PH值在6---7之间,才合格。

2. 耐热±40℃、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才合格。

3. 耐寒—15℃、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

4. 细菌检验,培养48h±37℃,应达到国家标准,才合格。

5. 经检验合格后,才通知生产部分装车间灌装。

五、分装成品:

1. 塑料瓶用乙醇消毒后,才可装成品。

2. 塑料瓶应喷生产日期、保质期二年。

3. 对不合格塑料瓶,一律不得装成品。

4. 塑料瓶说明书、字迹不清楚一律不得装成品。

5. 分装成品时,应凭化验室放得单,才可分装。

6. 护肤水分装,瓶瓶过秤200ml,每甁秤量不得少于202g、只准多,不准少。

六、包装车间:

1. 分装车间过好秤的成品,应盖好瓶盖,检验瓶外观应整洁。

2. 大纸箱应检查与护肤水是否相符。

3. 质检员检验包装应达到企业内控标准,才在合格证上签字放行。

4. 包装完后,经质检员全部检验合格后,才可入库。

化妆水工艺流程图

说明:关键控制点:

1、恒温搅拌30分钟、杀菌。

化妆水关键控制点

开料员:工程师:

沐浴露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设备

管式循环乳化成套设备

二、配料规程

每100kg成品的单耗及规格与配料表相同

三、操作规程

1.将检验合格的纯水按配料表量投入水相锅,开点加热升温至85—90℃,并在85—90℃温度的范围内保温半个小时,并将配料表中水相材料加入溶解。

2.将配料表中所有油相材料加入油相锅,并加热至85℃,使所有材料熔化。

3.打开油相锅及及油相锅出料阀门,使油相从乳化锅底部进入水相,开搅拌混合乳化,油相放完后关水相底阀。

4.检查高速旋涡泵出口,并使之处于循环状态,开混合泵将管中油相抽清,再关油锅阀,开乳化锅出料底阀,物料进入循环乳化状态,保持半个小时。

5.开冷却水,继续循环搅拌乳化至料温55℃,加入C相,继续循环搅拌半个小时以上,如果料温已降至38—40℃。则停冷却水,继续循环乳化。

6.取样进行半成品检验,测PH值,检查膏体细度。

7.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将循环泵出口改成出料状态出料。

8.将膏体转入空调静置间,取样进行理化指标检验,静置24小时。

9.检验结果合格,进入灌装间装瓶装盒。

10.取样进行微检,结果合格后进入仓库。

四、质量检验

1、外观液体或膏状产品不分层,无悬浮物或沉淀

2、香气无异味,符合规定香气

3、PH值成人型~;儿童型~

4、耐寒:(-5±2)℃的冰箱放置24h,恢复至室温后无沉淀和变色现象,透明产品不混浊

5、耐热:(40±1)℃的冰箱放置24h,恢复至室温后无沉淀和变色现象,透明产品不混浊

五、分装成品

1.塑料瓶用乙醇消毒后,才可装成品。

2.塑料瓶应喷生产日期、保质期二年。

3.对不合格塑料瓶,一律不得装成品。

4.塑料瓶说明书、字迹不清楚一律不得装成品。

5.分装成品时,应凭化验室放得单,才可分装。

六、包装车间

1、分装车间过好秤的成品,应盖好瓶盖,检验瓶外观应整洁。

2、大纸箱应检查与护肤水是否相符。

3、质检员检验包装应达到企业内控标准,才在合格证上签字放行。

4、包装完后,经质检员全部检验合格后,才可入库。

沐浴露工艺流程图

沐浴露关键控制点

开料员:工程师:

洗面奶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设备:管式循环乳化成套设备

二、配料规程:每100kg成品的单耗及规格与配料表相同

三、操作规程

1.将检验合格的纯水按配料表量投入水相锅,开点加热升温至85—90℃,并在85—90℃温度的范围内保温半个小时,并将配料表中水相材料加入溶解。

2.将配料表中所有油相材料加入油相锅,并加热至85℃,使所有材料熔化。

3.打开油相锅及及油相锅出料阀门,使油相从乳化锅底部进入水相,开搅拌混合乳化,油相放完后关水相底阀。

4.检查高速旋涡泵出口,并使之处于循环状态,开混合泵将管中油相抽清,再关油锅阀,开乳化锅出料底阀,物料进入循环乳化状态,保持半个小时。

5.开冷却水,继续循环搅拌乳化至料温55℃,加入C相,继续循环搅拌半个小时以上,如果料温已降至38—40℃。则停冷却水,继续循环乳化。

6.取样进行半成品检验,测PH值,检查膏体细度。

7.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将循环泵出口改成出料状态出料。

8.将膏体转入空调静置间,取样进行理化指标检验,静置24小时。

9.检验结果合格,进入灌装间装瓶装盒。

10.取样进行微检,结果合格后进入仓库。

四、质量检验

1、色泽:白色

2、香气:清香

3、PH值:细腻、均匀一致

4、细菌总数个/CFU/g):≤1000;(儿童用产品≤500)

