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

合集下载

土地评价 综合自然地理学

土地评价 综合自然地理学
(二)土地适宜级
适宜纲(S):高度适宜S1;
中等适宜S2; 临界(勉强)适宜S3。 适宜性程度的差别主要取决于投入和收益的相
不适宜纲 (N):当前不适宜类N1;
永久不适宜类N2。
(三)土地适宜亚级: 反映土地限制性类别的差异 。(如水分亏缺、侵蚀
危害等)。
亚级用小写字母附在适宜级符号之后的方法表 示。如S2m , S2n,等,但 S1 没有适宜亚级。 亚级的数量尽量少,限制因素尽量少(尽量只 用一个字母)。
达性。
第二节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土地利用的潜在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各种土地利 用的影响,就土地的潜在能力做出等级划分。 一、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等级系统 1,潜力级(8个)
土地利用集约程度 根据土地对大田作物或牧草的限制性强度,把所有的土地划 限 制 放牧 耕作 土 地 野 生 性 分为八个潜力级; 与 潜 力 动物 林业 高 度
既进行过学科综合研究,又要建立综合观点。
(三)土地评价方法 1,定性方法 2,定量方法 A,层次分析方法(AHP法) B,回归分析法
C,聚类分析法
D,多元分析法 E,模糊数学方法
二、土地评价因子 土地潜力和适宜性取决于土地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土地 区位条件。 1,地形:海拔、坡度、坡长、坡位和坡向等。 2 ,气象气候:辐射、温度、降水、蒸发、风速、雪、雹等。 3,水分状况:地下水埋深、有无泉水、洪涝频率等。 4,土壤:E=RKLSCP 5 ,区位: 位置(相对于城市、道路和市场等)和通
(四)土地适宜单元
生产特点、经营条件和管理要求的细节等差异。 其对农场一级的土地规划很有意义。 (五)评价规则 1,评价的深度;
取决于评价范围。范围小,则深度深。

土地评价:适宜性评价

土地评价:适宜性评价
7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S3:勉强适宜,有严重的限制,会降 低产量或增加投入,收支仅仅勉强平衡
8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不适宜纲通常分为两类 N1:暂时不适宜,土地有限制性,但终
究可以克服,而在目前的技术和现行成本 下不宜加以利用
N2:永久不适宜,土地限制性相对严重, 在一般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利用
专家评分法
22
加权指数计算方法
iv. 土地适宜性的加权计算
23
评价因子的选择

键 评价标准的确定

节 因子权重的计算
24
三、 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评价模型)
1、加(减)法系统
表达式:P = A + B + C
25
德国的加(减)法系统
26
2、乘(除)法系统
表达式:P = A × B × C
例如: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Storie Index Rating, SIR)
适宜性等级 有效土层厚 度(cm)
S1
≥100
S2
60-100
S3
30-60
N1
20-30
N2
<20
表层质地
壤土 粘土 砂土 砾石土
评价因子 盐渍化程度

土壤污染程 有机质(%) 度

≥2.0
轻度

0.5-2.0
中度

<0.5
重度

15
最小因子法
ii. 通过对照比较,确定评价单元每 个因子的适宜性等级
土地评价
1
第三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是指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 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条件的适宜程度

土资名词解释

土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2、土地整理3、光温水生产力4、土地资源类型5、土地退化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是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2、土地整理: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一种措施。

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3、光温水生产力: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也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资源类型:性质(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利用潜力、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单元土地资源。

5、土地退化: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完全丧失的现象。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2、土地整理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3、光温水生产力4、土地资源类型5、土地退化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是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2、土地整理: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一种措施。

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3、光温水生产力: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也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资源类型:性质(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利用潜力、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单元土地资源。

