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美学
美学

1、审美现象历史性——指审美现象本身以及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都不是从来如此,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生存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它们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有不同时代和语境造成的差异性

2、审美关系就是根植于人生在世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自由情感关系。

3、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喜悦感

4、人生境界——主要标志着人在生存实践中的精神修养及思想觉悟程度,是人对宇宙和人生的自觉和对生命意义、幸福感的感悟水平,包括着人生实践中的审美的境界。

5、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一种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独特精神要求

6、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它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7、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审美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内在方面,兴趣和品位是审美趣味外在表现

8、价值用以揭示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之间一种特殊关系的重要范畴,它从根本上表征着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式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属性。

9、审美惊异——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

4、惊异――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存在状态。它始于主客区分,继于主体对客体的探索。审美惊异不是一般生活中的好奇、惊诧。并非一种单纯的感性刺激,一种主观的任意,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召唤;审美惊异也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10、审美体验——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11、澄明之境——就是光明、敞亮的境界,它与遮蔽、晦暗不明相区别,所谓走向澄明之境,亦即揭开遮蔽、去除迷误,从而走向光明之域

11、荒诞――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其实质是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最具代表性的表征是非理性和异化。

12、崇高——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体现

13、优美——优美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14、气韵——气韵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就是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洋溢着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的活力,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而且这种生命的波动又具有一定的节奏和规律性,形成美的形象和美的感受,并且在文字、线条、色彩和声音等表现形式之外,给人留下很多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15、意境——人在审美活动中,用心灵去观照外界对象包括艺术对象,在把握和领会对象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领域里超越外在的形象,从而创造出新的意蕴和境界。佛家的境界不是指客观物象和环境,是指人的主观

对客观的感受、体会、认识。

16、比德——人们在艺术创作中总是习惯于把自然物的某些特征人格化,使之比附于人类的某种道德情操。

17、完形——乃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指人的知觉总是倾向于把对象的形式当作整体来把握。一方面指人的知觉并不是各种感觉元素的相加,而是以整体的方式来把握对象的;另一方面则是指知觉活动总是倾向于通过修正和改造感觉材料来把握对象的完整形式

18、“移情说”——代表人物是立普斯,即审美情感并非审美客体所固有的,而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人格和情感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之中,与之融为一体,使对象呈现出人格化的情感特征

19、“同构说”由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指出,即自然事物和艺术形式之所以具有情感特征,是因为外在世界与人的心理世界有同构对应关系。代表人物是阿恩海姆20、审美态度——指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

21、坐忘——是庄子提出的重要的美学观点,指审美主体由身到心,到气、到虚无感知事物的过程,审美主体最后进入虚静心灵、物我两忘的境界

22、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23、寓教于乐——由古罗马贺拉斯提出,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1、审美关系的特点

(1)审美关系是通过主体的感觉器官来和现实建立关系,而把握的对象也具有感性的形象性和直觉性。2)审美关系是自由的。包括外在自由和心灵自由。3)审美关系是人作为一个整体和现实发生关系,具有超功利性。如食物的色香味形,食物具有审美性4)审美关系还特别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情感关系。如对夕阳的吟诵,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1静观关系。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始终以一种无所为而为的超功利态度来对待对象,通过对于对象形象的观照、感悟而获得一种精神的满足。而审美对象的形式是超功利的,对这种超功利的形式只可静观2)对话关系。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能够从对象上直观到自身,领悟到与自身存在息息相关的意义和意蕴,从而产生共鸣,形成交流、对话的局面。如柳——送别3)存在关系。审美主体从对象身上发现了自身的存在意义,从而忘我地投入到“存在”或者“道”境之中。

3、审美现象历史性的理解有何意义?

(1)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审美现象。审美现象是历史性的,是由人类生存的历史性、人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所决定的。2)理解审美现象的历史性,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美学的发展演变3)让我们探索美学问题时,把眼界扩大、放远,从人类生存的历史性、人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的广大领域着眼,从历史的继承和发展着眼,来审美和理解审美现象和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

4、什么是美学?(美学的性质

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是将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一门以人类生存实践为出发点,通过集中审视社会性

的审美关系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对审美主客体、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存在和审美及审美教育等进行思考、解释和论述的学科。

3、简述崇高这一审美形态的发展历程。

朗吉鲁斯最早提出崇高的概念,强调了崇高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但主要是从修辞上说的;启蒙主义的理性和浪漫主义对新奇事物的追求为对崇高的认识提供了理论基础;博克把崇高与人的生存欲望联系了起来;康德对崇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崇高是想像力与理性矛盾斗争的结果。

5、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线索

(1)本体论阶段的西方美学。①柏拉图:美是理念;②亚里士多德:美是完善。(2)认识论阶段的西方美学。①英国经验主义派:美由快感决定。②大陆理性主义美学:美是理性。③法国启蒙主义美学:美在关系。④德国古典美学: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3)语言学阶段的西方美学。直觉说、孤立说、内模仿、移情说、心理距离说、集体无意识等。

6、中国当代美学包括三个阶段

20 世纪50 年代中至70 年代末,70 年代末至80 年代,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起

8、美学的哲学基础的建立,为什么必须从人生在世入手?

首先,人生在世揭示出人不能离开世界而孤立地存在,世界也不能离开人而单独地存在。一切审美现象、审美活动、审美形态都在人生在世中发生、生成,因而都必须从人生在世出发来理解。其次,人生在世揭示出,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体圆融、双向建构的生存关系。最后,人生在世还揭示出,无论是人、世界,还是生存,都处在一种永远的生成状态,一种永远向着可能生存的未完成的、不定型的状态,展示着人生在世的无限性和非现成性。

10、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人的需要根本上是一种超出了机体限制的社会性需要。在人身上,自然需要也已经“人化”了,它以符合人性的方式来表现并要求以合乎人的尊严的方式来满足2)人的需要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3)人既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区别与相互渗透,从根本上使人的需要与动物的本能需要区别开来。

12、如何判断一种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

首先,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趣味所作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其次,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健康良好的趣味总是与对象的属性较为一致。相反,坏的趣味则为主观的好恶所左右,而不考虑审美对象的具体特征,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因此,好的审美趣味必然不完全局限于对象的具体特征,而是积极地把对象与主体的审美理想联系起来,由此作出的选择和评价才是真正具有普遍性。

14、马克思对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看法

他彻底颠覆了传统美学心与物、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一种从审美客体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去求解美学之谜的全新思路。在《188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1)他从未离开过人与人的活动抽象地谈论作为对象美的问题,始终是从人的现实生成的角度来谈论美对人的依存性及美对人的肯定意义。2)他从未离开过美的对象抽象地谈论审美主体,而总是在主客体关系中来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的3)始终是在实践活动,即人化

活动中论述审美主客体的辩证、互动、统一关系

席勒以游戏说对审美发生所作的阐释,既包含深刻的洞见也具有明显的不足

首先,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并敏锐地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内在的必然关系,这种思路及其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值得肯定的。其次,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深层联系,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性的生理基础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但是它显然存在着严重缺陷,表现在它根本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同时,席勒把游戏与审美几乎看成是同义词,这样说审美产生于游戏,无异于说审美发生的根据就在于它自身。这显然是难以成立的。

18、巫术活动对审美的原始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2)巫术活动独特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3)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19、原始意识的特征

