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一、简答题1. 什么是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移动的现象。
当电压作用于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荷(如电子)会受到电压的驱动而移动,形成电流。
2. 什么是电阻?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特性。
导体内的电荷在移动过程中会与导体原子碰撞,导致电流受到阻碍,形成电阻。
3. 什么是电压?电压是电场的力作用于单位电荷上的大小。
当两点之间存在电压时,表示在这两点之间存在电场,电荷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产生移动。
4. 什么是电功?电功表示电流通过电阻时所做的功。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阻会消耗电能,电功就等于电能损耗的大小。
5. 什么是电功率?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电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可以用来表示电能的转换效率。
6. 电流的方向是怎么确定的?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的方向确定的。
通常约定从正电压端到负电压端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
二、计算题1. 计算电阻的阻值电阻的阻值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计算。
欧姆定律表达式为:R = V / I其中,R为电阻的阻值,V为电压,I为电流。
例如,当电压为10伏,电流为2安时,计算电阻的阻值:R = 10 / 2 = 5欧姆所以,电阻的阻值为5欧姆。
2. 计算电功电功可以通过功率和时间的乘积计算。
电功的表达式为:W = P * t其中,W为电功,P为功率,t为时间。
例如,当功率为100瓦,时间为10秒时,计算电功:W = 100 * 10 = 1000焦耳(J)所以,电功为1000焦耳(J)。
3. 计算电流电流可以通过电荷和时间的比值计算。
电流的表达式为:I = Q / t其中,I为电流,Q为电荷,t为时间。
例如,当电荷为5库仑,时间为2秒时,计算电流:I = 5 / 2 = 2.5安(A)所以,电流为2.5安(A)。
三、解答题1. 简述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并联电阻是指多个电阻以平行的形式连接在一起。
计算并联电阻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1 / RP = 1 / R1 + 1 / R2 + 1 / R3 + ...其中,RP为并联电阻的阻值,R1、R2、R3等为各个并联电阻的阻值。
电工学课后第1-6章习题答案

2010年《电工学》习题(上)解答 第1章 电路定律及分析方法习题解答一、单项选择题1.图示电阻元件R 消耗电功率10W ,则电压U 为( A )。
A )-5V B )5V C )20VUR 题1图2.在图示的电路中,A 点的电位V A 为( C )。
A )2 V B )-4 V C ) -2 V- 2 k 7 k ΩΩ题2图3.在图示电路中,U 、I 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B )。
A )U = (I S + I )R 0 B )U = (I S -I )R 0 C )U = (I - I S )R 0R L题3图I 2题4图4.图示电路中电流I 2为( C )。
A )7AB )3AC )-3A5.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它的端电压( A )。
A )越高 B )越低 C )不能确定6.图示电路中,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应该是一个( B )。
A )2A 的理想电流源 B )2V 的理想电压源 C )不能代替,仍为原电路2 V题6图7.把图1所示的电路改为图2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 1和I 2将( B )。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221Ω2V 2A图 1图 2+题7图8.图示电路中,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A )。
A )理想电压源 B )理想电流源C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U4VS题8图S题9图9.在图示电路中,各电阻值和U S 值均已知。
欲用支路电流法求解流过电阻R G 的电流I G ,需列出独立的电流方程数和电压方程数分别为( B )。
A )4和3 B )3和3 C )3和410.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用叠加原理。
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功率时,加原理( B )。
A )可以用 B )不可以用 C )有条件地使用11.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 S =12V ,I S =2A 。
A 、B 两点间的电压U AB 为( A )。
A )-18VB )18VC )-6VU I SS+题11图SA题12图12.在图示电路中,当开关S 闭合时A 点的电位V A ( C )。
(整理)电工学 课后习题解答

