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合集下载

西方美术鉴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四步解析

西方美术鉴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四步解析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四步解析1.描述所见画面中的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只有几只破筐埋在沙堆里。

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船帆没有张起来,河面上映着倒影。

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

他们大多身子向前倾,使劲拉着载满货物的货船。

画中一共有11名纤夫,分成三组。

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纤夫是个肩膀宽阔的老头儿,他身体结实,两手下垂。

他包着头巾,胸前的纤绳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衫满是补钉,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

老头儿的右边是一个头发胡须都很浓密的中年人,他身材魁梧,打着赤脚,头发蓬乱,满脸浓密的胡子,显得很有力气。

这两个人走在最前头。

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的瘦子,身子大部分被挡住了,他头戴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

他挺着身子,这样可使纤绳松弛,好像是想省点力气。

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的两手向下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方。

他的上衣已经百孔干疮,结实的肩膀正从破洞处显露出来。

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其中有一位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他的皮肤还未晒黑,眉头紧蹙,颈上还挂着一只十字架,他正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的纤绳。

少年右边是个羸弱的纤夫,他微微张开嘴唇,颧骨耸起,目光没精打采,他正在用袖子擦拭额上的汗珠,头发露在无檐帽的外边。

在少年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半边脸,他皮肤黝黑,目光盯着前面白皙的少年和秃顶的老头儿。

紧靠在少年后面的,是一个秃顶老汉,他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绳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

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像是个退役军人,还穿着官家发给他的皮靴,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

他身后是一个皮肤黝黑的高个子,他转过脸去,愤怒地朝货船上望。

站在最后的是一个低垂着头的人,他双手下垂,显得十分沮丧与无可奈何。

2.视觉语言在这幅画的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掌握绘画技巧表现劳动者
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劳动者的形象和动态 掌握表现劳动者特征的绘画技巧如人物比例、表情和动作等 学会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劳动者的质感 了解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培养对劳动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培养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绘画作品中的 劳动者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 敬意。
劳动者的形象特征: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劳动者的形象特征如粗糙的双手、汗流浃背的样子 等。
绘画技巧:运用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明暗等表现劳动者的形象特征。
情感表达:通过绘画作品传达对劳动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使作品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
细节处理:注意细节的处理如劳动者的服饰、工具等使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
重点:掌握绘画技巧表现劳动者
提问学生:这些劳动者给你留下了什 么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劳动者在我们的生 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为我们 创造美好生活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通过绘画作品 来了解和表现劳动者的形象特征和精 神风貌。
讲授新课:讲解劳动者形象特征和绘画技巧要点引导学生了 解如何表现劳动者形象
介绍劳动者形象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劳动者照片总结其外貌、动作和神态特点。
PPT课件:包含劳动者的图 片、文字介绍和绘画技巧等 内容辅助教师教学。
画笔、画纸、颜料等绘画工具
画笔:选择不同型号的画笔用于描绘细节和勾勒线条 画纸:选择质地优良、吸水性好的画纸有利于绘画作品的呈现 颜料:选择鲜艳、饱满的颜料能够增强绘画作品的表现力 调色盘:用于混合和调配颜料使绘画作品色彩更加丰富和自然
教学过程:通过展示绘画作品引导 学生欣赏、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感受 劳动者的美和力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岭南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课考试复习资料

岭南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课考试复习资料

2019五年级上册·美术复习资料1.阳光下的世界(8.26)◆莫奈·法印象派画家在“干草垛”系列作品中他对不同时段的阳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干草垛系列: 《清晨》《日落时的雪景》《正午》《夕阳》◆《三个游泳者》以淡墨、淡色块与空白交错的方法,巧妙地表现了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画面明亮而炫目。

◆同一物象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有不同的色彩光影变化,冷色调的光线会使物象的色调更冷,暖色调的光线会使物象的色调更暖。

◆《打谷场》(油画)1957迭戈·里维拉(墨西哥) 《靠岸的船只》1915 索里利亚(荷兰)●不同的构图形式给人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

