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慢性病是指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常常难以痊愈或不易治愈,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

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等。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疗资源匮乏,加上农民的生活、饮食和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慢性病在农村地区呈现出一定的流行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管理对策,本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来看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现状。

农村地区人口密集,生活和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农民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生活压力大,饮食结构单一,膳食热量过剩,营养不良,劳动密集型的农作业环境往往也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职业健康风险。

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地区慢性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

由于医疗资源的相对匮乏,农村地区慢性病常常被忽视或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导致病情加重,对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针对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我们有必要提出相应的控制管理对策。

加强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相关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引导农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从源头上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完善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慢性病防治机制。

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确保农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病。

推行健康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农民解决治病就医难的问题。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等措施,对患有慢性病的农民给予免费治疗或补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现状相对较为严峻,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施健康扶贫政策等综合手段,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为农民健康和农村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慢性病作为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已经成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居民健康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慢性病管理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着重分析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一、慢性病管理现状1.慢性病防控意识不强城市化、工业化、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让我国居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却也带来了更多的慢性病问题。

然而,目前很多居民还缺乏对慢性病的正确认识,慢性病防控意识不强,缺乏主动防范和积极治理的意识。

2.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财政投入、资源配备等多种原因,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存在很多不足。

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专业化的医疗人员和设备,慢病患者的管理也存在滞后和不充分的情况。

3.患者治疗遵从性较差慢性病患者管理需要长期的协作和耐心,但是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很容易存在不信任、不遵从、自我医疗等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不充分,加重病情。

二、对策分析1.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推广科学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患者和家庭了解和管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促进患者和社会公众建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积极引进专业护理人员和专业医生,开展慢性病管理相关培训,提高治疗水平和服务品质。

配备专业设备,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3.开展多元化的慢病管理方式除了传统的医生门诊治疗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技术,开展远程慢病医疗服务,开展慢病管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患者互助社区建设,搭建在线平台,便于患者随时随地在线咨询和交流。

4.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建立慢性病医疗服务团队,把专家、家庭医生、护士、康复师等有关医护人员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

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现状与对策

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现状与对策

【 摘
Hale Waihona Puke 要】 慢性病 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 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慢性病的
发 生主要 与 吸烟 、 过 量饮 酒 、 不合 理 膳食 、 缺 乏 身体 活动 等不 良生 活 方式 相 关 , 随 着我 国经 济发 展 和 生 活 水 平 提高, 这些 因素 正在我 国呈 不 断上 升 与 蔓延 趋 势 。慢 性病 综合 防控 不应 仅 仅 停 留在 个 人 危 险 因素 的 干预 层
t r o l a n d P r v e e n t i o n , B e i t l n g 1 0 0 0 5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N o n — c o m m u n i c a b l e d i s e a s e s ( N C D s )h a v e b e c o m e t h e m a j o r h e a l t h t h r e a t i n C h i n a , s e i r o u s l y a f -
ZH A NG L i a n g ’ ,B A I Y a — mi n ,MA J i — x i a n g
J . I n s t i t u t e o f B a s i c Me d i c i n e , S h a n d o n g A c a d e m y f o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S h a n d o n g J i n a n 2 5 0 0 6 2, C h i n a 2 .S c h o o l o f Me d i c i n e a n d L f i e S c i e n c e s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J i n a n — S h a n d o n g A c a d e m y f o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S h a n d o n g J i n a n

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慢性病管理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我国慢性病管理的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文章将围绕慢性病管理的政策环境、服务体系、技术手段、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论述,力求展现我国慢性病管理的全景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

二、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发病率和患病人数持续上升,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负担。

当前,我国慢性病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管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如《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我国还加大了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投入,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服务体系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筛查、患者随访等工作,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全程、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推广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模式,提高了患者对慢性病管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在技术应用方面,我国积极推动慢性病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慢性病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等方式,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尽管我国慢性病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有待提高,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率不够高,患者对慢性病管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有待提升等。

慢性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慢性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慢性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人们被慢性病所困扰,这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加大了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力度。

本文将就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总体情况慢性病是指长期反复发作,进展缓慢,治愈历时较长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2019)》,慢性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

二、慢性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1. 目标缺乏明确性。

当前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目标并不明确,造成了各地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推进不够有针对性和不够有效。

2. 宣传力度不够。

慢性病防治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大多数人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了解不足,缺乏必要的预防意识。

