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ppt演示课件
腹膜后肿瘤】ppt课件

CT• 腹膜后肿瘤:左肾上来自嗜铬细胞瘤CT• 肠系膜下静脉向前移位。CT增强显示胰腺后方一个边界清楚的强化肿块,但未压迫临近器官; CT显示肠系膜下静脉向前移位(箭头),肿块位于腹膜后间隙。证实为:腹膜后毛细血管瘤
CT
• CT增强显示胰腺后方一个边界清楚的强化肿块,但未压迫临近器官; CT显示肠系膜下静脉向前 移位(箭头),肿块位于腹膜后间隙。证实为:腹膜后毛细血管瘤
B超:腹膜后纤维肉瘤
B超:腹膜后纤维肉瘤
CT、MRI检查
• CT:是腹膜后肿瘤术前最有用的影像学检查。它 用于发现腹膜后肿瘤、判定肿瘤特征、分析肿瘤 来源,显示肿瘤侵犯周围器官的程度,周围器官 、血管的移位情况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情况,具 有较强可靠性。 • MRI:可提供比CT更多的信息,不用造影剂术前 即可判断腹膜后肿块的血管特征及血管受累程度 。 •
动脉造影的表现
• • • • 动脉移位:最重要的征象,以肾动脉移位最常见 血管异常 :扩张、拉长、延伸、分离、簇状等 动脉包绕 :是恶性征象之一,但较少见 动脉梗阻:常提示该动脉血供之器官被肿瘤犯。
B超检查
• 因肠襻阻挡 ,B超诊断腹膜后肿瘤并非理想,其 意义在于: • ①能显示出肿块的位置、大小、数目、实体或 • 囊性,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 ②鉴别腹腔内肿瘤和腹膜后肿瘤,可显示临床 • 上尚不能触及的肿瘤; • ③B超诊断是非特异性的,不能明确肿块的组 • 织学类型,但近年来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 • 检术弥补了这一不足; • ④B超这一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还可用于腹膜后肿瘤 • 患者术后的长期随访。
来自神经组织
• 来源于体神经(脊神经): • 神经鞘瘤 和恶性神经鞘瘤 • 神经纤维瘤和神经纤维肉瘤 • 来源于交感神经: • 神经母细胞瘤 • 嗜铬细胞瘤 • 副神经节瘤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ppt课件

会影响生活质量,尽量保留卵巢,术后加用抗雌激
素药物预防复发,但要长期随访,及早发现复发病
变、及早治疗。
8
病例二 (波兰纪念医院研究所的 MONIKA 教授等对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发生
内膜癌样恶变进行了案例报道,文章发表在 ACTA OBSTETRICIA ET
) GYNECOLOGICA SCANDINAVICA 上
16
2020/7/10 .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17
2020/7/10 .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LPD术后易复发,一些学者提出需行全子宫双附件切
除术并切除全部肿瘤,原文作者认为:播散性腹膜 平滑肌瘤病是良性疾病,完全可以保守性治疗,根 治性切除是不必要的。
国内多数作者认为对已生育、年龄在 40 岁以上、病
变严重的患者可行卵巢切除手术,并尽可能切除肉
眼可见的肿瘤;40 岁以下者,过早的卵巢手术去势,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几乎100%,正确诊断主要依 靠病理结果
需与腹膜转移癌、腹膜多发性平滑肌肉瘤、间皮瘤、 结核和淋巴瘤鉴别诊断
7
治疗
2020/7/10 .
LPD具有良性的生物学行为:通常在性激素下降后会
自然消退,可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芳 香化酶抑制剂阻断性激素的代谢途径;如对药物不 敏感,可行双侧附件切除术。
2
2020/7/10 .
