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办学效益评价研究
高校办学效益DEA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

高校办学效益DEA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相关推荐高校办学效益DEA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摘要]高校办学效益是目前社会和高校管理者日益关注的问题。
在对高校投入产出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DEA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对高校办学效益DEA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院校;办学效益;DEA;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个多输人多输出系统,高校输入输出间的组合关系非常复杂,这种复杂关系不仅难以表达,而且由于各个指标间的可公度性较差,人们难以采用统一的度量单位来衡量各种输入和输出的大小。
这些特点使得基于指标相互之间具有较好可比性和可公度性的传统的成本效率分析法在分析高校办学效益时遇到了很大困难。
面对这些困难,对指标具有较好包容性、无须了解输入输出函数关系、能够较好避免主观因素影响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方法在处理高校这种多输人多输出机构的效益评价问题上显现出特别的优势。
针对当前高校办学效益DEA评价主要偏重于方法应用和数学形式改进方面的现状,本文对高校办学效益DEA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的投入产出分析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分析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和依据。
1.高校的投入从广义而言,投入是指系统运转所需的各种资源和要素。
对于高等学校系统,这种投入是极其广泛的,既包括学生方面的投入、学校方面的投入,也包括其它方面的投入。
其中,学生方面的投入包括个人在进入高校之前所具有的生理、心理、智力等各方面的素质,以及个人在进入高校之后的努力程度等。
学校方面的投入包括从学校方面投入的人力和资金,一般有人、财、物三种形式,每种形式又可分为多个种类。
学校除了以人、财、物等有形实物投入教育外,还有无形资产的投入。
无形资产是一种以非实物形态存在,对高校的整体运行过程有显著影响的资源投入,如学校的知名度、学术声誉等等。
其它方面的投入主要是指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一般特征,范围极其广泛,如同伴的影响、学生父母的社会经济背景等等。
高校办学效益评价体系的新构想

动性特征 。尽管高校的办学 自主权问题还存在种种缺陷,但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在稳定存量的基础上 力求增量 突
破 ,这就要求办学主体在制度创新中获取所需要 的办学资源,从而促进 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这可以看作 高校 办 学效益的第三层涵义 ,即办学的发展性效益。根据这一新思路构建的高校办学效益评价体 系具有效益预警意
严密 的评价体系 ,让外部评价与 自我评价相结合 ,
收稿 日期 :2¨ — 0— 2 08 4 8 O
作 者简介 :严燕 ,南京信 息工程 大 学高教 所所长 ,研 究 员,硕 士生导 师 ;许锋 ,台州 学院教务 处 实 习研 究员 ,硕 士 。 ( 南京/
204 ) 1 04
・
1 ・ 6
并使 这 种评 价 经 常 化 、制 度 化 ,以此 促 进社 会 资 源
有效配置 ,切实提高高校办学效益。 高校办学效益评价体 系构建的新思路 高 校 办学 效 益 历来 没 有 跳 出经 济 效 益 与社 会 效
一
、
益并重的分析框架。王善迈早就把办学效益定义为 : 教育投资在教育领域 内和教育领域外所获得的种种 有益效果 。广义 的办学效益包括办学 的内部效益与 外 部 效益 ,狭 义 的办 学 效 益 是 指 办 学 的 内部 效 益 , 即为实现一定 的教育 目 标所花费的教育成本 和所取 得 的教育成果之 间的比率 。很显然 ,内部效益主要 指经 济效益 ,外部效益 主要指社会 效益 。再后来 , 在办学效益研究方面 比较有权威 的代蕊华则把办学 效益定义为 :学校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与所
高 教 探 索
20 0 8年第 6期
Hi he uc to p o a i n g r Ed a i n Ex l r to
高校办学效益评价方法探讨

( ) 二 高校产 出分析 主要包括 :1 人才 培养产 出。 () 高校人才 培 养 的直接产出是学生 在接受教育过程 中获得或养成的知识 、 技能 、
态度 、 品行等 , 主要体 现为高等学校毕业生 、 在校生 的数量和质量 。 () 2 科学研究 产出。 它主要是高校 的科研 成果 , 如在各种学术期 刊
I....._ ....._ j ..... .....