第1章 习题解答(部分)1.5.3 有一直流电源,其额定功率P N =200 W ,额定电压U N =50 V ,内阻只RN =0.5Ω,负载电阻R0可以调节,其电路如图所示。
试求: (1)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 (2)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分析 电源的额定值有额定功率P N 。
额定电压U N 和额定电流I N 。
三者间的关系为 P N =U N I N 。
额定电压U N 是指输出额定电流I N 时的端电压,所以额定功率P N 也就是电源额定工作状态下负载所吸收的功率。
解 (1)额定电流 A U P I N N N 450200===负载电阻 5.12450===N N I U R Ω (2)开路状态下端电压U 0 等于 电源电动势E 。
U 0=E =U N +I N R0=50+4×0.5=52 V1.5.6 一只100V ,8W 的指示灯,现在要接在380V 的电源上,问要串多大阻值的电阻?该电阻应选用多大瓦数的?分析 此题是灯泡和电阻器额定值的应用。
白炽灯电阻值随工作时电压和电流大小而变,但可计算出额定电压下的电阻值。
电阻器的额定值包括电阻值和允许消耗功率。
解 据题给的指示灯额定值可求得额定状态下指示灯电流I N 及电阻只R NΩ≈==≈==1510073.0110A 073.01108N N N N N N U U R U P I串入电阻R 降低指示灯电压,使其在380V 电源上仍保持额定电压U N =110V 工作,故有Ω≈-=-=3710073.01103800N N I U U R 该电阻工作电流为I N =0.073 A,故额定功率为W R I P N R 6.193710073.022≈⨯=⋅=可选额定值为3.7k Ω,20 W 的电阻。
1.5.7在图1.03的两个电路中,要在12V 的直流电源上使6V ,50 mA 的电珠正常发光,应该采用哪 一个联接电路? 解 要使电珠正常发光,必须保证电珠 获得6V ,50mA 电压与电流。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

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电源发出功率P E =1.5.2在图2中,已知I1= 3mA,I2 = 1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3和其两端电压U3,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图 2: 习题1.5.2图−I1 + I2 −I3=−3 + 1 −I3=可求得I3= −2mA, I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U3 = (30 + 10 ×103 ×3 ×10−3 )V= 60V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电路元件3 80V元件30V元件电流I3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2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1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2 从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判别:电路元件3 U3和I3的参考方向相同P= U3I3 = 60 ×(−2) ×10−3W =−120 ×10−3W (负值),故为电源;80V 元 件 U 2 和I 2的 参 考 方 向 相 反P = U 2I 2 = 80 × 1 ×10−3W = 80 × 10−3W (正值),故为电源;30V 元件 U 1 和I 1参考方向相同P = U 1I 1 = 30 × 3 × 10−3 W =90 ×10−3W (正值),故为负载。
两者结果一致。
最后校验功率平衡: 电阻消耗功率:2 2P R 1 = R 1I 1 = 10 × 3 mW = 90mW 2 2P R 2 = R 2I 2 = 20 × 1 mW = 20mW电源发出功率:P E = U 2 I 2 + U 3 I 3 = (80 + 120)mW =200mW负载取用和电阻损耗功率:P = U 1I 1 + R 1 I 2 + R 2I 2 = (90 + 90 + 20)mW = 200mW1 2两者平衡1.6 基尔霍夫定律1.6.2试求图6所示部分电路中电流I 、I 1 和电阻R ,设U ab = 0。
电工学课后答案-第2章-电路的瞬态分析习题及答案

uC、i1、i2 的变化曲线见图
uC / V
i /mA
3.8
12
2.0
0.8
0
t/s
0
i1
i2
t/s
返 回练习题题集
上一页
上一题
下一题
第2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2.3.4 图所示电路中电容原先未充电。在 t = 0 时将开关
S1 闭合, t = 0.1s 时将开关 S2 闭合,试求 S2 闭合后的响应
换路后电容经 R3 及 R1 与 R2 的并联电阻放电,响应为零输入 响应。电路可简化为图所示,其中等效电阻设
36 R (R 1/R /2)R 3(368)Ω 1Ω 0
电路的时间常数 R 1 C 1 0 1 0 6 s 0 1 4 s 0
iC
所以
uC U0et 30e104t V
始值和稳态值。
R1
2Ω
i1 S
10V
iC
uC C
R2
3Ω
iL
5A IS
uL L
2.3.1 在图所示电路 原已稳定,在 t = 0 时, I S 5 A 将开关 S 闭合,试求 S 闭 合后的 uC 和 iC。
R1
3Ω iC
S
R2
6Ω
R2
8Ω
iC
uC C
10 F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第2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R1
R3
4kΩ iC
R2
6kΩ
1.6kΩ uC
iC
C
2.5F
返回
第2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2.3.4 图所示电路中 电容原先未充电。在 t = 0 时将开关 S1 闭合, t = 0.1 s 时将开关 S2 闭合,试求 S2闭合后的响应 uR1,并 说明是什么响应。
电工学课后习题-第4章-供电与用电习题及答案

