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_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了解酸的通性,能认识到酸的性质实质就是H+的性质,碱的性质实质就是OH—的性质。

2.回顾酸、碱的化学性质。

3.进一步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重点:重点:酸和碱的通性及应用。

难点:有关酸碱化学性质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步骤:一、整体再现出示单元知识网络图,大视角重现,完成知识建构。

二、课内探究(一)明确目标师生共同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目标,重难点。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保证学生有能力做到。

(二)恰当引导,互动交流考点 1 溶液的酸碱性与pH1.酸、碱溶液与酸碱性溶液的关系:(1)酸溶液与酸性溶液。

(2)碱溶液与碱性溶液。

2.改变溶液pH的方法3.PH试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红色石蕊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典例】见课件考点 2 酸、碱的性质及应用1.酸的性质及应用2.碱的性质及应用【典例1】【典例2】见课件(三)真题体验1.(赤峰中考)下列试剂:①pH试纸、②无色酚酞溶液、③紫色石蕊溶液、④碳酸钠溶液,其中能将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鉴别出来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株洲中考)今有①肥皂水②食盐水③杨梅汁④白糖水⑤蒸馏水五种液体,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其中pH<7的是,pH>7的是(填序号)。

3.(广州中考)玻璃仪器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下列清洗方法不可行的是( )A.内壁有CaCO3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B.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C.内壁有Fe2O3的试管用NaOH溶液清洗D.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4.(黄冈中考)张亮在实验室用足量的锌粒与稀硫酸按右图装置制取一定量的氢气,发现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酸液可加,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的下列试剂,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碳酸钠溶液C.硫酸钠溶液D.澄清石灰水5.(枣庄中考)甲、乙、丙、丁分别是石蕊溶液、稀硫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中的一种,若用四个圆表示四种溶液,两圆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

第十单元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知识归纳(含思维导图)课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知识归纳(含思维导图)课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谢谢观看
知识归纳
二、碱的化学性质 (1)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HCl=== NaCl+H2O; Ca(OH)2+H2SO4===CaSO4+2H2O。 (4)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CuSO4+2NaOH== Na2SO4+Cu(OH)2↓; FeCl3+3NaOH=== Fe(OH)3↓+3NaCl; Ca(OH)2+Na2CO3=== CaCO3↓+2NaOH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学性质
思维导图
酸碱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知识归纳
一、酸的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6HCl+Fe2O3===2FeCl3+3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盐酸除铁锈的现象是:铁钉表面的铁锈逐渐脱落,铁钉变光亮,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注: 含Fe3+的溶液显黄色) (4)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又叫中和反应)。 3HCl+Al(OH)3===AlCl3+3H2O(该反应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5)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2HCl+CaCO3===CaCl2+H2O+CO2↑、H2SO4+BaCl2=== BaSO4↓+2HCl 、 HCl+AgNO3=== AgCl↓+HNO3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常见的酸和碱主题设计适用年级九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二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在的二级主题——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本主题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酸和碱,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人教版教材初中化学九年级课本第十单元。

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四个专题:专题一:酸及其性质。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酸,认识酸的性质并知道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浓酸的使用;了解酸的应用。

专题二:碱及其性质。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碱,认识碱的性质并进一步学习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浓碱的使用;了解碱的应用。

专题三:酸碱中和反应。

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和碱中的H+和OH-结合成H2O;知道可以通过中和反应的方法降低酸或碱的含量。