5、土地退化: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完全丧失的现象。

土地评价方法

土地评价方法
第一章 土地评价概述
➢土地评价的类别 ➢土地评价的原则 ➢土地评价所用资料
第一节 土地评价的类别
一、按评价途径的类别区分
1.直接评价:指通过试验去了解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性或生产潜力。
2.间接评价:通过分析土地的各组成要素的属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然 后加以综合,去评定土地的等级。
3.间接评价的步骤:
(2)定量方法,即据各限制因素分级值之和评 定土地总的潜力等级。
土地潜力评价的主要途径
两类主要的途径: 定性途径:根据土地对各种农作物或土地利 用方式的自然限制因素的强弱程度,将土地 生产潜力分为若干等级或类别,美国的土地 生产潜力评价就是定性评价途径; 定量途径:依据一定的数理模型(统计的或 机制的)来定量表达土地的潜在生产能力。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途径…
二、《纲要》的土地评价步骤与方法
(二)确定土地利用种类和明确土地利用要求 两种情况: 1.在评价开始之前对土地利用种类已有明 确的具体规定; 2.评价开始前对土地利用种类只有大致的 了解。
二、《纲要》的土地评价步骤与方法
(三)调查研究区的土地性质和土地质量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与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平行开展的是自然资源 调查,目的有两个:一是将研究区划分为若干相对一致的单元,以此 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二是获得每个这种相对一致性单元的有 关信息,用其对所考虑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适宜性评价。
4 >25 <25 <30 粗 <4. 切 <30 积 无保

四、评定潜力等级
包括两级控制:
(1)第一级控制,是分别对各限制因素评定相 应的潜力等级,可称为单项评级;
(2)第二级控制,是据各限制因素所相应的潜 力等级评定土地总的潜力等级,可称为综合评级。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考试要点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考试要点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考试要点第一章绪论(1题名词解释)一1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由气候、水文、土壤、岩石、地貌、动植物群落等一切影响土地利用性能的自然因素及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的种种成果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土地资源:广义:人类社会各项生产和生活所使用土地,也包括行政上所管辖土地狭义:仅指人类社会各项生产用地,有明显经济价值,强调经济价值及人类可利用性总: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二1土壤:指地球表面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资源:能够产生生物性产品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第二章土地类型(2题单选;1题单选)一土地分级系统于土地分类系统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A土地分级系统的较高级单位是由不同的低级单位合并而来的土地分类系统的较高级单位是根据土地低级单位属性归纳而来的B土地分级系统的不同低级单位必须在地域上相邻才能进行合并土地分类系统的归纳不要求地域上的相邻,而是同类的概括C土地分级系统的等级越高,包含的低级单位越多,内部结构越复杂土地分类系统的等级越高,包含的属性越复杂D由低级单位合并成较高级单位的根据:土地分级系统主要是地球物理学联系和地球化学联系土地分类系统主要是特征和属性的相似性2联系A都是以地表自然综合体为研究对象的地域的系统化的方法B同一层次的划分一般都采用统一的划分标志C分级是分类的基础,分级单位有几个相应的分类系统就有几类二土地分类的方法1发生法发生法:以形成土地的环境因素为依据把土地划分成各个单位并对之分类依据:以气候和地质构造为依据优缺点缺点:对土地类型的具体划分在尺度上和精度上都嫌粗略优点:适合于自然区划研究,在土地类型研究中,有助于土地类型结构层次性的认识,科学的进行土地分级2景观法景观法:是指通过土地的空间形态识别来进行土地类型划分的途径景观:地表各种自然现象在空间上相互作用而形成各种自然综合体,这些综合体内部相互一致,而与相邻综合体的特征有明显差异依据:主要依据土地的各组成要素在地表具体地段的结合方式及作用强弱不同,形成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各异的土地个体,根据一定的原则划分这些个体,并进行分类归并。

