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线打端子规范

剥线打端子规范
剥线打端子规范

剥皮打端子检验规范

生效日期 2015.5.08 核 准 徐智浩 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于生产过程中,端子压着能符合品质需求而制订此规范.

范围: 此规范适用于各类端子压着检验.

权责: 制造部:依此规范进行生产.

术语与定义: 

电线附件:电线和插头或插座之间持久的连接物,例如:压接、绝缘替代、焊接等。 

插接件:插头和插座的统称。 

插头:插入插座可完成电气连接的插接炮包括电线附件的方法。例如:接头、刀口、插销。 

插座:接受插头形成电子连接的插接件(包括电线附件的方法)。例如:插座、套管、插孔。 

插接器:插头和插座安装在护套内的组合件。 

连接:两个配合的插接器或插头/插座。 

多线连接:两个配合的插接器和多对插头和插座的连接。 

插接器定位:插接器上的装置或某一形状以防止非正确的连接。 

参考文件 

IPC/WHMA-A-620A Requirement and Acceptance for Cable and wire Harness Assembile (电缆及线缆及线束组件的要求与验收)

剥皮打端子检验规范

生效日期 2015.5.08 核 准 徐智浩 导线准备

1.1导体划伤

合格:导体没有划伤,缺口,被切断或其他损伤导体划伤,缺口和被切断(图B)的程度不能超出“表1”所示 不合格: 

导体划伤,缺口和被切断的程度超出“表1”所示 

1.2导体变形/呈鸟笼状

目标(图A):股线没有压扁,散开,

弯折,打结或其他形变;股线的原状没有受干扰。合格(图B):股线散开(图C)中

箭头所指的鸟笼形),但没超过1

倍股线直径或绝缘皮外径;剥绝缘外

皮时被接直的股线被大致恢复至原

来 的螺旋状;股线无打结。 

不合格:股线散开超过了1

倍股线直径,但无超过导线

绝缘皮的外径;股线螺旋状

不再保持;股线伸出导线绝

缘皮的外径,股线打结。 

文件编号 Q/WDK03ME015-A1 浙江威电康电子有限公司制 作 何志林 文件版次 A1 剥皮打端子检验规范审 核 何志林 生效日期 2015.5.08 核 准 徐智浩 

1.3 绞线 

合格:绞距是绞线线束外径的8到16倍 不合格:绞距小于绞线线束外径的8到16倍1.4 导线绝缘皮损伤

合格(图A,B)):绝缘层被切得整齐且没有收缩,变长,碎屑,变色,

腐蚀、烧伤;绝缘层经过剥皮后有轻微的均衡的印痕;绝缘层的厚度减少

<20%;绝缘层的不平整度绝缘层<外径的50%或<1mm;绝缘层在剥皮过程中产生变色 不合格:绝缘层被切到或损伤;绝缘

层的厚度减少>20%(图C、D);绝缘层的不平整度>绝缘层外径的50%或1mm(取较小者)(图E);绝缘层烧焦(图F);绝缘层熔到导里。

剥皮打端子检验规范

生效日期 2015.5.08 核 准 徐智浩2.1 焊接端线 

·线材处理----浸锡(对于螺牙快速连接和铆压连接的线材无须浸锡) 

目标(图A):多股线均匀地覆盖一层焊料,导线股线易于识别;接近绝缘皮末端无上锡的股线长度小

于1个线径(D) 

合格:焊料润湿导线上锡的部分,浸透多股线内部的股线;锡料沿导线芯吸,未延伸到导线导线需要保持扰性部分;焊料涂覆平滑,股线轮廓可辨识;股线轮廓不可辨识但焊料不影响外形、装配、功能 不合格:焊料未浸透多股线里面的股线;针孔、空洞、不润湿、退润湿超过了需要上锡机积的5%(图B);接近绝缘皮末端上锡的股线长度大于1倍线径(D);焊料未润湿导线的上锡区域;股线在安装到接线柱或衔接(除散接外)之前末上锡;导线上锡区域的的焊料堆积或焊尖影响后续组装工序(图C);股线上锡妨碍了外形,装配和功能;焊料延伸到导线需要保持扰性的部分。 

2.2 清洁 

2.2.1 焊锡前清洁 

合格:端子、引线和导体焊锡前清洁,可焊性良好 不合格:端子、引线和导体焊锡不清洁,可焊

性差 

2.2.2清洁(微粒物质) 

剥皮打端子检验规范

生效日期 2015.5.08 核 准 徐智浩 合格:无任何微粒物质 不合格:组装件上有脏污和颗粒物质,如锡点、锡球、脏污、棉绒、金属微粒等

2.2.3锡渣 

合格:没有看得见的锡渣;有锡渣,但不影响产品外观和测试。 不合格:在无电气导通的导体间,有锡渣附着、缠绕或架接;锡渣影响产品外观和测试;可能会扩散到其他表面的湿的、粘的或过多的锡渣。在会影响电气接触的配合表面上有免洗型锡渣 

3.端子压接 

3.1 铆压的外形要求 

目标:绝缘完全包住并延伸到绝缘的铆压片;若是多股线,应该所有线穿过绝缘的铆压片;绝缘皮处的

铆压不能切断或破坏绝缘;绝缘铆压片完全包住并支撑绝缘皮绝缘端子铆压,绝缘铆压均匀的形成并在

不伤及绝缘的基础上和导线的连接紧密。 

合格:铆压片使绝缘面微小变形,但不会使导线的绝缘皮切断损坏,冲击或割除(图A);绝缘铆压片给导线绝缘面提供最小180°的支持并且两个片与导线的绝缘皮的顶部靠在一起;铆压片环绕但不会在顶部闭合,可是会形成一个45°开角或更接近顶部;绝缘端子外的绝缘套在铆压后贴紧端子。 

剥皮打端子检验规范

生效日期 2015.5.08 核 准 徐智浩 

不合格:铆压片刺破绝缘皮且接触到导体(图A);绝缘铆压片没有在绝缘周围提供最小180°的支持(图B);铆压片在导线顶部环绕,形成>45°开角(图C);两块铆压片环绕但没有压到绝缘皮(图D);中心导体在绝缘铆压区(图E);铆压区内有股线被压住(图F)

