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豆粕中的β-甘露聚糖水平
甘露聚糖酶作用原理

β-甘露聚糖酶(endo-1,4-β-mannanase)是一种新型的酶制剂,属于一种半纤维素酶类,它除具有一般非淀粉多糖(NSP)酶类的作用——降解NSP,降低肠道粘度,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外;近来很多研究表明,β-甘露聚糖酶还是一种多功能的促生长剂,因为它可以促进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的分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瘦肉率;同时,它还可消除豆类中富含的β-甘露聚糖对葡萄糖吸收的干扰,极大提高饼粕尤其是豆粕的能量消化率。
实际使用中还可看出,添加了β-甘露聚糖酶后动物的抵抗力及整齐度都有提高。
NSP的其中一种组分是β-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其在豆粕中的含量高于其它常用的饲料原料。
β-甘露聚糖除了消化率低之外,还对家禽具有多方面负面的生理影响。
研究表明,即使是低浓度的β-甘露聚糖也可通过干扰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生成而降低从肠道中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Nunes和Malmlof,1992)。
其它负面影响包括降低氮存留量、脂肪吸收率和氨基酸摄入量以及减少水的吸收而导致排泄物水分过多(Kratzer等,1967)。
-甘露聚糖在畜禽肠道细胞发育不完全,或在应激环境下,会过度刺激免疫反应,造成对生长性能的的伤害,引起不良免疫反应,摄食量下降,生长更加迟缓,造成体重轻的数量增加,群体均匀度变差。
表1 常见原料的β-甘露聚糖含量β-甘露聚糖酶作用特点:◆β-甘露聚糖酶是一种多功能的促生长剂,可以促进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的分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瘦肉率,促进生长。
◆消除饲料中甘露聚糖对葡萄糖吸收的干扰,极大提高豆粕的能量消化率,能给玉米豆粕型日粮提高100-150kcal/kg的代谢能。
甘露聚糖分解产生的甘露寡糖,可被动物肠道中的有益菌吸收,改善菌群组成,减少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感染。
减少肉鸡球虫病的危害,提高肉鸡均匀度。
◆降低肠道粘度,促进能量、蛋白、纤维素的消化和吸收。
饲料用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乙酸钠缓冲溶液混合溶解, 待完全溶解后, 加
乙 酸-乙 酸 钠 缓 冲 溶 液 定 容 , 得 到 1.0mg/mL 的
D-甘露糖溶液。 然后, 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分 别 稀 释 , 配 制 浓 度 为 0.100mg/mL、 0.200mg/
mL、
0.300mg/mL、0.400mg/mL、0.500mg/mL、
关 键 词 :β-甘 露 聚 糖 酶 ;活 力 测 定
β-甘露聚糖酶能够把豆粕、 玉米中高含量 的甘露聚糖分解为甘露寡糖及单糖。 甘露寡糖 能很好的调理肠道微生物, 有助于提升机体免 疫力; 单糖可被动物机体直接利用。 市场上饲 料用 β-甘露聚糖酶产品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广大 饲料质检实验室迫切需要相应的国家检验标准 或行业检验标准。 国家标准 《GB/T36861 饲料添 加 剂 β- 甘 露 聚 糖 酶 活 力 的 测 定 》 于 2019 年 4 月 1 日开始实施, 为行业提供了测定 β-甘露聚 糖酶活力的标准方法。 我们第一时间依照该方 法开展了实践。
2019 年第 5 期
健康养殖
角 豆 胶 完 全 溶 解 , 停 止 加 热 , 继 续 搅 拌 10 分
钟 。 转 入 100mL 容 量 瓶 中 , 待 冷 却 至 室 温 后 ,
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定容。 使用前摇匀。
