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为一门医学基础与临床检验密切结合的一门课程,其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该课程以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致病性(免疫性)为基础,重点了解寄生虫病的病原学诊断与血清学诊断的方法,为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寄生虫病防治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寄生虫种类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与寄生虫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免疫学诊断等方法。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既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又是一门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密切相关课程,其内容渗透于医学相关的各学科。因此,本课程着重基本理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实践相关知识的介绍,为掌握和了解寄生虫病的病原学和免疫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本科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掌握寄生人体的原虫、吸虫、绦虫和线虫等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

2.掌握寄生虫生活史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掌握显微镜下识别主要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及病原学检查的特点

4.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寄生虫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医学检验和预防医学。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按上课内容顺序)

授课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总论 2

肠道寄生虫 4 4

组织和胆道寄生虫 4 1

血液和淋巴系统寄生虫 4 3

考试 2

14 8

四、考核要求

1.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2.理论考核成绩占80%,题型为: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简答题(名词解释)、④问答题。

3.实验和平时成绩占20%。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总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期。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

熟悉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了解人体寄生虫学的性质、范畴和任务。’

(一)人体寄生虫学的内容、范畴和学习目的

(二)寄生关系、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寄生虫生活史及其基本阶段

(三)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影响流行的三个因素,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四)常用的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寄生虫和宿主概念,各类宿主,生活史及其基本阶段。

2.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影响流行的三个因素,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3.常用的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方法。

四、考核要求

识记寄生虫、宿主及相关概念。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方法。

领会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影响因素。

寄生虫病的地方性,季节性与自然疫源性特点。

简单应用根据寄生虫病流行和传播过程,浅析其防治原则。

第二章肠道寄生线虫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蛔虫、钩虫、蛲虫、鞭虫的成虫及虫卵形态特征;

旋毛虫囊包幼虫形态

熟悉常见线虫的生活史及病原诊断。

了解常见线虫的分布、流行及防治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似蚓蛔线虫(蛔虫)

(一)形态

成虫的外形,雌雄区别;虫卵的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在人体内的发育,包括感染期、感染方式、幼虫在体内移行的过程、成虫寄生部位;在外界发育的条件、时间。

(三)致病

幼虫和成虫的致病性。

(四)实验诊断

粪检虫卵,首选方法-粪便直接涂片法,其他病原学检查方法。

(五)流行和防治:

分布、感染情况及流行原因;防治原则。

第二节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及防治,并蛔虫并比较。

第三节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一)形态

成虫和虫卵形态。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部位,产卵方式,人体感染的方式。

(三)致病

成虫致病和异位寄生。

(四)实验诊断

肛门周围检查虫卵(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检获成虫方法

(五)流行和防治

分布,感染情况,流行原因;防治原则。

第四节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

(一)形态

成虫的形态,雌雄区别。

两种钩虫成虫的主要鉴别点—体态、口囊(切器)、交合伞(背肋)、交合刺。虫卵的形态结构。

(二)生活史

在人体内的发育,包括感染期,感染方式,幼虫在人体内移行途径;

成虫寄生部位和寄生方式、营养来源;

在外界发育的条件和时间。

(三)致病

幼虫和成虫作用。

(四)实验诊断

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Kato’s法、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五)流行和防治

分布及流行原因;防治原则。

第五节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一)形态

幼虫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宿主关系,寄生部位,感染期,感染方式及在宿主体内的发育。

(三)致病

幼虫的致病作用。

(四)实验诊断

活组织检查,免疫学诊断及其应用。

(五)流行和防治

流行特点及流行因素;防治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

1.蛔虫虫卵形态、生活史及病原检查

2.两种钩虫成虫鉴别要点、虫卵形态、生活史特点及病原检查方法。3.蛲虫成虫形态特征、虫卵形态、生活史特点及病原诊断方法。

4.鞭虫成虫及虫卵形态、生活史及病原学检查。

5.旋毛虫幼虫囊包的寄生部位、形态及诊断方法、生活史特点。

四、考核要求

识记常见线虫成虫、虫卵或幼虫(旋毛虫)形态。

领会钩虫、蛔虫、蛲虫和旋毛虫生活只。

简单应用两种钩虫的鉴别要点。

蛲虫病、旋毛虫病的病原学检查。

第二章肠道寄生吸虫和绦虫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姜片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点;

链状带绦虫成虫、虫卵及囊尾蚴的形态、生活史和实验诊断;

熟悉姜片虫生活史特点及实验诊断。

肥胖带绦虫形态、生活史及实验诊断;

了解姜片虫病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绦虫的共同特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

从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防治原则与其他吸虫进行比较(自学)。

第二节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

(一)形态

成虫外形、大小、头节、颈节、成节、孕节的形态特点

(二)生活史

成虫及囊尾蚴的寄生部位,宿主关系;

在中间宿主及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感染阶段及人体感染方式。

(三)致病

成虫和囊尾蚴的致病。

(四)实验诊断

猪带绦虫病及囊虫病的实验诊断及辅助诊断。

(五)流行和防治

分布及流行原因;防治原则

第三节肥胖带吻绦虫(牛带绦虫)

从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与猪肉绦虫进行比较。

三、考核知识点

1.布氏姜片吸虫:成虫的致病作用和生活史特点

2.链状带绦虫:成虫、幼虫及虫卵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及实验诊断。3.肥胖带绦虫:形态、生活史、病原诊断等与链状带绦虫的区别。

四、考核要求

识记姜片虫成虫、虫卵形态结构特点。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成虫的体长、节片数、头节、成节、孕节的鉴别。

带绦虫卵形态特征。

领会姜片吸虫的致病作用及病原诊断。

猪带绦虫病的实验诊断方法。

囊尾蚴在人体寄生部位及形态特征。

简单应用不同临床类型囊虫病的诊断方法。

第三章肠道寄生原虫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结构、生活史。

熟悉阿米巴病的临床类型和病原诊断方法,及其与结肠内阿米巴的鉴别。

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特征。

了解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分布、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人体内其他阿米巴原虫的寄生部位。

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阴道毛滴虫的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隐孢子虫形态特征和病原诊断方法

第一节溶组织内阿米巴

(一)形态

滋养体期和包囊期形态特征(注意与结肠内阿米巴的区别)。

(二)生活史

寄生部位,感染阶段和在人体内发育过程。

(三)致病

致病的因素(与迪斯帕内阿米巴的区别)、病理变化及临床类型、表现(四)实验诊断

粪便检查;活组织检查及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和防治

分布及感染情况;流行因素;防治原则。

第二节结肠内阿米巴(自学)

