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远古时代的人类与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工具和食物;
2. 掌握远古时代人类的社会组织和思维方式;
3. 培养学生对远古时代人类的历史意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具;
2. 理解远古时代社会组织和思维方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人类的起源及早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知(30分钟)
1)展示图片:展示远古时代的一些工具和食物,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

2)讲解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工具和食物,包括打猎、采集、种植、使用工具和食用野生动物等。

3. 拓展学习(15分钟)
1)学生小组合作,利用课堂教材和网络资源,查找远古时代社会组织和思维方式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各自小组的讨论情况和结论。

4. 巩固与评价(1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并检查学生对远古时代人类的理解和认识。

五、作业
1. 思考题:结合课堂学习和自己的思考,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你对远古时代人类的认识和感受。

2. 预习《旧石器时代》
六、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图片、小组合作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远古时代人类的兴趣和认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本课教学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思考和自主发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篇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一、夏商社会的政治制度1.基础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其死后,其子启即位。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的政治制度如何?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地方封侯、伯,他们要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商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1、商王的权利是有限的;2、附属国的自主权相对大;3、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高于皇权,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定义:又称封邦建国。

②目的:巩固统治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④内容:一方面,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另一方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⑤影响:积极: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c.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d.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⑥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a.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b.表现;a.楚王问鼎;b.诸侯争霸。

2.宗法制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小儿子。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④内容:1、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的制度;2、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⑤作用:1、宗法制度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必修一历史第一课教案

必修一历史第一课教案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_ 时间2021-09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温馨提示】请用20分钟左右完成,深入思考,标准书写。

首先依据自学引导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根底知识,然后完成探究题目,最后记忆重点根底知识。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色笔标记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小组长职责:指导引领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根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1.熟悉商、周政治制度开展演变的过程: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根本内容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夏、商、周三个朝代政治体制的变化情况,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是一个开展的过程,应用历史的、辩证的、开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政治体制的变革。

3.夏、商、周三代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早期的政治文明,是值得中国人自豪的事情国。

【学习要点】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周礼与周朝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学案【自主预习】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学思结合】1.夏朝:1、什么是封邦建国,他的目〔1〕地位: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的、内容各是什么?与后来〔2〕特点: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和王位世我们所说的“封建社会〞一袭制。

样吗?2.商朝:〔1〕制度: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2〕特点: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_________;商朝是个弥漫着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

二、西周政治制度〔一〕封邦建国〔分封制〕1、背景:2结合课本p3地图答复,西〔1〕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统治区域扩大。

周主要封国有哪些?现在有〔2〕目的:为了对被征服的广阔地区进行。

哪些省的简称源自西周封国2.含义:是在保证强大的条件下,将和功臣国名?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3、内容:〔1〕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开学第一课高一历史教案5篇

开学第一课高一历史教案5篇

开学第一课高一历史教案5篇历史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开学第一课高一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开学第一课高一历史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立的史实,认识中国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的新变化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清朝边疆政策的了解,认识到正确处理边疆民族关系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图片、文字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对图文资料分析和思考,使学生从宏观上理解君主专制政体演进过程并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封建专制制度,并且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积弊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设立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清代的边疆政策教学难点:明清时期中枢权利机构的变化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古代专制皇权的了解通常受大量历史影视节目的影响,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存在一些误区,而且大部分同学初中基础不扎实,习惯于形象思维,对于较抽象的概念难把握。

因此,对于许多史实和观念有待引导与纠正。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用多媒体教学,以讲解为主,同时辅以图表、史料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训练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外练习,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六、教材讲授(1)导入:主要采用复习式提问导入(2)讲解:通过分析史料讲解、图表分析来讲解内阁制度、军机处的设立、边疆政策等内容(3)小结: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教材讲授:一、导入:(5’)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句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播放PPT),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很大的权利,相信大家应该都在古装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经常看到。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教案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教案