(1)原始意识在具体性中包含着抽象性。在原始意识中,原始人依赖意象的联结和转化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原始神话就体现了原始意识透过具体意象通向有一定抽象性的“类”这样一个特点的生动体现2)原始意识在蒙昧性中渗透着真实性。原始思维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或某些本质方面3)原始意识在神秘性中凝聚着创造性。原始社会中颇为盛行的巫术仪式和图腾崇拜等活动,就正是在这种具有神秘性的意识支配下的特殊产物。

1、为什么说《易》奠定了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

它代表古代中国人对自然、世界以及自然、世界形成之道的理解,也奠定了中国美学思想基本精神1)首先是“感应”的观念,如“辞”中所说:“天地感而万物化而生”,也就是说一切东西来自“感应”,是一种特殊的关系2)其次是乾坤互补,刚柔相济的观念:“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乾卦)“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坤卦)(3)第三是朴素健康、向上奋发的生活态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它把阴阳、刚柔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和观念贯穿于整个美学思想中,其世界观与人生观启发和奠定了整个先秦时期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传统,对后世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代表儒家或道家的美学思想观念都可以从《周易》中找到他们的思想渊源。如孔子从仁出发,联系伦理道德的善来解释美;孟子从个体人格精神的建构来展示美与善的联系。道家则看到显示人生与道想背离,充满了美与善、美与真的矛盾等。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特点和艺术创造的中国特色。

2、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审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高级的活动方式之一。1)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它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完满境界为其突出的特点。在审美的世界中,物体不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实物而存在,而是作为具有自身丰富意义的符号对象而存在。2)审美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它所构建的是一个具有独特生命意味的诗意世界。同样是秋天的枫叶,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比二月的鲜花还要艳丽;崔莺莺:“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枫叶就像是被泪水染过一般,令人伤感醉心。3)审美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所谓审美活动无功利,就是说审美活动必须以摆脱直接功

利目的为前提4)间接功利性。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3、人的生命活动何以会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人的生命活动的本质特点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这主要根源于人所独有的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突出标志的物质生产劳动。第一,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和固定性。第二,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第三,人类只是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第四,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第五,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由上可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4、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广义的美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它理应包括作为审美形态的丑在内。首先,在审美人生实践中,人能够相对全面而自由的占有自己的本质。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包含有肯定性和否定性两方面,人的审美价值尺度正是在否定、肯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得以确立、得以发展的。所以审美活动本身必然包括对美的发现、欣赏、创造与对丑的揭露、鞭挞和摈弃两个侧面。其次,美是在审美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所谓美丑。第一,审美活动、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都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决定了美不是纯而又纯的东西,审美对象也不是与现实世界相分裂的孤立的对象,审美主体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抽象的、永恒的人,丑也就必然会与美一起进入到审美实践中。第二,美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从存在论的角度看,一方面固然是与丑相异或相对的,对于丑的揭露、鞭挞、摈除当然也是体现美的人生境界的另一面。第三,丑是人类异化劳动的感性存在状态和结果。第四,近代以来,非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心理分析等哲学、美学思潮,都为丑冠冕堂皇地走进审美领域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五,艺术创作中包含了大量对于丑的描绘和创造,以丑代美的趋势,客观上为丑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奠定了现实基础。

6、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1)感性直观性。所谓“感性直观性”,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与对象打交道,对象也是以自己的感性外观直接地呈现给主体,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即审美关系。如电影《城南旧事》中的《骊歌》:第一次:在毕业典礼上,童声齐唱,欢愉而嘹亮;第二次:英子目睹偷儿被捕,歌声缓慢哀怨,渐渐消失,化为呜咽(2)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康德把“审美无利害”即非功利性放在第一位。他说:“规定鉴赏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如延安时代,一次文工团为八路军演出《白毛女》,当演到地主黄世仁逼死杨白劳时,一位战士冲上去,就要向扮演“黄世仁”的演员开枪。这位战士是把台上的演戏当成生活的实事了,他这种以现实的利害关系的眼光看戏,实际上就打破、中断了审美经验。(3)感知与情感相交伴随。情感体验是审美经验的核心和动力。情感活动和感知活动经常是相互激发、互为因果的,相互交织和伴随。如刘勰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表达的正是感知与情感交融的特点(4)自由无限性。自由无限性具有使人身得以全面、丰富、

健康展现与发展的特征,这种特征是审美的最高目的的表现。如西班牙立体主义的代表画家毕加索;立体主义:20 世纪初的法国,以多角度观察,上下、左右、前后“组装”成物质,是无数个瞬间的一瞥(5)非理性的线性表征。①不自觉性和突发性。如巴金开始写《秋》时,并没有想到淑贞会投井自杀,写到第三十九章时,淑贞向花园跑去,巴金才想到了那口井,才想到淑贞要投井自杀。这种神来之笔显然不是作家预先计划好的,而是写作过程中灵感的突然爆发。②非逻辑性。如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就没有任何意义的情节线索,全剧都是两个流浪汉之间漫无目的的对话。而在第一幕中以枯死的两棵树在第二幕中居然长出了新叶。③创造性。如中国古代的使人们大多喜欢在开怀畅饮之后挥毫赋诗,因为此时诗人意识已经挣脱了理智的枷锁,处于高度的自由状态,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多少名篇巨制就此诞生。

7、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审美活动是深蕴着饱满人性意味和丰富情感内容的人的真正的存在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审美活动使人从平凡、琐屑的世界中超拔出来。把人们移置到批判地审视生活的新的视点上,迫使人勇敢地去面对挑战、凝视现实,把生活的真正意义深深地嵌入人的心灵。这正是人不断超越自身的本质追求的集中体现。2)人在审美中的存在,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马克思在《188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揭示:异化劳动是人的自由本质的一种扭曲和蜕变。人本身的力量对人来说,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3)人在审美中的存在,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人暂时摆脱了种种现实的功利关系,进入了理想的、超越的存在状态,人的本质力量不在受到现实生活的限制,与对象世界的关系达到全面、充分的自由与和谐。人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最充分的实现。

8、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举例说明

根据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关系的变化,可把审美经验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1)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此阶段借助感知对对象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也就是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中呈现出来。人与对象首先是一种存在关系,而后才是一种认识关系。如人们总是首先“听”汽车,而不是首先“听”汽车的声音,汽车本身比我们感觉到的汽车声更接近于我们。我们通常总以为自己是首先听到汽车声,而后才判断出这是汽车,实际上,我们在这种明确的认识论判断之前,就已经对其有了存在论上的领悟2)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指审美主客体浑然一体的状况下,主体获得关于对象的原始经验材料,借助想象力的作用来构成完整的审美对象的过程。如面对画布上的阴云,我们不应该去设想天要下雨,而应该去感知这“云”本身(3)审美经验的评价阶段。主体从自己的审美理想与价值标准出发,对已经构成的审美表象作出具有普遍性的应和与评价。

5、荒诞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再创和重现荒诞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方式是以一种特殊的实践方式显示其特殊的存在价值。2.其次荒诞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既然与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来反抗实现社会的荒诞境遇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把审美实践与人生实践的距离拉近了。3.重现和再创荒诞,从表面上看是反理性的和反传统的,但实质上仍然是西方理性主义之树上结出的果实。如加缪的《局外人》表现了现代人的荒谬感受。

7、中国美学大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学派?

