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开学第一课-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人教版)(共16张PPT)
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认识历史课程课件人民版

二、历史的特点
1、过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历史”指人类过去各方面(政治、经济、社会、军事、 文艺等)的活动,如长江大河,川流不息。它既不会停止,也 不会重演;既不能人为地复制,也不能搬进实验室。 “历史” 就是过去了的人、发生了的事,面对历史人物,面对历史事件, 如何跌足顿首,如何懊恼遗憾,如何心驰神往,但,一切都如 “一江春水向东流”,永远的成为过去,你只能“望史兴叹”。 可是,过去和现实是密切关联的,正如李大钊《史学要论》中 所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 渊源”。历史如江河,总是奔涌向前,“抽刀断水水更流”。 所以,过去和现实是不可分割的,离开“过去”谈“现实”只 能是缘木求鱼,离开“现实”谈“历史”如同是刻舟求剑。正 如英国历史学家卡尔所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 的问答交谈”。
3、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历史”是真实的,它是客观的。大量的考古成 果、历史遗存,都无疑反映了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的历 史。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折射出历史的真实存在。 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也朦朦 胧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情状。没人会否认“三皇五 帝”,没人会否认“四大文明古国”。但历史毕竟是 人类的活动,其主观动因不言而喻;更何况人们认识 历史,总是带有主观取舍;再加上历史终究是过去的 事,如雾里看花,往事如烟。这样,历史的主观色彩 便十分浓厚。
4、复杂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历史”如同迷宫,曲曲折折,峰回路转,“是非成 败转头空”。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既有“春风又绿江南 岸”的美好岁月,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 艰难时日。反抗暴政,追求真理的正义斗争,既有获得 辉煌成功,也有落得功败垂成。刷新政治,振邦兴国的 改革,有的锐意推行,成效卓著,有的屡遭挫折,终致 夭折人们的千差万别、形形色色,历史活动中又带有强 烈的主观目的,这必然使历史呈现出特殊的复杂性。正 如列宁所说:“据说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 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另一个房间。”历 史风云扑朔迷离,山重水复,显得复杂多变。历史的复 杂性,给历史研究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从而更激起人 们探究的兴趣。但历史仍是有规律可循的。
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

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引言欢迎同学们开学,今天是我们高中历史课的第一堂课。
历史是一门有趣而又重要的学科,它让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会研究到许多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知识,同时也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次课程旨在为大家打下良好的历史研究基础,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课程目标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历史:1. 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为什么我们需要研究历史?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帮助?2.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人类社会是如何从原始社会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复杂社会结构。
3. 重要历史事件的回顾:通过回顾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了解历史对我们的影响,以及为什么这些事件至今仍然被重视。
4.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学会如何进行历史研究,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获取历史信息。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 什么是历史?- 历史对我们的重要性- 历史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第二部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原始社会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农耕社会和农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和现代社会的形成第三部分:重要历史事件的回顾- 古代文明的兴衰-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战争和冲突-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历史的影响第四部分: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历史文献的研究与分析- 历史考古学的应用- 数字化历史研究的趋势研究方法与要求1. 认真听讲:课堂上会有许多知识点和重要概念,务必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2. 主动思考:在研究过程中,要时常思考所学知识的意义和应用,并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3. 多样化研究:除了课堂上的教学,还应该积极参与讨论、阅读相关资料,扩展自己的历史视野。
结束语高中历史课程是一次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机会,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发现历史对现实的影响,为未来做好准备。
希望同学们在本次课程中能够保持兴趣和好奇心,并付诸行动,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
谢谢大家!参考资料1. 杨绍华《历史学导论》2. 马克思、恩格斯《宣言》3. 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走进高中历史课件(共27张PPT)