D-甘露糖标准溶液: 精密称取 D-甘露糖
0.100g 至 100mL 容 量 瓶 中 , 加 入 约 50mL 乙 酸-
于棕色瓶中, 避光, 室温保存 7 天后可以使用。
1.3 待测样品
湖南省内抽取的样品。 产地有湖南省岳阳
市、 汨罗市、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等。
2 方法
2.1 标曲绘制 取 8 支 25mL 刻 度 试 管 , 分 别 加 入 空 白 溶 液 ( 乙 酸 - 乙 酸 钠 缓 冲 溶 液 ) 、 0.100mg/mL、 0.200mg/mL、 0.300mg/mL、 0.400mg/mL、 0.500mg/mL、 0.600mg/mL、 0.700mg/mL 的 D- 甘 露糖标准溶液各 2.00mL,后再加入 2.00mL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和 5.00mL DNS 试剂,充分摇匀, 置 沸 水 浴 中 反 应 5min, 迅 速 冷 却 至 室 温 , 定 容 至 25.0mL, 以 试 剂 空 白 溶 液 调 零 , 测 各 试 管 试
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甘露聚糖酶是一种半纤维素水解酶,以内切方式降解β-1,4糖苷键,降解产物的非还原末端为甘露糖,其作用底物包括葡萄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及β-甘露聚糖等。
它不仅能够降解肠道粘度,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而且还可消除豆类中富含的β-甘露聚糖对葡萄糖吸收的干扰,极大提高饼粕尤其是豆粕的能量消化率;同时,添加了甘露聚糖酶后动物的抵抗力及整齐度都有提高。
甘露聚糖类物质作为半纤维素的第二大组分,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它是所有豆科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在其他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含量也很高,如豆粕、小麦、菜籽粕、麸皮中半乳甘露聚糖占非淀粉多糖的含量分别为22.7%,11.9%,19.6%和33.7%。
我国猪、鸡的主要日粮是玉米/豆粕型日粮,尽管猪、鸡等单胃动物对玉米的消化率较高,但对豆粕的能量利用率仅为50%~60%。
单胃动物对豆粕能量的利用率如此低的原因可能是豆粕中含有22.7%左右的半纤维素是不能被单胃动物消化的非淀粉多糖。
饲料中添加甘露聚糖酶可以降解甘露聚糖、降低消化道内容物黏度,破坏植物性饲料细胞壁结构,使营养物质能与消化酶充分接触,提高内源酶的活性,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和提高肠粘膜的完整性等功能。
本文旨在通过对康地恩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掌握有关数据,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康地恩甘露聚糖酶;甘露聚糖(Sigma公司);3,5—二硝基水杨酸(DNS);甘露糖(Sigma公司)。
1.2 主要实验仪器 722型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可调恒温水浴锅;精密pH计等。
1.3 酶活力测定1.3.1酶活测定方法。
采用还原糖法(DNS)测定。
1.3.2 酶活力单位定义。
在40℃、pH4.5的条件下,每分钟从甘露聚糖(Sigma G0753)溶液中降解释放1 μg还原糖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1.3.3甘露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配制10mg/mL的甘露糖溶液100mL,吸取上述溶液分别配制成浓度为0.10~0.70 mg/mL的甘露糖标准溶液。
棕榈仁粕日粮添加甘露聚糖酶对蛋鸡的影响

棕榈仁粕日粮添加甘露聚糖酶对蛋鸡的影响摘要在含 10 %棕榈仁粕的蛋鸡育成日粮中分别添加 300 和 600 IU/kg 甘露聚糖酶,观察对体外蛋白质消化率和对蛋雏鸡育成期增质量的影响。
