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枢纽。然而现今有多少教师在绩效考核的压力下一味的追求分数,殊不知教育也是一种心理关怀,教育以其独有的方式,关怀儿童,关心成长,关爱生命,关注幸福。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灵动的生命都能享受一种健康、智慧、自由自在的生活,体验生命的和谐与尊严,享受人性的舒展与自由,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自由、快乐、幸福的基础上学习、成长,所以关注学生成长是新时期教师的首要条件。

当前,由于受市场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想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扫地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等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危害。在我个人身上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自我登上讲台的那天,我就十分信奉“严师出高徒”的道理,对学生们各方面严厉要求,总是用命令的口气让他们完成我布置的任务,从来没有考虑过学生们的想法怎样,更别说沟通了。学生们或许对我的“威力”震慑住了,又或许对于我的做法都习以为常了。几年来,我班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本人还多次荣获教学能手奖。至此,我自

慰:我的方法是正确的,尽管总有家长给我反应学生在家多么不听话、多么自私、小气、不理解别人等等,我都不在意,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很棒呀!直到今年二月份,我校分来一位新老师,正好和我同班,她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我班的安静,她喜欢和同学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很多同学把自己高兴的或不愉快的事讲给她听,周六日和学生们在网上聊天,甚至有些学生还把好吃的带到学校送给她,而我从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殊荣……渐渐地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不喜欢上我的课,这时候,我疑惑了……让学生取得高分错了吗?经过反思我明白了“我只是榨取学生分数的机器,而从没有接近过学生的心灵”,我必须改变了!我既要做学生的严师,又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出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二教育学生恰恰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会造成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三是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乏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四是教育评估机制目前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绝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成为学生心中高品位的老师,就得走进学

生的心灵,这也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关心,了解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尽可能走进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心中不明,就不能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就不能很好的教育学生,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二、真诚交流,师生为友。把学生当做我们的好朋友,真诚地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不是居高临下的交谈,而是发自肺腑的对学生的爱。由于我对学生的长期错误的爱,导致学生对我更多的是服从,敬畏,少的是沟通与交流。为了弥补我的错误,我主动找同学们沟通,但大多数学生还是自觉不自觉的在情感上设防,心理上处于一种本能的防守态势。我想这种态势对于情感的交流与教育的实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要想办法拆除学生心理这道屏障。我从两方面下手,第一让他们体会到对他们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是无谓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气候突变,当我们感觉寒冷时,自然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注意御寒;”当有学生生病了,不忘到他家里去探望;当学生感觉不舒服,给她倒杯热水;有同学没到校又赶上他值日时,老师替他扫地;节假日时不忘向他们说声“节日快乐,希望大家学习娱乐两不误。”做到以心交心,以诚对诚。第二,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高兴的或不高兴的事;想对老师或想对家长说的话;或是对我的看法、意见等等。用写日记的形式可以解除他们心理上的屏障。对于他们的日记

我每天都认认真真的读,仔仔细细的评,了解他们对我的看法,明白他们对我的态度。日记成了我与他们之间每天必备的“一餐”。用这种形式与他们交流,渐渐地我终于了解了他们每一个人的脾气性格,她们也终于把我当成了他们的朋友,我们真正达到了心灵的沟通。

三、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它把野蛮变成文明,把无知变成渊博。”当今社会,有些人把名誉、金钱、权利看成是衡量一个人价值高低的砝码,这些人朝思暮想,梦寐以求,想得到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只不过是身外之物,过眼烟云。为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才是我人生最有价值的,最可宝贵的。要热爱教育,要对教学工作“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争创优秀。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

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各有不同,学习上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不要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要歧视成绩差的学生,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教育对象,把荣誉给每一个孩子。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足够的水源来分给学生。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学识与品德永无止境,至真至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古往今来,从教人员无论社会上称之为“先生”还是呼之为“教师”;无论众人评定他们社会地位是高,还是低;无论领到的薪水是多,还是少;在人们的眼里,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倍受世人尊重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地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就拿上课的细节来说吧!我每次都把用的很小的粉笔头放进一个纸盒里,从来不随手抛到地上,这样让学生学会了不可随地乱扔垃圾;每次劳动我都带领学生们亲自参加,不管多脏多累,这样让他们学会热爱劳动;每次的作业批改我都一笔一划的书写,让

他们学着书写规范等等。

总之,新的时代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作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转载别人的文章和大家共勉