1956年,学术界对朱光潜唯心主义美学观的批判引出了中国当代第一次美学大讨论。核心问题是美学的本质,围绕美的本质而渐渐形成了四种不同的学术观点或称学派。(1)主观论美学吕荧:“美是人的概念”,“美是人的社会意识”。高尔泰:“美是主观的,美感等于美”。(2)客观论美学蔡仪:美在客观(3)主客观统一美学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的。4)实践美学李泽厚:美就是这样一种人类实践即人化的自然过程中所获得的客观社会属性。

9、审美经验的特点

(1)在审美经验中,感性本身即是有意味的形式2)在审美经验中,感性整合着理性。例《红楼梦》第37 回,众人咏海棠花:宝钗自谓山中高士:“珍重芳姿尽掩门,淡极始知花更艳”。宝玉是叛逆者:“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黛玉多愁善感:“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3)在审美经验中,感性提升着欲望。例:食物具有审美性,增加食欲

11、审美趣味的特点

(1)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2)必须强调的,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13、审美活动的他律性表现在哪几方面?

(1)审美活动是从根本上受到物质实践的决定和制约。(2)物质生产劳动所达到的历史水准以及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互相关系,还会通过各种社会中介因素最终渗透到审美活动的具体内容中并决定着审美的方向和水平。(3)各种审美形态,如美、崇高、悲剧、喜剧、等实质上不过是人的现实境遇、生存状况以及理想追求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的一种审美凝聚和反映。

15、审美惊异的特点

第一,审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第二,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16、审美发生理论的学说

(1)游戏说18 世纪美学家席勒:游戏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2)生物本能说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把人的基本情欲分为两类:一类是要求维持个体生命的本能,另一类是要求维持种族生命延续的本能。由前一种本能产生出崇高感,由后一种本能则产生出美感。达尔文:动物也有美感能力。(3)巫术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原始文化》;费雷泽《金枝》4)劳动说普列汉诺夫:“劳动先于艺术”;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并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一致。

20、中和的基本内涵

“中和”是儒家美学的重要概念。“中”是指对立的两个因素或两个极端的中间。“和”是指感情的发作必须有节制,从而达到和谐、顺遂的境界而不是矛盾和斗争的状态。美学思想:保持天地本然状态的境界思想;矛盾统一的和谐思想,是各种对立的,有差异的因素的统一。

21、中和的审美特征

1)中和的审美特征首先是强调适度。情感的适中。人格精神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2)中和作为审美形态的第二个主要特征,是多样性的统一。3)中和的最根本,最高层次上的特征,就是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审美文化之魂。正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求人们避免与天地自然的矛盾和斗

争,因此,天人合一乃是一种中和的生命观念,思想意识和审美理想。

22、气韵的审美特征

(1)如果从气韵与内在生命的关系看:气韵这一审美形态特别突出生命的活力及其自然形成的韵味。①作为自然生命之气是天生的;②作为精神生命,气又是可以后天培养的。2)如果从气韵与表现形式的关系来看气韵的审美特征:一方面,气韵是超乎形式和技法之上的总体审美形态;另一方面,气韵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它的感性形式一般具有直接可见的表层结构和智能通过精神活动区领会的深层结构,而深层结构所发挥的作用是的感性形式处于美的运动、变化之中。

23、意境的审美内涵和特征

①主客统一②情景交融③时空转换④有无相生⑤言有尽而意无穷⑥辩证的哲理智慧

24、感知的特点

①情感性:审美感知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的交织在一起。②选择性:审美感知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主体有主观能动性。例:20 世纪30 年代俞伯平与朱自清同游秦淮河,都写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风格华丽,文笔华美。俞伯平:境界清幽空灵,格调低沉。③整体性: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来把握对象。

25、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

孔子特别重视诗教与乐教在人格中培养中的重要意义。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人格教育发端于诗教,立足于礼仪,完成人格修养于乐教。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①主张美与善的统一,强调美育的道德教化作用②注重美育对完美人格的塑造,培养文质彬彬,然后君子③强调艺术的美育功能,提倡“诗教”和“乐教”④以礼制情,以礼节欲,弘扬理性的精神

26、审美教育的特点

(1)情感性。所谓情感性不仅是指美育主要是以情感为中介,通过诉诸人的情感领域来进行的,而且也是指美育具有激发情感、以情动人、陶情养性的重要作用。2)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美育也是教与学,施教者和受教者相辅相成、双向互动的关系;在美育中,受教育者应始终处于活动的中心,施教者则主要起启发引导作用。这首先是由它所使用的媒介手段——审美对象的特性所决定的。审美对象是以活生生的感性来表现审美理想的,接受者只有全身心地沉浸到审美的世界中,并借助于直觉、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的活跃与和谐运动,才能领悟到美的境界并受到其感染。其次,以学生为中心也与美育的情感性直接相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过程性指美育绝少外在于审美实践过程的其他目的与功用。2)全面性一方面德、智、体各种教育方式都可以借助于美育的手段、方法来增进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美育又是其他各种教育方式发展的基础。

1、审美现象的结构:最表面的一层是形式层,形式层的后面是意蕴层,意蕴的后面是“存在”层,中国美学称为“道”,西方美学称为“存在”

2、审美现象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三者演变形态是:最先有审美意识的形成,其次是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最后由美学思想发展成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3、1750 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问世为标志,美学独立,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4、Aesthetica 即“感性学”,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美学”

6、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魂是天人合一,人与世界一体。

7、“美学”一名较早见于1875 年德国传教士花子安的著作(《教化议》),他1873 年出版的《大德国学校论略》中谈到了西方美学课程的设置。另一种说法说“美学”一词是由从日本学者中江肇民的翻译转引进来的,有《维氏美学》,1883 年出版。

8、冯友兰把人生分为由低到高四种不同的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9、宗白华则分境界为六种:“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艺术境界主于美。”

11、色彩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表情性和象征性两个方面

13、在审美活动中,主体越是忽视自身的现实存在,就越是有助于对象的存在。这种状态,庄子称之为“坐忘”,杜夫海纳则称之为主体的“非现实化”。

14、审美对象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活动的对象,根本在于它具有非实体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15、生物本能说影响最大者首推达尔文的观点,他通过对动物生活的实际观察,提出动物也有美感能力的观点

16、从本能角度探索审美发生问题的,还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他认为,人的本能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就是性本能。

17、文化创造实质:“性的精力被升华了,就是说,它舍却性的目标,而转向他种较高尚的社会目标”

18、弗雷泽著有《金枝》一书,他认为原始巫术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以“相似律”为基础的“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另一种是以“接触律”为基础的“接触巫术”。

20、审美经验现象呈现出不同于其他理性认识活动的特点:不自觉性和突发性、非逻辑性、创造性等。

21、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感知、想象、情感、理解。

22、黑格尔将感知称为“认识性的感觉”。

23、根据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关系的变化,我们可以把审美经验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

24、古罗马时期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的创作原则。

25、德国美学家席勒于1795 年发表《审美教育书简》(又《美育书简》),由27 封书信组成,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标志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出现

26、席勒:分裂的任性分别受制于两种活动,一种是感性冲动或物质冲动,一种是形式冲动或理性冲动。

27、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著名主张。他把美育称为“美感教育”,有《美育与人生》一书

