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合集下载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数据的处理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数据的处理

- 1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即①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②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实验原理〗:1.保持研究对象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里砂的质量,即改变牵引力,用打点计时器打出测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用图象法验证加速度是否与作用力成正比。

2.保持小桶及其中砂的质量不变,即保持牵引力不变,改变研究对象的质量,即在小车上加放砝码,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测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用图象法验证加速是否与质量成反比。

〖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判断小车是否作匀速直线运动。

可用直接观察法,也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判定(各点间距相等) 2.小车应打点计时器,且接通电源后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才能放手。

3.本实验存在系统误差,为了减小系统误差必须:小车与钩码的总质量远远大于砂与砂桶的总质量,即:(M+m )>>()m M '+'分析:对于砂和砂桶整体分析:a m M F g m M )()('+'=-'+' 对于小车与钩码整体分析:a m M F )(+=联立上面两式求解得:)()()(m M m M gm M a '+'++'+'=拉小车的力F :)()(1)()(m M m M gm M a m M F +'+'+'+'=+=当(M+m )>>()m M '+'时:g m M F )(+=4.画F a --和mM a +--1图象时应使所描的点尽量多地位于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尽量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5.在验证a 与(M+m )成反比时,横坐标选用mM +1,而不是(M+m ),原因是a——(M+m )图线是曲线,不便直接观察a 与(M+m )是否存在反比关系。

〖习题选编〗1.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是: A 、不能将装砂的小桶通过滑轮系在小车上;B 、小车后的纸带必须连好,但打点计时器可以不打点;C、应使打点计时器打在小车所带纸带上的点迹间的距离相等;D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必须两再次平衡摩擦力。

专题九 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九 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十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a = F m)2、原理:控制变量法。

(1)保证物体质量不变时,改变合外力大小,测出不同合外力的大小和对应加速度大小,得出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关系。

(2)保证物体合外力不变时,改变物体质量大小,测出不同质量和对应加速度大小,得出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从而验证了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3、器材与装置:器材:带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平台、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细线、砂桶、天平。

装置如图:4、实验步骤:(1)验证小车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关系。

①(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②平衡摩擦:不挂砂桶,垫高长板右端,轻推小车,给小车一个初速,调长板倾角使小车匀速运动(或打出纸带上的点间隔均匀)③按上图所示作好连接,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让打点计时器稳定打点后,再放开小车,取下纸带编出号码,天平测出砂和桶的总质量m,作好记录。

④改变砂的质量,重复步骤3。

⑤对纸带求加速度a和小车受的合力F(小车受的合力等于砂和桶的重力F=mg)。

⑥以合力F为横坐标,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描点画出图象,当图象为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便证明了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2)验证小车合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⑦保证砂和桶的总质量m不变(合外力不变),改变小车上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出小车的不同质量和对应的加速度,把相应的小车质量和加速度填入表中。

并算出小车质量的倒数1 M。

⑧以1M为横坐标,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描点画出图象,当图象为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便证明了加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注意:①平衡小车摩擦是为了消除摩擦对小车的合力的影响,使小车的合力等于细线对小车的拉力。

使小车质量远大于砂和桶的总质量,是为了使细线的拉力等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这两措施是为了实验中,使小车的合外力等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F = mg),使得测合外力比较简单。

如果用气垫导轨代替滑板就不用平衡小车摩擦力,如果在拉线与小车间加一个力的传感器,直接读出线对小车拉力就不用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砂和桶的总质量的条件。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的运动与外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净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净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为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台平滑的、无摩擦的水平桌面。

在桌面上放置一块光滑的小物体,比如一个小木块。

然后,我们需要一个弹性绳,一段绳子的一端绑在小木块上,另一端则固定在桌子上的一个固定点。

还需要一个质量盘,可以向小木块施加一个恒定的水平拉力。

接下来,我们需要测量小木块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然后,我们需要测量质量盘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我们可以解出所需施加的净力F。

接下来,我们开始实验。

首先,我们在质量盘上加上一个适当的质量,使其施加的拉力F恒定不变。

然后,我们可以用一个计时器来测量小木块从静止开始加速到一定速度所经过的时间。

记录下测量结果。

通过测量小木块的加速度,我们可以使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来计算施加在小木块上的净力。

