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中秋节的故事简单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20个字简单易懂版

中秋节的来历20个字简单易懂版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汉族和一些东亚国家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源自古代祭月文化和祭神活动,是祭祀自然、传承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合家团圆、共享团圆之乐的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泛传播的说法是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
据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十日十夜的太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导致干旱、饥荒等问题。
后羿为了拯救百姓,决定射下九日,让太阳不再晒耀于大地。
由于他的行为,获得了嫦娥仙子的好感,她为了表达谢意,从天上偷偷摘下一块不死之药。
然而被发现了,被追赶。
为了不使它落入士族手中,她把不死药一吞,身子之轻,一下子飘到了月宫。
自此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就在月光下用各种方式来祭奠嫦娥,比如摆放祭品、赏月等。
这就形成了中秋节的习俗,也就有了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
二、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有丰富多彩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赏桂花、吃柚子、玩花灯等,这些习俗充分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也体现了对团聚的思念和祈盼。
1.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也是最具有浪漫气息的。
在这个夜晚,人们会一家团圆,一边吃月饼、一边饮酒品茶,一边互相问好、对月行礼,一边聊天、开怀笑语,一边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
这样的景象,既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情厚意,也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吃月饼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当数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象征食品,形状团圆,意味着团圆美满。
它有多种品种,如莲蓉、豆沙、五仁等,口味多样,款式繁多。
吃月饼的习俗也是人们拉近感情、表达情意的一种方式。
与此还有一种名为“一家团圆”的氛围在这个节日中发扬光大。
3.玩花灯在中秋节这天,许多地方都会举办花灯展览活动。
人们会一边赏灯一边玩耍,使节日增添了许多活力和欢乐。
花灯成为了让小朋友和大人玩得开心的东西,并在互动中增强了家人的感情。
4.吃柚子在南方地区,中秋节有一个特殊的吃柚子的习俗。
柚子是中秋节的时令水果。
中秋节来历简介,中秋节来历的故事,中秋节的由来简单介绍20字50字100字

中秋节来历简介,中秋节来历的故事,中秋节的由来简单介绍20字50字100字中秋节来历简介,中秋节来历的故事,中秋节的由来简单介绍20字50字100字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1.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2.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历与传说中秋传说之一后羿射日之后成为英雄,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二人恩爱的过着日子。
偶然一天后羿巧遇王母求得不死药,本打算和妻子一块成仙,不想被小人惦记,趁后羿不在家的时候要抢夺。
嫦娥无奈,危急之时吞下不死药,立时成仙飞上了天空。
后羿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更加思念自己的妻子,于是在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妻子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此后,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篇1中秋节的来历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正中,所以称中秋,所以这是中秋节的来历素因之一。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璋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
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日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一说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秋祀——敬土地神。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与季节有很大关系,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无论是播种还是收获,人们往往祈祷土地神:播种时祭土地神,祈求丰收——叫“春祈”(春祀);八月中旬稻子成熟,向土地神报告丰收——叫“秋报”(秋祀)。
中秋节是秋报的遗俗。
