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沉井专项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沉井、顶管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沉井、顶管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浙江省山水建设有限公司瑞安市江南污水收集系统V标段工程沉井、顶管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浙江省山水建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沉井、顶管安全因素分析 (2)三、沉井、顶管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求 (2)1、安全生产目标及文明施工目标 (2)2、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 (2)3、安全教育与培训 (3)4、安全检查 (3)5、安全用电措施 (3)6、施工机械的安全控制措施 (4)四、沉井、顶管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一)沉井制作 (5)1、钢筋加工、安装 (5)2、混凝土灌注 (7)(二)沉井下沉 (7)1、初沉 (7)2、挖土下沉 (8)(三)顶管管道 (8)1、顶管内照明、通风 (8)2、下管、顶管设备 (9)五、施工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 (9)(一)环境管理目标 (9)(二)环境保护措施 (10)1、渣土外运措施 (10)2、其它环境保护措施 (10)3、文明施工措施 (10)六、沉井、顶管施工应急预案 (11)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成员 (11)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 (11)3、安全健康管理措施 (12)4、防高空坠落及物体打击措施 (14)5、防触电措施 (15)6、防有毒、有害气体伤害措施 (16)7、防洪防台雷暴措施 (17)8、管涌安全 (17)9、塌方抢救措施 (18)10、防机械吊装伤害 (19)11、地下管线保护应急预案 (19)12、环保及文明施工 (19)13、应急物资 (21)附件一:<〈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2)附件二: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程序流程图 (23)附件三:重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 (24)一、工程概况瑞安市江南污水收集系统工程V标段项目是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统计,管道施工总长度约6800米,检查井37座,主要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收集主管道、污水检查井等,整个污水收集工程包括,管道土方开挖及外运、搅拌桩施工、工作井接收井施工、砼顶管施工等。

沉井顶管专项施工方案

沉井顶管专项施工方案

沉井顶管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沉井顶管是一种常用于城市地下管线敷设的施工方法。

本方案旨在详细描述沉井顶管工程的施工过程、安全措施以及质量要求,以确保顶管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准备1. 项目准备在正式施工前,需完成项目方案的编订、设计图纸的审核和审批手续。

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确保施工地基符合要求。

2.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顶管材料、配件和设备。

包括但不限于: - 顶管: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规格和材质的顶管; - 导向装置:用于确保顶管的准确安装; - 沉井设备:包括吊篮、起重机械等。

三、施工流程1. 沉井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选择出合适的沉井位置,进行现场清理和平整。

根据需要进行土方开挖和支护工作。

2. 顶管安装2.1 设置导向装置在顶管沉入沉井前,先设置导向装置,确保顶管在沉降过程中的准确位置。

导向装置应与顶管的管径和材质相匹配。

2.2 顶管下沉使用起重机械将顶管悬吊至预定位置,并通过导向装置控制顶管沉降的速度和方向。

同时,配合工人调整顶管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2.3 固定顶管当顶管沉至预定位置后,进行顶管的固定工作。

采用适当的固定材料和方法,确保顶管的稳固和可靠性。

3. 完成施工完成顶管的安装后,进行必要的验收和检测工作。

确保顶管的质量符合要求,并采取措施防止顶管的位移和变形。

四、安全措施1.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并持证上岗。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严禁违章操作。

3.施工现场应设置合适的防护设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4.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和消除安全隐患。

五、质量要求1.顶管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顶管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和验收标准。

3.顶管的固定工作应牢固可靠,不得出现松动和位移现象。

4.完成施工后进行验收,确保顶管的质量符合要求。

六、施工总结沉井顶管是一种常见的地下管线施工方法,本方案详细描述了顶管施工的准备工作、施工流程、安全措施以及质量要求。

沉井与顶管施工方案

沉井与顶管施工方案

沉井与顶管施工方案
一、前言
沉井与顶管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方式,通过挖掘沉井或使用顶管等方法,在特定地形地貌条件下进行基础或管线施工。