上发表的学 术论 文以及科技报告 、出版 的学术专著和获得 的发明
专 利等。 3 社会 服务 产出。 () 与前两项产出相比 , 高校社会服务产 出 的准确界定 比较困难 , 它与前两项产出之问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 , 因
图1 办 学 质 量 评 价 层 次 结构 模 型
第二步 : 构造判断 ( 对 比较 ) 成 矩阵。 本例 构造判断矩阵时 , 要
构造两种矩阵 ; 一是准则层各要素对 目标层 的重要性矩阵 ; 二是方
达 地 区, 或高校所处地理位 置 比较偏僻 ( 如现今兴建 的大学城 , 都
处 于郊 区)交通及食 宿大部分仍需 由高校后勤提供 , , 顾客 维度如
学校知 毕业生受 学科 学实 领导者 教师工 学校 长期 学生甥 教 教 名 度 欢 迎 程 度 水 平 践 环 境 决 策 能 力 作 态度 展 能 力 合 素 雇 研 发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定性指标进行实例分析。 假设要评价A、 B、 c 三所 院校 的办学质量 , 由于表 1 的评价指标 较多 , 因此从其选 出6 个指标进行分析 : 教学实践环境 ; 学生综合素质 ; 学校长期发展能
定 性 分 析 指标 学校 自身
学 生
办学效益评价涉及到两大因素 : 投入与产 出。 ( ) 一 高校投 入分析 主要包括 : 1人力 投入 。 () 高校 的人力投
民办高校办学效益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民办高校办学效益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民办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何有效地评价民办高校的办学效益,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民办高校办学效益进行评价研究,探讨提高民办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途径和方法,为提高民办高校的竞争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和特点分析:本部分对民办高校的组织结构、教育教学模式和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2.民办高校办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部分根据民办高校的特点,选取适合民办高校的办学效益评价指标,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3.民办高校办学效益评价实证分析:本部分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一定数量的民办高校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评价这些民办高校的办学效益。
4.民办高校办学效益比较分析:本部分对所选的民办高校进行效益比较分析,探讨办学效益好的民办高校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民办高校提供参考。
三、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建立适合民办高校的办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民办高校效益提供参考。
2.分析并评价选取的民办高校的办学效益,为这些民办高校的改进提供参考,提高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3.探讨办学效益好的民办高校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民办高校提供参考,提高民办高校的竞争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
四、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第一阶段:研究准备(1个月)1.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收集研究所需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3.确定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阶段:实证分析(4个月)1.选取一定数量的民办高校作为样本。
高校办学效益DEA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20 0 6年第 3期 ( 总第 9 7期 )
高校办学效益 D A评价指标体 系研究 E
曾玉清 ,黄朝峰
( .湖南税务 高等 专科 学校 1
[ 摘
人 事部 ,湖 南 长 沙
40 1 ; 116
40 7 ) 1 0 3
标具 有较 好包 容性 、无 须 了解输 入 输 出 函数 关 系 、 能够 较好 避免 主观 因素影 响的数 据包 络 分 析 ( aa Dt
决策单 元 的投 入产 出分 析是 建立 评价指标 体 系
的基 础和依 据 。
1 高校 的投入 .
