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TVB 亚视缺的是邵逸夫香港亚视:和春天的约会已经结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含答案

第10课短新闻两篇作者简介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署名作者。
《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通讯名作100篇》(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周婷、杨兴,实际上是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的合称。
这四个人是这篇新闻的创作者。
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
罗森塔尔(1922—2006),美国著名记者。
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后到美国求学并加入美国国籍。
他在纽约市立学院上学时就是校报通讯员。
1944年进入《纽约时报》后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先后常驻印度、波兰、瑞士和日本,并于1960年获普利策奖的国际新闻奖。
自1977年起任《纽约时报》执行主编,为巩固该报在美国新闻业中的重要地位立下了功劳。
1986年卸任后,他又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为美国各大报纸撰稿,直到2004年才搁笔。
(一)背景链接1.《别了,“不列颠尼亚”》屈辱的历史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在这两个条约中,香港和九龙被迫割让给英国。
1898年,英国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99年,从而侵占了整个香港地区。
历经150年的沧桑曲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这一天。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这是一个对中华民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离开了祖国一个半世纪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四位新华社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这篇佳作。
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 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面积达40万平方千米。
由于有数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该集中营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千米,是波兰南部奥斯维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营的总称。
1947年7月2日,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被辟为殉难者纪念馆。
90岁娶红颜知己,影视大亨邵逸夫的爱情传奇

即使和 邵逸 夫的关 系已经 是公开 的秘 ,几十年
来 方逸华 仍然 被人 叫做 “ 方小 姐 ” 。 曾 经 有 人 捕 想 ,l 9 7 1 年 香港 政 府正 式废 除大 清律 令 的 妾侍 制窿
邵逸夫 与方逸华 出席会议。
管理 上的事 ,对邵 氏公 司的运营 情况 点评得头头是道 ! 他 当即真诚地邀请方逸华加 盟邵 氏电影公 司。 方逸华 出生于 3 0年代的上海 ,母 亲是老上海滩 的
时 ,方逸华 是否像 电影 《 五亿 探长雷 诺传》 里邱 淑 贞 那般 失落而 凄然 ?其 实 ,这 是多虑 了 , 个[ ] 1 f 候的乃 ‘ 逸华 早旱选 明了人生 的方 向。 长 年来 ,她 坚持 住在 自己的房 子里 ,没有 _ f u 邵逸 夫 “ 同居” 。起 先是小公寓 ,后来是靠海 的大岛予 ,两 人 各住 各的家 。平 曰两人 一起到 电视城 上班 ,同 H办 逸华 才会驱车 5分钟到邵 家 ,和 邵逸 夫共进 午餐 ,然 后逗留三小时离去。 两人相 识后 的四十 多年里 ,方逸 华能一 直亳 兀怨 言地伴 随在他 的身边 ,不外 乎敬他 为老师 、老板 、叫 友和知 己,她十分珍 潜这难得的缘 分 。 但这何 尝不 是方逸 华的 智慧和 志气 ? j 其如 履薄 冰地 看着如 花美眷 走马灯般在 丈夫面 前绕 米绕去 ,把 自己变 为妒 妇和怨 妇 ,不如 让 自己成 长 为丈夫 书业 f 的智囊 与得 力助手 ,打造属于 自己的风光 。