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理

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理 ——六年级二班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现状分析 饭是我们给盛的,书包是我们给收拾的,牙刷也是我们给挤的牙膏,甚至连洗脚水都是我们给倒,我们成天关心的还不够吗?是呀,在孩子小的时候,担心健康,安全;孩子大了又担心学习,成长。可以这样说,自从这个“小天使”降临后,他(她)便成了我们一生的牵挂。 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你的种种不解、困惑,也随之而来:活泼好动的儿子经常被老师认为孩子太“疯”向你告状;儿子每次十分钟的作业都要磨蹭半个小时才能完成;名列前茅的女儿总把自己的“心事”藏进那个带锁的日记本里…… 其实家长的这些担心都是正常的,也都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想了解孩子多一点,无非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但是父母的唠唠叨叨,耳提面命又着实让我们的天使“烦”透了,这其中就有一个艺术在里面。作为父母,面对孩子较难理解的举动,不应只一律责备,而应尝试用一颗少年的心,去理解和开导他们。因为只有有了沟通和理解,才能打开心扉,慢慢建立桥梁,将其纠正过来。就像栽一棵树一样,你若从它的根部刨土,这树肯定死掉了,但你从远一些的地方刨,树就容易成活。其实与孩子沟通交流也是同一个道理,不要直接谈网瘾、早恋等等。直接一说孩子当然就烦了,就不愿与你交流了。 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孩子呢?走进孩子需要父母全面地了解孩子、充分地理解孩子、真心地尊重孩子。 教育措施 一、经常倾心交流两代人之间有一种心理隔阂,就是“代沟”,消除“代沟”,莫过于平等交流,莫过于加强对话。比如,孩子回到家随便问问: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你们班上新来的那个同学叫什么名字吗?喜不喜欢他?等等。平常的交谈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产生亲近感。 二、平等对待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以一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的,他们虽然年龄不大,个头不高,可他们有思想,有头脑。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第四个层次是尊重需要,包括被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前者希求别人的重视,后者希求个人有价值。所以,作为老师、家长,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每个孩子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已经尽了力,我们做家长的就不必太苛求。这里所讲的平等还包括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家长与孩子的平等。在现实生活中,有为数不少的家长是凌驾于孩子之上的,这样严重的压制了孩子身心的发展,好多孩子的一切行动都是看父母眼色而做的,如果家长的做法是对的,那样对孩子来说还算没什么大问题,如果家长自己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变形”的行为,无疑,孩子也遗传了“基因”。所以家长要蹲下来多了解孩子的所想,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在这个已经不会因为温饱问题而整天忙碌的现在,是很重要的。 三、容忍合理错误容忍孩子的合理性错误,不要遏制孩子的个性发展。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人一生要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曾经有一个小孩喜欢动手。有一次他把妈妈刚买回的新表当玩具