比如,如果小木块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a,那么净力F=ma。

将这个净力与之前计算得到的净力值进行比较,如果两个净力值非常接近,那就可以说明牛顿第二定律被验证了。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重复多次实验,并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还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小施加在小木块上的质量盘的质量来改变净力的大小,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在不同净力条件下的可靠性。

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方法。

同时,还可以通过施加不同大小的外力,研究物体质量、加速度和净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在实际应用中,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对于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通过测量车辆的一些参数,如质量、加速度和施加在车辆上的净力,可以得到车辆的动力学特性,进而优化车辆设计,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由于存在系统误差,必须对所得结果作误差分析。
碰}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存在着,例如锻铁、打桩等都 是 碰撞过程,在研究分子、原子、原子核的散射时,在一 定 意义下,也可看作碰撞过程来处理。
碰撞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作为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 恒的应用,结合气垫实验,我们只讨论二滑块的正碰。
牛顿总结实验结果,提出碰撞定律:碰撞两球的分离 速度与碰撞前两球接近速度成正比,比值为e ,叫恢复系 数, 即
光电门P 即可
考察:
W = AE,
K
<
利用前面系统总质量不变情况下的实验数据进行考察。系统状态
改变时秩码下落的高度h等于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
实验内容
•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设计进行完全弹性碰撞、 非 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实验的方案。
•自己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验证上述三种类型的碰撞结果。
世 三二】 的数学表述是:F=Ma0它是质点动力学 的基本方
程,它给出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 定量关系。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从两个方面着手:
(1) 系统总质量不变,考察合外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2) 合外力不变,考察总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为了减少摩擦阻力的影响,实验中使用了气垫导轨。 使用光电门、电脑通用计数器及安装于滑块上的挡光片可测 出滑块通过两光电门时的速度和间隔时间,从而得到加速度
B) 记录数据,作Fr-v曲线。
A) 操作:设置电脑通用计数器的“功能键”于“加速度”,按“转换键 '
选择档光片的宽度值。
B) 记录数据,作a-F曲线,由斜率1/〃?得m的实验值,与质量标称 值比较,
计算相对误差。 C) 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计算相对误差。
书?验内容 §二定律的验证(二)

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引言: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为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实验。

本文将介绍其中几个经典的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并解释实验结果与定律之间的关系。

实验一:斜面实验在斜面实验中,我们将一块小木块放在一个倾斜的平面上。

通过测量木块下滑的加速度和斜面的倾角,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装置:- 斜面:具有一定倾角的平面。

- 小木块:质量为m的物体。

- 测量工具:包括测量斜面倾角的仪器和测量小木块加速度的装置。

实验步骤:1. 调整斜面的倾角,确保斜面保持稳定。

2. 将小木块放在斜面的顶端,并松开。

3. 记录木块下滑的时间t。

4. 根据木块的下滑距离和时间,计算出木块的加速度a。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木块的加速度与斜面倾角成正比。

这与牛顿第二定律的预测相符,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实验二:弹簧实验在弹簧实验中,我们将一块质量为m的物体挂在弹簧上,并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和物体的加速度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装置:- 弹簧:具有一定的弹性系数。

- 物体:质量为m的物体。

- 测量工具:包括测量弹簧伸长量和物体加速度的装置。

实验步骤:1. 将物体挂在弹簧上,使其达到平衡位置。

2. 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力F,使物体开始运动。

3. 记录物体的加速度a和弹簧的伸长量x。

4. 根据弹簧的弹性系数k和伸长量x,计算出物体所受的力F。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的分析显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力成正比。

这与牛顿第二定律的预测一致,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实验三:自由落体实验在自由落体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装置:- 物体:质量为m的物体。

- 测量工具:包括计时器和测量下落距离的装置。

实验步骤:1. 将物体从一定高度h自由下落。

2. 记录物体下落的时间t。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目的1.学习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的调整方法。

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学习在低摩擦情况下研究力学问题的方法。

仪器用具气垫导轨、滑块、光电计时器、砝码。

实验原理(一)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按牛顿第二定律,对于一定质量m 的物体,其所受的合外力F 和物体所获得的了加速度a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ma =F (1)此实验就是测量在不同的F 作用下,运动系统的加速度a ,检验二者之间是否符合上述关系。