如用水平线构图来表现农村田野,可以体现其宁静、开阔的感觉;S形构图可以用来表现纵深的树林,河流等;对称形构图可以表现街道的古朴和庄重等。

◆大自然景物的色彩会受气候、光线和周围环境等因数的影响而发生变法。

(√)2.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9.3)●《伏尔加河纤夫》列宾俄国●《拾穗者》法国米勒●《播种》—农民画家刘荣红●农耕画像砖—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作品,牛耕技术的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一定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

●《初踏黄金路》(版画) 1963李焕民●《牛犋变工队》(版画) 1943胡一川◆三原色_、_、_。

三间色_、_、_。

色彩三要素__、__、__。

◆冷暖对比色___、___、___。

偏____的为暖色、偏____为冷色。

◆下面哪组是冷色。

(B) A红、黄、橙 B蓝、绿、紫◆红色给人的感觉是(A)A热情、温暖 B平静舒适●版画的印制方法是对印、拓印。

(√)●版画《初踏黄金路》是一幅象征丰收的,以金黄色为主调的画。

( )◆黑白画具有( A )的特殊效果。

A、对比强烈 B、色彩丰富 C、黑和白3.童眼看世界(9.9)《错误的镜子》马格利特比利时荷兰亨利·摩尔蒙娜·丽莎油画西班牙罗丹椅中圣母雕塑意大利列宾埃克河边的磨坊油画法国雷斯达尔伏尔加河的纤夫油画英国拉斐尔三个乐师雕塑意大利毕加索国王与王后油画俄罗斯达·芬奇加莱义民油画4.多彩的民族纹样(9.16)●民族纹样的主要特点是造型夸张概括,构成有繁有简,色彩对比鲜明、强烈。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教学设计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教学设计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涉及古今中外,创设了多元文化的欣赏情境,开拓了学生的审美视野,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充分体现了“美术与人文”的主题内涵。

二问题思考:1 听过一些美术欣赏课,有一种感觉就是学生们不够主动,表现的不积极。

我们应怎样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如何把美术作品与音乐完美的结合,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感受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提高视觉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美术的内在联系;能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感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书籍、咨询、上网查询相关的信息,初步了解美术作品。

并对进一步的深入探究产生兴趣;回忆劳动场景,创作一幅劳动场面的作品,体验劳动过程带来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分析美术作品,感受画家对劳动者的尊敬和赞美;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最光荣,树立热爱劳动的信念。

四案例描述:1 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热爱劳动吗?老师创作了一幅作品(图1),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我想表现什么吗?生1:我看到了一个推着垃圾车的清洁工。

图1生2:远处矗立的高楼大厦都离不开的他高大的身影。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从古到今,很多艺术家也通过对劳动的体验与感受,创作了大量反映劳动场面的艺术作品,记录了劳动者的艰辛、欢乐与坚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2 欣赏与评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学习要求——观察思考评价感受师:首先我们欣赏《伏尔加河纤夫》(图2),大家已经搜集了大量资料,你们都了解了哪些信息?你能评价一下这幅作品吗?图2生1:这幅作品的作者是俄罗斯画家列宾。

生2:画面表现了11个衣衫褴褛的纤夫在烈日炎炎的沙滩上拉纤的情景。

师:假如你就站在这些纤夫的对面,你有什么感觉?生1:很震撼生2:不敢去看他们的眼睛生3:去帮助他们一起拉生4:觉得他们很伟大……(从孩子们的眼中我看到了真诚)师:画家列宾通过哪些方面表现了这场面?(引导学生从构图、色调、内容、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生回答略。

