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基因印记与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临床预后.

合集下载

正确理解肺癌生存期的统计学数据

正确理解肺癌生存期的统计学数据

上周有位患者家属问药代邮“我的父亲患肺癌并已手术切除,他到底能活多长时间?”,“医生说可以争取5年生存期,是最多可以活5年吗”。

这两个问题比较典型,也是所有肺癌患者都关心的问题,因此药代邮专门用一篇文章给大家详细的解释一下,同时将其划入药代邮版的《肺癌治疗指南》,供大家了解。

肺癌是生存期最差的肿瘤之一无可置疑的是肺癌是最难治的肿瘤之一,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多以较晚期,因此也是目前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

如果将所有期别,所有类型的肺癌都放在一起看的话,肺癌1年生存率仅仅20%,5年生存率仅仅6%,能手术切除的患者5年生存率也仅仅20%。

5年生存期详解文章开头这位患者谈到“5年生存期”,也是临床医生常用的语言。

但是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明白统计资料只是一个基于大宗病例的平均数,医生收集的各类肺癌有关预后的统计资料,只是对你所患疾病和治疗结果的大概估计。

这并不意味着你能够活5年,只代表研究资料中在被诊断为肺癌5年后仍然活着的那部分比例。

临床医生在任何研究中都追踪治疗后5年的情况,这是因为许多肿瘤如果5年后不复发,再复发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但肺癌与其它肿瘤不同,它也常于5年后复发。

只是目前临床上对肺癌的统计与随访仍以5年作为标准。

另外:根据临床统计和药代邮见到的肺癌患者,带瘤生存超过5年,8年甚至10年的肺癌患者也很多。

因此,5年生存期并不是肺癌患者最多只能活5年,仅仅是一个大数据统计。

肺癌患者生存期无法准确判断统计资料无法预测任何一个个体的具体情况,因为每个患者的肺癌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两个病例是完全一样的,对治疗的反应也是千差万别,相同的肺癌在不同人身上生长速率和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统计资料也不能详细地告诉你不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这也是有的大夫根据经验断言,某位肺癌患者可以活三个月,实际上患者一年后还继续存活的主要原因。

患者及其家属必须明确和面对肺癌“不确定性”这一明显的特点,这种不确定性是指没人能确切地告诉患者在未来的几年你会怎么样,医生也无法告诉你谁的治疗是真正成功的,谁的治疗一定会复发。

肺癌预后指标影响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肺癌预后指标影响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肺癌预后指标影响生存率的关键因素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指标是评估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指标。

然而,肺癌预后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式等。

本文将探讨影响肺癌预后指标的关键因素。

一、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是影响肺癌预后指标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年龄越大,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越低。

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较差,免疫力下降,难以承受治疗的副作用等原因所致。

此外,女性患者的生存率通常比男性患者高,这可能与女性患者的生活方式和激素水平有关。

二、病理类型和分期肺癌的病理类型和分期也是影响预后指标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通常比小细胞肺癌高。

此外,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和辅助治疗非常重要。

三、治疗方式治疗方式也是影响肺癌预后指标的重要因素。

目前,肺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生存率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手术切除可以彻底清除肿瘤,但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可能效果不佳。

放疗和化疗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但副作用较大。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方式,可以针对肿瘤的分子特征和免疫系统进行精准治疗,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四、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肺癌预后指标。

例如,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等都可能对患者的生存率产生影响。

此外,吸烟、饮酒、环境污染等因素也可能增加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

综上所述,肺癌预后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式等。

因此,在肺癌的治疗和管理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021.v5版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新鲜出炉!十大靶点治疗方案更新解读!

2021.v5版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新鲜出炉!十大靶点治疗方案更新解读!

