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教师考试大纲《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 初级中学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 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与社会课程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特点、课程目标,熟悉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 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及选用多样化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
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教学实施能力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综合性、发展性评价,能够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脉络,了解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
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动态的眼光纵向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横向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
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地理和社会信息。
6.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二)教学设计1. 能够综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并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2.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资格初中历史考试大纲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笔试大纲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2021年教师考试大纲《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3.能够恰当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4.能够对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能够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及完整的教学环节。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招聘教师考试大纲《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大纲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核目标与要求1、考核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考核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核心知识相对应的大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考查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考查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要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和高等教育对应于初中历史与社会内容的考试范围:▲《历史与社会》学科认识的方法与技能1.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和技能2.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与技能3.探究社会问题的方法与技能▲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4.中国的地理位置5.中国地形、河流、气候的总体状况6.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7. 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活特色▲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8.世界主要国家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10.世界主要地形类型的名称及分布11.世界典型区域的生活特色▲历史上的文明区域及其交流12. 历史上的主要文明区域13. 中外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14.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发明15.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科技成就和重要发明▲历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16.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17.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帝王18.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19.两次世界大战▲历史上的政权更替20.中国古代主要朝代的兴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1.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近代中国逐渐落伍22.鸦片战争前欧美和中国的社会概况23.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24.太平天国运动2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26.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7.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创建红色根据地28. 红军长征29. 抗日战争和抗战胜利▲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30. 巩固新生政权31.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32. 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3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4.一国两制35.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平与发展3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37.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38.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与环境39.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40.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现代经济41.现代主要经济思潮42.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社会43.国际组织44.经济全球化44.多元文化▲民族文化45.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46.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范围:▲《历史与社会》课程性质▲《历史与社会》课程目标▲《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历史与社会》课程结构▲《历史与社会》教材设计▲《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历史与社会》评价方式▲《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历史与社会》教学方法(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笔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笔试大纲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学科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与社会课程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特点、课程目标,熟悉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及选用多样化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
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教学实施能力
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综合性、发展性评价,能够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脉络,了解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
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个
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动态的眼光纵向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横向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
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地理和社会信息。
6、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二)教学设计
1、能够综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并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能够开发、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
3、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结合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
4、设计教学时,能够注重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整体性,能够统筹相关学科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结构。
强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教学实施
1、能够创设多种情境,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有效合作。
2、能够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以及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合理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
3、能够充分运用传统及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四)教学评价
1、了解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注意教学评价的诊断、激励、调控作用。
2、能够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正确评价,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注重综合性、发展性评价。
3、能够以课程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有机整合和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
4、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与我国内蒙古牧区相比,澳大利亚牧场的显著特点是
A、牧场规模小
B、机械化程度低
C、采取定居方式
D、采取游牧
方式
(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是
A 、 西域都护府
B 、 伊犁将军
C 、 宣政院
D 、 北庭都护府
(3)《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它的课程性质是
○
1人文性 ○2综合性 ○3发展性 ○4实践性 A 、 ○1○3 ○4 B 、 ○2○3 ○4 C 、 ○1○2○3 D 、 ○1○2○4
2. 材料分析题
读下列两幅图,然后回答问题。
(1)从我国的地势看,图一属于 ,图二属于 。
(2)从气候类型看,图一属于 ,图二属于 。
(3)图二中A 是 省,B 是 省。
(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清朝在
C 处设置 ,隶属福建省。
(5)新疆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很丰富,请你至少说出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新疆经济发展
所带来的好处。
(至少两点)
新疆的地形分布 A
B C
(图一)
(图二)
3、教学情境分析题
(1)某教师在讲授《生活在岁月中的变迁》一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邮票、副食本等,以此说明改革开放前后家庭经济生活的变化,然后导入新课。
请谈谈这样的导入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2)某教师在讲解《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课时,提到了如下史实:清朝康熙至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康熙盛世”出现在封建社会末期,在所谓的盛世之中也潜伏着危机,特别是从清代中期开始人口数量呈爆发性增长态势,从1、5亿增加到3亿多,造成人地关系紧张、社会矛盾激化,加速了清政权的衰落。
围绕上述内容,教师提出了“人口增加和社会动乱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的问题,随后让学生花二十分钟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剩余时间则分组报告讨论结果。
○1请评价一下这样的教学安排。
○2请问,“讨论式教学”运用于课堂一般有哪些步骤及注意事项?
4.教学设计题
下面是关于《美国独立战争》一课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请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请撰写一份包括导入、教学过程、教师小结等环节在内的教学设计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