走进学生的心里

走进学生的心里 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这种爱虽然不同于父母、家人、朋友的爱,但我觉得这种爱与其他类型的爱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点:无私。只有这种无私的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作为班主任,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只有采取不同的教法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一、培养信心是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相信后进生同样具有良好的本质,并相信通过自己的爱心与坚持,“后进生”终究能够得到转变。有了“信心”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后进生”,并努力寻求恰当的方式教育学生,帮助其渐渐转变。在引导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会遇到“碰壁”的情况,但我们不能失去信心,不要放弃转变“后进生”的信念,事实已经证实:信心是基础,信心不会枉费。在教育过程中我是通过寻找孩子闪光点做文章,但是这个小家伙每天竟一个闪光点也找不到,无奈,我只好说谎。一天早自习,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这个孩子说:“老师昨天听你妈妈说,你吃苹果时还能想着给妈妈,真是孝顺的孩子,老师就喜欢孝顺的孩子,更相信孝顺的孩子会是遵守纪律的孩子。”在他脸上我看到一丝笑容,我一看有门,在数学课后,我又悄悄地对表现和平时没多大变化的他说:“老师看到你这节课,比以前听课认真了许多,要是你以后课上能回答对一个问题老师就给你发颗五角星,加油啊孩子。”他毕竟是孩子,一夸就高兴了,连续两次善意的谎言,他有了一点改变,于是我就经常夸他,经常以朋友的口气和他谈心,还降低标准地为他发星,孩子渐渐地开始学本分了,后来还主动要求晚上留下来让我考他词,他说他想得个大奖状回家,我则不失时机地向他提出更高要求,让他帮助别人,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几句善意的谎言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让他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建立师生情. 在班级教育中“后进生”其实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关心他们,多交流思想,做他们的知心好友;宽容地面对每一次“问题行为”的反复,用真心感化学生的心灵。当“后进生”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多采用换位思考、“心灵感应”,给予一份理解、一份同情。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对他敞开心扉,并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对待后进生,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与他从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让他在学习、生活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常与家长是沟通. 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我们要坚定信念,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无论是对“后进生”,还是对班级学生、对家长,耐心,能换来学生对我们的信任,耐心,能把事件妥善地解决,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龙里县莲花小学校李正萍 众所周知,评价班主任的真理是: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回想着这句话,我扪心自问,我算什么呢?我感到汗颜。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每个人谁都会说,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等等。但有时学生未必能一下子接受你这个朋友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世界,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个班主任,都想热情、主动地接近他们,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这样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那怎样敲开学生尘封的心门,走进学生纯净的内心世界呢? 一、转换角色,转变观念 我在乡村学校工作了近二十八年,当了近二十六年的班主任,自认为当班主任我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可不曾想,今年到县城上挂学习我又赶上了当班主任,这个班主任怎么就那么难当呢?学生一点也不买老师的帐,班主任在,学生也控制不了自己,总是违反纪律。我把以前的招数都用上了,怎么以前的方法都不管用了呢?我不断的反思,分析工作失败的原因。我感悟到工作环境变了,可我的思想观念还没转变,用老一套“师道尊严”的方法来应对城区学校的孩子,就好像刻舟求剑似的,肯定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我显然要碰壁。我得从头开始,定位学生,定位自己的角色,以前学生少,学生基本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老师总是盯着学生,学生看着威严的老师,哪里还敢自由散漫呢!而如今学生多了,老师不可能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生乘着这个间隙就开小差了,一个看着一个,课堂纪律可想而知。一旦课堂纪律混乱,老师就会分散精力上课,即使课准备得充分,也不能进入情景,感染学生。学生觉得老师上课没劲,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老师带着脾气上课,学生就会厌学,师生关系就会僵硬,不和谐。长此以往,这个班就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班了。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不能像以前一样,总是扮演学生“教导者”的角色,居高临下地面对学生,要以一个欣赏者的角色进行教育管理,与孩子们共同构建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学习环境。用犀利的眼神去盯着学生,哪怕是那么凶,一点用也没用,得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二、调整心态,学会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 也许,谁都会想,学生在你的课堂上闹哄哄的,你能快乐吗?这时就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能在学生面前随便发火,要冷静克制自己,学会换位思考,今天学生的过错,昨天我们也犯过。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老师的心就平静下来了,这样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时也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分清责任,发火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说明老师缺乏内涵,同时也伤害自己的身体。比如学生上课不听,只有少数人,那算是学生的问题。如果多数学生不听,那就一定是老师的问题,我们要划分清楚责任,不能一味的责怪学生。当课堂很乱时,我们不能继续上课,不能照本宣科,只图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就得停下课,把学生的心拉回课堂,怎么办呢?可以寻找学生喜欢的东西,音乐是最具凝聚力的,这时,我们可以播放学生喜欢的歌曲,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中,缓解课堂气氛,待学生的心静下来了,再调整老师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引入情景,只有学生配合了老师,与老师一道共同探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学的目的才能达到。在平时

走进学生心灵世界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面面观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充满竞争的社会,学生所面临的考验伴随着身心的成长接踵而至,高中生在经历三年学习历练后要直面高考,于是,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高中阶段的各种挑战尤其是高考的挑战,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问题。我们育人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的关心上,而是拓宽到对学生整个个性的健康发展的辅导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理应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中间包括如何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心理挫折,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对待自己的心理挫折,都值得为人师者认真、科学、深入的研究,以便准确及时把握学生心理。本着对每一个学生高度负责的思想,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指导,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我们对学生健康的理解,长期以来有失偏颇的仅局限于生理方面,一直在制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中,所强调仍是生理方面的“体”。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它使健康涉及到了学生个体和学校教育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随着世界观,人生观,人生信仰,人生追求的目标逐渐形成和不断清晰,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当一名学生进行有目标的学习活动时,由于受到阻碍干扰,使得目标无法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自然会产生紧张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心理遭受到挫折打击。当不能正确对待和及时适当的解决时,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导致不良品德的产生,或心理变异,给教育教学和养成教育带来诸多困难。 一、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生理原因: 它包括人体素质、内分泌系统、青春期发育及身体疾病及营养状况等都会产生影响。比如身体不适应引起焦虑,某些疾病会导致神经

