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生物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②科学管理草场;
③加强立法管理;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 于破坏。
海洋生态系统
思考
海洋生态系统
1.典型的动植物
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浅海区有很多大型的藻类。海洋动 物主要集中在水深150米以内的水域中。在深海区的动物 对环境有特殊的适应
2.特点 浮游植物数量极多,有大量浮游动物
现状:淡水生态系统中,主体
是淡水,其他各种水生动植物都 属客体,只要主体的淡水环境不 被破坏,客体一般不会出现太大 的问题。那么,这个生态系统也 就基本上能够保持平衡
农田生态系统
思考
农田生态系统 1.特点
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 常突出,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这一系统的主 要成员。动植物的种类少,群落的结构单一。
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大地,水、 空气在全球范围内运动将各个生态系统联 系起来。
从地域关系看,黄河、长江从它们的源头 是森林生态系统出发,经过草原、农田、 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最后融入大海。
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无论是人类还是 其他的动植物都能把不同的生态系统联系 起来。如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徙
有“绿色水库”之称
森林中的动物
草原生态系统
1.特点:动植物的种类少,群落结构不如森林生态 系统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 种群结构和群落结构经常发生剧烈的变化。 2.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 ①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②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
3.草原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①合理放牧(采用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的方法);
2.发展条件 必须依靠人类的管理才能 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3.退化因素 人的作用消失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捕食 关系 (bǔ shí)
狮子在捕食(bǔ 斑 shí)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九页。
猞猁(shē lì)追捕兔子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九页。
狐狸追捕(zhuībǔ)老鼠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九页。
竞争 关系 (jìngzhēng)
狮子和大象(dà xiànɡ)争夺有限
的水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九页。
水稻和杂草(zá cǎo)竞争阳光、水、肥 等
2、 把大小两种的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地生长,可
是把两者放在一起培养的时候,经过16天,其中的一种全部
死亡,而另一种却仍然生长正常,这种现象属于( )
A、合作
B、捕食(bǔ shí)
C、竞争 D、寄生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
A、合作
B、食物网 C、捕食
D、竞争
第四十四页,共四十九页。
A.相同 B.不同
C.相似
D.随意
9.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C. 所有变量都不同 D. 所有变量都相同
第四十六页,共四十九页。
10、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fēnbù):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 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fēnbù)的主要生态因 素是 ( )
第二十页,共四十九页。
生物 因素对生物 的影响 (shēngwù)
(shēngwù)
捕食(bǔ shí)关系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九页。
生物因素(yīn sù)对生物的影响
竞争 关系 (jìngzhēng)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九页。
生物因素(yīn sù)对生物的影响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1)非生物因素: 阳光、温度、水、土壤
思考:
非生物因素对 其他生物的影响?
小麦生长的因素: 阳光、温度、水、土壤、老鼠、蚯蚓、 七星瓢虫、蚜虫、蛇、杂草......
(2)生物因素: 老鼠、蚯蚓、七星瓢虫、蚜虫、蛇、 杂草 思考: 生物因素对 其他生物的影响?
思考狮子、老虎、羊这三种生物之间的 关系?
种内:合作--一群狮子合作围捕一只羊 竞争--两只老虎竞争吃一只羊 种间:捕食--狮子或者老虎吃羊 竞争--狮子和老虎竞争吃一只羊 寄生--狮子、老虎或者羊身上都寄 生着各种细菌
归纳总结: 1、生物圈、环境、生态因素的概念 2、生物的生长和分布受到非生物因素和 生物因素的影响。 3、生物间关系: 种内:合作、竞争 种间:捕食、竞争、寄生
1、生存空间:生活 在麦田里 2、周围影响因素: 阳光、温度、水、土 壤、老鼠、蚯蚓、七 星瓢虫、蚜虫、蛇、 杂草......
三、生态因素
1、概念: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 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2、分类: 非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小麦生长的因素: 阳光、温度、水、土壤、老鼠、蚯蚓、 七星瓢虫、蚜虫、蛇、杂草......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
通过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活的环 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思考: 熊猫的生 活环境是 怎样的?
二、环境的概念
生物生活的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 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观察书本13页图1-12,思考小麦 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了解生物圈知识梳理