3.2 绝缘皮检查窗口

目标:绝缘皮和导体在检查窗的中间位置(图A)合格:绝缘体和检查窗口都可见(图B);绝缘皮平

齐但没有进入导线的铆压区域(图C-1);绝缘皮与绝缘铆压片检察铆压片检察窗口的边平齐但没有进入

到检查窗口的区域(图C-2)(图C-1、-2在制造过程中需改善)

生效日期 2015.5.08 核 准 徐智浩

剥皮打端子检验规范

不合格:绝缘皮延伸到导体铆压区域(图B所示,箭头所指绝缘终端在铆压区域);绝缘皮和导体的交

接线在绝缘铆压范围内(图C所示,箭头所指绝缘终端在铆压区域内)

不合格:绝缘皮延伸到导体铆压区域(图B所示,箭头所指绝缘终端在铆压区域);绝缘皮和导体的交

接线在绝缘铆压范围内(图C所示,箭头所指绝缘终端在铆压区域内)

剥皮打端子检验规范

生效日期 2015.5.08 核 准 徐智浩3.3导体铆压

目标(图A):没有绝缘皮在导体铆压区域;导体廷伸到齐平区域的中间;没有导线断开、折返到铆压

区域,没有被导体铆压片压住;在铆压区域的铆压中心有正确的喇叭口;铆压印痕统一并按照厂家要求

连接;在铆压后没有香蕉状的变形;锁片没有变形或损坏;导线没有扭曲,断线或改变以适合端子。

合格:

连接有微小的变形,但是不会影响到结构,装配,功能或可靠性(图B);导体在铆压区域的终端平齐(图A);铆压印痕不均匀,但不会影响到结构、装配、功能或可靠性(图B)。

不合格:填充导线廷伸到绝缘片(绝缘套管)之外(图A);绝缘皮廷伸到导体铆压区域(图B所示,箭头所指方向在铆压区域内);导体没有廷伸到铆压区域外,并在喇叭口的平齐边缘终端不可见(图C、图D)端子或连接的变形(香蕉状)影响到结构、装配或可靠性(图E);在铆压区域外有未压到的导线,折返的线和多余的线(图F)

剥皮打端子检验规范

生效日期 2015.5.08 核 准 徐智浩 

3.4 铆压口、喇叭口(喇叭口区域指的是图 A 1,2中导体铆压区域的一部分)

目标:在每一个导体铆压区的两个终端都有喇叭口;喇叭口高度一般是到导体边的完全距离是端子/连接的金属厚度的2倍(图B所示)

剥皮打端子检验规范

生效日期 2015.5.08 核 准 徐智浩 不合格:在导体插入处的终端没有喇叭口(图 D ①所示);铆压后喇叭口过大或尺寸不足(图 D ②所示)

3.5导体刷

目标(图A):导线通过导体铆压区后有轻微的突起并形成“导体刷子”;导线聚集在一起形成平齐,没有向外张开。合格:导线没有突出,与铆压终端平齐(图B ,1);导体股线没有伸入到接线术的配接区;导线股线张开口,没有伸出超出压

接筒的外周边(图B,2所示)

剥皮打端子检验规范

生效日期 2015.5.08 核 准 徐智浩 

3.6残余料带

(残余料带指的是:为导线进入后参与料带的终端,它是许多类型端子交互面的终端,(如图A所示)有些类型接线柱的残余料带位于配接端

合格:连接器或端子没有损伤;残余料带不会影响连

接器/端子的完全连接;残留料带长度天于2倍的端子材料厚度,且不影响装配(制造过程中必需改善)(图B)不合格:残余料带片的长度大于其材料厚度的2倍(图C);除去残余料带时损伤到连接或端子;连接插入到连接器后残余料片突起;残余料片影

响和接头的充分连接;没有残余料片且连接/端子损坏。

剥皮打端子检验规范

生效日期 2015.5.08 核 准 徐智浩 4.压接高度

压接高度测试是验证接线柱压接高度是否符合制造商的规格。每种压接接线柱与导体的组合形态都会有

其独特的压接高度要求。如果实施拉力测试,压接高度测试为可选。如果实施压接高度测试,测试应根

据如下表19.8.1和(金相端子金相测试)的规定的参数进行。

表19.8.1

确保压接高度测量正确取点是很关键的,压接高度测量工具一边是平的,另一边是一个触点,点状接触

是为了避开压接接程中对一些接线柱产生的挤压痕产生的挤压痕,过高的挤压痕可能表明压接的“刀模”有磨损,见下图A

剥皮打端子检验规范

生效日期 2015.5.08 核 准 徐智浩 5端子拉力测试

端子拉力测试用以评估压接的机械完整性。

测试频率:1. 测试间隔应当每天每种工具/导线/接线端组合一次。

2. 每次调机

3.闲置期间不需要但重新开机后应恢复测试

测试方法:在连接处施加轴向力平评估压接的机械完整性。如果该连接有导线绝缘皮支撑,应当手工清

除绝缘压接部位的绝缘皮或压接前把绝缘皮特意剥长一些,使用绝缘压接翼压不到绝缘皮,消除绝缘皮

压接的机械效力。对于多导线压接:接力测试应当选择所压接的最细的导线上进行。

用作拉力测试的样品不应当作为产品发货,下面是破坏性拉力测试的几种方法:

1.牵引与断裂---逐渐增加连接处的轴向力,直接接线柱与导线分开或导线断裂

2.牵引与撤消---对接线柱施加一定的拉力,施加的力一旦达到规定的数值就撤消牵引力

3.牵引与保持---施加到接线柱的力达到规定的数值后,保持一段规定的时间,然后逐渐减至零。

4.牵引与保持和断裂---对接线柱施加的拉力达到规定值后,保持一段规定的时间,然后加大牵引力直到

接线柱与导线分开或导线断裂。

对于多导线压接:拉力测试应当选择所压接的最细的导线上进行。

拉力测试最低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19.8.2

当有两根或多根导体合压到一个端子里去时,最小保持力要求为:导线的最小拉力要求之和×80%,例如:一条30WAG和16WAG合压到一个端子里去时,则最小保持力要求应为:(1+2.5)×80%=2.8Kg

