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自行车,能否捍卫城市尊严》阅读答案
安徽省定远县张桥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定远县张桥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是美丽的李永康举目远眺,没有绿色,天是黄的,地是黄的,路两边的蒿草也是焦黑的。
尽管来这之前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大吃一惊。
最难的是给乡村孩子们上课,书上好多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闻所未闻。
一些新鲜的词汇,我往往旁征博引设喻举例讲得口干舌燥,他们却是一脸陌生。
有一天上自然课讲到鱼,我问同学们鲫鱼和鲤鱼的区别,他们一个个都摇头。
他们压根就没走出大山见到过鱼呀﹗我和学校领导商量,买几条回来做活体解剖,校领导露出一脸难色。
我只好借了辆自行车利用星期天骑了三十多里路到一个小镇上,自掏腰包买了几条回来。
那节课同学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我却流下了热泪。
听当地的老师讲,这里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爱迟到。
但开学两个月来,我教的班还未发现过这样的现象。
为此,我非常得意。
我当初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就常常采取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
虽然最终受伤害的是我,可当时就是不明白。
现在我也为人师表了,如果我的学生这样对待我,我又作何感想呢?世界上的事就是怪,不想发生的事偏发生了。
我把那位迟到的学生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
原来他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路,他如果要准时到校的话,早晨五点钟就得起床,还要摸黑走上十几里山路。
夏天还可以对付,可眼下是深冬——寒风刺骨。
我要求他住校,他说他回家和父母说说。
第二天,他却没来上课。
我非常着急,找了个与他家相隔几个山头的同学去通知他,他还是没来。
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家。
忽然间“家徒四壁”这个成语从我的记忆深处冒了出来。
2024届四川省广安市九年级上册阶段性素质监测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四川省广安市九年级上册阶段性素质监测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1分)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B.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C.近年来,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谁也不能否认这不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D.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较小。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分)A.我非常渴望投身到这项惠及众多山区孩子的活动中,为山区孩子也能搭上信息时代的列车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
B.九年级家长会上,家长代表王丽女士的讲话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家长就“如何做好家校配合”这一专题踊跃发言。
C.班主任王老师因病请假半年,教物理的陈老师说:“一个班不能没有班主任,我愿意屈就班主任一职。
”D.王晓川同学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说道:“奶奶,您老身子真硬朗,今年高寿?”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2分)A.这一派奇美令人眩目,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B.在成绩面前,他也会经常鞭策自己,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C.自从儿子离家出国留学后,她每天都望眼欲穿,盼望他能早日学成回来。
D.在这次演讲比赛中,他才华出众,夸夸其谈,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制度设计并不能让教育减负一蹴而就、一日为功。
不言而喻,教育减负首当其冲的就是家长望子成龙、①“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切心理。
教育是有规律的,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拔苗助长的寓意和道理,但一二十年后已为人父母的我们,却依然抑制不住希望孩子快速、全面成长的冲动:②时间上要让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③空间上只能让孩子走在“学校——④家”的两点一线;内容上不仅要有学科知识教育,还必需有课外辅导强化以及多才多艺的各类技能培养。