人民版必修一高一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教学内容】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导入1.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明遗址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文明的起源。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是什么吗?二、教学内容1.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a.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环境b.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c.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文化遗存2.青铜器与甲骨文a.青铜器的发现及其历史价值b.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历史价值c.青铜器与甲骨文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3.夏商西周的更迭a.夏朝的建立及其历史地位b.商朝的建立及其历史地位c.西周的建立及其历史地位d.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4.春秋战国的纷争a.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b.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c.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d.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三、案例分析1.分析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等多种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引导学生了解诸子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四、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关注历史人物、事件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作用。

第二课: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一、导入1.通过展示秦朝地图,引导学生关注秦朝的统一。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秦朝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吗?二、教学内容1.秦朝的统一a.秦朝的建立及其历史背景b.秦朝的统一战争c.秦朝的统一意义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c.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3.法律制度与社会变革a.秦朝的法律制度b.秦朝的社会变革c.法律制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4.秦朝的灭亡a.秦朝灭亡的原因b.秦朝灭亡的历史影响三、案例分析1.分析秦朝的统一战争,引导学生了解战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分析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引导学生了解政治制度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高一历史教案第一课

高一历史教案第一课

高一历史教案第一课高一历史教案第一课篇1《世界近现代史》一、教科书对于学生发展的功用(一)知识构建功能本册书从内容编排上看,主要以时间顺序,以章节体形式编写;从线索看,主要有以下几条:1、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2、重要的国际关系(1)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三次殖民高潮)(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争夺世界霸权斗争)3、民族解放斗争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战争——亚洲革命风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4、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从每课的内容看,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构建,并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各线索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整掌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能力培养功能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这些课程内容来培养学生能力,包括知识构建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践操作功能教材设置活动课,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图书馆、阅览室,上网查找资料,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查阅资料,利用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比较成熟的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自编自演的历史剧,虽尚显稚嫩,但在过程中,挖掘历史的背景,揣摩人物心态和语言,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又有了新的进步。

(四)心理教育功能历史课的内容包罗万象。

在学习过程中,从历史人物的坎坷悲壮,从历史发展的曲折反复,学生能够获得一个心理感受: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做成某件事,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从而增加心理的承受力。

从世界史的发展中还学习到许多为科学献身、为国家捐躯、为真理求索的人,从他们身上,学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有很大的收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成功和失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第一课历史教案【精选3篇】

高中第一课历史教案【精选3篇】

高中第一课历史教案【精选3篇】高中第一课历史教案【精选3篇】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准备自己的教案,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中第一课历史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中第一课历史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1、认真贯彻市、区教研室会议精神,积极开展集体教研活动,以高考研究、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为工作重点,切实履行好“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责,依靠全体历史教师,群策群力,努力加强苏苑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教师的群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2、以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课堂40分钟效率为手段,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加强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20__年的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教、学、考基本情况分析1、本届高三历史班共有5个,高三(9)、高三(10)、高三(11)班、高三(12)、高三(13)班,共228人。

11班是苏星班,13班是重点班,史地合班,12班为地理班。

2、五个班无论平均分还是B率均有差距,高三(11)(13)班基础好一些,高三(9)班(10)班差不多,但高三(12)班基础相对差一些。

各班内部个体差距也较大,存在损耗人数。

3、本届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

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加强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引导。

4、本届高三备课组成员:薛丽蓉老师(9)班、薛凤玉老师(10、12)班、史晓玲老师(11)班(备课组长),袁旭东老师(13)班。

三、主要措施根据上学期高二教学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再进行两轮复习,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实行每单元一考,全面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1、通过组织集体备课(每星期至少一次定时定地点的集体备课活动)、课堂研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加强课程改革实施水平。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教案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教案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教案【一】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1、知识与能力: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2.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3.2、过程与方法:4.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

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

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先填后背——写出从夏至清的朝代顺序名称。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辽、、西夏、、清【教学过程】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

(10分钟)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政治制度特点①第一个国家政权②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③王位继承传子制度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政治制度特点①商王具有支配内服外服的实际权力②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是有限的③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三、西周政治制度1、分封制(1)对象: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功臣、姻亲、附属国、殷商降族(2)内容:核心是分封土地、人民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军事义务(3)影响:①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臣属关系更加明确)②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度(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性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4)内容:大宗(嫡长子传宗继统)小宗(嫡长子同母弟或庶母兄弟)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5)影响:①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起其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第一课教案导语:历史,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一历史第一课教案。