5、耐寒:-5~-10℃,保持24h恢复室温无分层、沉淀、变色现象

6、‘耐热:(40±1)℃,保持24h恢复室温无分层、沉淀、变色现象

五、分装成品

1、塑料瓶用乙醇消毒后,才可装成品。

2、塑料瓶应喷生产日期、保质期二年。

3、对不合格塑料瓶,一律不得装成品。

4、塑料瓶说明书、字迹不清楚一律不得装成品。

5、分装成品时,应凭化验室放得单,才可分装。

六、包装车间

1、分装车间过好秤的成品,应盖好瓶盖,检验瓶外观应整洁。

2、大纸箱应检查与护肤水是否相符。

3、质检员检验包装应达到企业内控标准,才在合格证上签字放行。

4、包装完后,经质检员全部检验合格后,才可入库。

控制柜电气装配工艺流程样本

控制柜电气装配工艺流程 1、钣金件检查并喷漆、丝网印刷 1) 在设备钣金件初到车间时, 电气装配人员应带着图纸去检查所有电气柜、电气底板、电气面板、按钮盒及电气小配件的尺寸是否正确? 设备床身上的电气走线孔是否缺少? 所有安装孔大小是否正确? 2) 钣金件检查无误后, 电气装配人员需向车间主任说明, 立即送去喷漆或喷塑。 3) 喷漆或喷塑拿回来的电气面板, 如需要进行丝网印刷, 需立即送去丝网印刷。 2、找齐设备安装所需的电气材料 1) 电气装配人员要先找齐设备上需使用的已经喷过漆的电气柜、电气底板、电气面板、按钮盒及电气小配件。 2) 电气装配人员准备好自己的工具包( 含大号、中号十字起, 小一字起、剥线钳、斜口钳、电工防水胶带、万用表、内六角扳手、呆扳手、Φ2.5钻头、Φ3.2钻头、Φ4.2钻头、M3丝锥、M4丝锥、丝锥绞手、粗齿挫一套) 、M3螺丝、M4螺丝、M4螺母、手电钻, 将所有工具整齐的放在一个手臂的范围内。 3、安装电气底板 1) 根据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量好线槽与导轨的长度, 用锯弓截断。( 注: 线槽要放在平坦的地方锯, 导轨要夹在台虎钳锯, 锯缝要平直。)

2) 锯完后能够在砂轮机上磨直。两根线槽如果搭在一起, 其中一根线槽的一端应磨成45度斜角。 3) 用手电钻在线槽、导轨的两端打固定孔( 用Φ4.2钻头) 。 4) 将线槽、导轨按照电气底板布置图放置在电气底板上, 用黑色记号笔将定位孔的位置画在电气底板上。 5) 先在电气底板上用样冲敲样冲眼, 然后用手电钻在样冲眼上打孔( 用Φ4.2钻头) 。 6) 用M4螺钉、螺母将线槽、导轨固定在电气底板上。 7) 开关电源、印制线路板等不易拆卸的电气元器件都要进行打孔、功丝( 用Φ2.5钻头打孔, 然后用M3的丝锥功丝) , 印制线路板的下面要垫铜柱子( M3×20) 。 8) 伺服控制驱动器、变频器要用Φ3.2钻头打孔, 然后用M4的丝锥功丝。 9) 一般电气元器件底下都有一道槽, 是专门用来卡在C型导轨上的, 凤凰接线端子一般也是卡在C型导轨上的, 其它接线端子一般使用高低导轨。 推荐选用Weidmuller的导轨, 请检验导轨的宽度在35mm-35.3mm 之间。宽度太小的导轨会导致模块在导轨上卡接不够牢固。发现有些客户的导轨宽度为34.3mm, 模块固定不牢固, 在通电情况下拆装信号线时, 导致模块扭动引起E-bus通讯中断。 在现场观察: 安装在宽度为35mm的导轨上的模块, 扭动模块未发现E-bus通讯中断。

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图

钢铁生产工艺流程 炼焦生产流程:炼焦作业是将焦煤经混合,破碎后加入炼焦炉内经干馏后产生热焦碳及粗焦炉气之制程。资源来源:台湾中钢公司网站。

烧结生产流程:烧结作业系将粉铁矿,各类助熔剂及细焦炭经由混拌、造粒后,经由布料系统加入烧结机,由点火炉点燃细焦炭,经由抽气风车抽风完成烧结反应,高热之烧结矿经破碎冷却、筛选后,送往高炉作为冶炼铁水之主要原料。资源来源:台湾中钢公司网站。

高炉生产流程:高炉作业是将铁矿石、焦炭及助熔剂由高炉顶部加入炉内,再由炉下部鼓风嘴鼓入高温热风,产生还原气体,还原铁矿石,产生熔融铁水与熔渣之炼铁制程。资源来源:台湾中钢公司网站。

转炉生产流程:炼钢厂先将熔铣送前处理站作脱硫脱磷处理,经转炉吹炼后,再依订单钢种特性及品质需求,送二次精炼处理站(RH真空脱气处理站、Ladle Injection盛桶吹射处理站、VOD真空吹氧脱碳处理站、STN搅拌站等)进行各种处理,调整钢液成份,最后送大钢胚及扁钢胚连续铸造机,浇铸成红热钢胚半成品,经检验、研磨或烧除表面缺陷,或直接送下游轧制成条钢、线材、钢板、钢卷及钢片等成品。资源来源:台湾中钢公司网站。

连铸生产流程:连续铸造作业乃是将钢液转变成钢胚之过程。上游处理完成之钢液,以盛钢桶运送到转台,经由钢液分配器分成数股,分别注入特定形状之铸模内,开始冷却凝固成形,生成外为凝固壳、内为钢液之铸胚,接着铸胚被引拔到弧状铸道中,经二次冷却继续凝固到完全凝固。经矫直后再依订单长度切割成块,方块形即为大钢胚,板状形即为扁钢胚。此半成品视需要经钢胚表面处理后,再送轧钢厂轧延。资源来源:台湾中钢公司网站。