2021.v5版⾮⼩细胞肺癌NCCN指南新鲜出炉!⼗⼤靶点治疗⽅案更新解读!NCCN全称美国国⽴综合癌症⽹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每年都会发布各种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已成为全球临床医师遵循和认可的临床治疗标准和参考,意义重⼤。

2021年6⽉,NCCN官⽹将⾮⼩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实践指南更新⾄第五版,主要是两⼤重磅抗癌新药JNJ-6372和AMG510接连提前获批上市,实现了EGFR 20ins和KRAS两⼤靶点0靶向药的突破,对肿瘤患者意义重⼤,指南及时将这些抗癌“特药”纳⼊指南,给病友们带来新的选择和希望。

全球肿瘤医⽣⽹医学部为病友们整理了指南更新的最新治疗⽅案,希望给⼤家带来帮助。

NCCN指南:⾮⼩细胞肺癌需要检测的⼗⼤靶点⽬前,⾮⼩细胞肺癌NCCN指南推荐肺癌患者应检测的靶点为EGFR(19del和L858R)、EGFR 20ins、KRAS G12C、ALK、ROS1、BRAF、NTRK1/2/3、MET、RET、PD-L1⼗⼤靶点。

注:最新版指南推荐的检测中,将敏感的EGFR突变阳性,分为EGFR突变阳性(19del和L858R),以及EGFR 20外显⼦插⼊突变阳性,此靶点之前没有专门获批的靶向药物,4代EGFR药物Amivantamab-vmjw上市,使得其成为可⽤药靶点,这是EGFR外显⼦20插⼊突变肺癌患者的⾸款靶向疗法,是医学届对于这部分患者的⼀项重⼤进步,具有⾥程碑式的意义!最新版指南推荐的检测中,增加了KRAS G12C阳性突变,此靶点堪称史上“最难治”靶点,研发40年终于在今年迎来新药AMG510这款重磅药物上市。

肺癌NCCN指南⼗⼤靶点治疗⽅案更新解读EGFR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rbB-1或HER1)全称表⽪⽣长因⼦受体。

主要在肺腺癌、亚裔、⾮吸烟及⼥性患者中,⼤约有 15% 的⽩种⼈和 30-50% 的亚洲⼈中有 EGFR 基因突变。

肺癌的生物标志物及预后研究

肺癌的生物标志物及预后研究

肺癌的生物标志物及预后研究肺癌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

每年世界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死于肺癌,然而,肺癌的发病机理仍然不十分清楚。

因此,寻找更好的生物学标志物和预后指标是肺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

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在生物样本(例如血液、尿液、组织样本)中测量的特定分子,以反映生物过程的指标。

在肺癌中,早期检测和预后研究的生物标志物是令人关注的领域。

许多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研究并被证实与肺癌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

EGFR一种已知的重要的分子标志物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EGFR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在肺癌中被广泛研究。

EGFR的激活会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并且在恶性程度较高的肺癌中,EGFR的异常表达率较高。

PRSS8另一种重要的标志物是蛋白酶8(PRSS8),它是一种在肺癌中表达较高的成分。

PRSS8是一种蛋白酶,在肺癌中活化后可以促进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因此,PRSS8可以被认为是预后性标志物。

miRNA除了蛋白质和受体,一些研究人员开始研究更小的分子,例如microRNA (miRNA)。

miRNA是一种短链非编码RNA分子,可以在基因表达中发挥调节作用。

已经发现与肺癌有关的多种miRNA,并且发现它们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预后因素除了生物标志物,预后因素也是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已经发现,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恶性程度、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

因此,早期检测和识别高危患者的预后因素是肺癌预后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

研究肺癌生物标志物和预后因素的研究是一个新的,正在快速发展的领域。

一些最新的技术,例如蛋白组学、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等,已经被应用于生物标志物和预后因素的研究中。

回顾一些最近的研究,一项在2018年发表的文章发现,多种与癌细胞相关的miRNA组合可以用于肺癌早期检测和预后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NSCLC基因变异检测主要包括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相关分子病理检测。

我国NSCLC患者分子变异谱不同于西方人群,主要体现在腺癌,包括常见变异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45%~55%)、KRAS(8%~1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5%~10%),少见变异基因ROS1(2%~3%)、MET(2%~4%)、HER2(2%~4%)、BRAF(1%~2%)、RET(1%~4%),以及罕见变异基因NTRK(<1%)、NRG1/2(<1%)、FGFR2(<1%)等。

除极少数病例存在共突变外,上述基因变异在同一个病例中普遍存在互斥现象。

靶向治疗相关分子病理检测详见表1。

免疫治疗相关分子病理检测(表1)包括PD-L1蛋白表达和TMB。

其他生物标志物,如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在NSCLC中罕见。

目前免疫治疗主要用于EGFR、ALK和ROS1基因变异阴性的NSCLC患者。

近年来,肺癌分子微小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的检测已受到广泛关注,MRD 指的是经过治疗后,传统影像学(包括PEC/CT)或实验室方法不能发现,但通过液体活检发现的癌来源分子异常,代表着肺癌的持续存在和临床进展可能。