浅谈教师如何与学生和谐相处

浅谈教师如何与学生和谐相处 清溪小学:钟俊梅 【摘要】:教师要想与学生和谐相处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学会换位思考,多替学生着想;二、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朋友;三、每时每刻都要做一个倾听者;四、多与同学做游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作者单位】:瑞金市九堡镇清溪小学 【关键词】:教师学生和谐相处换位思考朋友倾听者游戏 【正文】: 韩愈给教师下过这样的定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师,又应该如何与学生相处呢?我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浅谈几点看法,以此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希望能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一些帮助。 一、学会换位思考,多替学生着想 新课程提倡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平等快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一个“乐”字。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之中学习,使学生学得轻松,过得愉快。教师不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和发令者,而应当做学生的朋友和玩伴。 有的老师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就没有注意。比如:上课后老师发现没有粉笔了,于是便会对前排的同学说:某某,快去拿一盒粉笔来。这位同学虽然去拿回了粉笔,但是我想他们的心中会有一万个不愿意。如果你换一种说法:某某同学,现在没有粉笔了,你愿意帮老师去拿一盒粉笔吗?辛苦你了。”我想那样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吧。那位同学也会心中乐滋滋的吧。他会因为能为老师做点事情而感到骄傲。我们常常会在私下听见学生议论:我们学校的某某老师,总是叫我们帮他干这干那。真烦。很显然,这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没有将学生和自己平等对待,而是用一种领导者的口吻在命令你的学生。这当然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反感。这种做法是不会赢得学生的喜欢。如果学生不喜欢你,又怎么会去听你的课呢? 二、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朋友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学术权威的代表。是很伟大,很崇高的职业。他们多么希望能够与老师做为好朋友,经常屈膝谈心。然而,我们的某些老师却始终摆出一副冰冷的面孔。让所以学生望而生畏。师生关系由此而僵化。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走进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与他们成为好朋友,给他们一种亲切感。有时我们不免会听见学生议论:我最喜欢的是我们的某某老师,因为他亲切、和蔼。最害怕的是某某老师,他打人太厉害了。”随后还会不忘加上一些动作。当你听见这样的议论,我想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就不得不认真地去思考了。 如果学生时时刻刻都畏惧你,学习起来也是被动的。思维不灵活,学生不愿意接受你,你说的话他们根本听不进去,又怎能学好知识呢?只有和同学交朋友,

教师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日期:

教师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重兴完小俞亚芬 【摘要】: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让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代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心理“弯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师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学校教育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日常管理中去。这就对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教师所带的学生也存在不小差异,教师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

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教师的心理常态应是不卑不亢,不愠不哀,宽严适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态度保持均衡,处事的公平合理,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教师自己也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自我心理的完善。如果学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教师,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执,能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向上、尊重自己的事业、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会怎样。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

“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走访心得体会

“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 -----走访心得体会 “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一缕春风吹进千家万户。走访是沟通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通过走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欣慰的感觉: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师的心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还是注视和关心着自己。走访带给我们的收益有很多很多。 一、通过走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 学生及家长始终如一的信任老师,在信任的基础上,有些什么消息,老师都可以从家长或学生的口中准确地知道。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时刻提醒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师针对家中的要发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走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要对学生的在校的情况作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优点多夸奖,让学生在家长面前感到自豪,增强学习的信心。不能对过失大加评论,更不能在家长面前对学生进行告状式谈话,要善意的提示家长,教会家长用心管理学生。走访工作常“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家长就能正确的了解自己子女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如果在家访时,当着学生的面指责其过错,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形成逆反心理,对以后的管理带来不便。走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 我走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

