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文化常识

合集下载

《鸿门宴》读记资料集萃(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

《鸿门宴》读记资料集萃(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

《鸿门宴》读记资料集萃(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一、文言词句释义沛公军(名作动,驻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动词,称王)关中,使子婴为(担任)相,珍宝尽有(占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明天)飨(犒劳)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介词,在)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劝说)项羽曰:“沛公居(居住)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没有什么)取,妇女无所幸(指君主宠爱女子),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叔父)也,素(向来,一向)善(友善、交好)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跟从)沛公,项伯乃(于是,就)夜(名作状,连夜)驰(骑着马快跑)之(往)沛公军(驻军地),私(私下)见张良,具(详细地)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一起)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逃亡,逃跑)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怎么办)?”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同“拒”,据守)关,毋内(同“纳”,接纳)诸侯,秦地可尽王(动词,称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料想,意料)大王士卒足以当(对等,比得上)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本来)不如也。

且(那么)为之奈何?”张良曰:“请(请让我)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背叛)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怎么)与项伯有故(故交,交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来往),项伯杀人,臣活(使动,使……活命)之。

今事有急,故幸(幸亏,幸而)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与……相比,谁更……)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名作状,用侍奉兄长的礼节)事(对待)之。

”张良出,要(同“邀”,邀请)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之一,发生在秦朝时期,是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天下而举行的一场宴会。

以下是对鸿门宴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1. 鸿门宴的背景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当时秦朝已经统一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但统治者秦始皇去世后,秦朝内部权力斗争激烈。

刘邦和项羽是当时最有实力的两个诸侯,互相争夺天下。

2. 鸿门宴的策划刘邦派遣韩信前往汉中,引出项羽主力,自己则率军直接进攻咸阳。

鸿门宴则是刘邦设下的陷阱,为了吸引项羽前来参加,刘邦提前派人向项羽传递消息,声称愿意归还兵符,与项羽和解。

3. 鸿门宴的过程项羽为了确认刘邦的诚意,决定前往鸿门参加宴会。

刘邦在宴会上设下圈套,故意露出对项羽的轻视态度,引发项羽的愤怒。

最终,在鸿门宴上,项羽被刘邦的计划所困,无法逃脱。

4. 鸿门宴的后果鸿门宴后,项羽陷入困境,刘邦乘机夺取了相对上风。

项羽最终失败,刘邦建立了汉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刘宋氏王朝。

5. 鸿门宴的意义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智谋战役,它充分展现了刘邦的智勇双全,也使得项羽在战略上失去了主动权。

鸿门宴成为中国历史上被广泛传颂的经典典故之一。

6. 鸿门宴在文化艺术中的影响鸿门宴作为历史事件,不仅在史书中载记有关,也被广泛地作为题材在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中表现。

例如,明代杂剧《长生殿》中详细描绘了鸿门宴的情节。

7. 鸿门宴对战国历史的意义鸿门宴是战国时期权力争夺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秦朝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局面渐渐被打破。

它也是战国历史、秦汉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典故,通过整理鸿门宴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刘邦、项羽这两位历史人物的重要性。

鸿门宴的悲壮故事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一段令人回味无穷的历史佳话。

鸿门宴文化常识及重要语句翻译检测

鸿门宴文化常识及重要语句翻译检测

成语探究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另有名
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却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 已经灭亡的秦国的后继者啊。私下里认为 大王不应该这样做!
• 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 让。现在别人正是刀和菜板,我们是鱼和肉,为 什么告辞呢?
• 沛公就丢下随从,独自骑马,和樊哙、夏侯婴、 靳强、纪信等四个人拿着剑和盾牌快步逃跑,从 骊山下,取道芷阳从小路走。
4、 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5、 稽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 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6、 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7、 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
项羽季父也的“季”
“孟仲季”和“伯仲叔季”都可以用来表 示排行,但“孟仲季”还可以表示季节。 1、兄弟三人,则称“孟、仲、季”或者 “伯、仲、季”。 2、兄弟四人,称“伯、仲、叔、季”。 3、如果是有五个兄弟就用:“伯、仲、 叔、季、少”称呼。
《鸿门宴》文化常识 及重要语句翻译
知识点大归结
坐次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 王面南,臣下 ;宾主之间相对,则为 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
者东向,幼者西向。
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 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古代的礼节:
1、 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 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 于脚跟。 2、 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 板。 3、 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鸿门宴》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积累

《鸿门宴》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积累

《鸿门宴》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积累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4.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5.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6.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重要实词归纳:“要”要,读音一:yào:(1)形容词:①主要,重要: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狱中杂记》)——增减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官员无法辨认出来。

引:要领,关键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要言不烦②险要: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冯婉贞》)——在险要的地方用土石修筑寨墙,树立一个大旗上写着“谢庄团练冯”。

③简要,切要:可谓要言不烦也。

(《世说新语?言语》)——可以说是语言简要不繁琐。

(2)动词:①符合,适合: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察今》)——一切先王的法令制度,都是适合当时的情况的。

②总括,概括: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治平篇》)——总之,社会长期安定,天下就不能不增加人口。

③想要,希望: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只想要在人间留下清白的名声。

读音二:yāo:(1)名词,通“腰”: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

(《墨子?兼爱中》)——过去,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

(2)动词:①通“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

(《鸿门宴》)——张良出来,邀请项伯。

②要挟: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狱中杂记》)——只有砍头没有什么可要挟的,可是还要拿死者的人头作抵押。

③相约: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二、古今异义1.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3.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4.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鸿门宴文化常识