3. 缺乏系统性。

慢性病防治工作缺乏系统性,每个部门、单位的工作互相独立,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4. 预防措施不够完善。

慢性病的防治应当注重预防,但目前的预防措施并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 制定更明确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目标。

各级政府应当制定更明确、更有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目标,以指导各地的慢性病防治工作。

2.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和重视。

3. 加强系统化的管理。

各部门、单位应当加强协作,形成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工作的协调。

4. 完善预防措施。

应当通过全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方式,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工作,提高人们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四、结语慢性病是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情况进行汇报,可以更好地了解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地区慢性病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慢性病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本文将就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其控制管理对策进行分析。

1.慢性病高发: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成为农村地区最为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其中高发的为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

2.疫情蔓延: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呈现蔓延趋势,患病率呈增长态势。

而农民由于缺少健康知识,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更容易患上慢性病。

3.就医程度低: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就医程度低,其中很大一部分农民选择自我调理或采取传统偏方治疗,导致症状加重。

二、对慢性病的控制管理对策1.加大健康宣传:农村地区应加大对慢性病预防的宣传,进行常识普及和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健康意识和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正确饮食、定期体检等。

2.推广普及保健知识:为农村居民普遍提供基本的保健知识和服务,如开展健康体检、健康讲座、为贫困农村居民提供抗病毒药物、绿色通道等。

3.建立家庭医生制度:通过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督促农民定期体检、线上咨询等,及时发现和引导农民进行早期治疗。

4.加强卫生治理:加强环境卫生治理,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较大程度上防止疾病的产生和传播。

三、慢性病防控方案改进策略1.制定专门的防控策略:建立完善、立体化的城乡一体化卫生体系,重点突出针对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工作。

强化对农民的健康教育和普及保健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和防控疫情的扩散及零星病例的治疗。

2.加强监控和应急预案:加强对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实时监控,建立应急预案。

在出现疾病疫情或有感情病人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治疗措施。

四、结论农村地区慢性病是影响老百姓健康的因素之一。

在预防和控制农村地区慢性病的过程中,培训健康教育知识和制定规范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都非常重要。

农村地区慢性病的管理和控制需要多方面的参与,政府、医疗应急机构、社区卫生中心、医生和病人都必须共同努力,落实控制方案保障老百姓健康。

慢病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慢病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慢病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慢性病管理工作情况汇报一、慢性病管理的背景与意义慢性病是指疾病持续时间较长,进展缓慢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不健康、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慢性病发病率逐渐增加,并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数据显示,慢性病已成为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

因此,加强慢性病的管理已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慢性病管理工作,是指利用综合干预手段,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早期发现和干预等措施,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政府来说,加强慢性病管理有利于减轻医疗负担,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效率。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管理可以延缓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加强慢性病管理是责任和使命。

因此,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全民健康、实现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慢性病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1. 建立慢性病档案建立患者的慢性病档案是慢性病管理的首要工作。

在档案中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病情变化、治疗方案、生活方式、药物使用、并发症情况等内容。

建立档案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慢性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宣传慢性病的危害性、预防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等内容,提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意识,自觉地遵循医嘱,积极参与治疗和康复活动。

3. 早期发现和干预早期发现和干预是慢性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体检、疾病筛查、定期随访等方式,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4. 药物治疗慢性病管理中,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护人员为患者合理、规范地配药,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定期复诊,跟踪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5.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慢性病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农村慢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慢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慢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慢性病是由于长期的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各种互相作用的因素而导致的疾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农村的慢病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但是,目前我国农村慢病防治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农村慢病,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问题出发,探索农村慢病防治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知识缺乏农村居民对于慢性病的认知水平较低,对于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了解,以及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常常造成患病者不敢去医院就诊。

2、偏方乱用农村患者往往凭经验和媒体推荐盲目选择自行购买药物,甚至会使用中草药、树皮、昆虫等偏方,这种行为不仅不能治愈疾病反而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风险。

3、对症不下药许多农村医生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偏低,患者太多,常常往往急于将症状进行缓解,而不是对症下药,造成了误诊和延误。

4、医疗资源匮乏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医疗设备不足、环境条件差,医院医疗设备过于落后,医生的知识技能难以与现代医疗形势相适应;其二,缺乏医生。

由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村地区医疗水平和医生数量比城市相对较低,造成医疗资源的缺乏,导致农村居民接受医疗的难度和复杂度加大。

