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专题

合集下载

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

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

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青少年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如何正确理解和引导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程、特点以及引导方法,并探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由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程。

在此期间,青少年经历身体、认知和情感等多方面变化,逐渐形成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念。

心理学家将青少年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青少年身体发育阶段:此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发生显著变化,青少年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与他人的评价,并逐渐形成自己对自身身体形象的认知和态度。

2. 认知发展阶段:Piaget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指出青少年在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能力上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3. 自我认同形成阶段:此时期青少年通过与同伴的比较和自我反思,逐渐形成自我认同和自尊心。

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角色、目标和价值观,并寻求自我认同的平衡。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既有共性,也有个体差异。

以下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几个主要特点:1. 自我意识增强:青少年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和思想,对自己的认识和意识逐渐加深,形成了明确的自我形象。

2. 社交需求增强:青少年对社交关系的需求增强,更加关注同伴和同龄人的认同和赞同,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3. 情绪波动较大:由于激素分泌和生理变化的影响,青少年情绪波动较为明显,易受外界刺激和情绪影响。

4. 自主性与独立性:青少年逐渐追求独立和自主,渴望在学习、生活和社交中拥有自己的决策权和主导权。

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引导方法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引导方法:1. 理解与关注: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应理解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2. 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青少年对知识和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青少年发展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青少年发展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青少年发展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青少年发展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且广泛的话题,涉及到青少
年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青少
年发展心理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1. 自我认知和身份认同,青少年常常面临对自我认知和身份认
同的挑战。

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焦虑甚至沮丧,不知道自己是谁
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定位。

解决方案包括提供支持和鼓励,鼓励他
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并与他人分享他们的经历。

2. 情绪管理,青少年常常面临情绪波动和挑战,他们可能会感
到愤怒、焦虑、沮丧或孤独。

解决方案包括教育他们有效的情绪管
理技巧,如深呼吸、运动、寻求支持和与他人交流。

3. 社交压力,青少年可能会面临来自同龄人和社交媒体的压力,导致自尊心受损和社交焦虑。

解决方案包括建立健康的社交技能,
鼓励他们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以及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利用社交媒体。

4. 学业压力,青少年可能会面临来自学业和未来规划的压力,
导致焦虑和抑郁。

解决方案包括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以及教导他们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和压力。

5. 身体形象问题,青少年可能会受到身体形象的困扰,导致自尊心受损和饮食障碍。

解决方案包括教育他们关于身体积极形象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建立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并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总的来说,解决青少年发展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提供支持、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和情感基础,以便他们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并实现他们的潜力。

同时,家长、老师和社会也应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青少年心理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
压力。
心理障碍与疾病
神经发育障碍
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学习障碍(LD)等,表
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学 习成绩不良等。
情感障碍
如抑郁症、焦虑症等,表现为情 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我评价降 低等。
精神分裂症
表现为思维障碍、幻觉、妄想等。
学习困难与心理干预
学习困难
青少年期学习任务加重,可能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如缺乏 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和技能不足等。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了解外部世界,逐渐形 成物体永久性的概念。
前操作阶段(2-7岁)
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思考,但思考方式以自我 为中心,缺乏逻辑性和可逆性。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 )
形式操作阶段(11岁以 后)
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符号系统理解 ,但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肛门期(1-3岁 )
儿童通过控制排便来获得 满足和成就感,同时需要 家长进行适当的训练和引 导。
性器期(3-6岁 )
儿童开始对性别和性器官 产生好奇,出现性别认同 和性别角色分化。
潜伏期(6-12 岁)
儿童对性欲和攻击行为的 控制能力增强,出现社会 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生殖期(12岁 以后)
青少年开始关注自己的性 特征和性别角色,追求与 性别相关的情感和性体验 。
自我调控
青少年在意志发展过程中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情绪,以实现预定目标。
人格发展
价值观形成
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社会、道德等 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自我认同
青少年期是个体自我认同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开始深入思 考自己的身份、角色和社会地位等问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课件