从广义 而言 ,投 入是指 系统 运转 所需 的各 种 资 源和 要素 。对 于高等 学校 系统 ,这种 投入 是极 其 广
ZENG — i g , HU ANG a —e g Yu q n Ch o f n 2
(1 u a e ueD p r n ,Hu a a ol e h n s a u a 4 0 1 ,C i ; .H m n R  ̄ r e at t o me n n T xC l g ,C a g h ,H n n 1 1 6 e h a n 2 c o I or i yt a d n g ̄ n ,N t nl n e i f d e e n l y,C ag h ,H r n 10 3 h a .Sl 僦 f n r o Ss i mt n  ̄ n Ma a e e t a o a U i r t o D ms T c o g a i v sy h o hns a u 4 0 7 ,C i ) o n Ab t a t sr c :Th e e i o u n n n v riisb c me n i u o es ce y a d g v r o s. By a a y ig e b n ft f n i g u ie st e o sa s e f rt o it n o e n r r e s h n ls n t e o t u n n e t n u i est s o i i g t eb s e u s f h u p ta d i v s n v r i e ,c mb n n h a i r q e t0 i i c DEA , h sa tced s u s o t eDEA — t i ril ic s e h w h s e v l a i n s se i d x b sa l h d i h e e i o u n n nv riy a u t y t m e e e t b i e t e b n f fr n ig a u ie st . o n s n t
高校办学效益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高校办学效益评价方法研究综述作者:蒋玲芝李阿利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20期[摘要]将绩效评价方法引用到高等院校毋庸置疑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有力法宝,在我国虽然企业中绩效评价方法已经取得不一般效果,但是高校绩效评价方法仍处于摸索阶段。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高校绩效评价等同于高校办学效益评价,本文是将使用比较成熟的高校绩效评价方法用于高校办学效益的评价上。
常见的高校绩效评价方法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评价、基于DEA的高校绩效评价、基于标杆管理的高校绩效评价、基于360°反馈绩效评估法的高校绩效评价,这些方法各有千秋。
[关键词]高校;办学效益;评价方法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66[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2纵观我国高校的发展,100多年前,美国高校各个机构对高校绩效评价都进行一定层次的研究,然而不同国家进行的研究时间和研究层次参差不齐,我国高校很晚才引进国外绩效管理这个概念。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国的教育工作铁定得深入探讨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教育匹配现代国家发展的人才需求;另一个是教育工作铁定得提升办学效益。
如何让教育匹配现代建设需求及提高办学质量,已经引起资深教育学者专家深入的研究和关注;而如何提高办学效益,则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文章还并不很多,特别是办学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
本文是将使用相对成熟的高校绩效评价方法用于高校办学效益的评价上。
1 办学效益概念界定办学效益指的是学校投入产出的比率关系,这是数量化层次方面的解释;另外是指学校产出对应社会需求,及人才及其成果要具有社会适应性。
高校绩效评价同样是依据投入产出之比例对学校绩效管理进行的相对评价,本质上和办学效益概念相一致,即办学效益和办学绩效是一对同义词,均是从投入产出方面对高校管理进行深层面探析,抓根本,从本质出发,利于高校管理,优化高校管理组织,提高办学效率。
我国高校办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1 、 人力资源指标。 高校人力资源主要表现 为高校的师资队伍。高校教职工包括专任教 师、 教辅行政人员、 后勤管理人员、 离退休人员
符合实际并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
( 二) 独立合理性。主要包括 以下方面 :
1 、 独立性。 同一层 次的评价指标是并列关 及其他。 其中, 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 从 系, 应避免指标相 互重叠 以及具有 因果关系的 事教育工作 的人员 。 人力资源指标主要包括生
可以取得数据。在评价指标中, 有些指标数据 8 + 年末学生数x 4 ) / 1 2 , 这一指标表明了教师数
可直接取得 。对 于不能收集到数据 的指标 , 应 量相对 应学生数量 的分布情 况, 在一定 的程度
、
高校办学效益的涵义
效 益是指物 化劳动和 活 劳动 的占用或 消 谨慎使用 。
经费的使用效益以及师生比等,即经济效益; 还要考虑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另 一方面 即社会效 益 , 简 言之 , 就 是高校 教育 社会效益 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 。