导言课
经过初中的学习,你知道这些图片表现的是哪些历史事件吗?
一、什么是历史?
一、什么是历史?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柯林伍德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 ……
一、什么是历史?
所谓历史包含二层意思
①广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过去的事) ②狭义:人们对过去事实的一种有意识的记载(历史学科)
3、重练习:教辅资料
4、重考试:强化训练、月考、期中期末考
四、高中历史基本知识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 史料:研究历史的材料
史料解释: 历史叙述: 对史料的解读,不加入个人观点 对历史现象的描述、记录 历史评价:对历史现象的评价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 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 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强调“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他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 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的行为的根源在 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 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革命史观(淡化): 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的特色,是革命史 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四、高中历史基本知识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见解: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对历史人物和历 史事件进行评价
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认识历史课程课件人民版(2)

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认识历史课程课件人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第一单元第一章“历史的召唤”,内容包括:历史的价值与意义、历史的学习方法、历史的基本要素。
具体涉及1.1节“历史,是什么?”和1.2节“如何学习历史”,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历史课程,了解历史学习的方法和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历史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历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历史的价值与意义,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培养史料分析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和新闻,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导入新课。
a. 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圆明园遗址等图片,提问:“这些历史遗迹给我们什么启示?”b. 播放新闻片段,涉及历史事件,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历史?”2. 新课内容讲解:a. 讲解历史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b. 介绍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史料分析、历史比较、历史归纳等。
c. 分析历史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历史的价值与意义2. 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a. 史料分析b. 历史比较c. 历史归纳3. 历史的基本要素a. 时间b. 地点c. 人物d. 事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三个你认为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原因。
b. 请运用史料分析方法,分析教材中的案例。
2. 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课程。
【开学第一课】2023年秋季高一开学第一课(历史)

(2)学科素养:
时空观念
( 了解和理解历史 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
必备的重要观念 )
唯物史观
( 学习和探究 历史的 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 )
高中历史 学科素养
史料实证
( 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 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
理解和解释历史的 关键能力与方法 )
历史解释
( 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 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
一. 历史是什么?(什么是历史?)
(一) 概念: [例]《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
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史”者,记事 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因此“历史”原意:
1.“通俗版”: 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
即: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 “课标、大纲版”: 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料。
B一二.则则三历历省史史(六本材部史身料制论((的)史 史基实 料本史) )运论,,作结即即程合以过序(往去是客人史中类观书实遗发省)生留→之的门物一证下切(史省一;考→致古尚材书(料省史)→料六部)
史论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
了行或政对效之率进行的(文史字记法载、(史文观献)材料);(史法、史观)
因此,对学生知识储备量、历史思维形成要求极高。
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线索—历史规律 (结构) (具象) (清晰) (理解)
三 .如何学好历史?(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1. 首先明白: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侧重不同
(1)知识编排上:
历史的三分类
史实
论从史出
史由证来
[例“]对A.历“史三生省论命”的指探的寻是,中首书先省应、对门其史下无省限、长尚的书发省展,作三出省分的类长,证官都是宰相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人教部编版《开学第一课》PPT

【怎样学历史】
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 和方法论。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7.唯物辩证法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 高一历 史人教 部编版 (2019 )《开 学第一 课》( 共19张 PPT)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 高一历 史人教 部编版 (2019 )《开 学第一 课》( 共19张 PPT)
【为何学历史】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
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
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 高一历 史人教 部编版 (2019 )《开 学第一 课》( 共19张 PPT)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 高一历 史人教 部编版 (2019 )《开 学第一 课》( 共19张 PPT)
【怎样学历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史料实证: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 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 高一历 史人教 部编版 (2019 )《开 学第一 课》( 共19张 PPT)
【怎样学历史】
关注五大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想一想: 1,中国古代少数 民族入侵在时间上 有何特点? 2,从地形的角度 分析古代中国和古 希腊形成不同政治 体制和文化的原因。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