《青少年心理发展》课件
《青少年心理发展》ppt课件
目录
青少年心理发展概述青少年认知发展青少年情绪与社会性发展青少年个性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01
CHAPTER
青少年心理发展概述
青少年通常指处于12-18岁年龄段的人群,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一个阶段。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巨大变化,同时还要面对日益增长的责任和期望。
情绪调节能力差
青少年在面对情绪问题时可能因为缺乏有效的调节方法,导致情绪失控或持续处于不良情绪状态。
网络依赖严重
青少年在网络使用方面可能因为缺乏自控力,过度依赖网络,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网络游戏成瘾
青少年在网络游戏方面可能因为沉迷其中,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网络色情成瘾
青少年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逐渐从依赖走向独立,亲子关系发生显著变化。
家庭关系
与同龄人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对同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
同伴关系
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平等和互动。
师生关系
青少年逐渐掌握更多的社交技巧,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
社交技能的提高
青少年开始形成独立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对自我和他人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全面。
缺乏学习动力
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因为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动力,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
学习方法不当
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因为没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
01
02
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因为所学内容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脱节,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
学习与兴趣脱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教育五套试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教育五套试题

专题一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可多选)1. 最早提出“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生变化的过程”这一思想的是()A.彪勒B.古迪纳夫C.何林渥斯D.皮亚杰2.提出“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的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是()A.林崇德B.朱智贤C.刘儒德D.钱铭怡3.通过“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布鲁纳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4.动态发展观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布鲁纳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5.如果父母的教养态度是拒绝,那么孩子将形成的人格特征是()A.消极、冷漠、B.任性、幼稚C.反抗、自高自大D.服从、独立6.师生关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A.矛盾冲突型B.亲密和谐型C.疏远平淡型D.敌视冲突型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2.个体社会化过程3.毕生发展4.会心教育生态系统5.父母教养方式三、简答题1.根据所学内容,简要回答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2.从认知方面,简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渡性。

3.青少年心理发展内容是什么?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5.简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四、论述题1.论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2.论述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专题一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D4.A5.C6.ABC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2.个体社会化过程: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指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化,借以发展个体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

3.毕生发展:心理的毕生发展观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生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发展阶段构成。

4.会心教育生态系统:会心教育生态系统,就是青少年周围的各种环境因素与青少年自身,按照一定的规则以一定的组织和结构积极进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能够使青少年心理安全、行动自由、有足够的机会发展和展示自己有效推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会心会意的组织系统。

13心理学第四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

13心理学第四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

维果茨基认为认知的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
成年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
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低级心理机能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如感知觉,
机械记忆等;高级心理机能是主动的以语言符号为 中介的,如思维、理性意志等。 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的动 力来源于三点:
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
(3)感知的概括性明显发展 2.中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 (1)记忆的目的性增加 (2)意义识记能力提高
(3)抽象记忆高度发展
(4)注意进一步发展
3.中学生思维的发展
(1)抽象逻辑思维得到发展
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
(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得到发展。
2.中学生想象的发展 (1)想象的有意性增强 (2)想象的创造性增加 (3)想象的现实性得到发展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过程中,认知 发展会形成几个按固定顺序出现的阶段。并引进运 算的概念。所谓运算,是指心理运算,能在心理上 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他认为个体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可以分 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 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经历五个 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 殖期。
口唇期(0~1岁):儿童口腔是引起快乐的主要 部位,口腔部分的满足与否是影响形成人格特质的 重要因素。口唇人格 肛门期(1~3岁)肛门成为获得快乐的来源。以 排泄和玩粪便为乐 。肛门期人格 前生殖器期 (3~6岁): 俄狄浦斯情结 潜伏期 (6~12岁) 无特定区域 性发展停滞或 退化,相当平静的时期 生殖期(12岁以后) 对异性产生兴趣,具有生育 能力。
5.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青少年心理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重要的阶段,涉及到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在这个阶段,心理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对个体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1. 自我认知的提高:青少年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个性,对自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个人目标,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身份认同。

2. 情感和情绪的波动:青少年时期常常伴随着情感和情绪的波动。

他们可能会经历快乐、愤怒、焦虑等强烈的情绪,这是因为他们正处于寻找自我和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中。