5、生活方式不健康农村居民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传统观念未能及时转变,造成了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从事体力劳动,烟酒过度,不规律的饮食等不健康行为,这些都可能导致慢性病的发生。

二、对策措施1、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应当开展全方位、多媒体、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农村居民对于慢病预防的知识宣传,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让农村居民深刻认识到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紧密关系,强化健康教育。

2、提供规范化的医疗服务国家应当重点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增加农村医疗机构,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在现有的农村卫生阵地加强专业化培训,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诊治技能,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业务素质提升,实现规范化的医疗服务。

3、加强慢性病监测与管理建立慢性病的健康档案,实现慢性病患者就诊医生、用药、治疗效果等信息共享,加强患者管理和健康监测,控制疾病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祖父又吸烟、又肥胖,但他活到96岁
-现实是: 这些都是非常少见的例子
每个人都会死于某一疾病
-现实是: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是早死,或痛苦地迁延 多年
全球慢性病预防控制目标
• 在未来的10年里,通过努力每年减 少2%的慢性病死亡率
• 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可以实现的。
国内外慢病病因研究证实是社会生活方式因素 致病
19.3
20
15.7
16.5
16.4
20.2
17.9 16.8
14.1
15
10
5
0 大城市
中小城市
一类农村
二类农村
三类农村
四类农村
超重及肥胖率(%)
25
22.8
超重
肥胖
20
17.5
15
10
7.1
5.7
5
3.4 2.0
4.5 2.1
0 0岁-
7岁-
18岁-
合计
Criteria for obesity:0-6 years:WHO-Z score,7-17years:WHO Criteria, ≥ 18years: Chinese Criteria Overweight 24≦BMI<28, Obesity BMI≥28。
慢病相关主要行为危险因素
4、体力活动与锻炼 机关、企事业、商业服务类每天静坐工
作4.6小时,站2.9小时,行走1.4小时; 农林牧渔水利人员农忙时每天体力活
8.7小时,农闲时4.0小时。 参加锻炼为15.12%,城市33.37%,农村
6.40%;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天30分钟中 等程度体育锻炼差距非常大。
2
0
15
25
35
45
55
65
75
全省合计 城市 农村
年龄(岁)
浙江省居民超重率
超重率(%)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5 25 35 45 55 65 75
全省合计 城市 农村
年龄
3、血脂异常 18岁以上居民血脂异常率为24.66%,估
计全省血脂异常现患人数为803万; 城市30.34%,农村21.56%; 高胆固醇血症现患率8.34%; 高甘油三酯血症现患率20.73%;
1%
2%
2%
2%
8%
4%
8%
11% 16%
呼吸系
肿瘤
脑血管病
26%
损伤和中毒
心脏病
消化系
传染病
精神病
泌尿生殖系
20%
糖尿病
其他
浙江省2004年居民死因构成
1%
2%
2%
2%
9%
3%
9%
10% 17%
27% 18%
肿瘤 呼吸系 脑血管病 损伤和中毒 心脏病 消化系 传染病 糖尿病 泌尿生殖系 精神病 其他
城市 农村
9.7 3.5
控制率
2004年全省主要健康指标
出生率为10.71‰,死亡率为5.76‰。 婴儿死亡率11.39‰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5.14‰ 平均期望寿命75.99岁。 居民前5位死亡原因:恶性肿瘤、呼吸系 疾病、脑血管疾病、损伤与中毒和心脏病, 占全部死亡的80%。
浙江省1995年居民死因构成
慢性病的特点
慢性病一般为常见病、多发病; 具有多种因素共同致病(多因一果); 一种危险因素引起多种疾病(一因多果); 相互关联、一体多病等特点。
2003年死因构成比
全球
慢病(3300万)
58.9%
中国
慢病(700万)
77.8%
32.1%
8.9%
传染病(1800万)
意外伤害(500万)
1亡率从1995年的107.14/10万 上升到2004年的122.83/10万。
冠心病急性事件报告发病率40.83/10万,城 市农村分别为36.70/10万和42.55/10万,农村高 于城市,男性略高于女性,45岁以上发病率上升 明显;
脑卒中报告发病率183.63/10万,城市农村分 别为177.34/10万和189.49/10万,农村高于城市, 男性高于女性,35岁以上发病率上升明显。
意外伤害(100万)
传染病(100万)
慢性病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脏病、脑卒中
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 糖尿病