了解结肠内阿米巴形态特点和实验诊断中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区别。

第三节蓝氏贾弟鞭毛虫(贾第虫)

(一)形态

滋养体及包囊的形态。

(二)生活史

寄生部位,感染期和人体内发育的过程。

(三)致病

机理及临床表现。

(四)实验诊断

粪便检查(滋养体和包囊)、十二指肠液引流法和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和防治

分布、感染情况;防治原则

第四节隐孢子虫

1.卵囊形态

2.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育有无性生殖

3.致病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

4.病原诊断

5.流行情况,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三、考核知识点

1.溶组织内阿米巴和结肠内阿米巴的形态结构特征。

2.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和病原学诊断。

四、考核要求

识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的形态结构特点。

溶组织内和结肠内阿米巴包囊的鉴别。

领会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期、感染方式。

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的病原诊断方法。

简单应用阿米巴病的临床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与实验诊断关系。

第四章组织和胆道寄生虫

一、学习要求和目的

掌握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点及实验诊断方法。

弓形虫的滋养体的形态、实验诊断方法。

熟悉肺吸虫和肝吸虫的生活史特点、致病性。

弓形虫的生活史;包囊形态、致病。

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棘球蚴的形态结构及致病。

了解肺吸虫和肝吸虫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棘球蚴病的诊断;包虫病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一)形态

成虫和虫卵的形态结构。

(二)生活史

幼虫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和在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

成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和寄生。

(三)致病

成虫寄生于肝胆管所致疾病机制和临床特征

(四)实验诊断

病原学检查:粪便沉淀法-检查虫卵;

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和防治

分布、流行原因;防治原则。

第二节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一)形态

成虫及虫卵形态结构特点。

(二)生活史

虫卵在水中的发育;

幼虫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在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发育;

人体的感染及在体内的发育(感染期和感染方式、体内移行、寄生部位、排离人体);宿主关系。

(三)致病

童虫、成虫寄生于肺部、引起病变,基本病理变化为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

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童虫及少数成虫移行于肺外组织器官引起的病变及临床表现。

(四)实验诊断

痰及粪便内检查虫卵,免疫学检查,活组织检查(皮下结节)。

(五)流行和防治

分布及流行因素;防治原则。

第三节斯氏狸殖吸虫(动物肺吸虫)

从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防治原则与卫氏并殖吸虫进行比较。

第四节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

(一)形态

成虫一般形态;棘球蚴形态结构。

(二)生活史

宿主关系、在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体内发育;

人体感染阶段及感染方式,人体内发育及寄生部位。

(三)致病

棘球蚴在肝、肺所致病变和主要临床表现。

(四)诊断

流行病史、免疫学诊断、影像诊断及病原确诊。

(五)流行和防治

分布及流行特点;防治原则。

第五节刚地弓形虫(弓形虫)

(一)形态:

速殖子、包囊、卵囊的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在中间宿主及终宿主体内的发育,生活史特点。

(三)致病

先天性弓形虫病;获得性弓形虫病。

(四)实验诊断

病原学检查,免疫学诊断(血清学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五)流行和防治

感染情况及感染途径;防治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

1.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形态、致病和诊断比较。2.华支睾吸虫:形态、致病及病原检查方法

3.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形态结构、致病及实验诊断方法。

4.弓形虫:形态、致病和实验诊断方法。

四、考核要求

识记肝吸和肺吸虫的成虫、虫卵形态结构和病原学检查方法。

细粒棘球蚴的形态结构。

弓形虫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特征。

领会肝吸虫和肺吸虫的生活史特点。

姜片吸虫的致病作用及病原诊断。

弓形虫的宿主关系、人体感染途径及在人体内的寄生

简单应用两种肺吸虫的致病不同点及诊断异同点。

肝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弓形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

第五章血液和淋巴系统寄生虫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日本血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点及病原学检查方法。

杜氏利什曼原虫形态和生活史。

疟原虫红内期各期虫体形态;间日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过程。

熟悉两种丝虫微丝蚴形态鉴别及病原诊断。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特点和致病性。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和诊断。

疟原虫致病、实验诊断。

了解日本血吸虫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疟疾的流行和防治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丝虫(班氏吴策线虫,马来布鲁线虫) (一)形态

成虫外形,徽丝蚴基本结构,两种擞丝蚴的鉴别。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部位,幼虫在蚊体内发育过程,人体感染方式,(三)致病

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乳糜尿、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等。(四)实验诊断

血液检查微丝蚴,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

分布、感染情况及现状;防治原则。

第二节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

(一)形态

成虫及虫卵形态。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部位,虫卵的产出、沉积及排出;

虫卵在水中发育,幼虫在钉螺体内发育;

人体的感染及在人体内发育过程:

(三)致病:尾蚴、童虫、成虫、所致损害;

虫卵的致病特点、机制、损伤的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四)血吸虫的免疫

伴随免疫概念

(五)实验诊断

粪检虫卵及毛蚴孵化法,直肠活组织检查

(六)流行和防治

分布,流行环节,自然及社会因素;防治原则。

第三节杜氏利什曼原虫

(一)形态

无鞭毛体(利杜体)、前鞭毛体(鞭毛体)

(二)生活史

在白蛉体内和人体内的发育过程。

(三)致病

致病的病理基础及主要临床表现。皮肤型黑热病。

(四)实验诊断

病原检查(穿刺涂片),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和防治

分布及流行现状;防治原则。

第四节疟原虫(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一)形态

间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和配子体的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在人体内发育(红外期、红内期、配子体形成);

在蚊体内的发育:有性生殖和孢子生殖。

(三)致病

典型症状发作,再燃与复发;贫血的机制、脾肿大、凶险性疟疾。(四)实验诊断

病原学检查:厚薄血膜法

免疫学诊断方法

(五)流行和防治

分布,流行环节,自然因素;防治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

1.丝虫微丝蚴形态特征,两种丝虫微丝蚴的鉴别和病原学检查方法。

2.日本血吸虫成虫形态特征和病原学诊断方法。

3.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形态及病原诊断。

4.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形态的鉴别。

5.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的过程及特点和病原学检查方法。

四、考核要求

识记两种丝虫微丝蚴的形态特征

日本血吸虫成虫、虫卵形态结构、生活史特点和病原学检查。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形态及生活史