剥皮打端子检验规范

生效日期 2015.5.08 核 准 徐智浩 

端子金相测试 

序号 端子型号 线材型号 前脚铆压部分高度/宽度 后脚铆压部分高度/宽度 

1 A1253-TPE 1571 28# 0.9 0.60±0.05/0.82±0.05 1.12±0.05/0.95±0.05 1571 28# 0.6 0.60±0.05/0.82±0.05 0.95±0.05/0.95±0.05 10368 28# 0.60±0.05/0.82±0.05 1.12±0.05/0.95±0.05 10368 30# 0.55±0.05/0.80±0.05 0.95±0.05/0.95±0.05

2 SH10008-T/CI14 1571 28# 0.6 0.60±0.05/0.82±0.05 0.90±0.05/0.95±0.05 10368 28# 0.60±0.05/0.82±0.05 0.93±0.05/0.95±0.05 10368 30# 0.55±0.05/0.80±0.05 0.90±0.05/0.95±0.05

3 A1254-GPE

3302 28# 0.9 0.60±0.05/0.82±0.05 1.12±0.05/0.95±0.05

1571 28# 0.9 0.60±0.05/0.82±0.05 1.12±0.05/0.95±0.05

4 T2008 1007 28# 0.69±0.05/1.27±0.0

5 1.50±0.05/1.55±0.05 1007 26# 0.70±0.05/1.27±0.05 1.61±0.05/1.58±0.05 1007 24# 0.71±0.05/1.30±0.05 1.63±0.05/1.58±0.05 1571 28# 0.

6 0.69±0.05/1.27±0.05 1.37±0.05/1.55±0.05 1571 28# 0.9 0.69±0.05/1.27±0.05 1.41±0.05/1.58±0.05 10368 28# 0.69±0.05/1.27±0.05 1.41±0.05/1.58±0.05 10368 30# 0.55±0.05/1.27±0.05 1.37±0.05/1.55±0.05 3302 28# 0.65 0.69±0.05/1.27±0.05 1.37±0.05/1.55±0.05 3302 28# 0.9 0.69±0.05/1.27±0.05 1.41±0.05/1.58±0.05 1061 28# 0.69±0.05/1.27±0.05 1.37±0.05/1.55±0.05 1061 30# 0.69±0.05/1.27±0.05 1.41±0.05/1.58±0.05

5 TJC3/XH

1007 26# 0.70±0.05/1.27±0.05 1.69±0.05/1.62±0.05

1007 24# 0.71±0.05/1.30±0.05 1.95±0.05/1.62±0.05

6 PH 1571 28# 0.9 0.66±0.05/1.27±0.05 1.56±0.05/1.55±0.05 1571 28# 0.6 0.66±0.05/1.27±0.05 1.40±0.05/1.55±0.05 100

7 26# 0.70±0.05/1.27±0.05 1.72±0.05/1.55±0.05 1007 24# 0.70±0.05/1.30±0.05 1.76±0.05/1.55±0.05

7 C2003 1571 28# 0.6 0.66±0.05/1.27±0.05 1.25±0.05/1.43±0.05 1007 26# 0.70±0.05/1.27±0.05 1.69±0.05/1.62±0.05 1571 28# 0.9 0.66±0.05/1.27±0.05 1.31±0.05/1.43±0.05

剥皮打端子检验规范

生效日期 2015.5.08 核 准 徐智浩 

端子金相测试 

8 C2003 1571 28# 0.6 0.66±0.05/1.27±0.05 1.25±0.05/1.43±0.05 1007 26# 0.70±0.05/1.27±0.05 1.69±0.05/1.62±0.05 1571 28# 0.9 0.66±0.05/1.27±0.05 1.31±0.05/1.43±0.05

9 JC20

1571 28# 0.6 0.60±0.05/1.4±0.05 1.30±0.05/1.55±0.05

1571 28# 0.9 0.60±0.05/1.4±0.05 1.32±0.05/1.55±0.05 10 SAN

1007 24# 0.74±0.05/1.32±0.05 1.67±0.05/1.53±0.05

1007 26# 0.72±0.05/1.27±0.05 1.65±0.05/1.53±0.05 11 SCN

1007 24# 0.74±0.05/1.47±0.05 1.75±0.05/1.85±0.05

1007 26# 0.74±0.05/1.27±0.05 1.68±0.05/1.85±0.05 SM

1007 26# 0.87±0.05/1.47±0.05 1.75±0.05/1.96±0.05

12 1007 24# 0.89±0.05/1.65±0.05 1.77±0.05/1.96±0.05

13 T7913PS 1617 22# 1.0±0.05/2.02±0.05 3.15±0.05/3.15±0.05

端子压着标准及检验规范(全)


端子压着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发行日期 页码
2011111101 A.0
2011-11-11 Page 1 of 4
1. 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于生产过程中,端子压着能符合品质需求而制订此规范.
2. 范围: 此规范适用于各类端子压着检验.
3. 权责:
3.1 制造部:依此规范进行生产.
3.2 品质部:负责依此规范进行检验.
4. 内容:
4.1 端子压着部位名称:
端子部位名称:
1.端子配合区
C
ab
拉力强度
2.弹片
F 3.芯线观察窗口
4.芯线压着部(IS)
5.喇叭口
C:压着高度(Crimp Height)
6.绝缘皮观察窗口 7.绝缘皮压着部(WS)
4.2 各部位压着规范标准:
8.料带
1. 端子配合区----------沒有压伤、损伤、扭曲、变形
2. 弹片----------------沒有变形
3. 芯线观察窗口--------必須能看到电线的芯线,芯线露出范围为 0.29-.1.料0m带m
4. 芯线压着部----------必須完全闭合并包含所有芯线,不可看到绝缘外皮
5. 喇叭口--------------後喇叭口必須可見,最佳尺寸范围为 0.1-0.4mm
6. 绝缘皮观察窗口------必須同時能看到芯線和绝缘外皮
7. 绝缘皮压着部--------必須铆合紧密,电线不可有移动之情形
8. 料帶----------------前端料带尺寸范围为 0-0.3mm,后端尺寸范围为 0-0.5 mm
4.3 端子各部位压着确认: 4.3.1 喇叭口位置确认
○ 良好
△ 可接受
× 不可接受
前后均有喇叭口
后方有喇叭口、前方无喇叭口 后方无喇叭口,易压伤芯线