电气控制柜设计步骤

电气控制柜设计步骤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电控箱设计步骤 一、设计工艺 1、根据图纸(系统图、原理图)选主要部件; 2、按照功能、使用方法和制造标准排布主要器件; 3、根据排布结果选定箱(柜)尺寸(尽量选通用尺寸),校验器件排布结果; 4、根据图纸选其它辅助材料、元件; 5、绘制装配图、接线图,编制加工工艺卡; 6、采购所有器件、材料; 7、加工、或委托加工箱(柜)壳体; 8、按工艺卡装配主要器件,加工连接件、连接线; 9、按工艺卡装配附件、配件、接线; 10、整体装配完成,检验,试验(按产品生产标准要求项目进行); 11、按标准及合同要求进行产品包装,附检验合格证、试验记录。 12、送货出厂。 二、设计规程规范要求。 1、熟读设计方案任务书。掌握任务书中几点重要信息及参数,如果是在大型项目中,设计任务书会以合同的技术附件形式出现。这样就关系到控制箱的先进程度和设计制造的成本控制。只要掌握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就行了,这关系到你下面的选型等工作。 2、根据控制要求进行方案性设计。如果是较大的项目这可以升级为可行性研究。即使是小的电控系统,起码也要列出不少2种的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过程中,

要有详细的计算说明书,这样为你的设备设计提供依据,也是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的关键。直接关系到你的制造成本。 3、进行设备控制设计,选择最佳的方案后,再进行设备设计,这个设计阶段,主要是设备的选型,选择各种合理元器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能实现设计任务中要求的控制功能。 2)要保证设备一定的先进性(在一些技术附件中为有具体说明), 3)要控制好成本,不要盲目最求先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在确定所需要的各种元件设备后,就要进行原理图的设计,设计原理图时要根据自己的方案设计再结合所选电气元件的电气接线原理进行。 4、施工图设计。这里就不扯大工程设计步骤和要求了,单仅电控箱而言,根据所选元件的尺寸,综合考虑和选择电控箱的规格(国家有统一标准规格的电控箱柜台,也有非标的,非标的可根据你选择的电气元件进行规格设计)。 选择好或设计好电控箱的规格后,就可以进行箱内布置图的设计了,这个可以参照相关的电工工艺要求进行。 以下注意要点: 1)设备元件摆放布局合理、保证设备安全; 2)便于施工、检修等。 三、采购和安装调试规范要求。 1、根据上面的设备设计,设计出详细的材料清单,根据材料清单进行电气设备元件采购,这样就不会造成设备过剩浪费,或是设备出现短缺不足的现象。 2、根据上面的施工图设计,可以将采购回来的设备交予生产制造部门进行安装和接线了,并进行出场前的检验和测试。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5大基本原则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5大基本原则 1、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逻辑思维,只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就可以说是一种好的的设计。但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 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2.1 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由于各种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同,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就必须划分组件。划分组件的原则是: (1)把功能类似的元件组合在一起; (2)尽可能减少组件之间的连线数量,同时把接线关系密切的控制电器置于同一组件中; (3)让强弱电控制器分离,以减少干扰; (4)为力求整齐美观,可把外形尺寸、重量相近的电器组合在一起; (5)为了电气控制系统便于检查与调试,把需经常调节、维护和易损元件组合在一起。 2.2 在划分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同时要解决组件之间、电气箱之间以及电气箱与被控制装置之间的连线方式:电气控制柜各部分及组件之间的接线方式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14.doc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14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实现公司岗位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对一些具有关键、特殊性的岗位进行管理达到公司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产品的关键工序定义、识别、管理和培训等工作。 3、术语和定义 3.1 关键工序: 3.1.1指具有关键质量特性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或出现不合格品较多的工序。 3.1.2加工复杂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的工序。 3.2 工序质量控制点:指制造现场在一定的时期和条件下,经常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需进 行重点检测、检验、控制和关注的点。 4、职责

4.1技术(工艺)部负责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识别和设立,提供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明细表,负责编制设备操作规程及工艺文件,并做好关键工序过程能力分析。 4.2品质部负责关键工序的识别和鉴定,负责关键工序计量器具的管控及对各关键工序的日 常监督检查,并做好信息的分类、统计、分析、处理和归档工作。 4.3制造部负责各个关键工序的设备、工装重点控制与管理,做好各自关键工序的现场控制 与管理,并做好日常记录及定期统计分析。 4.4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培训的安排、培训老师的选拔、培训资料归档、人员的考核、上岗 证(参考附件3)的颁发、上岗证的回收以及关键工序相关信息汇总备案。 4.5各部门根据上述关键工序明细表,明确本部门从事关键的人员,并负责本部门关键工序 岗位人员的动态管理,当本部门关键工序岗位人员发生以下情形时,需及时向人力资源部提出培训需求,以保证在岗人员的技能符合关键工序岗位任职要求: 4.5.1 当工序人员长时间请假或长时间未接触本关键工序,

电气控制柜制作工艺及规范 (1)

控制柜制作工艺及规范 目录 一、前言 (1) 二、文件编制篇 (2) 三、标记篇 (2) 四、布局、排版篇 (3) 五、接线篇 (4) 六、接地及绝缘篇 (6) 七、检查篇 (6) 表A 以上文件参考国际标准 (7) 表B 导线、汇流排、紧固件配用表 (8) 表C 绝缘导线载流量计算表 (9) 表D 麻花钻与丝攻配合关系表 (10) 表E 控制柜内导线颜色选用表 (11) 表F 配线参考表 (11) 一、前言

