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设计的

合集下载

浅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与渠化设计王依茗

浅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与渠化设计王依茗

浅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与渠化设计王依茗发布时间:2022-04-19T04:28:27.751Z 来源:《时代建筑》2022年1月中作者:王依茗[导读] 城市化的加速导致了城市道路规模的逐步扩大。

混乱和事故经常发生在道路交叉路口,这引起了业界学者的关注。

为了减少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拥挤,可以采用交通组织化和水路设计的方法。

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等级交叉点的现状和对策,探讨了十字路口的交通组织化和信道设计。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王依茗山东临沂 276000摘要:城市化的加速导致了城市道路规模的逐步扩大。

混乱和事故经常发生在道路交叉路口,这引起了业界学者的关注。

为了减少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拥挤,可以采用交通组织化和水路设计的方法。

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等级交叉点的现状和对策,探讨了十字路口的交通组织化和信道设计。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渠化设计引言: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的公路交通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但是,考虑到大城市人口密度和不完善的车辆管理系统的问题,道路利用率不能满足所期待的条件,经常发生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

特别是在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进路的道拓宽很小,直行车辆占据左转车道,左拐车不能驱动到相应位置的入口车道的数量不够满足十字路口的交通条件,非机动车和行人车道的绿灯通过时间不够。

同时,国民对安全性的认识不好,不完全遵守法规。

因此,有必要加强十字路口位置的合理设计,采取相应的优化对策来改善交通量。

一、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交通工具是采用分割汽车行驶时间、形态、路线和方法的合理方法。

这是减轻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问题的主要方法,可以提高城市道路的安全水平。

需要提高宏观水平上的时空分离的合理性。

提高在微观层面上合理利用资源的效率。

作为交通的重要一部分,城市道路交叉区需要加强设计环节的优化。

坚持交叉路口交通管理的技术原则(例如交通分离、交通连续、交通负荷分担、交通总量缩减、公共交通优先等)必须坚持交通思想方法原则,换位思维、以人为本、资源分配、道路分配、缓慢的变化等。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作者:保峥嵘来源:《房地产导刊》2014年第12期摘要: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施工属于精细的施工项目程,其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来说意义非凡,合理的交叉口设计不仅可以确保城市交通的有序运作,更能有序保障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借用渠化设计,我们应理顺不同的交通流向及其相应的信号配合,并让其相互配合,发挥其最高效应,将工作做到最好。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平面交叉口前言城市市政道路工程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物流运输大动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和工作模式。

市政交通道路是目前城市发展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城市发展的动脉基础和主要依据,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保障依据。

在目前的市政道路工程中,平面交叉口设计最受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也是目前工作中深受人们重视的一部分和工作模式。

在交叉口的设计中,我们可通过对施工地空间和地形特点的分析,针对其地理与交通流向特征,设计相关的优化措施,从而使车流和人流安全得以尽可能的顺利通过交叉口,确保交通的良好秩序。

此外,在交叉口的设计中,我们还要注意它要同时满足道路景观的要求。

符合整个城市的景观设计的标准,为城市增添亮点。

1市政道路交叉口1.1市政道路交叉口综述市政工程建设的关键要的与核心环节就是市政道路交叉口的建设,是施工全过程的焦点所在。

交叉口通常指两条或多条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的交汇点亦或者指多个不同平面中道路的相交叉,这一工程模式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综合性工作体系,亦是新时期社会发展中备受们关心的焦点所在,同时更是现代化施工的关键环节。

在实际使用中交叉路口是车辆与行人汇集之所,亦是行人转换与及疏散工作的必经之处,所以在施工中加强对这一环的总结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