molex端子压接,压着技术规范

介绍 首先,了解端子具有三个主要部分:插接区、过渡区和压接区(图A),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顾名思义,插接区是端子与另一半连接端子插接的部分。该部分由连接器设计师设计为与对接端子接合,并以一定的方式工作。如果压接过程中接合部变形,将会降低连接器的性能。 过渡区同样设计为在压接过程中不受影响。如果您改变了弹性片或端子止口的位置,同样将影响连接器的性能。 压接区是唯一设计受到压接工艺影响的部分。使用连接器制造商推荐的端接设备,夹紧压接区,从而牢固地与线缆连接。理想情况下,您将端子压接在线缆上的所有工作仅发生在压接区。 正确执行的压接示例参见图B。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线芯(或线刷)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至少等于线缆导体的直径。例如,18 AWG线缆应伸出至少.040"。在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导体压接区在引入端和尾端呈喇叭形,而过渡区和接合区在压接工艺前后始终保持不变。 如果您的压接端子看起来和图B中的端子不同,可能是因为在压接工艺中出现了错误。这里是压接工艺中可能出现的13个最常见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1. 压接高度过小 0.002"。在如此严格的规范下,检验压接机是否设置正确对于获得良好压接是非常重要的。 过小(图I)或过大(图II)的压接高度无法提供规定的压接强度(对线缆端子的保持力),会减 小线缆拉拔力和额定电流,一般情况下还会引起压接头在非正常的工作条件下性能降低。过小的 压接高度还会压断线芯或者折断导体压接区的金属。 2. 压接高度过大 有足够的金属间接触。 问题#1 & #2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调节压接机上的导体压接高度。在首次使用压接机进行工作时,使用图B, 中所示的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检验压接高度在规定范围内,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应按照要 的频度重新检查,以保持正确的压接高度。

YH端子压接规范-Rev03

YH Crimping Specification 页数:第1页共18页 编写:王静 校对: 审核: 批准: 版本修定记录 日期 版本号 章节号 更改内容 修订者 10.4.13 02 2.4 端子弯曲变形判断图示更新 王静 2.1 增加旗型端子的判定总则 刘少华 3.2.1 3.2.2 增加旗型端子压接截面分析判定依据 刘少华 5.1 增加旗型端子压接高度的测量方法 刘少华 11. 6.14 03 6 增加刺破式护套压接的标准及测量方法 刘少华 11.11.25 03 6.1.1 6.1.2 修改刺破式护套压接的标准 刘少华

YH Crimping Specification 页数:第2页共18页 前言: 本规范是对上海逸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线束加工生产中压接工艺的要求和规范。 随着本公司汽车线束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客户对线束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压接作为线束产品生产加工中的主要及重要工位——压接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标准参考、引用TYCO、YAZAKI、MOLEX,JST等压接标准以及各大线束公司压接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而制定。 总则: 此规范适用于YH的线束压接工艺。 图纸上有特殊压接要求的按图纸执行,没有定义的则按此规范执行。

YH Crimping Specification 页数:第3页共18页目录 1. 定义 1.1 端子压接定义 1.2 相关术语和名词 2. 压接要求 2.1 芯线(导体)和塑线(绝缘体)压接接合处外观要求 2.2 喇叭口压接要求 2.3 余料切断要求 2.4 端子压接容易发生的变形及判断标准 2.5 有密封塞的端子压接要求 3. 压接截面要求 3.1 目的 3.2 压接截面分析判定 4. 压接参数要求 4.1 压接高度和宽度 4.2 压接后机械强度(拉拔力)参数 5. 相关测量及测试方法的说明 5.1 压接高度的测量方法 5.2 拉拔力的测试方法 5.3 摇摆测试 6. 关于刺破式连接器压接参数的要求及测量方法 6.1 压接参数的要求 6.2 测量方法

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

端子压接工序检验规范
1. 目的: 为确保在生产过程中,端子压接能符合质量需求而制订此规范。 2. 范围: 此规范适用于各类端子压接检验。 3. 权责:
3.1 生产部:依此规范进行生产。 3.2 质量部:负责依此规范进行检验。 4. 内容: 4.1 端子压接部位名称:
拉力强度
F
C
ab
端子部位名称: 1.端子配合区;2.弹片;3.芯线观察区域;4.芯线压接部(IS)
5.喇叭口;6.绝缘皮观察区域;7. 绝缘皮压接部(WS);8. 连筋
C:压接高度(Crimp Height)
4.2 各部位压接规范标准: 1. 端子配合区----------沒有压伤、损伤、扭曲、变形 2. 弹片----------------沒有变形 3. 芯线观察窗口--------必须能看到电线的芯线,芯线露出范围为 0.2-1.0mm 4. 芯线压接部----------必须完全闭合并包含所有芯线,不可看到绝缘外皮 5. 喇叭口--------------后喇叭口必須可見,最佳尺寸范围为 0.1-0.4mm 6. 绝缘皮观察窗口------必须同時能看到芯線和绝缘外皮 7. 绝缘皮压接部--------必须压接紧密,电线不可有移动之情形 8. 连筋----------------连筋(端子与端子间连接的料带切除后,保留在端子上的剩余部分)不能 损伤电线绝缘层和密封塞,连筋最大长度不应超过 0.5mm。

端子压接工序检验规范
4.3 端子各部位压接确认: 4.3.1 喇叭口位置确认
○ 良好
△ 可接受
× 不可接受
前后均有喇叭口 4.3.2 料带切断位置确认(参考)
后 方有喇叭口、前方无喇叭口 后方无喇叭口,易压伤芯线
4.3.3 电线位置确认 ○ 良好
△ 可接受
△ 可接受
× 不可接受
× 不可接受
× 不可接受
绝缘皮压接过短,此种不良现象将 绝缘皮压接过长,将造成铜丝易断落 芯线压接过短,此种现象易造 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 或接触不良,出现开路或瞬间开路。 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
× 不可接受
× 不可接受
× 不可接受