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紧张的学习、升级的压力、父母过高的期盼、曲折的经历、老师不恰当的批评等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困惑和苦恼。学生心理疾病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受社会负面影响,现在的小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障碍,产生封闭或半封闭的心理,或疑惑,或迷惘,或冷漠,有的学生不与同学交流,不与教师交流,甚至不与家长交流,却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无话不谈,使老师很难摸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管理上往往处于被动局面。 我们教师只有悄然走进学生心灵,方能巧治学生心病。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年,深感到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心灵的沟通,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有心病的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让他们天天拥有一片晴朗的天空。 一、关爱学生,用心去交流 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由此可见,"亲师"是"信道"的前提。"亲"的程度越深,师生心理距离越近,交流的渠道就会越畅通,心理疏导工作就越容易取得成果。 每个学生在学校都需要得到关爱,老师的爱对他们成长如雨露和阳光,一句简单的寒冷问候,一声简单的生日祝福,都会给他们带来温暖,给他们增添信心和勇气,种种爱的言行都会感化着同学的心灵。我班的一位学生鑫,6岁时父母离异,跟父亲生活,而其父不务正业,整天酗酒,正可谓"今日有酒今日醉",对鑫漠不关心,正是这种缺少关怀的家庭,使他产生了极其孤独的心态,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样子。但我深知,表面无所谓的他,特别需要关心,我主动给他写信,谈我自己,谈我们班级,谈我们学校,谈社会,也谈他本人。我与他一起散步,一起聊天,在他生日的时候,给他很久没有的问候,在他考试前给他祝福,不断鼓励他,让他知道他并不孤独。起初他淡漠、观望、不屑,但我没有因此而放弃,我相信我的真诚会彻底地感动他。一学期过去,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我给他无微不止的关爱,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成为一个活泼好动的小伙子。他主动跟我谈许多从来没出口的心事,自己的家庭:过去的、现在的,还有未来的憧憬。后来他考取了高中。 二、以心换心,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 小学毕业班的学生正是个性形成发展时期,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心理,作为班主任,需要足够的细心、耐心,用真诚、热爱去解开学生的心理症结。班内有位叫红的学生,升5年级时语文只考23分,成绩班中排名最后。为此,他自卑、消沉,但他爱好体育,我破例让他当了体育课代表。在学校高年级组举行的田径运动会上,拿了800米、1500米两项冠军。结果,我班荣获年级冠军。这些成功,点燃了他的上进心。为了进一步激发他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我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制订学习目标,并安排他与品学兼优的学生同座,使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示和鼓舞,他有困难时我及时给予帮助,并努力发现他的优点和长处,对他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都给予热情的鼓励,我毫不吝惜在他的作业本上写"好"字或"真棒"或"有进步"等字样,这样坚持做了一段时间,他果然受到鼓励,汲取了力量,成绩也有了提高。

做一个走进学生心里的好教师

做一个走进学生心里的好教师 ----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主题征文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认真学习了“党的群众路线”精神,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只有立足本职工作,遵循“教育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才能真正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原则,也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也可以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思想。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学着去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在工作中,我尝试了以下几招: 第一招:苦肉计 学生犯了错误,却让老师站着自罚,而自己还得坐着观看。这绝对是一种煎熬! 一个普通的中午,学生在午间自习,我在改作业,教室里非常安静,看着他们静静地作业,静静地看书,我有点沾沾自喜。这时有个学生家长来电话,我就走到走廊上开始听电话。一会儿,隐隐约约听到教室里传来说话声,而且这声音越来越大,我不得不匆忙结束电话,顿时一股无名火“噌”地蹿了上来。学生自修课不守纪律的问题,曾经困扰过我很长时间,我一次次耐心地跟学生讲道理,希望能感化他们,可是只是在短时间起到了作用,有时在我面前,他们确实蛮听话的,让我欣慰。但是,我发现一旦有些同学不自觉,打破了安静的自修氛围,就很难再恢复原状。我猛地推开门,怒气冲冲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所有的人都抬起头来,喧闹声嘎然而止。我心潮澎湃,想大发雷霆,但是另一股力量却不断提醒我,要冷静,要冷静。我铁青着脸,一句话不说,站在门口,看着他们。我非常恼怒这些学生的不自觉,但是我强压怒火,竭力控制住自己。 无数次惨痛的教训告诉我,在最生气的时候把学生痛骂一顿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而一旦说出什么过分的话,冷静下来之后还需要做工作去弥补,其实非常不合算。可是,今天学生的表现的确非常不好,一定要趁此机会给他们一个大的教训,让他们切实地知道遵守纪律的重要性。我该怎么办呢? 我站在教室的门口,怒容满面,脑子里却在飞快地想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做班主任工作以后,我就一直喜欢搜集一些小故事。有些小故事寓含很深刻的道理,我可以马上拿来讲给学生听,一个故事讲完,学生也明白了道理,我的情绪也会趋于平静。有些小故事则包含很有价值的教育原理,我可以效仿之,常常能收到奇效。于是,在这个时刻,一个个小故事很快掠过我的脑海。蓦的,一个故事跳上心头。 于是,我开始说话,在足足盯了他们好几分钟之后,我终于开始说话。我说,我非常难过,不是为你们难过,而是为我自己难过。刚才我只不过接了个家长的电话,你们就这么吵,以至于这个电话都没有打完我就不得不很遗憾地挂断它,回到班级里来监督你们。我非常生气,不但生你们的气,更生我自己的气。我要好好反思一下这段时间来对你们的教育,为什么竟然如此失败!我的话音低缓而清晰,全班的学生都不说话,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我接着说,我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我要惩罚自己,我决定在教室里站四十分钟,我要从头开始反省自己的失误! 这番话说完,我已经相当冷静了,接下来我紧闭牙关,一个字也不再多说。我的坚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案例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案例 题记: 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走上讲台,走进教育,至今已20载春华秋实。20年,淘尽了浮躁与虚荣,留下了稳健和沉重;20年,教法在钻研中不断完善,思想在磨砺中走向成熟。20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我心中却从未改变,那就是“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它恒久弥新,历久弥坚。 怎样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一、爱,心灵教育的源泉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生命质地,一种本真人性的流露。而一旦有爱做底色,教师的职业道德才会有生命的根基,才会有人性的温度,而不再是生硬的概念和条文。爱,不是即兴开放的情绪之花,而是一种恒久弥新的能力。”我很喜欢曲令敏女士这段话。教师生命深处的大爱,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源泉。 1、爱,始于平等和尊重