研究发现,体外消化试验中添加 300 和 600 IU/kg 甘露聚糖酶提高了日粮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 9.3 % 和21.3 %,对定量饲喂的蛋雏鸡育成期增质量分别提高 4.9 %(P<0.05)和 9.4 %(P<0.05)。
试验结果表明:甘露聚糖酶明显提高棕榈仁粕的消化率和使用效果。
关键词棕榈仁粕甘露聚糖酶体外消化率增质量棕榈仁粕是油棕树上的棕果经机械榨取棕榈油后的副产品,形状及颜色与菜籽粕相似,气味略有巧克力气味。
棕榈仁粕是优质价廉的畜禽原料,其粗蛋白 15 %,粗脂肪 7 %,粗纤维 18 %。
棕榈仁粕价格低廉,无毒性和不良反应,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较高,可替代部分玉米、麸皮、豆粕、菜籽粕和棉粕等。
近年来,由于国内玉米和豆粕等原料上涨,棕榈仁粕逐渐被引入我国用于动物日粮中。
由于棕榈仁粕含有大量的粗纤维,特别是含有30 %~35 %的β-甘露聚糖,使家禽和猪的消化率降低,还会大大降低葡萄糖在肠道中的吸收率,通过干扰胰岛素的分泌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产生而降低糖类的代谢(Nunes 等,1992)。
其他不良作用包括,降低粗蛋白消化率、脂肪及氨基酸的吸收,还可降低水的吸收从而导致粪便含水量增高 (Kratzer 等,1967)。
试验通过添加不同梯度的甘露聚糖酶,观察其对日粮中体外蛋白质消化率和对蛋雏鸡育成期增质量的影响,为棕榈仁粕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棕榈仁粕:益海集团提供,含粗蛋白质15.64 %,粗纤维 14.6 %,粗灰分 4.04 %,粗脂肪11.91 % 和水分 6.02 %(实测)。
甘露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北京博仕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实测含甘露聚糖酶 1 050 IU/g(测定条件及定义:温度40 ℃ ,pH 6,1 g 酶粉每分钟分解洋槐豆粉底物(sigma 试剂)产生 1μmol 还原糖为 1个酶活性单位)。
β-甘露聚糖酶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91, 键与 甘露糖 残基 相 连 形成 分支 , 称 之 为异 甘 露 聚 18 )表面水层厚度是养分吸收的限制因素。 则
糖, 主要有 半 乳 甘 露 聚 糖 (aatmann 、 聚 甘 glco n a ) 葡
B) __ I 甘露 聚糖是 表层带 负 电荷 的表 面活性 物
在溶液中极易与带相反 电荷 的养分物质结合, 从 露聚糖 (lcmann 、 乳葡 萄甘 露聚糖 (aat— 质, guo n a)半 glco
能够水解含 j ,- 3 4甘露糖苷键的甘露寡糖和甘露多 合细菌的植物凝血素 , — 1 而减少 了与肠黏膜上皮细胞
糖( 包括甘露聚糖 、 半乳甘露聚糖 、 葡萄甘露聚糖等) 结合的机会 , 这样外源病菌就会被排出体外 , 根据竞 的内切水解酶 , 属于半纤维 素酶类 。j甘露 聚糖 酶 争眭排阻作用, 3 一 促进有益菌在肠道中增殖。MO 等 s
强的抗营养作用。甘露聚糖酶能有效地分解饼粕类 的养分向小肠壁的扩散速度减慢 , 降低 了已经消化 饲料 中的甘露聚糖生成甘露寡糖等物质。本文就 B 养分的吸收; 一 食糜黏性增加还可 以造成畜禽粪便含 甘露聚糖的抗营养作用以及 B 一 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 水量和黏稠度增加 , 影响了畜禽舍和周围的环境 理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状况做系统的论述。 f } _ 甘露 聚糖具有高 的持水活性 , 可通过其 网状 结构吸收超过 自身重量数倍 的水分 , 改变其物理特 性, 可抵制肠道的蠕动 , 影响消化 。 高亲水性的 口 一 甘露聚糖与肠黏膜表面的脂类微
维普资讯
・
2 2・
20 0 6年 第 4
2 f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理 3 一
为细菌细胞壁表 面蛋 白如植物 凝血素( c n 与动 1t ) ei 物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糖脂或糖蛋白的糖残基结