助手 。1 9 5 7年 ,邵逸夫从 新加坡来 到香港发展 ,方 逸
很 内疚 , 觉得对不起余前辈 , 他会强迫 自己离开黄小姐 的 !言毕 ,他低着头等待一场暴风雨的来临 。 不料 ,余 东璇 听 后沉 默 了 片刻 ,竞哈 哈 大笑 说 : “ 你们 的事我早有察觉 , 君 子成 人之美 ,老弟 既然和美 珍真心 相爱 , 就 不 用顾及这 么多 ,难 道让 美珍一 辈子 陪 着我这个老头 子吗 ? ”1 9 3 7 年 ,3 0 岁的邵逸 夫与黄 美珍在 新加坡 举行 了热烈而 隆重 的婚 礼 。那天 ,余东 璇还送 来了 5 0万元的大礼 表示祝贺 。事后每说起余东 璇 ,邵逸夫 就热泪 盈眶 ,对 这位 宽厚 仁 慈的 前辈心 怀 感激 。邵 逸夫一 生胸襟 宽广 、乐观豁达 ,或许 与 此人 此 事的影响不无关联 。 邵逸夫 与黄美珍喜结连理 后 ,育有二子二女 ,生活 幸福 美满 。对于这位妻子 ,邵逸夫赞美有加 , “ 她是一
亚洲影视至尊邵逸夫

6、亚洲影视至尊邵逸夫香港传媒评选娱乐圈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TVB)主席、人称“六叔”的邵逸夫以高票位居榜首——邵逸夫对推动香港电影的发展功不可没;他所执掌的TVB王国,是目前亚洲最大中文节目内容的供货商,掌控着香港娱乐圈的命脉。
不过,这位在今年11月便踏入102岁的老人近日宣布:从明年1月1日起,不再担任公司行政主席职务。
这意味着,“六叔”即将正式退出这一庞大的娱乐王国。
曾经主宰香港娱乐圈大半个世纪的“邵逸夫时代”,也将一去不返。
创业备尝艰辛邵逸夫原名邵仁楞,1907年生于浙江宁波镇海一个名门望族,父亲经营着上海颇有名气的锦泰昌颜料行。
不过,邵家儿女均没兴趣继承父业。
长子邵醉翁念法律出身,先后当过几年律师,最后选择弃商从影,成立天一影片公司,还陆续带了其余三兄弟入行。
天一成功后,招来上海各大电影公司的猜忌。
他们组成六合影业公司,迫使各大戏院不能播放天一的作品。
邵老大只好派老三邵仁枚到南洋各地谋出路。
1926年,刚中学毕业的邵逸夫,也被急召到新加坡帮三哥拓展电影业务。
之后,六合的势力又伸展到南洋,于是,邵逸夫首创流动放映车,与三哥挑着装影片和器材的担子,跑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每个角落,到有华人聚集的地方放电影。
1931年,邵老大将天一迁到香港,成立天一港厂,可天一港厂接连发生离奇火灾,片库被烧毁。
邵老大心灰意懒之下,召二弟来港接掌天一,并改名南洋影片公司。
但南洋一直没有做起来。
1957年,邵逸夫接手二哥在香港的业务。
第二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邵逸夫任总裁。
李翰祥曾在回忆录中以“寸步难行”来形容邵逸夫初到香港的处境,“想请大明星吃饭都要百般迁就,因为试请过几位大明星一块儿到他清水湾的别墅吃饭,结果大牌没到,连二牌三牌也请不齐。
”但邵逸夫的“饭局战术”,加上其建大厂、拍大片的发展战略,还是成功挖到林黛等红星加入邵氏,又重金聘请奇才邹文怀当宣传部主任:邵氏的创业之作《貂蝉》,在邹文怀的宣传战略下,在当时就被称为香港有史以来里程碑式的国语片。
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邵逸夫:散尽千金济众生

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邵逸夫:散尽千金济众生邵逸夫:散尽千金济众生一.简介: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1-2]—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镇海[3]。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上海商会成员,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
多年来,邵逸夫捐助数以百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
1977年获英女王册封为爵士。
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