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形态特点;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形态鉴别。领会丝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日本血吸虫尾蚴、童虫、成虫及虫卵对人的致病。

疟原虫的宿主关系,感染期及感染方式。

间日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过程。

简单应用两种微丝蚴的鉴别

血吸虫病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血吸虫病的防治原则。

疟疾的病原学检查和弓形虫病的血清学检查的实验诊断方法。

第六章医学节肢动物(自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节肢动物与疾病的关系,传播疾病的方式

了解医学节肢动物的分类及特点。

二、课程内容

(一)医学节肢动物的概念;主要形态特征;昆虫纲与蛛形纲的区别。(二)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传播疾病的方式。,

(三)医学节肢动物的发育与生态。

(四)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

1.昆虫纲与蛛形纲的主要区别。

2.医学节肢动物的传病方式。

3.医学节肢动物的发育(变态)。

第十章昆虫纲(自学)

昆虫纲的主要形态特点,蚊与疾病的关系。以及三属成蚊区别。

蚊的生态、主要传病蚊种;蝇类生态及与疾病的关系;蚤、虱、白蛉与疾病

的关系

我国常见的与传病有关的蝇种成虫形态特征。

第十一章蜱螨纲(自学)

硬蜱和软蜱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和传播疾病;

疥螨的形态、生活史、生态及对人体的危害性;

恙螨、蠕形螨的形态、致病。

样题

说明: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大纲”和“各章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

编制下列样题。本样题只是各类题型的示例,不是一份完整的“样卷”,所列的

样题不可能包括本大纲中的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要求,它与考试时使用的考试内

容与难度没有对应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的号码填写在括号内。

()1.可引起原发性脑膜脑炎并且预后较差的原虫是

A、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

B、恶性疟原虫

C、棘阿米巴

D、溶组织内阿米巴

()2.人既是终宿主又是中间宿主的寄生虫有

A、细粒棘球绦虫、旋毛虫

B、猪带绦虫、隐孢子虫

C、旋毛虫、猪带绦虫

D、隐孢子虫、细粒棘球绦虫()3.既能鉴别猪带绦虫与牛带绦虫,又能确定驱虫效果依据的虫体部分是

A、头颈节

B、幼节

C、虫卵

D、成节

()4.下列吸虫感染中,虫体可寄生于多种组织器官的是

A、肝吸虫

B、肺吸虫

C、血吸虫

D、姜片虫

()5.下列病人或感染者中,可成为阿米巴病传染源的是

A、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病人

B、溶组织内阿米巴带虫者

C、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炎腹泻病人

D、肠外阿米巴病人

二、填充

1.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包括,,。2.在外周血液中可查见间日疟原虫的、、和。

3.经输血能传播的寄生虫有,,等。4.虫体在肝组织寄生并引起肝脏病变的寄生虫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5.人如食入生的水生植物可感染虫,生食淡水鱼虾可以感染虫,生食猪肉可能感染的寄生虫有、、和等。

三、名词解释

1.终宿主

2.寄生虫与宿主

3.疟疾复发

4.带虫免疫

5.夜现周期性

四、问答题

1.举出五种不同的取材,说明用何种病原学检查方法检测某寄生虫的虫体阶段。2.阐述日本血吸虫主要致病阶段对人体的损害?

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八)

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八)一.选择题: A型题 1. 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不包括 A. 鞭毛 B. 菌毛 C. 毒力因子 D. 肠毒素 E. 内毒素 2. 弧菌主要分布于 A. 空气 B. 土壤 C. 水 D. 人体肠道 E. 动物体肠道 3. 弧菌具有下列哪种结构? A. 鞭毛 B. 芽胞 C. Vi抗原 D. M蛋白 E. A蛋白 4. 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

A. 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 B. 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 C. 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鱼群样穿梭”运动 D. EL-Tor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因为能形成芽胞 E. 革兰氏染色阴性 5. 关于霍乱肠毒素,错误的是 A. A亚单位是毒性亚单位 B. B亚单位是结合亚单位 C. 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组成 D. 其受体是糖蛋白 E. 是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6. 霍乱弧菌在下列哪种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A. 血清肉汤 B. 肉浸液 C. 碱性蛋白胨水 D. 庖肉培养基 E. 葡萄糖蛋白胨水 7. 取病人米泔水样粪便作悬滴观察,可见到“穿梭”运动的细菌是: A.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B. 伤寒杆菌 C. 变形杆菌

D. 猪霍乱沙门菌 E. 霍乱弧菌 8. 霍乱弧菌有哪些抗原? A. 耐热O抗原与不耐热的H抗原 B. 不耐热O抗原与耐热的H抗原 C. 耐热O抗原与耐热的H抗原 D. 不耐热O抗原与不耐热的H抗原 E. 以上都不是 9. 关于霍乱,错误的是 A. 属于烈性传染病 B. 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 C. 病愈后,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 D. 病后的免疫力短暂 E. 接种霍乱死菌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10. 霍乱肠毒素作用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使胞内腺苷环化酶活性增加,促进胞内 A. cAMP含量升高 B. ATP含量升高 C. cAMP含量降低 D. cGMP含量升高 E. cGMP含量降低 11. 霍乱弧菌能粘附于宿主细胞是因为具有:

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1、病原微生物检查的标本种类。 血液、脑脊液与其他无菌体液、尿液、呼吸道标本、粪便、泌尿生殖道标本、创伤、组织和脓肿标本。 2、医院感染的定义及常见病原体。 定义: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通常医院感染相关症状或体征出现在患者入院48h之后。 细菌为最常见病原体,如G-b、MRSA、MRSCON、厌氧菌、真菌等正常菌群亦常引起医院感染 3、重要的耐药菌及耐药机理。 耐药菌:ESBLs、MRS 耐药机理: 1.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使抗生素不能或很少透入细菌体内到达作用靶位,如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2.灭活酶或钝化酶的产生,如产生β-内酰胺酶,使抗生素失效 3.与抗生素结合靶位(亲和力)的改变,使抗生素的作用下降,如MRSA,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4.其他,如主动外排系统(泵出机制)等,如四环素耐药葡萄球菌 4、ESBL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主要由克雷伯菌属和大肠挨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产生 在体外试验中可使三代头孢和氨曲南抑菌圈缩小,但并不一定在耐药范围,加入克拉维酸可使其抑菌圈扩大 临床对β-内酰胺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药物敏感 由质粒介导,往往由普通的β-内酰胺酶基因(TEM1,TEM2,SHV1)突变而来 临床意义:ESBLs阳性,表明该菌耐所有 -内酰胺酶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而不管体外药敏结果为耐药或敏感。 5、MRSA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应同时认为耐所有青霉素类,复合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亚胺硫霉素。 6、细菌耐药性检查的主要方法。 K-B法药敏试验 尿液及肾功能: 1、尿液理化检查的主要指标及临床意义。 pH(5.5~6.5):尿pH降低:酸中毒、高热、糖尿病、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尿pH增高:碱中毒、膀胱炎、肾小管性酸中毒。 比重(1.015~1.025):肾脏稀释-浓缩功能。比重增高: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比重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尿崩症。 尿蛋白(<0.12g/24h):蛋白尿(>0.12g/24h):主要见于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管中毒性损伤、高血压、DM、SLE。 尿微量清蛋白(<30 mg/24h):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指标。肾小球疾病、狼仓性肾炎、小管间质病。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吸烟。 尿葡萄糖测定(-):血糖增高性疾病:DM、内分泌功能亢进:如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应急状态(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血糖不增高性疾病(肾性糖尿):家族性糖尿、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妊娠。 酮体测定(-):酮体血症(血中KET↑性疾病)。 尿胆红素测定(-):阻塞性黄疸:胆囊癌;肝原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病毒性性肝炎。 尿胆原测定(-/弱阳性):增高: 溶血性黄疸、肝源性黄疸;下降:阻塞性黄疸。 硝酸盐(-):阳性:尿路感染。 RBC(0~3/HP): >3/HP :Rbc尿。肾性Rbc尿(肾性血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非肾性Rbc尿(非肾性血尿):泌尿道肿瘤,如肾、膀胱肿瘤;泌尿道结石,如肾结石。尿路感染。 WBC(0~3/HP或0~5/HP):中性粒细胞增多:尿路感染、肾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轻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淋巴细胞增多:肾移植排斥反应、急性间质性肾炎(药物);单核细胞增多:急性间质性肾炎;浆细胞增多:多发型骨髓瘤(肾病型). 2、肾小球性蛋白尿与肾小管性蛋白尿的鉴别。

寄生虫学及检验习题和参考答案

寄生虫学及检验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人是冈地弓形虫的终宿主 B. 中华按蚊是马来丝虫的中间宿主 C. 野猪是斯氏狸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D. 猫是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 2. 感染期的定义是() A. 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 B. 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C. 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 D. 寄生虫的幼虫阶段 3.需夜间检查诊断的寄生虫病是() A. 丝虫病 B. 疟疾 C. 旋毛虫病 D. 血吸虫病4.只需要一种宿主即可完成生活史的寄生虫是() A. 丝虫 B. 弓形虫 C. 蛔虫 D. 疟原虫5.结肠内阿米巴成熟包囊内核的数目通常是() A. 1个 B. 2个 C. 4个 D. 8个6.旋毛虫的主要保虫宿主是() A. 人 B. 犬 C. 猪 D. 牛 7.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期的寄生原虫是() A. 阴道毛滴虫 B. 蓝氏贾地鞭毛虫 C. 弓形虫 D. 杜氏利什曼原虫8.对怀疑为黑热病的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 免疫学检查 B. 外周血涂片检查 C.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D. 肝脏穿刺涂片检查 9.在外界环境中,虫卵抵抗力最强的寄生虫是() A. 蛔虫 B. 猪带绦虫 C. 鞭虫 D. 血吸虫10.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没有血吸虫病的流行主要是因为() A. 河流少 B. 无传染源 C. 人群抵抗力强 D. 无钉螺11.疟原虫的主要致病时期是() A.红细胞外期裂殖体 B.红细胞内期无性体 C.红细胞内期配子体 D.子孢子12.在人体肝胆管内寄生的寄生虫是() A. 丝虫 B. 旋毛虫 C. 华支睾吸虫 D. 钩虫13.包虫在人体内的寄生部位常见于() A. 脑 B. 肺 C. 眼 D. 肝14.目前,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 A. 海群生 B. 丙硫咪唑 C. 吡喹酮 D. 甲硝唑15.人体感染肺吸虫有可能是因为() A. 喝溪水,吃溪蟹、淡水鱼 B. 吃淡水虾、荸荠,喝生水 C. 喝溪水,吃海蟹、川卷螺 D. 吃溪蟹和蝲蛄,喝溪水 16.下述带绦虫卵的形态特点,哪一项最具有诊断意义()。 A、圆球形 B、小型虫卵 C、胚膜厚有放射状条纹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题 (A卷) 2004及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一) A型题:从A、B、C、D、E中圈出一个最佳答案。 1.对人体致病力较强的阿米巴是: ( ) A. 溶组织内阿米 巴 B. 哈氏内阿米巴 C. 结肠内阿米巴 D. 微小内蜒阿米 巴 E. 布氏嗜碘阿米 巴 2.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殖方式是: ( ) A. 配子生殖 B. 裂体增殖 C. 接合生殖 D. 二分裂 E. 世代交替

3.在恶性疟原虫感染者的周围血循环中能看到( ) A. 滋养体 B. 成熟裂殖体 C. 子孢子 D. 配子体 E. 卵囊 4.蚊子传播疟原虫的方式( ) A. 经卵传递式 B. 发育繁殖式 C. 繁殖式 D. 发育式 E. 机械性携带式 5.可引起疟疾复发的虫期是( ) A. 缓发型子孢子 B. 速发型子孢子 C. 红内期无性体 D. 红内期有性体 E. 红外期裂殖子 6.华支睾吸虫主要感染方式是( ) A. 喝生水 B. 喜食某些螺类 C. 生吃蔬菜 D. 生食淡水鱼虾 E. 生食某些水生

植物 7.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是( ) A. 牛 B. 猫 C. 犬 D. 羊 E. 猪 8.卫氏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 ) A. 淡水鱼虾 B. 水红菱、荸荠 C. 青蛙、蛇D.溪蟹、蝲蛄 E. 淡水螺 9.斯氏狸殖吸虫的非正常宿主( ) A. 果子狸 B. 犬 C. 猫 D. 虎 E. 人 10.雌雄异体的吸 虫是: A. 华支睾吸虫 B. 布氏姜片吸虫