电源相电流 IpS = IlS = 22 A
返 回 上一题 下一题
第 4 章
供 电 与 用 电
4.2.2 有一电源和负载都是三角形联结的对称三相电路, 已知 电源相电压为 220 V,负载每相阻抗模 Z 为 10Ω,试求负 载的 相电流和线电流,电源的相电流和相电流。 [解] 电源三角形联结, 线电压 UlS = UpS = 220 V 负载线电压 UlL = UlS = 220 V 负载相电压 UpL = UlL = 220 V UpL 220 = 10 A = 22 A 负载相电流 IpL = Z 负载线电流 IlL = √3 IpL = 38 A 电源线电流 IlS = IlL = 38 A
N M Za Za Za
Zb
L2
L3 (题4.3.4图)
Zb (题4.3.5图)
4.3.5 在如图所示三相电路中,已知 Za = (3+j4) Ω, Zb = (8-j6) Ω,电源线电压为 380 V,求电路的总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 功率以及从电源取用的电流。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4 章
负载的线电流和有功功率。
[解]: ⑴星形联结 UpL = UlL /√ 3 =380/√ 3 V = 220 V Up Ip= R = 220 A = 15.7 A 14 Il = Ip = 15.7 A P = 3Up Ip λ=3×220 × 15.7 × 1W = 10 362 W ⑵三角形联结 Up = Ul = 380 V Up Ip = R = 380 A = 27.1 A 14 Il =√ 3 Ip =√ 3 ×27.1A = 47 A P = 3Up Ipλ= 3×380 × 21.7 × 1 W= 30 894 W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

图1: 习题1.5.1图I1 = −4A U1 = 140V U4 = −80V I2 = 6AU2 = −90V U5 =30VI3 = 10AU3 = 60V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
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1 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 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3 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解]:2 元件1,2为电源;3,4,5为负载。
3 P1 = U1I1 = 140 ×(−4)W = −560W P2 = U2I2 = (−90) ×6W =−540W P3 = U3I3 = 60 ×10W =600WP4 = U4I1 = (−80) ×(−4)W =320W P5 = U5I2 = 30 ×6W =180WP1 + P2 =1100W负载取用功率P = P3 + P4 + P5 =1100W两者平衡电源发出功率P E =1.5.2在图2中,已知I1= 3mA,I2 = 1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3和其两端电压U3,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图 2: 习题1.5.2图−I 1 + I 2 − I 3 = 0−3 + 1 − I 3 =可求得I 3 = −2mA, I 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U 3 = (30 + 10 × 103 × 3 × 10−3 )V= 60V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 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电路元件3 80V 元件 30V 元件电流I 3 从“+”端流出,故为电源; 电流I 2 从“+”端流出,故为电源; 电流I 1 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电工学课后答案_第3章习题

(1)Z =(6+j8);(2)U =50 30V,I =2 30�A; (3)U =100 30V,I =4 40�A3.3.1在图图3.6(教材图图3.01)所示 电路中,已知 R = 100 & , L = 31.8 mH,C = 318 ∝ F, 求电源的频率和电压分别为50 Hz 、100 V 和1 000 Hz ,100 V 两种情况下,开关S合向 a 、b 、c 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并 计算各元件中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3.4.1在图3.7(教材图3.02)所示电路中,三个照明相同,R = X C = X L ,试问接于交流电源上时,照明灯的亮度有什么不同?若该接到电压相同的直流电源上,稳定后,与接交流电 源时相比,各照明灯的亮度有什么变化?3.4.2求串联交流电路中下列三种情况下电路中的 R 和 X 各为多少?指出电路的性质和电压对电流的相位差• •� • •�时,电路中的电流为2mA ,电容电压U C 滞后于电源电压U 60 3.4.5电流如图3.9(教材图•3.03)求:()I 和U 1、U 2;(2)改变Z 2为何3.4.3将一个电感线圈接到 20 V 直流电源时,通过的电 流为1A ,将此线圈该接于2 000Hz 、20 V 的电源时,电流为 0.8 A 。
求该线圈的电阻 R 和电感 L 。
3.4.4一个 R 、C 串联电路,当输入电压为1 000 Hz 、12V • •,求 R 和 C 。
图3.9图3.03 所示, 1 = (6 + j8) & , Z 2 = j10 & ,U S = 15 0� V • • •(1(2 值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这时的电流 是多少? 图3.99�V ,U 1超前于U 90,超前于I 30�,求U 1和U 2。
•••3.4.6在图3.10(教材图3.04)所示电路中,已知 U =220 �3.5.1电路如图3.12(教材图3.05)•Z 1 = (2 + j2) & , Z 2 = (3 + j3) & , I S = 5 0�• •求各支路电流 I 1 、I 2和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