3. 发展自主性和独立性:青少年渴望独立和自主,他们开始追求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并试图控制自己的生活。

这一过程是他们建立个人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时期。

4. 社交关系的重要性:青少年时期,与同龄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对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通过交友、参与团队活动等方式,寻求身份认同和社会支持。

5. 思维的发展:青少年开始逐渐运用抽象推理和逻辑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他们对事物的思考更加深入和复杂,并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 生理因素:青少年心理发展受到生理变化的影响,如性激素的分泌增加、脑结构的重塑等。

这些变化会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

2. 家庭环境: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积极的家庭氛围有助于青少年建立自信、培养社交技巧等。

3. 学校环境:学校是青少年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学校教育和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积极的学校氛围和师生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媒体、互联网等的快速发展,使得青少年容易接触到各种信息,这可能对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产生影响。

5. 自身特点:每个青少年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这些差异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与自我探索

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与自我探索

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与自我探索青少年期是一个关键的生长阶段,在这个时期,个体的身心发展迅速,心理上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和自我探索,以及对个体的影响和应对方法。

I. 心理发展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涉及到认知、情感和社会关系等多个方面。

A. 认知能力的提升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的问题。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和世界的存在,形成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思考方式。

B. 情感的波动青少年经历着情感上的大起大落。

他们常常感受到情感的冲突和混乱,可能会经历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

同时,他们也开始尝试与他人建立更为深入的情感关系,体验到爱、友谊和归属感。

C. 自我认同的建立在青春期,个体开始思考自己是谁,以及他们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他们经历着对自我认同的探索,试图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观。

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于个体未来的成长和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II. 自我探索青少年期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份、兴趣和价值观进行探索。

A. 身份建构青少年常常面临着对自我身份的探索和建构。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性别、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身份识别,并努力找到与自己身份相关的价值观和目标。

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着其他人的期望和社会压力。

B. 兴趣培养青少年对各种兴趣爱好的探索也变得更加深入。

他们可能会尝试不同的运动、艺术、音乐等活动,以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发展自己的技能,还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C. 价值观的确立青少年期也是确定和建立个人价值观的时期。