-世界卫生组织 2005年10月 《预防慢性病 一项重要的投资》
慢性病对全球健康的威胁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
调查结果显示:
• 高血压患者1.6亿 • 高血脂患者1.6亿; • 超重者2亿; • 肥胖者6000万; • 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糖耐量低减2000万
社会经济因素, 文化 & 环境条件
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10个误区
慢性病主要影响是有钱的国家
-现实是: 80% 在低或中等收入的国家
低或中等收入国家应该控制传染病而不是慢性病
-现实是: 双重负担– 双重的应对策略
慢性病主要影响的是富人
-现实是: 主要集中在穷人
慢性病主要影响老年人
-现实是: 几乎50%的慢性病人在70 岁以下
2002年中国六类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
25 23.4
男性
21.1 18.9
21.9 20.7 20.5
19.920.8
女性
20
17.5
18.0
15
13.1
12.4
10
5
0 大城市
中小城市
一类农村
二类农村
三类农村
四类农村
六类地区血脂异常患病率(%)
30
26.4
27.5
男性
女性
24.7
25
21.4
慢病相关主要行为危险因素
1、膳食不合理
钙、维生素A等营养素缺乏仍然存在。3-12岁 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3.51%;居民钙摄入量576 毫克,相当于推荐量的60%。
膳食结构中动物类食物消费过多,谷类消费 偏少。全省居民脂肪供能比为30.16%,城市 脂肪供能比为34.28%,农村居民为28.16%, (世界卫生组组推荐<30%);谷类供能比城 市农村分别为36.33%和50.79%,均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奶及奶制品的消费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
18岁及以上成人血脂异常率(%)
20.0 18.0 16.0 14.0 12.0 % 10.0
8.0 6.0 4.0 2.0 0.0
18.6
血脂异常
DYS
11.9
7.4 2.9
高甘油三脂 低高密度脂蛋白 高胆固醇血症
High TG
Low HDL
High Cholesterol
全国四次高血压调查患病率比较
患病率(%)
20 18 16 14 12 10
8 6 5.11 4 2 0
1959年
17.65
13.58
9.4 7.737.5
12.3
1979年 1991年 2002年
前面:为调查当年全国估 计患病率。各次调查高血 压诊断标准不尽相同: 1959 年 无 资 料 考 证 ; 1979-80 年 为 SBP≥141 和 / 或DBP≥91,且未考虑2周 内 服 药 情 况 ; 1991 年 为 SBP≥140 和 / 或 DBP≥90 , 或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 2002年同1991年。
慢病相关主要行为危险因素
2、吸烟 15岁以上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7.28%,
估计全省15岁以上烟民888万。 城市21.97% ,农村29.93%; 城市男性46.39%,女性1.54%; 农村男性58.61%,女性1.17%。
慢病相关主要行为危险因素
3、饮酒 15岁以上居民现在饮酒率为28.07%; 城市22.01% ,农村31.09%; 城市男性42.35%,女性5.01%; 农村男性51.23%,女性11.09%;
慢性病主要影响的男人
-现实是: 慢性病在男女中的分布是相等的
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10个误区
慢性病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 -现实是: 穷人和儿童 – 他们的选择是非常有限的
慢性病是不能预防的
-现实是: 80% 早死的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
慢性病预防太昂贵
-现实是:其预防措施是非常有费用-效果和廉价的
1991及2002年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
率(%)
35
30.2
30
26.6
25
20
15
10
5
0 知晓率
24.7 12.2
治疗率
1991年 2002年
6.1 2.9
控制率
城乡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
率(%)
45
41.1
40
35
30
25
22.5
20
15
10
5
0
知晓率
35.1 17.4
治疗率
每天看电视1.91小时,城市农村接近。
慢性病主要原 因和预防控制
慢性病上升的主要原因
1、人口老龄化
浙江省2000年人口普查,65岁以上人口比例 为8.84%,进入老龄化,2004年全省居民平均 期望寿命75.99岁。 2、行为方式的变化
生活模式、食物结构、饮食习惯和行为特 征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吸烟、酗酒、高脂肪饮 食、高脂血症、肥胖和超重、体力活动少、焦 虑、紧张以及关注自己健康等增多。
3、环境的变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的生态环境改变,空
气、水、土壤的污染,自然生态的平衡的破坏。
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
不能改变的因素
•年龄 •性别 •基因
行为危险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