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新人教版

21、伟大的悲剧教师寄语: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是十分高尚的!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2、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储.()存怏.()怏不乐贮.()藏毛骨悚.()然鲁莽.()白雪皑.()皑羸.()弱踉.()跄.()吞噬.()2、找出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括号里订正A、吞市畏缩不前风餐露宿()B、销蚀语元沦次夜不成眠()C、毛骨耸然销蚀羸弱()D、坚持不懈告磬忧心忡忡()二、理解探究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体现出人类哪些优秀品质?试从课文中找出实例。
2、在文章中,作者表达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三、合作释疑1、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2、茨威格并未为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把目光投向了斯科特。
为什么?四、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是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安徽专版)(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专版)(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专版)(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1 伟大的悲剧【导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体会文中意味深长的关键语句,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人类的历史有时往往是很残酷的。
古语云:“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可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却用饱含深情的文笔为一位失败者—-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作传。
这其中到底隐藏了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包含了怎样深刻的人文内涵?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人物传记《伟大的悲剧》!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liànɡqiànɡ)拽.(zhuài) 无垠.(yín)辜.负(ɡū)踉跄..毋.宁(wú)癫.狂(diān)凛.冽(lǐn) 海市蜃.楼(shèn)吞噬.(shì)贮.藏(zhù)羸.弱(léi)毛骨悚.然(sǒnɡ)履.行(lǚ)告罄.(qìnɡ) 遗孀.(shuānɡ) 姗.姗来迟(shān)(2)词义无垠:没有边际.凛冽:刺骨地寒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第21课伟大的悲剧1.易错字拽(zhuài)无垠(yín)癫狂(diān)凛冽(lǐnliè)吞噬(shì)销蚀(shí)羸弱(léi)步履(lǚ)遗孀(shuāng)告罄(qìng)踉跄(liàngqiàng)毛骨悚然(sǒng)忧心忡忡(chōng)怏怏不乐(yàng)姗姗来迟(shān)2.多音字角尽秘量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闷闷不乐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侧重指因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有事而不快,“闷闷不乐”;忧愁而担心,“忧心忡忡”。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在担心着什么。
指担心而忧愁的样子。
5.词语释义无垠:没有边际。
癫狂:精神错乱,言语或行动异常。
凛冽:寒冷刺骨。
吞噬:吞食。
销蚀:消损腐蚀。
告罄:指财物用完。
遗孀:某人死后,他的妻子被称为某人的遗孀。
坚持不懈: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不松懈。
千辛万苦: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也说露宿风餐。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
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夜不成眠:晚上睡不着觉。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
形容极度疲乏。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
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奇妙之夜》《情感的迷惘》等,传记作品有《巴尔扎克》《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
【文题解说】“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学案学习目标: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
2、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难点:1、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2、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习时间:2节课一、了解作者:二、了解南极:1、地理位置的南极2、自然环境下的南极三字词(你都认识了吗?)四、理解“悲剧”的含义(注意概括要素)1.课文《伟大的悲剧》就记录了南极探险史上最为悲壮的篇章。
请快速阅读课文,列出课文所写的主要事件和发生的时间。
(尽量用一句话概括每件事)2.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3.同学讲述完之后,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话谈谈看完故事后的感受?4.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悲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五、理解“伟大”的含义:1.文中的哪些语言细节描述让你感受强烈?为什么?2、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写道:“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同学们所选取的语句都能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那么我们怎么去理解作者所说的“伟大“呢?4.作者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六、收获:这篇文章有什么优点值得你学习借鉴的地方?七、拓展: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伟大的悲剧式”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或事对你有什么启示?侯晓旭。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导学案