1.2设计背景根据对近年来社会发展状况的分析,城市交通事故中大约70%是发生在道路的交叉口,而对城市内道路交通堵塞的调查亦显示,近80%的堵塞问题是在道路的交叉口发生,由此可见加强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工作,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城市道路施工有效开展和长久持续的关键所在,更是广大人民的诉求。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精选课件
三、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 1)正确选择交叉口型式,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 尺寸; 2)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3)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 4)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
精选课件
平交口的设计范围
精选课件
三、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精选课件
1.进口道车道的划分
(2)掉头车道 在长路段上,为满足车辆掉头的需要,当中央分隔带宽
度 不 低 于 4m 时 , 可 在 交 叉 口 人 行 道 之 前 设 置 掉 头 通 道 (见下图),当中央分隔带宽小于4m,掉头车辆可利用 左转车信号掉头。
精选课件
2.交叉口拓宽车道的设计
当交叉口车行道的宽度不足时,为了提高交叉口的通 行能力,常采用向道路的一侧或两侧拓宽的办法,增辟左、 右转专用车道。交叉口拓宽车道的设计主要解决拓宽车道 的设置条件、设置形式和拓宽长度三个方面。
行驶,应对最小转弯半径加以限制。在右转车辆计算行车速 度已确定的条件下,取μ=0.16~0.20,最小圆曲线半径的 一般值采用ih=2%计算,极限值用ih=6%计算。
精选课件
(二)分道转弯式交叉口最小圆曲线半径 ▪ 当右转弯车辆比较多时,为保证右转车辆能以规定速度分道
行驶,应对最小转弯半径加以限制。在右转车辆计算行车速 度已确定的条件下,取μ=0.16~0.20,最小圆曲线半径的 一般值采用ih=2%计算,极限值用ih=6%计算。
机动车冲突区 机动车、非机动车冲突区 机动车、行人冲突区 非机动车、行人冲突区
精选课件
3。交叉口交通状态总结:
结论1:在没有交通管制的交叉口,都存在各种冲突点, 其数量随着相交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增加 最快的是冲突点。

关于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关于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关于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交通路况的通行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

平面交叉口是各向车流、人流汇集量较大的位置,如何合理的设计平面交叉口,才能够确保车辆与行人的安全通行是道路规划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

对平交口进行渠化设计是改善交通拥堵以及避免交通事故的有效途径,并且在很多大中型城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在此方面进行了分析。

标签: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要点平面交叉口城市交通网络中重要的节点,是人流、车流交汇、转换方向的重要位置,如果平交口设计不合理,将会导致交通堵塞以及交通事故的发生,对城市交通以及长远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平交口渠化设计就是通过拓宽入口车道、增加入口车道数量、设置交通岛、设置交通标线等措施,对车辆和行人的路线进行合理的划分,从而确保交通的畅行。

优秀的平交口渠化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平交口的通行能力,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能够美化城市环境,为促进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平交口渠化设计的条件与优点平交口渠化设计适用于城市交通量较大的主干道与主干道、主干道与次干道交叉口,车流与人流比较集中的地理位置,但是交叉口必须具有足够的空间能够设置导流岛,有足够的建筑物后退红线空间。

在此路口转弯车辆的比例较高,才具备渠化设计的条件。

进行平交口渠化能够大大的提高交通通行能力,投资省、占地少,规模小,将车流和人流进行有效分离,减少车辆和车辆、车辆和行人之间的干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同时导流岛的设计不仅提高了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性,通过栽种花草等观赏性植物,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

2 平交口渠化设计要点分析2.1 进口道设计对于进口道的渠化设计,主要应该根据交通流量以及流向来合理确定车道数、道宽、道长以及相应的功能,确保符合交通通行能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保证各个方向的车都能够“各行其道”,从而缓解平交口的交通压力。