09-02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09-02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什么是农民画?
农民画是那种具有喜庆热烈、纯朴深厚、 新颖通俗、写实与装饰并融绘画风格的作品, 挂在任何地方都显得那样的大方和舒心,具 有强烈的美感,让人观之精神振奋。
农民画家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又倾注了自己的 感情,用彩笔绘出了一幅幅家乡美的图画,构图那 么新颖,色彩又十分强烈,颇具大西北地域特征和 当地人的强悍气质,在艺术风格上,直观地描绘生 活,色调十分和谐统一、恬静,富有天然的情趣和 生机,如一首首美妙的田园诗,又如一曲曲清闲琴 曲,富有艺术吸引力和哲理。
欣赏课外收集的表现劳动者的美术 作品; 了解和认识更多的画家并激发我们 学习大师的兴趣。

鼓励同学们多去劳动,感受劳动给 人带来的无限欢乐。

二、自主探究
欣赏:《伏尔加河纤夫》
二、自主探究

看一看、想一想:
(1) 观察各个纤夫的动态、表情、衣着特点, 你能发现哪位纤夫是新手、哪位是已经习惯这 种工作的?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 纤夫们是怎样工作的?作者是谁?为什 么作者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写生后才创作这幅作 品?

这是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的纤夫》。在横幅 的画面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货船, 在酷日下向前挣扎,荒芜的沙滩上只有半埋在沙里的 几个破筐。纤夫们的步子那样沉重,人们仿佛听到低 沉的《伏尔加船夫曲》从远处传来。
欣赏:《初踏黄金路》
感受我国画家对劳动的热爱和歌颂劳动者的画面:
(画 汉像 代砖 )中 的 农 耕 场 面
感受我国画家对劳动的热爱和歌颂劳动者的画面:

《东汉· 牛耕图画像石》
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作品,牛耕技术的使用, 是人类社会进入一定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引导 我们去了解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 时期。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铁 器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的使用,极大地节省了 社会劳动力,扩大了生产规模,促进了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当时社会制度的变革,促 使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制度转变。从而启发 大家体会到劳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精品教案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精品教案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欣赏课文中的美术作品,了解作品相关历史,感受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欣赏课文中的美术作品学习绘画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准备教学视频
2.问好
3.提醒学生翻开课本以及准备好学案。
2.从米勒生平介绍引入巴比松画派的诞生。
3.以《拾穗者》与《蓬帕杜夫人》作对比赏析,讲解作者如何塑造劳动者形象,顺势解释现实主义绘画的意思。
4.以《梦特芳丹的回忆》与《秋千》作对比赏析,结合绘画发展历史,讲解巴比松画派“直面写生”的概念与特点。
5.以米勒的《播种者》与梵高的《播种者》作对比赏析,结合绘画发展历史,讲解巴比松画派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授1
赏析《牛耕图画像石》
展示《牛耕图画像石》拓片。
简单介绍画像砖的基本知识。
3.视频进一步赏析《牛耕图画像石》中课文内展示部分。包括画面内容以及象征意义。
4.视频强调通过该图证明我国农耕文明与技术在此时领先于欧洲。
5.视频讲授完后暂停,请学生提问并解答学生提问。
1.根据配套学案要求,填写关于《牛耕图画像石》的相关知识要点。
6.视频讲授完后暂停,请学生提问并解答学生提问。
1.根据配套学案要求,填写关于《拾穗者》的相关知识要点。
2.如有疑惑,在教师讲授时暂时记录,待提问环节再举手提问。
1.以政治历史与绘画历史结合讲解《拾穗者》,使学生认识到该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2.以巴比松画派作品与洛可可风格作品作对比,加深学生对于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解。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认识课文中的中外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感受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岭南版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岭南版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形象特点,学会运用绘画形式表现劳动者。

2. 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劳动者的形象特点:勤劳、朴实、善良、勇敢等。

2. 绘画劳动者:通过观察、分析劳动者的动作、神态、服饰等特点,运用绘画形式表现劳动者。

3. 绘画技法的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绘画形式表现劳动者,提高绘画技能。

2. 难点:如何抓住劳动者的形象特点,生动地表现劳动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绘画作品、劳动者图片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劳动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劳动者的形象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绘画劳动者的重要性,教授绘画劳动者技法。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劳动者练习。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劳动者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2. 课题要求:学会运用绘画形式表现劳动者3. 重点:绘画劳动者技法4. 难点:生动地表现劳动者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绘制一幅劳动者的绘画作品。