不平等的爱是居高临下式的、是命令服从式的。这种爱即使老师付出很多,学生也可能不领情,这种爱缺失了尊重。尊重学生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尊重学生的每一分禀赋和才能,尊重学生的每一个弱点与过错,尊重学生的每一处变化和反复。尊重不是放纵,我们要洞察孩子们产生过错的最细微的动机和原因。 用平等和尊重,我走入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更重要的是,数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把爱也种入了学生的心灵。我的学生知道爱父母、能够敬老师、懂得了感恩和回报。我用爱的教育收获着爱的果实。 2、爱,需要交流和沟通 教育,离不开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眼睛、表情、口头、书信,交流的方式无处不在,我要着重谈的是书信交流。20年来,我与无数的学生书信交流过,写信时,那种爱的本意会从笔头源源流出,教师发自内心的愿望能表露无遗。学生在看信中反思,反思后再看信,你的书信能触及他的灵魂。 用书信,我让患了考试焦虑症的学生重新拾回自信;用书信,我让因家庭破裂想轻生的孩子重新融入了集体;用书信,我让玩世不恭的留守少女改邪归正……用书信,我把健全的人格一点一滴养育进学生的心灵。

如何做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

如何做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 ——对教师心理现象的分析 我们一直以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职业的标准,以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从事教师工作的骄傲,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为赞美教师人格最经典的语言。然而,在赞美教师的职业伟大和人格魅力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教育事业是育人的事业,教育要培养具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教育者更应该具有健康的心理。 身体和心理健康是做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身心健康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普遍提高,相应对教师的期望值也在提高,加之课改,教材改革,开学压力,竞聘激烈,工作超员负荷等因素导致目前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健康的问题: 1、社会适应不良。教师本来是相对稳定的职业,但是由于教师工作辛苦,地垃不高,待遇较低,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一旦工作不如意,学生不听话,就会出现心理失衡; 2、不能正确对待教师职业。有些教师把职业作为不得已而为之的事,终日怨天尤人;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会使学生无所适从;还有的教师由于工作任务过于繁重,工作量过大,会在体力和精神上感到不堪重压,如果再遇上难以调教的学生。也会产生心理问题; 3、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有些教师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手段,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甚至会与学生对立,因此会形成孤独、无助、郁闷、心胸狭窄等自卑的不良心态; 4、心理失衡,情绪不稳定。一些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 如果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日积月累,就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我们知道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教师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因此,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三个方面的通力配合。下面我试着从教师个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来谈一些看法:教师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内部因素,教师个人必须明确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必须确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一般我们可以从以下做起: 一、认识自己,寻找自我的目标: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行为和性格等要有个正确的评价,客观地认识。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要学会悦纳自己、自尊自爱,教师要相信自己,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有教好学生的能力。同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教师要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学会劳逸结合,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一个教师才能和他人一起携手愉快的工作。 二、把握情绪,提高调解能力: 任何不良的情绪对健康者是有害的,教师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当教师受到情绪干扰时,可以运用自我安慰来减轻心理压力并得到自我解脱,明天会更好会使你忘记过去的不愉快。在自我安慰的同时,要学会放弃。其实,人的很多不良情绪都是由自我的不良认知而导致的,那么就要转换思维方式,调整认知角度,或许我们会找到全新的自我。 另外,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能促进教师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而平静的心态。