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

了解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并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主题单元检测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3.初步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及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常见酸和碱学会概括归纳的学习方法2.通过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认识过程学习探究认识事物的方法3.通过对酸碱溶液的酸碱性的认识学习建立微观与宏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4.通过对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及酸碱混合后pH的变化测定体会间接观察法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酸碱性质的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通过对酸碱对生命活动的作用及中和反应的应用学习体会化学的价值所在对应课标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3.了解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如何认识和区分酸和碱?2.酸和碱有哪些性质?怎样探究酸和碱的性质?3.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它们的性质相同吗?为什么?4.怎样稀释浓硫酸?5.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及判断酸碱性强弱程度?6.什么是中和反应,其实质是什么?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何作用?专题划分.......专题一:酸及其性质(2 课时)专题二:碱及其性质(2 课时)专题三:酸碱中和反应( 1 课时)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 1 课时)其中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中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酸及其性质一所需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3课时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认识浓硫酸、浓盐酸两种酸的主要特性,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其相似的化学性质及性质上的差异,知道常见的两种酸的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思维导图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思维导图课件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思维导图课件
考情分析
考查重点
• 中和反应 • 常见溶液的酸碱度
命题角度
• 酸、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 中和反应的应用 •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解读——中和反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如NaOH+HCl NaCl+H2O。 (2)中和反应的实质: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例3】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表示正确的图象是( B ) A.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pH=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m表示加入食盐的质量,A%表示 溶质质量分数)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
思维导图解读——常见溶液的酸碱度
举例
溶液的酸碱性
pH
盐酸
酸性
<7
NaOH溶液
碱性
>7
NaHSO4溶液
酸性
<7
NaHCO3溶液
碱性
>7
Na2CO3溶液
碱性
>7
NaCl溶液
中性
=7
思维导图解读——常见溶液的酸碱度
【结论】 ①酸溶液一定显酸性,碱溶液一定显碱性。 ②盐溶液则有可能显示酸性、碱性或中性。 推论:①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②pH可以反映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度,但不能反映是否是酸、碱溶液。
思维导图解读——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溶液的酸碱度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叫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 0~14之间。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常见的酸和碱》单元设计适用年九年级级所需时6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有关单质、化学用语和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对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研究,本单元中除了学习有关酸和碱的知识外,对学过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对以后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重点: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

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3、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法建议: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可以归纳出一般酸碱具有的性质。

2、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3、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3、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核心素养】通过对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酸、碱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教材分析】本课题是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的第一个知识点,即酸、碱能和指示剂作用的性质,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的性质夯实基础,也为后面实验活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提供了方法。

本课题在内容选取上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1. 通过一些实验探究活动,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2.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初步鉴别酸性、碱性溶液。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酸性和碱性溶液能和指示剂反应。

难点:通过一些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用品】白醋、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洁厕剂、油污清洁剂,紫甘蓝汁液、胶头滴管、试管、烧杯、试管架等。

【教学过程】2.在下图的实验中,可以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酚酞溶液有什么性质?剂,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观看视频,科学体验1.播放波义耳和指示剂的发明的微视频。

2.引导学生:体验波义耳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学会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对于试验中的一些奇怪现象要保持好奇心,并运用科学探究方法验证。

4.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观看视频,引发思考,回答问题。

大胆尝试突破,引导学生提出波义耳的疑问,启迪学生思维。

让学生体验波义耳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科学发明的过程有个正确、客观的认识,为后面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做铺垫。

科学探究,分组实验引导学生用科学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学习酸、碱和指示剂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在实验中发现碳酸使紫色石1.提出问题:(1)其他酸也能使石蕊变红色吗?碱也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吗?采用“提出问题──假设预测──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解释结论──交流分享”的科学探究,自主学习。

《酸和碱》知识网络图

《酸和碱》知识网络图
性质 示剂作用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返回
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pH<7,溶液呈酸性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碱性
返回

酸 和碱 碱
pH
常见的酸
盐酸 硫酸

酸: H+ +酸根离子 酸
与酸碱指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示剂作用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性质 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返回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碱 碱:金属离子 (或NH4+)+OH与酸碱指 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第十单元《酸和碱》思维导图-年级化学课件

第十单元《酸和碱》思维导图-年级化学课件

NaOH NH3·H2O Ca(OH)2 KOH
相似原因 化学性质
与指示剂 与非金属氧化物 与酸反应
与盐反应
探究 概念 实质 应用 注意
中和反应
图像
俗名 色态 溶解性 特性 腐蚀性 用途 变质
硝酸 醋酸
腐蚀性
化学式 浓盐酸 浓硫酸 吸水性 干燥剂
色、态 气味 瓶口
挥发性
稀释
定义 酸
常见