2. 观察身边的劳动者,记录下他们的形象特点。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掌握了绘画劳动者的技法。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3. 学生绘画作品的表现,是否存在共性问题,如何指导。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形象特点,学会运用绘画形式表现劳动者,旨在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劳动者的动作、神态、服饰等特点,教授绘画劳动者技法,让学生能够生动地表现劳动者。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绘画作品,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拾穗者(油画)米勒(法国)
播种(农民画) 刘荣红
列宾:(1844—1930)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 之一,《伏尔加河纤夫》是他的成名作品。 看一看: 1、观察各个纤夫的动态、表情、衣着有什么特点?
2、你能发现哪位纤夫是新手、哪位是已经习惯这种工作的? 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伏尔加河纤夫(油画)列宾(俄国)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充分表现了在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剥削下,俄罗 斯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11位纤夫的苦 难代表了整个俄罗斯的苦难。
Hale Waihona Puke 伏尔加河纤夫(油画)列宾(俄国)
说一说:
从画面的构图、色彩、内容上,如何去感受和理解画家 笔下的纤夫的苦难和坚强?
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 画的悲剧性.
拾穗者(油画)米勒(法国)

观察发现:
• 说说画面表现了什么? • (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 ) • 劳动者的生活和精神状况如何? • (忍耐、谦卑、忠诚) • 你有什么感受?
拾穗者(油画)米勒(法国)
想一想:画面表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
农民画具有喜庆热烈、 纯朴深厚、通俗、写实与 装饰结合的绘画风格的作 品。具有强烈的美感。

劳动创造了世界。从古至今,有大量的 艺术作品以劳动者为题材,反映了艺术家 对劳动的体验与感受,记录了劳动者的艰 辛、欢乐与坚强。
劳动题材的艺术作品古时就有,
• 汉代 (距今2210年) • • 画像砖中的农耕场 面。
欣赏本课以劳动为题材的中外绘画作品:
伏尔加河纤夫(油画)列宾(俄国) 初踏黄金路(版画) 李焕民
议一议:
1、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幅作品?为什么要表现这些纤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暗。
精选ppt
7
演一演:模仿纤夫的姿态和动作, 体验纤夫的苦难和坚强。
精选ppt
8
精选ppt
9
生活中的劳动场面
精选ppt
10
精选ppt
11
精选ppt
12
精选ppt
13
精选ppt
14
精选ppt
15
• 回忆你经历过的劳动场面,有哪些 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提示:劳累、 欢乐、疲倦、困苦、热闹、高昂、 压抑……)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精选ppt
1
回忆身边的劳动者
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默默的辛勤工作, 用汗水美化着我们的城市,他们付出了超常的劳动,他 们生活多艰辛,他们的背影时刻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但 他们又常常被遗忘,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精选ppt
2
精选ppt
3
精选ppt
4
听一听
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观察各个纤夫的动态、表情、衣着特点,纤夫这份 工作怎么样?你能发现哪位纤夫是新手、哪位是已 经习惯这种工作的?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精选ppt
5
精选ppt
6
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画面?你看 后有什么感受?
这幅画的背景是晴朗的天空下辽阔美丽 的伏尔加河,前景是冒烟的轮船、无帆的货 船和一群在沙滩上拉着纤绳、拖着沉重步子 、衣衫破旧的纤夫。画家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画面上的景物。这幅画反映了俄国劳动人民 生活的痛苦,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的
• 画(或临摹)一张以劳动为题材的 画,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感受。
精选ppt
16
学生优秀作品
精选ppt
17
精选ppt
18
精选ppt
19
课堂作业
• 绘画一幅劳动的场景,表达自己对劳动的 感受
精选ppt
20
精选ppt
21
精选ppt
22
精选ppt
23
精选ppt
24
精选ppt
25
精选ppt
2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