统一制作规程,不仅能提高现场柜内维修的效率,并能降低新电柜对新手带来的门槛,还能缩短基层维修电工班组熟悉系统的时间,这些也可以归结为管理上的一句话“一切为用户着想”。 二、文件编制篇 1. 接受图纸后,一套装订成全图,包括系统图、原理图、材料表、面板布置图、底板布置图和端子 图等。用于全过程包括调试和图纸的存档,由技术人员保管使用。 2. 直至项目的结束要保持图纸的完整性、真实性、整洁性和过程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3. 第二套图纸,包括材料表,面板布置图及底板布置图和端子图。主要用于材料核对、排版放样、 粘贴标签过程中使用。 4. 第三套装订,包括原理图接线图。由接线人员在接线过程中使用并保管。 5. 在图纸工艺安排过程中注意与材料表核对型号。如果发现错误立即,要求设计人员确认并签字。 6. 对主电路需标明所用导线截面积,或按照设计人员书面设计截面安排(见表C)。 7. 检查线路线号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比如重复和漏标线号都需设计人员填写“设计人员勘误确认表” 确认。 8. 对电源线标明所需线号管数量以方便统计。文件保存路径为:…项目号\项目号+填写日期+“线 号统计”。原则上每一电柜线号统计设定为一打印页,以方便每个电柜线号的包装。 9. 按照设备配套明细表或施工用图样(布置图、装配图等)进行领料配套。所有电器设备应有制造 厂产品合格证。 10. 所有产品合格证及说明书必须保存完整,以作为竣工资料的必须文件。 11.《电缆总清册》把现场每一根电缆的规格,编号,起始点等相关信息编制成表。通过此表现场人 员可以知道总的电缆排放数量,每个柜的电缆引出数量等电缆排放总体工作量. 12.《总接线手册》中把系统中每一根电缆连线的相关信息集中的编制再一起,通过此表可以知道总 的接线工作量,并可以通过表中的线号栏把所有所需的线号预先打印出来,就免去拿着整套图纸前后找线号的麻烦。备注栏中可以随时记录安装过程中的其他情况,这些信息对日设备的维护修理,和转场后的再次安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标记篇 (一)对柜内元件标签粘贴的原则是:在元件和其附近的底板上粘贴。这样无论在运行状态,检修状态甚至元件被卸下时,都一样能够起到标示作用 (二)中文标签尺寸模板:对于单行字的标签实用30*12 对于双行字的使用30*15。操作台等此类面板元件较多的箱体上在此类元件背面贴上与正面铭牌一致的中文标签和标号将提高维修时的 查找效率在每个线槽盖板的端口处贴上标签会给维护后柜内复原带来方便 1. 柜内元件标签均为黄色。 2. 元件标签按照材料清单统计并保存,文件保存路径为:...项目号\项目号+日期+“元件标签”。 3. 线槽贴标签以英文大写SWIS BT 字体打印 4. 柜内中文标签均用隶书。 5. 柜内中文标签标准尺寸为30mm*12mm。 6. 端子标签尺寸为35mm*7mm。 7. 标牌应正确、清晰,易于识别,安装牢固。

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1.1.1 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各子系统工程均列出“关键工序”、“关键质量控制点”,并报工程监理确认,在工程实施中及时跟踪检验,对影响工程质量的进行严格控制。 1.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我公司获得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完整《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要求与措施。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执行,保证工程达到国家合格验收标准,为达到上述的目标,具体的工程质量确保措施如下: 1.2.1 施工图的设计评审查 施工图是保证工程顺利如期完成和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建议由业主组织,我方和相关设计单位先对智能化系统图纸深化设计并和其它相关专业进行设计审查和协调。 参加人员: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经理、现场项目负责人、主要施工安装人员、设计单位甲方代表、监理单位。 评审内容:图纸技术文件完整性,设计选型器材是否合理,性价比是否最优,是否便于施工,是否能保证工程质量,能否保证施工安全,自身的装备及技术能力是否适合设计要求。 会审结论:确定是否修改设计或制定修改方案,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审查施工图纸应有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建议解决办法。 1.2.2 技术交底 参加工程的施工安装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在施工前对该工程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进行技术交底。 各专业技术人员对分部、分项工程向参加施工管理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 ?工程概况、工程特点、施工特点、进度计划的原则安排; ?施工程序及工序穿插的安排;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

?主要的安全措施及要求。 1.2.3 工程质量自检和互检 为保证自检、互检的有效工作,应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安装人员明确设计,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有关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对施工安装人员进行检查量测方法等有关基础知识培训; 对施工安装人员进行质量意识、质量要求的教育。 自检和互检应做到的质量保证: 施工安装人员应根据质量检验计划,按时按确定项目内容进行检查; 自检和互检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记录之一,施工安装人员应认真填写相应的自检记录,记录人和项目经理应分别在记录上签字; 专业检查人员应定期复核自检互检记录。 1.2.4 专业质量检查 专业质量检查是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各环节内容的操作所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 专业质量检查应按定期检查和巡回检查形式进行: 定期检查: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根据质量检验或确定的重点,进行固定式核查确认和把关。 巡回检查: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不定时,不定点根据工序稳定状况采取有目标的机动检查。巡回检查的重点为: 从质量信息分析表面质量不稳定的工序。 工程的重要部位关键环节或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 技术操作不熟练的新工人或质量不稳定,质量问题较多的施工安装人员所在的工序。 外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对工程质量有明显作用的工序。 专业质量检查的质量保证要求: 专检人员应提前熟悉检查对象的设计要求,判定合格的标准及检查程度; 对自检记录进行检查,检查后提出判定意见,对符合要求应予以签字确认; 对工序质量出现异常时,可作出暂停施工的决定,必要时可填写不合格报告;