端子压接技术标准

端子压接标准

1.范围 本文件作为通用指导性文件适用于CODEN 青岛工厂端子压着作业。 本文件定义了开式端子的压接及测试的标准,同时适用于手工和自动机器压着。 当本文件与具体的作业性文件在内容上会有不同甚至冲突时,应按照作业性文件的为准。 2.参考文件 GB-T18290-2 DIN EN 60352-2 3.内容 3.1端子基础知识 端子各部分功能: 嵌合区: 接触导电,与对应的连接器端子接触导电。 其接触程度决定了导电的效果。变形、脏污、镀层不良都会使其功能上受影响,甚至成为导致故障的致命原因。 导体压接部: 是端子与线材连接的重要部分。通常,压接后的管理,包括对压接高度、宽度、拉拔力、截面分析等。其中压接高度是最重要的管理项目。 绝缘压接部: 将线材的绝缘外皮铆住,具有保护作用。 当压接较松时,绝缘压接片很容易从线上脱落,无法缓冲外部压力,而产生断线不良。 压接过紧时,线芯会受到损伤,也会发生断线不良。 钟形口: 压着时在导体压接处钟形口的圆弧结构能减轻对线芯的损伤, 如果没有喇叭口或是钟形口形状不良,都会导致线芯受到损伤,甚至会导致断线。拉拔力也会不合格。 逆止卡爪(卡口片): 具有锁住端子的作用。如果此部份变形,插入塑壳及主体后,会出现脱落等不良。 尾料片: 产生于端子与料带分离的连桥残余。长度过大容易伤线。 3.2端子压着过程:

3.3压接完成品标准: 3.3.1外观 在拉拔力和压着高度保证的前提下,压着状态应满足的以下要求: 1.绝缘压着区应能同时可见导体和绝缘外皮。 目测参考:导体与绝缘皮各占1/2 2.绝缘压接区应有至少保证紧密包裹绝缘外皮的圆周长的1/2。

压端子规范

端子压接规范 介绍 1. 压接高度过小 2. 压接高度过大 3. & 4. 绝缘压接过小或过大 5. 松散的线芯 6. 剥线长度过短 7. 线缆插入过深 8."香蕉"(过度弯曲) 端子 9. 压接过于靠前 10. 喇叭口过小 11. 喇叭口过大 12. 尾料过长 13. 弹性片弯曲 准则 介绍 正确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电路大小、接合力、线规能力、结构、端接方法和安全特征,例如正向锁定、完全独立的触点、极性和代理商资格等要求得到满足,那么简而言之就是您找到了完美的连接器。 但是还没有完全到长出一口气的时候,特别是如果您选择的连接器使用压接系统。虽然这可能是最快、最可靠和牢固的端接方法之一,如果端子没有正确地压接在线缆上,您会忘记在选择正确的连接器上付出的所有辛苦努力。虽然有13个常见的压接问题会降低您的产品的可靠性,但是仅需一些小的知识和预先规划就可以简单地避免这些问题。 首先,了解端子具有三个主要部分:插接区、过渡区和压接区

(图A)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顾名思义,插接区是端子与另一半连接端子插接的部分。该部分由连接器设计师设计为与对接端子接合,并以一定的方式工作。如果压接过程中接合部变形,将会降低连接器的性能。 过渡区同样设计为在压接过程中不受影响。如果您改变了弹性片或端子止口的位置,同样将影响连接器的性能。 压接区是唯一设计受到压接工艺影响的部分。使用连接器制造商推荐的端接设备,夹紧压接区,从而牢固地与线缆连接。理想情况下,您将端子压接在线缆上的所有工作仅发生在压接区。 正确执行的压接示例参见

图B[/b] 。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线芯(或线刷)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至少等于线缆导体的直径。例如,18 AWG线缆应伸出至少.040"。在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导体压接区在引入端和尾端呈喇叭形,而过渡区和接合区在压接工艺前后始终保持不变。 如果您的压接端子看起来和

端子压接技术经验标准

1.范围 本文件作为通用指导性文件适用于CODEN青岛工厂端子压着作业。 本文件定义了开式端子的压接及测试的标准,同时适用于手工和自动机器压着。 当本文件与具体的作业性文件在内容上会有不同甚至冲突时,应按照作业性文件的为准。 2.参考文件 GB-T18290-2 DINEN60352-2 3.内容 3.1端子基础知识 端子各部分功能: 嵌合区: 接触导电,与对应的连接器端子接触导电。 其接触程度决定了导电的效果。变形、脏污、镀层不良都会使其功能上受影响,甚至成为导致故障的致命原因。导体压接部: 是端子与线材连接的重要部分。通常,压接后的管理,包括对压接高度、宽度、拉拔力、截面分析等。其中压接高度是最重要的管理项目。 绝缘压接部: 将线材的绝缘外皮铆住,具有保护作用。 当压接较松时,绝缘压接片很容易从线上脱落,无法缓冲外部压力,而产生断线不良。 压接过紧时,线芯会受到损伤,也会发生断线不良。 钟形口: 压着时在导体压接处钟形口的圆弧结构能减轻对线芯的损伤,如果没有喇叭口或是钟形口形状不良,都会导致线芯受到损伤,甚至会导致断线。拉拔力也会不合格。逆止卡爪(卡口片): 具有锁住端子的作用。如果此部份变形,插入塑壳及主体后,会出现脱落等不良。 尾料片: 产生于端子与料带分离的连桥残余。长度过大容易伤线。 3.2端子压着过程:

3.3压接完成品标准: 在拉拔力和压着高度保证的前提下,压着状态应满足的以下要求: 1.绝缘压着区应能同时可见导体和绝缘外皮。 目测参考:导体与绝缘皮各占1/2 2.绝缘压接区应有至少保证紧密包裹绝缘外皮的圆周长的1/2。 3.导体压接区应可见芯线(导体)伸出,但不能太大。 尺寸要求:0.2~1.0mm 4.嵌合部不可变形,逆止卡爪不可变形。 5.导体压着部,绝缘体压着部两压接片之间不可有间隙。 6.钟形口)可以在导体压接片的两侧形成,也可以只在如图的这一侧形成 钟形口轴向长度不可过小或过大。其尺寸取决于所压接的线材,可参考以下: 0,03-0,56mm2(AWG32-20):0,25±0,15mm 0,30-0,81mm2(AWG22-18):0,3±0,15mm 7.尾料片应可见,但长度不可太大。 尺寸要求:max0.5mm. 8.端子上下弯曲不大于5° 9.端子左右弯曲不大于3° 10.端子扭曲不大于5° 3.4导体压着截面分析: 3.4.1压着截面切片的制做要求: 切面应垂直于线的轴向方向,在压接区域的最中间位置进行选取。但同时,当导体压接区压接端子上设置有规则凸起时,应进行相应避开。为了获取较好的截面效果,应对切片截面进行研磨和蚀刻。 1.压接高度: 一般端子厂家会提供具体产品所对应的压着高度。 线材型号压着高度公差 0,03-0,20mm2(AWG32-24) ±0,02mm 0,20-0,50mm2(AWG24-20) ±0,03mm 0,30-0,81mm2(AWG22-18) ±0,04mm B. *以下为UL1007线压着时参考值。

端子压接方面知识简介

第一章基础知识介绍 1. conductor/ insulator(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可导电的物体,常见的导体: A.单一或独立的电线 B.同轴电缆 C.带状的排线 D.PCB E.光纤 F.大部分金属 绝缘体-------难于导电或不可导电的物体,常见的绝缘体: 橡胶,塑料,泡沫,木制品等等 2. connector(连接点)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接连粘合的地方称为连接点(connector) 所以连接点通常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 类似插头,pin 针突出的部分称为雄性接口 类似插座,凹槽等接收部分称之为雌性接口 通常由以下金属充当连接点 黄铜 青磷铜 铍铜 还有一种连接点采用镀层金属以增加导电性和抗腐蚀性,镀层金属通常采用锡,镍,金,选择性的镀层可以做成本考量。 连接方式:A.通过光束等印压连接 B.用螺钉连接 3. wire/cable(电线/电缆) solid wire(单股电线) stranded wire(多股电线)

圈置于电线或电缆表面,用于抗辐射或其他干扰的金属片,一般由铜,铝或其他导体材质制成。 4. terminal(接线终端) terminal 是一小金属片,安装于电线的末端,在部件之间起到连接,接合,导通电性的作用。 举个例子,两条电线要连接起来,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去掉两条电线端口小段的绝缘表皮,使里面的导线暴露出来,然后再用铜丝或金属卡环把两导线的端口接合起来。那么这个铜丝和金属卡环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terminal,不过在电缆组件的组装过程中,为了让两部件的导电金属不暴露在外面,为了不同端口模型的连接需要,我们采用一种绝缘的 部件,让接口隐藏在里面,而这个部件就是我们下面马上要讲的 housing。 图示:shield(防护片)terminal 的结

端子压接标准图例 (1)

端子压接标准图例 一个好的端子既能保证机械强度的完整性又能满足电子方面的要求,下面将以图片的形式介绍端子压接的标准及不良品。 导线不能为了与接触面相适应而进行任何方式的剪切或修改,导线不能在压端子之前镀锡,除非特有说明。不管是用什么模具,所有的压接要求都必须符合供应商的要求,例如:压接高度,拉力测试等。 为更好的理解,可以参考相应的连接器或是端子的厂家的要求和指导说明,所有的压接的端子都必须符合行业标准,例如EIA IEC NEMA UL或其他指定的。 一.端子部位介绍 图1与图2中是各序号对应的名称 1.绝缘端检查窗口 2.承接口 3.导体检查窗口 4.锁片 5.绝缘压接区 6.导体压接区 7.端子对接区 8.端子切断区 9.端子终止区 (图1) (图2)

二.端子压接标准 1.绝缘皮包裹要求:导线绝缘皮末端要超过绝缘压接区,在绝缘压接区与导体压接区中间位置。绝缘皮要求很平整的形成完全被包裹而且是不能切断或是破环绝缘皮,不能破环绝缘外套。假如有不同的导线,所有导线的绝缘皮都必须超过绝缘压接区(如两根及以上的连压)。 图3所示是绝缘皮的标准包裹及所在位置,即绝缘端检查窗口的中心位置 (图3) 图4中所示的4种情况是不符合标准要求但可以接受 (1)只要绝缘压接压接区没有被切断,破坏,深入到电线绝缘表面,绝缘表面的微小的变形可以接受 (2)绝缘压接扣对电线绝缘外套提供了180度的外围包裹,而且压接区的两头在电线绝缘外头的顶部连接 (3)绝缘压接扣没有在顶部连接,但是环绕了电线,在顶部留下少于45度的开口 (图4) 图5中所示的两种情况是不符合标准要求但可以接受,1是导线绝缘皮太靠近导体压接区边缘,2是导线绝缘皮在绝缘压接区的检视窗边缘,没有进入绝缘端检查口区域(两种情况都需要用放大镜可以看到绝缘层和导线)。 (图5) 以下列出了几种常见的不合格示例: 图6所示属不合格,绝缘压接区碰到了导线里面的线芯。 (图6) 图7所示属不合格,绝缘压接区要求有不少于180度包裹绝缘皮时才符合要求。 (图7) 图8所示属不合格,绝缘端子包裹绝缘层要求在顶部的开口不能大于45度角。 (图8) 图9所示属不合格,绝缘压接区没接触到导线绝缘层上方 (图9) 图10所示属不合格,导线的绝缘皮和导线线芯都在端子的绝缘端压接区里面(箭头所标注的这种情况) (图10) 图11所示属不合格,漏压的导线线芯碰到了绝缘压接区的绝缘区域 (图11) 2.导体包裹要求:导线线芯不能弯曲,削减或修改以适应端子压接,线芯要延伸到导体检查口的中间位置,压接后的形状、卷曲面积、承接口、拉脱力及压接工具都要符合制造商的要求,不能有漏压的线芯,不规则的卷曲迹变形及破损等情况。 图12所示是导体的标准包裹及所在位置 (图12) 图13所示是导体的标准的线芯延伸所在位置 (图13)