检测适用人群1.拟接受靶向治疗的肺浸润性腺癌(或包括含腺癌成分的NSCLC)患者需进行靶分子基因检测。

对于晚期NSCLC患者,靶分子基因检测能够有效筛选靶向药物获益人群。

对于术后肺腺癌患者,一方面,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可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辅助治疗中获益;另一方面,术后患者存在复发风险,分子分型可直接指导复发后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

2.经活检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非腺癌的晚期NSCLC患者可推荐进行靶分子基因检测。

3.所有EGFR、ALK基因变异阴性晚期NSCLC患者,如拟进行PD-1/PD-L1抗体药物免疫治疗,推荐进行PD-L1表达检测。

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金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金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金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之一,其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诊断方法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过程中。

然而,由于肺癌具有异质性和复杂性,目前尚无统一且确切的金标准来进行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

因此,本文旨在概述并详细解释当前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金标准问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来讨论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金标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提供全面概述,并明确阐述本文所包含内容。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介绍非小细胞肺癌及其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并强调该疾病诊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将探讨金标准定义与作用在医学诊断领域中扮演的角色,并突出金标准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确定金标准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接着,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常用的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金标准,并评估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我们将对现有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金标准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以及对患者治疗和管理的影响及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金标准这一关键问题,并提供读者对于该领域的详尽知识。

通过对现有诊断方法和技术的概述与解释,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同时,本文还旨在为未来研究者提供参考,探讨可能的改进方向和提出新的研究重点,以进一步推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金标准的发展与进步。

2. 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金标准2.1 什么是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一种主要由肺部组织中发展而成的恶性肿瘤。

与小细胞肺癌相比,NSCLC的生长速度较慢且转移潜力较低。

NSCLC通常占据大多数肺癌病例,并且分为不同亚型,如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等。

2.2 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性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对于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和预测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高复发风险人群四年生存 率则 不到 1 % 。因此我们需 要鉴别 0
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 患者 的个 体研 究 中还未达 到统计学 的显
Kr 基 a 出这些病人 中具有高复发风险的亚群 ; 既往 的研究认 为综合分 著性 , . s 因突变仍预示患 者预后不 良 。基 础研究表 明 , 8 基因的激 活可 导 致 P 1蛋 白过 度 表 达 , 使 细胞 异 常 增 2 促 析非 小细胞肺癌病 人 中基因 、 白及 R 蛋 NA表达 来预测 预后是 rs

个进步 。P t 等 分析 了 A O O / 3 ] ot i C S G 2) 0试验 和 C L B 殖 】 0 AG 。采用免疫 组化 方 法 发现 krs 度表 达与 预后 有 相关 - 过 a
这与 r a 因编码 产物 P 1 白是细胞生 长的激活剂有一 s基 2蛋 96 试验的 19 71 0 例样本验证基 因模型预测复发风 险的准确性 , 性 ,
。 + —
影 响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预 后 相 关 基 因 的 研 究 进 展
王文舟 , 胡晓桦( 审校 ) ( 广西医科 大学肿瘤 医院化疗一科 ,30 1 502 )
[ 关键词] 非 小细胞肺癌 ; 预后 ; 肿瘤基 因 [ 中图法分类号]R 74 2 3 . [ 文献标识码] A
l EC 1 R C 表达与生存期 之间的关 系
E F基 因表达显 著相关 , 高水 平 V G E F基 因表 达患者的整 核苷酸切除修复 系统 是机体 正 常细胞 对 D A加合 物、 N 紫 与 V G 且 E F基 因状态 , . s基 因状 Kr a 外线 导致的 嘧啶二聚体 等 D A链 上较大 损伤 的修复过 程 , N 它 体 生存 率要 比低水平患者低 , V G 由多种 D A修复酶组成 , 具体修复 机制 目前 尚未 明了 , N 其 可能 态 和淋 巴结转 移三变量与预后显著有关 。