教师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教师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教师这一职业是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拥有 健康的心理。通过学习,我觉得应从“学会自我调适、学会换位思考、陶冶情操”三个方面去努力,以保持健康的心理。 学会自我调适。其次:加强学习。教师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不断接受教育,学习新的知识,就成为必然之举。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教师自身也要重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愉悦的心态。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学生;如何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等等,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人类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它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顺应时代与学生的特点,常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善于站在学生角度看待学生,做一名民主型教师,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不要常常埋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学生不像我希望的那么听话!有些学生怎么就那么热衷于嬉戏而无心学习!我们不能忘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老师与老师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真正的精神上的沟通才是真正的教育,是一种人格精神的培养。老师要做有心人,要和学生交朋友,能够了解学生的内心,把学生的心理揣摩透;要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传染”给学生,要用生活化,情感化,交流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正是这样真诚平等的态度,让陶行知赢得了孩子的由衷爱戴,也使他走进了孩子们的心。如果我们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 每当严厉批评学生之后,心里总会难过好几天,非常自责。总会反省自己教育方式是否有点简单粗暴了?会不会给学生造成伤害?毕竟学生年纪还小,犯点小错是成长中的必然。学生约束力、自制力差,往往会产生愿望与行为脱节的现象也在所难免。于是,我经常督促自己进行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希望老师怎样帮助、教育自己?我悄悄观察学生,请教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 通过换位思考:我学会了宽容学生,当孩子犯错时,能宽容处且宽容,和他们说句悄悄话提醒一下,在作业本上写几句老师的心里话,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我学会了欣赏学生,当孩子有一丁点进步时,和他们握握手,告诉他们老师为你们骄傲。我学会了激励学生,夸张地表扬学生的成功,在作业本上写下激励的话语,又以他为榜样,激励其他学生。我学会了引导学生,下课时,和学生们一起设计、创造文明游戏,规范了学生的课间行为,培养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我学会了锻炼学生,每周以学生的意愿出发,精心设计班队活动,丰富了学习生活,培养了能力,一批又一批的小能手、小能人、小明星诞生了。我学会了相信学生,向课外延伸,经常性地布置一些孝敬作业、礼貌作业,培养学生的爱心、孝心,

如何走进学生心里

如何走进学生心里 任课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要使学生敞开心扉,吐露真情。那么,如何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走进学生心里呢? 尊重信任是打开学生心门的前提 教师以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感情、人格和自尊心,相信他们的办事能力,就能产生凝聚力,反之,以一个教师爷的姿态居高临下对待他们,不懂得尊重他们,不懂得信任他们,只能产生离心力。 要做到尊重学生,就要注意几点:第一,不体罚学生,不管学生犯了什么错误,都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体罚只会起到反作用,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第二,不发脾气,尤其不能无故拿学生出气。班主任即使有十足的理由发火,也要心平气和,学生才能产生内疚心理,暗下决心改过。第三,说话要得体。班主任跟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多,说话不注意,很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班主任说话时,一般不应采用命令、斥责等语气,不妨多用一些礼貌用语,例如,阻止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可以说,"请注意一下";根据规章制度必须处罚学生时,可以说"很对不起";要求学生做某件事时,说声"劳驾",学生办完事后,也别忘了说声"谢谢",不会有人觉得这些是多余的。第四,要多听取学生意见,合理的就要采纳,不合理的应对学生解释原因。第五,尊重学生不等于讨好学生,一定信任学生,就要做到两点:第一放手让学生去做力所能及的事,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天地;第二鼓励学生去做暂