八月中旬,正是秋粮收割之际,一年汗水抛洒在土地上,收获在即,因此家家拜祭土地神,答谢神的保佑,于是围绕“秋报”出现了一系列仪式和风俗活动。
第二种中秋节的来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月崇拜——祭月亮神。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
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中秋之夜,月最亮最圆,月色最美好,温柔、圆润、恬静,给人以神秘感,致使崇月甚于崇日。
正因为古代人们重视月亮,许多习俗都与月亮有关。
我国古代就有祭月、拜月的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优秀6篇】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优秀6篇】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很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优秀6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共享给最好的挚友。
篇一: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篇一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自古就有祭祀月亮的礼制,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秋分夕月”、“中秋夜迎寒”的活动。
中秋季节正逢秋粮收获,古人答谢神灵护佑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中秋月朗中天,秋高气爽,正是赏月的绝佳时令。
后来祭月便渐渐为赏月所代替,节庆持续下来,并被给予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化过程中,不乏诸多漂亮的神话,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一系列传闻使中秋节充溢浪漫色调。
唐朝初年,中秋节已成为固定节日,宴饮赏月颇为盛行。
当时的中秋节仅停留在贵族赏月与玩月阶段,没在民间流行。
宋代以后,中秋节始盛行民间。
明清时期,中秋成为仅次于春节的其次大传统节日,并形成了很多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如“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烧斗香”等,使中秋节具有了更多文化内涵。
2015年5月,中秋节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15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篇二: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篇二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
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聚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聚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由来简单

中秋节的由来简单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农历八月十五的固定节日。
它既有来自古代的传承,也有丰富多样的民俗习惯。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秋节的由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节日。
一、嫦娥奔月的传说中秋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
相传,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每天轮流上天照耀大地。
后羿是一个英勇善良的人,他面对酷热的天气和干旱的土地,决定射下九个太阳,保护人们的生活。
他成功地射下了九个太阳,但这样做却引来了天帝的愤怒。
天帝赐予后羿一种神奇的不死药,但是这种药只能供给一个人食用。
后羿把不死药交给了他的妻子嫦娥,但是一个坏人名叫丞相夫差,偷偷地来找嫦娥要药。
为了保护不死药不落入坏人的手中,嫦娥偷偷吃下了药。
她吃下药以后,变成了个轻盈美丽的仙女,并飞到了月亮上。
嫦娥成了人们在中秋节赏月时仰望的对象。
二、古代的月饼和团圆习俗除了嫦娥奔月的传说,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团圆节日。
相传在古代中国,中秋节是为了庆祝丰收和感谢月神的节日。
人们习惯在这一天赏月、品尝月饼,并与亲人团聚。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之一,它的制作历史悠久。
最早的月饼用馅料和玉米面做成,后来演变成了皮薄馅大的传统款式。
如今,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的月饼,比如蛋黄月饼、豆沙月饼等。
无论形状还是口味,月饼都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祝愿。
在中秋节的晚上,家人会聚在一起,共同赏月、品尝月饼。
有时,人们还会编织五彩纸灯,赏灯增添节日的氛围。
这种团圆的习俗体现了中秋节的核心价值观念,即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三、中秋节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不仅在中国,而且在许多东亚国家也得以庆祝和传承。
传统的庆祝方式仍然存在,但也融合了现代的元素。
例如,中秋节的诗歌朗诵和戏剧演出仍然是传统的文化表达方式。