端子压接技术标准

端子压接标准 1.范围 本文件作为通用指导性文件适用于CODEN 青岛工厂端子压着作业。 本文件定义了开式端子的压接及测试的标准,同时适用于手工和自动机器压着。 当本文件与具体的作业性文件在内容上会有不同甚至冲突时,应按照作业性文件的为准。 2.参考文件 GB-T18290-2 DIN EN 60352-2 3.内容 端子基础知识 端子各部分功能: 嵌合区: 接触导电,与对应的连接器端子接触导电。 其接触程度决定了导电的效果。变形、脏污、镀层不良都会使其功能上受影响,甚至成为导致故障的致命原因。 导体压接部: 是端子与线材连接的重要部分。通常,压接后的管理,包括对压接高度、宽度、拉拔力、截面分析等。其中压接高度是最重要的管理项目。 绝缘压接部: 将线材的绝缘外皮铆住,具有保护作用。 当压接较松时,绝缘压接片很容易从线上脱落,无法缓冲外部压力,而产生断线不良。 压接过紧时,线芯会受到损伤,也会发生断线不良。 钟形口: 压着时在导体压接处钟形口的圆弧结构能减轻对线芯的损伤, 如果没有喇叭口或是钟形口形状不良,都会导致线芯受到损伤,甚至会导致断线。拉拔力也会不合格。 逆止卡爪(卡口片): 具有锁住端子的作用。如果此部份变形,插入塑壳及主体后,会出现脱落等不良。 尾料片: 产生于端子与料带分离的连桥残余。长度过大容易伤线。 端子压着过程:

压接完成品标准: 外观 在拉拔力和压着高度保证的前提下,压着状态应满足的以下要求: 1.绝缘压着区应能同时可见导体和绝缘外皮。 目测参考:导体与绝缘皮各占1/2 2.绝缘压接区应有至少保证紧密包裹绝缘外皮的圆周长的1/2。 3.导体压接区应可见芯线(导体)伸出,但不能太大。 尺寸要求: ~ 4.嵌合部不可变形,逆止卡爪不可变形。 5.导体压着部,绝缘体压着部两压接片之间不可有间隙。 6. 钟形口)可以在导体压接片的两侧形成,也可以只在如图的这一侧形成 钟形口轴向长度不可过小或过大。其尺寸取决于所压接的线材,可参考以下: 0,03 - 0,56 mm2 (AWG 32-20) : 0,25 ±0,15mm 0,30 - 0,81 mm2 (AWG 22-18) : 0,3 ±0,15mm 7. 尾料片应可见,但长度不可太大。 尺寸要求:max . 8. 端子上下弯曲不大于5° 9.端子左右弯曲不大于3° 10.端子扭曲不大于5° 导体压着截面分析: 压着截面切片的制做要求: 切面应垂直于线的轴向方向,在压接区域的最中间位置进行选取。但同时,当导体压接区压接端子上设置有规则凸起时,应进行相应避开。为了获取较好的截面效果,应对切片截面进行研磨和蚀刻。 切片分析 1.压接高度: 一般端子厂家会提供具体产品所对应的压着高度。 线材型号压着高度公差

端子压接技术规范标准

1.范围 本文件作为通用指导性文件适用于CODEN 青岛工厂端子压着作业。 本文件定义了开式端子的压接及测试的标准,同时适用于手工和自动机器压着。 当本文件与具体的作业性文件在内容上会有不同甚至冲突时,应按照作业性文件的为准。 2.参考文件 GB-T18290-2 DIN EN 60352-2 3.内容 3.1端子基础知识 端子各部分功能: 嵌合区: 2015-11- 0 新规作成 20 日期变更号REV. 变更内容承认确认作成

接触导电,与对应的连接器端子接触导电。 其接触程度决定了导电的效果。变形、脏污、镀层不良都会使其功能上受影响,甚至成为导致故障的致命原因。 导体压接部: 是端子与线材连接的重要部分。通常,压接后的管理,包括对压接高度、宽度、拉拔力、截面分析等。其中压接高度是最重要的管理项目。 绝缘压接部: 将线材的绝缘外皮铆住,具有保护作用。 当压接较松时,绝缘压接片很容易从线上脱落,无法缓冲外部压力,而产生断线不良。 压接过紧时,线芯会受到损伤,也会发生断线不良。 钟形口: 压着时在导体压接处钟形口的圆弧结构能减轻对线芯的损伤, 如果没有喇叭口或是钟形口形状不良,都会导致线芯受到损伤,甚至会导致断线。拉拔力也会不合格。 逆止卡爪(卡口片): 具有锁住端子的作用。如果此部份变形,插入塑壳及主体后,会出现脱落等不良。 尾料片: 产生于端子与料带分离的连桥残余。长度过大容易伤线。 3.2端子压着过程:

3.3压接完成品标准: 3.3.1外观 在拉拔力和压着高度保证的前提下,压着状态应满足的以下要求: 1.绝缘压着区应能同时可见导体和绝缘外皮。 目测参考:导体与绝缘皮各占1/2

冷压端子压接说明书

序号冷压端子 名称 冷压端子 型号 压接使用规剥线要求压接要求 1 叉型裸端 头UT1-3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压线时裸端头压痕在端头管部的焊接缝 上,保证压接牢固 ?使用时,需增加管,保证管遮住裸露的导 线 2 UT1-4 3 UT4-5 4 SNB2-4S 5 叉型绝缘 端头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 接,?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 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 6 母型绝缘 接头FDD2-250 蓝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 接,?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 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 7 FDD2-250 红 8 双线插式 管形绝缘 端头TE-2*2510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端头的管部均匀 压接 9 TE1508 . ... .c

10 TE2508 11 TE6014 12 TE10-14 13 TE4012 14 管型绝缘 端头E7508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端头的管部均匀压接 匀压接 15 E1508 16 E2508 17 E4009 18 E6012 19 E10-12 20 E16-12 . ... .c