C. 日本血吸虫 D. 卫氏并殖吸虫 E. 斯氏狸殖吸虫 11. 人体吸虫不 寄生于( ) A. 肌肉 B. 肺脏 C. 脑部 D. 小肠肠腔 E. 大肠肠腔 12.绦虫成虫的结 构( ) A. 有口和消化道 B. 无口,有消化 道 C. 有口,无消化 道 D. 无口无消化道 E. 有口无肛 13.下列寄生虫发育阶段,吸虫不可能有的是( ) A.毛蚴 B.囊尾蚴 C.后尾蚴 D.囊蚴 E.尾蚴 14.能经皮肤感染人的绦虫是(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试题考点纵览医学微生物学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试题考点纵览——医学微生物学.txt爱一个人很难,恨一个人更难,又爱又恨的人最难。爱情永远不可能是天平,想在爱情里幸福就要舍得伤心!有些烦恼是我们凭空虚构的,而我们却把它当成真实去承受。临床执业医师历年试题考点纵览——医学微生物学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 【考纲要求】 1.微生物的定义。 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 【考点纵览】 1.微生物定义。 2.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等,可分3大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历年考题点津】 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 B.放线菌 C.衣原体 D.真菌 E.立克次体 答案:D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考纲要求】 1.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 2.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 3.肽聚糖的结构。

4.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 5.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 6.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7.鞭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8.菌毛的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9.芽孢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10.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 【考点纵览】 1.细菌以微米为测量单位。 2.细菌按基本形态分三种: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3.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核质。 4.不同细菌细胞壁组成及结构不同主要成分为肽聚糖。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肤侧链和甘氨酸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革兰阳性菌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织成。除此之外革兰阳性菌有磷壁酸,革兰阴性菌有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 5.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 6.不同抗生素作用机制。 7.质粒的概念和特点。 8.芽孢、荚膜、鞭毛和菌毛的概念功能和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9.最常用的革兰染色的方法和医学意义。 【历年考题点津】 1.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外膜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为一门医学基础与临床检验密切结合的一门课程,其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该课程以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致病性(免疫性)为基础,重点了解寄生虫病的病原学诊断与血清学诊断的方法,为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寄生虫病防治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寄生虫种类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与寄生虫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免疫学诊断等方法。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既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又是一门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密切相关课程,其内容渗透于医学相关的各学科。因此,本课程着重基本理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实践相关知识的介绍,为掌握和了解寄生虫病的病原学和免疫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本科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掌握寄生人体的原虫、吸虫、绦虫和线虫等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 2.掌握寄生虫生活史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掌握显微镜下识别主要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及病原学检查的特点 4.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寄生虫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医学检验和预防医学。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按上课内容顺序) 授课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总论 2 肠道寄生虫 4 4 组织和胆道寄生虫 4 1 血液和淋巴系统寄生虫 4 3

考试 2 14 8 四、考核要求 1.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2.理论考核成绩占80%,题型为: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简答题(名词解释)、④问答题。 3.实验和平时成绩占20%。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总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期。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 熟悉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了解人体寄生虫学的性质、范畴和任务。’ (一)人体寄生虫学的内容、范畴和学习目的 (二)寄生关系、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寄生虫生活史及其基本阶段 (三)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影响流行的三个因素,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四)常用的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寄生虫和宿主概念,各类宿主,生活史及其基本阶段。 2.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影响流行的三个因素,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3.常用的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方法。 四、考核要求 识记寄生虫、宿主及相关概念。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方法。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七)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七)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描述是 A.革兰染色为阴性 B.有菌毛和单鞭毛 C.悬滴观察呈“穿梭”样运动 D.El-Tor生物型可形成芽胞 E.增菌培养基通常为碱性蛋白胨水 『正确答案』D 1、不属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的是 A、分古典、El-Tor两个生物型,均有O、H抗原 B、无荚膜,芽胞,但有鞭毛 C、营养要求不高,需氧,耐碱不耐酸 D、致病物质主要是霍乱肠毒素 E、革兰阳性菌 2、治疗霍乱的关键是 A、及时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B、全菌灭活口服疫苗 C、应用链霉素 D、应用氯霉素 E、应用强力霉素 3、我国沿海地区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是 A、副溶血弧菌

B、肠炎杆菌 C、鼠伤寒沙门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霍乱弧菌 4、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不正确的叙述是 A、革兰阴性菌 B、可以发酵葡萄糖,可产气 C、在含有3.5%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D、主要存在于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 E、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霍乱弧菌导致的霍乱在疾病最严重时,每小时失水量可高达 A、0.2L B、0.4L C、0.6L D、0.8L E、1.0L 6、霍乱弧菌的致病因素不包括 A、鞭毛 B、菌毛 C、荚膜 D、肠毒素 E、内毒素

参考答案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霍乱弧菌的典型形态为弧形或逗点状,革兰染色阴性,有菌毛,无芽胞。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预防大量失水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是治疗霍乱的关键。 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于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在含有3.5%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故又称为嗜盐性细菌。人群常因食用污染此菌的鱼蟹等海产品,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水样腹泻、呕吐、腹痛及低热为主要症状,为自限性疾病。 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于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在含有3.5%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故又称为嗜盐性细菌。人群常因食用污染此菌的鱼蟹等海产品,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水样腹泻、呕吐、腹痛及低热为主要症状,为自限性疾病。 5、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

附件 1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4类,相应风险等级为I级~IV级。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患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IV级(个体高风险,群体高风险),即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传播,一般为不能治愈的病原体(如Smallpox virus)。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患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问传播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Ⅲ级(个体高风险,群体低风险),即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如Salmonellatyphi、prion)。?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Ⅱ级(个体中风险,群体有限风险),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险的病原体。实验室暴露很少引起致严重性疾病的感染,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I级(个体低风险,群体低风险),即不会使健康工作者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如非致病性生物因子)。其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寄生虫学及检验习题和参考答案