β-甘露聚糖酶对鸡血浆中α1-酸性糖蛋白的影响

β-甘露聚糖酶对鸡血浆中α1-酸性糖蛋白的影响梁增成;刘盼琦;诸葛增玉;高浩嵩;马金磊;颜晓冬;孙艳争【摘要】本论文研究了在正常养殖状况下于饲料中添加药物和β-甘露聚糖酶后对肉鸡血浆酸性糖蛋白(AGP)水平、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肉鸡1 500只,随机分为3组:一个对照组和两个试验组,每组500只.各个组都添加盐霉素(60 g/t饲料)防球虫感染.第1组为对照组(CONTR),不添加杆菌肽锌和β-甘露聚糖酶,第2组添加杆菌肽锌(50 g/t饲料,ZINEB)而不添加β-甘露聚糖酶,第3组添加β-甘露聚糖酶(100 g/t饲料,MANNS)而不加杆菌肽锌.整个试验期为42 d.试验过程中肉鸡自由采食、自由饮水.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两个试验组鸡只血浆中的AGP均明显降低,且β-甘露聚糖酶对成鸡比杆菌肽锌更有效.在肉鸡生产性能水平方面,添加杆菌肽锌和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效率均具有明显的作用,且β-甘露聚糖酶更有效.【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0(046)011【总页数】4页(P9-12)【关键词】β-甘露聚糖酶;α1-酸性糖蛋白;肉鸡【作者】梁增成;刘盼琦;诸葛增玉;高浩嵩;马金磊;颜晓冬;孙艳争【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2β-甘露聚糖类物质作为半纤维素的第二大组分,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很多文献指出,β-甘露聚糖,尤其是水溶性β-甘露聚糖,在与免疫细胞接触后,能引起免疫反应[12]。
植物芦荟淬取物的主要成分是β-甘露聚糖的衍生物,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1]。
玉米-豆粕型日粮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的影响

DOI:10.15906/11-2975/s.20201807豆粕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动物蛋白质原料,占全球动物蛋白饲料的近70%。
豆粕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良好,纤维含量低,比其他植物蛋白源提供的能量更多(尹杰等,2019)。
但豆粕中约有22.7%的碳水化合物以非淀粉多糖的形式存在,包括酸性多糖(8%~10%),阿拉伯糖(5%)、纤维素(1%~2%)和大约1.3%β-甘露聚糖(Jackson等,2004)。
猪由于缺乏针对α-1-6-半乳糖和β-1-4-甘露糖的酶,因此无法消化β-甘露聚糖。
已有学者对β-葡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木聚糖酶、果胶酶和β-甘露聚糖酶进行了研究(Ao等,2010;Wang等,2009),但生长肥育猪对这些酶产物的反应各不相同。
本研究使用的β-甘露聚糖酶是通过分子定向进化得到的,该酶在广泛酸性pH范围内(2.0至7.0)具有很高的活性,在至少60℃的温度下具有热稳定性,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具有抗性,在模拟胃条件下可行。
这些性质表明,该酶可以在单胃动物胃肠道中发挥作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消化能日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试验将体重接近的1152头杜×长×大分为两个试验。
试验1:将576头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4头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表1)及基础日粮+0、150、300和450 U/kg的β-甘露聚糖酶。
试验2分组同试验1,试验日粮采用2(3250和3400 kcal/kg消化能)×2(0和300 U/kg β-甘露聚糖酶)因子设计。