土地评价——精选推荐

土地评价——精选推荐

⼟地评价第⼋章⼟地评价第⼀节⼟地评价概述⼀、⼟地评价的概念⼟地评价是根据具体的⽣产⽬的对⼟地的⾃然、经济及⽣产性能进⾏评定的过程。

⼟地评价的基础是⼟地分类,⼟地类型是⼟地评价的对象,⼟地评价实际上是按不同的⽣产⽬的对各种⼟地类型再次进⾏评价分类的过程。

⼟地评价也称⼟地质量评价,⼟地分等、⼟地资源评价、⼟地潜⼒分级等。

⼟地两重性——⾃然属性:客观存在的⾃然综合体。

经济属性:可供⼈类开发利⽤,能为⼈类社会提供物质财富的重要⾃然资源。

1.⼟地资源——⽬前或将来可供⼈类开发利⽤,能为⼈类社会提供各种物质财富的⼟地。

强调:能为⼈类所⽤①现在能⽤②现在不能⽤,但将来在⼀定技术条件下经改造可以⽤,如⽯灰岩粗⾻⼟低⼭地。

注意:将来不能⽤的不是⼟地资源⼴义的⼟地资源——⼈类社会各项⽣产和⽣活所利⽤的⼟地。

如农业⽤地、⼯矿、旅游、交通等。

狭义的⼟地资源——农林牧⽤地。

2. ⼟地评价(⼟地资源评价)——指在特定⽬的下对⼟地⽣产⼒⾼低的鉴定、评定或估价⼟地质量好坏。

⼟地类型——侧重研究⼟地综合体的形成、特性、结构、功能演替及其分布规律,并加以科学的分类和系统化,为⼟地资源评价提供条件。

⼟地资源评价——作资源后,质的变化。

⼟地资源不是指⼟地这个客观⾃然体,⽽是指能为⼈类创造财富的实体,不能⽤的不是资源。

评价内容:①⼟地资源适宜什么⽤途?②⼟地⽣产潜⼒有多⼤?其发挥程度如何?③有哪些限制性因素?可能改造的程度如何?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提⾼⽣产潜⼒?评价意义——是⼟地利⽤规划的基础。

⼟地资源评价--是查清⼟地质量状况的必要⼿段也是⼟地利⽤规划与管理的基础与依据。

⼆、⼟地评价的类型根据⼟地评价的⽬的、⽬标、对象、⽅法等的不同,可以将⼟地评价分成各种类型。

1. 按评价⽬的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地适宜性评价、⼟地潜⼒评价和⼟地经济评价。

⼟地适宜性评价——通过对⼟地的⾃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评定⼟地对农、林、牧各业⽣物⽣长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的差异。

土地评价

土地评价

多层 45
道路广 场
5
不同土质的地基承载力
类别
承载力 (t/m2)
类别
碎石(中密) 角砾(中密) 粘土(固态) 粗砂、中砂(中密) 细砂(稍疏)(中密)
40-70 30-50 25-50 24-34 16-22
②按照规划需要进行各类用地后备资源的适宜 性评价,即宜耕荒地、宜林荒山荒滩、宜建设用 地的评价,说明各类后备土地资源适宜开发利用 的方向、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行用地结构调 整的可能性。
③通过土地评价,如对土地经营活动中的 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估计土地经营好坏,以 及可供挖掘的潜力.
④对具有限制性因素的土地,通过评价指出 改良或消除障碍因素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按评价的方法分类:评价可分为土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土地定 性评价是在大量调查研究和确定参评项目限制等级的基础上,由评价者 根据理论与经验逐一判定土地评价单元的质量高低—土地单元质量等级。 土地定量评价是在定性评价基础上,将所有参评项目数量化,并形成一 个连续的或完整的指标体系,通过(数学)评价模型(公式)对被评土地单元 数据加工分析。每一土地评价单元的质量由分析出的数值结果确定等级 水平。土地定量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多 元分析法、模糊数学模型分析法等。

明确目的,确定评价内容


组织队伍,制定工作方案与技术方案



收集资料、补充调查
土地利用方式与现状分析
(与评价有关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料)
(土地用途、利用方式、投入产出)
评 价 过 程 阶 段
条根 件据 和区 资 源域 料土 状地 况资
划分评价单元
确定评价因素
土地评价分类 (土地质量、区位、适宜性等)