此外,中秋节的烟花表演和舞龙舞狮等民间活动也十分受欢迎。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利用互联网和手机视频,与远方的亲友共同观赏月亮,传递节日的祝福。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有哪些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有哪些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
它的时间是在农历八月十五,因此又称为“八月十五节”或“仲秋节”。
中秋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当时人们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丰收并祈祷未来的丰收也能够有所保佑。
后来,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的祭祀对象逐渐从丰收转变为月神,认为这一天月神最美丽、最圆,人们就开始在这一天崇拜月神。
中秋节有很多的习俗和传说,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内涵。
最著名的一个说法是“嫦娥奔月”。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神话
故事,说天上有十个太阳,烤得人们无法生存,传说有名的英雄后羿用神奇的手艺射下了九个太阳,剩下的一个太阳被后羿留在了天空中。
后羿还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叫做嫦娥,后羿给她留了一只不朽的丹药,让她将来可以飞上天空。
后来,嫦娥不小心误食了丹药,飞升到月亮上,并化身为一个月神。
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月神节”。
此外,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等多种传统习俗。
月饼被认为是中秋节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它的形状和色彩都与月亮非常相似。
人们还会赏月,此时人们会点灯、燃烛等来寻找月亮,并且开心地笑谈一番。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人民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和善良的民族。
中秋节传说故事_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中秋节传说故事_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你知道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传说故事_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中秋节传说故事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吴刚伐桂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
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三年级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三年级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中秋节呀,真是个让人欢喜的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月亮特别圆,特别亮,像个大银盘子挂在天上。
小朋友们,知道这节日的来历吗?来,咱们一起聊聊这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代的帝王们为了保卫国家,常常打仗。
打仗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面对那些凶猛的妖怪。
有一天,天上掉下了一个特别的兔子,听说它可以炼制长生不老药。
那个时候,有位英雄叫后羿,他可是一位箭术高超的神射手。
后羿为了保卫家园,就向天上的玉帝请教,得到了那只兔子和长生不老药。
可后羿是个有良心的人,他不想自己独享这药,就把它藏了起来。
但是啊,事情总是有意外的。
后羿的妻子嫦娥不小心发现了藏药的地方,心里想着,嘿,这可是一剂能让我永远年轻的良药,我干嘛不吃呢?于是她就偷偷地把药吃了下去,结果飞到了月亮上,成了月亮上的仙子。
这一去可就再也回不来了。
后羿听说后,心里特别难过,每年中秋的这一天,他都会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喜欢的月饼,望着那轮明月,感叹思念。
说到月饼,咱们可不能不提!那是中秋节的传统美食,外面是香甜的饼皮,里面包着各种各样的馅儿,有豆沙、莲蓉、还有那些咸香的蛋黄,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有的小伙伴喜欢吃豆沙月饼,觉得甜得刚刚好;还有的人偏爱咸蛋黄月饼,味道更丰富。
每年中秋,家家户户都会团圆一起吃月饼,聊聊天,讲讲故事,真是其乐融融。
中秋节不光是吃月饼哦,还是个团圆的节日。
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美味的月饼,仰望那轮明亮的月亮,心里是不是觉得特别温暖呢?还有那些在外打拼的游子,虽然远在他乡,但只要抬头看看那轮明月,心里就会觉得,哎,家就在身边。
就算再远,也能通过那一轮明月,感受到家的温暖。
还有呢,大家有没有听过“月圆人圆”的说法?这句话特别有意思。
月亮圆了,人也团圆,象征着幸福美满。
在这一天,很多家庭会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赏月、猜灯谜、甚至放孔明灯,真的是热闹非凡。
孩子们一边吃着月饼,一边玩耍,满脸的笑容就像那明亮的月光一样,让人忍不住想要多看几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中秋节的故
事简单介绍
【--中秋节祝福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这是苏轼中秋节酒后兴起,所写的一句话,却成为千古名言。