了解生物圈知识梳理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实验探究的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订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与交流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影响实验: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舒服的分布吗?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订计划:实验思路: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确保实验的可靠性。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试验。

对照实验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合作关系;竞争关系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骆驼失水少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莲的茎叶中的气腔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海豹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旗形树是对单侧风的适应;避役的体色随环境改变有利于捕食和逃避敌害;葵花朵朵向太阳有利于接受阳光。

蚯蚓对环境的影响:目的要求:探究蚯蚓对土壤的作用方法步骤:1.取甲、乙两只大烧杯,在每只底部先铺一层湿土,再铺一层细沙,细沙上再铺一层湿土,每层约为烧杯高的1|4.每铺一层,稍加整平、压实,并在烧杯外用笔画出沙和土的分界线。

2.向甲烧杯中放入若干条活蚯蚓,乙烧杯中不放蚯蚓。

分别向两只烧杯中喷洒适量的水,并投放数片菜叶作为蚯蚓的饲料。

烧杯口盖上玻璃板,注意应留有一定的缝隙,以保证空气的交换。

3.将甲、乙两装置放置在黑暗处几天后,观察。

为什么要设置两套装置?乙装置有什么作用?两套装置可形成对照;乙装置起对照作用。

生物学基础(第一章生物圈)

生物学基础(第一章生物圈)
生物学基础(第一章 生物圈)
目录
• 生物圈的构成 • 生物圈中的生物种类 • 生物圈与环境的关系 • 生物圈的演化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01
生物圈的构成
定义与概念
定义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
概念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生态系 统,是地球生命的摇篮,对地球 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 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生物圈的层次结构
01
02
03
大气圈
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 氧层等层次,是生物呼吸 的主要场所。
水圈
包括海洋、河流、湖泊、 地下水等水体,是生物生 存的重要环境。
岩石圈
包括土壤、岩石、矿产等, 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营养 物质。
生物圈的动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
生物圈中存在着大量的生物种类和基 因,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 衡。
05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生态破坏
森林砍伐
过度伐木和开垦导致森林 面积减少,破坏了生态平 衡,影响了野生动植物的 生存环境。
物种灭绝
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丧失 和过度捕猎等行为,使得 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生物 多样性降低,影响了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环境污染
生物圈的未来演化趋势
1 2
气候变化的影响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生物圈的未来演 化将受到一定影响,许多物种的生存将面临威胁。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将进一步增强,这将对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3
生物技术的未来
生物技术作为新兴领域,有望在解决全球性问题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了解生物圈2-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PPT课件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了解生物圈2-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PPT课件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生物圈是最大的 生态系统
一、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部 1.生物圈的范围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2.以海平面为基准,上、下各达 10千米,总厚度为20千米左右。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 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练习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 是:A.生物圈由植物、动物以及微生 物构成B.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 C.生物圈是指生物活动能够到达的范 围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生存
检测对象 A B
DDT浓度/ 0.00 2.0
×10-6
5
CD E 0.5 75.5 0.04
检测对象 A B C D E
DDT浓度/ 0.00 2.0 0.5 75.5 0.04
×10-6
5
根据上表所列检查结果分析:
(1)5种生物的食物链关系可能
是A E C B D 。
(2)从表中可以看出, 生物体中 DDT浓度的积累是通过 食物链 这条
3.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 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 4.森林生态系统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绿 色 水5.库淡”水及生“态地系球统之肺”的美称。
6.农田生态系统: 特点: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
种 类 7.相城对市较生少态,系统结构简单, 易退 人化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 种类和数量少。
练习2:生物圈的范围为: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 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 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 岩石圈的表面
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 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 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第二章第一节 了解生物圈