( 四) 激励性 。 指标设计 的 目的在于给高校 费、 业 务费、 设备购置 费、 修缮 费 、 业 务招待 费 育 成本投入 与效益 产 出的对 比关 系更 加合理 主要包 括财政拨款 收入 、 科研经 费拨款 、 附属 避免指标重复 , 本文将高校的基建纳 入物 力指 标, 将 科研项 目作为 社会效 益指标 , 因此财 力
两个层 次的含 义 , 一方面是教育成 本投入与 内 益是长期沉淀 , 具有长期效益性 。 因此 , 在选取
2 、 财力资源指标。 高校的教育经费支出分
人支 出和公用支 出 。公 用支 出是指用 于公 务
事业 经费支 出分 为个 部效益产 出的对 比关系 。主要包括 教育设备、 评价指标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为事业 支出和基建 支出。
独立学院办学效益的评价研究

独立学院办学效益的评价研究作者:夏蕾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12期摘要:随着国家不断增强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视,高校办学效益的评价研究方面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全面、客观对高校办学效益进行评价,才有利于保障高校的各方面资源投入更加有效,即有更大的产出。
本文旨在创建一个独立学院办学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评估独立学院的教育投入和产出,以期可以提供一种评价独立学院办学效益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办学效益投入产出评价指标教育的优劣攸关国家的生存发展。
教育部在“十一五”期间启动高校教学质量评估,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评估高校教育的产出质量,即评价高校的办学效益。
我国的高等教育办学效益的评价尚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而研究独立学院的办学效益更是少之又少,帮助实践层面操作的经验十分缺乏。
并且,独立学院具有其自身特点,即缺少政府的直接投资,需要依靠办学过程中的收益来保障自身的生产与发展。
因此,独立院校更应重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关注办学效益。
一、办学效益的概念分析高校的办学效益可以定义为:学校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即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学校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
它包含学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部分。
学院的社会效益主要是指学院的发展对社会及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主要可以从政治、思想、业务素质等方面来界定。
一般来讲,高校办学都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其培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对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影响,还有利于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使社会发展在未来长远受益。
所谓经济效益,主要是指学院自身通过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而取得的经济收益。
简单来说,就是用尽量少的资源消耗来换取尽量多的有益成果,即关注教育的投入产出的对比关系。
当然,由于独立学院独特的具有事业和企业的双重性质,往往更关注关乎学院生存的经济效益。
二、办学效益的评价指标分析独立学院作为高校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其办学模式定位的准确性,无论是对自身教学的合理性、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等有着较大影响,还能够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办学效益评价研究
高校扩招已经成为事实,但是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效益是否也同步增长。
文章对部分高校办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资源浪费现象,造成办学效益低下。
对这些高校,应该适当调整投入产出指标提高其效率。
标签:高校办学效益评价
自从1999年国家实行高校扩招的政策以来,我国高校的毕业生人数逐年以50万以上的速度在猛烈增长,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531.1万。
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早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尽管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增长,但办学效益如何无从知道。
因此对高校办学规模效益进行评价显得尤为必要。
1 应用DEA模型的评价高校办学规模效益的流程
测算应遵循四个工作流程:
1.1 明确评价的目的测算组织效率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
测算组织效率的实质就是评价组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投入越小产出越大,意味着组织效率越高,以此为依据使组织投入产出关系由模糊变清晰,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组织的活力与凝聚力,促进组织的改革和发展。
1.2 确定决策单元根据评价的要求和目的,确定出DMU。