本文将分别介绍沉井与顶管的施工原理、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沉井施工方案
1. 施工原理
沉井是一种通过在泥土或岩石中挖掘深孔并同时处理孔内土质,并利用自重或浮压来沉降的工法。

通过沉井,可实现深地基的加固、降水排砂及地下水位的降低等目的。

2. 工艺流程
•设计施工方案
•开挖孔洞
•安装预制桩或支护结构
•进行沉降与收固处理
•施工完毕
3. 注意事项
•沉井过程中要及时检查孔中土质情况,确保安全
•沉降与收固处理要谨慎进行,避免地基塌陷
三、顶管施工方案
1. 施工原理
顶管是一种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利用管道或顶管机械从坑底将管道顶起,通过挤压作用使土体向管道周围迁移,从而实现不开挖地表的管线铺设。

2. 工艺流程
•开挖坑道
•安装顶管机械
•开始推顶管
•铺设管道
•完成收尾工作
3. 注意事项
•顶管施工需要考虑坑壁的稳定性,避免坍塌事故
•操作顶管机械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事故发生
四、结语
沉井与顶管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方式,对于一些特殊地形地貌条件下的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充分了解施工原理,严格执行工艺流程,注意事项,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沉井与顶管专项施工方案

沉井与顶管专项施工方案

沉井与顶管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市莲路~清河东路位置的截污管采用顶管方式施工,选用d800、d900、d1000、d1200、d1350、d1500混凝土管;DN820×10钢管、DN1020×120钢管。

二、施工安排本工程进度计划总工期为180天,顶管工期180天。

为确保本项目按质完成,我公司将抽调大量施工套机械,设顶管作业队进行施工,工程任务为本工程的工作井和接收井及检查井施工、顶管施工、顶管段的闭水试验。

顶管施工泥水平衡式顶管机进行机械顶进施工或人工顶进施工,施工顺序为: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设备安装→管道顶进及接口处理→闭才→基坑回填。

工程开工后,先进行各顶管段工作井的施工,接收井可在工作井施工的同时稍后一点进行,并在顶管机出洞前完成。

在各段完成的管道的闭水试验通过后进入路基施工。

三、地质情况根据该地区的《地质勘察报告》显示顶管主要位处于场地地下水以孔隙潜水为主,以粉砂、粗砂及砾砂层为主要含水层,其中淤泥层透水性相对较差,为弱透水层;砂层、碎石层相对较好,为强透水层。

含水层分布稳定,累计厚度较大,故其水量丰富,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及邻区地下水的侧向横流,其水位变化受大气降水及附近河道潮水影响较大,钻探后测得钻孔地下水埋深为0.5~1.60m。

地下水呈弱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四、工程特点1、由于本次施工污水为主干为该地方的主要干道,沿路企业及大小路口较多,施工影响范围较大,如道路交通、周边环境、附近企业、沿路居民等,文明施工要求高。

2、本工程专业多,技术处理难度高,包括工作井、接收井及顶管等工序,施工时应注意做好各种技术应急准备。

3、工程作业量大,要在合同期内完成施工任务,在短时间内投入人力、材料、资金、机械、技术数量相当大。

4、工程施工作业时间大部分在南方雨季、台风天气,给施工带来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基坑开挖、河边河内作业,将受到影响。

沉井顶管施工方案

沉井顶管施工方案

沉井顶管施工方案一、施工概述沉井顶管是一种常用的地下管道施工方法,适用于河道、湖泊、城市道路等需要保护地表环境的工程。

本方案旨在介绍沉井顶管的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确保施工安全高效。

二、施工前准备1.调查勘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现场的勘测,并确定施工范围。

2.设计方案确认:审查设计方案,确定沉井位置和相关参数。

3.资材准备:准备好施工所需的管材、承台、水泥等材料。

4.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熟悉作业流程和安全规范。

三、施工流程1.过水沉井:在施工区域开挖井基,进行过水沉井处理,保证井底干燥。

2.安装承台:将承台安装在井底,支撑管道,保证施工稳定。

3.吊装管道:采用吊装设备将管道运至施工现场,准确吊装到承台位置。

4.安装顶管:将管道沉入地下并与原管道连接,形成连续管道。

5.浇筑混凝土:在顶管上方浇筑混凝土,固定管道位置并增加承载能力。

6.完善工程: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检查管道连接情况,确保工程完美收尾。

四、质量控制1.施工过程监控: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各项工序合理进行。

2.实施验收:对施工过程进行验收,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3.定期检测:施工完成后定期检测管道情况,确保管道安全使用。