2003年创立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进行奖励,2011年退休。
2014年1月7日早上8时,邵逸夫被发现昏迷在西贡嘉澍路清水湾大厦住所内,救护车到场将昏迷的邵逸夫送院抢救,最终抢救无效,享年107岁。
二.评论:时代需要更多的“邵逸夫”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逸夫”早已经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美好的符号,代表着漂亮的教学楼、完善的仪器,更代表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嵌入到每一个80后、90后的读书记忆中。
1月7日早上,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邵逸夫先生逝世,享年107岁。
作为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邵逸夫在文化领域有极高的地位。
但他更被人称道的身份还是慈善家。
多年来,他捐助数以百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了大批教育、医疗设施。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楼,“逸夫楼”早已是很多人对邵逸夫先生最为直观的印象。
他,被称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逸夫教学楼、逸夫图书馆、逸夫体育中心……他的名字陪伴几代学子,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成为他们求学、求知的最好见证。
一幅流转指间的地图,点击它,红点叠满。
那是同属一个名字的建筑。
一个萦绕心间的名字,念起它,暖流盈满。
2023年非诚勿扰观后感

2023年非诚勿扰观后感2023年非诚勿扰观后感1近年来,一些婚恋交友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以其特立独行、新颖活泼的风格,在同类节目中的收视率遥遥领先,期期必看,百看不厌,『非诚勿扰』观后感。
它的开场音乐就很炫,包含了震撼、时尚、激扬的元素,再加上绚烂的舞美、灯光,让人耳目一新,有一种想要看先去的渴望。
女嘉宾出场的音乐也恰到好处,烘托了女嘉宾靓丽、青春、柔美的出场气氛。
伴随着玄妙的音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春天里淡淡的青草味的清香,让人眼前一亮,心中升起无比的兴奋和喜悦。
主持人和两位特邀嘉宾也很抢眼,主持人孟非给人的感觉很稳重、很宽厚、谦和并且运用得体幽默的诙谐和调侃,把节目的高潮层层推进。
特邀嘉宾乐嘉充分发挥了他性格色彩专家的特长,让男女嘉宾们能够更全方位地认识自己并帮助他们指点迷津,而特邀嘉宾黄菡则是像慈爱的学长、良母一样,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在场的嘉宾,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铁三角组合都起到了缺一不可的作用。
本节目从不同的侧面都反映了“以娱乐关怀民生”的理念,巧妙地运用了《非诚勿扰》的品牌形象,成就了很多天下的有情人,观后感《『非诚勿扰』观后感》。
“心动女生”的设立,为本栏目增加了趣味性和期待指数。
当看到一对对牵手成功的嘉宾,心里也为他们高兴喝彩。
并祝福他们走下舞台后,会有更多的了解和认知,最后走向神圣的婚姻殿堂。
从个人喜好角度来说,本节目又迎合了人们喜欢观察的癖好,喜欢了解形形色色的人,会有什么样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和婚恋观,是不是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阅历、不同的内涵就会有不同的人生?在为他们喜、为他们忧、为他们乐的同时,无形中也矫正了个人的人生理念和喜好。
人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舞台,人们都在这个大舞台上忙碌奔波着,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坐在电视机旁看缠绵冗长的连续剧,本节目正好迎合了这些忙碌的人们。