28、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明确提出了“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的观点。

29、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的位置。

30、审美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内在方面,兴趣和品位是审美趣味外在表现。

32、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2010.12 试题类型: 判断题:2’X5 简答题:20’X2 论述题:20’X1;30’X1 1、先秦至两汉是我国设计美学形成的基础阶段,许多设计美学观念在这时开始形成。 2、先秦时期理论上较为突出的成就就是设计典籍《考工记》的出现。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墨子的“先质后文”、“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进一步强调了实用功能,反对浪费奢靡。 5、杨雄的“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提倡一种博大精深、富于崇高色彩的美。 6、按照郭沫若对青铜器的说法,青铜器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化——神化——礼化——人化。 7、简要论述《考工记》设计学思想。 答:1、“阴阳五行”的道器统一观。是说各种事物现象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关系。2、“天人合一”“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天时”、“地气”指的是自然方面的客观因素,“才美”、“工巧”则强调的是主体和主观因素。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强调工艺制作要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并认为自然规律可以制约设计的优劣。3、“制器尚象”。《周易》中就已提到“制器尚象”,主张把有形之器与卦象等抽象符号联系起来,运用象征手法表现抽象的“意”。 8、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创作原则。 9、简要论述宋代哲学特征。 答:中国哲学美学在宋代现实儒道释三学融合,完成了以道德为本体和主题的中国人格美学.既不向往神仙或宗教的热狂境界,也渴慕治国平天下的世工业绩,它面向现实人生,高度重视生活情趣,任情感自然地流露和表现,鄙视宫廷艺术的富丽堂皇、雕琢伪饰。宋代美学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提倡“平淡天然的美”,以欧阳修、苏轼、严羽为代表;另一派是提倡客体化的、具有伦理道德性质的“理”,以邵雍、程璟、程颐、朱熹等哲学家为代表。 10、中国设计美学思想来源。 答:道家美学的思想对设计美学的影响。道家哲学和美学的创始人是老子和庄子及其学派,在道家看来,真正的美是一种同自然无为的“道”合为一体、超越人世的利害得失、在精神上不为任何外物所奴役绝对自由的境界。这种心境与自然融合、与道同行的境界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佛教美学对中国设计美学的影响,中唐时期的禅宗,通过直觉、顿悟以求的精神解脱、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的理论。 11、中国传统设计美学观念的具体体现。 P32 (结合课本适当张开论述答题) 答:1、中国传统设计中的“精气神” 2、中国设计中的“意”与“象” 3、中国设计美学中的“和”与“合” 12、苏格拉底被认为是西方设计美学思想的鼻祖。(P37) 苏格拉地论述美和效用的关系问题对设计产生了较大影响。 13、古希腊简述基本上是三种主要柱式,即多利克、伊奥尼亚和科斯林三种柱式结构。 14、多利克柱式、伊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的特点。 答:(P39) 1、多利克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又被称为男性柱式 2、伊奥尼亚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由于曲线明显, 这一柱式结构又被称为女性柱式。 3、科林斯柱式的特点是装饰性强,但是在古希腊建筑中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典雅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是科 林斯柱式。 15、奥古斯汀的美学著作《论美与适宜》中把美区分为“自在之美”和“自然之美”两种类型。 答:(P41第四段) 即事物本身的美和一个事物适宜于其他事物的美。奥古斯丁罗列出美的较为具体的特征和规律,它们包括平衡、类似、适宜、对称、比例、和谐等原则,统摄这些原则的“整体”。美不在于各种成份的量,而在于

美学

1、审美现象历史性——指审美现象本身以及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都不是从来如此,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生存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它们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有不同时代和语境造成的差异性 2、审美关系就是根植于人生在世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自由情感关系。 3、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喜悦感 4、人生境界——主要标志着人在生存实践中的精神修养及思想觉悟程度,是人对宇宙和人生的自觉和对生命意义、幸福感的感悟水平,包括着人生实践中的审美的境界。 5、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一种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独特精神要求 6、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它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7、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审美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内在方面,兴趣和品位是审美趣味外在表现 8、价值用以揭示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之间一种特殊关系的重要范畴,它从根本上表征着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式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属性。 9、审美惊异——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 4、惊异――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存在状态。它始于主客区分,继于主体对客体的探索。审美惊异不是一般生活中的好奇、惊诧。并非一种单纯的感性刺激,一种主观的任意,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召唤;审美惊异也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10、审美体验——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11、澄明之境——就是光明、敞亮的境界,它与遮蔽、晦暗不明相区别,所谓走向澄明之境,亦即揭开遮蔽、去除迷误,从而走向光明之域 11、荒诞――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其实质是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最具代表性的表征是非理性和异化。 12、崇高——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体现 13、优美——优美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14、气韵——气韵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就是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洋溢着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的活力,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而且这种生命的波动又具有一定的节奏和规律性,形成美的形象和美的感受,并且在文字、线条、色彩和声音等表现形式之外,给人留下很多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15、意境——人在审美活动中,用心灵去观照外界对象包括艺术对象,在把握和领会对象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领域里超越外在的形象,从而创造出新的意蕴和境界。佛家的境界不是指客观物象和环境,是指人的主观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以及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范畴,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故而美学与意境就有了那么一层深厚的关系。美学里的意境理论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後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境理论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唐代诗人王昌龄和皎然提出了“取境”“缘境”的理论﹐刘禹锡和文艺理论家司空图又进一步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创作见解。艺理论界对“境界”说的阐述虽然众说纷纭,为轩为轾,但有一个地方却出人意外,绝大多数评论者都把“境界”和“意境”等同起来。称之为“文学形象”、“作品中的世界”。这种看法无疑是片面的。 “境界”一词作为一般习惯用法,如云“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泛指作品中的一种抽象界域而言者。又如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又如云“‘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此处之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作者所描写的景物而言者。 中国古典美学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个性,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的美学命题和范畴。“意境”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美学范畴的多义性,模糊性和辩证统一性;美学范畴的动态变异性;“以物观物”、“以我观物”的哲学认知和审美认知方式交融的艺术观照方式。“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的范畴,这是从美学范畴说,这个范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炼出来的,同时也是中国历代许多艺术家有意识去追求的。