五、安全措施1.施工现场封闭:施工现场应设立安全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人员防护: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3.紧急救援预案:制定施工现场的紧急救援预案,应急处理突发事件。

六、施工总结沉井顶管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地下管道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通过对施工流程的有效管控和质量检测,可实现施工目标,推动工程顺利完成。

沉井 顶管施工方案

沉井 顶管施工方案

沉井顶管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与目标本工程旨在通过沉井顶管施工技术,实现城市排水、给水或其他管道设施的穿越施工。

工程位于[具体地址],涉及穿越[具体河流/道路/建筑]等障碍物。

本方案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高效,并达到预定的工程目标。

二、施工前期准备现场勘查: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查,了解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障碍物情况,为沉井设计与建造提供依据。

施工图纸设计:根据勘查结果,编制施工图纸,明确沉井与顶管的位置、尺寸、施工要求等。

材料设备准备:根据施工需求,准备必要的沉井、顶管材料、施工机械及辅助设备。

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确保人员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三、沉井设计与建造沉井设计: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和施工图纸,进行沉井结构设计,确保沉井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建造过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沉井基础的施工、钢筋骨架的搭建、模板的支设等工作,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四、顶管施工流程顶管设备安装:在沉井内安装顶管设备,包括千斤顶、导轨、顶铁等,确保设备安装准确、牢固。

顶进施工:通过顶管设备,将管道顶入土壤中,逐步推进,直至穿越障碍物。

土壤处理:在顶进过程中,对土壤进行注浆加固、排水等措施,确保顶进过程的稳定与安全。

管道接口处理:在顶进完成后,对管道接口进行密封处理,确保管道连接牢固、不漏水。

五、安全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

六、环境影响评估在施工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估,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七、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每个施工阶段的开始与结束时间,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八、后期维护与管理在工程完成后,制定详细的后期维护与管理方案,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管道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沉井、顶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沉井、顶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1)1。

1编制依据 (1)1。

2编制原则 (1)第二章工程概况 (2)2。

1项目概况 (2)2。

2施工条件 (3)2.3主要工程量 (4)2.4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5)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 (6)3.1 项目总目标 (6)3.2 施工组织 (7)3。

3 施工总体部署原则及施工顺序 (11)3.4 组织协调 (11)第四章施工准备 (14)4。

1组织准备 (14)4。

2技术准备 (14)4.3材料准备 (14)4.4施工机械准备 (15)4。

5施工队伍的准备 (15)第五章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16)5.1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计划 (16)5.2施工设备、机具表 (16)5。

3材料用量表 (17)5.4劳动力计划 (17)5。

5材料、成品、半成品采购计划 (18)第六章主要施工方法 (19)6.1施工测量 (19)6。

2进出水口沟槽土方开挖与支护 (20)6。

3沉井施工 (45)6.4顶管施工 (64)第七章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83)7.1沉井施工预防措施 (83)7。

2顶管施工预防措施 (83)第八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86)8。

1质量目标 (86)8。

2质量保证制度 (86)8.3实现质量目标的技术措施 (88)第九章雨期施工措施 (91)9.1组织措施 (91)9。

2防洪防汛施工技术措施 (91)9.3混凝土施工 (92)9.4机械及电气设备 (92)9.5现场材料 (92)9。

6钢筋工程 (93)第十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94)10.1安全保证体系 (94)10。

2安全保证措施 (94)10。

3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95)第十一章安全应急预案 (97)11.1预防措施 (97)11.2应急救援专业小组 (97)11.3责任和分工 (98)11.4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98)11。