鸿门宴文化常识

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 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 是坐东面西。古书上有“东家”、“西宾”的说 法,即是就室内而言。古人将宾客和老师都安排 在坐西朝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所以,对宾 客和老师也尊称为“西席”或“西宾”。 例:“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 坐东面,设几。 ”
以上是就堂上和室内而言,如在车骑上则与此 不同。车骑上的位次是以左为尊的。如《史记· 信 陵君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 生。”这里的“虚左”就是空出车骑左边的位置, 以表示对人的尊敬。今成语有“虚左以待”,本 意即如此,不过这里的“左”已泛指席位左边的 位置,而不单单指车骑位置了。
另外,我国后代常用左右来代替东西,即左东 右西,同今天地图上的“左西右东”正好相反。
《鸿门五彩, 此天子气 也。急击 勿失!
1 、凡日旁及皇帝所在地均有一股 非同一般的云气,风水学术语。指 术数中认为穴中有气,高明的大师 可以望见穴气。气色光明则发兴, 气色暗淡则败落。气呈红色则巨富, 气呈黑色则有祸,气呈紫色则大贵。
2、从鸿门宴上的座次谈古代座次礼仪
3、几种玉器
项王、项伯 东向坐;亚 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 增也;沛公 北向坐,张 良西向侍。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 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 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古代的 “南面”就是坐北朝南,即面朝南坐,其位为尊为上; “北面”就是坐南朝北,即面朝北坐,这相对“南面” 就有些低下。 例:“北面,备弟子礼。” 《汉书· 于定国传》 “王蠋,布衣也,义不北面于燕。《史记》

[实用参考]《鸿门宴》中的文化常识文档

[实用参考]《鸿门宴》中的文化常识文档

《鸿门宴》中的文化常识一、人物称谓(古人的称谓比较复杂,有直称姓名的;有称字、称号、称谥号的;有称籍贯的。

)1、封号加姓名的,如“留侯张良”,留,古地名,刘邦得天下后,封张良为“留侯”。

“沛公”,文中用以称刘邦,是因为公元209年,刘邦响应陈涉起义于沛,被立为“沛公”。

2、有称官职加姓名的,如“左司马曹无伤”、“左尹项伯”、“都尉陈平”等。

3、尊称,“君”“公”“君安与项伯有故?”“公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谦称,“项伯杀人,臣活之”5、贱称,“竖子”“竖子不足与谋”,表示责骂轻蔑。

二、官职左司马:掌管军政事务的官员。

左尹:地位仅次于令尹(春秋时楚国的最高官职,掌管军政大权,战国时相当于丞相),为楚国之卿,是令尹的左右手。

都尉:是职位仅次于将军的武官。

《陈涉世家》中“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鸿门宴》中“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骖乘:也叫车右,其任务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

三、坐次(1)坐席在古代礼仪中,坐次是非常讲究的,一般来说,“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意思是,室中和堂(朝堂)上的坐次是各不相同的,室中是“宾主位,东西面”,堂中是“君臣位,南北面”,所以又有“南面称孤,北面称臣”的说法。

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2)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

“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

“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四、天文星象中国天文学的传统星象体系为四象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是古人为了天文观测的需要而在赤道附近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座,并根据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命名为四象,分别是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1、龙虎,是皇权的标志,古人将北极星看作天帝的居所,把龙虎星象看作是天帝的守护神。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学问点总结一、通假字1.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通“彩”,颜色2.距关,毋内诸侯/毋从俱死也/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距,通“拒”,把守;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进入。

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反5.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早些6.令将军及臣有卻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通“否”,否则,不这样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通“骖”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及特别也/备他盗出入及特别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出入: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表示意义,另一个陪衬,此处偏在“入”。

如“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中的“存亡”,偏在“亡”。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具体说来。

6.从今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古义:不超过。

今义: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还军霸上/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驻扎2.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称王3.亡去不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恪守信义4.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5.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6.若入前为寿上前7.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8.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二)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在夜晚2.吾得兄事之像兄长一样3.日夜望将军至在白天在黑夜4.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5.头发上指向上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已去,间至军中从小路(三)形容词作名词1.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2.沛公今事有急紧急的事3.君安及项伯有故交情(四)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毫毛不敢有所近靠近,接触,沾染(五)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六)使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命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率领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停止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称王5.拔剑撞而破之使……裂开四、重点实词1.飨:用酒食款待,犒劳。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 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 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 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 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 “这该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说:“一个浅陋无知 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 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 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能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 “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 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
( 名词作动词,登记 )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 (
……的
原因 )遣将守关者,备 ( 防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意外的变故)也。日
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 通“背”,背弃 )德 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
( 通“早”,比约定的时间靠前 )自来谢 (道歉)项王。”沛公曰:
《鸿门宴》重点词语梳理
重点词语·文本翻译·文化常识
《鸿门宴》重点词语梳理 (第1段)沛公军①(名词作动词,驻军 )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 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②( 名词作动词,称王 ) 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③(明天)飨 ④( 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士卒,为⑤(介词,替、给)击 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 在霸上。范增说⑥( 劝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 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⑦( 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 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⑧ (通“彩”,色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
1.司马迁,字子长。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2. 《史记》,是由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

最初称为《太史公》、《太史公记》或《太史记》。

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它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都依照《史记》体例,都是纪传体。

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都是断代史。

4. 古代“座次”安排: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

“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

“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故有“南面称王,北面称臣”之说。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
如: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
5.古代坐姿与礼节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跽】跽就是跪坐,也叫做长跪,臀部离开双足称为跽,以两膝着地。

由坐而跽,多是表示敬意或被对方所震动,或表示警惕。

【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

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6.参乘sheng,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7.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
8.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9.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掌管军事。

10.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