特殊过程关键工序的界定

特殊过程关键工序的界 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特殊过程与关键过程的界定 一、特殊过程与关键过程的界定 1、特殊过程:是指对形成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工序),主要包括: (1)、工程(产品)质量不能通过后续的检验,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的工序; (2)、工程(产品)质量需进行破坏性试验或只有通过复杂、成本很高的方法才能检验、试验,或只能通过间接监控的工序; (3)、仅在工程(产品)使用或交付之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能暴露出来的工序; 2、关键工序:处于重要工程部位,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过程,包括: (1)、对工程(产品)质量、性能、功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等有直接影响的工序。 (2)、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操作者的技艺要求高或问题发生较多的工序。 二、过程要求 1、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施工过程中,工长应进行旁站监督,并填写工长旁站记录。 2、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中,质量员应进行巡检,填写日常质量检查记录,有隐患时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督促整改,整改完成后应进行验证。 3、关键工序的重要质量特性(如钢筋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模板平面度、模板顶面标高等)应由实测实量小组进行实测验收,合格后方可报监理验收。

三、过程识别 1、关键工序: 本工程初步确定测量放线分项工程、钢筋分项工程、模板分项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屋面防水、卫生间防水、幕墙工程等为关键工序,关键工序将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2、特殊过程: 依据《施工控制程序—质量》规定,本工程地下室防水为特殊过程,即采用自防水混凝土和两道卷材防水,须按特殊过程控制进行施工。

(完整版)电气控制柜生产工艺流程

电气控制柜生产工艺流程 (1) 电气控制柜外型尺寸、面板开孔、柜体面板标识丝印检查,在电气控制柜开始装配前按照《屏柜结构、开孔图》进行外型尺寸、面板开孔、柜体面板标识丝印,及电气元件物料清单,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装配工作。 (2) 准备齐电气控制柜装配所需的所有电气元件及安装辅材 (3) 电气装配人员要先准备齐电气控制柜上需使用的电气安装底板、电气面板、电气元件PLC、低压电器等)及所需要的安装辅材(行线槽、导轨、导线、接地铜排、安装螺栓等元器件安装在电气安装底板上 (4) 根据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量好线槽与导轨的长度,用相应工具截断。(注:线槽、导轨断缝应平直。)两根线槽如果搭在一起,其中一根线槽的一端应切45度斜角。用手电钻在线槽、导轨的两端打固定孔将线槽、导轨按照电气底板布置图放置在电气底板上,用黑色记号笔将定位孔的位置画在电气底板上。先在电气底板上用样冲敲样冲眼,然后用手电钻

在样冲眼上打孔(用低压电器元器件(微型空开、继电器、接触器、信号线端子、动力电源端子等)应按照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安装在导轨上的。) (5)电气元件的安装方式符合该元件的产品说明书的安装规定,以保证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条件,在屏内的布局应遵从整体的美观,并考虑控制元件之间的电磁干扰和发热性干扰,元件的布置应讲究横平竖直原则,整齐排列。所有元件的安装方式应便于操作、检修、更换;工控机等重要操作的元件及液晶显示器、指示灯等有角度视觉要求的元件安装应尽量保持在离地高度视线范围内,以便于观察操作。所有元件的安装应紧固,保证不致因运输震动使元件受损,对某些有防震要求的元件应采取相应的防震方式处理。元件安装位置附近均需贴有照接线图对应的表示该件种类代号的标签,标签采用电脑印字机打印。屏底侧安装接地铜排,并粘贴明显的接地标识牌。三相电路主回路安照电气原理图中设计要求大小的铜芯电缆(或铜排)进行连接。A、B、C三相应分别使用黄、绿、红电缆(若使用铜排应在对应铜排上套黄、绿、红套管)并在每相接线端子处粘贴A、B、C标贴。)

特殊过程、关键过程、关键控制点辨析

特殊过程、关键过程和关键控制点 辨析 1、术语定义: 1、关键过程: 定义:对产品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或者工艺参数对最终产品性质或质量有重大影响,或者控制难度较大,或者容易发生偏离的过程,称为关键过程。 未见关键过程的明确定义,在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有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要求,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有“关键控制环节”的内容。 在工业产品许可实施细则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有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控制要求:企业应对生产中的重要工序或产品关键特性进行质量控制,并应在生产工艺流程图上标出关键的质量控制点。 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还有“关键控制环节”一说,与关键质量控制点相似。 2、特殊过程: ISO9000标准的规定: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使问题在产品使用后或服务交付后才显现时,该过程为特殊过程。 在工业产品许可实施细则中特殊过程的控制要求:对产品质量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特殊过程,应事先进行设备认可和人员鉴定,并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操作和实施过程参数监控。 未见特殊过程的明确定义。 3、关键控制点(CCP点): ISO22000标准的定义:(食品安全) 能够施加控制,并且该控制对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3.3)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是所必需的某一步骤。 综上所述,仅有关键控制点有ISO22000标准的明确定义,关键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关键控制环节)、特殊过程无明确定义。关键过程只出现在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中,未处现在ISO9000标准中,特殊过程出现在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和ISO9000标准中(未明确其称谓)。关键控制点在HACCP标准中无明确定义(GB/T27341)。 2、针对性: 关键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关键控制环节):主要针对最终产品质量控制情况而言:该工序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影响程度而言,或者该工序控制的难度和发生偏离的可能性而言。 特殊过程:主要针对该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的可能性或者经济性而言:或者是不能测量、或者是不能经济的测量、或者是测量结果过晚,失去应用意义。 关键控制点(CCP):主要是针对最终产品的食品安全而言:HACCP针对识别的显著危害,ISO22000针对显著危害和实际控制情况。 综上所述,关键过程针对产品质量;特殊过程针对监视和测量;关键控制点针对食品安全 特殊说明:按照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和ISO22000标准,关键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关键控制环节)和关键控制点(CCP),只出现在生产过程中,是生

