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一课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 人类起源和早期社会- 原始社会的特点- 石器时代的出现2. 农业革命与古代文明的兴起- 农业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早期文明的代表:埃及、巴比伦、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3. 秦汉时代的统一与繁荣-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 汉朝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课:欧洲中世纪1. 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封建社会的形成-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灭亡- 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2. 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形态 - 封建君主制的特点- 领主经济的特点3. 教会的权威与信仰的传播- 教会在中世纪社会中的地位- 十字军东征与宗教改革第三课:大航海时代与文艺复兴1. 大航海的开启与地理大发现- 15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影响2.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特点- 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3.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 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与领袖- 宗教战争对欧洲的影响第四课:近代欧洲的启示1. 工业革命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 - 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2. 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政治思潮-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近代政治思潮的兴起与传播3. 近代国际关系与帝国主义- 近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帝国主义的兴起与扩张第五课:中国近代史概述1. 清末社会的困局与灾难- 清朝政治与经济问题- 内患与外侮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发展3.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意义-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第六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发展 -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与结果2. 《凡尔赛和约》与战后的国际关系-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与内容- 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与影响第七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场-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与进程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联合国的成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与意义- 联合国的成立与发展3.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的起因与特点- 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第八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 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发展 -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思想2. 农村包围城市与土地革命-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土地革命的意义与影响3. 抗日战争与中国革命的胜利- 全面抗战的爆发与进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革命的发展第九课: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政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背景与成立- 新中国的初步政治建设2. 社会主义建设与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与特点3.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起因和目标- 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与发展第十课:冷战与中国的对外关系1. 冷战与国际关系重心的转移- 冷战时期世界的两极格局- 世界国际关系的重心逐渐转向亚洲和中国2. 中苏关系的嬗变与三个世界理论- 中苏关系的冷却与破裂- 中国对世界格局的贡献与主张3. 中美关系的重塑与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 中美建交与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十一课: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分裂1. 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探索-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和建设2. 东西方社会主义的分道扬镳-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改革与后果- 中国与苏联的分裂与对立3. 世界社会主义的衰落与挑战-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困境- 资本主义的复辟与社会主义的挑战第十二课:当代世界格局与发展趋势1. 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合作- 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趋势- 国际经济合作的机制与组织2. 当代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 世界主要大国的力量变化与较量- 地缘政治格局的新特征和趋势3. 新世纪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的主要挑战与问题- 新世纪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以上是高一历史1到12课的主要知识点梳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人教版)PPT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人教版)PPT课件

探讨:
1.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2.通过对大宗与小宗的
关系的认识,谈一谈西周
天子
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年均以德”

“德均则卜”

.
11
.
12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嫡长子(嫡长孙……)
大宗 (宗主)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为了维护哪一制度?
宗法分封制度。
.
14

商 西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央

地方
政 治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定义
2、宗法制 定义


目的
目的
对象
核心
内容
内容
影响
作用
破坏
分封与宗法
.
15
习题
▪ 1、 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 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 六族”。“殷民”指:
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 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 4)卿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 A.1234 B.123 C.234 D.23
BCBA .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
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形成家天下局面; 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3.形成了完备的宗法分封制,把血缘纽带与政治 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局面; 4.早期政治制度具有继承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影响。但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课堂小结

朝 王
商 朝 内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①的表述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从表格 姬姓贵族分封的地理位置看,②正确。③反映的是分封制的作用,从地 理位置来看正确。西周初年分封制巩固了统治,且从材料中不能得出 ④信息,故④说法错误。
达标训练
10.(2014·嘉兴高一检测)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这两幅图反映了怎样的神话传说? 大禹治水
在历史上,禹除了治水之外,还有什么重大贡献?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一. 夏朝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一. 夏朝的政治制度 1.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分给谁
功臣
居五十三人”
异姓 姻亲
—《 荀子.儒效篇》
附属国
怎么分 以血缘关系为主, 层层分封
1.分封制:
权力与义务
“授 土”“授 民”
周王
诸侯
服从 朝觐 纳贡 出征
(享有世袭统治权,可以再分封、 可以设官、建立军队和征赋)
天子适于诸侯,曰巡守,巡守者, 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 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 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课件(共16张PPT)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课件(共16张PPT)
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 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南京大屠杀)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4、自信自强——民族需要 案例2 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 的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没
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行任何
三、认识高中新课程历史体系
必修一: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必修二: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必修三: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四、高、初中历史有什么区别? 学习方式 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突出问题意识
培养学科素养
强调能力转换
五、怎样学习高中历史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叶圣陶:学习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
1、会考高考——现实需要
高一年级:山东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高三年级:文综高考全国卷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2、品味鉴赏——情感需要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3、学史明智——人生需要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英国)培根”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 ———— 唐太宗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4、自信自强——民族需要 案例1 “由于政府的外交方针无法解决日本人在满洲受到的不法
行为的伤害,国民日益不满,有很多人支持关东军的行动,陆军
收到了巨额援助金。”("九· 一八"事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第1课商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权传承:实行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2)概况
①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3)影响:①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后期: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形成相对的大宗和小宗。

(3)地方官制:推广郡县制
①在春秋战国基础上全面推行。

②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设若干县。

③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
(1)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完善。

①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②职责: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③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新教材高中历史高一开学第一课课件