龙南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稿编写人:蔡金晶审稿人:罗丹、李秋蓉编写时间:2019年5月15日使用时间:2019年 5月日班级:小组:姓名:一、学习目标: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精读课文,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1、找出并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跚跚来迟()秧秧不乐()母宁()赢弱()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zhuài()出来 diān()狂忧心chōng chōng()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课内精读:阅读课文6—11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当奥茨说要出去走走,文中写到“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其中的“不敢”表达了一种什么情绪?2、有人认为,斯科特一行最后选择“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你认为呢?请结合文中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3、若末句“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改成“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好吗?为什么?4、选段中一再描写凶猛的暴风雪,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
(1)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
”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履行这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一方面描写气候的恶劣,以及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不仅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注重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B.课文颂扬的是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C.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奔向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死去。
七年级语文下册 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悲痛的斯科特眼中不是国旗在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而是对手阿蒙森在洋洋得意,写出了在斯科特的失落,痛苦万分,悲哀,难受,沮丧,懊悔和不甘。
3. 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
(3)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4)忧心忡忡:忧愁得心情不能安静
(5)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6)姗姗来迟:慢腾腾地来晚了。
(7)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 (8)羸弱:瘦弱。
4.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吗?(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来概括)
本文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难的事件。
【作业布置】
作业。 2.预习第22课。
【板书设计】 献身科学
伟大的悲剧 品质 勇于探索
团结协作
5. 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小组评分()
【探究活动】
(一)合作探究。
1.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 斯科特等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为了保护同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无私的爱。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内容。
2、抓住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导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生自主进行字词的整理、交流、记忆。
2.体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难点: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导学方法《伟大的悲剧》一文,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
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
途中遭遇恶劣气候,与严寒风雪进行了惨烈的搏斗后,最后悲壮地死去。
学生学习本文,首先要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
其次了解作者、更重要的是了解斯科特探险队在探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超人的力量与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感人至深的集体主义精神。
这对激起阅读兴趣,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至关重要;再次要概述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然后细读课文,仔细揣摩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学习本文叙述中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导学过程设计一、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根据书下注释、“读一读写一写”以及自己的个人阅读情况,分字音、字形整理字词,解决字词障碍。
自学检测,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最后解释词语的含义。
拽出( ) 战栗( ) 悚( )然吞噬( ) 怏怏不乐( )告罄 ( ) 羸弱( ) zhì( )息凛冽()忧心忡忡( )癫狂()海市蜃楼( ) 姗姗来迟()踉踉跄跄( )毛骨悚然: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形容慢慢腾腾,不能按时到达。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忧愁不安。
坚持不懈:坚持努力不松懈。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精疲力竭(jié):精神疲惫,体力用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

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的。”
死亡之悲:1.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3. 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学导重点及方法ຫໍສະໝຸດ 重点难点: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2.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是这样写的: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品味语言,谈体会
朗读要求:
第一遍朗读:齐读,并勾画文本中字词,
第二遍朗读:概括文章内容,明确文章叙述内容。
第三遍朗读:划分文章层次,
第四遍朗读:有重点的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读出感情。
自学要求:
1.要求学生有选择性的朗读。圈点勾画重点字词和句子。
2.提示学生记录自己的问题。
3.巡视课堂。在自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自学状态。重点关注那些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提醒他们尽快进入自学状态。
讨论要求:1.时间1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目标达成:
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各小组的语文课代表板答文学常识、字词注音等。
各小组其他同学展示布置的内容。
【创境激趣】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
探
索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
成功者拥有了一切,但这些伟大的失败者也应有他们的位置。
你所知道的伟大悲剧又有哪些呢?
【自学导航】
1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
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
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句中的“心中的海市蜃
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合作探究】
1•“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如何理解
“骄傲” 一词?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3•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4.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强化训练】
A,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
己有关的一切。
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
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的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友谊。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⑴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
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的话
B。
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书信。
⑵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
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
在它们上面补充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1、段(1 )的划线句A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
用?
2、段(1 )的划线句B中,“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为什么是“海市蜃楼”?
3、“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结合整篇课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归纳总结】
1、我国于1985年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成功的建成了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 中国南极长城站。
2、1 989年中国第五次南极考察队又在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中国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中山站。
【板书设计】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难---悲壮覆灭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