每看一次,都有完整的“剧情”,不用考虑能不能衔接上,每看一次,都会得到视觉、心里的共鸣和愉悦,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愿这类具有时代感又富有潮流气息的节目越办越好,深入人心,在给人们感官上享受的同时,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城事丨你可以不喜欢香港,但别嘲笑为TVB落泪的青春。

城事丨你可以不喜欢香港,但别嘲笑为TVB落泪的青春。
早高峰的地铁里挤满了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手机歌曲循环到BEYOND的《光辉岁月》,突然眼睛就红了。
有些人硬生生地离场,还顺手完结了我的少女时代。
但我是从他们的歌里、他们配唱的电影主题曲里,知道还有一个地方叫香港。
刘大天王主演的《天若有情——追梦人》里的插曲《灰色轨迹》,《醉生梦死之湾仔之虎》里的片尾曲《情人》,《无间道2》里的《长空》,好像只有Beyond唱出来才最具港味。
部门的实习生小朋友兴奋地看着日历喊道:“明天就是香港回归19年了,好快哦,97年我才两岁。
”(黑线中......)是啊,时间过得飞快,当年那些在爹妈的白眼里,乐呵呵把暑假过成TVB剧集串烧的小屁孩,都已经长大。
当我们变成懂事的大人,发现TVB港剧教会我的不只是爱恨情仇,还有如何读懂香港这个城市。
中环九号码头那时起,我便知道,码头不只是离开,还是对峙和回头。
九号码头算是TVB御用场景。
多少跑路的来这里碰头,多少情侣在这里分手,多少卧底在这里汇报情况,多少主角在这里跳海,多有回忆的一个码头。
《学警狙击》《原来爱上贼》既然来到码头,那就不能只是吹吹风散散步看看海,一家人在9号码头坐渡轮去大屿山吃斋祈福,或者结伴去南丫岛度个假都是TVB里经常看到的港人度假方式。
如何到达:港铁:机场快线及东涌线香港站A2、E1及F出口(需步行约500米)天星小轮那时起,我便明白,有些海过得去,有些情忘不了。
这个至今只需要2.5港币的交通工具,却是港式爱情的钟情之地。
《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里的林峰和钟嘉欣就经常在天星小轮里碰面,情意绵绵。
天星小轮是香港维多利亚港拥有悠久历史的渡海交通工具,它可是和香港电车、太平山山顶缆车齐名的哦。
在中环码头乘坐大名鼎鼎的天星小轮,这可是被很多旅行杂志评选为“人生50个必到景点”之一,无数次出现在TVB剧集里的维港夜景!油麻地警署那时起,我便了解,世界不只黑白,却也需要正义存在。
邵逸夫简介

邵逸夫简介邵逸夫原名:邵仁楞祖籍:浙江镇海1907年10月出生【曾获奖项】曾拍摄过一千多部电影,获得过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
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原名邵仁楞,籍贯浙江宁波镇海,出生于上海。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
邵逸夫祖籍宁波,190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上海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
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后来人称“六叔”。
邵受教于美国,19岁中学毕业便随兄长邵仁枚到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从此对电影制作产生兴趣。
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曾与粤剧名伶薛觉先合作,拍摄全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粤语)。
慈善大家邵逸夫2002年11月15日,一条从香港发出的消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由著名香港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
“邵逸夫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该奖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
第一届颁奖将于2004年举行。
颁奖原则: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宗教信仰,而以其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性成果。
且该成果对人类生活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为宗旨。
