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主观题答题技巧.ppt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答题技巧 PPT精品课件(共48张)

高考文言文阅读
之答题技巧
一.高考选文标准: 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
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 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 :
“二十四史”中的传记《资治 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 《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 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 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 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 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 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全文把握题】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 否张冠李戴,事件 的时间是否准确, 人物性格陈述是否 恰当,注意联系全 文。
问题:1.所选文章往 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 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 不必着急,放放先读 下文,也许过后自然 能明白,或者可以到 题目中去找答案。
2.解释不通的字词 往往可以考虑是否 通假或者活用 。 【文句翻译题】 答题技巧:1.粗知全 文大意,把握文意的 倾向性。详知译句上 下文的含义。
(2)、 两个语素意义 相近或相关
例一: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墨子· 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 “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 取“园”之意 例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 “国”之意
5.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 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 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6.对理解文段起 关键作用的词句, 要联系上下文进 行推导。(标注 或划线部分 )
7.先认真阅读最 后一道有关内容 分析的题目,把 握文段主旨。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 1.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2.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 词(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
3.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未雨
绸缪”。“绸缪”出自《诗经》
之答题技巧
一.高考选文标准: 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
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 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 :
“二十四史”中的传记《资治 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 《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 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 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 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 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 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全文把握题】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 否张冠李戴,事件 的时间是否准确, 人物性格陈述是否 恰当,注意联系全 文。
问题:1.所选文章往 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 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 不必着急,放放先读 下文,也许过后自然 能明白,或者可以到 题目中去找答案。
2.解释不通的字词 往往可以考虑是否 通假或者活用 。 【文句翻译题】 答题技巧:1.粗知全 文大意,把握文意的 倾向性。详知译句上 下文的含义。
(2)、 两个语素意义 相近或相关
例一: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墨子· 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 “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 取“园”之意 例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 “国”之意
5.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 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 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6.对理解文段起 关键作用的词句, 要联系上下文进 行推导。(标注 或划线部分 )
7.先认真阅读最 后一道有关内容 分析的题目,把 握文段主旨。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 1.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2.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 词(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
3.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未雨
绸缪”。“绸缪”出自《诗经》
高考复习文言文6种题型的解题方法PPT (共18张PPT)

5.译文 试卷中文言题有两句是对选文的译释,有一定的 难度,要想得满分也不容易,过去对译文的要求有三 个字:信(准)、达(通)、雅(美),而在高考试卷中能 做到前两个字就可以了,特别是“信”。所谓的 “信”,我们称之为直译,所谓的“达”就是意译, 考生拿到译文后,首先想到的是直译,就是使每个词 对号入座,如果对号入座后译句实在不通,这时才可 以采取一下意译,目的就是遵守约定的语言习惯,但 无论如何,一个句子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否则,考生就会失分。在这里有必要强调 一下,评卷人在评卷时是按得分点给分的,如果被定 为得分
点的词译释错误,那么译文肯定会被扣分,所以, 一个句子中,被列为得分点的词一定要翻译正确,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失分。那么什么词能被列为 得分点呢?我认为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词一定 是一个比较难的词(也包括活用现象);第二,这个 词在这个句子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 出题人认为如果考生能把这些词译准,那么译整个 句子就不会有大问题。另外,得分点还有设在特殊 句式上的(过去也曾考过),这些特殊句式都要译成 符合现代人的说话习惯,否则也要被扣分。
2010届高考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6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zjgang1961
考生在拿到文言题时,不应先看原文,而应先看 题干和题支。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主要是因为题支 中能够提供给我们有时候读原文读不懂的东西,也就 是说它能够透露给我们一些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原文。 高考题中的文言设题有下列6种:
1.加点词解释 2.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 3.文中人物性格的判断 4.对选文的分析和判断 5.译文 6.断句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语法关系来判断, 比如,这个词处于动词位置,而题中译出来 的是名词,那么这个解释就很可能是错误的。 另外,复音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的解释一样, 一般情况下,这种解释就是错误的。如“今 齐地方千里”,如把“地方”解释为“与中 央相对”或“部位”,那就错了。因为在古 汉语中,单音词居多,其实“地方”是两个 词,“地”是“土地”,“方”是“方圆”。
《2021届高三文言文复习之主观题:原因等概括题》课件(46张PPT)