本文是精心编辑的中秋节的故事简单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
中秋节的故事简单介绍篇一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因为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称为中秋节。
节日的特色是吃月饼和提灯笼。
中秋节和农历新年一样,是一个家人大团圆的家人。
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皎美。
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赏月一面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图景。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
传递消息。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家人。
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
这个家人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
悲痛欲绝的后异,仰
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
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的故事简单介绍篇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这是苏轼中秋节酒后兴起,所写的一句话,却成为千古名言。
——
记得去年的中秋节,我是在家里度过的。
桌上的菜肴色香味俱全,我们一家大小围在桌子旁,快快乐乐地吃晚饭、说笑,偶尔爸爸会说一两个笑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感觉有点像过春节一样,一样团聚在一起。
只不过,完饭后,不是放鞭炮,而是进行一项中秋特有的活动:吃月饼赏月。
收拾好饭碗后,我们都带着月饼上楼顶去赏月。
楼顶上早就坐满了来赏月的人。
“好像我们来晚了啊。
”我皱着眉头说。
“没关系,反正月亮还等着我们呢。
”哥哥笑道。
一抬头,月亮含蓄地朝着我们笑了。
黑漆漆的天上,一轮明月挂在上空,就像一颗挂在黑布上的明珠。
一阵风把黑云吹淡了,变成一缕一缕的灰色飘带。
一缕飘带在月亮面前飘过,突然感觉像
是嫦娥在月亮前飞过,那缕飘带,就是嫦娥身上的羽衣。
只不过,因为是夜晚,所以原本颜色鲜艳的衣服都成了灰黑色。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我突然想起李白的这首诗。
对啊,天上的月亮就像一个白玉盘,白的无瑕,漂亮。
有时,会在月亮里看见正在捣药的小兔子,看它那不慌不忙地捣着药,真令人羡慕;有时又会看见吴刚在月亮里奋力地砍着桂树,那天上的星星,就像是他砍树时,不小心掉落下来的桂花。
令人想起“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这句诗;有时,又会看到嫦娥抚摸着怀里的白兔,出神地望着她和后羿的家,一惊醒过来,嘴里又轻轻地叹息着。
“你知道吗?在中秋节时,大家都喜欢吃的月饼,因为被人们寄托了一家大小团团圆圆的愿望,所以又叫做团圆饼。
”哥哥说道。
我想,这个月饼肯定是因为后羿思念嫦娥,而做出来的。
不知道月饼是不是这样来的,但我更愿意相信我的想法。
圆圆的月,轻柔的光,即使不被人赋予更多的诗意和神话,她依旧美丽。
因为她是夜空中永远的皇后。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
今天是中秋节,因为英明伟大的政府建设国家、爱护百姓的功绩罄竹难书,所以放假一天,爸爸妈妈特地带我们到
动物园玩。
按照惯例,我们早餐喜欢吃地瓜粥。
今天因为地瓜没有了,妈妈只好黔驴技穷地削些芋头来滥竽充数。
没想到那些种在阳台的芋头很好吃,全家都贪得无厌地自食其果。
出门前,我那徐娘半老的妈妈打扮得花枝招展,鬼斧神工到一点也看不出是个糟糠之妻。
头顶羽毛未丰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换上双管齐下的西装后英俊得惨绝人寰,鸡飞狗跳到让人退避三舍。
东施效颦爱漂亮的妹妹更是穿上调整型内衣愚公移山,画虎类犬地打扮得艳光四射趾高气扬地穿上新买的高跟鞋。
我们一丘之貉坐着素车白马,很快地到了动物园,不料参观的人多到豺狼当道草木皆兵,害我们一家骨肉分离。
妻离子散的爸爸鞠躬尽瘁地到处广播,终于找到差点认贼作父的我和遇人不淑的妹妹,困兽之斗中,我们螳臂当车力排众议推己及人地挤到猴子栅栏前,鱼目混珠拍了张强颜欢笑的全家福。
接着到鸡鸣狗盗的鸟园欣赏风声鹤唳哀鸿遍野的大自然美妙音乐。
后来爸爸口沫横飞地为我们指鹿为马时,吹来一阵凉风,唾面自干的滋味,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妈妈连忙为爸爸黄袍加身,也叮嘱我们要克绍箕裘。
到了傍晚,因为假日的关系,餐厅家家鹊占鸠巢六畜兴旺,所以妈妈带着我们孟母三迁,最后终于决定吃火锅。
有
家餐厅刚换壁纸,家徒四壁很是美丽,灯火阑珊配上四面楚歌,非常有气氛。
十面埋伏的女服务生们四处招蜂引蝶,忙着为客人围魏救赵,口蜜腹剑到让人误认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饥不择食的我们点了综合火锅,坐怀不乱的爸爸当头棒喝先发制人,要求为虎作伥拿着刀子班门弄斧的女服务生,快点将狡兔死走狗烹,因为尸位素餐的我们一家子早就添油加醋完毕,就等着火锅赶快沉鱼落雁好问鼎中原,可惜锅盖太小,有点欲盖弥彰。
汤料沸腾后,热得乐不思蜀的我们赶紧解衣推食好大义灭亲上下其手,一网打尽捞个水落石出。
火锅在我们呼天怆地面红耳赤地蚕食鲸吞后,很快就只剩沧海一粟,和少数的漏网之鱼。
母范犹存的妈妈想要丢三落四放冬粉时,发现火苗已经危在旦夕,只好投鼠忌器。
幸好狐假虎威的爸爸呼卢喝雉叫来店员抱薪救火,终于死灰复燃,也让如坐针毯的我们中饱私囊。
鸟尽弓藏后,我们一不料结帐的时候,老板露出庐山真面目,居然要一饭千金,爸爸气得吴牛喘月,妈妈也委屈地牛衣对泣。
啊!这三生有幸的中秋节,就在爸爸对着钱包自惭形秽大义灭亲后,我们全家江郎才尽,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