新教材高中历史高一开学第一课课件
一、历史是什么?
历史定义
1、指过去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2、指人们的历史认识或作为历史认识集中成果的历史著作,即作为认识主体对客观历史过程进行重建主体化历史,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3、指历史学这门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发生过各种历史现象并探寻其发生规律的科学。
一、坚持唯物史观,对重大历史人物事件作出重大判断。
三、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维护党和国家历史。
四、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五、从党的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
二、坚持辩证法,对各历史时期作出重大判断


第一PPT 2029.10
天生尤物非为福 蚌有明珠亦累身
初中历史
高中历史
三是找准学科增分点 认真研究本省、本市、本校近年来的高考数据,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得失分情况,找准突破点和增分点,有目的进行专项训练和突破提升。英语的阅读理解和小作文、语文的古文分析和作文、理科的做题速度、文科的答题思路等,都要制定详细的训练方案和突破的方法策略,在实践中调整提升,打破制约瓶颈,找到质量提升的突破口。二、课堂教学务必高效课堂是教育教学是主阵地。高三年级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更要切实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一是上好微专题课。春节前后,一轮复习进入后期,学生不会的知识点逐步浮出水面。这些薄弱知识点如果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二轮复习的效果。高三年级要围绕浮现出来的问题,上好微专题或微微专题课,针对某一个点或几个点精讲、讲透,触类旁通。微专题课怎么上?可以针对学生不会的问题,每节课重点解决1-2个知识点,专题强调,专点训练,不贪多,顺一个点“追祖宗八代”,剖析透!微微专题,则更精、更准、更小、更有效,可以一节课只讲一道题,但是要把这一道题挖深、挖透,讲透一个会一类,做会一题能举一反三。

高一历史(第一课)

高一历史(第一课)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 1、夏的建立
• 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建立——夏 , 大禹成为第一个王。
回顾一下
大禹如何成为夏朝的王?有什么特点?
禅让制:古代部落联盟民主推选 首领的方法
史料连接
•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
思考: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2、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的集中 (分权) •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
思考: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 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 1、积极作用: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 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2、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 人为划分远近尊卑 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与现代的民主法治相违背
找一找
权利
义务 影响 结果
• 服从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 加强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疆域,使周朝代成为延续几百年的强国
•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 考一考
西周时期,一位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 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 一个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 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问他的王位和家 业由谁继承?

想一想
既然这是一种不太牢固的臣服和纳贡关系, 商王还借助什么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BC1046,都城镐京(陕西)

高一上学期历史每课的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历史每课的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历史每课的知识点第一课:古代文明与人类起源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包括人类起源地、直立行走的进化过程、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等。

2. 文明的定义与特征:讲解文明的定义和文明的特征,如农业经济的产生、城市的兴起、文字的出现等。

3. 河流流域的古代文明发展:介绍古代黄河流域、亚洲河流流域等地区的古代文明发展,如古埃及、古巴比伦等。

第二课:古代东亚文明1. 夏朝的建立与社会制度:了解夏朝的建立和夏朝的统治者禹,探究夏朝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2. 商朝的兴起与商代的社会变迁:介绍商朝的兴起、商代的社会变迁,包括商朝的都城和统治者等。

3. 周朝的建立与封建制度:讲解周朝的建立及封建制度的兴起,包括宗法制度、天子的权力等。

第三课:古代印度文明与佛教的兴起1. 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了解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包括哈拉帕文明的发现、城市规划和生活方式等。

2. 犍陀罗的创立:介绍犍陀罗的创立者釋迦牟尼、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佛教在印度的发展。

3. 佛教对印度和世界的影响:讲解佛教在印度和其他地区的传播,以及对印度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影响。

第四课:古代希腊文明1. 希腊城邦的兴起与民主制度:了解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民主制度,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点。

2. 古希腊的文化与艺术:介绍古希腊的文化和艺术,包括哲学、戏剧、雕塑等方面的成就。

3. 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与文化融合:讲解亚历山大大帝国的扩张和征服,以及在征服过程中的文化融合和传播。

第五课:古代罗马文明1. 共和制与帝国制:介绍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包括共和制和帝国制的特点和变迁。

2. 罗马法律与宗教:讲解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和宗教信仰,包括法律的特点和影响以及宗教的发展和影响。

3. 罗马文化的传播与衰落:了解古罗马文化的传播和衰落,包括拉丁语的传播和影响以及西罗马帝国的瓦解。

第六课:古代非洲文明1. 埃及文明的兴起与发展:了解埃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包括法老王的统治、金字塔的建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一、说教材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这一课时主要概括了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主要特点。

本课内容我们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后面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

从而使学生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本部分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知识目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学习,理解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学会探究它对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

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意目标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这几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可以向学生系统的传授科学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讨论法在于启发诱导,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谈话法则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师生双边的情感交流。

三、说学法
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新课改中“改变历史学习方式”的理念,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学习: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分析情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学会利用辨证法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相讨论,相互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求进步,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程序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按以下三个部分展开课堂教学: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

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几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下面进入试讲环节。

1、导入新课(写题目)
说起大禹治水的传说,我想同学们都是耳熟能详的。

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提问,评价。

)我们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

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

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王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

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
越来越大,以致发展成个人专断。

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

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

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

2、讲授新知识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写提纲)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

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

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搜集有关夏商的官位及其职能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

最后教师给学生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

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

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3、结束部分总结归纳,布置课外作业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科举制度的演变,其中交叠着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演变的趋势和矛盾发展的结果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最后我布置了以下几个题目:分析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和我国现在的政治制度有不有联系? 让学生课后认真思考。


今天我的说课和试讲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