试验期间猪自由采食和饮水,室内温度控制在20~23℃。
1.2 生长性能数据记录 试验期间记录各重复的采食量,分别在试验第1、14和28天对猪只进玉米-豆粕型日粮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的影响薛瑞婷,李 栋(吕梁学院,山西吕梁 033000)[摘要]文章旨在评估不同消化能日粮补充β-甘露聚糖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β-甘露聚糖酶:缓解家禽肠道免疫应激并提高其生产性能

β-甘露聚糖酶:缓解家禽肠道免疫应激并提高其生产性能饲料中β-甘露聚糖酶的影响体现在净能而不是代谢能,它不同于普通的消化酶。
传统的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理局限在对底物的消化和营养的释放,与活体试验数据对比,消化和营养释放所带来的好处远小于在生产中所观察到的数据,而消化理论并不能完满地解释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理,但从免疫角度可以清楚描述β-甘露聚糖酶解除不必要的饲料诱导型免疫反应所带来的好处和对家禽生产效率的改善。
饲料中的β-甘露聚糖,可诱导机体先天性免疫反应简言之,因饲料中存在非传染性因子而诱发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被称为饲料诱导型免疫反应(FIIR)。
不同于蛋白质(抗原)引发抗体的获得性免疫反应,由半乳甘露聚糖和脂多糖等这类非传染因子直接引发的免疫反应,在免疫学上被归类为先天性免疫反应。
β-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以β-(1-4)-甘露糖为主链的线性可溶性多糖,β-(1-6)半乳糖和/或葡萄糖连接于β-甘露聚糖的主链上。
它们具有很高的粘性、水溶性,可以耐受大豆加工过程中的干燥/烘烤中的高温。
作为一种非淀粉多糖,β-半乳甘露聚糖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中,主要包括豆粕、向日葵粕、棕榈粕、椰子粕以及芝麻粕等。
通常,动物体内缺少分解半乳甘露聚糖的内源酶,而β-甘露聚糖可以被机体免疫细胞通过多种模式识别受体(PRR)(包括血清蛋白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甘露聚糖受体MR等)识别为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诱导机体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吞噬等一系列生物学反应。
改变了能量的分配模式,使更多能量用于生长和维持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水解PAMP-半乳甘露聚糖为小分子物质后,甘露寡糖片段不能被模式识别受体(比如MBL)所识别。
因此,通过阻止饲料诱导型免疫反应,β-甘露聚糖酶可以节约昂贵的能量,用于生长和生产,增进群体整齐度,提高生产性能。
由于家禽饲料中存在的β-半乳甘露聚糖这种病原相关PAMP可诱发免疫反应,而β-半乳甘露聚糖会被先天免疫系统识别,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浪费能量和营养物质,导致生产效益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 4 1 研究 报 道 , 道 中树 突状 神 经 细胞 含 有 许 多 肠
表 面 受体 , 们 是 甘 露 聚糖 结 合 位 点 。 它 当甘 露 聚
糖 与受体 结 合后 , 引起 小肠 上皮 细胞 间的 紧密 连 接 打 开 。 经 纤 维 伸 入肠 腔 , 过 一 系列 生 理 反 神 通
的甘露糖 被葡 萄糖替 代 ,则被 称为 B 葡甘 聚糖 。 一 8 甘 露 聚糖 的水溶 性 与骨 架 中 的半 乳糖 分 子 数 一
主要是 豆 粕或 全脂 大 豆 : 这就 意 味着 饲料 中抗 营
养 因子一 B 甘 露 聚糖 的含 量 比较 高 。早 在 16 一 94
年 , n esn和 Wanc A dro rik就 研 究 发 现 , 一 露 聚 B 甘
表 1 脱 皮 豆 粕 中 B 甘 露 聚糖 的含 量 ( 0 一 9 %于物 质 基 础 )