病例一 (墨西哥城 ANGELES DEL PEDREGAL HOSPITAL 的 LUIS E. GALLARDO VALENCIA 等报
平滑肌肉瘤的科普知识课件

平滑肌肉瘤的诊断
平滑肌肉瘤的诊断
平滑肌肉瘤的诊断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 骤: 临床症状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 进行初步评估,包括询问症状、体格检 查等。
平滑肌肉瘤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 声波、CT扫描和MRI等,用于观察肿瘤 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 活检:医生可能会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 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
预后和生活质量
预后和生活质量
平滑肌肉瘤的预后因多种因素而异,包 括肿瘤的类型、分级和扩散情况等。 患者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日常生活方 式的调整来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
结论
结论
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对患者 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患者和医生应密切合作,选择适当的治 疗方法,并注意生活质量的维护。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平滑肌肉瘤的科普知识 课件
目录 简介 什么是平滑肌肉瘤 平滑肌肉瘤的症状 平滑肌肉瘤的诊断 平滑肌肉瘤的治疗 预后和生活质量 结论
简介
简介
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起源于 平滑肌细胞。 本课件将介绍平滑肌肉瘤的定义、症状 、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平滑肌肉瘤
什么是平滑肌肉瘤
平滑肌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平 滑肌细胞。 平滑肌肉瘤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 包括内脏器官和软组织等。
平滑肌肉瘤的治疗
平滑肌肉瘤的治疗
平滑肌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 和化疗等。 手术: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医生可 能会选择切除肿瘤或者进行部分切除。
平滑肌肉瘤的治疗
放疗:放疗可以用于减小肿瘤的体积, 减少症状,并防止复发或扩散。 化疗:化疗使用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 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
什么是平滑肌肉瘤
平滑肌肉瘤常见症状包括肿块、疼痛和 不适等。
平滑肌肉瘤演示课件

个体化治疗探索
针对不同患者的基因组特征和临床表 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跨学科合作与综合治疗
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探索综合 治疗模式,如手术、放疗、化疗、免 疫治疗等的联合应用,以期提高平滑 肌肉瘤的治疗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心理支持重要性
缓解焦虑和恐惧
平滑肌肉瘤患者往往面临巨大的 心理压力,包括焦虑、恐惧、不 安等。提供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 者缓解这些负面情绪,增强治疗
信心。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 对疾病带来的身心困扰,提高生
活质量,促进康复。
增强治疗依从性
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更容易 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
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和病理特点,可分为子宫平滑肌肉瘤、胃肠道平滑肌肉瘤等 。不同分型的平滑肌肉瘤在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
01
02
03
影像学检查
包括超声、CT、MRI等, 可发现肿瘤的大小、位置 、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 关系。
组织学检查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可明确肿瘤的性质和来 源。
鉴别诊断
平滑肌瘤
良性肿瘤,由分化良好的 平滑肌细胞构成,异型性 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
纤维瘤
由纤维组织构成的良性肿 瘤,与平滑肌肉瘤在病理 组织学上有所不同。
神经鞘瘤
起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良性 肿瘤,与平滑肌肉瘤在发 生部位和病理特征上存在 差异。
03 治疗与预后
手术治疗