术前D二聚体水平可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1年内预后不良

术前D二聚体水平可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1年内预后不良

术前D二聚体水平可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1年内预后不良王哲;付军科;刁冬梅;党诚学【摘要】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Some oper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patients have poor prognosis shortly after the surgery.D -dimer (DD)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is factor of lung cancer, especially for inoperable patients.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pre-operative plasma DD level could predict the poor prognosis shortly after the surgery in operable NSCLC patients.Methods The pre-operative plasma DD level of 56 newly diagnosed NSCLC patients without metastasis was examined.All the patients had been followed for one year post-operatively and the end-point was the occurrence of the poor prognosis incident including any sign of the metastasis, local recurrence or death related with the lung cancer.Difference of prognosis according to pre-operative plasma DD level was compared by Chi-square test.Diseases progress was analyzed by Kaplan-Meier method.Results Among 56 NSCLC patients, 91% had received the curative resections (44 lobectomy and 7 pneumonectomy).There were still 2 cases of the wedge resection and 3 cases of the exploration.The median of the pre-operative plasma DD level was 1.05 (0.55) mg/L.The patients were allocated into two subgroups by the median of the DD levels.There were ll patients with poor prognosis within one year after the resection in the high DD subgroup, while 3 patients in the low DD subgroup (P=0.03, OR=4.89, 95%CI: 1.2-20.1).Thediseases progress curv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high and low subgroups (P=0.024).Based on plasma DD level, the poor prognosis incident within one year after the surgery was best predicted in the early stage (Ⅰ, Ⅱ) of the NSCLC, especially in adenocarcinomapatients.Conclusion The pre-operative plasma DD levels may predict the poor prognosis within one year after the surgery in NSCLC.The measurement of the fibrinolysis marker may help to exclude the unfit patients for the surgery.%背景与目的部分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术后短期即出现转移.D二聚体(D-dimer,DD)是肺癌(主要是非手术)患者的预后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其能否预测NSCLC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不良.方法检测56例NSCLC患者的术前DD水平,术后随访1年,终点是出现预后不良事件(转移、局部复发或肺癌相关性死亡).统计分析组间不良预后对比情况.结果以术前DD水平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1.05(0.55)mg/L为分界值,高DD组患者中出现预后不良事件11例,而低DD组中出现预后不良事件3例,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OR=4.89,95%CI:1.2-20.1).高DD组与低DD组的疾病进展情况亦有统计学差异(P=0.024).术前DD对于早期NSCLC(Ⅰ期、Ⅱ期),特别是早期腺癌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最为准确.结论术前DD水平可以预测NSCLC患者术后1年内预后不良,有助于筛选适合手术的患者.【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1(014)006【总页数】4页(P534-537)【关键词】肺肿瘤;D二聚体;预后【作者】王哲;付军科;刁冬梅;党诚学【作者单位】710061,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710061,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710061,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710061,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凝血纤溶系统常常被异常激活[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研究利用微陣列技術與即時反轉錄聚合連鎖反應測量基因表現,探討基 因表現與非小細胞肺癌病人臨床結果的關係。利用風險分數法與決策樹分 析模式建立五基因印記,此五基因印記預測高風險的病人的風險對比值為 2.82倍。在另外60個檢體的驗證資料中,被預測為高風險病人其風險對比 值為3.36倍,在國外發表的資料中五基因印記也得到顯著的結果(風險對 比值4.36倍)。以此五個基因表現建構的預測模式,能準確地預測非小細 胞肺癌病人的存活。
利用Kaplan-Meier法估計RT-PCR法測量的5 基因印記所預測的高風險與低風險病人 (A) 原始族群,共有101肺癌病人 (B)獨立驗證族 群,共有60個病人 (C) 歐美族群,利用國外 發表的西方人資料,共有86個病人。
五基因印記與非小細胞肺癌病人臨床預後
陳璿宇*, 俞松良, 陳君厚*, 張基晟, 陳志毅, 袁昂, 鄭秋玲, 王健勳, 滕涵菁, 高淑芳, 陳榮凱, 李涵妮, 劉俊吉, 沈林琥, 陳為堅, 陳健尉, 楊泮池,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7, 356, 11-20
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基因表現剖繪與風險 分數,直行表示病人而橫列表示基因,隨 著病人風險分數的上升,其危險基因表現 的較高,而保護基因表現因印記區分的高風 險與低風險病人,利用Kaplan-Meier法估計其存活 曲線,兩群病人的存活率有顯著的差異 (B) 利用 Kaplan-Meier法估計16基因印記區分的高風險與低 風險的存活曲線,在驗證組中有顯著的差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