土地评价概述

土地评价概述

(4)评价项目
各项评价项目的指标分级应与土地适宜程度或限制程度分级大体一致。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目前常用的评价项目主要由土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要 素构成(见下表)。
因 素
评价项目
气 日照时数、湿润度、年均温、≥10°积温、无霜期、灾害性天气影 候 响。 地 地貌类型、基岩裸露状况、海拔、坡度、坡位、侵蚀度等。 形 土 母质、质地、结构、田间持水量、土体构型、土层厚度、障碍层厚 壤 度与深度、pH、CEC、养分、含盐量等。 植 植被类型、覆盖度、天然产草量、载畜量等。 被 水 地下水位、排水能力、灌溉水保证率、渠系配套状况、潜育层深度 文 等。
评 价 单 元 的 选 择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如FAO提出的两(三)阶段法,多采用两阶段法。 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从事土地的定性(质量)评价,第二阶段进行 土地的社会经济分析.其作用仅限于核实土地利用种类是否恰当。该法通 常为概略的规划目的而进行的资源调查和 生物生产潜力评价的研究。
在平行法中,土地利用种类的社会经济分析和自然 因素的调查与估价是同时进行的,所评价的土地利用种类在 研究过程中常常会更改。如林业中树种选择、砍伐日期和面积、 防护措施等可变动,该法可在较短时间内 提出比较精确的结果。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5)分级系统 指在土地评价工作中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序列系统。代表性评 价系统有: ①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 单元三级序列; ②FAO“土地适宜性分类”评价系统:适宜性纲、适宜性级、适 宜性亚级、适宜性单元四级序列; ③前苏联的评价系统:土地类、土地级、土地亚级、土地种四 级序列; ④澳大利亚土地潜力系统:限制性等级、适宜性类别二级序列; ⑤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 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序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分类体系 《土地分类》中的分 类体系 一级类型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 主要分类依据 土地的用途、 利用方式
1:100万中国土地利用 图分类系统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 和湿地;城镇用地;工矿用地;交通 用地;特殊用地;其他用地
国民经济部门 构成;土地利 用条件和经营 方式;地形条 件和利用特点
国 外 土 地 利 用 分 类 方 案
美国地质调查局土 地利用/土地覆盖分 类体系
城市与建筑用地;农业用地;草地; 根据卫星影像 林地;水面;湿地;荒地;苔原; 或航空像片判 永久积雪 读分类 城市聚落用地 根据功能划分, 农业、林业用 地依据人口和 植被 人类对生态系 统的改变程度; 功能;生物物 理学标准
土地单元(land unit)——是一组相关
的土地点有规律的结合体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土地分级
(3)常用土土地单元(land unit) 土地系统(land system)——土地单元
的组合,这些土地单元在地理和地形上相 互联系,其内地形、土壤、植被类型重复 出现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分类体系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技术规程》中的分类 体系 一级类型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 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 用土地 主要分类依据 土地的用途、 经营特点、利 用方式和覆盖 特征等因素
商业金融业用地;工业、仓储用地;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 土地用途、利 中的分类体系 用方式等特征 交通用地;特殊用地;水域用地;农 田地;其他用地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中的 分类体系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 土地使用的主 要性质。 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特殊用地;水 域和其他用地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第一章
第二节
土地评价概述
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最 小单位,是由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 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一、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1.以自然地块或耕作地段为评价单元 2.以权属界限形成的宗地为基础确定评 价单元 3.以一定行政单元内的土地为评价单元
一、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2.土地分级
(2)不同的土地分级方案
荷兰 澳大利亚 英国 加拿大 前苏联
土地省
土地系统 土地系统 土地系统
生态县
生态组
景观
地方
土地单元
土地成分
土地单元
土地点
土地刻面
土地素
生态点
生态要素
限区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土地分级
(3)常用土地分级系统
土地点(land site)——内部性质和土地
利用特点极为一致的土地个体
(3)基本方法
景观法 参数法
两列指标网格法 路线考察法
两列指标网格法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3)基本方法
景观法 参数法
两列指标网格法 路线考察法
植被-土壤-地貌
土地类型实例
新疆某地土地类型
1低山残丘 2戈壁
21洪积冲积戈壁 22冲积洪积戈壁
4人工绿洲及河湖滩地
41草甸土河滩地 42盐化草甸土河湖滩地 43土质平地 44盐土、龟裂土、风蚀残丘 45绿洲 46河滩灌耕地 47河滩弃耕地(牧地) 48人工林地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土地评价概述
土地评价因素
参评因素的选择是决定评价质量的 重要环节
一、土地评价的理论依据 1.气候条件是构成土地利用方向 及生物潜能转化效率的决定因素
2.地形、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是 决定土地利用适宜性的重要依据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3)林地:生长乔木、竹类、灌木、 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不包括居民 绿化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 的护路护岸林。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4)牧草地: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 于畜牧业的土地。 (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城乡居民点、 独立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 防、名胜古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 其内部交通、绿化用地。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生 活 用 地
居民居 住用地 社会组 织用地
生 产 用 地
第三产 业用地
城镇住宅用地 混合住宅用地 农村宅基地 党政机关用地 非营利团体用地 监教用地 军事用地 科教用地 文体馆舍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批发和零售业用地 住宿和餐饮业用地 办公用地 其他服务业用地 仓储用地 交通用地 建筑业临时用地
土地单元种
土地单元属 土地单元科
土地系统类
土地系统型 土地系统纲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2)基本步骤 确定分类对象 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
研究任务笼统,范围广,开发历史短的 地区,采用的土地单位级别应该高还是低?