活动一:典例示范
1.请简述贾诩两次向君主进言的内容,并概括贾诩的用兵之道(6分)
曹公(曹操)入荆州,降刘琮,欲顺 江东下,以取孙氏。贾诩言于公曰: “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闻, 兵势盛矣!若因旧楚之饶,以飨吏士, 抚安百姓,江东可以不劳众而定也。” 公不用其计,以兵入吴境,遂败于赤壁。
魏文帝始受汉禅,欲用兵吴、蜀, 以问贾诩。诩曰:“吴、蜀虽蕞尔小国, 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 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 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 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 权、备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 势也。”帝不能用,遂兴江陵之役,士 卒多死。
【参考译文 】曹公占据荆州,迫使刘琮投降,想要顺长江东
下,来攻打孙权。贾诩对曹公说:“您以前打败了袁氏,现在攻 取了汉水以南的地方,威名远扬,军队的声势浩大啊!如果凭借 昔日楚国的富饶,来供给官兵,抚慰安顿百姓,(那么)江东可以 不须劳师动众就平定了。”曹公没有采纳他的计策,率军进攻吴 地,最终在赤壁兵败。
活动三:实战演练
2.(导学案)从文段中的“上谕”来看,世人“优李而劣田”的 原因是什么?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同样的“禁铜”一事,田文镜建议采用“拟 军”“治其主人之罪”等方法,可见其严苛;而李卫则建 议采用“增价购”“不治藏者之罪”等方法,可见其宽厚 仁义。因此,世人“优李而劳田”
我来总结:原因分析、概括的一般思路方法 1. 找准答题区间(准确作答的基础) 2. 精读去芜存菁(多角度考虑原因,原因可能不单一) 3.进行因果验证(验证原因和结果之间是否合理) 4. 斟酌词句答案(语言力求简洁,忌大段抄原文)
题干组成:范围(显、隐)。指向明确、要求清晰。分值(3-6分) 答题要求:紧密联系文本,自己的话表述
《文言文答题技巧》课件

把握作者观点
01 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寻找文中表达作者观点 和态度的关键词或语句 ,如“以为”、“故曰
”等。
03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 生平,深入理解作者的
观点和态度。
05
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
•·
02
04 法和表达方式,如排比
、对偶、反问等,以理
解其观点。
推断文章意图
推测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
图
•·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推断作者的写作目的。
模拟考试文言文真题解析
检验学习效果
总结词
总结词
适应考试节奏
ABCD
详细描述
通过模拟考试文言文真题的解析,检验学生的学 习效果和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
详细描述
模拟考试文言文真题的解析过程中,帮助学生熟 悉考试形式和节奏,提高应试能力。
经典文言文篇章解析
总结词
拓展阅读视野
详细描述
选取经典的文言文篇章进行深入解析,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结词
注意陷阱,仔细审题
综合题答题技巧
总结词
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总结词
提取关键信息,筛选无关内容
总结词
结合语境,分析推断
总结词
表达清晰,条理分明
04
CHAPTER
文言文学习策略
积累文言文词汇
总结词
掌握基础词汇
详细描述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积累常用的实词、虚词,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可以通 过阅读经典文献、文言文教材等途径,不断积累和记忆。
总结词
培养文学素养
详细描述
通过对经典文言文篇章的解析,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质。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主观题题答题技巧专题课件(共47张PPT)

答: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 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 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 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步骤一) 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步骤三)
例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 年全国卷的第12题)
答题的一般思路是: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感情。 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 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其表达的格式是: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 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 了(某某)作用。
例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明手法)天未放亮,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阐运用)两处反衬都突出 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析效果)
答题范式: 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 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或: 答题格式是:总评价+析效果(结合字句分析 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点感情(所表现 的诗人的感情 )
例九: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 16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 “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 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主观题课件(共53张PPT)

04【2023唐山三模】 【原文】庄王曰:“吾闻之古者盂不穿皮不蠹不出四方, 以是君子重礼而贱利也,要其人不要其土,人告从而不 赦,不祥也,吾以不祥立乎天下,菑之及吾身,何日之 有矣。” 10.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 的序号。(3分) 吾A闻B之C古者D盂E不F穿G皮H不I蠹J不K出L四方
03【2023广州二模】
【原文】初,选人李公义陈言,请为铁龙爪以浚河。其 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沉之水底系絙以船曳之而行。 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 的序号。(3分)
其A 法B 用C 铁D 数E 斤F 为G 龙H 爪I 形J 沈K 之L 水 M 底N 系O 絙P 以Q 船R 曳S 之T 而U 行
05【雅礼中学2023届第9次模拟考试】 【原文】王召赵胜而告之。对曰:“用兵逾年未得一城 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受地。 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正确答案标 号上打“√”。(3分)
用A兵B逾C年D未E得F一G城H今I坐J而K得L城M此N大 O利P也。
【解析】找动宾结构,两个“得城”后断开。再找一处, “用兵逾年”,是下面发表议论的前提条件,断开。 【答案】DHM (如果画三处以上的“√”则该题不计分) 【断句】用兵逾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 【句意】赵王召见赵胜并告诉这件事。赵胜回答说:“连年 用兵,没有得到一座城,现在不费力就得到城池,这可是十 分有利的事情啊。”于是赵王就派遣赵胜前往接受土地。
【解析】抓住几个动词“为、沉、系、曳”,根据这几个动 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此题就迎刃而解。注 意动宾结构,不可点断。“铁 (数斤) ”是中心语十数量定 语,定语后置句,中间不可断。[用铁数斤][以船]介宾结构, 不可点断。在句中均为状语成分,其后不点断。 【答案】J N P(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 三处,不给分。) 【断句】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沉之水底,系絙,以船曳 之而行。 【句意】他的方法是用数斤铁铸成龙爪形,(把铁龙爪)沉到 河中,(在船尾)拴上大绳索,用船拖着铁龙爪前行(让水 中的铁爪勾起淤泥)。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探究文言文阅读主观题 课件(23张PPT)