5触电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99)第十二章环境保护措施、文明施工 (102)12.1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 (102)12.2文明施工措施 (102)12.3环境保护措施 (102)第十三章附图、附表 (104)13.1项目组织机构图 (104)13。

沉井顶管施工方案

沉井顶管施工方案

2。

8。

14 顶管施工专项方案2。

8.14。

1编制依据㈠、《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㈡、《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㈢、《给水排水结构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㈣、《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100)㈤、《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00)㈥、《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1101010)㈦、《混凝土排水管道工程闭水检验标准》(CCS19—90)2.8。

14。

2工程概况位于南宁市区北部,南宁市区与武鸣县之间,为城市主干路,是南宁市与武鸣县的重要通道,从尾燕岭至安吉,全长约9。

088公里。

其中K0+000—K2+630为平原段,路幅宽60m;K2+630 -K9+088。

9为山区段,路幅宽35.5m。

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工程包括60m路幅段纵向雨水管涵、横向雨水过路管涵、以及道路路面下检查井、进水井、雨水连接管等排水构筑物。

其余35。

5m路幅段按照公路排水形式设计,主要以排水边沟、过路涵排水,列入道路工程.为保障地面交通在施工期间能正常通行及减少土方开挖工程量,故对部分大管径排水管采用顶管施工方法。

D1200排水管顶管施工总计长度75m,D1500排水管顶管施工总计长度140m,D1800排水管顶管施工总计长度220m。

各段排水管位置及长度见2。

8。

14。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位于南宁市北部,沿线为丘陵、溶蚀残峰坡地及岩溶准平原.沿线道路穿越的地层上覆残坡积成因的红粘土、粉质粘土、粘土,冲洪积成因的粘性土、砂土、角砾,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硅质岩、硅质岩和灰岩等。

本地区4、5、6、7、8月份为丰水期、11、12、1、2月份为枯水期.在勘探揭露深度范围内,沟槽涉及的土质主要为素填土、耕土、粉质粘土、红粘土。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素填土、耕土、③2粉质粘土、③3粉质粘土、⑤1红粘土建议力学指标如下: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4)1、污水工程概况 (5)2、水文地质 (7)三、施工计划 (7)四、主要施工工艺技术方法 (8)一)沉井施工 (8)二)顶管施工 (19)三)沉管井施工 (40)五、顶管施工常见问题的防治 (41)六、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43)七、临时排水与雨季施工措施 (46)八、应急救援预案 (48)九、附表 (57)附表(图)一《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59)附表(图)二《顶管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表》 (61)附表(图)三《顶管施工测量仪器设备表》 (62)附表(图)四《劳动力计划表》 (62)第一章编制依据本施工方案编制依据如下:1、郑州市建设委员颁发的有关市政规程,安全及文明施工文件;2、《给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4、陇海路快速通道排水改迁工程9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5、《陇海路快速通道排水改迁工程工程》水文地质报告。

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8、《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9、《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J 114/2003);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4、《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2010);15、现场踏勘资料。

第二章、工程概况:一污水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江山路拓宽改造污水工程第五标段顶管工程。

该工程位于郑州市区西北部江山路(连霍高速~黄河风景名胜区)段,本标段南起9+165,北至9+676.46,顶管全长514.54米,采用钢筋砼管,支管采用D500钢筋砼管,管位位于中东69米。

管道全线平均埋深10.5米。

本标段范围内工作井3座,接收井1座,均为钢筋混凝土沉井。

沉管井2座,为III级“F”型接口预制钢筋混凝土管。

检查井2座,参照06MS201—4P。

本工程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均为沉井施工,根据图纸设计我标段井室深度大于7米,工作井采用工作井III(直径8.2壁厚0.7米),接收井采用接收井III(直径6.1m,壁厚0.6米,)。

井壁、底板、顶板、梁均采用C30混凝土,支挡侧墙、封底混凝土采用C20混凝土,井主体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本工程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

污水管道采用“F”型钢承口钢筋混凝土Ⅲ级管材,管材执行标准《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2010),管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50,抗渗等级不低于P8。