时力不能及而经努力又能及的事,多给肯定的评语,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办事能力,我曾任命一个很想在宣传方面发展,水平却还不高的学生当宣传委员,他第一次负责出黑板报时确实出了不少问题,但我表扬了他积极认真的态度,增强了他的信心,他很快成长为一个称职的宣传委员。 关心爱护是打开学生心门的关键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主任应以深厚的兄长爱、父母心关心爱护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去,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为学生卸下思想包袱,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才能成为学生可以依靠,值得信赖的贴心人,反之,冷冰冰或无所谓的态度只会关闭学生心灵的大门。 关心学生的思想,消除思想顾虑,学生才能一心一意的投身学习中去。有一个学生,思想端正,成绩优异,但人很单纯,不苟言笑,把别人的几句玩笑话看得极为严重,整天思来想去,结果弄出病来,影响了学习。我知道后,先是提醒其他学生要注意开玩笑的方式和对象,并要求他们多关心那位学生的病情,然后,多次找他谈心,分析玩笑的性质,剖析他的心理,询问他的病情,同时,还照顾他的饮食,终于解除了他的思想负担,他安心学习了。 关心学生的学习,着重放在后进生身上。后进生学习成绩低的要注意分寸,不能为了尊重学生,弄得自己失了自尊。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心扉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心扉 【摘要】教育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性活动。在班主任工作中,老师总是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影响学生的目的,而学生的心理与个性特征是复杂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用真诚的感情去理解、感化学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心扉,达到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教育工作;班主任;学生 教育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性活动。在班主任工作中,老师总是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影响学生的目的,而学生的心理与个性特征是复杂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用真诚的感情去理解、感化学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心扉,达到育人的目的。 1良好形象是走进学生心扉的基础 班主任要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首先要创造自身良好的形象,通过整洁得体的衣着、优雅风趣的谈吐、不经意中表露的博学多才,和蔼凝视的神情、自然激昂的情绪,一身凛然的正气从理性上折服学生,让学生们肃然起敬,产生敬佩仰慕的情绪。给学生一个“这老师能干”、“我信任他”的心理暗示。然后放下架子,信任与平等地对待学生,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从感性上吸引学生,进而深入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并成为学生们最信赖的人,师生间应尽力避免“冲突”,解除潜在的排斥感,应达到互相尊重相互信赖的境界,才有可能走进学生的心扉。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走进学生心扉的钥匙 所谓师生间的平等,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同等的人格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班主任要在师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必须更新观念,只有把自己视为班集体的一员,以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真诚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生就会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愿向你说出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师生间这种真诚相等,平等地、彼此不断地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3信任和宽容是走进学生惦记的桥梁 作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个学生,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优秀潜能,特别是在与学困生交往时,要想方设法消除其心理思想转化工作时,要有心理准备,要准备走艰难曲折的路,不要急于求成,要善于适用情感激励进行心理暗示,以宽容之心去对待学生的过失,用信任的期望态度去不激发学生自我纠正的能力,培养其人格的自信,从而锻炼学生效力和耐挫力。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赣榆华杰双语学校小学部顾丽丽为期三天的教师培训,对于即将走上工作的我,真的是受益匪浅。尤其是杨耀东教授的《走进学生心理,妥善处理学生问题》这一讲座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与思考。在如今的校园里,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理,怎样把我们的爱传递给学生,我想谈一谈我自己从这次培训所学习到的心得与体会。 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们学校是一个全寄宿学校,所有的学生都需要住宿。对于小学生来说,想家成了他们心理上最大的困扰;对于初中生来说,青春的懵懂、学习的压力、人际关系的交往等各个方面也是他们心理上的困扰。他们无法正向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发展成为心理问题。 之前有一段时间,我在一家培训机构做辅导老师,曾接触到让我印象深刻的两个学生。一个是二年级的一位小女孩,她对语文很感兴趣,字写得也特别好看。第一次看到她字的时候,我惊讶这怎么会是一个二年级学生写出来的字呢!但是后来看到她的数学,本该字写得非常漂亮,却在数学练习册上鬼画符,甚至看不懂她写得数字,很多题目不会就随便乱写,要么就是一空一大片。小小年纪的她,脾气也是很大的,几乎不和老师同学交流,不吭声成了她的权利。 我刚带班的时候,她从来不会抬头看我,与我对视。就这样持续了半个月,我慢慢的和她沟通,要求她不一定每道题都会,但至少每道题都抒写的工整,做到对于语文一样的抒写。结束之后,时常会和她聊天,问问她最近生活上的情况,学习上的情况,带点小零食给她。在一个多月的接触下,她突然对我改了口,喊我妈妈,更是要和我回家。后来了解到,她的爸爸妈妈有三个女儿,她是最小的一个。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几乎每天回去都见不到面,平时都是大姐接送她上学,带她出去玩。她对我说,没有人问她今天开不开心,没有人问她今天学了什么,大人们都好忙!自那之后,我几乎每天结束之后,都会和她聊聊天,她也很开心。对于数学也有所改观,不会的题目还会很主动的找我,让我给她解答。学生的内心变了,我的内心也开始变了,我知道,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学生,我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很多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的老师,既是师长,更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 在教师工作中,我们要用爱心去培育心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增长教学技能;在播撒爱心的同时,我也收获着一份份爱的回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认为最美的方式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老师。通过交流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老师更能走进学生心灵。 我和学生相处和交流非常融洽,我的做法是:第一让学生走近你,第二是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如何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到与学生心与心地交流?我认为应从转变我们教师的观点开始和从以下 几个方面入手:

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家,即使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即使他能够给教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教师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 要有责任心的去了解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对于男生我采用勾肩搭背闲侃法,对于女生我采用漫不经心访谈法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我感觉学生就会更多地为朋友我来考虑,对于管理班级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充分体现了爱心和宽容。如我班的一位同学,总是不爱上学,有逃学行为。我就耐心的教育,走近他和他主动交谈,以真心打动他,让他感觉此时的我不是老师而是特殊的朋友。经过多次交流我终于找到了事情的原因,因为父母的溺爱和娇宠,到学校住宿吃不了苦,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法,从而转变了他的观点,现在此学生再也不逃学了,学习成绩也赶上来了。教师的关爱,换取了学生的认同,师生关系的融洽,相对地也树立了班主任的威信。 二、详细的了解学生的一切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