手术是平滑肌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旨在完全切除肿瘤,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以《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为标题,本文将对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进行病理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深入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是一种多发性、慢性、通过腹膜组织播散的平滑肌瘤。
由于它的渐进性和变异性,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种非常致命的病,因为肿瘤很容易在淋巴结和其他身体器官中播散,导致不可逆转的后果。
病理检查显示,这类肿瘤的细胞结构可能有多种形式,大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肉瘤、腺肌瘤、瘤形上皮肿瘤和囊肿瘤等。
大多数情况下,病理报告表明肿瘤的肉瘤元素占优势,是由多种细胞类型构成的混合性瘤。
此外,这类肿瘤的细胞结构和样式也有很大的变异性,可以表现为非常小的肿瘤细胞,或者与正常组织相混合。
此外,病理检查还发现肿瘤细胞有时会显示细胞核异常,这也可能是癌变的一种迹象。
在大多数情况下,肉瘤元素在细胞性质上表现出细胞均一性和增生性,而腺肌瘤元素则表现出细胞不均匀性和增生性。
针对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例如,常规手术治疗有时可以抑制病灶发展,但不能完全清除,而且很可能会重新发生。
近期的研究表明,化疗和放疗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式,尤其是当肿瘤位于淋巴结时。
除此之外,抗生素治疗也有良好的疗效,尤其是当药物与放射治疗相结合时,可以抑制肿瘤发展,改善病情。
在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诊断方面,超声、CT和核磁共振扫描已经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可以准确的检测出肿瘤的部位、大小和分布状况。
此外,腹腔镜检查也可以及时发现病变,并可以直接采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综上所述,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理分析表明,它可以表现出不同形式的细胞结构,更常见的是肉瘤和腺肌瘤。
而在治疗方面,手术可以控制病灶发展,但不能完全清除;化疗和放疗可以抑制肿瘤,特别是当肿瘤位于淋巴结时;抗生素也可以起到良好的疗效,尤其是当联合放射治疗时。
另外,超声、CT和核磁共振图像检查以及腹腔镜检查都是确诊复发病变的重要依据。
平滑肌瘤汇报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发病机制
平滑肌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 确,可能与遗传、激素、生长因 子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平滑肌瘤在女性中较为常 见,尤其是育龄期女性, 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 高。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平滑肌瘤病史的 人群,患病风险增加。
种族差异
不同种族间平滑肌瘤的发 病率存在差异,例如非洲 裔美国女性发病率较高。
05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改善途 径
心理干预策略
认知行为疗法
01
通过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以减轻情绪困扰和
增强应对能力。
放松训练
02
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以缓解紧张和焦虑
情绪。
心理教育
03
提供关于平滑肌瘤及其治疗的相关信息,帮助患者增强对疾病
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评估工具介绍
新型治疗方法的探索
针对平滑肌瘤的发病机制,未来将继续探索新型 治疗方法,如靶向药物、免疫疗法等,以期提高 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的重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在平 滑肌瘤治疗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未来,医疗 机构将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康复,提 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平滑肌瘤
汇报人:XXX 2024-01-18
contents
目录
• 平滑肌瘤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策略及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改善途径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平滑肌瘤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平滑肌瘤定义