系 统对 病原 体 表 面的抗 原 .尤 其 是甘 露 聚糖 , 具 有 较强 的识 别能 力 。有研 究表 明 , 一 B 甘露 聚 糖通 过 刺激 动物 的 先天 性免 疫 系统 , 在地 增 加先 天 潜 性 免疫 反应 的非 生 严性 能量 消 耗 , 从而 使机 体 中 的巨噬 细胞 、 核 细胞 和 细胞 因子 等 与免疫 有 关 单 的细胞 大量 增殖 ,最终 使 疾病 的严 重性 增 加 。 养
3 结 语
综 上 所述 .豆粕 虽 然是 较 优 质 的蛋 白原料 ,
但 是 B 甘露 聚糖 等抗 营养 因子 含量较 高。 的含 一 它
量 既具 有 品种差 异性 , 也存 在地 域差 异性 。那 么 , 我 国不 同地方 豆粕 中 B 甘 露 聚糖 含 量 的差 异 性 一
成 正 比。通 常情 况下 , 一 露 聚糖 广泛存 在 于豆 B甘
粕 、 榈粕 、 子粕 、 麻 粕 和古柯 粕 (u rm a) 棕 椰 芝 g a e1
等 蛋 白原 料 中 , 中古柯 粕所含 的 B 甘露 聚糖 中 其 一
半乳 糖 与甘 露糖 的平 均 比率 是 11 , 豆粕 中 的 :. 与 7 1 . 相 ” :8 1 。本 文 主要论 述 了 国外 不 同来源 豆粕
差 异
影 响动 物 对 葡 萄糖 的 吸收 ,原 因是 降 低 了胰 岛
素、 胰高 血糖素 和类胰 岛素 样生 长 因子 I(G — ) IFI 的分泌量 。豆 粕 中大部分 的甘 露聚糖 位于 非淀粉 多糖 ( S ) N P 的碎 片 中 , N P的成员 之一 , 是 S 少部分
甘 露聚糖 存在 于大 豆蛋 白碎片 中 , N键 与 7 型 以 S
糖 影响动物 的生产性能 、 日增重 和饲 料转化率 。同 时 , 影 响 葡 萄 糖 和水 的 吸 收 , 加食 糜 粘 性 啊 也 增 。 N n s Mam o 进一 步 研 究 表 明 , 一 露 聚糖 ue 和 l lT t M D 甘
中 B 甘露 聚糖 含量 的差 异 以及 B 甘露 聚糖 酶 的 一 一 使用 效果 。 1 B 甘露 聚 糖 的 抗 营 养作 用 及 豆 粕 中 的含 量 一
不 同结 构 的甘露 聚 糖是 真 菌 、 菌和病 毒 等 细 许 多病原体 表 面的组 成成分 。动 物 的先天性 免疫
B 大 豆球蛋 白或糖 蛋 白结合 。HY. io等[ 一 . Hs a 8 1 对
脱 皮 豆粕 和非 脱皮 豆 粕 中 B 甘露 聚 糖含 量 的差 一 异 进行 了研究 , 结果 见表 l 2 和 。
B 甘 露聚糖 骨架 相连 而形成 的多糖 。 一 如果骨 架上
应, 监视 肠 道微环 境 的变 化 。那么 , 机体 的这种 监 视 能 力 通 过 什 么 机制 联 系免 疫 细 胞 和食 糜 中 的
B 甘 露聚糖 , 一 有待 更深 入 的研 究 。 实 际 生产 中 , 料 ( 别是 鸡 料 ) 禽 特 的蛋 白原料
效果 。
关键词 : 一 露 聚糖 ; p甘 豆粕 ; 一 露 聚糖 酶 ; 萄糖 p甘 葡
中 图分 类 号 :8 64 ¥ 1.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6 3 (0 1O — 0 4 0 10 — 17 2 1 )1 0 1— 3
p 甘露 聚糖 也 叫 B 半 乳甘 露 聚糖 ,它 是 由 一 一 多个 甘露 糖单 元 与半 乳糖 或葡 萄 糖结 合 . 后 与 然
一
1 4一
江 西 饲 料
21年第 1 01 期
促进 IFI G — 的分泌 , 促进 蛋 白质 的合成 , 高瘦 肉 提 率; 时, 同 它还 可 消 除 B 甘露 聚 糖对 葡萄 糖 吸收 一 的 干 扰 , 高 动 物 肠 道 粘 膜 的 完 整 性 , 少有 害 提 减 菌 的 生 长 . 而 极 大 提 高 了饼 粕 , 其 是 豆粕 的 从 尤 能量 利用 率 。实 际上它 已超脱 了传 统 酶制剂 的作
表 2 非脱皮 豆粕 中 甘 露聚糖 的含 量 (0 9 %干物质 基础 ) 促 生 长饲料 添加 剂 。有趣 的是 , 添加 8 甘露 聚糖 一
酶 还 可改 善 受 艾 美 耳 球 虫 和 梭 状 芽 孢 杆 菌 污 染 的环境 中所 孵 肉仔鸡 的生 产性 能㈣5 1 。
21年第1 01 期
江 西 饲 料
= 1
褥 磷率 曾 嫩
i 一
; 曩
≯ l
i
湖 南 唐 人 神 集 团 徐 运杰 舒 建成 吉 首市 畜 牧 水 产 局 周 先 文
摘 要 : 文章主 要论 述 了国外 不 同来 源豆粕 中 p 甘 露聚糖 含量 的差异 以及 B 甘 露 聚糖酶 的使 用 一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