联系上下文
分析因果关系
将知识点放在历史背景 中理解,把握整体脉络。
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 果关系,深入探究其背
后的原因和影响。
比较与对比
将不同历史事件或文化 进行比较和对比,加深
理解。
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来 分析理论,增强实际应
用能力。
批判性思维
提问与质疑
对历史事件和观点保持质疑的态度,勇于提 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增强记忆力
学习历史需要记忆大量的时间、事件 和人物,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和注意力。
社会理解
增进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 学生可以更加自豪地认识 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培养国际视野
通过了解世界历史,学生 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 和文化的背景和发展轨迹, 从而培养国际视野。
促进社会进步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主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 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协作能力。
课堂演讲
总结词
课堂演讲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力和自信心,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 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就某一历史事件或 人物进行简短的演讲,让学生准备并 呈现自己的观点,通过演讲的方式加 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社会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分析社会改革的背景和动因,如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发展 需要等,并探讨社会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改革与现代社会
比较社会改革与现代社会改革,探讨社会改革对现代社会 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06
课堂互动与讨论
分组讨论
总结词
分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课堂互动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 课堂参与度。
高一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钱穆著,商务印书馆
钱穆:若一民族对其以 往了无所知,此必为无 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 之份子对其民族必无甚 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 族有奋斗而牺牲,此民 族终将无争存于世之力 量。故欲知其国民对国 家有深厚之爱,必先使 其国民对以往历史有深 厚之认识。
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不同要求:
初中:是什么(时间、事件、人物等)
消A极.: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天下归宗
政治上,君臣关系
宗核心法制的嫡特长点:
:
大宗
天 子
①嫡嫡长子继承制嫡长。
血缘上,兄弟关系
小宗 余子
小宗 余子
②长子严格的大小宗大宗关系嫡;长大、小“宗立子是以相贵对不的以长” ③继承血缘关系与政治关大系宗紧密结“合立嫡(以家长国不同以构贤”
禅让制
社会局面
思考贤1能:(从传贤王)位世袭公制天的下传承方式,你 能得出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血缘(传子)
家天下
王特位点世1袭: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思考2:从课本P4第二段你能得出早 期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特点2: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夏商的政治制度
1.中央 ①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子相 传或兄终弟及 ②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④家国一体 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诸侯⑤的最权高利执与政义集务团:尚有未相实当现大权的力独的立高性度集中 积极(作有用中:央无集权)
分封制的意义
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 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 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区别!
考题:
1.“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是什么制度?有什么特点?
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 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四、如何学习高中历史
• 1.读书看报进入场景 • 2.勤考多问探究分析 • 3.学好其他学科
上课要求
1.预习 2.课堂纪律 3.笔记 4.小测
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约BC2070-约BC1600)
西周(BC1046-BC771)
秦—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BC221)
商朝(约BC1600-约BC1046)
春秋 战国
东周(BC770-BC256)
三国时期 隋朝建立(581)
楚汉相争,西汉建立(BC202)
王莽篡汉,新朝建立(9)
东汉(25) 西晋(266) 五胡十六国(前秦、北魏) 东晋、宋、齐、梁、陈
人文素养 处事态度 国家社会
处世态度
国家社会
三、高中历史的构成
一、政治史
高 中
必修
二、经济史
历 史
三、文化史
一、改革
二、民主发展
选修
三、战争与和平、人物
高中历史高一(上)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 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 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 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 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 Nhomakorabea展之希望。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考试
常识
考试 常识 人文素养
魏晋南北 朝
唐朝建立(618)
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
元朝统一中国(1271)
中华民国成立(1911)
西
辽(10世纪初)
夏
北宋建立(960)
西
金(1125年灭辽)
夏
南宋建立(1127)
明朝建立(1368)
清朝建立(1636)
中国改革开放(19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
一、什么是历史 ?1.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西汉 )
欲知大道 必先为史
龚自珍(清 )
当代人对历史的印象
文物与博物馆学
影视艺术专业
文学专业
中国历史
原始社会 ( 约 距 今 20 0万年- 约距今 5000年 )
中国进入新时代(2017)
2019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考试
钱穆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 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 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和发展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章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七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八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初中历史: 我早上吃了早饭,好幸福啊! • 高中历史:早上我饿,吃了京酱肉丝和披萨,填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