2.1.1 增加车道数量。

进口道的车道数应该比上游车道数多,根据平交口车流高峰时的车流流向来确定是否需要设置左转、直行和右转的专用车道,以明确划分各车道功能,减少车辆因为抢行等原因而引发的堵塞。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现状分析和控制方案设计——以昆明市教场中路与教场北路交叉口为例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现状分析和控制方案设计——以昆明市教场中路与教场北路交叉口为例
2 1 第 4期 NO 4 2 1 0 2年 . 0 2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Ju fY n a di fcrA a e y omM o u nn P c O ie cdm e
总第 9 3期 Sm 3 u 9
城 市 道 路 平 面 交 叉 口现 状 分 析 和 控 制 方 案 设 计
( 查时间 21 调 0 1年 0 2月 21 0
分 析调查 数 据可 以发 现 ,该 交 叉 口主要 流量
分布 在南 北两 个 进 口道 ,均超 过 80辆/ 时 。 0 小
2 .交 叉 口交 通 流 构 成 现 状 。教 场 中路 与 教 场北 路交 叉 口地处 城郊 ,交 通 流情况 复 杂 。据观 测 ,该交叉 口交 通 流 以小 汽 车和 公 共 汽 车 为 主 ,
包 括有 摩托 车 、大 中型 客车 、货 车等 。 由于该交 叉 口为两块 板 道 路 ,各 种 行 人 流 、非 机 动 车流 、
选 择控 制类 型 ( 2 表 )和按 照适 合用 信号 灯 控制
的最低 交通 量选择 ( 3 。 表 )
机 动车 流通 行在 一个 平 面上 ,形成 混合 交 通 ,相
口内交通流所产生的冲突点和交织点 ,提高路 口
的通 行能 力 ,使交 通流 在交 叉 口内能够 确保 安全
并 快速 通过 。

昆明市教 场 中路与教 场北 路 交叉 口的 交通现 状
对 中小 城市 而言 ,往往 由于缺乏 城市 整体 的 交 通 规划 ,交通 管理 和控 制技 术总是 落后 于城 市 发展 的 步 伐 ,特 别 随着 城 市 规 模 不 断 向外 “ 蔓
延” ,无控 制交 叉 口也 在 不 断增 加 。有些 交 叉 口 虽 然原来 有 控制方 案 ,但 随着 交通 的发 展 ,无论 是 道路交 通 情况还 是交 叉 口交 通状 况都 发生 了很 大 的变化 ,原有 的控制 方案 已不 能适应 变化 后 的 交 通需 要 ,就 需 要 重新 投 人 人 力 、物 力 、财 力 ,

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优化设计分析

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优化设计分析

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优化设计分析摘要:城市化建设进程日益加快,道路交通系统属于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结合城市交通的常规形态,以城市道路交叉口为例,来分析城市交通的主要特点,如交通流量大,交通状况复杂,交通组成多样性等。

因为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情况十分复杂,所以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也比较高。

不断优化完善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设计,能够大幅度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又可保障交叉口通行的畅通,有利于促进城市化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本文意在解析做好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优化设计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道路交叉口日常运行现状,详细探讨能够优化总体设计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发展;道路交叉口设计;平面优化设计一、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常见设计问题(一)路口几何构造设计不合理在多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道路交叉口设计问题时常出现在老旧路段中,这是由于在部分项目的兴建和设计阶段,未注重城市规划方向及交叉口周边的发展塑造,缺乏对未来交通流量变化的合理预测,再加上缺少新颖的设计观念,所以容易产生后续运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优良视野。

在大部分城市的道路交叉路口,交通流量巨大,其首要目标就是要争夺黄金位置,所以在邻近交叉口区位建造大型购物中心。

伴随着各类配建的大量广告牌、造景树木的无序设置,不注意就会会产生大量的视觉死角,这就造成了驾驶员不能对周围的行人和车辆进行精确的把握及判断,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其次,行人安全问题。

在多数道路交叉口的位置,由于缺乏对行人保护机制的建设,难以严格按规定设置减速带,或在缺乏行人安全护栏的情况下,在道路交叉口的区域,为行人预留的等候区域较窄,所以多数行人会站在道路的边缘等待车辆,其危险性极高。

当交叉口通过距离较长时,行人无法一次性通过,通常需要在中间停一段时间,若在该类黄线划分区域中,未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同样会对行人人身安全造成危险。

最后,缺少科学交叉角度。

浅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高程控制

浅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高程控制

浅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高程控制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口,在城市道路网中,各种道路纵横交错,必然会形成很多交叉口,这也是城市道路与公路主要区别之一。

交叉口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

平面交叉口施工是城市道路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而高程控制又是平面交叉口施工的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道路的行车舒适、排水流畅、外形美观。

为保证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工程质量,准确的呈现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认真学习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

对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知识要有一定了解,交叉口的设计方法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以及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等三种。