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一设立就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
2008年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币!邵玉轩育有5男3女。
邵逸夫排行第六,故后人称他为“六叔”、“六老板”。
他早年就读于家乡庄市叶氏中兴学校,与包玉刚、包从兴、赵安中等为前后届同学,后赴上海就学于美国人开办的英文学校“青年会中学”,为此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
邵家众多的兄弟无人继承父业,几乎都进入娱乐圈。
五兄弟中,大哥邵醉翁于1924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开始闯入当时尚属草创时期的中国电影业。
“天一”成立之初,清一色是家族班底。
老大邵醉翁是制片兼导演,老二邵囤人擅长编剧,老三邵仁枚精于发行,老六邵逸夫则擅长摄影。
创造娱圈神奇的亚视为何寿终正寝?

创造娱圈神奇的亚视为何寿终正寝?2016 年3 月4 日,对香港电视圈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天——香港第一家电视台“亚洲电视”遣散所有员工,正式吹关灯号。
它打造中国第一美妇,培养无数三级艳星,捧红张家辉等众大腕,却都流失TVB…3 月3 日,半百亚视人集合在亚视总台,拍摄“最后的合照出席者包括鲍起静、宫雪花、刘锡贤、黎燕珊、魏秋桦、前执行董事叶家宝等等。
拍完照,有些老员工仍流连不愿离去。
看着曾经的大厦倾倒,难免百感交集……长久以来,香港只有TVB 和亚视两家拥有免费电视牌照。
40 亚视成立于1957 年,是香港第一家电视台,也是华人地区首家中文电视台。
她曾是TVB 最强劲的对手,两虎相争多年,一度打得对方毫无招架之力。
而昔日辉煌的“巨人” ,创造香港娱乐圈神奇的亚视,又是如何沦落到关门大吉寿终正寝呢?有媒体大致总结了五点原因:股东分歧、屡次违规、资不抵债、收视低迷和观众流失等。
与竞争对手无线相比,亚视最大问题在于股权频频转手,过去数十年7 度易主。
而TVB 长期由邵逸夫家族掌舵,管理架构稳健。
频繁改朝换代,必然导致人心不稳、纠纷频生。
前亚视执董叶家宝也承认,亚视走向没落最大原因,正是股东不和。
以前亚视诞生过很多精品剧,后来因为没钱,就放弃了这一竞争优势,转向大量购买低价剧打发时间。
结果,节目质量下降严重,口碑和收视也就丢了。
恶性循环就产生了:没钱T节目质量下降T收视率下降T电视台难以吸引广告商T更没钱…亚视的最后1 年,已经是在风雨飘摇中苦苦支撑:2015 年4 月1 日,亚视没有获得香港政府续免费电视牌照,只能再营运1 年。
4 月2 日,亚姐袁洁仪、艺员秦启维、刘锡贤等接受访问,现场一众亚视艺员激动飙泪,纷纷为前景担忧。
4 月12 日晚,《ATV 岁月如歌大赏》晚会录影,亚视的舞台简朴的宛如上世纪80 年代水平,甚至连一块LED 屏也没有2016 年2 月1 日,亚视取消早晨、午间的新闻,知情人爆料内部已收到超过300 封离职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比TVB 亚视缺的是邵逸夫香港亚视:和春天的约会已经结束-历史论文相比TVB 亚视缺的是邵逸夫香港亚视:和春天的约会已经结束文|叶克飞香港有两大免费电视台,一为无线(即人们熟知的TVB),一为亚视(即aTV)。
前者的中文台“翡翠台”和后者的中文台“本港台”,打了数十年对台戏,是香港人和广东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戏份。
尤其对于广东珠三角人来说,在娱乐稀缺的20 世纪80 年代,香港电视简直就是天赐宝贝。
无论是香港新闻、港剧还是卡通片,都滋养了一代代人。
早期珠三角地区还没有有线电视,想要收看香港台节目,得自架鱼骨天线,甚至小区集体架设“大锅盖”。
后来有线电视普及,家家户户都可随意收看香港电视台节目,这才告别了鱼骨天线和大锅盖。
当时,人们习惯以傍晚6 时的亚视新闻和6 时半的TVB新闻“佐饭”,如果饭点较晚,则有本港台的《今日睇真D》和翡翠台的《城市追击》这两大资讯节目角力。
8 时半和9 时半的剧集则是合家欢时光,但选择翡翠台还是本港台,就得看哪边的剧集更火。
亚视辉煌时,常可与TVB互有攻守,但近年来逐渐积弱,终至无力回天。
2016 年4 月1 日,曾以“香港第一家电视台”和“全球首家华语电视台”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亚视,再度被载入港史,但这次是极不完美的谢幕。
