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及内业计算
全站仪操作规程

全站仪操作规程
《全站仪操作规程》
全站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定位的专业仪器,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和地质勘探领域。
为了正确、高效地使用全站仪,需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首先,在使用全站仪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检查和调试。
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各部件是否松动或损坏,调试仪器的水平和垂直度。
确保全站仪的工作状态良好。
接下来,进行测量之前需要进行现场布设。
选择合适的基准点,并将全站仪稳固放置在基准点上。
调整全站仪的水平和垂直度,确保仪器精准的定位。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参数。
根据实际测量情况,调整全站仪的放大倍数和角度精度。
通过望远镜观测目标点,进行测量。
在操作全站仪时,需要注意保持仪器的稳定和准确。
避免碰撞和摇晃,同时要防止灰尘和水分进入仪器,影响测量精度。
在使用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产生读数误差。
最后,在使用完全站仪后,需要对仪器进行清洁和保养。
清洁仪器表面和镜片,保持仪器干燥,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校准。
总之,全站仪是一种精密的测量仪器,正确的操作规程对于保
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才能充分发挥全站仪的功能,为工程测量和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全站仪工作原理 操作介绍

• 开放性环境,用户可二次开发功能(开放性具有足够的包容性和 灵活性,在不同的场合中能够适应不同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 进步,开放环境的要求已经遍及整个开发和应用领域。过去用户 只能被动地接收全站仪所提供的功能,若遇到一些特殊要求的工 作,用户只能采用一些变通的方法,不能主动地去指挥仪器工作 。而在开放环境的条件下,用户就可以参与到仪器功能的二次开 发中,从而使用户真正地成为仪器的“头脑”,使仪器按照人的 意愿去进行工作。
• 内置程序增多和标准化 (内置程序能够实时提供观测过程并计算出最 终结果。观测者只要能够按仪器中设定的功能,操作步骤正确就能完 成测量工作,而不含程序的全站仪则只能提供观测值和观测值的计算 值。通过程序将内业计算的工作直接在外业中完成,程序的执行过程 实际上也就是仪器操作的执行过程。目前,各厂家仪器都具备有内置 程序2020的/3/21功能,比较实用的程序有度盘定向、放样测量、坐标测量等。
表3-2 测距仪的精度分级
2020/3/21
2、全站仪的等级
表3-4 全站仪的准确度等级
• I、Ⅱ级仪器为精密型全站仪,主要用于 高等级控制测量及变形观测等;
• Ⅲ、Ⅳ级仪器主要用于道路和建筑场地 的施工测量、电子平板数据采集、地籍 测量和房地产测量等
2020/3/21
2020/3/21
五、电脑全站仪的主要特点 (一)电脑全站仪(智能型全站仪):具有双轴倾斜补 偿器,双边主、附显示器,双向传输通讯,大容量的 内存或磁卡与电子记录簿两种记录方式以及丰富的机 内软件,因而测量速度快、观测精度高、操作简便、 适用面宽、性能稳定,深受广大测绘技术人员的欢迎, 成为1993年以来的全站仪主流发展方向。
能、开放性、智能型、标准化方向发展,它将在地形 测量、工程测量、工业测量、建筑施工测量和变形观 测等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导线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通常用于测量长线路的长度和方向。
在进行导线测量时,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内业计算,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下面是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1.数据整理:首先,我们需要整理测量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测量仪器的读数、观测时间、观测者的姓名等。
对于每一次测量,都需要有一个对应的测量数据表格。
2.角度观测:导线测量需要测量线路的方向。
我们可以使用经纬仪、全站仪或其他测量仪器进行角度观测。
在进行角度观测时,需要注意观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观测完成后,将观测到的角度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3.距离观测:导线测量还需要测量线路的长度。