在组织效率评价中,如果进行某组织效率的纵向评价,可以取不同年份和时间段作为DMU;如果进行组织效率的横向评价,可以选取全国或全省或全地区范围的同类组织作为DMU,为了具有可比性,还可以选择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组织作为理想的DMU,从而可以更好的寻找差距。
1.3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首要原则是反映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其次要考虑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获得性,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提供的数据;最后指标体系的规模要适当,因为指标太少,虽然能够减少评价的工作量,但是难以综合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指标太多,虽然有利于把握评价对象的特征,但是加大了评价的工作量。
根据前人的经验,一般输入指标有:资金的投入、物质消耗、劳动力投入、技术投入等,而输出指标有:组织竞争力、组织规模、获利能力、财务状况、技术创新能力等。
1.4 进行DEA评价分析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就可以建立带有灰色关联约束的DEA模型,進行计算分析。
当对DEA评价和分析结论不满意时,在不脱离评价目的的前提下调整输入输出指标,重新求解,得到不同目的的分析结果。
2 评价指标体系和决策单元的选取
2.1 投入指标体系的选取首先对高校的投入成份进行分析,其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可以认为高校的输入包括三个部分,即人员性投入、非人员性经常性投入以及资产投入。
因此可以选择教师人数、当年主要教学经费和总资产数作为输入指标。
需要说明的是,在人员性经费中,忽略了管理人员及其他后勤服务人员经费,因为根据教育部规划司的规定,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数量与教师数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所以可以去掉,不影响评价结果。
同理,在非人员性经费中,忽略了行政公务费和房屋修缮费。
另外,由于无法得到教师酬金的数据,因此直接用教师数来代替(DEA模型对输人、输出无量纲要求)。
这样得到三个输入:
Xl—总资产(万元);X2—教师数(人);X3—当年主要教学经费(万元)。
2.2 产出指标体系的选取关于高校的产出,用图2来表示其结构关系。
这些学校的产出包括人才培养和产业开发两个方面。
其中学生质量可以用人均年薪来表示。
关于产业开发,表示学校直接投资创办的产业公司产生的效益。
这样得到三个输出:
Y1—产业效益(万元);Y2—人均年薪(元);Y3—学生数量(人)。
2.3 决策单元的选取根据调研的结果,按照区域性和典型性相结合的原则,最后整理出9家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评价过程中的决策单元。
各个决策单元在2007年度的投入产出数据略。
3 评价结果分析
将数据代入模型中,可以得到的数学规划模式,利用WINQSB软件,按模式输入,经过简单的编程,生成各地区的DEA值,如表1所示:
注:1.由于评价结果可能会影响高校声誉,故将高校的名字略去,用DMU来代替。
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处于DEA相对有效的6所高校是:DMU1、DMU2、DMU4、DMU5、DMU7、DMU8;而DMU3、DMU6、DMU93所高校非有效。
对于非有效DMU的改善,在保持目前输出水平的前提下,要使非有效的变成相对有效的DMU,它的各项输入指标应做相应减少的调整。
计算公式如下:x=θx0-S-,进行这一调整后,输出会得到改善y=y0+S+,其中x0,y0表示原某非有效的输入与输出向量,调整后的输入水平即为相对有效的DMU。
以DMU3为例进行调整分析,通过适当调整非DEA有效的输入、输出数值使其达到DEA有效,其松弛变量为S1-=0,S2-=37,S3-=15;S1+=946,
S2+=16107,S3+=14916,所以其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将分别调整为:
X1=8.2x0.9648-0=7.9;X2=100x0.9648-37=59.48;X3=133x
0.9648-15=113;Y1=10.44+946=956.44;Y2=7530+16107=23637;
Y3=2860+14916=17776;
这表明DMU3效率低下,总资产、教师数、当年主要教学经费3项指标投入过大,而产出过小,其中总资产过剩0.3万元、教师数过剩40.52人、成员人数过剩20万元。
通过输入向量的调整,还可以使产业效益达到956.44万元,人均年薪达到23637元,学生数量达到17776人。
可见,DMU3还存在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
4 结论
本文构建了高校办学规模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DEA方法对9所高校的办学规模效益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规模收益可变的前提下,9个决策单元中有3个无效。
这说明当前高校广泛存在着资源浪费现象。
对无效单元,应该调整投入产出指标值提高其效率。
参考文献:
[1]曾玉清.高校办学效益DEA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6(3).
[2]陈嵩.用DEA法评价高校办学效益的研究[J].预测,2000(1).
[3]寇明婷,陈凯华,王菲. 高校院系经营质量的均衡测度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8(18).
[4]查勇,梁樑.基于DEA模型的高等院校院系投入产出效率评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