验证此定律可分两步 (1)验证m 一定时,a 与F 成正比。

(2)验证F 一定时,a 与m 成反比。

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水平放置的质量为m 2的滑块和质量为m 1的砝码用一轻质细线通过半径为R 定滑轮与相连,忽略滑轮与轴承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细线的质量,且细线与滑轮之间无滑动。

m 1m1aT m 1图1设滑轮C 与滑块m 2之间绳的张力为T 2,滑轮C 与砝码之间绳的张力为T 1,滑块m 2的加速度为a (图1)。

为滑轮的转动惯量为I ,角加速度为β 综上有:12()T T R I β-= (2)1122Im g m m a R =++⋅() (3)若不考虑滑轮的转动惯量I ,则有a m m g )m F 211+==( (4)即此系统受到的合外力m 1g 等于系统总质量12()m m +与加速度a 的乘积。

实验中滑块质量用天平称量,加速度a 按下述方法测量:在导轨上相距为S 的两处安放两光电门K 1和K 2,测出运动系统在砝码的重力m 1g 作用下,滑块做匀加速运动,则系统加速度用通用计数器的测量加速度档直接测出。

(二) 仪器使用原理1.气垫导轨 如图1 所示,气垫导轨是一种摩擦力很小的实验装置,它利用从导轨表面小孔喷出的压缩空气,在滑块与导轨之间形成很薄的空气膜,将滑块从导轨面上托起,使滑块与导轨不直接接触,滑块在滑动时只受空气层间的内摩擦力和周围空气的微弱影响,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力学实验中难于克服的摩擦力的影响,滑块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无摩擦运动,使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大为提高。

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在科学史上,有许多实验被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实验,并讨论其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个经典的实验——斜面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物体沿着斜面滑动,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加速度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我们可以得知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

通过改变斜面的倾角和测量物体的加速度,我们可以验证这个关系是否成立。

为了进行斜面实验,我们可以利用一块光滑的斜面和一个固定在斜面上的测力计。

首先,将物体放置在斜面顶端,然后逐渐倾斜斜面,同时测量物体在每个角度下的加速度。

根据实验数据和斜面的几何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加速度。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我们也可以考虑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另外一个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是物体的自由落体实验。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自由下落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会产生匀加速度运动。

因此,通过测量自由落体物体的加速度,我们也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有效性。

为了进行自由落体实验,我们可以利用一个竖直的透明直管和一个装有计时器的高精度观测工具。

首先,我们将物体放入直管的顶端,开始计时,并观察物体下落的过程。

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所经过的距离,我们可以计算其平均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多次实验和数据处理,我们可以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结果。

除了斜面实验和自由落体实验,还有许多其他实验可以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例如,弹簧振子实验、碰撞实验等等。

这些实验都是在控制条件下进行的,通过精确测量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性。

通过这些实验的验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准确且适用于经典力学的定律。

它可以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数据的分析得到有效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的实验验证上,更体现在它对力学和物理学的广泛应用中。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一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掌握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记录中得出实验数据的方法;3、掌握从做好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关键。

二、实验器材附有定滑轮的斜面;物理小车;细线;勾码(20g、50g若干);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刻度尺;纸带;天平。

三、做好力学实验的关键力学实验经常不容易做好,其原因一方面是测量手段的精确性不够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别的因素的干扰,例如摩擦的影响等。

做好运动学和动力学实验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点:1、准确计时。

不同实验要求的准确度不同,不同的计量工具计时的精度也不同,因此应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计时工具,并应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在教学中常用的计时工具有节拍器、弹簧片振动计时器、秒表、电动秒表、毫秒计等。

2、精确定位。

决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很多,如打点定位、光电定位、闪光照相定位等。

演示实验中也常用插旗或做记号等简易定位方法,不同的定位方法其定位的准确度也不同。

3、减少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常用的方法一种是减少摩擦力的值,如将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加润滑油或用气垫等。

另外一种方法是增加一个外力来抵消摩擦力的影响。

4、计时和定位的良好配合。

常用机械、光电或者电磁等元件及装置,将计时和定位很好配合起来。

在实验中要将耳听和眼看配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四、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J0203型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可靠、结构比较简单的计时记录仪器,它主要以打点的方式把所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记录在纸带上,从纸带上被打点子的分布情况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

通过测量纸带点子与点子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研究对象运动通过的路程、速度、加速度等。

该仪器配合学生电源以及轨道小车可以完成高中物理的研究匀加速运动的规律、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测定重力加速度及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多个实验。

J0203型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主要部分如图1-1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掌握灵活运用图象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在发生牵连变化时,可以控制某个或某些量不变,只研究其中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方法,这也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时经常采用的方法。