中国现当代美学三大家美学观点之历史比较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对我国的美学科学体系的建设有重大贡献,最重要的是他建立了一个他自己的美学体系并在我国美学发展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渊源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虽然发源于康德,但对他的美学观念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两个学说:一个是克罗齐的美学思想,一个是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朱光潜在英国留学期间对西方美学史进行了极为深入、细致的钻研,谙熟西方美学史上的客观派和 主观派的美学论争。他并不赞同其中的任何一派,认为这两派的观点、体系都有偏颇之处。他主张调和、折中这两派并超越这两派的思想,但无法做到。当时他的主导思想是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即把主客观统一于心。他认为自然界元所谓美与不美,美是人们心中的看法,即欣赏,你认为它是美的,那么它就美,你认为它不美,它就不具备美的特性,美丑完全在于人的心。他说:“美是创造出来的,它是艺术的特质,自然中无所谓美。在觉自然为美时,自然就已告成表现情趣的意象,就已经是艺术品。”在他这里,欣赏就是表现,就是创造,就是艺术,这是一系列的等式。它具有以下特点:不用抽象地思考,不起意志和欲念;必须在观赏的对象和实际人生之间隔出一段距离;在无意中把我的情趣移注于物;模仿在想象中所见到的动作姿态,使人体器官起特殊的生理变化。这些特点融会了克罗齐的直觉说、布洛的距离说、立普斯的移情说、谷路斯的内模仿说等,形成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欣赏思想。另外,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能在中国形成很大影响,还有其美学的历史根源。他和王国维的美学思想都源于康德。王国维认为欲望是人的生活本质,人因为有欲望并受到压抑而觉痛苦,要想解脱痛苦,惟有美。因为美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朱光潜的美学欣赏思想和他是一致的。 (二)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对时代的影响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问世之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者占领东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代。他的美学理论只能使文艺成为超现实、超阶级、超道德、超功利的东西,而人则成为超然于物表和世外,清净无为,不带人间烟火气的“神仙”。在那样一个危急的时刻,很多青年看不到出路,彷徨无所依,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正好成了一些人的解脱良药,成了他们逃避现实的精神家园。 (三)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的对立面 和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相对立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另一条美学路线。鲁迅早期的美学思想主要是受王国维、尼采和El本的厨川白村的影响,在哲学基础上都认为是外界物质力量压抑人的生命而产生苦闷,这种苦闷的象征即是文艺。后期的鲁迅翻译了俄国的普列汉诺夫等人的著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但他毕竟是从文艺理论这方面来谈美学的,并不是纯美学。所以,当时的美学领域还是由王国维、朱光潜的思想影响着。要想清除其影响,必须在哲学的基础上,对美学的根本问题加以清理和批判。这项重要的工作是由蔡仪先生担当起来的。 二、20世纪40年代美学的代表——蔡仪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日益扩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日益成熟。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进行了总结,虽然主要阐述的是文艺政策和文艺理论,但也提出了美学上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这样,旧美学的矛盾、弱点就暴露了出来。批判旧美学,建立新的美学体系就成了当务之急。这一时期蔡仪先生出版了《新美学》一书,构建了新的美学体系。 蔡仪的新美学体系的主要观点就是:美应该在美的事物本身去寻找,既不能求诸外界,也不能在人心中寻找。这便确立了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当时唯心主义在美学领域还占统治地位,而朱光潜是各种唯心主义美学理论的译介者和综合者,所以,蔡仪对朱光潜的美学思想进行了集中批判,同时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美学观。主要批判内容有以下几点。

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郭文涛

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郭文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到美学、技术、人机、环境和经济等诸多领域。对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既包括理性方面,也包括了感性方面。科学的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为产品设计的实施和展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围绕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展开,介绍了产品造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准则和组成结构,为产品造型的设计评价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产品造型,造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involves a lot of fields such as aesthetics, technology, man-machine,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The evaluation of product design includes both the rational aspect and the perceptual aspect.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not only can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but also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have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In this paper, arou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riteria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which lays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product design. Keywords:Product modeling, Modeling desig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1 引言 美国苹果公司的产品造型设计,堪称现代产品造型设计的楷模。究其原因,产品造型设计是实现企业形象的具体表现。产品造型设计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以评价指标体系为理论依据,在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片天地。 现如今,人们往往对产品设计投入大量的精力,而往往忽略了对产品造型设计评价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的促进产品设计的实施与展开;也可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做保证;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避免了资源浪费。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着重于理性方面的研究,众所周知注重理性评价,虽然数据资料充分明确,证明力强,但与用户关联少或几乎没有,多为采纳专家意见作为评价依据。产品造型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产品没有广泛关注消费者的亲身感受,这样的产品造型,定然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功。而在国外,他们虽然注重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注重感性研究。不过这种研究同样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例如:消费者人数过多,数据不易采集;采集的数据资料缺乏准确性等等。如何正确解决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现在很多学者广泛研究的问题。要评价一款产品是否完美,就要考虑到多个因

美学美育

美育的概念(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可以从具体过程、实施效用和与人目的三方面来讲。1、具体过程: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它利用审美形象实的情感力量去感染个体以达到教育目的。2实施效用: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美育对人的塑造不仅=仅作用于情感,而且导致知情意等能力的全面提高,它同时辩证的融汇了认识、意志和情感三方面。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3美育的育人目的:它包含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通过对人类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审美的方式达成人的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各种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美育的具体特征 趣味性(以美的形象吸引人)、感染性(以情动人而非以理动人)、多样性(时空上灵活、个体针对性上显现差异的特性) 美育的功能 个体塑造、社会整合、文化构建 第三讲美学的基本形态 形态就是外部表现。美的外部表现有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但是,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我们一般只着重研究崇高(优美)、悲剧、喜剧(滑稽)等几种最为基本的形态。 一、崇高与优美 ?在美学史上,很早就有人注意了崇高与优美(狭义的美)的不同。中国战国时期的孟子曾对“美”和“大”加以区别;以后的文论,通论对两者的区别描绘就更加生动,明确地提出了阴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概念。如“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其得于阴与柔之类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烟、如霞,如幽林曲涧……” ?西方美学史上关于崇高很早就有各种理论,如古代罗马列的朗吉弩斯曾提出和研究了“崇高体”,他已经观察到宏大和新细之间的差别。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认为崇高的来源有五个 ?:一、“首要的是庄严而伟大的思想”;二、“具有慷慨激昂的热情,?三、“构思辞格的藻饰,?;四、“使用高雅的措词”;五、“尊严和高雅的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两个,并强调崇高的思想来自高尚的心灵:“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 ?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家柏克曾将崇高与优美并列起来,对崇高的经验特征作了比较充分地表述。他认为,“崇高是引起惊羡的,它总是一些巨大的可怕的事物上面见出。”柏克将崇高与恐怖联系起来,认为人对对象(如黑暗、孤独、无限等)不能理解而感到畏惧,引起崇高感。 ?以后康德则从哲学上揭示了崇高与优美的区别,确定了崇高在美学中的独特地位。康德认为,崇高不在对象而在人类自身的精神,在于人心能抗拒外界威力所引起的先惧后苦的愉悦。它展示了理性的力量而过渡到伦理领域。 ?康德:“我们欣然把它们称为崇高,那是因为它们把我们灵魂的力量提升到那样一种高度,远远地超过了庸俗的平凡,并在我们的内心发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抵抗力量”。 ?现代一些西方美学家论崇高: ?鲁斯金:崇高是在伟大的感情上产生的效果……这伟大,无论是物质的、空间的、力量的、品德的或者美的。 ?布莱德利:任何以崇高来打动我们的东西,都产生出一种伟大的印象,而且更多的是——非常的、甚至令人震撼的伟大。 ?李斯托威尔:崇高存在于精神上或物质上令人震撼的宏伟里面。……没有灵魂的高尚伟大,最高贵的艺术作品和自然都必定会永远暗淡无光。

美学选择题整理

选择题: 题目: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的观点是把认识的重点放在了 A.审美主体上 B.审美客体上 C.主客体关系上 D.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 解题指南:“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的观点是黑格尔提出的,认识的重点放在了审美客体上 题目: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 | A.哲学的方法 B.社会学的方法 C.考古学的方法 D.名俗学的方法 解题指南: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题目: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创立于 A.古希腊时期 B.古罗马时期 C.十八世纪 D.十九世纪 解题指南: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创立于1750年,所以选18世纪。 题目:把理念论作为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的哲学家 … A.赫拉克利特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解题指南: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以其理念论为哲学基础的