该标段各井位参数见下表:二水文地质1、气象水文工程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

7月最热,平均27.3℃;1月最冷,平均0.2℃;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2、工程地质2.1、工程地质介绍郑州市的地形地貌特征,主要受北西向构造控制,在京广铁路东西两侧的地貌景观迥然不同。

西部表现为前期下层,后期抬升遭受侵蚀切割。

受尖岗和古荥的控制,形成西南和西北地势较高的黄土太塬,海拔标高200-240m左右,地形切割强烈。

中间为塬间、塬前洪积平原,地形波状起伏,海拔标高100-130m。

东部长期下沉接受沉积,形成地势较低的黄河冲击平原、黄河漫滩和风成沙丘,海拔标高分别为85-100m、90-97m及90-120m。

2.2本场地地形地貌本场地为黄河冲积平原区,地形略有起伏,局部有河流,干沟及干塘,场地最大高差约14.0m左右。

2.3地层结构根据现场钻探、静力触探测试结果等,勘探70.0m深度内约10.0m 以浅为第四纪新近沉积的粉土;约10.0-30.0m为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的粉土、粉质粘土及粉砂。

约30.0-70.0m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的粉质黏土、粉土。

将勘察深度内的土层按其不同的成因、时代及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划分为12个工程地质单元层,各层特征分述如下:(1)杂填土(Q4a1):层底埋深0.4-3.6m,层底标高87.10-99.99m。