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工艺

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工艺 一、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逻辑思维,只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就可以说是一种好的的设计。但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 二、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1、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由于各种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同,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就必须划分组件。划分组件的原则是: (1)把功能类似的元件组合在一起 (2)尽可能减少组件之间的连线数量,同时把接线关系密切的控制电器置于同一组件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版本 D 修订0 1.目的 1.1 为了确保中建七局有限公司总部所承接的工程项目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处于受控状态,特制定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适用于:公司总部、直营公司、事业部(项目部)在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确认与控制。 3 术语解释 3.1 一般过程:是指按常规管理其质量较易控制的过程。 3.2 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的性能或外观有重要影响的工序。 3.3 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检验、验收的过程。 4.职责 4.1 技术质量部 4.1.1 技术质量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编制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文件。 4.1.2 对直营公司(项目部)针对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编制的单项施工技术方案(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2 人力资源部负责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实施人员的培训工作。 4.3 直营公司、事业部(项目部)编制针对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单项施工技术方案(措施),实施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具体控制活动。 5.工作程序 5.1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确认原则5.1.1关键工序的确认原则 a影响结构安全的工序。如:深基坑支护、后浇带施工、转换梁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的钢筋施工、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 b. 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过程。如:电梯井垂直度控制、屋面防水、山墙渗水等。

c. 影响建筑工程观感质量的过程。如:外装饰工程。 d. 影响工序交接质量的工序。如:水电、暖通管道预埋件设置。 5.1.2 特殊过程的确认原则 a产品质量特性无法检验或无法经济检验的工序; b. 产品质量特性需经使用后才能暴露出来的工序; c. 产品质量特性需经破坏性试验才能暴露出来的工序。如:基础灌注桩、地下室防水、钢筋焊接、预应力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等。 5.2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的施工控制 5.2.1关键工序的施工控制 a. 项目部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界定关键工序。针对确定的关键工序编制作业 指导书,其内容应包括:施工的操作方法、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材料、机具的选配、施工 注意事项等要求。 b. 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根据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向施工技术人员及相关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班组长进行关键工序的交底,规定施工工艺及设备、质量控制及评定标准的书面交底,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检查。 c. 设置质量控制点,对施工过程的技术参数和过程特性进行监视和控制。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过程工序特点,确定需要监控的技术参数和质量要点。施工员和质检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要求旁站监控技术参数和质量要点,并填写 关键工序旁站监控记录,并在施工过程中的以“三检”制度为基础,实施监 5.2.2 特殊过程的施工控制 特殊过程除应满足关键工序的控制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程序 一、目的 为加强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全面提升产品的制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各 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优化5M1E(注1)的原则进行生产活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制订本规程。 ——注1:5M1E分别是英文-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的单词首位字母。 二、使用范围 本公司的应依据本规程来制订、执改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对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除另有规定外,均以本规程执行; 三、规程的内容: 1、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体系化) 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有:各公司的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和集团采购部。 2、管理责任(制度化) (1)各公司技术部责任 a,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文件 公司的技术部依据产品任务单,制定生产工艺流程的文件,工艺流程文件的主 要是以下三种类: ——工艺过程卡片; ——工序卡片; ——操作说明书; 工艺流程的卡片和操作说明书中应包含:图纸(加工的工件图纸以及关键步骤和 重要环节都有图纸说明)、加工工序、加工方法及对环境的要求、检验及方法、产品的包装、工时定额、材料和物耗定额、使用的设备和工装、加工工具、对特殊工件

的吊装位置及方法、包装方法、加工的起始时间、责任者的签名等,总之应当是实 际工作中涉及的工序和各个工序中要点(5M1E)都要简约地反映在流程中; ——注2:工时定额和物耗定额:在实际中灵活应用和执行,对于首件和单件生产可 以是定性管理;对于3-5件的小批量生产应当是首件完成后,对出其余件进行的半定量管理,就是给个范围值;对于成熟的大批量生产件应当是定量管理,就是应当给 出固定的定额; ——注3:可以有空项,按实际生产中需要的项目编写,应当简要全面部不应当有漏项;公司在制定工艺流程时,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文字表述式,只要能在实际 生产中,对生产的产品有以下作用即可--加工的指导、检验指导、记录完整(可以追溯产品的加工历史); b,根据生产出现的问题,可以用工艺流程附加单的形式进行补充及修改,必要时废除老工艺,重新制定新工艺; c,会同质检部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2)公司生产部责任 a,生产操作者应当随时自我查对,检查是否符合流程的规定与相关的质量标准,即开展自检工作。 b,各工种的班组长应当对下属的操作者的操作和设备进行专项检查和定期检验及不 定期的巡查,操作者完成后的工件,由班组长或者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才准放入下道 工序。 c,下道工序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对上道工序人员的作业质量进行核查、监督,即开展互 检工作; d,提倡QC小组活动,有条件的工段成立QC小组,对所加工的工件进行分析,各公司应当按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工时和物耗所产生的效益,适当地予以奖励。

控制柜电气装配工艺流程(重)