题目:最基本、最普通的形式规律是 A.均衡对称 B.对比调和 C.节奏韵律 D.多样统一 解题指南: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通的一种形式规律。 @ 题目:在“生物本能说”中影响最大的人物是 A.德谟克利特 B.博克 C.达尔文 D.弗洛伊德 题目:把美分成“秀美”和“威严”两大类的哲学家是 A.西塞罗 B.博克 C.康德 D.黑格尔 题目:不属于优美形式特征的是 A.秀丽 B.柔媚 C.娇小 D.粗狂 ) 题目:把体积数量的大称为“数学的崇高”和力量的巨大称为“力学的崇高”的哲学家是 A.博克 B.康德 C.黑格尔 D.席勒 解题指南:“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是康德提出的。(多选出现过) 题目:把解释学与生命哲学结合起来并使其发展成为人文科学的普遍方法论的哲学家是 A.施莱尔马赫 B.狄尔泰 C.海德格尔 D.伽达默尔 ; 题目:属于类似联想的诗句是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瓦片” D.“马后桃花马前雪” 解题指南:类似联想:指两件事物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接近。

柯布西耶与纯粹美学

勒·柯布西耶与纯粹美学 在建筑设计师中,关于现代美学谈论最多的是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9)。他的这些以立方体为基本居住单元的建筑设计是新材料(尤其是混凝土)与创造建筑标准模式的概念相结合的产物。在他的设计中,空间、光线和体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机器隐喻是柯布西耶全部作品的主要动力。他在《走向新建筑》的开头中写到:“一个伟大的时代已开始,它根植于一种新的精神,这种新精神孕育出大量的新作品,在工业产品中尤其如此。建筑由传统习俗决定它样式。建筑风格是一种谎言,样式是一个时期设计的所有作品的惯用原则的综合体现,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我们的时代正在每天决定自己的样式。” 这种理想的、诗意的观念使勒·柯布西耶的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并在他的作品生动地体现出来。他一直在寻找一种能表达他所想象的理想建筑的建筑语言,一种可以用“美好生活”来描述的理想建筑。对于勒·柯布西耶来说,美好生活的意味着欢乐、轻松、秩序、和谐、以及与时代同步,同时又具有永恒和稳定的价值。他所追寻的就是能够包含并表达所有这些特质的形式语言。 勒·柯布西耶1887年生于瑞士一个制表业小镇拉绍德封,原名查尔斯·爱德华·让雷内,曾就读于当地一所美术学校学习雕刻技术,靠自学成为了一名建筑师。他游历过众多不同的国家,并从这些经历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来自这些地方的灵感带给了他丰富的建筑语言,这些建筑语言在他日后的一生中得到不断应用和发展。帕提农神庙给了他极大的震撼,他从中体会到了整体美和秩序感。他写到:“这是一个纯粹发明的问题,非常个性化,以至于可以说是完全个人的创造。菲迪亚斯设计了帕提农神庙……在任何时期都没有像它这样神奇的作品了……帕提农神庙的造型是绝对经典的,是难以逾越的……我们靠我们的感知去关注;我们以我们的头脑去凝思;我们触及到了和谐的真谛。没有宗教信仰问题的干扰;没有表示象征的内容;没有自然主义的陈述;在精确的关系中只有纯粹的形式。 如果我们在表述上用柯布西耶的名字代替菲迪亚斯,那么我们将会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核心?“纯粹”和“和谐”。柯布西埃在应用简单几何体及普遍性上与古典主义美学形式相似。尽管菲迪亚斯不懂得飞机、汽车和海轮,但他采用了自然的形式和它们的特质作为其灵感之源,而柯布西埃则利用机械化的产品来表达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特征。 勒·柯布西耶早期的作品致力于解决住宅问题。1914年他提出了框架式结构体系,这是一种基于带有承重框架结构的立方体建筑的设想。它的基本单元用钢筋混凝土制作而成,采用了标准化的构件,这种基本单元成为了柯布西耶所有作品的原型,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在当初的设计构想中,这些建筑仅仅用于一些工人住宅或艺术家工作室,以及一些街区住宅的项目,后来也被用来设计较为复杂的别墅。 在室内空间方面柯布西耶强调利用空间中共用的墙体或隔断进行分割空间,他认为住户应该可以划分自己的居住空间。他提出的这种灵活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框架结构具有适应性强、可随意修改和人性化的特点。柯布西埃这种基本的、具有多功能空间的设计构想正是他对当时德国理性建筑简朴风格的理解。他谴责那些缺乏建筑美学趣味的设计,在谈及营造和建筑的本质区别时,他写到:“营造的目的是把所有的东西组合在一块,而建筑的目的是要感动大家。当建筑合着我们所顺从、赞赏和尊重的宇宙规律的节拍产生共鸣的时候,这就产生了建筑的感情。” 柯布西耶认为,人们与建筑的关系中,情感必须超越其功能。柯布西耶把情感因素归结为简洁、秩序和纯粹的形式。 1917年柯布西耶移居巴黎后,他的“纯粹美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他与画家阿米蒂·奥泽方(Amedee Ozenfant)开始了他们的“新精神”运动。这场运动继承了立体派的衣钵,推崇诸如瓶子之类的机械制造的产品的形式。“新精神”强调产品中形式的纯粹,在大量的类似产品之间建立和谐统一时,它起着基本的作用。柯布西埃和奥泽方对这些抽象形式的反应有两种不同的层次理解:直觉和经验。 作为建筑师的柯布西耶认为这两方面是同等重要的。他的抽象作品可以同时在直接层次和间接较复杂层次上进行交流,在建筑语言上既针对普通公众又针对专业的人士。 就好像在到巴黎的早年,让雷内改名为勒·柯布西耶∶“勒”是给人一个客观印象,“柯布西埃”是因为他的侧面像而取自法语中的乌鸦(corbeau)一词。他是个性格内向、常常独来独往的人,别人对他敬而远之,他是个严厉的人,并且他对每件事情都不妥协。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美学》选择题 1、被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鲍姆加登) 2、美学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指(审美意识的形成) 3、从主观心意状态探求美,其核心的理论取向在于(坚持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心意) 4、最早从数关系出发探讨美的本质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 5、提出“美育代宗教”的是(蔡元培) 6、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是(席勒) 7、最早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尚书·尧典》) 8、正式提出“崇高”范畴并系统探讨的是(朗吉弩斯《论崇高》) 9、在文学艺术中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丑在充分表现自己中否定自己) 10、下面审美联想中属于相似联想的是(“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1、从古至今,美学家对美感有很多分歧,但他们都肯定(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感官) 12、艺术的核心功能是(审美功能) 13、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镜”是指(前者是“隐我”,后者是“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1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没有感觉”,这说明(穷人没有与美景建立自由的审美关系) 15、“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喜剧”提出者是(马克思) 16、提出“曲线为美,蛇形线最美”的是(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 17、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8、在历史上,美学长期被看作(哲学的分支) 19、美的问题性质在于(透过美的现象探讨美的本质) 20、中国最早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美育的是(王国维) 21、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 22、“细雨鱼儿飞,微风燕子斜”描绘的是(优美景象) 23、将“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康德)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对它的研究可谓早已形成一门“显学”。