层厚0.4-3.6m。

黄褐色,稍湿,密实度差异较大,多为耕土,以粉土为主,可见小砖块、生活垃圾,含植物根系。

(2)粉土(低液限黏土)(Q4a1):层底埋深1.0-4.5m,层底标高89.88-95.33m,层厚0.5-3.9m。

褐黄色,稍湿-湿,中密。

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

偶见蜗牛壳碎片及黑色斑点,局部见白色钙质条纹。

本层砂感较强。

(3)-1粉土(低液限黏土)(Q4a1):层底埋深5.0-12.3m,层底标高82.80-89.32m,层厚3.0-11.8m。

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密实。

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

见锈斑。

本层主要分布在场地中部。

(3)-2粉砂(Q4a1):层底埋深 2.3-8.0m,层底标高85.88-93.58m,层厚1.3-6.3m。

褐灰色,稍湿-湿,稍密-中密。

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含较多螺壳碎片。

局部为粉土,湿,密实,本层主要分布在场地北部。

(4)粉土夹粉质黏土(低液限黏土)(Q4a1):层底埋深4.0-14.5m,层底标高81.16-91.70m,层厚0.5-9.3m。

黄褐、灰褐色,湿,中密。

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

偶见蜗牛壳碎片及锈斑,局部为粉质黏土,可塑。

(5)粉土(低液限黏土)(Q4a1):层底埋深6.0-14.5m,层底标高80.61-90.09m,层厚0.3-5.3m。

黄褐色-灰褐色,湿,密实。

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

见锈斑,含少量小颗粒钙质结核,粒径1.0-1.5cm。

(5)-1粉砂(Q4a1):层底埋深7.8-13.0m,层底标高82.52-88.62m,层厚0.5-9.2m。

褐灰色,稍湿-湿,中密-密实。

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

本层主要分布在场地北部。

(6)粉质粘土(Q4a1):层底埋深8.5-24.0m,层底标高71.00-83.56m,层厚0.9-10.3m。

灰色、灰褐色,软塑-可塑。

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振摇反应,见蜗牛碎片,具腥臭味。

局部夹粉砂。

(6)-1粉土(Q4a1):层底埋深11.0-20.5,层底标高73.40-84.45m,层厚0.2-5.0m。

黄褐色-灰褐色,湿,密实。

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

见锈斑,含少量小颗粒钙质结核,粒径1.0-1.5cm。

(7)粉砂(Q4a1):层底埋深20.0-33.0m,层底标高63.17-73.56m,层厚2.9-14.1m。

(8)粉土夹粉质粘土(Q3a1):层底埋深27.1-40.5m,层底标高57.80-64.89m,层厚2.5-11.5m。

黄褐色,湿,密实。

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见黑色锰质斑点,含钙质结核,局部富集成层。

(9)粉质粘土(Q3a1):层底埋深37.0-46.0m,层底标高49.17-59.06m,层厚3.0-11.4m。

黄褐色,可塑-硬塑。

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见黑色锰质斑点,含钙质结核,局部富集成层。

(10)粉质粘土夹粉土(Q3a1):层底埋深45.8-56.0m,层底标高37.25-49.83m,层厚4.1-12.8m。

黄褐色,可塑-硬塑。

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见黑色锰质斑点,含钙质结核,局部富集成层。

(11)粉质粘土(Q3a1):层底埋深54.5-63.5m,层底标高30.10-41.33m,层厚5.9-13.5m。

黄褐色,可塑-硬塑。

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见黑色锰质斑点,含钙质结核,局部富集成层。

(12)粉质粘土(Q3a1):勘探深度范围内未揭穿。

黄褐色,可塑-硬塑。

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见黑色锰质斑点,含钙质结核,局部富集成层。

3、地下水条件由于线路较长,水位埋深变化较大,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1.9(河道)-12.0米,标高约82.85-96.11米,地下水年变幅1.0-2.0m。

属潜水,主要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的补给。

三、施工计划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机械、人工、设备等合理有序供应。

我部计划投入d800一台土压平衡掘进机。

确定一个工作井DW134,具体顶进方向如下DW134→DW141,施工中三口工作井和一口接收井同时施工制作,土压平衡顶管施工计划每天顶进20米。

施工总体安排如下:1、进场后搭建围挡平整施工场地,在沉井开挖作业面两侧修建临时通道,接通电源、水源,按沉井施工平面布置进行现场布置。

2、测量放线,确定工作井、接收井井位、开挖基坑、合理布置屯土场区。

3、沉井制作(包括原材料报验、制作过程分序报验及质量控制、沉井养护)。

4、沉井下沉及沉井封底施工。

5、顶管设备进场及顶管管材进场报验。

6、沉井下沉到位封底结束后,进行顶管设备系统的安装、调试。

7、顶管测量入洞,顶进施工。

8、顶管监控测量出洞。

9、检查井溜槽砌筑、盖板安装、井筒砌筑,回填基坑内土方至原地面。

四、主要施工工艺技术方法一沉井施工1、概述本工程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均为沉井施工,工作井主要采用设计图纸的工作井Ⅲ,接收井主要采用Ⅲ,工作井及接收井布置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本方案以DW135工作井为例,其平面最大外包尺寸直径为8.2m,刃脚至顶板高度为h=7.6m。

本方案以DW137接收井为例,其直径为6.1m,刃脚至顶板高度为h=7.6m。

工作井和接收井施工分二次井壁制作,第一节施工韧脚部分,第二节施工以上井筒部分,最后一次下沉。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设计要求、工期及下卧层承载力,沉井下沉采用挖掘机取土配合人工陶土下沉,由于沉井下沉量较大,终沉阶段长臂挖掘机可能无法顺利掘土,终沉阶段采用人工挖土配合长臂挖掘机取土下沉施工。

且刃脚踏面的P值要均匀一致。

④根据设计部门或业主移交的方向桩和高程桩以及基坑底面几何尺寸、开挖深度及边坡定出基坑开挖边线。

调查沉井周围管线走向,确定周围没有管线后方可进行开挖施工,若沉井施工位置有其他管线,及时与业主单位及设计单位沟通,改迁有影响的管线或者调整沉井位置。

依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划出占场边线。

在井工作面周围布置2米高的蓝色铁皮瓦围挡。

铺设临时水、电管线,修筑施工便道平整场地后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沉井中心坐标定出沉井中心桩以及纵横轴线控制桩,并测设控制桩的辅助桩作为沉井制作及下沉过程的控制桩。

以上施工放样完毕后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后方可开工。

2)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先有人工沿沉井边线开挖宽1.2米深2米的探坑,然后每条边框取若干个探测点,用洛阳铲探明地下是否有管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