用途
酸5 性 碱4
意外
强弱
与指示剂 与活泼金属
相似原因
酸碱度
与金属氧化物
化学性质
表示 测定 意义
与碱反应 与盐反应
范围 改变pH的方法
方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注意 加水
酸碱性相同,pH不同的溶液
酸碱性相反的溶液
定义
常见 意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常见的酸和碱》单元设计
适用年
九年级

所需时
6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有关单质、化学用语和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对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研究,本单元中除了学习有关酸和碱的知识外,对学过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对以后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重点: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

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3、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法建议:
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可以归纳出一般酸碱具有的性质。

2、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
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
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酸和碱有哪些主要的性质?
2、怎样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3、如何测定溶液酸碱性?
专题划分专题一:(1 课时)
专题二:(1 课时)
专题三:(4 课时)
.......
其中,专题(或专题一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溶液的酸碱性所需课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3、知道pH与酸碱性的强弱关系,并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4、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专题问题设计1、怎样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酸碱性?
2、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是什么?
3、pH与酸碱性有什么关系?怎样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实验用品,多媒体课件学习活动设计
评价要点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3、知道pH与酸碱性的强弱关系,并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4、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
专题二中和反应
所需课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认识盐的组成。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专题问题设计1、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怎样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盐酸、氢氧化钠等实验用品,多媒体课件
学习活动设计
一、自主预习: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和反应是指与作用生成和的反应,其实质是。

3、由和组成的化合物叫盐,如,但有一类化合物尽管不含有金属离子而含有,可把这种离子看作金属离子,称为盐。

4、下列化合物Na2SO4、CO2、、KCl、CuSO4、(NH4)2 SO4,其中不属盐的是。

5、生活中所说的盐特指食盐,化学上所学的盐也是食盐吗?
6、在Ca(OH)2与HCl发生的反应物是和,生成物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的酸,如果胃酸过多会使人感到不适,可服用碱性药物,如,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土壤中的酸性过强不利于作物生长,你向农民朋友提出的建议是向土壤里撒以中和酸性物质。

9、某化工厂所排放的废水经测定PH=3,可向废水中加入,直到使其PH约为7,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二、合作探究
实验探究:见课本18页和19页“活动天地”及P20实验探究。

四、展示质疑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盐的概念,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2、有人说只要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发表你的看法。

五、巩固练习
1、下列属于盐的是()A、CO2 B、HCl C、NaOH D、(NH4)2SO4
2、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至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A、石灰水
B、CaO粉末
C、石灰石粉末
D、NaOH溶液
3、小明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明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⑴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⑶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4、右图是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盐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
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C.两种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D.两种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5、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这样做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改良碱性土壤
B、改良酸性土壤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提高农作物产量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检测题
1、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Fe2O3 B、CaCO3 C、Zn D、NaOH
2、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aO+2HCl=CaCl2+H2O
B、NaOH+HCl=NaCl+ H2O
C、Ca(OH)2+CO2=CaCO3 +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
3、下列变化不能表明盐酸与NaOH发生了反应的是( )
A、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
B、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
C、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
D、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
4、下表列出了家庭中一些物质的PH
(1)上述物质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2)黄蜂的刺是碱性的,若你被黄蜂刺了,应用上述的涂在皮肤上,理由是。

5.小华同学用pH试纸,按正确操作测定洗发剂和护发剂的pH,测得洗发剂的pH略大于7,则洗发剂显_________性;测得护发剂的pH 略小于7,则护发剂显_________性。

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想一想,洗发时应先用_________剂,后用_________剂。

6.某镇有座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SO2的废气和含H2SO4的酸性废水。

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

只要下雨就下酸雨,对该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⑴分析该镇下酸雨的原因:。

⑵举一例说明酸雨牟环境造成的危害:。

⑶该镇某中学环保小组提出了治理酸雨的下列措施,你认为其中不妥的是(选填字母)。

A.将硫酸厂搬离该镇 B.建议环保部门限令整改
C.将硫酸厂排出的废气中的SO2处理后排放D.工厂和居民改用较清洁的燃料
⑷可用熟石灰来处理硫酸厂排出的酸性废水,处理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思:
评价要点(说明:设计本专
1、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认识盐的组成。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专题三酸和碱的性质所需课

4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