制图比例尺越小,分类对象的级别应该 高还是低?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采矿业地 制造业用地
三级类型
小 知 识
第二产 业用地
水、电、燃气、热力、蒸气等的生产和供应业用地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混合 功能 用地
第一产业主导型混合功能用地
第三产业主导型混合功能用地 生态主导型混合功能用地 人工型生态用地
耕地 园地 放牧草地 旅游景点和室外娱乐场所用地 经济型林地 经济型水域 人工草地 人工灌丛 人工林地 人工水域 天然水域 天然林地 天然灌丛 天然草地 苇地 沼泽地 滩涂 苔原 沙地 盐碱地 荒漠 裸岩、裸土地 冰川及永久积雪
三级类型
生态 用地 自然型生态用地
小 知 识
土地利用类型小结
土地利用类型研究对于土地 评价单元划分的意义?
土地利用类型小结
土地利用类型研究对于土地评价单元划分的意义?
• 土地利用现状基本能反映土地的适宜 利用方向,以及土地质量的内涵 • 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类型、宗地等其 他划分指标的结合,有利于更好反映土 地质量的差异
土地类型小结
武汉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的土地类型划分: 依据地貌和地表组成物质差异 1滩地
11细沙土江心洲滩地(海拔高度18~25米) 12细沙土滨河滩地(海拔高度21~25米)
2河漫滩地 3低阶地 ……
土地类型研究对 于土地评价单元 划分的意义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1.基本概念
(1)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相同 的单元土地或土地资源 (2)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根据土地 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 差异性而进行的归并或划分
美国 规划 协会 编制 的土 地利 用分 类标 准
功能 分类
所有 权分 类
立地 条件 分类 建筑 设施 分类
无约束,私有;一定约束,地役权或其他限制;有限限制, 租借或租用;公共限制,当地、州、联邦所有;其他公共 所 有 利用限制,区域或特区等;非营利机构;联合归属,公共 权 实体 自然状态;开发中的;已开发的,作物、放牧、林业等; 已开发的,无建筑和结构体;已开发的,非建筑的结构体; 立 地 已开发的,有建筑;已开发的,有公园;不适用本分类; 条件 难以分类的场所性质 住房;商务楼和其他特殊结构体;公共集会结构体;机构 或社区设施;交通设施;设施和其他非建筑的结构体;军 事建筑; 棚、农舍或农业设施;无结构体 建筑 设施
小 知 识
分类体系
一级类型 农业和渔业用地;社区和健康事业 用地;国防用地;教育用地;娱乐 和休闲用地;加工业用地;采矿用 地;办公用地;居住用地;零售商 业和服务业用地;仓储用地;交通 用地;公用设施;批发商业用地; 未利用土地、水面及建筑物
主要分类依据
英国国家环境部拟 订的土地利用分类
人类活动和方 式
3沙丘和沙地
31流动沙地 32半流动沙地 33固定及平沙地
5水域、河床
51湖泊、水库 52河床
土地类型实例
内蒙古地区沙化土地类型
1 2 3 4 5 6 7 8
流动沙地(丘) 半固定沙地(丘) 固定沙地(丘) 风蚀劣地 戈壁 闯田 潜在沙化土地 其他土地
土地类型实例
晋西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片段) 土地类 黄土丘陵地 土地亚类 1 2 3沟坡地 土地单元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1)基本概念 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原 则和指标,将等级相同的土地个体按其 相似性进行分类归并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1)基本概念
土 地 类 型 低 单 位 高 土地分级单位 低 高 土地点 土地单元 土地系统
土地点种
土地点属 土地点科
4.以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为基础确定评 价单元
5.采用评价所用的几种图件叠置所形成 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 6.以土地类型体系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 7.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
二、土地类型划分
1.土地类型的概念
(1)土地类型是地球表面规律分布、面 积大小不同、性质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 (2)同一种类型的土地单元应具有: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1)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 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 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 桑树或其它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 的滩涂。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2)园地: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 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 作物。包括果树苗圃等用地。
二、土地类型划分
1.土地类型的概念
(4)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依据一定 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 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