常用的测量仪器有钢卷尺、测距仪或全站仪。
观测距离时,需要注意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观测完成后,将观测到的距离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4.观测纠正:在进行角度观测和距离观测时,会受到很多误差的影响,比如大气折射误差、仪器误差等。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纠正。
纠正的方法有平差、角度和距离的纠正等。
5.计算导线线路:在进行导线测量时,我们通常是根据已知的基准点开始测量。
根据测量到的角度和距离观测值,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测量点的坐标。
通常情况下,第一个基准点的坐标为已知值,我们可以通过逐点计算的方法计算出其他测量点的坐标。
6.线路平差:在计算导线线路时,由于观测误差等原因,测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线路平差。
线路平差的目的是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使得测量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
总结起来,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包括数据整理、角度观测、距离观测、观测纠正、计算导线线路、线路平差和编制报告。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正确的内业计算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全站仪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全站仪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1. 设置全站仪。
在使用全站仪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设置。
打开全站仪,确保其处于水平状态。
然后使用调节螺丝将全站仪调整至水平状态,通常全站仪上会有气泡仪来帮助调整水平。
接下来,根据需要设置全站仪的工作模式和参数,如测量单位、测量精度等。
2. 定位和瞄准。
将全站仪放置在需要测量的位置,确保其稳固并且不会受到外部干扰。
然后使用全站仪的望远镜瞄准目标物体,确保目标物体位于准星线上。
在瞄准时,可以通过调整全站仪的水平和垂直角度来确保准星线与目标物体对齐。
3. 进行测量。
当全站仪准备就绪并且目标物体已经瞄准好后,就可以进行测量了。
按下测量按钮,全站仪会自动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显示在其屏幕上。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单次或连续测量,并且可以保存
测量结果以备后续分析和处理。
4. 数据处理。
测量完成后,可以将测量结果导出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全站仪通常可以通过USB或蓝牙等方式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方便数据传输和处理。
5. 维护和保养。
在使用全站仪之后,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性能和精度。
定期清洁全站仪的镜头和传感器,并定期校准和调整全站仪的参数,以确保其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总之,全站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程测量仪器,正确的操作和使用方法能够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全站仪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全站仪内业数据处理的流程与方法

全站仪内业数据处理的流程与方法全站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测量工程和土木工程中的精密测量仪器,它能够进行高精度的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并可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在实际测量中,全站仪进行的测量被称为外业测量,而对外业测量所得数据的处理过程则被称为内业数据处理。
本文将介绍全站仪内业数据处理的流程与方法。
一、数据导入与校验在开始数据处理前,首先需要将全站仪从外业测量中采集到的数据导入到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中。
在导入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校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校验过程可以包括检查数据的格式、单位、坐标系以及测量期间的环境条件等。