在面对不同的价值观观点时,他们会思考自己真正重视的是什么,并形成一套个人独特的价值观体系。

这有助于他们在日后面临各种选择和决策时保持自己的内心稳定。

III. 影响与应对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和自我探索对个体的成长和健康具有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生活剪影中的青少年 几乎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会留下青少年或深或浅
的印迹,从这些印迹中我们可感知到处于青少年期的 每个鲜活生命的律动。这些生命的律动常常以生活剪 影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如果我们稍加注意就可 以从校园内外“摄录”到大量的少男少女的生活剪影。
影视作品:《十八岁的天空》、《爸妈不容易》 课桌文化、厕所文化
——岑桑 少年人不会抱怨自己如花似锦的青春,美丽的年华对他们来说是珍 贵的,哪怕它带着各式各样的风暴。
——乔治
第一讲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青少年
一、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青少年的心理理论 三、生理与心理发展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林崇德:11、12—17、18青少年期 三个亚阶段: 11—14:青少年早期 15—18:青少年中期 18---21:青少年晚期
(一)青少年期的“经典”描写
1.中国文学经典作品中的青少年期 众所周知,《诗经》和《红楼梦》这两部文学经典著作对处于青少年 期的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描绘最多。《诗经》写青少年男女约会时的羞怯焦 急心理时,用“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躲藏起来不露面,急得我徘徊又 搔头)之词;写青少年相思之苦用“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 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端庄美丽的姑娘,醒着睡着都把她爱慕。 求她求不到啊,白天黑夜把她思念。 思念是那么深啊,翻来覆去不能人睡)之语;写青少年忘掉忧虑的愿望 时,用“焉得援草,言树之背”(上哪儿去找忘忧草,在北堂台阶旁)之句; 写对友谊的渴望时,用“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我的朋友去 采葛,一天没见他的面,就像相隔三月之久)之句。《红楼梦》描写了众 多女子,其颦笑举止表现出她们处在青少年时期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性格。 尤其描写林黛玉的个性特点时,道尽了青少年女性敏感、多疑和感伤的心 理特点。例如,她见周瑞家送来两枝宫花,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 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这是写她的敏感;她去叩怡红院的门,听麝月在屋 里说:“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因为在林黛玉心 里泛起这样的想法:“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 真淘气,也觉没趣。”)这是写她的多疑;用“秋风惨淡秋草黄,耿耿秋 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之语来形容她的感伤。这 些描写着墨虽不多却刻画出了青少年期少男少女的心语心声,反映了文学 大师曹雪芹对处于这一特殊人生阶段人心理特点的感悟与理解。
(2)青少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期。在有关发展课题的理论中, 不同年龄段几乎都有相应的社会化课题,而青少年期的社会 化课题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较以前大大加强了。哈维格 斯特(R.J.Havikghurst)为青少年期列举了近20项发展课 题,如完成人格的独立性,学习男性或女性的社会作用,选 择和准备从事的职业,作结婚和家庭生活的准备等等。日本 学者桂川介把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概括为五点:从家庭的监 督下独立:,同朋友正当交际,同异性正当接触,确立人生 观和价值观,计划未来的生活。从内容上看,这些发展课题 无疑都与社会化有关,对个体此后的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 值。从实现过程看,这些课题也是对处于青少年期的个体的 极大挑战。因为个体大多要在不断解决重重矛盾冲突的过程 中完成这些课题,所以这个时期的社会化过程绝非一帆风顺。 总而言之,青少年要在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完成非常重要的 社会化发展任务,同时这也彰显出青少年期是个体社会化的 关键期。
(2)自我同一性危机。个体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有重 要区别,生理断乳发生在幼儿期,心理断乳则发生在 青少年期。心理断乳既意味着告别儿童时代的认知方 式和生活方式,从心理上重建人生,实现自我更新, 也意味着摆脱过去与外界的联系方式,缔造新的生活 世界。按埃里克森的解释,“自我同一性危机”发生 在青少年期,这种危机恰好就是青少年期心理断乳的 典型表现。因为在这个阶段,新的自我虽然觉醒,但 尚未完全形成,个体处于对旧自我的“厌恶”和寻求 新自我的“焦虑”之中。另外,心理断乳还表现为个 体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性行为的崛起。这是个体为了摆 脱对亲近者的依赖,建立新的关系世界,包括同伴关 系和家庭关系而特有的心理与行为反应,即为了反抗 而反抗。
• 青少年期:此时性的能量又重新涌现。原 来相对平衡的状态被打破,个体开始对异 性感兴趣。
华生的“刺激——反应”理论
• 否定遗传,片面强调环境与教育
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
• 个体在微系统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和 参与活动这两种过程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既受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又受环境因素 的影响。
2.中国教育经典作品中的青少年期
中国教育经典作品中的青少年期描写主要见于《列女传》和 《颜氏家训》两书。《列女传》中记载:“孟轲之母,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也,嬉戏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日:‘此非吾所 以居处子也。’乃去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又日: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 揖让进退。孟母日:‘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这段话描 写了孟子少年时性情活跃,善于模仿的特点。《颜氏家训》中说: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 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屐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 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 肆,久而自臭也。”这段文字虽简短却道出了青少年期个体易受 暗示的特性。也就是说,在中国教育经典作品中,对青少年的描 述不仅精彩和深刻,而且反映了教育者对青少年的爱心和责任感, 这种爱心和责任感是人们感知青少年期的积极动力。
• 微系统:个体最直接的生活环境,包括家 庭、同伴群体、学校及邻居。
3、青少年期是生理的成熟期 (1)生理成熟是判断青少年期的直接特征和显著标志。
青少年期的年龄分段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生理成熟。 目前多数研究者都是以可观察、测定和调查的身 体征候,特别是第二性征来确定青少年期的开始。 在我国,青少年第二性征出现的平均年龄为十一 二岁,因此这个年龄被我国学者认为是青少年期 的开始。在日本等发达国家,近年出现了青少年 身体发展加速的现象,因此,青少年期的起始年 龄也被提前,日本学者依田新把10岁作为青少年 期的开始,这比一般对青少年期的界定年龄提前 约两年。
3、青少年期是生命的黄金时段 (1)青少年期是生命中的一个时段。青少年期既
是以时间术语对生命某种特殊存在形式的描述,也 是生命历程在时间上的一个特殊分段。研究者们都 承认这个分段是存在的,并以时间的术语来界定它。 我国学者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 岁,日本学者宫川知彰等将它界定为十二三岁至二 十一二岁,这比中国学者界定的年龄要稍靠后几年, 西方学者从性别上对青少年期进行了区分,认为男 性青少年期为12~21岁,女性青少年期为10~21 岁,女性比男性青少年期略长。
二、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激素变化 (二)环境因素: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周边环境 (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环境 (三)主观心理状态:个体的认知与评价 (四)活动因素:交往 (五)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
• 1.霍尔的心理复演说 •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3.华生的“刺激——反应”理论 • 4、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
(3)青春期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直接影响