对于普通交叉口,多采用方格网法,其中沥青混凝土路面一般采用设计等高线法,而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采用方格网法;对于大型,复杂的交叉口和广场通常采用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设计等高线法比方格网法更能清晰的反映出交叉口的立面设计形状,但等高线上的标高点在施工放样时不如方格网法方便,平面交叉口设计文件所包含的信息很多,有平面位置、桩号、坐标、高程点、流水放向、落水口的位置等。

施工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这样的技能,首先就是应该能够读懂图纸,领会设计意图,然后根据图纸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描绘出工程实体的轮廓,最后建造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工程。

二、根据设计文件,编制便于指导施工的示意图、表格等文件。

一份平面交叉口设计文件,标高点可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在实际施工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按照图纸把每个标高点都测设出来,而只需要保证一些特征点位置和高程的准确,然后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就可以呈现出交叉口的立面设计形状。

因此在施工时,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将设计文件翻译成用于指导实际施工的可操作性的示意图,表格等文件。

这些文件上应当包含特征点的高程、施工放样的尺寸和方法等内容,从而确保交叉口施工放样快速准确的进行。

一般情况下,可用方格网法将原设计文件绘制成简单的示意图指导施工。

从路线设计的角度对城市道路平交口设计分析

从路线设计的角度对城市道路平交口设计分析

从路线设计的角度对城市道路平交口设计分析摘要:在城市路网中,同一平面不同方向的道路交于一点时形成的道口就是一平交口。

平交口是城市道路路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城市道路交通的有序运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如何提升平交口的通行效率及行车安全是设计工作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自身参与的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路线设计的角度对道路平面布置、纵断面线形及横断面各部件连接提出了个人的一点体会和见解,可为各位同行在今后的城市道路设计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交口;路线设计0 前言平交口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节点,其是道路车流量最为密集、人流量最大的区域之一。

平交口的设计成果对道路的通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在我们的意识中在进行平交口设计时可能对其交通组织的设计更为注重,对平交口处的路线设计可能会有所忽视。

笔者认为道路路线设计对平交口的设计成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对车辆在平交口处的行驶舒适度、通行效率的影响不可忽视。

下面主要结合本人在设计中遇到的一些相关问题,从平面布置、纵断面线形及横断面各部件的连接总结出的一点设计体会和见解。

1 平面布置道路平面线位的交叉角度及走向直接影响平交口的几何形状。

当两条道路相交角度小于45°时,将会使得车辆在道路平交口锐角侧转弯困难,使得车辆通过该平交口行驶缓慢、通行效率低,造成交通拥堵。

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设计者在路线平面线位设计时就应将道路平交口的交叉角度考虑进去。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中对新建平交口明确规定交叉角度不得小于70°(特殊困难时为45°)。

但我们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新建道路与现有道路相交的多路交叉口以及对现有小角度交叉道路平交口的优化等设计任务。

对此类设计任务的关键就是如何解决好车辆转弯困难的问题。

如下图1示例为一多路交叉口,原道路在A侧交叉角度小,易造成交通拥堵,存在安全隐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1-0172-02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设计的探讨收稿日期:2012-09-11作者简介:杨笑语(1985-),女,助理工程师杨笑语(唐山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000)摘要:从交通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广泛参照国内外先进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平时工作积累的经验,从交叉口危险点、通行能力、渠化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危险点,渠化设计中图分类号:U412.36文献标识码:A1概述城市道路系统多为网状结构,其主要特点是道路网密度高,路网节点———交叉口数量多,交叉口已成为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

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汇集、通过或转换方向,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会使行车速度降低,阻滞交通,耽误通行时间,也易发生交通事故。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功能,减轻交通压力,是各城市重点解决的问题。

而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如何对道路交叉口实施科学有效的交通组织管理。

为此在交叉口设计上,提出科学的交通组织管理手段及实施方案。

本文将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方法及思路进行探讨。

2交叉口交通情况分析及采用的措施2.1平面交叉口危险点分析进出交叉口的车辆,由于行驶方向不同,车辆与车辆之间的交错方式也不同。

当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进入交叉口后,以不同的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为分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小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交织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称为冲突点。