课堂小结:
文言文阅读: (1)翻译题:重视积累,踩点答题。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做到字字落实、文从字顺。 (2)新高考下文言文新题型: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方 向,梳理归纳文本内容,答案从文中找,注意翻译。
完成《卷霸天下》2020年普通高等院校 招生统一考试(模拟卷)古文阅读中的文 言文阅读部分13-14题
题号(分值) 13-1(4分)13-2(4分) 14(3分)
班级均分
2分
1.5分
1.52分
4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
图。 (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 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 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 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 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 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 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 之先遣妻子南还 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 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至 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 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 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 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 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 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 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 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高考前复习——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PPT教学课件

• 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
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
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将该词
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2020/12/10
12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3
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
号202来0/12提/10 示自己。
3
掌握常见的解题技巧
• 1. 实词理解:
• 答题技巧: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注意联系该词所在 的句子前后一两个句子来理解),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 2. 文言虚词题
• 答题技巧:①先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 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2020/12/10
1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
不少考生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
择答案。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文言文阅读题应分
三步进行:
•
第一步初读全文,把握大概。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
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
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第一
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掌握常见的解题方法
• 文言文阅读,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 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
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
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
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
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
彭、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
及。
思考: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大意, 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2008湖南卷)
参考答案:
①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
②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颖有意同他 保质了距离。
高斡,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斡,
斡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斡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
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斡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
无几,斡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
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
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 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课前检测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2008湖南卷) 公刚果有气,外严内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
皇考侍郎为许田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之极厚。及公佐峡州,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
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
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
解题思路点拨:
A.通读全文 整体把握文意 B.仔细审题 寻找答题区间 C.筛选信息 组织语言作答
参考答案: 1.深明大义; 2.有勇有谋; 3.热爱国家。
作答提示:
第一:看所赋分值作答。学会从这些分值 来确定答题的层次性,要点的数量等。 第二:按一定思路作答。 做内容概括题时, 一定要分点概括文中会出现并列的部分, 既要学会用原文也要学会从抽象中概括大 意。 第三:按题意要求,组织不同句式作答。
文言文主观概括分析题
考题回顾
1、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15江苏卷)
【答案】 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首先必须明确答题区间。欧阳发治学在文章第二段前两句。 根据“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可概括出勤奋刻苦;根据“自 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可概括出广泛涉猎;根 据“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可概括出刨根究底;根据“论次使 族分部列”可概括出分门别类;根据“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可概括出学以致用。
③欧阳颖升迁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 政绩,而不是丁晋公的提携。
解题思路点拨:
A.通读全文 整体把握文意 B.仔细审题 寻找答题区间 C.筛选信息 组织语言作答
当堂演练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2007上海高考题)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
思考:文中写仲长统和高斡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
(3分)
参考答案:
解题思路点拨:
1.敢于直言; A.通读全文 整体把握文意
2.善于识人; 3.不重名利。
B.仔细审题 寻找答题区间 C.筛选信息 组织语言作答
当堂演练
《点点通》p43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思考:联系全文,概括杨氏性格特点。
3、作者感慨“夫开善岂易哉”的原因有哪些?结合全文概括回答。(4分)。 (盐城二调)
【答案】老百姓可与乐成,难与虑始;力排众议,知人善任的贤君少。
4、请简要概括李沆得到宋真宗信任、同僚赞誉的原因。(4分)(第6周周练) 有治理才能,为人正直,富有远见,生活简朴。(每点1分)
题型设置
1、为了……,某某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分点概括。 2、第…… 段中,作者认为……的理由有哪些?请 简要解说。 3、 …… 推荐…… 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 4、简要概括…… 的原因。 5、概括…… 人物的品质。
2、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4分) (14江苏卷)
【答案】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解析】“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可从文中筛选出“仆之所避者名 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亦可交以为师矣”等语句并概括得到。 既然要求“简要概括”,答案应避免直接引用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