腹膜、肠系膜解剖及常见肿瘤PPT课件

腹膜、肠系膜解剖及常见肿瘤
4
腹膜组织学
腹膜、肠系膜解剖及常见肿瘤
5
肠系膜
脏层腹膜覆盖腹腔内的所有器官。 壁层腹膜覆盖腹膜腔的前、后及侧壁。 腹膜腔的最深的位置不论是站立还是仰卧
位时,在妇女是道格拉斯窝,在男性是膀 胱后隐窝。 肠系膜是腹膜的双层褶起。
腹膜、肠系膜解剖及常见肿瘤
6
真正肠系膜全部与腹膜后壁相连接。 包括: • 小肠肠系膜 • 横结肠系膜 • 乙状结肠肠系膜
11
腹膜循环
腹腔间隔使得腹腔液在腹膜腔内形成正常 循环。
正常腹部即有少量不断循环的腹腔液。 循环的液体的运动是由隔膜运动和肠蠕动
产生的。 它主要是引流右侧结肠旁沟腹腔液,右侧
结肠旁沟比左侧更深、更大,部分液体被 膈下淋巴管清除。
腹膜、肠系膜解剖及常见肿瘤
12
腹膜腔有分水岭区域,那里有液体淤积:
33
胃窦部粘液腺癌
腹膜种植转移PMCA
腹膜、肠系膜解剖及常见肿瘤
34
原发灶显示、淋巴结肿大和网膜、腹膜及 肠系膜浸润
a.囊灶壁、腹膜均较厚,轻度至中等程度强化;
b.腹壁结节多见、且多位于右半结肠旁沟、盆腔和 右膈下,考虑与阑尾、右半结肠发病率高有关。
腹膜、肠系膜解剖及常见肿瘤
35
沿右侧结肠旁沟的粘液癌病的 结节状肿块
mucinous carcinomatosis, PMCA), 其特点是具备 有高度侵润性,类似大肠癌的腹膜种植的情形,治疗愈后 不好。
3 中间型的PMCA-I/D(中间亚型):占13%,5
年存活率37.6%。
腹膜、肠系膜解剖及常见肿瘤
40
CT主要表现为盆、腹腔内脏器表面扇贝形 压迹,腹、盆腔内黏液性团块、肠系膜浸 润性改变、实质器官内浸润性病灶以及腹 膜黏液分房性团块、网膜饼状增厚或网膜 出现种植性团块腹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及原发病灶显示。
腹腔播散性平滑肌瘤1例

第7卷 第1期 大理医学院学报 Vol.7 No.11998年1月 J OU RN AL OF DALI M EDICAL COLLEGE Jan.1988腹腔播散性平滑肌瘤1例陈 莉 杨本莲?(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大理 671003)关键词 平滑肌瘤;卵巢肿瘤中图分类号 R737.33 患者,女,38岁,已婚,因触及左下腹包块半年,增大一月余,于1997年7月20日入院。
病期劳力好,月经及白带均正常,无服避孕药史。
查体:左下腹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12cm ×12cm ×8cm ,边界清楚,延至盆腔,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稍差,无压痛。
妇检:穹窿存在,宫颈Ⅰ°糜烂,子宫后位,大小正常。
子宫左前方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15cm ×15cm ×10cm ,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稍差。
B 超示:子宫大小正常,子宫前方可见大小约15cm ×6.5cm 实质肿块,边界清楚。
诊为盆腔巨大包块(卵巢肿瘤)收住院。
入院后经多次妇检认为因包块质地较硬,除考虑卵巢肿瘤外,不能排除子宫肌瘤。
故备血600毫升,做好子宫全切术前准备,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腹水,覆盖于横结肠的大网膜上有密集粟粒状粉白色颗粒,质硬。
子宫增大,前壁及后壁有密集粟粒状粉白色颗粒,宫底左侧有一突出包块,为实质性,暗红色,包膜完整,为蕈伞状,大小约20cm ×20cm ×15cm ,活动,与周围脏器无粘连。
右侧卵巢增大,约6cm ×7cm ×9cm,表面不平有硬结。
左侧附件正常。
行子宫全切除术、右侧附件切除术,切除覆盖于横结肠表面病变的大网膜约10cm ×10cm ×5cm 。
术后纵切开子宫,见肌瘤由宫底向上生长,组织送病检报告:①子宫肌壁间平滑肌瘤;②腹腔播散性平滑肌瘤;③慢性宫颈炎;④右侧附件慢性炎症。
术后一周,痊愈出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
腹腔镜检查示大网膜及肠系膜结节性肿块,外观与腹膜平滑肌瘤表现一致
.
腹腔镜检查示大网膜和肠系膜上直径约 6 厘米的结节性肌瘤
5
LPD特点
术中所见:多发、密集、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或肿 瘤,外观与肌瘤相同 分布:最常累及子宫、子宫骶骨韧带和骨盆侧壁,只 有极少数累及到大网膜、胃肠道及肠系膜。 病史:该疾病具有遗传倾向,易发于 30-40 岁的育 龄女性,尤其是在怀孕期间或使用口服避孕药期间
.
2
病例一 (墨西哥城 ANGELES DEL PEDREGAL HOSPITAL 的 LUIS E. GALLARDO
在TH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Y 上)
VALENCIA 等报告了一例子宫肌瘤合并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文章发表
患者,女性,40 岁,未生育,因阴道异常出血及痛经到医院就 诊,无癌症家族史,无腹部或盆腔手术史,未使用避孕药。体 格检查无明显异常,CA-125 浓度为 98 U/mL(正常范围:035 U/mL)。阴道超声发现子宫肌壁间肌瘤。 腹腔镜检查发现了子宫前壁多发性肌瘤,同时在大网膜和肠系 膜发现了多发性肿块,最大直径在 30-60 毫米之间,与播散性 腹膜平滑肌瘤病表现一致 术中请结直肠外科医生会诊,切除了大网膜肿块及肠系膜肿块, 肌瘤分别通过脐部切口使用 12 毫米电子粉碎器取出,送冰冻病 理检查,结果为良性平滑肌瘤。
10
.
大 网 膜 上 的 两 处 病 变 组 织
11
.
术 中 取 出 的 腹 腔 肿 物
12
.