变 间接 化 影响


自我形象

身少年期是心理的断乳期
(1)心理发展是刻画青少年期的重要内容。心理发展主 要指个体的认知、情感、人格、人际关系、社会化、信仰 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许多研究者都根据心理发展状 况对青少年期进行划分。如埃里克森就依据心理冲突的性 质将人生划分为信任感一不信任感、自主感一羞怯感等八 个阶段,其中青少年期处于自我同一感一自我混乱感阶段。 日本学者牛岛从精神结构的变化将儿童发展阶段划分为: 乳儿期是身边生活时代,幼儿期是想象生活时代,童年期 是知识生活时代,青年期是精神生活时代,成年期是社会 生活时代。美国学者科尔以心理变化显露期作为青少年期 的开始阶段。许多研究者也都倾向于以心理而不是生理指 标来确定青少年期的结束阶段。如奥尔波特就认为处于结 束阶段的青少年期意味着其具有自我的扩大、情绪的稳定 和统一的人生观等六个方面的表现。
5、青少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期
(1)社会化任务是划分儿童发展阶段的重要依据。个体青 少年期的社会化任务主要是与他人和社会建立合理的关系。 目前研究者多从教育角度把成年以前的人生阶段划分为学 龄前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学龄后期,青少年期基本 上处于学龄中后期,有些发展较快的青少年其青春期从学 龄初期就开始了。同时许多研究者也把社会化状况作为判 断青少年结束期的重要指标。如日本学者津留认为,青少 年期结束阶段的社会化特点是具备对个人行为的社会责任 感,具有能够理解社会准则和常识的判断能力,掌握社会 生活所必须的共同性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专题
青春寄语: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
青年是生命之晨,是日之黎明,充满了纯洁、幻想及和谐。 ——席德布朗
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青春更美好的了,再也没有比 青春更珍贵的了!青春就像黄金,你想做成什么,就能做成什么。
——高尔基 青春——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岁。它是一个人生命含苞待放的时 期,生机勃发、朝气蓬勃;它意味着上升,蕴涵着巨大希望的未知数。
(2)青少年生理成熟期的主要特征。处于生理 发育成熟期的青少年,主要有三个特征: 一是身高体貌的显著变化;二是第二性征 的出现;三是大脑神经系统的日趋完善。 这些变化是全面的,无论生理的不同部分 先前的发展速度有何不同,到了这个时期, 它们几乎都达到了它们发展的最高水平; 这些变化也是深刻的,它们是个体生理的 第二次突变,是生理由量的积累向质的转 变的具体表现。
2、青少年期的划分: Adolescence
青少年期(或青春期)(adolescence)一般指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 这段时期。初中阶段(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被称为少年期,高中阶 段(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被称为青年初期。处于这两个阶段的青少 年正值青春发育时期,故又被称为青春发育期(adolescence puberty)。青春是绚丽多姿的,好似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如果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幅画卷,就可以领略到他们多彩的风 姿。因此,我们将从大家熟知的一些文学经典、教育经典作品中 对青少年的描写人手,从现代生活现象中青少年的心语心声人手 去认识、了解与感悟青少年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