寄生虫学及检验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人是冈地弓形虫的终宿主 C. 野猪是斯氏狸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D. 猫是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2. 感染期的定义是( )A. 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 B. 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C. 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 3.需夜间检查诊断的寄生虫病是( ) A. 丝虫病 B. 疟疾 4.只需要一种宿主即可完成生活史的寄生虫是( A. 丝虫 B. 弓形虫 5.结肠内阿米巴成熟包囊内核的数目通常是( A. 1 个 B. 2 个 6.旋毛虫的主要保虫宿主是( ) A. 人 B. 犬 7.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期的寄生原虫是( A. 阴道毛滴虫 B. 蓝氏贾地鞭毛虫 8.对怀疑为黑热病的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 A. 免疫学检查 B. 外周血涂片检查 C.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D. 肝脏穿刺涂片检查 9.在外界环境中,虫卵抵抗力最强的寄生虫是( ) A. 蛔虫 B. 猪带绦虫 C. 鞭虫 10.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没有血吸虫病的流行主要是因为( ) 11.疟原虫的主要致病时期是( ) A.红细胞外期裂殖体 B. 红细胞内期无性体 C.红细胞内期配子体 12.在人体肝胆管内寄生的寄生虫是( A. 丝虫 B. 旋毛虫 13.包虫在人体内的寄生部位常见于( A. 脑 B. 肺 14.目前,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 A. 海群生 B. 丙硫咪唑 A. 河流少 B. 无传染源 C. 人群抵抗力强 D. 无钉螺 ) B. 中华按蚊是马来丝虫的中间宿主 D. 寄生虫的幼虫阶段 C. 旋毛虫病 ) C. 蛔虫 ) C. 4 个 D. 血吸虫病 D. 疟原虫 D. 8 个 C . 猪 D. 牛 ) C. 弓形虫 D. 杜氏利什曼原虫 D. 血吸虫 ) C. 华支睾吸虫 ) C. 眼 ) C. 吡喹酮 D. 子孢子 D. 钩虫 D. 肝 D. 甲硝唑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 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 15.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 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 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10.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 11.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 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 13.疫水: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14.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 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15.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16.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17.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 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8.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 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 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 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 20.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21.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 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六)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六) 一、A1 1、目前,病毒分离培养最常用的方法是 A、肉汤培养基培养 B、鸡胚培养 C、细胞培养 D、动物接种 E、人体接种 2、检测病毒并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时,不是标本采集原则是 A、无菌操作 B、发病早期采集 C、采集病变部位标本 D、查抗体时,采早期血清即可 E、尽快送检,暂将标本低温冷藏 3、对病毒性感染进行血清血诊断时,双份血清抗体效价至少增高几倍时,才有诊断意义 A、2倍 B、4倍 C、8倍 D、16倍 E、32倍 4、病毒的灭活疫苗包括

A、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B、狂犬病灭活提纯疫苗 C、森林脑炎灭活疫苗 D、乙型脑炎灭活疫苗 E、以上均正确 5、不能用于检测抗病毒抗体的方法是 A、ELISA B、中和试验 C、红细胞凝集试验 D、血凝抑制试验 E、补体结合试验 6、不适用于培养病毒的方法是 A、适龄鸡胚接种 B、传代细胞培养 C、组织器官培养 D、易感动物接种 E、人工合成培基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细胞培养为分离病毒最常用的方法。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查的成败关键,在于标本的正确采集和递送。发病初期或急性期采集的标本,易于分离出病毒。应根据不同的病毒感染,采集不同类型的标本。病毒在室温中很容易灭活,故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往病毒实验室,否则应将标本低温冷藏 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血清学诊断的标本,应在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各取一份血液,以便对比双份血清中抗体效价,通常恢复期血清的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病毒的灭活疫苗:主要有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或称Salk疫苗)、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人用狂犬病灭活提纯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等 5、 【正确答案】C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一组具

第一章总论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其重点是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infection)。 构成传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外界环境的影响。 二、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组织细胞的吞噬及体液的溶菌作用。或通过局部的免疫作用,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体外,不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亦称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 是指机体被病原侵袭后,仅出现轻微病理损害,而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检测方能发现的一种感染过程,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登革热、乙型肝炎等均有大量隐性感染的存在。 3、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因免疫功能的改变,致使病原体不断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机体出现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临床出现传染病特有的临床表现,则为传染病发作。 4、潜在性感染(lateneinfection) 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也不被向外排出,只有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则乘机活跃增殖引起发病。疟疾、结核有此等表现。麻疹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数年后发病,成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5、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infection)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可分为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这些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机体的一定部位,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原携带有两种状态,一是无症状携带,即客观上不易察觉的有或无轻微临床表现的携带状态;二是恢复期携带,亦称病后携带,一般临床症状已消失,症理损伤得到修复,而病原体仍暂时或持续寄生于体内。由于携带者向外排出病原体,成为具有传染性的重要传染源。 三、病原体的致病性 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它的致病作用表现如下几方面。 1、侵袭力 病原体在机体内生长,繁殖,蔓延扩散的能力。病原体在体内的扩散通过三种形式。直接扩散:病原由原入侵部位直接向近处或远处组织细胞扩散。血流扩散:

动物寄生虫病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个1分) 1.对宿主来说寄生虫及其产物都是() ①异物②废物③营养物④处理后可利用之物 2.牛羊感染结节虫病是由于() ①吞食了感染性虫卵②吞食了感染性幼虫 ③吞食了中间宿主④感染性幼虫经皮肤钻入体内 3.在马胰腺内寄生的圆虫幼虫是() ①普通圆虫②无齿圆虫③马圆虫④小型圆虫 4.猪结节虫病的病原是( ) ①有齿冠尾线虫②后圆线虫③毛首线虫④食道口线虫 5.东毕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①扁卷螺②钉螺③锥实螺④豆螺 6.日本血吸虫寄生于() ①胆管②胰管③肠系膜静脉④前胃 7.牛粪内发现一种大型、灰白色、椭圆形、含有卵黄细胞的虫卵,它是() ①肝片吸虫卵②前后盘吸虫卵③阔盘吸虫卵④双腔吸虫卵 8.节片戴文绦虫的中间宿主是() ①蚂蚁②家蝇③金龟子④蛞蝓 9.裂头蚴的成虫是() ①贝氏莫尼茨绦虫②无卵黄腺绦虫③曼氏叠宫绦虫④阔节裂头绦虫10.马胃蝇是() ①♀吸血②♂吸虫③♀♂都吸血④♀♂都不吸血 11.驽巴贝斯虫的典型形状是() ①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成对梨籽形锐角相联,每个虫体2团染色质②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成对梨籽形钝角相联,每个虫体1团染色质③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4个虫体尖端相联构成十字形④虫体很小,圆环形、椭圆形、圆点形,杆形、逗点形 12.马媾疫锥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①吸血昆虫机械性传播②吸血昆虫生物性传播③健畜病畜接触感染④经口感染13.需水生植物作为传播媒介的寄生虫是() ①肝片吸虫②姜片吸虫③日本血吸虫④前后盘吸虫 14.马蛲虫病的病原是() ①尖尾线虫②类圆线虫③异刺线虫④异尖线虫 15.阔盘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 ) ①扁卷螺②钉螺③锥实螺④陆地螺 16.双腔吸虫寄生于() ①胆管②胰管③肠系膜静脉④前胃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一、A1 1、引起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PAP)的病原体是 A、肺炎链球菌 B、肺炎支原体 C、嗜肺军团菌 D、流感病毒 E、溶脲脲原体 2、支原体主要繁殖方式是 A、二分裂繁殖 B、分节繁殖 C、断裂繁殖 D、出芽繁殖 E、分枝繁殖 3、支原体典型的菌落是 A、“油煎蛋”样 B、蜘蛛网状 C、绒毛状 D、放射状 E、无特异性 4、关于支原体致病机制不包括 A、黏附素