腹 膜 后 间 隙 的 小 结 节
13
.
低分化子宫内膜 间质肉瘤(核分 裂像 6/10,梭 形细胞呈低度异 型性,细胞明显 增多)
.
14
15
.
.
8
病例二 (波兰纪念医院研究所的 MONIKA 教授等对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发生
内膜癌样恶变进行了案例报道,文章发表在 ACTA OBSTETRICIA ET GYNECOLOGICA SCANDINAVICA 上)
2011 年 3 月,一初产妇因腹痛伴阴道流血就诊于罗 兹纪念医院妇产科,既往体健,月经规律,2 年前开 始口服避孕药,共用药 18 个月,双合诊及妇科超声 提示直径约 8 cm 的肌瘤通过宫颈管脱入阴道。入院 后予以肌瘤切除和刮宫术,术后病理提示典型子宫平 滑肌瘤,未见内膜病变。 术后经阴道彩超提示宫壁回声不均匀,未见肌瘤征象。 但术后患者因腹痛及阴道流血反复住院,多次行宫腔 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最大直径约 6 cm)及刮宫术, 病理送检。不论是普通病理还是免疫组化均提示典型 子宫肌瘤,未见内膜病变,腹部超声未见脏器异常。 暂予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以降低患者体内的 雌激素浓度。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
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e(LPD)
.
1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
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LPD),或弥漫性腹膜 平滑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不明病因的良性疾病。 1952 年,威尔逊·皮尔 Wilson 和 Peale 最初描 述了该疾病,迄今已有 100 余例病案报道。其发 病机制未明,主要发病特点是腹膜或者腹膜平滑 肌上多发的结节,病理上表现为平滑肌细胞、成 纤维细胞及成纤维母细胞。
.
9
2012 年 4 月,激素疗法治疗期间患者再次出现阴道 流血,妇科超声提示子宫前壁肌瘤,行经腹子宫肌 瘤剔除术,术中见红色透明样纤维组织,直径约 5 cm。术后病理提示平滑肌瘤透明样变,未见恶变。 2013 年 4 月,患者因盆腔肿块再次住院,开腹手术 见阔韧带后叶直径约 7cm 的肿物,腹膜及网膜可见 多发散在肌瘤样结节,直径 1-3 cm 不等。 小结节提示为肌瘤成分,最大的结节可见梭形细胞, 新生细胞侵入子宫肌层。细胞呈低度异型性,高倍 镜视野下核分裂像为 6/10。免疫组化提示细胞周期 蛋白 D1、孕激素受体及 CD10 阳性,但平滑肌肌动 蛋白、结蛋白、钙桥、雌激素受体、CD34、P53 阴 性,增殖活性为 15%,结果提示为低分化子宫内膜 癌。 与病理科医师及肿瘤科医师协商以后,交代患者病 情,行经腹子宫全切 + 双侧附件切除 + 大网膜切除 + 阑尾切除 +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予以甲羟孕 酮治疗,未行辅助放化疗。术后每 2 月随访一次, 每 6 月复查磁共振,未见复发。
.
6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几乎100%,正确诊断主要依 靠病理结果
.
需与腹膜转移癌、腹膜多发性平滑肌肉瘤、间皮瘤、 结核和淋巴瘤鉴别诊断
7
治疗
LPD具有良性的生物学行为:通常在性激素下降后会 自然消退,可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芳 香化酶抑制剂阻断性激素的代谢途径;如对药物不 敏感,可行双侧附件切除术。 LPD术后易复发,一些学者提出需行全子宫双附件切 除术并切除全部肿瘤,原文作者认为:播散性腹膜 平滑肌瘤病是良性疾病,完全可以保守性治疗,根 治性切除是不必要的。 国内多数作者认为对已生育、年龄在 40 岁以上、病 变严重的患者可行卵巢切除手术,并尽可能切除肉 眼可见的肿瘤;40 岁以下者,过早的卵巢手术去势, 会影响生活质量,尽量保留卵巢,术后加用抗雌激 素药物预防复发,但要长期随访,及早发现复发病 变、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