二、数据预处理数据导入后,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预处理过程包括数据去噪、数据平滑和数据补偿等操作。
数据去噪主要是去除由于环境因素或仪器本身误差引起的干扰数据,以保留有效的测量数据。
数据平滑则是通过一定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以减少数据的波动和误差。
数据补偿是指对数据进行修正,以消除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和非系统误差。
三、数据配准与建模在预处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配准与建模。
数据配准是将测量数据与基准坐标系进行对应,以确定测量点的准确坐标。
配准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三角形测量法、最小二乘法和改正数法等。
数据建模是通过已知的测量数据,推导出未知点的坐标或者曲线的方程。
建模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维坐标计算法、参数提取法和拟合曲线法等。
四、数据分析与解释数据配准与建模完成后,可以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解释。
数据分析可以包括点的距离、角度和高程的计算,以及曲线的拟合和曲率的计算等。
数据解释可以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对数据进行解读和应用。
在道路工程中,可以通过分析测量数据,得出道路的曲线半径和坡度等参数,从而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案。
五、结果输出与报告经过数据处理、分析与解释后,可以将处理结果输出,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结果输出可以包括测量点的坐标、曲线的方程和计算结果等。
全站仪内业数据处理过程

全站仪内业数据处理过程全站仪内业数据处理过程一、背景介绍全站仪是一种测量仪器,主要用于测量地面上各种点的位置和高程。
在进行测量之后,需要对全站仪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站仪内业数据处理的过程。
二、数据导入将全站仪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导入到计算机中。
通常情况下,全站仪会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在一个存储设备中,例如SD卡或者内部存储器。
通过连接计算机和全站仪,并使用相应的软件工具,可以将原始数据导入到计算机中。
三、数据预处理在进行正式的数据处理之前,需要对导入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对数据进行检查和校正,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常见的预处理步骤包括:1. 数据检查:检查导入的原始数据是否存在缺失或错误。
2. 数据校正:如果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数据点,需要对其进行校正。
校正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通过重新测量或使用其他可靠的参考点进行修正。
四、坐标系统转换在许多测量任务中,需要将测量结果转换到特定的坐标系统中。
这通常涉及到将测量结果从全站仪自带的局部坐标系转换到全球坐标系(例如UTM坐标系)。
转换步骤包括:1. 坐标系统选择: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坐标系统。
2. 参数计算:根据全站仪所在位置和参考点的坐标信息,计算出转换所需的参数。
3. 坐标转换:使用计算得到的参数,将局部坐标系下的测量结果转换为目标坐标系统下的结果。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完成数据预处理和坐标系统转换之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这些步骤旨在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生成最终的测量结果。
常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1. 数据平差:使用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平差处理,以消除误差并提高精度。
2. 数据过滤:根据预设条件或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筛选和过滤,以去除异常值和噪声。
3. 数据可视化:通过绘制图表或生成地图等方式将处理后的数据可视化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六、结果输出将处理和分析得到的结果输出。