B、荚膜 C、微荚膜 D、超抗原 E、菌毛 5、缺乏细胞壁的原核型微生物是 A、衣原体 B、病毒 C、支原体 D、螺旋体 E、真菌 6、目前发现的能在无活性细胞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是 A、衣原体 B、支原体 C、立克次体 D、病毒 E、真菌 7、下述关于支原体的特性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能营独立生活的最小的微生物 B、没有细胞壁,对青霉素不敏感 C、可以通过滤菌器 D、是失去了细胞壁的L型细菌 E、肺炎支原体是人类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

一、A1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又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支原体繁殖方式多样,除二分裂繁殖外,还有分节、断裂、出芽或分枝等方式。 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支原体典型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形成典型的“荷包蛋”状菌落。 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对人致病的支原体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引起细胞损伤:黏附素;荚膜或微荚膜;荚膜或微荚膜;超抗原。 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 6、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 简答题 1.简述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基本过程: ①识别活化阶段: ⅰAPC(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加工处理及提呈。 ⅱT细胞和B细胞识别抗原。 ②增殖分化阶段: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和浆细胞。 ③效应阶段:Ab和效应T细胞与Ag结合,通过多种机制最后清除Ag。 2.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Ⅰ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主要是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可发生于局部,亦发生于全身。 ①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变应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抗体应答,Ig E类抗体与IgG类抗体不同,它们可在不结合抗原情况下,以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原的致敏状态。 ②激发阶段:指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后,通过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使之脱落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 ③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 3.细菌致病因素。

4.区别内、外毒素的主要性状。 5.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①荚膜:抗吞噬;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损伤,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是构成细菌毒力的重要因素。 ②鞭毛:细菌运动器官;某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有抗原怕,称H 抗原,可以鉴定细菌。 ③菌毛:具有抗原性,普通菌毛具有粘附易感细胞的能力;与细菌致病性有关,性菌毛。 ④芽胞:具有保护和稳定蛋白质生命物质作用;有助于鉴别细菌;医学消毒、灭菌的重要指标。 6.细菌、病毒感染的类型和特点。 细菌: 隐性感染:机体损伤轻,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如结核、白喉、伤寒等疾病常有隐性感染。 ⑴根据病情缓急不同可分为: 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一般数日或数周,病愈后病原菌从宿主体内消失,如霍乱、化脓性脑膜炎等。 慢性感染:病程缓慢进行,常持续数月至数年,多见于胞内寄生菌的感染,如结核、麻风等。 ⑵按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 ①局部感染: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仅局限于一定部位,引起局部病变。如临床上常见的痈、伤口化脓等。 ②全身感染:感染后病原菌或其毒性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的一种感染类型,常见的全身表现有: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带菌状态:有时病原菌在隐性或显性感染后,并未被完全消除,而继续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并不断被排出体外,称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如白喉、伤寒等传染病,病后常出现带菌状态。由于带菌者经常或间歇排出病原菌,是重要的传染源。 病毒: 隐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不引起临床感染称为重金属感染或亚临床感染。其原因可能是病毒毒力弱或机体免疫力强,使病毒不能大量增殖,组织细胞损伤轻微;也可能是病毒最终未到达靶器官,帮不呈现或极少呈现临床症状。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时,大多数人表现为隐性感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

临床医学五年制《医学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医学寄生虫学属于病原生物学的范畴,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又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本课程主要学习和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寄生虫病流行规律和防治原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预防、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基本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总论,学习总论内容着重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寄生虫病的特点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第二、三部分为医学原虫和医学蠕虫,学习时要将各种寄生虫生长发育的特点与寄生虫病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紧密联系,以掌握寄生虫病的致病机理和特点、实验室诊断方法、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第四部分为医学节肢动物,主要掌握医学节肢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对人体致病和传播疾病的关系,以及主要防治原则。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寄生虫虫种的外文学名和寄生虫学专用外文词语 按要求程度不同,将学习内容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掌握”,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熟记,并能脱离书本进行简明扼要的口头与书面叙述;第二级为“熟悉”,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并记住内容提要;第三级为“了解”,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安排,本课程要求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人体寄生虫上述各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要求注重人体寄生虫与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为进一步学校其他各门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基础课程打下基础。此外,在学习方法上要求注意运用总论的指导作用,使纷繁的个论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提高学习效果,做的真正融会贯通,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议教材 郭晓奎、潘卫庆主编《病原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2) 五、参考书目