学界从各个角度进行探析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有分量的学术成果。 我们常常会随口说某样东西有“意境”,但是如果继续追问下去什么是“意境”;就往往无疾而终。什么是意境?关于这个问题,自王国维以来对它的定义就没有断绝过。 叶朗的《说意境》一文通过对意境这一重要范畴的分析,区别了“意境”和“意象”两个概念,说明了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些特点。在《说意境》中作者首先区分了“意境”和“意象”两个概念,认为情景交融指的是“意象”;而“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情景交融),还有一些自己的特殊规定性。作者认为意象说和意境说的思想根源是老子的哲学;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认为作为艺术本体的意象具有宽泛性,某种不确定性,其基本规定是情景交融。老子“道”的思想促使了中国古代艺术家不重视一个具体事物的刻画,而是突破具体的“象”去追求“道”的无限。因为“意境”是要进入无限超越具体的有限,因此就会有一种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这就是它的特殊规定性。作者从中国绘画﹑诗歌﹑园林等三方面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此外,有“意境”的艺术作品会超越具体的事物而从一个角度去揭示整个人生的意味,如苏东坡的《前赤壁赋》。“意境”还会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这种美感往往表现为一种惆怅。在这种美感中,包含了对于整个人生的某种体验和感受,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孟二冬的《意境与禅玄——中唐诗歌意境论之诞生》主要是从中唐时期的一些诗歌理论入手分析,认为其产生中唐时期作家和理论家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正式诞生。。。主要探讨了中唐的意境论。。。。首先探讨了其产生的前提条件。前人以及同时代人的创作实践;魏晋以来,文艺理论家对于文学创作中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融合的重视;儒释道中有关学术与哲学的思想,尤其是玄学中“言﹑象﹑意”关系的辨析和佛教中关于“象外”说的理论与意境理论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作者着重分析了《诗格》和《诗式》中对于意境问题的论述。《诗格》中所言及的境象超越了眼前的确定之景,与佛教中“观心”,“象外”之说完全相同;其注重“心法”的理论和见解 意境不可能凭空出世,关于它的诞生一定会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可能起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自我并不是实体”是谁的观点?()(1.0分)1.0 分 A、笛卡尔 B、叔本华 C、歌德 D、康德 2杜夫海纳的灿烂的感性是指()。(1.0分)1.0 分 A、物理的实在 B、抽象的理念概念 C、情景交融 D、主客分离 3以下对美育的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美育不应该孤立起来进行,应该和提高一个人整体的文化教养结合在一起进行。 B、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十分关注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心灵的深刻影响。 C、美育是通过维护每个人的精神和谐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D、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4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1.0分)1.0 分A、海德格尔B、费希纳C、萨特D、杜夫海纳 5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绘画把最好的东西描绘的最坏,而把最坏的东西描绘的最令人满意是因为()。(1.0分)1.0 分 A、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B、人无法把握自然美 C、自然美是独立的 D、艺术无法表现自然 6以下对于“自然的人化”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B、它的狭义指的是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 C、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属于()。(1.0分)1.0 分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 8认为休闲“天下之乐孰大于是”的是()。(1.0分)1.0 分 A、王国维 B、胡适 C、张潮 D、欧阳修 9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B、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 C、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 D、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 10“美学”这一名称最早由谁提出?()(1.0分)1.0 分 A、黑格尔 B、康德 C、鲍姆嘉通 D、海德格尔 11《葬花词》集中反映了()的人生感。(1.0分)1.0 分 A、林黛玉 B、史湘云 C、贾宝玉 D、薛宝钗 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愉悦性是美感的一个重要特性。 B、高峰体验会引发一种感恩之情。 C、美感只能从耳目两个感官中获得。 D、马斯洛对高峰体验的描述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美感的特点。 13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1.0分)1.0 分 A、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14不属于美育主要功能的是()。(1.0分)1.0 分 A、培养审美心胸 B、提升审美能力 C、培养审美趣味 D、形成审美风尚 15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1.0分)1.0 分 A、吴道子 B、张璪 C、石涛 D、郑板桥 16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艺术领域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评价提示评价方式评价要求 艺术领域音 乐 审美感受 能集中注意倾听或观看喜欢的 音乐舞蹈表演,能在音乐活动 中体验快乐。 倾听、情绪活动评价 1.主动倾听,体验音乐的快乐。(优秀) 2.知道倾听,感受音乐。(良好) 3.教师引导下倾听,同伴带动下参与活动。 (再努力) 艺术表现 能进行唱歌、律动、打击乐等 活动,会跟着音乐做简单的身 体动作。 动作、节奏感、会 使用2-3种打击 乐、知道名称。 抽查 1.动作合拍,节奏感强,会正确使用打击乐。 (优秀) 2.能随音乐愉快做动作,知道感应节奏。(良 好) 3.会在音乐伴奏下模仿同伴动作。(再努力) 想象创造 对自己熟悉、喜爱的歌曲、乐 曲能进行自主的模仿。 音准、旋律抽查 1.发音正确,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吐字清晰,发音准确。(优秀) 2.能较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音准、旋律。(良好) 3.歌曲旋律或节拍方面把握不够准确。(再努 力) 美 术 审美感受 愿意参加美术欣赏活动,对色 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 参与性、主动性 日常观 察 1.能积极主动投入活动。(优秀) 2.在教师指导下愿意参与活动。(良好) 3.不愿参与美术活动。(再努力) 艺术表现 学习正确的握笔、做画姿势, 会有序摆放材料及安全使用材 料。 会用画笔大胆涂鸦。 会使用美术工具进行随意撕 纸、粘贴,大胆玩泥。 1.正确握笔 2.横竖线、曲线、 螺旋线、圆的画 法。 3.尝试用多种材 料操作。 作品分析 实际操作 1.会运用简单线条组画,画面突出主题。并会 运用多种材料尝试作画、手工制作。(优秀) 2.线条应用不很流畅,知道围绕主题绘画。在 教师指导下使用多种材料进行作画、手工制 作。(良好) 3.会在纸上涂涂画画。知道动手使用各种材 料。(再努力) 想象创造 绘画中有初步的想象,能简单 添画。 能否想象添画作品分析 1.能有目的的添画,丰富作品内容。(优秀) 2.愿意动手随意添画。(良好) 3.不会添画。(再努力)