全站仪闭合及符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

全站仪闭合及符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首先,进行闭合测量后,需要记录下所有测量点的坐标数据,包括水平方向的坐标和垂直方向的坐标。
接下来,计算每个点的测量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
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计算,即根据水平方向坐标和垂直方向坐标的差值,计算得到平面距离。
然后,计算闭合差。
闭合差是用于表示测量结果的误差大小的一个指标。
可以通过计算测量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平面距离差来得到。
如果闭合差较大,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校正。
最后,进行误差校正。
根据闭合差的大小和具体测量情况,采取不同的误差校正方法。
常见的误差校正方法包括调整仪器的水平和垂直仪器轴线、加入高程改正数、进行重心校正等。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仪器的水平度和稳定性。
仪器的水平度和稳定性是影响闭合误差的重要因素,应该定期检查和校正。
2.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测量方法。
不同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对闭合误差的影响不同,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
3.增加控制点的数量。
增加控制点的数量可以提高闭合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闭合误差。
4.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测量时,要注意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如天气、地形、地物等因素。
总之,全站仪闭合是测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闭合误差的计算和校正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和校正措施,才能得到符合导线测量要求的内业计算结果。
(完整版)苏一光全站仪使用手册

苏一光全站仪一、全站仪的角度测量1、角度测量对中、整平→开机→转动望远镜初始化→盘左照准目标A 制动F4(P1)→F4(P2)→F4(P3) F2(左右)HL→HRF3(设角)→ F1(输入)→0度0分30秒→F4(确认)记录VZ、HR数据A1、A2照准下个目标B 制动记录数据B1、B2盘右照准目标B 制动记录数据B3、B4照准目标A 制动记录数据 A3、A4结束一个测回2、角度计算2.1水平角计算测回法A左=B2-A2 A右=B4-A4 A的水平角=1/2(A左+A右)每个测站需多个测回然后取平均值测回差不大于24秒2.2竖直角计算A左=90°-A1 A右=A3-270° A的竖直角=1/2(A左+A右)B左=90°-B1 B右=B3-270° B的竖直角=1/2(B左+B右)二、全站仪坐标测量1、对中整平2、观测开机-初始化-按EMD→F1(测距)→F1(粗测)→F4(确定)F2(棱镜)→F1(输入)(如-30)→F4(确定)F3(大气)→F1(输入)(20度,760毫米水银柱)→F4(确定)按MENU→F2(数据采集)→F1(输入文件名)→F4(确定)→F3(是) F1(测站设置)→F4(N E Z )→F1(输入)(500,500,75)→F4(确定)→F1(输入点号)(如S13)→F4(确定)向下选择Ins.Hi=1.538→F4(确定)→F3(记录)F2(后视设置)→F1(输入)(后视点,如M03)→F4(确定)向下选择(镜高)(如0.15米)→F4(确认)F2(后视)→F3(NE)→F1(输入)(如504.421,501.792)→F4(确认)→F3(是)→F3(测量)(照准后)→F1(VH)F3(碎部)→F3(测量)(照准后)→F3(NEZ)按esc退至NEZ界面(可用DISP健切换HR SR VZ等界面)F1(测距) F2(保存)3、坐标内业计算坐标计算分正算和反算两类坐标增量地面上两点的直角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3.1坐标正算有一个已知点的坐标及该点至未知点的距离和坐标方位角,计算未如图,已知A 点坐标为A (xa ,ya ),测出A 点至B 点的坐标方位角ɑAB 和水平距离DAB ,求B 点的坐标(xb ,y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及内业计算全站仪的功能介绍1、角度测量(angle observation)(1)功能: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
(2)方法:与经纬仪相同,若要测出水平角∠ AOB ,则:1)当精度要求不高时:瞄准 A 点——置零( 0 SET )——瞄准 B 点,记下水平度盘 HR 的大小。