控制柜电气装配工艺流程 前言 电气装配和电气布线是控制柜设计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控制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并能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应从模块化思想,电磁兼容和安全性等多个角度去设计。 一、电气布线的模块思想 模块化思想是将复杂庞大的系统分解成多个规模较小的、相互间耦合性很小的模块来实现。模块化思想贯穿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到工艺制造,甚至延伸到市场开拓和售后服务阶段。其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模块化思想来避免重复劳动,同时便于每个功能的标准化,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于维护和升级的目的。 对于电气布线,模块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功能区域划分和线束化两大工作内容。 功能区域的独立性越强,区域间的装配、测试、维护等工作的相互影响程度就越小。线束化避免了布线前期工作与柜体制造、初期装配等工作之间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布线的相互影响。 电气布线功能区域划分要结合电气机械设计开展,通常除了独立的大型电器设备(变频器),还划分断路器开关电源模块,滤波模块,隔离模块,接触器继电器模块,伺服模块,PLC模块,对外端子排模块。功能区域之间通过柜体布线线槽中分等级的线束进行连接。这一工艺在电气原理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元器件空间位置定义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各个功能区域的独立程度,进而影响到电气布线的模块化效果。 线束设计需要两项重要输入:一是各元器件的连接器和接线端子的空间位置,二是连接清单(包含电缆线号、电缆线两端的器件和针脚号、线缆长度,压接工具等信息)。工艺人员根据这两项信息,并考虑避开走线路径上的干涉,同时要考虑走线的美观和节约用料,这样就可以设计出三维对的电气线束;再根据现场制作的需要,将三维的电气线束展平成平面图形,绘制成线束模板图。线束制作工人只需根据线束模板图就可以加工出合格的线束,不用依赖于现柜,所加

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以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2范围 适用于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识别、确认、标识及控制。 3 职责 设计所负责产品的特性分类。 技术处负责实施并归口管理。 各有关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及信息反馈。 质量检验处负责监督、检查。 4 工作程序 4.1关键过程控制流程

5 管理要求 5.1 特性分类 设计所按GB190-86《特性分类》对产品特性实施分类,确定产品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 1)划分特性类别的程序 a)设计所在设计评审中,需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编制“特性分析报告”(R7.9-1),并按要求进行审签; b)根据“特性分析报告”(R7.9-1)确定的产品关键特性、重要特性,按Q/6E161.07《产品图样编制规则》的规定在产品图样上标注特性分类符号,并将其内容纳入“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关键特性、重要特性明细表”,并经顾客审签。 2)特性分类的动态管理 设计所应根据产品研制情况,对产品特性分类进行动态管理,必要时重新编制“特性分析报告”(R7.9-1),其编号在原编号后增加以英文字母为序列的版本号,按要求进行审签后对产品图样上标注的特性分类符号进行调整,并对“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关键特性、重要特性明细表”进行更新。 5.2 关键过程的确定 1)技术处根据产品图样及设计所编制的“特性分析报告”,并结合产品工艺特点,将下列工序定为关键工序: a)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形成的工序; b)关键成件、重要成件的入厂验收工序; c)对产品性能有较大影响且难以直接检测的一般特性形成的工序; d)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原材料昂贵,出废品后经济损失较大的工序。 2)技术处在编制产品工艺路线(研制方案或车间分工表)后,编制“关键工序目录”(R7.9-2)和“关键工序目录卡”(R7.9-3)的同时编制关键工艺规程及关键工序控制卡片。试验室根据“关键工序目录”(R7.9-2)和“关键工序目录卡”(R7.9-3)编制关键工序控制卡片。 a)关键工序目录由技术处主管工艺员编制,产品组组长(或指定主管工艺员)校对,技术处处长审定,质量检验处会签,技术副总经理批准,并经顾客同意; b)关键工序目录的发放单位为:关键件制造的所有主制、辅助车间,生产处、外协处、生产准备处、质量管理处、质量检验处、人事劳资处、设计所、顾客; c)关键工序目录由科技信息处归档、晒蓝发放。 3)关键工序目录的更改 关键工序目录的更改审批程序同编制程序。 5.3 关键工序的标识 1)关键工艺规程须经顾客同意,封面应标记“关键件”或“重要件”字样,无工艺规程封面的由车间标记在工艺规程上关键件图号的旁边; 2)在工艺规程、检验卡片、工艺记录卡、关键工序控制卡片上关键工序号的旁边应标记“关键”字样。 5.4 工序控制 1)工艺文件 a)编制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工艺规程或操作说明书时,要规定具体的操作步骤、方法;过程设备、工艺装备的型号(或图号);规定具体的工艺参数及检验方法。 b)编制工艺规程(或操作说明书)的同时,编制工序质量控制卡,对控制的项目、内容、方法作出具体的规定。 2)机加件在关键、重要特性的加工方法确认前,技术处应对该工序能力指数(Cpk值) 进行测量,并记录“工序能力指数Cpk计算表”(R7.9-7),达到规定的要求时方能确定工艺方法。 3)关键工序工艺规程的编制、更改审批程序比一般工艺规程高一级,需经技术副总经理批准、顾客同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版本D修订 0 1、目的 1、1 为了确保中建七局有限公司总部所承接的工程项目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处于受控状态,特制定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适用于:公司总部、直营公司、事业部(项目部)在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确认与控制。 3 术语解释 3、1 一般过程:就是指按常规管理其质量较易控制的过程。 3、2 关键工序:就是指对产品的性能或外观有重要影响的工序。 3、3 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就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检验、验收的过程。 4、职责 4、1 技术质量部 4、1、1 技术质量部就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编制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文件。 4、1、2 对直营公司(项目部)针对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编制的单项施工技术方案(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2 人力资源部负责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实施人员的培训工作。 4、3 直营公司、事业部(项目部) 编制针对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单项施工技术方案(措施),实施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具体控制活动。 5、工作程序 5、1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确认原则 5、1、1 关键工序的确认原则 a、影响结构安全的工序。如:深基坑支护、后浇带施工、转换梁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施工、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 b、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过程。如:电梯井垂直度控制、屋面防水、山墙渗水等。 c、影响建筑工程观感质量的过程。如:外装饰工程。 d、影响工序交接质量的工序。如:水电、暖通管道预埋件设置。 5、1、2 特殊过程的确认原则