第二章第一节 了解生物圈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土壤等。
火眼金睛区
• 观察图1-12,想一想,影响小麦生活的非 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小麦需要怎 样的环境条件?
非生物因素:阳光、水分、土壤、温度。 生物因素:蚜虫、七星瓢虫、老鼠、蛇、蝗虫、杂草。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阳光等, 还要除草、除虫、松土、施肥等。
4、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和温 度等,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 ‗‗‗ ‗ 的影 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 条件都相鱼儿要生活 在水里,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
那么什么是环境,环境只是指生物生活的地 点吗?
环境:不仅指生物生存空间,还包括存 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 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如:大鱼吃小鱼,杂草生长在小麦里。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 的影响 ①互助合作
例如:蜜蜂采蜜、蚂蚁搬运食物)
②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害,一方受益 前者为后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例如:棉蚜与棉花 ③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 例如:牛和马竞争一片草地 ④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 例如:蛇吃老鼠
8、沙藁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且能固沙,这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
作业:练习二
1、下列生态因素中,对鳄鱼、袋鼠、大象和鸽 子的生活有影响的共同因素是( ) A、食物 B、温度 C、水分 D、以上都是 2、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植物的分布随海拔的变 化情况是:下层为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 上层为针叶林,顶层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地区 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3、2011年5月非律宾塔阿尔火山呈现爆发迹象, 附近湖水温度升高,鱼类死亡。导致鱼类死亡 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空气 B、光 C、水分 D、温度

生物圈知识点

生物圈知识点

生物圈知识点生物圈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所有地区,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中的各个部分。

了解生物圈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物圈的基本知识点。

1. 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命存在和活动的范围,它包括了陆地上的各类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沙漠等,以及水域和大气中的生态系统,如湖泊、河流、海洋和大气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2. 生物圈的组成生物圈由生物体、生物群落和生物地理勘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 生物体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 生物群落是指生物体栖息的某一地区的所有生物物种的集合体。

- 生物地理勘界是指生物群落在地理上的分布范围。

3. 生物圈的结构层次生物圈可以分为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态位等不同的结构层次。

- 生物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某一地区的各个个体的总体集合。

- 生物群落是指生物体栖息的某一地区的所有生物物种的集合体。

-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个系统。

- 生态位是指生物个体或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

4. 生物圈的功能与价值生物圈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它可维持生态平衡、提供资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

生物圈还为人类提供了众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如食物、水源、药物等。

5. 生物圈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保护生物圈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人类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包括保护野生动植物、重视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和破坏等,以确保生物圈的持续健康。

结语生物圈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和活动的范围,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中的各个部分。

了解生物圈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生物圈有一定的了解。

让我们共同保护生物圈,共同建设美好的地球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沿着食物链,能量递减,物质循环,有 毒物质积累,生物数量也递减



食草昆虫

食虫的鸟 猫头鹰
10、(1)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 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______ 的。 (2)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 (3)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______ 的。 (4)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 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5)_______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最大因素。 (6)生态系统中生物的______和______越 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3.骆驼尿液少是对________的适应,海豹皮下脂 肪厚是对________的适应,旗形树的形状是对 ________的适应,莲的根状茎和叶柄中有发达并 相通的气腔是对________的适应。 4、蚯蚓疏松土壤说明________________,绿色 植物能增加大气湿度、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说明 ________________。地衣能生长在岩石上,并能 加速岩三石风化形成土壤,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物既能 环境,又能 环境。生物的 是 普遍存在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是绝对的,而 是________。
生产者:主要指自然界中能够进行光 合作用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 的成分。
消费者:指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 只能取食其他动植物的动物。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将动植物的遗 体或遗物分解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 菌和真菌。
6、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 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
生态系统 分解者 ——______ _______:阳光、空气、水等
1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_____和______。 生态系统多种多样,___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森林生态系统有________ 、________之称。 (2) ________生态系统,能水土保持和防风固 沙。 (3)________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态环境最为 恶劣的地区之一 (4)________生态系统,能净化水源、蓄洪抗 旱,被称为________ 。 ____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___植物为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________生态系统,是氧气的主要来源。 (6) ________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动植 物种类相对较少的是。 (7)________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类的。 (8)________生态系统,以观赏动植物为主。 12、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 圈 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10千米。生物圈 包括 的底部、 的大部和 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营养物 质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________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________ ——植物
生物部分: _________——动物
8、在生态系统中,植物与动物之间由于捕食关 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写出食物链: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9、进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固定的太阳能,这些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 在植物体内。能量在食物链中被多种生物消耗, 物质可以以某种形式在生态系统中循环。一些 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 素。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2生物因 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捕食 竞争 合作 寄生 共生
1. 下列各生物现象各是受哪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填在横线上:(1)南桔北枳___________(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______ (3)青蛙不能分布在沙漠中__________ 2、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________关系。稻田 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_______关系。蚂蚁、 蜜蜂家庭成员之间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