2)当精度要求高时:——可用测回法( method of observation set )。
操作步骤同用经纬仪操作一样,只是配置度盘时,按“置盘”( H SET )。
2、距离测量( distance measurement )PSM 、PPM 的设置——测距、测坐标、放样前。
1)棱镜常数(PSM )的设置。
一般: PRISM=0 (原配棱镜),-30mm (国产棱镜)2)大气改正数( PPM )(乘常数)的设置。
输入测量时的气温( TEMP )、气压( PRESS ),或经计算后,输入 PPM 的值。
(1)功能:可测量平距 HD 、高差 VD 和斜距 SD (全站仪镜点至棱镜镜点间高差及斜距)(2)方法:照准棱镜点,按“测量”( MEAS )。
3、坐标测量( coordinate measurement )(1)功能:可测量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X , Y , H )。
(2)测量原理若输入:方位角,测站坐标(,);测得:水平角和平距。
则有:方位角:坐标:若输入:测站 S 高程,测得:仪器高 i ,棱镜高 v ,平距,竖直角,则有:高程:(3)方法:输入测站 S ( X , Y ,H ),仪器高 i ,棱镜高 v ——瞄准后视点 B ,将水平度盘读数设置为——瞄准目标棱镜点 T ,按“测量”,即可显示点 T 的三维坐标。
4、点位放样 (Layout)(1)功能:根据设计的待放样点 P 的坐标,在实地标出 P 点的平面位置及填挖高度。
(2)放样原理1)在大致位置立棱镜,测出当前位置的坐标。
2)将当前坐标与待放样点的坐标相比较,得距离差值 dD 和角度差 dHR 或纵向差值ΔX 和横向差值Δ Y 。
3)根据显示的 dD 、dHR 或ΔX 、ΔY ,逐渐找到放样点的位置。
5、程序测量( programs )(1)数据采集 (data collecting)(2)坐标放样 (layout)(3)对边测量(MLM)、悬高测量(REM)、面积测量(AREA)、后方交会(RESECTION) 等。
(4)数据存储管理。
包括数据的传输、数据文件的操作(改名、删除、查阅)。
§ 7.2 TOPCON GTS-312 全站仪使用简介一、仪器面板外观和功能说明面板上按键功能如下:——进入坐标测量模式键。
◢ ——进入距离测量模式键。
ANG ——进入角度测量模式键。
MENU ——进入主菜单测量模式键。
ESC ——用于中断正在进行的操作,退回到上一级菜单。
POWER ——电源开关键◢ ◣ ——光标左右移动键▲ ▼ ——光标上下移动、翻屏键F1 、 F2 、 F3 、 F4 ——软功能键,其功能分别对应显示屏上相应位置显示的命令。
显示屏上显示符号的含义:V ——竖盘读数;HR ——水平读盘读数(右向计数);HL ——水平读盘读数(左向计数);HD ——水平距离; VD ——仪器望远镜至棱镜间高差; SD ——斜距; * ——正在测距;N ——北坐标,x ; E ——东坐标,y ; Z ——天顶方向坐标,高程H 。
二、全站仪几种测量模式介绍1、角度测量模式功能:按 ANG 进入,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测量,倾斜改正开关设置。
第 1 页 F1 OSET :设置水平读数为:0°00ˊ00"。
F2 HOLD :锁定水平读数。
F3 HSET :设置任意大小的水平读数。
F4 P1↓:进入第 2 页。
第 2 页 F1 TILT :设置倾斜改正开关。
F2 REP :复测法。
F3 V% :竖直角用百分数显示。
F4 P2↓:进入第 3 页。
第 3 页 F1 H-BZ :仪器每转动水平角90°时,是否要蜂鸣声。
F2 R/L :右向水平读数 HR/ 左向水平读数 HL 切换,一般用 HR 。
F3 CMPS :天顶距 V/ 竖直角 CMPS 的切换,一般取 V 。
F4 P3↓:进入第 1 页。
2、距离测量模式功能:按◢ 进入,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及 PSM 、 PPM 、距离单位等设置。
第 1 页 F1 MEAS :进行测量。
F2 MODE :设置测量模式, Fine/coarse/tragcking(精测/粗测/跟踪)。
F3 S/A :设置棱镜常数改正值( PSM )、大气改正值( PPM )。
F4 P1 ↓:进入第 2 页。
第 2 页 F1 OFSET :偏心测量方式。
F2 SO :距离放样测量方式。
F3 m/f/i :距离单位米 / 英尺 / 英寸的切换。
F4 P2↓:进入第 1 页。
3、坐标测量模式功能:按进入,可进行坐标( N , E , H )、水平角、竖直角、斜距测量及 PSM 、 PPM 、距离单位等设置。
第 1 页 F1 MEAS :进行测量。
F2 MODE :设置测量模式, Fine/Coarse/Tracking 。
F3 S/A :设置棱镜改正值( PSM ),大气改正值( PPM )常数。
F4 P1↓:进入第 2 页。
第 2 页 F1 R.HT :输入棱镜高。
F2 INS.HT :输入仪器高。
F3 OCC :输入测站坐标。
F4 P2↓:进入第 3 页。
第 3 页 F1 OFSET :偏心测量方式。
F2 ———F3 m/f/i: 距离单位米 / 英尺 / 英寸切换。
F4 P3↓:进入第 1 页。
4、主菜单模式功能:按 MENU 进入,可进行数据采集、坐标放样、程序执行、内存管理(数据文件编辑、传输及查询)、参数设置等。