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

执业医师基础部分——医学微生物学(协和、人卫精编)2010-02-21 19:51 |(分类:执业医师) 医学微生物学 1. Dane颗粒是——乙型肝炎病毒 2. Dane颗粒是指——完整的HBV颗粒 3. 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呼吸道传播 4. HSV-1主要潜伏的部位是——三叉神经节 5. 白喉毒素的致病机制是——阻断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 6. 标本涂片镜检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菌体,革兰染色阳性,从菌体上有牙管伸出,但不与菌体脱离,形成假菌丝;将标本接种至玉米粉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此为生物可能是——白色念球菌 7.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输血传播 8. 病毒刺突的化学组成一般是——蛋白质 9. 病毒感染所致的细胞改变中,与肿瘤发生有关的是——细胞转化 10. 病毒基因插入宿主细胞基因称为——整合作用 11. 不能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原体是——钩端螺旋体 12. 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类毒素 13. 不属于胞内菌的是——白喉棒状杆菌 14. 不属于甲肝病毒特点的是——核酸为DNA 15. 不属于轮状病毒特点的是——可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6.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真菌 17.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病毒 18. 肠热症发病1周内,伤寒沙门菌检出率最高的标本是——血 19. 常见的可引起先天性婴儿畸形的病毒是——风疹病毒 20.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蚊 21.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鼠蚤 22. 对病毒生物学性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23. 对淋病奈瑟菌(淋球菌)的叙述,唯一正确的是——人是淋菌的唯一宿主 24. 对于细菌内毒素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素效应 25. 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荚膜 26. 风湿热属于——超敏反应性疾病 27. 感染病原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临床上不出现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称为——隐性感染 28.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类似菌毛作用的结构是——膜磷壁酸 29. 宫颈癌有关的病毒是——HPV 30. 钩端螺旋体感染可引起——黄疸出血症状 31. 关于丙型肝炎病毒,哪项是错误的——与肝癌的发生无关 32. 关于病毒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哪项组合是错误的——汉坦病毒-肺癌 33. 关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周期的描述正确的是——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34. 关于病菌致病因素的描述,错误的是——与病菌侵入的数量并无密切关系 35. 关于非特异性感染不应出现的病理改变是——干酪样坏死 36. 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描述是——通常灭菌压力为2.05kg/cm?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试题与答案解析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题及答案 试题一 (一)选择题 1.生物源性蠕虫是因为它们:C A.必须在外界发育 B.必须经口感染 C.生活史中必须有中间宿主 D.生活史中无中间宿主 E.以上说法都不对 2.带虫者是指:B A.病人 B.感染了寄生虫而未出现临床症状的人C.无免疫力的人 D.易感者 E.以上都不是 3.下列虫卵发育最快的是:D A.钩虫卵 B.蛔虫卵 C.鞭虫卵 D.蛲虫卵 E.姜片虫卵 4.能引起幼虫移行症的蠕虫是:D A.蛔虫 B.蛲虫 C.丝虫 D.斯氏狸殖吸虫 E.猪带绦虫 5.成虫阶段具有诊断意义的蠕虫是:D A.丝虫 B.蛲虫 C.华枝睾吸虫 D.日本血吸虫 E.肺吸虫 6.寄生在回盲部的线虫是:D A.蛔虫

B.丝虫 C.旋毛虫 D.鞭虫 E.钩虫 7.新鲜粪便污染了食物,人食后可能感染:E A.蛔虫 B.鞭虫 C.钩虫 D.旋毛虫 E.以上都不可能 8.蛲虫最主要的致病是作用是:C A.摄取大量营养 B.喜欢钻孔的习性 C.特殊的产卵习性 D.成虫固着造成肠壁的损伤 E.虫体代谢产物的刺激 9.肉眼鉴别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的主要依据:C A.虫体大小 B.口囊中的口甲 C.体形 D.口囊和交合伞 E.阴门的位置 10.主要致病阶段寄生在人肌肉中的蠕虫是:C A.钩虫 B.丝虫 C.旋毛虫 D.日本血吸虫 E.华枝睾吸虫 11.微丝蚴是哪种寄生虫的幼虫:B A.钩虫 B.丝虫 C.旋毛虫 D.日本血吸虫 E.细粒棘球绦虫 12.人可作为终宿主又可作为中间宿主的寄生虫是:D A.丝虫 B.华枝睾吸虫 C.肺吸虫

D.猪肉绦虫 E.牛肉绦虫 13.蛲虫的感染是由于:C A.接触土壤中的丝状蚴 B.丝状蚴通过蚊虫 C.经口食人感染期虫卵 D.食入肌肉中含幼虫的囊包 E.感染性虫卵通过饮水 14.钩虫侵入人体的幼虫是:C A.杆状蚴 B.微丝蚴 C.丝状蚴 D.蜡肠期蚴 E.以上都不是 15.哪种寄生虫的虫卵排出后即对人有感染力:D A.钩虫卵 B.肺吸虫卵 C.鞭虫卵 D.蛔虫卵 E.猪带绦虫卵 16.哪种蠕虫可以引起贫血:B A.蛔虫 B.钩虫 C.日本血吸虫 D.猪囊虫 E.丝虫 17.蛔虫成虫寄生在人体的:A A.小肠 B.盲肠 C.结肠 D.肺部 E.肠系膜下静脉 18.引起象皮肿的寄生虫是:E A.日本血吸虫 B.肺吸虫 C.旋毛虫 D.钩虫 E.丝虫

2020年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九)

2020年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九) 一、A1 1、毒性噬菌体的增殖方式是 A、二分裂 B、三分裂 C、复分裂 D、复制 E、直接出芽 2、毒性噬菌体的增殖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吸附、穿入与脱壳、生物合成、释放 B、释放、吸附、穿入与脱壳、生物合成 C、吸附、生物合成、穿入与脱壳、释放 D、释放、穿入与脱壳、生物合成、吸附 E、吸附、释放、生物合成、穿入与脱壳 3、下列关于温和噬菌体叙述错误的是 A、温和噬菌体当感染宿主菌后并不增殖 B、结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C、温和噬菌体可转移细菌的遗传物质 D、在某些条件下,细菌的溶原状态可中止 E、温和噬菌体只有溶原性周期,没有溶菌性周期 4、噬菌体是侵袭微生物的 A、细菌

B、病毒 C、原虫 D、支原体 E、真菌 5、噬菌体一般在75℃时多长时间失活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1小时 E、12小时 6、以下噬菌体对那种物质比较敏感 A、红外线 B、紫外线 C、X射线 D、γ射线 E、β射线 7、关于噬菌体的化学组成,说法错误的是 A、大多数呈蝌蚪形 B、不具有抗原性 C、由头部和尾部组成 D、能识别宿主菌细胞表面特殊受体 E、含有遗传物质DNA或RNA

8、与噬菌体的吸附功能有关的是 A、尾部特殊受体 B、头部衣壳遗传物质 C、尾部遗传物质 D、头部衣壳特殊受体 E、头部衣壳内DNA 9、不属于噬菌体的特性的一项是 A、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B、不具备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C、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D、专性细胞内寄生 E、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10、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A、RNA B、DNA C、质粒 D、DNA和RNA E、RNA或DNA 11、关于噬菌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侵袭微生物的病毒 B、具有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C、大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