当晚11 点59 分57 秒,正在播放中的节目突然中断,几分钟后,亚视位于香港慈云山的发射站正式“熄火”,信号就此消失。
这是一场人尽皆知的谢幕,早在2015 年3 月31 日,香港政府便已决定不给亚视的本地免费电视牌照续期,牌照终止日即2016 年4 月1 日。
当然,有一个错误说法需要纠正:所有“亚视倒闭”之类的说法都是不准确的,它仅仅是失去了本地免费电视牌照。
但长期以来,香港只有两家面向全港的免费电视台,即无线和亚视,因此免费牌照意味着最大的传播率。
所以,失去免费牌照后的亚视几无翻身余地。
必须要说的是,当下许多关于亚视的文章都陷入了“情怀先行”的怪圈,即出于惋惜而粉饰回忆。
在这些回忆中,亚视是TVB的强劲对手,仅在近年出现策略失败,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历史原因,亚视的收视率一直惯性低于TVB,虽曾打过一些漂亮仗,但并非常态。
在亚视成立的59 年里,先后7 次易主,权力斗争不计其数,这才是其衰亡根源。
丽的映声亚视全称为亚洲电视有限公司,简称aTV。
1949 年,英国“丽的呼声”公司在香港成立子公司——香港“丽的呼声”。
1957 年,香港“丽的呼声”获香港政府准许开办有线电视,成立“丽的映声”,正式推出电视服务,这也是香港乃至远东地区的第一家电视台。
当时,“丽的映声”仅是一个收费的黑白英文台,且月费昂贵。
此后,它开创香港电视史上多个“第一”,如第一部电视直播剧《幸福的家庭》,1962 年台风“温黛”袭港后的大型筹款义演也是港史首次,1966 年的艺员培训班也是香港首例。
直到1963 年,“丽的映声”才增设中文频道。
但1967 年9 月,无线电视(即TVB)启播,收看完全免费,且有不少彩色节目,使仍处于黑白时代且要收费观看的“丽的映声”相形见绌。
“丽的映声”采取了不少应对之策,1971 年开始逐步彩色化,1973 年正式以彩色启播,但此时观众已惯性追随TVB。
1982 年,远东集团主席邱德根入主,并将“丽的电视”易名为亚洲电视有限公司,即aTV。
1987 年,亚视股票正式上市。
1988 年到1989 年间,邱德根因官司缠身而逐步退出亚视,林百欣斥资入主。
1989 年初,亚视将中英文频道分别更名为本港台、国际台,迎来黄金时期。
但1998 年,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林百欣决定出让亚视51% 的股权,刘长乐与封小平等人成为下家,并在接手后积极向内地发展。
2007 年,查懋声入主亚视担任主席,展开“挖角行动”,挖角名单包括欧阳震华、罗嘉良、宣萱、郭可盈、陈慧珊和蔡少芬等TVB大牌,但雷声大雨点小,终因财力不济作罢。
2009 年,旺旺集团主席蔡衍明以私人名义入股亚视。
2010 年,亚视再度易主,内地商人王征通过亲戚黄炳均名义入主,表示要将亚视打造成“亚洲的CNN”。
此时黄炳均持股52.4%,Antenna 公司(亚视主席查懋声和台湾旺旺集团主席蔡衍明共同持有)持股47.6%。
2012 年,蔡衍明与王征开打股权官司,亚视愈发动荡,大幅亏损,2014年开始欠薪。
2015 年开始,因资金困境,亚视大幅减少新闻时段,大量专题性节目因无赞助而停播,只能通过重播旧剧的方式打发时间,同时大量出售自制旧剧版权,甚至直接卖给昔日对头TVB。
令人唏嘘的是,即使是2016 年4月1 日晚上11 时45 分至11 时59 分的告别一刻,亚视的平均收视也仅仅是6.6 点,即43 万人观看,但这已是亚视近年来的最高数字。
包青天打擂台TVB诞生之初就采取免费模式,早早积累了固定观众群,因此亚视收视率一直处于弱势。
即使某些剧集的口碑远远胜于TVB同期剧集,却仍无法阻挡对手的惯性收视率。
但多年下来,亚视仍然打过不少漂亮仗,留下众多经典。
1979 年,亚视推出剧集《天蚕变》。
当时,TVB还在维持固有的低成本单元剧模式,让人耳目一新的《天蚕变》立刻使得亚视打了第一场真正的漂亮仗,首播就有近百万人次收看。
TVB不得不从电影片场急招郑少秋,与花旦汪明荃和赵雅芝等合拍《楚留香》与之对抗。
后来,武侠小说家黄鹰将《天蚕变》改编为小说,这也是香港电视史上首部由剧本改编为小说的武侠连续剧。
1980 年,吸取教训的TVB舍弃老套的单元剧模式,开始在晚间黄金档播放正规剧集。
但就在此时,亚视的港史首部乡土连续剧《大地恩情》系列再次轰动全港,导致TVB重磅剧集《轮流转》被腰斩,TVB紧急出动汪明荃和谢贤合作《千王之王》才挽回颜面。
同年的《大内群英》由米雪、姜大卫和万梓良等主演,同样是经典剧集。
1981 年,由黄元申主演的《大侠霍元甲》不但在香港引起热潮,引入内地后更成为一代人永恒的记忆。
1983 年同样有一部亚视剧集在内地播出后异常火爆,如今已成集体回忆,它便是董骠主演的《再向虎山行》。
1985 年,亚视推出“亚洲小姐选举”,一举打破TVB 选美垄断,从此“亚姐”与“港姐”每年交相辉映,成为港人保留节目。
在亚姐选举中脱颖而出的有利智、叶玉卿、万绮雯、翁虹、杨恭如和吴绮莉等。