三、全站仪功能简介测量前,要进行如下设置——按◢ 或,进入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模式,再按第 1 页的 S/A ( F3 )。
1、棱镜常数 PRISM 的设置——进口棱镜多为 0 ,国产棱镜多为-30mm。
(具体见说明书)2、大气改正值 PPM 的设置——按“ T-P ”,分别在“ TEMP. ”和“ PRES. ” 栏,输入测量时的气温、气压。
(或者按照说明书中的公式计算出 PPM 值后,按“ PPM ”直接输入)。
说明: PRISM 、 PPM 设置后,在没有新设置前,仪器将保存现有设置。
(一)角度测量按 ANG 键,进入测角模式(开机后默认的模式),其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方法与经纬仪操作方法基本相同。
照准目标后,记录下仪器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 HR 和竖直度盘读数 V 。
(二)距离测量先按◢ 键,进入测距模式,瞄准棱镜后,按 F1 ( MEAS ),记录下仪器测站点至棱镜点间的平距 HD 、镜头与镜头间的斜距 SD 和镜头与镜头间的高差 VD 。
(三)坐标测量1、按 ANG 键,进入测角模式,瞄准后视点 A 。
2、按 HSET ,输入测站 O 至后视点 A 的坐标方位角。
如:输入 65.4839 ,即输入了。
3、按键,进入坐标测量模式。
按P↓,进入第 2 页。
4、按 OCC ,分别在 N 、 E 、 Z 输入测站坐标( X0 ,Y0 ,H0 )。
5、按P↓,进入第 2 页,在 INS.HT 栏,输入仪器高。
6、按P↓,进入第 2 页,在 R.HT 栏,输入 B 点处的棱镜高。
7、瞄准待测量点 B ,按 MEAS ,得 B 点的( XB ,YB ,HB )。
(四)零星点的坐标放样(不使用文件)1、按 MENU ,进入主菜单测量模式。
2、按 LAYOUT ,进入放样程序,再按 SKP ,略过使用文件。
3、按 OOC.PT ( F1 ),再按 NEZ ,输入测站 O 点的坐标( X0 ,Y0 ,H0 );并在 INS.HT 一栏,输入仪器高。
4、按 BACKSIGHT ( F2 ),再按 NE/AZ ,输入后视点 A 的坐标( xA , yA );若不知 A 点坐标而已知坐标方位角,则可再按 AZ ,在 HR 项输入的值。
瞄准 A 点,按 YES 。
5、按 LAYOUT ( F3 ),再按 NEZ ,输入待放样点 B 的坐标( xB , yB,HB )及测杆单棱镜的镜高后,按 ANGLE( F1 )。
使用水平制动和水平微动螺旋,使显示的dHR=0°00ˊ00",即找到了 OB 方向,指挥持测杆单棱镜者移动位置,使棱镜位于 OB 方向上。
6、按 DIST ,进行测量,根据显示的 dHD 来指挥持棱镜者沿 OB 方向移动,若 dHD 为正,则向 O 点方向移动;反之若 dHD 为负,则向远处移动,直至 dHD=0 时,立棱镜点即为 B 点的平面位置。
7、其所显示的 dZ 值即为立棱镜点处的填挖高度,正为挖,负为填。
8、按 NEXT ——反复 5 、6 两步,放样下一个点 C 。
1.1直线上各中桩坐标计算当需要放样的P点位于直线上时,有两种情况:位于YZ(HZ)之间和ZY(ZH)之间,或者位于公路QD和ZH(ZY)之间,其计算方法相同,公式如下:式中为该段直线的起点(可以是YZ,HZ,或QD)坐标为要求的P点与该段直线起点的桩号差(距离)1.2 单圆曲线上各中桩坐标计算当需要放样P点位于单圆曲线上时,其坐标计算如下:式中为ZY点坐标,为圆曲线半径为P点与ZY 点的桩号差(弧长)当路线左转时,取“-”,反之取“+”1.3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上各中桩坐标计算当P点位于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时,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3.1 ZH到HY段式中为ZH点坐标为P点与ZH点桩号差,为缓和曲线长当路线左转时,取“-”,反之取“+”1.3.2 HY到YH段式中为HY点坐标为P点与ZH点桩号差,为缓和曲线长当路线左转时,取“-”,反之取“+”1.3.3 YH到HZ段式中,为HZ点坐标,为HZ点与P点的桩号差当路线左转时,取“+”,反之取“-”1.4 复曲线上各中桩坐标计算1.4.1当复曲线中间不设缓和曲线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计算:对于第一缓和曲线、第一段圆曲线以及第二缓和曲线,分别用公式(3)、公式(4)和公式(5)计算;对于第二段圆曲线,用公式(2)计算,计算时将公式(2)中的换成,分别为第一圆曲线和第一缓和曲线长度,左转取“-”,右转取“+”。
1.4.2 当复曲线中间有缓和曲线时,即构成卵型曲线。
如图2,缓和曲线AB的长度为,A、B点的曲率半径分别为和,为缓和曲线上曲率为零的点,AB段内任意点的坐标从点推算。
对于这种曲线来讲,主要是计算中间缓和曲线上各点的坐标,而两侧的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计算方法与前述内容相同,此处不再细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