天津市西青区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天津市西青区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模拟冲刺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A.诗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因为她有儿女的心事,也因为天子征兵,父亲的名字在被征之列,父亲又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兄,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C.木兰十来年的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她英勇善战,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给她很多的赏賜,但是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团聚。
2024年中考语文统一模拟考试含解析

2024年初三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箴.言zhēn 赐予jǐ云霓ní瓦楞léngB.莽莽mǎng 褴褛lǚ纯粹suì连翘qiáoC.娉婷pīng 宽宥yòu鄙夷bì栈桥zhànD.妄想wàng 拮据jù恣睢zì玄虚xuán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秘诀法琅禅师与日具增B.豢养脏物惊骇自渐行秽C.潮汛摇曳天娇纷繁芜杂D.旁骛萧索游弋矫揉造作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翩翩起舞,沉醉在天伦之乐的喜悦中。
B.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中国书法承载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与担当,任重道远。
C.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将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也应有备无患,最大限度地削减其可能带来的平安隐患。
D.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通过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日的电子墨水屏,使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酷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变更。
B.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
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D.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凄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刘禹锡,唐代(朝代)诗人,在扬州的一次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他屡遭贬谪、明珠暗投的命运赐予怜悯,故其作此诗答谢。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皮火车吴晨翔1.岁月如歌,一晃多年过去,绿皮火车仿佛成了我记忆中一段永恒的旋律。
它穿梭在城乡之间,见证了我童年的点点滴滴,也承载了我对故乡的思念。
2.那时候,绿皮火车是我们去往乡下的主要交通工具。
每当我们放假回家,父母总会带着我和妹妹,背上书包,走在通往火车站的路上。
记忆中的火车站总是熙熙攘攘,人们带着期待和兴奋的心情,等待着火车的到来。
3.绿皮火车车厢里拥挤而热闹。
我们坐在硬座上,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感受着岁月的流转。
火车缓缓驶过田野、村庄、河流,窗外的景色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
4.那时候,我特别喜欢坐在窗边,看着火车窗外的一切。
每当火车经过一段弯曲的铁路,车身倾斜,窗外的风景也随之变幻。
我仿佛能感受到火车穿越时空的力量,带着我们驶向遥远的故乡。
5.绿皮火车上的乘客来自各行各业,有务工的农民、归乡的游子、探亲的旅客。
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彼此的故事,分享着生活的喜怒哀乐。
那时的我们,虽然身处陌生的环境,但内心的温暖和快乐却从未减少。
6.绿皮火车上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
转眼间,火车就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和家人团聚,享受着家的温暖。
而离别时,绿皮火车又带着我们踏上新的征程。
7.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绿皮火车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高铁、动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让绿皮火车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但在我心中,绿皮火车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8.现在,每当我想起绿皮火车,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
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承载了我们的回忆,让我们在时光的流转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岁月如歌,一晃多年过去,绿皮火车仿佛成了我记忆中一段永恒的旋律”开篇,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绿皮火车是作者童年记忆中永恒的旋律。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那辆自行车①那天,请小阿姨将终日风吹日晒下的自行车,搬上我室外的楼道。