此三类交错点存在相互尾撞、挤撞或碰撞的可能性,是影响交叉口行车速度、通行能力和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冲突点对行车干扰及安全影响最大。

经过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在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都存在各类危险点,其数量随交叉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急剧增大,特别是冲突点,其数量随交叉条数的增加而呈级数增大。

2)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

因此,在交叉口设计中正确处理和组织好左转交通,减少冲突点,能大大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减少交通事故。

2.2设计采用的措施1)进行交通管制,用信号灯或设交通警指挥,使直行和左转弯车辆通行的时间错开;2)对交叉口进行渠划设计,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和标线,或增设车道等,引导车流按一定方向或路径行驶,也可达到减少和控制冲突点的效果;3)采用立体交叉,使其根本不在同一平面上交叉等。

3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计算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平面交叉口应分为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停车让行或减速让行标志交叉口。

3.1让行标志交叉口通行能力参考多种研究资料,让行标志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可按式(1)计算:C=C·f(1)其中,C为让行标志交叉口实际通行能力;C为让行标志交叉口基本通行能力,根据经验,减速让行交叉口的基本通行能力应为1100pcu/h 1580pcu/h,停车让行交叉口的基本通行能力应为970pcu/h 1560pcu/h;f为考虑各种干扰因素的折减系数,可取0.6 1.0。

3.2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可按式(2)计算:CAP=∑iCAPi=∑iSiλi(2)其中,CAP为信号控制交叉口进口道通行能力,pcu/h;CAPi 为第i条进口车道的通行能力,pcu/h;Si为第i条进口车道的规划饱和流量,pcu/h;λi为第i条进口车道所属信号相位的绿信比。

式(2)中,规划饱和流量应采用实测数据,当无实测数据时,规划饱和流量应按式(3) 式(5)计算:直行车道规划饱和流量:St=Sbtˑftˑfg(3)左转车道规划饱和流量:Sl=SblˑMin[fz,ft]ˑfg(4)右转车道规划饱和流量:Sr=SbrˑMin[fz,ft]ˑfg(5)其中,St,Sl,Sr分别为直行、左转、右转车道规划饱和流量;Sbt,Sbl,Sbr分别为直行、左转、右转车道规划基本流量;ft为进口车道饱和流量的车道宽度修正系数;fg为进口车道饱和流量的进口道纵坡及重车率修正系数;fz为左右转弯车道饱和流量的转弯半径修正系数。

4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所谓渠化,其原理是在道路上划出各种管理线(车道线、停车线等)以及设置各种交通岛等,使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方向及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水流一样,顺着一定的方向分车道,互不干扰地通过。

渠化路口的车道布设及其几何构成,是影响路口运营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应在符合渠化理论原则下,以地方实际作为设计计算的依据来进行设计。

4.1进出口车道数的配置进口车道数明显影响路口通行能力。

因此,进口车道数的设置,必须多于路段车道数,至少应多1道 2道。

各流向的车道数,则应按流量比分配。

出口车道数,应不小于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大上游车道数,并与下游路段车道数匹配。

·271·第38卷第31期2012年11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38No.31Nov.20124.2进出口车道宽4.2.1进口车道宽GB 50647-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规定新建交叉口进口道宽度不宜小于3.00m ,改建与治理交叉口,当建设用地受到限制时,进口车道最小宽度不宜小于2.8m 。

在设计中根据车流状况与实际条件,一般情况采用3.50m ,3.25m ,3.00m 或3.25m ,3.00m 组合。

其中直行车道以3.25m ,3.00m 组合比较经济实用。

左、右转专用车道的展宽段,根据流量设定。

城市以小型车为主,其宽度以3.00m 3.25m 适宜,最大不宜大于3.50m 。

4.2.2出口车道宽出口车道宽度,原则上应按路段车道宽度要求设计,一般不小于3.25m 。

横向为多车道组合时,其中至少应有一车道不小于3.50m 。

4.3进口直行车道渠化段长度进口道渠化段长度不足,是设计的通病:渠化段的设计长度(以L s 表示),主要依据一个信号周期内,到达路口的车辆数(平均排队长度)决定:L s =NS(6)其中,N 为平均一个车道的排队车数;S 为车头距。