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美学元素融入与体现

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美学元素融入与体现 博物馆作为一个传承文化、艺术的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二十年来中国博物馆经历了空前的发展变化,从而也带动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博物馆有着不同的展示观念与展示方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阶段性变化。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特别是主题性博物馆建设成效显著,茶、丝、瓷、中医药等产业主题馆;西湖、运河等自然人文主题馆,无不反映出杭州在历史、文化、产业、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深厚积淀。文章从民族与地域文化特色出发阐述展示设计的内在需求,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地域性美学元素的融入与体现。 标签: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美学元素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栖息地,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桥梁,通过展示将所承载的文化、艺术价值进行诠释。主题性博物馆作为地域性、专业性特色较强的博物馆在展现传统文化、产业文化、地域文化,发掘深层次文化精髓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杭州作为文化、艺术、地域特色鲜明的历史名城,有诸如丝、瓷、中医药、钱币、西湖、运河、印学等主题性博物馆。特别是面对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程,如何整理和提炼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积淀,凸现特有的文化审美理念有着积极意义,并以此来张扬城市文化个性,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高杭州的城市文化品位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是在对(杭州)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形态的一次全面调研、分析基础之上,探讨地域性美学元素在当代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体现与融合。通过对空间类型、艺术特征、传达方式、视觉元素的分析,实现:①民族与地域特色是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内在需求;②当代主题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地域性美学元素的融入与体现。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整理和挖掘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内在的文化根源与美学理念,为此类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考与借鉴价值,同时指导实践教学。 1 民族与地域特色是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内在需求 展示设计在实现其展示物品、传递信息等物质功能性的同时,还必须有艺术(审美性)的精神感染力,一種足以影响参观者心理的精神氛围。而参观者的精神意识总是与其所受的文化熏陶、地域环境与民族特点相统一。因而在展示设计中融入具有本地区、本民族、本行业特色的美学元素,对于形成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形态有着重要意义。 1.1 迎合受众文化意识的需要展示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美化、优化展示环境,烘托形成具有浓烈视觉特点的氛围,吸引参观者目光,帮助其理解、明确展示物所富含的文化、艺术内涵。而所有目的的实现都必须围绕参观者展开。因此,设计师必须特别注重参观者的心理需求,在其习俗、喜好、价值观、民族心理上下功夫以寻求可传达情感的视觉载体,投其所好。而一个人的心理需求,总是受其

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功能

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功能 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功能 1我国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功能 1.1自然美 自然环境可以为人类生存提供所需求的氧气,同时也是多种植物生存的家园,自然环境中的植物、阳光、空气,也是城市环境艺术 设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元素,从中可以了解到自然才是城市环境设计 的基础,自然美也是城市环境设计中的主要美学功能。城市环境设 计中,设计人员将技术与艺术进行良好融合,从而使得城市环境可 以更为良好的满足城市居民精神世界追求。特别是在环境污染严重,节能环保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的今天,城市环 境设计所具备的自然美美学功能,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必然需求,同时还可以现代城市居民的审美观。 1.2社会美 城市是人们生存的重要空间,城市环境设计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设置,对城市建筑群体重新组合,加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对城 市生存空间进行生态haunted的改造,从而使得城市环境更加具有 人文化的特性,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 1.3建筑美 建筑是城市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对我国传统的城市环境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就是对城市建筑群体进行合理化的改造,加强 不同建筑物之间的协调性,不仅可以将建筑物个体具有的特点良好 呈现出来,同时也可以保证建筑群体具有良好的美观性,生化建筑 群体的内涵。现代城市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对区域文化给予了充 分尊重,建筑物不仅具备了时代特性,同时还可以将区域特性良好 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城市环境设计对城市建筑物进行塑造,

可以加强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使得城市具备良好的个性化特征,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会起到积极影响。 1.4文化美 城市环境不仅包含了社会的、自然界的物质,同时也含有民族的、历史的、区域的文化内涵,这些内容通过城市环境设计可以更为良 好的表现出来,加强城市居民的审美体验。文化美也是城市环境设 计中非常重要的美学功能,城市环境设计想要实现这一功能,不仅 需要将自然美、社会美、建筑美进行整合,同时还需要融入城市环 境设计相关理论,以及城市区域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将实现城市 环境设计的文化美。文化美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环境设计领域发展, 同时还可以彰显城市文化内涵与城市独有的精神。城市居民会因生 活在这样的城市感到骄傲、自然,也会让城市居民自主的`去保护生 存的家园,进一步强化城市环境保护力度,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奠定良好基础。 2我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反思 城市环境设计工作开展中,设计人员要从城市整体面貌进行思考,对城市居民精神世界追求进行分析。城市化建设脚步不断加快,但 是随之也带来了很多不良问题,其中工业、建筑领域发展迅速,导 致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为严重。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现状 进行分析,虽然经过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取得 了一定可观成就,但是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利益分配矛盾问题仍然不 能忽视,众多理论性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 2.1权利审美问题 改善城市居民环境,缓解城市污染现状是城市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想要顺利实现这一目的对城市环境设计的民主性必须要给予充 分尊重,城市环境设计决策也必须要实现民族化的特点。但是对以 往城市环境设计工作开展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决策阶段还是设计 阶段,都是由我国政府部门已经相关企业最终决定的,并没有吸取 广大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导致城市环境设计民主性较差。也正因如此,很多城市景观建设都是根据主观意见决定的,城市景观建设缺

自考“美学”练习题及答案(34)

自考“美学”练习题及答案(34) 4.1.柏拉图的“回忆说”这一论点的深刻性集中体现在(AB) A.揭示了审美主体的亢奋状态 B.触及到了审美的非功利性和超越性 C.强调了审美的形而上 D.揭示了情感宣泄的社会功用 E.强调了审美活动的不可知性 4.2.下面的哲学家、美学家中,属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重要代表的是(BCDE) A.罗素 B.夏夫兹博里 C.荷加兹 D.哈奇生 E.休谟 4.3.审美经验在下列哪些领域中可能发生?(ACE) A.艺术 B.生产 C.自然 D.政治 E.社会 4.4.审美具有直观性,它包括(CE) A.艺术直观性

B.体验直观性 C.本质直观性 D.活动直观性 E.感性直观性 4.5.审美经验的三个主要特征是(ABC) A.超越性 B.非功利性 C.直观性 D.体验性 E.启示性 4.6.审美经验的非功利性体现在(BD) A.艺术行为不同于生产行为的逻辑 B.审美只涉及对象的外观和形式 C.艺术接受的多种动机 D.审美愉悦与一般快感有本质区别 E.审美活动无动机性 4.7.审美经验是具有功利作用的,这种功利作用来源于(AC) A.任何形式都是与内容结合的 B.主体的功利性 C.主体的精神思想必然被影响 D.审美活动体现为一个价值活动 E.审美经验也能够满足一般的快感

4.8.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体现在向——的超越。(BCD) A.形而上世界 B.精神世界 C.理想世界 D.超验世界 E.主体世界 4.9.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是(ABCE) A.感知 B.想象 C.情感 D.回昧 E.理解 4.10.在人的诸种感官感觉中,等感觉在美学上的作用是最重要的。(AB)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 E.味觉 4.11.想象活动包括(ABCDE) A.创造性想象 B.类似联想

《美学》

【名词解释】 1、什么是美学? 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是将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一门以人类生存实践为出发点,通过集中审视社会性的审美关系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对审美主客体、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存在和审美及审美教育等进行思考、解释和论述的学科。 2、什么是美感? 美感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客体)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3、崇高的内涵? 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体现。在这种审美活动之中,对象和审美主体都获得了新的意义;或者说,崇高是一种通过人生实践和审美活动,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冲突中重建起来的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 4、艺术鉴赏 是指受众(或接受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关照、欣赏获得审美愉快和体验的活动,是整个艺术活动的第三环节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鉴赏是一种需要接受者充分调动起自己的审美和文化修养以全部心灵的活跃来参与的积极的能动的审美活动。 5、什么是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6、什么叫游戏说? 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席勒 席勒所说的游戏,不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玩耍嬉戏之类,也不是想入非非的懒散的幻想活动,而是指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这种自由活动的显著特征就在于,他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因此,所谓游戏,其实也就是一种审美。 局限:①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并敏锐地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