本实验中,研究的参量为F、M和a,可以控制参量M一定,研究a与F的关系,也可控制参量F一定,研究a与M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片和纸带、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小盘、低压交流电源、天平、砝码、刻度尺、导线。

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小盘的质量m和小车的质量M。

2.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3.平衡摩擦力:小车的尾部挂上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将木板无滑轮的一端稍微垫高一些,使小车在不挂小盘和砝码的情况下,能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样小车所受重力沿木板的分力与小车所受摩擦力平衡。

在保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下,可以近似认为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的大小。

4.把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挂上小盘和砝码,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拖着纸带在木板上匀加速下滑,打出一条纸带。

5.改变小盘内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4,并多做几次。

6.保持小盘内的砝码个数不变,在小车上放上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

7.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6。

五、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象法、化曲为直的方法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以F为横坐标,根据测量的数据描点,然后作出图象,看图象是否是通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a与F是否成正比。

2.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a为纵坐标、M为横坐标,根据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将会得到如图甲所示的一条曲线。

由图线只能看出M增大时a减小,但a与M具体是什么关系,不能得出。

若以a为纵坐标、1M为横坐标,将会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据此可判断a与m成反比。

3.方法总结利用图象处理数据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重要方法。

在实验中如果发现一个量x与另一个量y成反比,那么,x就应与1y成正比。

因为在处理数据时,判断正比例函数图象比判断一条曲线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图象要简单和直观得多,所以可以将反比例函数的曲线转化为正比例函数的直线进行处理。

六、注意事项1.一定要做好平衡摩擦力的工作,也就是调出一个合适的斜面,使小车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受的摩擦阻力。

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重物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

2.实验步骤2、3不需要重复,即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重物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与车上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重物质量的条件下打出。

只有如此,重物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

4.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5.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

6.作图时两轴标度比例要选择适当。

各量须采用国际单位。

这样作图线时,坐标点间距不至于过密,误差会小些。

7.为提高测量精度,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应舍掉纸带上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点。

(2)可以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从开始点起,每隔四个点标出一个计数点,而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秒。

七、误差分析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

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本实验中用重物的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重物的重力),存在系统误差。

重物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大;反之,重物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

3.平衡摩擦力不准造成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重物外,其他的都跟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八、实验改进本实验中可以用气垫导轨来代替长木板,这样就省去了平衡小车摩擦力的麻烦,小车的加速度也可以利用传感器,借助于计算机来处理。

命题研究一、实验器材、原理目的的考查【题例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已提供了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纸带、带小盘的细线、刻度尺、天平、导线。

为了完成实验,还须从下图中选取实验器材,其名称是__①__,并分别写出所选器材的作用__②__。

解题要点:命题研究二、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题例2】(2012·安徽理综)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

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A.M=2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B.M=2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C.M=4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D.M=4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3)图2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量出相邻的计数点=cm、s BC=cm、s CD=cm、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ABs=cm、s EF=cm、s FG=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DE工作频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2解题要点:命题研究三、创新实验设计的考查【题例3】(2012·江西六校联考)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利用计算机可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

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 F图线,如图(b)所示。

(1)图线________是在轨道左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选填“①”或“②”)。

(2)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____ 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解题要点: (a)(b)1.“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

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s。

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

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 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

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

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N加速度a/(m·s-2)(3)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

请说明主要原因。

2.(2013·安徽师范高中联考)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外力F、物体质量M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

甲(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

(2)某一组同学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来做实验,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用天平测出m以及小车质量M,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a=mg M求出(3)另两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合外力F的关系,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两组同学得到的a F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其原因分别是:乙丙图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时,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

(1)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________(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t与速度v时间t/s0速度v/(m·s-1)(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该同学认为: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小车所受的空气阻力将变大。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v-t图象简要阐述理由。

4.(2012·合肥教学质量检测)某同学用如图(a)所示装置探究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与小车受力间的关系,在实验中,他把带轻质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砂桶,并把砂桶和砂的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力F。

根据多次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b)所示的a-F关系图线。

(1)针对该同学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小车运动时,绳对小车的拉力实际上略小于砂桶和砂的重力B.在小车运动时,小车受到的合力实际上小于绳的拉力C.a F关系图线不过原点,说明小车的加速度与实际受到的合力不成正比D.由a-F关系图线可求得小车的质量约为 kg(2)图(c)为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0、1、2、3、4、5为六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1、3、5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cm、cm、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