欢迎阅读!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通过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教材学思之窗、史料解读、问题探究的方式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结合“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理解宗法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通过夏商的政治制度的学习,认识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的文明古国。

知识点1 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

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启继,自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从此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

2、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比夏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1)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2)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3)地方:封侯、伯。

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影响: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

1、既然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但又为什么说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一种历史进步?这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的。

王位世袭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实行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它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为“天下为家”的奴隶社会所代替,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学思之窗:《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朝国王汤甚得民望,贤士伊尹渴望辅佐他,汤很赏识伊尹,提拔为相,“任以国政”,助汤灭夏取得天下。

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先后辅佐汤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太甲。

太甲继位后荒淫暴虐,被伊尹流放。

后来太甲终于悔过自新,伊尹将他迎归,太甲变成一个有为之君。

从以上记载,你能否看出商朝的相权力有多大?再同秦始皇等皇帝专制中央集权情况相比,有什么不同?商朝时,相的权力之大甚至可以超越国王。

但是到了皇帝专制中央集权情况下,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丞相对皇帝负责,臣服于皇帝之下。

1.禹建立夏朝,死后,其子启登上王位。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公天下”变成“家天下”B、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C、是历史的倒退D、是私有制产生的必然产物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文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①②从材料中的“天下为家”来看,社会已发展到“家天下”的奴隶制;再结合“大道既隐”判断,“大道”是指已逝去的原始社会的制度。

3.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主要含义是A.礼仪B.政权C.风俗D.政治制度【解析】意思是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了商朝的制度而略有调整。

说明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知识点2 西周的分封制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后,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

周武王时期进行大分封,周公东征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

(1)主要内容:一是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二是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三是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2)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拓了边远地区,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盛国家。

(1)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2)表现: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周天子无法控制;战国末年,周王室大部分土地被秦国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

1、《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

”这段材料反映了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解]本则材料反映了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通过材料可看出周天子对诸侯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因此B、C、D错误。

A [评]解答材料选择题最关键之处就是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依据信息进行选择,材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左传》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予,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

——《孟子·告子》材料三: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传》请回答:材料一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材料三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该制度在周初巩固了统治,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统治,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周初的分封制。

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觐见天子,向天子述职。

诸侯服从天子。

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

分封制崩溃。

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点3 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宗法制是西周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2.宗法制的特点(1)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②构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

③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3.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深化·拓展】材料请回答:1.分封制的特点2.依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参考答案】1.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与“国”密切结合。

保证各级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的特权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3、西周推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奴隶制统治B、确定王位继承人C、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确立财产的分配、地位的高低开拓学习新视野1、夏朝“家天下”的开始“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宗法制和分封制并非中国所特有,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其它地区也存在过,如欧洲的查理曼帝国就实行过分封制,但中国和西方的分封制,在时间和社会性质上有所不同:在时间上,中国的分封制早在公元前11世纪处于奴隶社会的西周时期即已出现;而欧洲国家的分封制处于中世纪时期,时间上远远晚于中国。

在形式上,西方的宗主和附庸之间互有义务,但是附庸对宗主的宗主没有义务,宗主对于附庸的附庸也没有支配权,即所谓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而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则认为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更是天下人的共同主子。

诸侯及其属民都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即所谓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政治制度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可结合学生生活中所知知识逆推分封制、宗法制的来源及特征,如家族内的相关情况、社会上的等级情况等。

理解能力强的同学,要上升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高度去理解本节内容。

即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4、阅读下列材料: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

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

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请回答:据材料,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提示: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反智主义等。

本课测评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2.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1.探究活动2.请分析,上面西周的封侯共有几类?与课文中所述是否相同?同时思考,当时西周统治者为什么要这样做?:西周所封诸侯共有三类:同姓王室、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

与课文中所述相同。

当时西周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安抚人心,加强自己的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