a、产品质量特性无法检验或无法经济检验的工序; b、产品质量特性需经使用后才能暴露出来的工序; c、产品质量特性需经破坏性试验才能暴露出来的工序。如:基础灌注桩、地下室防水、钢筋焊接、预应力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等。 5、2 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的施工控制 5、2、1 关键工序的施工控制 a、项目部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界定关键工序。针对确定的关键工序编制作业指导书,其内容应包括:施工的操作方法、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材料、机具的选配、施工注意事项等要求。 b、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根据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向施工技术人员及相关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班组长进行关键工序的交底,规定施工工艺及设备、质量控制及评定标准的书面交底,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检查。 c、设置质量控制点,对施工过程的技术参数与过程特性进行监视与控制。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过程工序特点,确定需要监控的技术参数与质量要点。施工员与质检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与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要求旁站监控技术参数与质量要点,并填写关键工序旁站监控记录,并在施工过程中的以“三检”制度为基础,实施监控。 5、2、2 特殊过程的施工控制 特殊过程除应满足关键工序的控制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a、特殊过程应在进行前对过程、材料设备、人员予以鉴定,鉴定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并填写特殊过程能力预先鉴定记录。 ①施工过程的鉴定,应鉴定认可特殊过程的施工工艺方法与参数能否满足控制特殊过程作业的要求并评价控制风险、后果及对顾客的其它相关方面的影响。 ②使用材料设备的鉴定,验证认可用于特殊过程作业的材料就是否已经检验合格,设备与生产设施就是否处于完好运行状态,就是否满足特殊过程的作业要求。 ③操作人员的鉴定,鉴定认可从事特殊过程作业人员的执业资格。(如:上岗证,执业资格等级,工作经历、资格的确认等) ④特殊过程应使用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方式程序进行控制。 b、特殊过程实施过程中,质量检查员必须在现场进行持续旁站监控,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规范及标准要求,并填写特殊过程主要技术参数旁站监控记录。 c、特殊过程因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等条件的变化或发生问题时,项目部技术负责人

电动车控制器生产流程图

控制器生产流程图 该工序中作业员一方面要区分各种元器件,以免混淆,另一方面要注意有极性元器件得极性,避免插错。现在大量得元器件都采用贴片机生产,只有少数需要直插,大大减少了插件作业人员得工作量。其次,在插线工位上需要作业员仔细参照插线图,观察线序,避免将

线插错。 一、自动流水线得工作流程 插件、插线得工作流程如下: 1、参照特制产品投产数量跟踪单,及材料单核对产品型号、数量、材料就是否正确; 2、插件; 3、插线; 4、喷助焊剂; 5、焊接; 6、切脚; 7、填写跟踪单,并做好记录。 二、插件、插线方法 1、按照工艺要求对各个工位进行得分工,相应作业员按照要求顺序将相应元器件插 在PCB板上相应得位置,插件时要求双手同时作业。 2、插线作业按照先插大线,而后插小线得原则,参照插线图,按照图示位置将相应颜色得线束插在PCB板上相应位置。 3、双手作业。 三、自动流水线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元器件散落在地上,一经发现,应及时拾起,辨认后放入 相应得料盒内; 2、工作台上顶部禁止放置与工作无关得物品; 3、必须佩戴防静电腕带,防静电腕带必须接地。 第二节补焊 补焊就是衔接前后道工序得关键工位,补焊主要就是检验与修补焊接、切脚工序得质量缺陷,补焊得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得下线率以及检验得难易程度。 补焊所使用得工具主要就是电烙铁、偏口钳、铜刷、镊子以及焊锡丝等,下面主要介绍其中几种: 1、电烙铁 电烙铁就是补焊工序中得一个重要工具,常用得电烙铁分类按照其功率来分有60W,45W,40W,35W,30W等,我们常用得一般为40W得电烙铁。电烙铁得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机器人控制器的制作流程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控制器,包括ARM处理器、触摸控制屏和电机驱动电路。所述ARM处理器用于处理和存储将机器人执行动作进行图形化编程之后的固化程序,接收所述触摸控制屏发送的控制信号并驱动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启动所述伺服电机,所述触摸控制屏用于通过组合显示的机器人功能控制键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ARM处理器,所述电机驱动电路用于配合所述ARM处理器控制所述伺服电机。上述机器人控制器,所述触摸控制屏的图形功能键可以通过接收用户的指令来完成图形编程,从而控制机器人执行相应的动作。通过接收用户的指令来完成图形编程的编程方式,不要求用户具备一定的程序语言基础,且操作简单,不需要额外配置电脑来进行控制或编程,节约了成本的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控制操作方便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机器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ARM处理器、触摸控制屏和电 机驱动电路; 所述ARM处理器连接所述触摸控制屏和所述电机驱动电路,所述ARM处 理器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电路连接传感器,所述ARM处理器通过所述电机驱动 电路连接伺服电机;

所述ARM处理器用于处理和存储将机器人执行动作进行图形化编程之后 的固化程序,接收所述触摸控制屏发送的控制信号并驱动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启动所述伺服电机,所述触摸控制屏用于通过组合显示的机器人功能控制键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ARM处理器,所述电机驱动电路用于配合所述ARM处理器控 制所述伺服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检测 电路,所述传感器检测电路用于连接所述ARM处理器和传感器,配合所述ARM 处理器接收传感器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器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SB 接口和红外接口,所述ARM处理器通过所述USB接口连接键盘,所述ARM 处理器还通过所述USB接口连接鼠标,所述ARM处理器通过所述红外接口连 接遥控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器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音频输 出电路,所述ARM处理器通过所述音频输出电路连接扩音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器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电 路,所述ARM处理器通过所述电源电路连接蓄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器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控制 屏包括触摸板和LCD显示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