求出L s 值后,再对比预测交通量与实际条件后,确定L s 的选用值。

4.4右转专用车道进出口道长度4.4.1进口车道根据工程性质与条件不同,可作不同的选择。

1)新建工程进口道展宽段长度L s '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右转车受信号控制。

L s '计算方法与直行渠化段长度L s 相同。

其长度根据车辆排队长度确定:应用时应保证L s '≥L s ,最好L s '=L s +S ,S 为车头距,取8m ,而且L s '一般取值为60m 80m 。

第二种情况,右转车不受信号控制。

这种情况,L s '≠L s ,可能L s '<L s ,但L s '的起点应比L s 的起点后延一个S 长度。

渐变段长度:L d =1n·wv'(7)其中,1/n 为系数;w 为偏移量;v'为渐变段车速。

先按以横移一个车道时间为3s 所需长度计算,再结合实际条件,选取合适长度作为设计值。

但要求最短不小于30m ,最长不大于50m ,以免因渐变段过长,致使直行车误行。

2)城区改建与治理工程大多受条件限制,要求可降低一些:宽段长度L s '要求不小于50m ;渐变段长度L d 的确定方法同新建工程,要求不短于30m ,也不长于50m ;进口道总长,L a =L s '+L d ,L a ≥80m 。

4.4.2出口附加车道长度为保障主线(尤其主线是干道时)车辆的正常运行,以及出口右转车辆的顺势合流,附加车道的设置是必不可缺的。

1)展宽段长度的计算:L s '=(v 22-v 21)/2a m(8)其中,L s 为展宽段长度,取不小于60m ;v 2为加速后的末速度,取0.85主线路段车速,m /s ;v 1为加速时的初速度,取0.5路段车速,m /s ;a m 为平均加速度,城市取a m =1.5m /s 2。

2)渐变段长度L d 的计算。

以横移一个车道所需时间为3s 计算,要求L d ≥30m 。

考虑到展宽段的v 2为路段车速的0.85倍,并入主线时达到路段车速,则渐变段的均速应为0.93路段车速。

故而取0.93路段车速作为3s 时间的计算车速。

4.5左转专用车道长度左转专用车道偏短,也是常见的设计通病。

由此,可能产生下列不良后果:相邻直行车道的停候车阻塞左转车进入;左转停候车超过左转专用车道的候车容量,妨碍后续直行车辆的行驶。

左转专用车道的设计长度原则:1)比直行进口道渠化段L 放长一个车头距S ;2)满足左转专用车停候容量需求进行计算:L s '≥1.5q tC3600-()k S (9)其中,L s '为车道展宽段长度;q t 为左转专用车交通量,pcu /h ;1.5为随机系数;C 为信号周期;k 为交叉口内停候车数,取2辆 3辆;S 为平均车头距。

参照上述原则,设计中要求:对于新建工程,左转专用车道展宽段长度L s '一般取值为60m 80m ;渐变段长度30m ≤L d ≤50m ;对于改建或治理工程,L s '≥50m ,30m ≤L d ≤50m 。

5结语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进出口车道的合理设置对改善交叉口的通行条件,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交叉口的合理渠化设计是保证各车道正常发挥作用,避免各道相互干扰不可或缺的因素。

参考文献:[1]GB 50647-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S ].[2]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 ].[3]林翰.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探讨[J ].深圳土木与建筑,2004,1(2):93-94.[4]张中和.最新城市道路及地下管线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黄兴安.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Inquiry on the design of urban road intersectionYANG Xiao-yu(Tangshan Traffic Survey Institute Co.,Ltd ,Tangshan 063000,China )Abstract :To begin with the aspect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design ,referring to advanced theories and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ing with working experience ,the paper inquires the dangerous points at the intersection ,traffic capacity and channelization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cepts ,with a view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Key words :city road ,intersection ,dangerous point ,channelization design·371·第38卷第31期2012年11月杨笑语: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设计的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