1986 年,亚视举办了香港史上首个男士选美活动“电视先生选举”,冠军孙兴和亚军姜皓文后来均走红。
亚视后期也曾祭出这一法宝,1998年举办“香港男士选举”,报名人数高达700 多人。
2005 年,“ 男士选举”复办,改名“亚洲先生”,成为首个以亚洲地区为主题的男性选美赛事。
赌剧是亚视十分拿手的题材,1991 年的《胜者为王》便是其中翘楚,后来还有《胜者为王Ⅱ天下无敌》和《胜者为王Ⅲ王者之战》等续作。
1993年的台庆剧《银狐》汇聚了黄日华、曾华倩、伍咏薇和江华等人。
1994 年,亚视推出了品牌流传度最广的新闻栏目——“今日睇真D”(即“今天看清点”),朗朗上口的粤语俚语配上短平快的新闻模式,强势占据晚间7 时半时段。
同年的《碧血青天珍珠旗》和《碧血青天杨家将》也是亚视最好的剧集之一。
20 世纪80 年代末到1994 年是港剧史上一个辉煌时代。
林百欣成为亚视最大股东后,开始进行重大改革,他刚上台邀请香港第一代电视人周梁淑怡担任亚视总经理,并挖走TVB多位幕后重臣。
随后,亚视又以比TVB高3 倍的工资邀得众多一线小生花旦过档,沈殿霞、曾志伟、郑少秋、黄日华和任达华等均被挖走,TVB的长寿节目《欢乐今宵》班底甚至因此瓦解。
除了亚视欣欣向荣外,TVB也推出了《我本善良》和《大时代》等经典剧集。
亚视的市场份额一度几乎逼近TVB,但由于竞争激烈,两台逐渐陷入恶性竞争。
正是在1994年,发生了震动全港的“双包案”,当时无线热播《包青天》,亚视凭海外版权漏洞购得版权,跟无线同日播同一集,引发市民不满。
TVB只好临时改播此剧的另一单元,算是勉强错开。
1995年,TVB 又请来狄龙,自主拍摄了一部《包青天》,收视率甚佳。
亚视又出损招,请出“包公专业户”金超群拍摄《新包青天》打对台。
这场绵延两年的恶性竞争,严重破坏了香港和广东地区观众的收视感受,打开电视转到哪个台都是一张黑脸,任谁都免不了审美疲劳。
在这件事上,TVB始终占据市场先机,亚视却以恶性方式应对,不但不大气,也失去了口碑,造成了观众流失。
1996 年,亚视推出两大经典剧集,一是《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该剧将几个小时的舞台剧扩大成40 集长剧,由刚刚过档亚视的邓萃雯和当家小生江华担纲。
另一是《再见艳阳天》,不但捧红了陈秀雯,也留下了“亚视成全了不咆哮的马景涛”一说。
这也使得当年的另一部大戏《剑啸江湖》显得不那么起眼,但这部由刘松仁和杨恭如主演的剧集,如今在网上口碑极佳。
1997 至1999 是亚视辉煌年份。
《肥猫正传》《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掀起热潮,至今在内地仍有众多拥趸。
纪录片节目《寻找他乡的故事》亦启播,这是香港电视史上最具人文情怀的节目之一,多次获得大奖。
陶大宇和谭耀文合作的《纵横四海》堪称神剧,这也是王晶为亚视创作的首部剧集。
虽然无线出动古天乐的《刑事侦缉档案IV》迎战,但仍无法占据优势。
有意思的是,陶大宇此前在TVB 拍摄了三季《刑事侦缉档案》,因此成为一代“师奶杀手”,但此时他过档亚视反戈一击,TVB再拍《刑事侦缉档案IV》时只能换角。
由于形势紧迫,TVB甚至完全改变了制作模式,一边写剧本一边拍摄一边播出。
《纵横四海》大结局播出时,157 万观众同时收看,创出平均25点的超高收视。
热衷内斗作品断层也是在1999 年,亚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收视率上真正压倒了TVB,但靠的不是自制剧,而是外购播放权的《还珠格格》。
当时,《还珠格格》在内地掀起热潮,亚视趁机购买播放权,收视率史无前例达到23 点。
同时段的TVB 剧集则全面下滑,收视率被拉低到20 点。
但TVB 始终远远强于亚视,因此,经纪公司最终抛弃亚视,将赵薇、林心如等人的合约签给无线。
“还珠”热潮固然使得亚视打了多年来最漂亮的一仗,但却无法改变大局。
而且,正因为在外购剧上吃到了甜头,亚视开始重视外购,渐渐忽视自制剧,最终酿成苦果。
对于亚视的衰亡,许多人将矛头指向末代的王征。
诚然,王征的介入不但没有缓解亚视的颓势,还加速了其死亡。
早在王征入股之前,亚视在自制剧方面就已停滞不前。
因为投资一部剧集需要上千万元,但广告收入却往往不到百万元,回本时间极慢,王征干脆彻底停止自制剧集。
当近年来网络视频平台越来越火、版权越来越热时,亚视却遭遇作品断层,平白失去了赚钱良机。
过于依靠内地显然也是重大失误。
王征接手初期,雄心勃勃要进入北京市场,但未能如愿。
王征个人的口味也使得他对香港市场完全拿捏不准,打造“亚洲CNN”的口号如今看来绝对是个笑话,那些低成本访谈节目不但无法吸引观众,质量也相当有限,某些节目甚至零收视,如2013 年11 月的《高志森微博》《亚视大学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