当她把自行车推进电梯时,一位太太说:“什么破车,值得这么娇贵!楼下那么多名贵的车,还没往楼上搬呢。
”②我虽买不起汽车,一辆名贵的自行车还买得起,可天下有哪辆自行车,甚至名贵的自行车,能与我这辆自行车相比?这的确是一辆洗尽铅华的旧车,且车座开裂(却是尚好的牛皮)、多处生锈,但因为一直注意保养,所以它离“破”还远,甚至还中看,特别还中骑,至今骑起来依然杂音全无,非常轻捷,腿上一点儿不感吃力。
③这辆自行车购于一九七五年,本是我无力买车的年代。
要不是母亲见我以步代车上班的辛苦,克扣家庭开销多年,还真买不起它。
可以说这辆车是母亲给我买的,她才是这辆车真正的主人。
④那时我连五分钱的车钱也舍不得花,好在机关不远,常常步行到机关,穿着由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缝制的布鞋,鞋底上钉着经得起千锤百炼、长途跋涉的胶掌儿,直到母亲有一天对我说“我纳不动鞋底,也绱不动鞋了”的时候为止,我才改穿塑料底鞋。
⑤母亲去世后,我在她的百纳包里发现一双她虽纳好,却没有绱的棉鞋底。
但在她去世后的那段时间里,天昏地暗,等我稍稍清醒,想让人帮我做双鞋面绱上,再穿一双母亲给我做的鞋时,却找不见那双鞋底了,连母亲的那个百纳包也找不到了。
难道让小阿姨带走了?我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可我仍然希望有一天,它又忽然出现在眼前。
⑥想当年,我将这辆凤凰二八、黑色全链套女车的车座,拔得高高的,两条长腿蹬在上面的情景,是何等满足、风光。
苏州街还没有通公共汽车的时候,它就是每个周末我载女儿返校的二等车。
它还驮过中了“状元”的女儿入住大学时的行李,后来又成为她的策骑。
而今她已远隔重洋,改驾汽车。
黄鹤渺然去,空留旧时骑。
⑦转眼十八年过去,世事苍茫,物是人非。
我现在还需要骑自行车吗?公事有机关派车,私事可以“打的”。
可我仍然保存着一些别人看来一钱不值的旧物,因为,那里面有母亲。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二及参考答案

沉默的守望梅世雄、郑茂琦①这里的一切都是土黄色的,唯有天上的白云,长长的一条挂在山尖。
②我们边防连驻扎在河谷,战士们每天都要上山巡逻。
巡逻路上,有一个连续下坡的急弯,路面常年结冰,路边立着一块墓碑。
墓碑简易朴实,但周围十分整洁,这里安葬着4名烈士。
战士们常来扫墓,把长长的、洁白的哈达系在墓碑上,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③山脚下,有一家小小的茶馆。
石砌的屋子四处漏风,几把破旧的桌椅擦得锃亮,所有物品都整齐有序,倒是有几分军营的味道。
坐在那个靠窗的位置上,天气好时,能看到一条薄薄的云带围在山尖。
④茶馆是一个跛脚的汉族大叔开的,大家都叫他老赵,指导员却喊他赵哥。
老赵头戴一顶摘掉帽徽的军帽,上身穿着一件藏袍,下身是一条旧军裤。
黑里透红的脸被岁月犁出了道道深沟,满脸褶皱中隐约可见几道伤疤。
走路虽然一瘸一瘸的,但他的脊背依然挺得笔直。
没客人的时候,老赵会久久地坐在窗前。
⑤我们乘车到县里办事,正好老赵也要到县里看病。
指导员说,把老赵捎上,万一路上有情况老赵也能帮衬。
⑥从连队到县里,路上需要翻越好几个海拔5000多米的山口。
阿里地区的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上午出发还阳光灿烂,越往山上走,风越大,不一会儿竟飘起了雪。
老赵摇下车窗,看了看山顶,一片雾蒙蒙,又嗅了嗅冷飕飕的空气,说,估计过不去了。
⑦果然,山口上漫天风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
悬崖边,有一辆越野车已经陷进了雪沟,动弹不得。
我们赶忙拿出铲子,清除越野车周边的积雪。
尽管腿脚不方便,老赵却冲锋在前。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老乡的车辆终于脱困下山。
⑧前行道路已经阻断了,老赵联系了乡里负责道路保通的道班,我们要等铲雪车开路.坐在车里,我们闲聊起来。
驾驶员忽然问:“当年牺牲的那几名战士您认不认识?”老赵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认识。
随后,给我们讲起了当年那场雪。
⑨那天的雪比今天还大。
连队接到乡里的电话,请求救援陷进雪里的老乡车辆。
连长带上4名战士,拿着铁锹就驾车冲上了山。
2012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二月

2012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二月人民网目录谁在制造“疯狂的礼品”2012年02月01日旅游景区要走出“公地怪圈”2012年02月02日当奢侈品消费成为时尚……2012年02月03日幸福需用心来品2012年02月06日“序长不序爵”挑战大学行政化2012年02月06日惠民工程也要“守规矩”2012年02月07日压缩贪官的潜伏空间2012年02月08日希望药家鑫案再没有“如果”2012年02月09日“海外安保”如何跟上走出去步伐2012年02月10日国家赔偿,让求偿路更平坦2012年02月13日莫为一时之利贻误发展大计2012年02月14日谁来拆除民间资本“玻璃门”2012年02月16日别误读了“稳增长”的信号2012年02月20日欲解“血荒”,先解“信任荒”2012年02月21日一辆自行车,能否捍卫城市尊严2012年02月22日林书豪的梦想可以复制2012年02月23日坦诚开放寻求共识2012年02月24日两起极端个案,仍可令人反思2012年02月27日医改要多一些“双赢”思维2012年02月28日谁来给出租车“导航定位”2012年02月29日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精品呈献/?u=6 第 1 页共 21 页人民日报人民时评:谁在制造“疯狂的礼品”2012年02月01日00:00物质与功利裹挟之下的礼品,难免成为人们难解的“心结”,也容易沦为违法犯罪、谋取私利的工具虫草价格疯涨至每克700元以上,53度飞天茅台已然“飞龙在天”,市场零售价普遍冲破2000元,洋酒拉菲势头也很凶猛,1982年的拉菲价格十年间上涨近10倍,这还不算,这些东西价格越上涨,越是受人吹捧。