21 圆型裸端 头OT1.5-6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压线时裸端头压痕在端头管部焊接缝上, 保证压接牢固 ?使用时,需增加管,保证管遮住裸露的导 线 22 OT5.5-6 23 OT8-6S 24 圆型绝缘 端头RV2-5 ?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 接,?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 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 ? 25 RV2-5L 26 压接针?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线芯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1-2mm ?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 压接要求说明 序号压接要求图示备注 . ... .c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

1.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的线束端子压接操作,规定端子压接标准,提高产品品质。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线束压接操作。 3.职责 3.1技术部:负责制作线束图纸、制定端子压接标准。 3.2制造部:负责按照线束图纸及线束端子压接标准进行生产。 3.3品保部:负责对端子压接的品质确认及本规范执行的监督。 4.内容 4.1名词 4.2通用要求

线束端子压接拉力标准 ○良好△可接受△可接受

线束端子压接拉力标准 ×不可接受×不可接受×不可接受 绝缘皮压着过短,此种不良现象 将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 绝缘皮压着过长,将造成铜丝易断 落或接触不良,出现开路或瞬间开 路。 芯线压着过短,此种现象易造 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不可接受×不可接受×不可接受 导体压着过长,此现象将造成端 子不易与HOUSING实配,影响装 配。 芯线压着过短,此种现象易造成端 子拉力不足,易脱落 芯线飞丝,可能造成拉力不 足,且存在与相邻芯线短路的 隐患 4.4压接要求常见不良或缺陷 4.4.1剥线不良

线束端子压接拉力标准 注:1.剥线长度:①2.8铜件/2.8四方插:4±0.2mm ②小5556铜件:2.5±0.2mm 2.检查线芯是否受损,一定要剥开线皮3个mm以上。 芯线断裂可接受根数 线束铜线根数<7 7-15 16-25 26-40 41-60 61-121 >121 允许最大铜丝损失数0 0 0 3 4 5 5%4.4.2端子压接缺陷 刺破绝缘皮-NG 没有压住绝缘皮-NG 绝缘皮被压进铆接端子-NG 绝缘皮没有被铆接端子完全铆压-NG 导线松散,没有完全被铆压住-NG 铆压区内有股线被压住-NG 线股终端在导体铆压区不可见-NG 线股超出端子高度-NG 线股伸出端子之外-NG

端子压接规范

合格连接器端子压接规范 介绍 1. 压接高度过小 2. 压接高度过大 3. & 4. 绝缘压接过小或过大 5. 松散的线芯 6. 剥线长度过短 7. 线缆插入过深 8."香蕉"(过度弯曲) 端子 9. 压接过于靠前 10. 喇叭口过小 11. 喇叭口过大 12. 尾料过长 13. 弹性片弯曲 准则 介绍 正确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电路大小、接合力、线规能力、结构、端接方法和安全特征,例如正向锁定、完全独立的触点、极性和代理商资格等要求得到满足,那么简而言之就是您找到了完美的连接器。 但是还没有完全到长出一口气的时候,特别是如果您选择的连接器使用压接系统。虽然这可能是最快、最可靠和牢固的端接方法之一,如果端子没有正确地压接在线缆上,您会忘记在选择正确的连接器上付出的所有辛苦努力。虽然有13个常见的压接问题会降低您的产品的可靠性,但是仅需一些小的知识和预先规划就可以简单地避免这些问题。 首先,了解端子具有三个主要部分:插接区、过渡区和压接区

(图A)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顾名思义,插接区是端子与另一半连接端子插接的部分。该部分由连接器设计师设计为与对接端子接合,并以一定的方式工作。如果压接过程中接合部变形,将会降低连接器的性能。 过渡区同样设计为在压接过程中不受影响。如果您改变了弹性片或端子止口的位置,同样将影响连接器的性能。压接区是唯一设计受到压接工艺影响的部分。使用连接器制造商推荐的端接设备,夹紧压接区,从而牢固地与线缆连接。理想情况下,您将端子压接在线缆上的所有工作仅发生在压接区。 正确执行的压接示例参见

图B[/b] 。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线芯(或线刷)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至少等于线缆导体的直径。例如,18 AWG线缆应伸出至少.040"。在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导体压接区在引入端和尾端呈喇叭形,而过渡区和接合区在压接工艺前后始终保持不变。 如果您的压接端子看起来和

端子压接规范

工程规范 1、范围 本规范的产品要求涵盖了尾气感应器相关的端子与电缆或电线的组装产品。 电缆与端子的组装品应该符合线束组装品出版物相关的要求。该压接标准包括了尾气感应终端的全部要求。它同样包括了线束组装品出版物中指出的适用的特殊类型终端的附加要求。 该终端同样需要与尾气感应终端规范ES7710、ES7713、ES7716保持一致。 当线束组装图纸上另有明示的要求时可取代本规范要求而以图纸为准。 2、定义 2.1端子:以金属材料构成可进行电气导通。其一端一般被设计为与金属丝或探测器相接触,另一端通常用以导通与另一个端子或电极之间的电流。 2.2端子压接:电子端子通过外力使得其压接翼抱合在线芯或电缆周围并与金属丝紧密啮合的动作。端子压接的首要目的是能够形成电气导通功能,通常会有压接翼被压接到电缆的绝缘层上以起到分散端子与电缆间应力的重要作用。 2.3终端:用来连接电线与另外导体的机械装置或方法。 2.4线芯/导体:电缆中心用以导通电流的金属部分。导体可以是能够导通电流且具有较低组织的任何介质。 2.5金属丝:导线存在的目的是能够在两点之间以低阻值传递电流。氧传感器中的线束相互之间都是绝缘的,而且都有一个能够承受疲劳性弯曲且保持不断开的多个金属丝组成的导电核心。 2.6卷口:卷口是电子端子在其压接翼在被外力压接到电线导通部后形成的形状一部分。 2.7探测器:是指能够在两点之间以低阻值传递电流的电线或导体。探测器通常都是固体的(并不局限于),而且在氧传感器中都是不绝缘的。 3.要求与指导方针 3.1终端要求概述 3.1.1金属丝损伤或外露 在将端子压接到金属线或导电探测器上后,全部的有用的金属导线都应该被包裹在压接后闭合的压接翼内。以19金属丝的金属线为例,缺少1根金属丝是可以接受的。没有金属丝外露在压接翼外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