龙年春节到来之际,一些商品“龙腾虎跃”的气势颇为引人注目。
国内礼品市场上,高档礼品呈上升势头。
虫草到底多补人?茅台到底多好喝?拉菲究竟是个什么味儿?在精明的生意人看来,这都不是关键。
譬如虫草,尽管价比黄金高,尽管有专家认为其药用价值如同蘑菇,但人们大多“买的不吃,吃的不买”,而是把它当作一种高档礼品你来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辆自行车,能否捍卫城市尊严》阅读答案《一辆自行车,能否捍卫城市尊严》阅读答案
一辆自行车,能否捍卫城市尊严
李泓冰
一则来自武汉的自行车的小故事,温暖了这个依然凛冽的残冬。
自行车的主人河源启一郎,是一位打算骑车环游世界、救助贫困病患者的日本青年医生。
三周前,河源启一郎骑车来到武汉,17日傍晚,他的计划遭遇了意外:自行车失窃了。
按理说,偌大的一个城市,偶尔的失窃也在所难免。
但是,接下来的故事却给了河源启一郎意外的惊喜:他的朋友19日将此事发到微博求助,很快得到5万博友的响应,有人甚至将之提升到捍卫城市尊严的高度。
于是,河源启一郎感动地发现,“整个城市都在为我寻找自行车”,自行车最终失而复得……
这个故事,有几个要素不可或缺:失主是外国人士,要周游世界,还是做慈善的——于是这辆自行车的丢失,便显得异乎寻常了。
一个偶然事件,也就被放大为关系武汉的国际形象的问题。
大家善意地认定,不能让行善的人在武汉吃亏受累。
武汉网友和警方的古道热肠由是显得十分可爱。
这样一个呵护家乡形象的集体行为,一方面再次显示了强大的“围观”力量,另一方面也是民意可用的丰富呈现。
正是拥有如此积极阳光,珍爱家乡形象、国家尊严的国民,中国才有弥足珍贵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只是,要想从根本上捍卫城市的尊严,仅靠一辆自行车的失窃到复得,还远远不够。
“围观”事件圆满结束,这位国际人士享受了一把VIP待遇,感受到网友和警方的热情与仗义。
但是,显然不是所有普通市民和游客都有此殊遇。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自行车失窃司空见惯。
虽然不能武断地从丢车频繁就认定一个城市道德沦丧,治安不好,但这至少反映了城市治安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疏漏。
而从根本上看,这一顽症的久治难愈,恐怕也和某些行政权力对普通人权益的漫不经心有关。
中国的城市里,骑自行车的都是什么人?往往是城市中最普通而且收入不丰的劳动者,他们没有话语权,维权能力不强。
而对窃贼来说,下手容易、风险低,就算“失手”,小偷小摸也不会被重判。
于是,非但警方不重视,包括自行车企业、交通管理部门在内,对自行车防窃装置、防窃措施和出行便利设施,也都懒得严密、贴心地设计。
甚至连自行车主,对“失窃”也习以为常。
毕竟,不可能人人都享受到“警方迅速侦破”的待遇。
其实,一个城市和国家是否体面,不在它拥有多少高楼大厦、创造了多少经济奇迹,也不在于其精英人群生活得多么风光,而在于它如何对待最弱势、最无助的普通劳动者。
中央领导一再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实现体面劳动”、“活得更有尊严”。
小小一辆自行车的命运,某种程度上也是劳动者是否拥有足够体面和安全感的一面镜子。
当中国的“张源”、“李源”们也都能获得如此待遇时,我们的城市和国家,才拥有真
正的体面。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每一个骑车人的故事,都是衡量社会文明水准的一根标尺。
(选自201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第三、四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医生河源启一郎的自行车在武汉失窃,在广大网友和警方的帮助下最终失而复得,河源启一郎对此感到意外的惊喜。
B.外国友人河源启一郎的自行车在武汉的失而复得,充分显示了武汉地区的道德水准,有力地彰显了武汉的国际形象。
C.武汉网民呵护家乡形象的集体行为,显示了强大的“围观”力量,也是民意可用的一种丰富的呈现。
D.河源启一郎自行车失而复得说明国人珍爱家乡形象和国家尊严,表明中国有弥足珍贵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河源启一郎是周游世界的外国人,又是做慈善的,因此在某些人眼里,他的自行车丢失便具有了异乎寻常的意义。
B.要想从根本上捍卫城市的尊严,不能只关注少数特殊人物的权益,而应当更多地关注普通劳动者的权益。
C.自行车频繁丢失,并不表明这个城市道德沦丧,治安不好,而只能反映这个城市治安管理的某些疏漏。
D.自行车是普通劳动者的交通工具,能否受到应有的重视,是劳动者是
否拥有足够的体面和安全感的一面镜子。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对确实需要帮助的外国朋友,应当全力给予帮助,只是不应该将他们当VIP对待,给予某些超出本国国民待遇的特殊关照。
B.帮助外国友人的行为值得肯定,但不必夸大它的意义,更不必将偶然事件上升到捍卫城市和国家尊严的高度来对待。
C.要帮助需要帮助的外国友人,同样要帮助国内的弱势群体,他们没有话语权,维权能力不强,更需要切实的帮助。
D.最弱势、最无助的普通劳动者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拥有足够的体面和安全感,城市和国家才拥有真正的体面。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7、B.原文是“一个偶然事件,也就被放大为关系武汉的国际形象的问题”,从“偶然事件”“放大”等字眼,可以看出文章强调偶然性,表明事件不具有普遍意义。
8、C.原文为“这至少反映了城市治安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疏漏”,而C 项却说“只能反映……”,改变了原文的意思,缩小了表意范围。
9、A.作者并未否定给予外国人VIP待遇这种行为本身,只是认为这样“还不够”,还要关心城市里的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